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怎样渗透德育

“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小数工作站
当前位置:&&&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上传: 熊艳丽 &&&&更新时间: 21:38:41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给学生灌输健康的思想。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危害学生心灵的元素处处存在,端正学生思想,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成长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尤为重要。而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在美的情境中得到心灵的洗礼,从而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如何从音乐中贯穿德育的思想,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改革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音乐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教育的必修学科,其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音乐课程不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使获得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体验、感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终身喜爱、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不再是一种音乐知识的灌输,而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音乐的学习成为学生主体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让他们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践行美。 && 为此,学校在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的同时,积极拓展加强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在课改春风的沐浴下,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学生快乐成长。
更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忱 学校在科研课题的引领下,探索了一套富有校本特色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如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音乐表演教学模式、音乐创作教学模式等,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如李燕、张缨老师执教的《春天的故事》、《热闹的新年》、注重音乐与文化、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创作等多方面艺术形式的融合,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和艺术性;如:《小孔雀,告诉你》是一首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少儿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先启发学生思考:小孔雀要告诉我们什么?由于孩子的天真与好奇,抓住那种急于知道答案的迫不及待的心情之后,再学习这首歌。歌曲先讲述了小孔雀要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美丽&,启发学生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接下来的第二段便是小朋友要对小孔雀说的:&好孩子个个有志气,不比穿戴比学习,看谁成绩得第一。&歌词简洁明了,慢慢引导学生知道好孩子&不比穿戴比学习&的道理。这些歌曲应经常让学生温习,从不断的温习中得到提高,让正确的学习目的深入人心。詹凯宁老师执教的《共产儿童团歌》,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儿童话剧《红领巾》的片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教师再用故事创设三个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来演唱和表现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最后让学生自创不同的场景表演歌曲,将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让学生更加理解歌曲的革命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红领巾,热爱少先队,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骄傲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地球妈妈》向我们讲述了&热爱地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土地沙漠化、洪水爆发都是人类不注重环保酿成的悲剧。&请不要把草地毁坏&,&请不要向天空吐烟&,&不要往里排放脏水&这三句,直接道出了地球妈妈的心声。&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热爱妈妈吧,请不要给妈妈增添麻烦&。这首歌每次响起,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一次冲击,同时也在告诫自己不要做不利于环保的事情。教唱这首歌时,要把亲切深情的感情教进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美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学习。 &&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课改实验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他们从&让我学&到&我想学&乃至&我会学&,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得了极大发展。
创设音乐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品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强调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为此,从2004学年开始,音乐科创设了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系列研究,并开发了《丰城市拖船中心小学发展性评价活动》,活动共分为课堂教学评价、音乐知识能力评价、学习成长卡、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成果、教师成果、课例交流等7个小模块。 &&& 其中,音乐知识能力评价是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与教学参考书的评价要求及内容制定的。学生可以自己上网对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考评,组长可以按照上面评价内容对组员进行考评,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等;学习态度评价是对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表现的一种调查,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展示的是学生的学习作品,有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创作的作品,也有课外的一些电子作品等,这些作品都是学生独立创作能力的体现。这样的评价是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的,学生通过评价,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和发掘音乐学习潜能,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 经过几年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探索,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学生提升了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而学校也因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教师、学生、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发展&的理念,在学校音乐新课程活动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 输液灌滴 、 潜移默化 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 润物细无声 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 引导 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 。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 滋味 在心头,而这种 滋味 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 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 。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终献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唱中能够有感情地歌唱。又如,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倾听那悠扬清丽的琴声,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牧童们的乐趣。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的乡土气息,使学生激起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3、配乐朗诵激情法。配乐朗诵激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让一部分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中,朗诵能力好的一部分学生朗诵 星星眨着小眼睛,我在夏夜数星星
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学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 情 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 没有 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 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 动情 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 触景生情 。例如,在教唱六年级课本中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向学生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叫美丽其格,是一个蒙古农奴的女儿,是新社会才使她改变当牛做马的命运,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试想,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歌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农奴一边挥动鞭儿,一边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长调唱起这首歌
