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表示紧张害怕的词语两个词教案

当前位置: >>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日月潭 姓名: 学科年级: 毕劲娟 二年级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澜沧县上允镇小学 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 《日月潭》这篇课文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从这几方面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 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 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 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 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图文结合,创设语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及识字能力。 3、初步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低年级要重视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把识字与写字作为学习语文的 重要手段。在本节课有限的 40 分钟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读、识记、理解、书写生字,并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如果仅仅是简单重复,机械记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有 效地调动,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 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 ”所 谓“语境识字”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语境条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 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快快乐乐写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先学后 教,再巩固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将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用各种方法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 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 落或短文。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再配上 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 ,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 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借助语言环境让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明白用法,提高识字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日月潭图片, 问: 这是 什么地方? 2、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历 史悠久,山河壮美。现在我要领 1、学生观看,回答:日月潭 2、学生注意观看、倾听。 你们去祖国的第一宝岛台湾游 览一番,台湾地理位置优越,物 产丰富,同学们请看图:这就是 台湾的日月潭 (课件出示日月潭 3、齐读两遍课题。 片段) 3、板书课题。你想知道那里 到底怎样吗?那我们赶快去游 览那里好吗? 1、学生读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通句子。 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自荐交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流识字方法。 读懂句子。 ) (1)开火车、猜谜语、加一加、减一 (2)学习生字(我会读生字, 减、一个比划动作,另一个猜等识字 会写生字。 ) 2、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学习生 方法。 字。 按不同的结构分: (1)组织学生按结构归类生字。 左右结构:环 绕 隐 约 境 朦 胧 晰 建 纱 上下结构:茂 盛 筑 省 (2)组织学生按读音划分生字。 半包围结构:岛 展 建 (2)按读音来分: 翘舌音分:展 纱 绕 胜 省盛 筑 后鼻音分:胜 省 盛 境 朦 胧 前鼻音分: 岛 建 展 纱 环 绕 隐约 茂 筑 晰 多音字:省 盛 (3)课件出示一组形近字, 让学生 (3)我会用形近字组词 岛( )环( )烧( ) 组词。 鸟( )坏( )浇( ) 镜( )沙( )绕( )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 引出课题。通过初读课 文,用多种形式 交流识字方法, 能记住难记的生 字。 境()纱()4、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学 4、学生用开火车形式读词语。并选 习词语。 一选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学习课文,理清脉络 1、组织学生分组读课文。 2、教师用课文中的词语解说的 1、学生分组读课文 形式带领学生欣赏日月潭图片。 2、学生欣赏日月潭图片。 3、课件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的 3、个别学生自荐发言,边填边读。 段落。 4、学生读段落并欣赏图片,从图片 4、课件出示重点段落, (那里群 中领悟词语的意思。 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 名胜古迹。 ) 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5、在教师引导下,理解“隐隐约约” 词语的意思。 5、课件出示重点段落, (清晨, 这个词,并且会说一句话。 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 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地倒映在湖水中。 )提问:隐隐 6、学生自由回答。看图理解“清晰” 约约是什么意思? “展现”这两个词的意思。 6、课件出示重点段落, (中午, 找出“清晰”的反义词“朦胧”。 太阳高照,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 周围的建筑, 都清晰地展现在眼 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 好像披上轻纱, 周围的景物一片 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 “清 7、学生倾听 晰” “展现”是什么意思? 7、教师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交流。 1、观察要写的字,它们的字形 岛、展、建──半包围结构; 结构规律有什么特点? 纱、胜、环、绕、隐、约─左右结构; 省、茂、盛──上下结构。 2、不同字形结构的字在书写时 2 学生交流。 要注意什么? 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围住的部 分要写得小些; 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的字都要注意看清哪部分占格少、 哪 3、再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哪 部分占格多。 些字有共同点? 。 4、 “纱、绕、约”这三个字中, 3、学生:纱、绕、约都有“纟” 哪个字不容易写好?教师板演 4、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 看教师板演范字: 绕: 左右结构, “纟” 范字。 “绕”和“建”字。 (请你们认真观察范字,选择 在格中占位略窄,右边占位略宽。右 ,不是“元” 。 合适的字把田字格补充完整。 教 上无点,右下是“兀” 再看教师板演范字: 建: 半包围结构, 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 这个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共有两笔: 横折折撇、 捺。 书写时先写右上部分,分段学习课 文,借助图片来 理解课文内容, 能明白课文里成 语的意思。学生分享交流写 字的要点,并练 习写字。 再写建之旁。注意在田字格中要做 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练习, 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都要有余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地。关键笔画是“竖” 。 学生在课文 底找到相应的田字格练习书写。 五总结 师生总结,学生回顾课文。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写字训练 六布置作业 学生用田字格抄写生字。 抄写生字。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 评价指标 设置星级 备注 容 注意 1.教师讲解或演示时能目光注视老师。 专注星 状态 2.听讲、练习或操作时神情专注。 1.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没有开小差的现象。 2.约有一半以上学生能在小组学习或答问 参与 时积极发表见解。 参与星 状态 3.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作业练习、操作活动 等有效学习的时间占一堂课规定时间的 70%。 交往 1.学生与老师交流语言得体,彬彬有礼。 交往星 状态 2.同学间能开展友好的合作。 1.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去解释、表 述所学知识。 思维星 思维 2.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主动提出有 状态 创意星 价值的问题。 3.学生的回答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 1.学生在学习中伴有点头、微笑、眉头紧锁、 跃跃欲试等行为或神情显得既紧张又轻松 情绪 愉悦。 投入星 状态 2.学生能自我调控好学习情绪,能随着教学 进程或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变化。如由争论转入聆听,由大笑转向静思。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满足、成功与喜悦等 挑战星 生成 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状态 2.学生能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 问题。 八、板书设计日月潭岛 环 约 展 绕 省 建 胜 茂 纱 隐 盛 九、实践反思《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 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 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 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 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 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图文结合,创设 语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及识字能力。