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基本解决用配方法解方程2有几种?(每种用配方法解方程2都要详细介绍)

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91ab-ua98).当前位置: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城南中心小学 司凤华
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安排周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时间 2.13―2.17 2.20―2.24 2.27―
3.2 3.5―3.9 3.12―3.16 3.19―3.23 3.26―3.30 4.2―4.6 4.9―4.13 4.16―4.20 4.23―4.27 4.30―5.4 5.7―5.11 5.14―5.18 5.21―5.25 5.28―6.1 6.4―6.8 6.11―6.15 6.18―6.22 6.25―6.29 内容 一、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一、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一、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二、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二、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二、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三、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三、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四、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五、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八、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九、下跳棋――可能性 回顾与整理――总复习 回顾与整理――总复习 素质检测 司凤华 2012、2 数学与生活城南中心小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一、珍稀动物――简易方程备课时间: 一、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主备教师: 司凤华单元备课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 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 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 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能力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进行归纳,类比猜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 。 (三)情感目标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2、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相信自己在学习中 会取得不断的进步。 二、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本单元知识前已学的知识有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用字母表示数。本单元 的知识有理解方程的意义, 学习等式性质一χ ±a=b , 学习等式性质二 aχ =b、 aχ ±b=c 学习解较复杂的方程 aχ ±bχ =c 。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转换和 飞跃,是学习代数重要的思维基础,是 实现“算术思维” 到 “代数思维”的 转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点以启发引导,直观演示为主,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3.借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5、抓住列方程解题的关键,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6、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课时 10 课时 第一课时信息窗一 方程的意义课型:新授 序号:1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主备教师:司凤华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7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 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 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 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 1 的三幅动物图片)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 年约有 400 只,比 2004 年多 300 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4)教师板书“2004 年只数+300 只=1980 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 引导得 出: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 们用字母 x 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 x+300=400(板书) 。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 100 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3)天平左盘放入 10 克砝码,右盘放入 20 克砝码。 提问: 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 (左边再加上 10 克的砝码就平衡了。 ) 提问: 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 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 20 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 50 克砝码。 得 出 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 50 克砝码,右盘放一个 100 克砝 码。另一台左盘放 4 个 x 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 200 克砝码。要求:用等式 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50+50=100 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 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3、同样的方法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计到 2010 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 1000 多只, 比 2003 年的 3 倍还多 100 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 2003 年的只数与 2010 年只数的等量关 系,再用含有 X 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 提问: 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 x+300=400 10+10=20 20+x=50 像 50+50=100 4x=200 10x=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 (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 是不是方程?2+3=5 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三、巩固练习 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 1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 2,看图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 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通过引用天平让学生理解“平衡” 与“等式” , 然后让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在 教学时,我还要注意创设一个开放的数学课堂,让练习具有开放性,让抽象的 问题形象化。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第二课时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 方程的意义课型:练习 序号:2上课时间: 主讲教师:司凤华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7 页。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在练习中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6+x=14 x+4<14 36-7=29 y÷18=3 60+23>70 3x-12 8+x 5x+2x=632、写一个方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什么是方程。 二、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 4。 (1)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学生读题。根据图意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再列方程。 学生汇报:跳绳的根数-借出的=还剩的 x - 45 = 10 跳绳的根数-还剩的=借出的 x - 10 = 45(2)出示第二、三幅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 2、出示自主练习 5,学生读题。 