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化石能源消费增加 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增加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相关政策措施-中国环保网
||||||||||||||||||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相关政策措施
    中国环保网   
  &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排放量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虽然我国没有义务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经通过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燃料,植树造林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作出了世界公认的贡献。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发展经济、消降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首要任务。今后,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随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增加。
  (一)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1.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1)CO2排放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999年人口达12.6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并拥有一个庞大的、快速增长的经济系统。1978~1999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98%。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也由1978年的5.714亿吨标准煤增长到1999年的12.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67.1%。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0.91吨标准煤,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美国人均水平的1/11。
  化石燃料消费是最主要的CO2排放源,占我国人为CO2排放的95%左右,其它CO2排放源还有水泥、钢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据"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项目估算,1990年我国能源活动产生的CO2年排放量为5.47亿~5.60亿吨碳。另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估算,我国1997年CO2排放量为8.17亿~8.53亿吨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左右。但是从人均水平看,我国1997年人均CO2排放量只有0.7左右吨碳,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66%左右(表4)。
  与世界及发达国家比较(见表5),我国能源消费及相应的CO2排放的主要特点:一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大,世界为26.2%,我国则为71.5%;二是商品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强度高。1997年我国商品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强度比OECD国家高34%,比日本高43%,比美国高28%,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3%。其原因在于我国非化石燃料的比例不高,而化石燃料消费中又以煤炭为主。同等热值的煤炭燃烧所排放的CO2量比油、气燃料高得多,使得我国商品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是造成我国CO2排放量占全球的比例高于能源消费量所占比例的原因。
  (2)甲烷(CH4)排放。CH4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主要排放源为煤矿瓦斯、稻田、家畜、城市垃圾等。根据"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项目结果,1990年我国CH4排放量约3409万吨,其中:采煤过程CH4排放量877万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运输、炼制、储存诸环节CH4逸出排放11万吨;稻田CH4的排放量约为1190万吨;家畜消化道CH4排放量约为661万吨;家养动物废弃物的CH4释放量约为130万吨;城市垃圾填埋CH4排放量估计为243万吨;薪柴、农作物秸杆等生物质能源燃烧过程CH4排放量为297万吨。
  2.我国未来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趋势。影响我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因素很多,既有未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供需政策等宏观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也有未来具体的能源技术选择、能源品种结构变化、稻田面积增减等技术因素。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控制和减缓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的领域。因此,分析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亦应主要放在分析未来的能源消费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方面。
  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应用模型等方法,对我国未来20~3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矿物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以及森林、稻田、牲畜、城市垃圾等排放情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估算了我国未来30年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其结果详见表6。
  由表6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未来20~30年CO2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呈增长趋势。到2030年,不同排放情景下我国能源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在12.11亿~21.05亿吨碳范围内,但人均CO2排放量仍然很低,到2030年我国人均CO2排放量仅为0.756~1.337吨碳,与1990年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尚不及OECD国家1990年平均水平的1/4~1/2。
  (二) 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经济增长与能耗状况相比,已做到了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较低的CO2排放增长速度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7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保护全球气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节能政策措施及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1)节能政策措施。
  政府制定了节能的基本方针。1980年我国政府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确立了把节能作为一项长远战略任务的地位,成为指导节能工作的基本方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入90年代,中国政府的能源发展方针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能放在突出地位,保持能源与国民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节能法规。70年代以来,我国已先后颁布了127项节能法规和条例,53项节能设计规范,近164项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1997年11月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并经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此我国的节能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节能经济政策。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节能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能源价格政策、节能投资政策、节能税收优惠政策、节能效益还贷政策、节能设备租赁政策等。
  节能技术政策。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以提高用热和用电效率为重点,把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效率、电动机调速节电、推动余热和余能利用、发展煤炭洗选和动力配煤、使用型煤、推广省能风机和水泵等通用设备、鼓励省能建筑、提高城市气化率、实行资源综合利用等作为节能技术政策的重点,制定发布了许多专项节能技术政策。1984年中国制定了第一部《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系统地提出了工业、交通、商业、城市、农村的节能技术政策。1996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科技部在总结1984年以来节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这是政府对企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推动节能的产业政策。198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按照决定的要求,我国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了第二产业的结构。1994年4月,国务院发布《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工业要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做到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国家要采取措施,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和物耗。在国家发布的其他有关能源产业的文件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均受到高度重视。
  (2)重要节能工程和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为了贯彻节能战略方针,我国政府采取了建设重要节能工程和项目的措施。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在项目资金筹措、资金管理及使用上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初期有部分拨款,随着投资体制改革,节能专项资金的拨款改为贷款,并对贷款利率实行优惠;在税收上,节能基建项目免征进口设备关税、投资方向调节税、能源交通基金,新开发的节能新产品3年免征所得税,节能项目投产后还实行了税前还贷等。这些重大措施和优惠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国家投资的导向作用,吸引了地方大量资金,使重要节能工程和项目建设实施顺利,取得了可观的节能效益。