初步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我教学的重点是借助语言环境让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明白用 法,提高识字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一开始我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 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在这个环节中,我利 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们感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接着唤起孩子们 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感情,回忆“潭”字和齐读课题。在导入和复习的环节 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 性被调动了起来。 然后,学生进入了对课文的阅读和识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 半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记字的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 梳理和归纳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识字记形。学生还充 分运用已有的“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环”的字 形,并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将“绕”“烧”“浇”“晓”等形近字进 行了分辨,学生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有趣识记生字,并借 助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中的字义。这一 环节是我觉得上得最好的环节。学生识字兴趣很高。 接着,教师在学生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去掉拼音复现生字,检查学生对 生字的掌握。之后,将生字回归到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又是一次生字的复现。教师把对词语的理解放在奖励图片的欣赏上,寓理解 词语教学于漂亮的图片展示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直观 介入了“群山环绕”、“名胜古迹”、“隐隐约约”、“倒映”等词语的理 解之中。既理解了词语,突破了难点,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巧妙地利用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复现了本课出现的生字,又使学 生很有新鲜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换不同的语言环境多次识记生 字,既是对学生识字效果的检查,也是有效的复习巩固。 书写生字是识字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记忆字形的重要方法。 在指导书写的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发现 字的结构规律。首先是对本课要求会写的所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整体把握, 并根据半包围、左右、上下等不同的结构特点回忆了书写时要注意的位置关 系。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中相同偏旁的字。对于少数不易写好的 字,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范字、观察板书,并提示学生易写错的笔画。 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教给了学生习字时观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 的观察习惯。 不足之处: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有前松后紧的感觉。也没有提前试 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 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 师紧张是要不得的。2、设计的内容有点多,在备课中只备教案,没有备学 生。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写字这一块没有充足的时间。4、在课堂 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 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5、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在理解重 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 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6、低年级 孩子写字与识字都很重要,我重点讲了“环绕”和“茂盛”这两个个词语, 并分别让孩子们提醒会与哪些字混淆,孩子们的反应比较积极。写字中我作 为老师感到惭愧的是粉笔字写的不是很美观,应该多去练练字。7、过渡语 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 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 日渐提升。 因此在以后教学中, 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 虚心求教, 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日月潭》教学设计科目: 语文 课题 《日月潭》 课型 主讲: 高焕栋 新授课 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的由来,以及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 学习内容 的秀丽风光。抓住...日月潭优秀教案_二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日月潭优秀教 11《日月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 9 个生字,会写“隐”等 12 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9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日月潭》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9 课。 本课描绘了台湾...9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潭》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 是:爱祖国、爱家乡。 《日月潭》 是一篇文质兼美...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个人上过公开课的教案 仅供参考《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目标: 1、 会认“环、绕”等 9 个字...日月潭教学设计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 12 个生字;会认“环、绕、茂、晰、朦、 胧、境”9 个生字...日月潭教案_二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日月潭》教案学习目标 1、会...画一画你学习到的日月潭。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位置、名字、风光 展、建、茂...小学语文s版《日月潭》教学设计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语文s版《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四册 第页 教学目的:1、学会 9 ...日月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曹晓君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日月潭》教学设计 曹晓君 高密市崇实小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读课文,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日月潭教学设计方案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日月潭 语文 1 课时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日月潭》 是...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秀教案
1鲧禹治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 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 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 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 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 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 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 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 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 的是什么?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 嚷 攘 4、理解词语1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 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拯救――挽救;救济。滚 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 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课件)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山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并把自 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 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 便苦苦的哀求天帝 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 治理洪水。) ①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 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 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 ①指名读课文的 3―4 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 5-10 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 治洪前: 句子:大禹走遍 了山南海北,摸清 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 .. .. ... 入大海 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 有头脑。】 b 治水开始:: 句子:大禹亲自 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 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 治水过程: A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 己的感受。 B 参考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 C 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 治水后: 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 到北 ,由西 到东 ,经过十三年 的苦战,终于 . . . . ... .. 