要求: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列方程,然后在小组交流,看谁用的方法多。 3、出示自主练习 6。学生审题后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谈话:通过以上信息,你有什么想说得和同学们交流。 4、出示自主练习 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解决第二问时,学生可能找不到数量间的相等关 系,教师可提示学生,从表格中寻找数量间变化的规律,根据规律找到数量间 的相等关系,即大豆数×3=豆腐数,然后再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等量关系式。 5、出示自主练习 7 和 9。 先让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 6、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编一道含有未知数的题目,说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比如:小明今年 x 岁,老师今年 33 岁,是小明年龄的 3 倍。 要求:先各自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全班反馈。 三、交流质疑,课堂小结 提问:在这节课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我们在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时,要先找出 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才能列方程。 四、教后反思 本课时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特点,归纳出定义。同时,分类思想也渗透于 教学中。然后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巩固概念。但这节课没有注意知识的发展。 应出示类似:3x+y= 200 的方程,让学生对方程的发展有一个认识。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司凤华信息窗二 等式的性质(1) ,解方程上课时间: 课型:新授 序号:3 主讲教师: 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8―12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在观察、操作、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等式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 形如 x±a=b 的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 谈话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开 始到据央视国际频道 2004 年 6 月 1 日报道,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黔金 丝猴数量已从 1993 年的 600 多只,增加到 860 多只。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出示问题“2004 年比 1993 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2、算一算,交流结果。3、谈话,换一种思路来研究。 (1)用等量关系式说明 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用方程表示这个数量关系 二、实验探究 体会领悟 1、实验一:天平的一边放上 2 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另一边放上 1 瓶啤酒,使 天平平衡。提问: (1)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了什么? 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数学兴趣。 (2)如果在天平两边再各放 1 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天平会有变化吗? (3)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并小结。 2、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二: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三、四,得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数,等 式仍然成立。 4、根据以上的实验,同学们对等式有没有新的认识?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数,等式仍然成立。 5、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新知应用 巩固深化 (一)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计算:600+x=860 2、提问:为什么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 600? 3、指导书写格式与验算。 (二)尝试练习,知识巩固。 1、解答信息窗 1 的第一题,集体订正。 2、出示:练习,解方程并口头检验 。 x+8=13 2.5+x =5.3 教师指导学生解方程的格式要求。3、解答 11 页第二题的第一小题。 四、评价鼓励 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总结一下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五、教后反思 在《解方程》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数学课堂,体现 生本理念,其中有得也有失,感触颇多。其中的一个难点是区别“解方程”与 “方程的解” ,学生就掌握得不够好,还需多进行辅导,使其理解更好。 “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第二课时信息窗二 等式的性质(1) ,解方程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练习 序号:4 主备教师:司凤华 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8―12 页。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在利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程的对称美和数学的严密性,培 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与检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利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程的对称美和数学的严密性,培养 学生良好的书写与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x+5.3=10 15+x=4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 二、尝试解答 1、解方程:x-9=15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 (1)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也就是方程 x-9=15 的两边同时 加上 9,抵消掉等式左边的 9,这样等式的左边只剩下 x。 (2)你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 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方程的左边等于右边,表示等式成立。 2、出示:11 页第二题的第 2 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提问: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1)标准体重+超出标准的重量=胖胖的体重 (2)标准体重-低于标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 标准体重-小明的体重= 低于标准的重量 提问:他们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 1、 页第 4 题 12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提问: 你是怎样选出各方程的解的?(1)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右是否相等。 (2)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2、 页第 5 题 (1) 12 提示学生认真读题, 注意选择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是否有用。 (2)集体订正。 3、12 页第 6、7 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方程的哪 些知识? 五、教后反思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 叫做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进一步作了解释和说明,有了新的提升,但个别学生 对方程的检验掌握得还不够好。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第一课时信息窗三等式的性质(2) ,解方程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练习 序号:5 主备教师:司凤华 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13 页 ~17 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 ax=b 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 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如 ax=b 这类方程。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 ax=b 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 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做好铺垫 1、回顾概念 (1)方程的意义(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复习训练 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x+24=73 ④x-16= 72 ②4x<36+17 ⑤x+85 ③234÷a>12 ⑥5+y=10.6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情境迁移 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珍稀动物黔金丝猴的有关信息,这节课老师还想给你们 介绍一种美丽的世界濒危动物――黑鹳。 (1)出示:教材黑鹳的情境图。 黑鹳是世界濒危动物。目前,国外仅存 1500 只左右,约是我国现存黑鹳只数的 3 倍。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问题: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 提问:你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列方程。 (我国现存黑鹳的只数×3=1500) 解:设我国现存 X 只黑鹳。 2、独立思考 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提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 (2)学生汇报解方程的过程并说明想法。 3、师生交流 验证方法 动态演示 初步感知 3X=1500①课件演示:借助天平来研究(课件演示动态效果: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 提问: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右边托盘应该有什么变化? 能用方程来表示等量关系吗? 3x=30 ②再次课件演示: 3x÷ 3=30÷ 3要求: 观察天平的变化, 看图列出方程. 提问: 通过刚才的演示, 你有什么发现? 4、回归例题 总结方法 (1)现在你能用等式的性质来解 3X=1500 这个方程吗? 学生板演,规范格式。 5、应用方法 解决问题(2)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3? (3)检验。(1)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吗? 呈现:情境信息图 我国人工养殖大熊猫有多少只? 先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选择方程的解。课本 15 页自主练习 2 题 2.火眼金睛辨对错。课本 15 页自主练习 1 题 2x=10 解:2x×2=10×2 x=20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课本 15 页自主练习 3、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等量关系。 集体订正,检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及方程的解。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用验证方法的方法,借助动态演示,让形 象感知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体现了生本理念。 x÷ 5=40 解: x÷5×5=40×5 x=200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第二课时信息窗三 等式的性质(2) ,解方程序号:6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司凤华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13 页 ~17 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形如 ax±b=c 这类方程。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解形如 ax±b=c 这类方程。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铺垫 温故引新 1、复习等式的性质 课件出示:看图完成填空2、观察信息,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并解答。 3、解方程 2x=96 x÷ 40=14 二、情境引入 探究新知 1、回顾信息 解决问题 (1)出示:介绍东北虎有关信息 预计到 2010 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 1000 多只, 比 2003 年的 3 倍还多 100 只。 (2)提出问题 2003 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指名板演,说明解方程的依据。 2003 年的只数×3+100=2010 年的只数 解:设 2003 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 x 只。 2、思考交流 探究方法 (1)初探:方程形式类比,引导知识迁移 提问: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 (2)研究:运用转化思想,尝试解决新知 提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 根据学习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这个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方程。交流算法,求出方程的解。 (渗透转化思想方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 (板书解方程书写格式) (3)再探:检验方程结果,明确方程解法,板书检验格式 小结: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 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 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 课本 15 页自主练习 5 题, 3、课本 16 页自主练习第 8 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现代数学教学注重“数字化”生成。教师要在研究学习上下功夫,教会学 生会学,所以本节课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尝试解决新知,找到学习的方法。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2、课本 16 页自主练习 6 题, 4、课本 17 页第 11 题 3x+100=1000 第二课时信息窗三等式的性质(2) ,解方程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练习 序号:7 主备教师:司凤华 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13 页 ~17 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形如 ax±b=c 这类方程。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解形如 ax±b=c 这类方程。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复习等式的性质 提问: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你能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如果 5+3=8,那么 5+3-3=8( ) ) ) )(2)如果 50-13=37,那么 50-13+13=50( (3)如果 a - 7=8,那么 a - 7 + 7=8( (4)如果 x+9=45,那么 x+ 9-9=45( 你是根据什么完成填空的?(等式的性质。 ) 二、技能训练 1、解方程 X+28=36 x÷ 10=12.5 3x-2.4=3.6 2x+9=332x=4.65x-4=11说一说,在解方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题:课本 16 页第 7 题 你能用方程解决问题吗?找出等量关系说一说怎样列方程? 学生思考,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订正答案。 (2)出示练习题:课本 16 页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书写要求,规范格式。) (3)对比方程形式,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对比一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拓展知识 (1) 课本 17 页 13 题 (2)课本 17 页 12 题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教育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只有把握“一切从学生出发”的主旨,才能 因材施教,所以本节课重点突出练习多样化,分层练习,从学生的实际分别练 习,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有进步。 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第一课时信息窗四 解方程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新授 序号:8 主备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18-21 页。 【教学目标】 1、会解形如 ax±bx=c 的方程并掌握其方法。 2、学会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解形如 ax±bx=c 的方程并掌握其方法。 2、学会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教室的面积是 56 平方米。长为 8 米,宽是多少? (方程解)说说求解的依据。 二、比较分析 学习新课 1、给出情境图 2、根据情境图,你都能提出什么问题?研究问题。 3、对比研究: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老师把刚才开课初我们一起解决的那个问 题拿出来,大家先把这两道题目做个对比。 (1)教室的面积是 56 平方米。长为 8 米,宽是多少?(列方程解) (2)上海野生动物园是中国首家野生动物园。截止到 2004 年,一共有成年东 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北虎和白虎 16 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 7 倍。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 4、仔细对比,找出不同。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同位互相交换意见) 5、学生汇报。 6、请大家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7、小组汇报。 三、两“图”结合 感受方法 1、引导学生画图 2、组内交流。请画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一下应注意什么。 3、师生总结。