“后日”在哪篇文言文中出现过?是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词吗

更多公众号:xstjy0110年,帮助1000万个孩子,影响1000万个家庭。 严格的管理,为不负家长重托!严谨教学,为孩子未来负责。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这些常考的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你都掌握了吗?,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文言文当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当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学习啦【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家辉
  在文言文里面,有些词语是有古今异义的,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文言文当中常见的20个古今异义词吧,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
  3.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4.大夫今义:医生。古义:官职名。
  5.地方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古义:土地方圆。
  6.养生今义:保养身体。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7.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8.婚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从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10.以为今义:认为。古义:把&&当作。
  11.非常今义:十分,极。古义:不平凡,意外的变故。
  12.逢迎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古义:迎接。
  13.上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古义:高高的道路。
  14.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1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
  16.从而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跟从并且。
  17.小学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
  18.不必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19.经营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搜集、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
  20.颜色今义:颜料或燃料。古义:容貌。
本文已影响 人
[文言文当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71人看了觉得好
672人看了觉得好
684人看了觉得好
【高考语文备考】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人事考试网 版权所有最新阅读考点
热门阅读考点本文在文言词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古今异义词 但 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闻 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本文在文言词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古今异义词 但 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闻 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②一词多义 乳:“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 名词.奶头 绝:“以为妙绝 副词.极 “群响毕绝 动词.尽.消失 ③词性活用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原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 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原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 测试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文言文阅读 &&&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选自《鱼我所欲也》) &&&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 &&&(3)孔子辞不受(&&& )&&& &&&&&&&&&&&&&&&&&&&& (4)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 2.请选择与“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 &&&&&&& A.投以骨&&& &&&&&&&&&&&&&&&&&&&&&&&&&&&&&&&&&&&&&&&&&&&&&&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 C.以塞忠谏之路也&&&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以上两则短文中,你能看出中国古代先贤具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⑩。【注】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⑥内:同“纳”,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长大。&&&&&&&&&&&&&&&⑩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①会术者病笃&&&&&&&(&&&&&&&&)&&&&&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③吾善炼水银为白金(&&&&&&&&)&&&&&④不足以付&&&&&(&&&&&&&&&&)【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即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封 志【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③,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⑤。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⑥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搜集出卖。③指从大山深泽来的采药人带来药材。④雠:出售、成交。⑤直:价值,价钱。⑥蚩:傻,无知。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咸誊清&(   )&&&&&&&&&&&&(2)冀速已&&&&&(   )(3)度不能报(   ) &&&&&&&&&&(4)逐利以活妻子(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逐利以活妻子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B.或不识遥与券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C.然谓我蚩妄者亦谬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D.市人以其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⑴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2分)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2分)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分)小题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宋清具有哪些性格。(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⑩。【注】①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笃:严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⑥内:同“纳”,放入。⑦而:你。⑧俾:使。⑨成立:长大。&&&&&&&&&&&&&&&⑩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①会术者病笃&&&&&&&(&&&&&&&&)&&&&&②使人呼文正而告曰(&&&&&&&&&&)③吾善炼水银为白金(&&&&&&&&)&&&&&④不足以付&&&&&(&&&&&&&&&&)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即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封 志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父子应是忘年交
  (1)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2)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3)“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4)“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5)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6)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7)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9)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10)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11)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12)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13)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进头来。
  (15)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16)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17)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18)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19)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
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粗的动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2)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荆轲刺秦王古今异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