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D,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 大禹率领民众, 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 最终获得了胜利。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 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 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 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有改造自然、征服自 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三、拓展升华 1、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3 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 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一、领悟写法 1、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 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 那么课文中 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 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 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三、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禹王锁蛟》《三过家门》的 故事。 板书: 1 鲧 禹 鲧禹治水偷宝物 治水前: 走遍 摸清 治水开始 : 亲自 率领 治水过程:大山横当 烈日当空 毒虫猛兽 天寒地冻 治水后: 安定幸福 勤劳 智慧 勇敢 奉献 坚毅不屈 万众一心2大卫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 雄形象。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 个字,学会“铜、嫁、卵、脯”4 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 教学重点: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 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了解以色列。 让学生说说对以色列的了解,可以谈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 2、介绍《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一部文学遗产”,它是犹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它 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已渗透于欧洲音乐、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文 化领域之中;它的箴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著 作之一。 荷兰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为美国少年了解《圣经》知识 撰写一部通俗读物《圣经的故事》,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何时。他以简洁、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犹 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历史人物、争夺领地的频频征战经他一番梳理,变得清晰 可读。深奥的教义,复杂的戒律,在他的笔下,变得浅显易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圣经故事》改写的课文《大卫》。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导言:故事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个牧羊少年叫大卫。那么大卫是怎 样的一个少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认真读这篇课文。 2、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画出生字,读准字 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并相互交流。 3、学习检测: ①认读生字,并组词。 轴 赋 税 脯 唬 ②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 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赋税――旧时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形容颤抖。5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③朗读课文。 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 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 而 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 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 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 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 (第 4―11 自然段)讲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 向扫罗王请求出去交战。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 战争的胜利。 第三部分:(第 12 自然段)讲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 色列的国王。 【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要统一答 案,基本观点正确就可以。】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 、结合课后练习 4,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铜、嫁、卵、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飘荡 铠甲 赋税 披戴 胸脯 吓唬 诺言 2、回顾课文内容。 二、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交代了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热爱生活) 2、课文是怎么写大卫生活的美好?指名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3、说一说第 2 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写句子。 琴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6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④从大卫与歌利亚的对话以及他和歌利亚交战的情节中, 你体会到大卫的什么特 点? 2、读议、交流。 a 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气势汹汹”“身材高大”“武艺超群”等词语,体会歌利亚凶 猛。抓住歌利亚叫阵时的宣言,体会歌利亚的傲慢。】 b 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 【从大卫请战的言辞, 体会大卫的恳切与自信, 体会大卫爱国精神和迫不及待的 心情。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对话,从读中体会大卫的特点。】 c 大卫战前准备。 【从“带着”“挑选”“挺着”等词语,体会大卫的自信与勇敢。】 d 大卫与歌利亚交战的情节。 【抓住歌利亚与大卫的言行,体会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大卫针锋相对, 英勇无畏以及聪明机智。】 e 小结,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特点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人物特点鲜明、形象生 动。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描写方法。】 F 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 12 自然段。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评价人物。 你喜欢大卫这个人物吗?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谈收获 学习完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描写方法等方面谈出体会。】 板书: 2 歌利亚 狂妄自大 毫不在意7大卫 大卫 充满自信 毫不畏惧 热爱祖国 机智勇敢叫阵: 请战: 交战: 3夸父逐日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 事的特点。 4、帮助学生会认“渭、邓”两个字。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阅读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 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山海经》,阅读《山海经》相关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3、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4、让学生谈谈体会。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板书课 题)。 6、读课题,并理解。 (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日:追赶,赛跑。)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 2、教师总结,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2)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讨论: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 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8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读议交流。 (1)弄懂词句的意思。 逐走――追赶, 赛跑。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欲――想要。 饮――渴。 河、 渭――黄河与渭水。 大泽――大湖 至末――道途中 弃――遗弃 邓林――桃林。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太湖喝水。还没赶到太湖, 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3)讨论: 你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 古人怎样的愿望?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 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四、体会这个神话故事的特点 (从夸父其人以及他追赶太阳,可以感受到古人想象力丰富;从文中夸父“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仗,化为邓林”等细节中体会这个故事 想象奇特,塑造了一个无比顽强的巨人形象。)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杞人忧天》和《神农尝药》的故事。 