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收藏帮助信息
教研研究教师营养悦读
推荐栏目:&
推荐链接:&&
上海市教委直属单位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
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
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各区教育信息网
黄浦区教育信息网
静安区教育信息网
徐汇区教育信息网
长宁区教育信息网
普陀区教育信息网
闸北区教育信息网
虹口区教育信息网
杨浦区教育信息网
闵行区教育信息网
嘉定区教育信息网
宝山区教育信息网
浦东区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教育信息网
金山区教育信息网
青浦区教育信息网
奉贤区教育信息网
崇明县教育信息网
其他教育网站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
上海教育网
徐汇学前教育网
上海浦东学前教育网
上海嘉定学前教育网
上海市金山区学前教育网
中国学前教育网
北京学前教育网
山东学前教育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中国幼教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大班建构区观察记录:《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作者:李玉俊&&&&来源:山东省博兴县湖滨镇中心园&&&&时间:&&&
  观察教师:李玉俊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班级:大班  观察时间: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底  观察地点:户外场地  观察背景:  建构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我园又新进两套大型户外炭化积木,孩子们很是喜欢,但仔细观察,发现部分孩子合作意识不强,他们总是各自玩自己的,致使搭建的效果不够理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  观察情况:  孩子们对这些新进的积木很是感兴趣,他们自由组合后,便各组搭建起来,可发现各组幼儿缺乏主题性,普遍存在搭建物品十分凌乱,个别小组幼儿还有各自收藏积木的现象,感觉他们的操作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盲目搭建。  观察分析:  大班幼儿已具备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在面对问题时与同伴合作解决,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却比较明显,只关注自己看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意识不到如果别人在做一件事时,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他们欠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当合作遇到问题时不知怎样解决。如何能够让幼儿的合作高质量、见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对幼儿的合作进行科学的引导。  实施措施及效果: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各自商量组建小组,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在自发的体验中学会合作;这样小组内部成员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这也是合作产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氛围需要小组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当然教师也要对分组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是指教师要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调整使每组幼儿的水平相当,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幼儿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也是合作学习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幼儿对合作成果的感知,可以在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对能够体现合作成果的方面进行重点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激发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绪体验。当幼儿看到了合作的成果,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自然会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矗  另外,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我们作为观察者、引导者,还应对幼儿间的合作给予及时的关注,以提升幼儿合作的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幼儿合作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各组基本都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合作性建构,并能在辅助材料的帮助下,进行自由、自主的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责任编辑:景奉梅
中国幼教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站稿件以原创为主,基本来自全国各地幼儿园和教育行政部门,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幼教网和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幼教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② 本网部分稿件为转载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文章来源:中国幼教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幼教网联系。
& 图片新闻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园务公开精彩快讯教育时空科研园地安全保健家园立交班级主页资源共享党员之家团员之家工会之家
教育时空栏目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字体: 】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82&&&&更新时间:
&&&&【摘要】&“&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角色游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 & 现今,许多家长和老师常常会抱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不好,不够乖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幼儿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孩子们习惯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 & 一、概述 &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 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 && (一)生活行为习惯 &&1、守时:按时起居、按时进餐、不挑食,爱惜粮食 &&2、物品玩具分类摆放,用后归还原处。 &&(二)卫生行为习惯 &&1、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会使用毛巾、手纸。 &&2、坚持每天带手帕,不玩手帕,正确使用手帕。 &&3、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肯理发,肯洗澡勤剪指甲。 &&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三)礼貌行为习惯 &&&1、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请、早、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说粗话。 &&&2、尊敬长辈、爱护弱小,会让吃让坐,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会礼貌做客,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 4、会礼貌待客,不打扰成人活动,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与小客人分享。 5、不任性发脾气,上街不要这要那。 6、乐意与同伴交往,为同伴进步高兴,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四)爱学习的行为习惯 &&&1、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兴趣,好学多问。爱想象、创造、喜欢操作,做小制作,小实验。种植花卉、养蝌蚪、小金鱼、小松鼠。 &&&2、爱听故事爱看图书,爱动笔画画写写,握笔看书姿势正确。 &(五)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1、有自我服务的能力,喜欢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梳短发,自己走路,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洗手帕、折手帕、擦茶杯、抹椅子、扫地等。 &&&2、乐意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六)举止行为习惯 &&1、坐、立、走有正确的姿势。 &&2、不挖鼻孔、不吮咬手指。 &&3、爱护公物、不损坏、不攀折花草树木,玩具掉地拾起来,节约用水,不涂画墙壁。 &&4、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喊叫。 &&5、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拾到东西要上交。 &&6、尊敬国旗,升旗时会立正行注目礼。 下面,我来着重谈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除了要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再就是要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 三、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措施 & “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属于情境学习,幼儿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技能。其理论依据是幼儿的学习是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幼儿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家长和孩子通过对扮演内容的情景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角色的语言和情节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就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过家家”游戏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过家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老师对娃娃的关心和照顾,因此,每天回家后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慢慢地,幼儿知道怎么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类:换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们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家长在游戏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的榜样示范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故事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当我们每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泛泛的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我们不如运用故事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要求”润物细无声的传达给他们。