此刻,再让学生唱一遍: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此时,歌声显得高亢悠远,情意绵绵。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又如,教唱五年级课本的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歌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我们在生活温暖的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的幸福!让同学们带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声来歌唱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们一个个动情入景,锭开了笑容。最后,让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 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二: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962字)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三:音乐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1519字)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以我为重新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惯影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孩子还小,可塑性较强,思想不定性,因此,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所在。
二、工作目标
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根据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当前社会形势,制定德育渗透计划。
1.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南岗区教育局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本着“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石,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找准兴趣点、生长点。”
3.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
4.进一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教学措施
1.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高全校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渗透。
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5.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艺术,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美术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艺术,去为人类创造更美的生活。
6.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说身边的热,谈身边的事,把音乐融于生活,把生活带入音乐气氛中,让一切变得美好。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实际,拓展德育常规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优化德育常规内涵,使之更具体,更有时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据学生心理,研究常规落实方法。空洞的说教不会产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对于小学生,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常规落实的措施上,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蹲下来看孩子,采取合理有效、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在活动中训练,在竞争中落实,激发热情,激励自治,鼓励自信,缓解焦虑。
9.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计划定期召开家长会,就学生音乐学习、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本职的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学自强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素养的一代新人。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 璇儿的blog - 扬州教育博客-扬州教师私家花园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江都市丁沟镇麾村小学& 刘树林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音乐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育家贺渌汀也曾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教育学生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一、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歌曲教学之中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当音乐的力量渗入人的心灵时,就会使人在道德、情操、品格上发生变化。”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歌曲的情感因素,通过介绍、讲解、分析、范唱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如《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真美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这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
歌曲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学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时,从歌曲中感受到了无形的时间是多么可贵,无论你用任何一种方法也无法让时间回到过去。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是不会停止的,但在同样的时间里,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则一事无成?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从而激励他们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育学生做一名少先队队员应该要有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并要立志作共产主义接班人,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育学生热爱、尊重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
&二、把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感受之中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教唱歌曲《看龙船》这首歌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音调、高昂的情绪和明快的速度演唱就能激发学生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
&&&& 音乐也是感觉的艺术,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让学生先听,感受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在到学生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各种课型之中
&&&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 教材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都是好朋友》、《白杨和小河》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而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 在进行综合训练的视唱教学时,要注意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视唱时,就要告诉学生演唱音符也要带着情绪去唱。在高音部分就要轻柔而明亮,在低音部分就要深沉而浑厚。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演唱的方法,又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了情操。
&&&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一曲时,就可以结合抗战胜利六十二周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当然,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民族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洗礼。
四、把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表演之中
《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经稍加修改,歌曲描绘了小白兔遭遇大灰狼追赶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救小白兔的故事。歌曲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在教会学生《大鹿》歌词后,我指导他们进行表演。首先让学生听结合《大鹿》歌曲创作的音乐。音乐的开始部分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描绘了美丽的大森林草原,各种小动物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第二部分音乐节奏紧凑,旋律活泼跳跃,描绘了小动物快乐的游戏、劳动。第三部分音乐用低音演奏了几组和弦,造成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大灰狼追赶小白兔的情景,紧跟着出现《大鹿》歌曲旋律。在同学感受了音乐之后,我请大家扮演森林中和各种小动物,随音乐的发展进行即兴表演。当演到大灰狼出现时我启发大家:“为了帮助小兔,不让大灰狼捉到小兔,你怎么表演?”结果,表演中有的扮演小鸟用尖嘴去啄大灰狼的眼睛,有的扮演大象用长鼻子挡住大灰狼的去路,有的则扮演小刺猬用身上的刺去刺大灰狼……最后小白兔跑到大鹿家门前紧张地唱道:“鹿呀鹿呀快开门,大灰狼追来了。”大鹿表演了不照顾大灰狼闯入家门的危险,打开门救了小白兔的情景,大家在“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的愉快歌声中结束了表演。同学们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不仅享受了音乐的乐趣,而且轻松愉快地受到了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总之,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最实质的问题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阅读全文(199) |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2013~.cn
管理员QQ: | 博客官方群: | 联系电话:(67,.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