板书: 3 夸父逐日 渴 饮 胸怀大志 英勇顽强 弃4*从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不畏强暴、 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2、会认“治、罚”2 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了解希腊神话。制作课件。9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我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吗? 2、在远古期,我们人类就充满了幻想,创造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 话故事呢? 3、引入:神话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们读起来都意犹未尽。今天, 我们来阅读一篇希腊的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 5 、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谁从天上偷来火种?他怎样偷火种?他为什么要偷火种?结果怎样?等。)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2、检测学习成果。 (1)认读字词并体会词语的意思。 争吵――争论吵闹。 愤然――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 奇异――奇特o特别。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 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 树枝燃烧的火堆。 冶炼――用焙烧p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惩罚――“惩”读“chéng”;处罚。 鹫鹰――鹫鹰是一种鸟类科目,称为鹫鹰科科 。 本科鸟类出现满平常的, 分别有 大冠鹫、林雕、凤头苍鹰、松雀鹰及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等共六种。 敬仰――敬重仰慕。 (2)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 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 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 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按着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来写的:生活悲惨,心生怜悯――偷取火星, 藏进茴香枝的空管里――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米罗休斯“为什么盗火?怎样盗火的?结局怎样?”画出感动的 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精神。 2、交流体会。10 (1)交流第 1 自然段。 ①米罗休斯为什么要盗火?②用“没有??就??”说话。③省略号有什么作 用?再展开想象“人间没有火还会怎样?④小结: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可用一个词 来形容。板书 生活悲惨 (2)交流第 2―8 自然段。 ①米罗休斯是怎样盗火的?他是怎样的一个神? (慈善――他来到人间以后,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十分难过。 勇敢――他决心背着宙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婆罗那里去偷取火种。 聪明――他的动作是那样的敏捷、隐蔽,太阳神一点也没有察觉。小心翼翼地 把火星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人间。) 真诚――他把火的性质、用途向人们详细地讲述一番。 ②火给人类带来什么? ③火还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用火??用火??用火??还用火??” 句式来 表达。 (3)学习 9-16 自然段。 是啊!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给人类带来了强 壮的身体,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可火给普罗米修斯带 来了什么呢? (4)学习 17―18 自然段。 ①英雄总是令人敬佩的,他的最终结局怎样? ②说一说:为什么直到现在,希腊人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称他是“人类 的大恩人”? 四、评价人物 阅读完整个故事, 我们深深地敬佩这位人类的英雄, 我们用这句句子来描述他好 吗? 普罗米修斯是( )的英雄,因为( ) 。 五、拓展练习 奥运圣火就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 它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 人类的英雄 是永远令人难忘的,我们集体创作一首诗,来歌颂普罗米修斯。 朗读诗歌 六、布置作业 阅读《燧人氏取火》和《阿当取火》。 板书: 4*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生活悲惨――偷取火星――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不畏强暴11勇于献身甘愿受罚 5*女娲造人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 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 说?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 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 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理解词语。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12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 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四、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改善?和同伴交流。 2、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 五、总结课文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 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是造 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 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 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 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六、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 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 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 “女娲造人” 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 方法、 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3、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探究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 板书: 5*女娲造人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6商鞅南门立木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 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13 4、帮助学生认识“鞅”1 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 个会写字。掌握“葫 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 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 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 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 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 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 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指名学生读课文, 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 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 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 2-14 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14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 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 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 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 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 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 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 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15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 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 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 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 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不但??而且??”理解商 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 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 就赏十 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 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 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 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 “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 就赏给他五十两” 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 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 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 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 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 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 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16 7*狄仁杰公正护法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 3、帮助学生认识“庇、屠、辜、悯、悼”5 个生字,读读记记“包庇、屠杀、 无辜、怜悯、哀悼”及“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 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等词语。