4、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如果设白虎为 x 只,怎样列出方程? 设:白虎有 x 只,那么东北虎就有 7x 只 四、尝试解法 解决问题 1、根据列出的方程:x+7x=16 学生尝试独立解方程。 2、组内交流解法。 3、小组汇报: x+7x=16 8x=16 x=2 答:白虎有 2 只,东北虎 14 只。 4、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四、自主练习,巩固加深 1、解方程: 7x+5x=120 3.8x-x=0.56 16x-7x=27 x-0.85x=3 4x-1.2=74 7x+3x+26=74 东北虎只数: 7×2=14(只) x+7x=16 5、说明想法。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3、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x(1)柏树和松数一共有 7500 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 1.5 倍,两种树各多少 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 x 呢? (2)信达公司投资 36000 元钱为西藏自治区某小学每个教室配备了一台电视 机和一台实物展示台。电视机每台 1200 元,展示台每个 2800 元,请问这个学 校有多少间教室? (3)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 90 平方米,上底是 7 米,下底是 11 米,它的高是 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运用画图的策略,有利于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有些 困难,于是需要教师边扶边放,使画图更加规范。在帮助学生分析过白虎与东 北虎数量关系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解决难点。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再一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课时缺乏对学生的评价, 需进一步加强。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第二课时我学会了吗?序号:9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复习 主备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主讲教师:司凤华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21 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关方程的意义及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通过解简单应用题学会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审题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有关方程的意义及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通过解简单应用题学会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出示《今天我当家》录像①。(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用零花钱中的 20 元买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剩下 60 元捐给希望工程。 2.指名说出储蓄罐里已经积了多少元钱。 3.让学生说出解法。(算术解、方程解) 二、提出问题 尝试解决 1.出示录像②。 (今天正好又是星期天,爸爸说,该由我当家,让妈妈好好休息。 早上,我煮好牛奶,拿着爸爸给我当家的钱就上街买了三个特香包,每个 4 元,还剩 下 98 元。你猜猜,我爸爸到底给我多少钱当家呢?)2.学生列方程解答。 3.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原有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4.检验。 5.出示录像 (吃了早餐,我拎着菜篮子,哼着歌儿来到市场,心想,妈妈平常最喜欢喝葡萄酒, 对,就买两瓶吧。回家路上,我碰见也去市场买菜的郭老师,郭老师问我这葡萄酒 1 瓶多少钱今我愣住了,买酒时,只是付出 30 元,找回 3 元。忘了问每瓶葡萄酒多少 元啦。)6.让不同列法的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7.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三、巩固练习 1.张艳从食品橱里取出 3 袋面粉包饺子,用去 1.2 千克,还剩 0.3 元千克,每袋 面粉多少千克? 2.张艳把 8 朵鲜花插到花瓶中,这时爸爸捧回 2 束同样朵数的笔鲜花,现在一 共有 20 朵,爸爸问:我捧回的鲜花每束有多少朵?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后列 出方程。 四、开放性练习 书上 21 页 我学会了吗 内容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在开课初,之所以创设了以《今天我当家》中的上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 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 价值。本课时还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 养。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第三课时复习简易方程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复习 序号:10 主备教师:司凤华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理解、 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 化、网络化。 2 .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 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 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难点是: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 1、出示:1.4×2=8 2.4x-1=7 3x+318 5.m÷9=3 ②谈话:关于等式和方程你都了解那些知识?同位互相说说这些概念的意义。师引导学 生重点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 情境继续引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有关知识 课件出示:李阿姨买了两条 4.50 元一条的毛巾,还买了三把相同的牙 刷,买这些东西一共花了 19.50 元。你能帮小明算出每把牙刷多少钱吗? 交流订正。 谈话:本单元还学过了哪些类型的应用题?哪些用方程解方便?学生自由说。 二 合作整理 知识建构 1.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小组合作整理一下,好吗?2. 小组合作整理,教师参与其中并适时 指导 3. 汇报交流 4.教师选几份形式新颖,重点突出的网络图,引导学生 观察:从网络图上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形象的语言说说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吗? 老师引导完成下表:5.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提醒大家? 三 师生总结,畅谈收获 四 综合应用,全面提高 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并说明理由 (1)4+x (2)3+15=18 (3) x÷5.2&17 (4)10÷m=22.看图列方程 (略) 3.解方程 5x-7=28 4、列方程解下面的题 小明爸爸的年龄是 38 岁, 比小明年龄的 4 倍多 2 岁, 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岁?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本课时把复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数 学活动,提供了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 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 二、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马军 单元备课 x-117=139 6x-x=41 1.5+x=12.9 3x+7=28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 法。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 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用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基础。平行四 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知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 着广泛的用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及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是: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点以启发引导,直观演示为主,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3.借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强调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渗透 平移、旋转等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了 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课时 13 课时 第一课时 信息窗一 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1 课型:新授 序号:11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2---23 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2. 