  (3)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近20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上述节能方针政策与措施,不仅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大,也对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对国家统计资料及数据分析,199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1981年下降了60%;年均节能率接近5%;能源效率已由1980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34%左右。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0.01%的速度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一次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8%,创下了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历史佳绩。18年间,全国累计节约能源9.49亿吨标准煤,按照我国1990年消费每吨标准煤CO2排放量0.58吨碳(下同)计算,相当于减排CO2约5.5亿吨碳。其中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化节约和少用能源6.6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CO2约3.8亿吨碳。年全国节能量见表3~4。
  在各项节能政策措施中,重要节能工程和项目建设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统计,年我国重要节能基建和技改项目建设16年累计总投资666.28亿元,形成8282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每年可减少CO2排放约4804万吨碳。
  2.优质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1)石油天然气工业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油气田轻烃回收利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石油生产中的轻烃回收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仅"八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回收轻烃640万吨,不仅基本消灭了油田的火炬,而且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炼油和石油化工企业废气回收利用: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强化企业实施火炬熄灭计划,炼化企业火炬资源利用率已达85%以上,每年回收可燃气体100余万吨,减少CO2排放约52万吨碳。
  (2)电力工业发展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优先发展水电。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由1980年的2032万千瓦增加到1998年的6507万千瓦,增长了220%;发电量由1980年的582亿千瓦时增加到1998年的2040亿千瓦时,增长251%。
  适当发展核电。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442万千瓦;运行中的核电机组3台,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发电量141亿千瓦时。
  发展火电大机组,加快老电厂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发电效率。我国在加快老机组改造,降低发电煤耗方面成效显著。燃煤电厂供电煤耗已由1980年的448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1999年的403 克标准煤/千瓦时,18年共下降了45克标准煤。
  建设热电联产电厂,提高能源效率。到1998年底,我国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总容量已达2494万千瓦,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12.24%,总发电量约1200亿千瓦时、供热量10.36亿吉焦(109焦耳),年节约能源4100万吨标煤。
  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到1998年底,我国已安装风力发电机225台,总装机容量24.68万千瓦;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万千瓦;潮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6.6万千瓦。
  节约用电,推进全社会终端用电效率的提高。通过推广、引入能源需求侧管理和高效节能用电设备,加快推行"中国绿色照明工程",2000年节约照明用电300亿千瓦时,相当于60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全年的发电量,节约原煤约1500万吨。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电力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煤炭转换为电力的比重不断提高,分别由1980年的21%和18%提高到1998年的33%和37%,大大减少了化石燃料直接燃烧利用产生的CO2排放。
  3.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1)经济激励政策。
  补贴政策: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研究机构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提供部分经费;为重点科技示范项目和培训提供支持;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光伏技术的发展。
  税收优惠:减免增值税,如小水电享受6%的优惠税率;减免可再生能源所得税。
  价格政策:在风力发电方面,上网电价按还本付息加合理利润确定,高于电网平均电价的部分,采取分摊方式,由全网承担;在水力发电方面,除实施新电新价和还本付息电价外,对小水电实行以电养电政策,保护小水电的发展;在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方面,采取了保护性价格措施。
  低息贷款: 设立了专项贴息贷款,在农村能源方面每年1亿元人民币,贴息率为50%;在小水电方面也有一定数额的低息贷款。
  (2)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1998年与1985年相比,太阳能热水器、地热发电、地热能利用等的发展,共增加能源供应能力909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CO2约523万吨碳。
  在政府的推动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农村能源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从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两方面增加了农村能源供应,并为减排温室气体作出了贡献。
  1996年与1980年相比,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增加了1062万千瓦;集中供气沼气池8.6万平方米;太阳房、日光温室共72157万平方米,太阳灶20万台。共形成能源供应能力409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CO2约2376万吨碳。
  4.计划生育政策。
  7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6.57‰ ,相当于少生人口3亿多。如按照1997年我国人均排放量计算,相当于年减排CO2约2.1亿吨碳。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由于人口增长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
表4 1997年不同国家和地区占全球CO2排放量与人口数量份额&  
占全球CO2排放量(%)
占全球人口(%)
  资料来源:Handbook of Energy&Economic Statistics in JAPAN ,IEE of Japan,2000.
表5 商品能源消费与CO2排放比较(1997年)&
国家和组织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百万吨标煤)
CO2排放量(百万吨碳)
CO2排放强度(公斤碳/千克标准煤)
资料来源:同表4。
表6 中国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亿吨碳)估算
0.14~0.18
0.15~0.25
0.68~0.74
0.98~1.10
0.26~0.33
0.30~0.42
0.047~0.063
0.12~0.14
10.46~12.38
0.448~0.573
10.19~19.25
0.574~0.788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项目。
表7 年全国节能量
节能量(万吨标煤)
节能量(万吨标煤)
节能量(万吨标煤)
  资料来源:陈和平《中国“十五”节能的目标与对策》,2000年11月。
新闻来源:陈和平《中国“十五”节能的目标与对策》& &
  免责声明
  除中国环保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中国环保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中国环保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透过中国环保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国环保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中国环保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国环保网之意见及观点。中国环保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环保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相关新闻
主编推荐??????????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环保网海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多选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海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多选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海​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多​选​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可持续发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标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可持续发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4辽宁干部在线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培训教程在线考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辽宁干部在线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培训教程在线考试
上传于||文档简介
&&辽​宁​继​续​教​育​网​专​业​人​员​考​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