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狄仁杰的资料。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多少我国历史上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人物?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学生介绍狄仁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刚正廉明、明察善断、声名鹊起、 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 ●重点理解“刚正廉明、明察善断、犯颜直谏、哀鸿遍野”,让学生用“刚正廉 明、明察善断”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 讴歌了他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的从 高精神。) 5、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一代名相狄仁杰。 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写狄仁杰公正护法。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写狄仁杰位居宰相后,使国家安定巩固,深为武则天倚 靠和器重。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1、交流印象。17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 一是狄仁杰明察善断, 循律准确, 断案如神。 如, “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 人不服的”。二是狄仁杰为了维护法律敢于犯言直谏。可以从三个事例中体会任务 单情感与认识。②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③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2、交流问题。 四、布置问题,练习拓展 1、课文究竟是怎么写出狄仁杰是公正护法的?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2、出示作业和课外阅读。 3、书写课后的生字,抄写课文中四字成语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狄仁杰公正护法》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狄仁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自读感悟 1、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读后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 3、交流体会。 交流一:断案如神 【在狄仁杰担任大理寺负责人的第一年中, “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 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体会狄仁杰明察善断,公 正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交流二:犯言直谏 【让学生抓住是那个三个具体事例:一是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吴砍了昭陵的 柏树。二是有个叫王立本的大臣,滥用职权。三是将宰相张光辅部下制造的冤狱中 的受害者改死刑为流放。从三个具体的事例中让学生体会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 阿的精神。注意引导在学生读中感悟。】 4、齐读第 6 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当狄仁杰病故后,武则天十分悲哀,并宣 废朝三日? 【体会因为狄仁杰公正护法、辅国安绑,所以深为武则天器重和依靠。】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编演课本剧。在小组中排一排,演一 演。 【教师参与小组排练,从语言、动作、神态方面指导,表现人物的狄仁杰刚正廉 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4、推举优秀的在全班表演。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的性格, 因而本节课采用编演课 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发挥18 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深刻理解文意 提供平台。】 四、拓展升华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为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所感动。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课后以《我们需要狄仁杰》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7、狄仁杰公正执法 明察善断 一万七千多 公正护法 犯言直谏 无论??没有 刚正廉明权善才获免 王立本被判刑 武则天下诏8、出色的教师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认识讲 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的精神。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讲课文故事梗概,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 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3、帮助学生学会“揣、昧、屉、蔼”4 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抽屉、 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 诫、困惑、居然、遗憾、幡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教学准备: 1、积累遵守或违背校规或社会公德的现象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谁能谈谈自己在学校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有无遵守或违背校规或社会公德的现象?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坚守公共道德的故事,板书课题。19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 2、同桌间交流预习情况。 ①生字的认识和记忆方法:揣、昧、屉、蔼 ②认读词语: 流动、揣测、拾金不昧、乐极生悲、至理明言、告诫、困惑、愤愤不平、和 蔼、重洋、幡然醒悟、公德、迂回 ③理解词语: 揣测:推测;猜测。 拾金不昧:昧,隐藏。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已有。 乐极生悲:快乐到了极点的时候,发生悲痛的事情。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愤愤不平:因感到不公平而很生气的样子。 幡然醒悟:同翻然,很快而彻底地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3、教师检测识字效果。 三、朗读课文,抓住梗概。 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3、让学生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朋友送我一只电子手表,我非常的喜爱,接着写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最后写我幡然醒悟。) 4、按课文继续的顺序,给课文划分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写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书写词语。 2、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揭示新课 1、认读词语(课件) 揣测 拾金不昧 抽屉 和蔼可亲 至理名言 乐极生悲 愤愤不平 失而复得 坐 立不安 赫然 告诫 困惑 居然 遗憾 幡然醒悟 迂回 2、回顾课文内容,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在美国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失而复 得的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的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的优秀品德。)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色的老师》。 二、自读交流,感悟内容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那位黑人是位出色的老师?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你受 到了教育和感染?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学。20 3、交流体会。 交流一:送还手表 就在当天晚上,一位陌生的黑人同学走进我的宿舍,他的手中拿着块手表。天 哪,这是我心爱的电子手表。我高兴得眼泪都要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 大哥表示谢意。他只是微微耸肩一笑,还没等我从手表失而复得的喜悦中反应过来, 他就走了,连名字我都没来得及问。 点拨要点: 1、为什么说“这是我心爱的电子手表”?(引导学生读第 2 自然段) 2、“他只是微微耸肩一笑”看出黑大哥有怎样的品质? 3、想象一下,当时“我”应该怎么表达谢意? 4、什么是“拾金不昧”?你对黑大哥怎么评价? 5、读出喜悦和敬佩的感情。 交流二:黑大哥告发 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手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目光看了他一 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 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点拨要点: 1、黑大哥告发我后,我受到了怎样的处分?(读课文的 6-9 自然段) 2、“极其困惑”是怎样的感情?(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比 如“埋怨、责怪、无奈??”) 3、“遗憾”是什么意思?猜测一下黑大哥是怎么想的? 4、“这是公德,这是规则”。黑大哥说的公德与规则指的是什么? (他将手表送还给我,这是公德。因为我违背公德,他向校方举报了我,也是公 德。违反校规,我必须接受处罚,这是规则。) 5、“居然”是什么意思?包含“我”怎样的感受? 6、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受. 交流三:我的醒悟 老人的话让我幡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确实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因为 公德,他将手表还给了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了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 他用这种迂回的方式,让我彻底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 点拨要点: 1、老人的哪些话让我“幡然醒悟”?(读 11-12 自然段) 2、为什么说“黑大哥确实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3、“迂回”是什么意思?