比如:通过讲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瓜瓜吃瓜》教育孩子果皮垃圾应入箱;通过儿歌《自己吃饭正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通过歌曲《三轻歌》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等等,同样在《拔萝卜》、《小红帽》、《狼和小羊》等“角色扮演”中,孩子既掌握了故事内容,又锻炼了能力,真正地达到了寓教于乐,更有助于帮助你的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增强角色意识,培养优秀宝宝 &&&&孩子们都是爱听好话的,所以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加以肯定,加以赞赏,让幼儿在宽松、自信的心理条件下得到发展。因为孩子年龄小,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如随便乱扔东西、不顾别人感受、做危险的事情等等,这时家长除了严厉批评外,可以尝试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例如:巧虎是怎样做的,火帽子是怎样做的,阿眯虎是怎样做的……这样做,既可以让幼儿的情绪获得满足,也可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从而培养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宝宝。 (四)通过角色扮演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共享快乐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为了杜绝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滋长,家长应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陶冶,如吃东西时知道谦让,不能自私独霸,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时,要与他人友好相处,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借玩具给同伴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懂得分享。让孩子从小心就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快乐的种子。 幼儿的心灵世界里,既有天真的想法,也有成熟的思考,更有大胆的想象,而这些,只有在自由的“角色扮演”中,幼儿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角色”,耐心地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就可以发现,同时我们也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就能为孩子创造全方位学习的机会,提高其日常生活中的辨别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 四、&&&&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作用 &&&&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角色游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属于情境学习,幼儿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技能。其理论依据是幼儿的学习是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幼儿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和孩子通过对扮演内容的情景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角色的语言和情节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教师可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组织一些游戏活动,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后,我就指导幼儿到角区玩“商店的游戏”,结合游戏强化幼儿礼貌待人的行为,帮助他们学会使用相应的礼貌用语。针对我班幼儿进餐时表现出的边吃边讲话,饭粒撒满桌,用手抓着吃等不良习惯,我设计了“文明小客人”活动,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明确什么是文明进餐,体验了文明进餐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我善于观察,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用眼神、动作或语言给予肯定与鼓励,以使教师的态度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另外,为了激发幼儿练习的兴趣,我还在班里设立了小专栏,通过“小红花,你找谁?”“比比谁的奖牌多”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在校的一日活动,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反复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采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影响幼儿,使幼儿在取得以直觉行动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后,用依靠形象和词语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提高,缩短了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生活游戏化,最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最容易让幼儿接受,最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缩短了幼儿掌握道德行为规则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有利于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游戏和言传身教,老师的行为态度,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丰富的生活游戏化,不仅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依靠实际动作解决问题有意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一生的影响巨大。 幼儿好玩、爱做游戏、好模仿的特点,把各种生活卫生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自主性游戏中的“娃娃家”和“超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或帮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按一定的规律放整齐。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或是贴小红花、贴五角星等,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1 幼儿很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我们就可以通过“过家家”游戏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过家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在游戏表演中,老师要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慢慢的,幼儿就会知道怎么样做爸爸,怎么样做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情了。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类:换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换洗”这一情节,先提问幼儿:多久要换洗一次衣服?衣服脏了要怎么办?穿了不干净的衣服别人会怎么看你?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的榜样示范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个案例反映的是角色游戏对培养生活卫生习惯措施的第一点:通过“过家家”游戏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案例2 在游戏“美食家园”中,教师可以充当其中的角色,适时的引导幼儿“饭前洗手”“不乱扔果皮”的良好卫生习惯,通过角色的扮演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趣味性,使幼儿快乐地、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如给宝宝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在美食园里制作美食等等,在游戏中使良好的卫生习惯得到巩固。 这个案例反映的是角色游戏对培养生活卫生习惯措施的第四点:通过角色扮演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共享快乐。 在幼儿的游戏表演中,我们甚至不能顾及到所有幼儿的表演,那么此时,教师对游戏的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我们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很容易的发现许多幼儿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及时地将这些闪光点在游戏中点点滴滴地在游戏讲评时将它“发扬光大”,将它肯定,那么,幼儿的社会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刻意去学习吗?就像“小菜场”的小朋友很会整理,他们知道,只要整体看上去整洁、干净就会有很多客人会来光顾,这时,爱整理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游戏时,总是以一定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这样既可以观察他们的游戏情况,又可以找出不足,对他们进行指导。幼儿通常将一些刚刚经历过、看到过的新鲜事物反应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那么游戏后,对各个游戏中所出现的不良的现象进行更正,或进行相应的演示,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让幼儿得以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给予他们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方法。 &&&& 六、结束语 & &&&&角色游戏不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 游戏是培养孩子知、情、意、行的主要渠道。而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游戏中,家庭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游戏是孩子道德认识的源泉,孩子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扮演角色与假想的各种人物交往理解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明辨是非,体察真假、区别善恶、评价美丑。道德认识是孩子品德形成的前提,孩子的道德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孩子道德观念就越明确,越坚定。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游戏形式,对孩子进行“晓之以理”的启蒙教育。 &&&&让角色游戏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录入:zyp2008&&&&责任编辑:zyp2008&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园址: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南街98号 电话:9 维护制作: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