黑大哥的“迂回”说明了什么? 4、读出我的深刻反思。 三、总结全文,提炼情感 1、这篇课文主要按照“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记 叙的。课文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做人的道理, 给人启迪。21 2、让学生说说最大的启迪和收获是什么? 3、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 四、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遵守公德的事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赵绰舍命护法》和《刚正无私的“包青天”》 板书: 8、出色的老师 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 黑大哥:送还―― 举报―― 解释 我: 感激―― 困惑 ―― 醒悟 公德重要,校规严肃9*美丽的规则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 性。 2、帮助学生认识 1 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 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马路上堵车吗?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交流生字和新词。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22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让学生倾听,读后有评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 (1)“我们”在赶往澳大利亚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为什么 担心会堵车? (2)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来“我们” 看到了什么场景? (3)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 深刻?” (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交流,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领悟作者 所要表达的思想。】 (1)了解“我们”乘车去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首先介绍了时间、地点, 又点明了事件。 (2)理解“失衡”的美丽的图画,“我”受到的一种美的感动。 (3)体会作者“我”的感受,“规则之美、人性之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也照应了文章题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学生谈感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 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 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丽的规则”。 板书: 9、美丽的规则 美景――失衡――规则之美 人性之美23 10 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 个会认字和“盂、孰”2 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 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 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 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 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 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 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 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4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 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 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 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 止境的道理。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 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 10 早晨 近 远 大 凉 车盖 沧沧凉凉 盘盂 探汤 两小儿辩日 中午 小 热 远 近11*飞天梦圆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 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25 2、会认“嫦、娥、绚、穹、锲”5 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 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 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 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 更深更远的宇宙。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中国圆千年之梦 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 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 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6 (1)1992 年 9 月 21 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 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广大科技人员、 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 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 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 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 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 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 板书: 11 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 ??12种瓜得豆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 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 个会写字,掌握 “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27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 “种瓜得豆, 种豆得瓜。 ”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种瓜得豆》 , 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 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 5―10 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 的提出来。28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 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 2―4 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 3 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 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 4 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 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 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 比喻形象恰当, 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 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 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 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向“新闻发言人”提问。29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 “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 笔把它描绘出来。 2、 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 介绍给同学们听。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 12 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 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 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 个会写字, 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 语。 教学重点: 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 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印度科学家拉曼的资料。 2、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30 1、海水是蓝色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 蓝色的?(板书课题: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 是蓝色的”的原因,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拉曼的资料。 【从海水是蓝色的这一常识性的问题导出课题, 引出印度物理学家拉曼, 并介绍 拉曼的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ì) 疚(jiù)等。 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先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 是因为它 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再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 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 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最后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三、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1、指名朗读 1―8 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抓住男孩的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 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2)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 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 3、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使他 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 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被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 年代实验 物理学中最卓越的发现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成为我们求知的不竭动力。 【由男孩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好奇心”,这为学生步步深入学习 全文奠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惰、疚”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学生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和拉曼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 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 奖台。31 二、研读课文,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 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预设: (1)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 导言:男孩的问号与拉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关系? 指读课文 9―11 自然段, 理解句子: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 那双求知的大眼睛, 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 “为什么” , 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 “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学生读句,师:拉曼回答了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他的心不禁一震” 说明了什么? 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拉曼愧疚是因为 “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这一解释是英国大科学家瑞 利提出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也包括拉曼都认可这一解释。拉曼为自己没有像男孩 儿那样提出“为什么”而感到愧疚。 男孩儿那些源源不断的问号使拉曼敏感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丧失了在“已 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因此“他的心不禁一震”。这“一震”使他警醒, 他意识到作为一个科学家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C、小结:正是由于他从男孩的问号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才使他在科学研究中 有新的作为,从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 (2)研读“拉曼效应”,体会拉曼的科学研究精神。 A、读 12 自然段,说说拉曼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经过和结果。 首先,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接着, 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 海水看 上去呈蓝色的原因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B、拉曼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登上了诺贝尔 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你认为 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最关键的是什么?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是: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自觉 性和探索精神。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32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 会带来闭目塞听、 止步不前的可怕后 果。 教师简介约里奥? 居里和李比希两位科学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错失良机的事例, 让 学生进行对比,领悟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教益的句子,再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 对学习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家拉曼的相关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板书: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男孩的问号 → 诺贝尔物理学奖 “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14 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 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 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 想象力。 教学准备: 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 彩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在我 们的童年中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2、板书:“的发现”,齐读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质疑课题: 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3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 十分珍贵的驿站。 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 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1、2 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 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 (3―13 自然段) 重点写 “我” 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由于 “我” 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就去问老师,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的原因,“我”对这个问题大胆猜想,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 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 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 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要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 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 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 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 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 我对 “十月怀胎” 进行思考, 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紧扣“发现”,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相关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朗读体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 四、研读课文,感悟“发现” 1、认真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他 是个怎样的孩子?34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3、课堂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预设如下: (1)“我”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 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 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2)“我”是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 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 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 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 有时还会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 被教会视为异端, 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 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 活活烧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五、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35 板书: 14 童年的发现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敢于提问 不断研究 大胆想象15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 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拧保嵝础懊稀薄傲辍薄昂住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 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 15 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一首诗,就像一 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 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 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1)《送元二使安西》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紧张同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