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喜欢吃海产品吗?现在正是螃蟹,龙虾上市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先去水 产养殖场看看好吗? (出示信息窗中的虾池图片) 观察图片,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虾池的形状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1、从情景中我们知道虾池是什么形状?(板书:平行四边形) 2、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3、我们先一起研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好吗?)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谈话: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平行四边形,运用学具盒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先 动手创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那个小组创作的又好又快! 通过动手做,现在来猜一猜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交流探究结果(小组间质疑补充) (注意让学生体现出组长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 线的方法来验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用画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用量角器的方法来验证(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3、通过探究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 )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及时板书)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各部分的名称(可用课件展示)(认识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用 字母 h 表示;这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用字母 a 表示。 )5、提问:这条底上有多少条高?教师介绍另一组对边上的底和高。 6、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上可以画无数条高,底和高要相对应。(让学生自己画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自主练习第 1 题:你能从下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自主练习第 8 题中的要求改为: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测量对应的底和 高。 (注意底与高的正确测量) 3、自主练习第 2 题,同桌合作,用 4 根硬纸条定成一个长方形框架,然后用手 捏住它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你有什么发现(一定要体现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捏一捏,看一看,找出结论)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五、教后反思: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此时一定要体现评价)给学生创设问题化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能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中。本课时成功 之处就是激发了生活情趣。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序号:12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2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3--25 页。 【教学目标】 1、用数方格和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 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抽象 概括能力。 3、平行四边形面积能灵活运用,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 1、提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用课件展示。 2、用课件展示。找不同的图形的高和底。 )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水产养殖场情景图和虾池平面示意图 谈话: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板书,虾池的面积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一)猜想 1、谈话:求虾池的面积就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咱们先来猜一猜怎样计算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 2、那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提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得出几种方法? 方法 1:数方格 方法 2:转化(二)演示步骤: (小组合作) (分两中不同的形式) (课件适时演示)(1)沿着高剪开就出现了直角,4 个角都是直角是长方形的特征。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相等,平移后一定重合。 (3)依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特征之间的联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注意让学生体现出组长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 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 (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三)结论 1、推导公式(利用课件适时引导得出结论) 对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讨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 S=ah(学生理解记忆)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利用公式解决课前问题:虾池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注意书写格式的指导)四、巩固练习,加强应用1、自主练习第 4 题 2、自主练习第 5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3、自主练习第 8 题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此时一定要体现评价) 2、教师总结:强调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渗透数学方法转化的学习)六、教后反思: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 要过渡到平长方形,只是数出来即可。课件再少一些,练习题少一点,提高教 学质量。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三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应用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5 课型:新授 序号:13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5--27 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抽象 概括能力。 3、平行四边形面积能灵活运用,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出示虾池的情景图,回顾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2、(注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公式合理运用。 )3、出示统计表中的信息:根据有关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 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要解决“虾池能放养多少尾虾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注意让学生体现出组长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 )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 2、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教师进行分层辅导)组织交流算法(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 三、 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 自主练习第 6 题(注意审题方法的指导)2、自主练习第 9 题(及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读题)3、 补充练习: (重点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1)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和面积( a、都比原来大 b、都比原来小 c、都与原来相等 ) ) 。(2)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 3 倍,高缩小 3 倍,面积( a、扩大 3 倍b、缩小 3 倍c、不变d、不好判断4、自主练习第 10 题 (1)观察三个平行四边形,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2)独立计算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交流发现 (3)小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5、提高练习: 配套练习:第 10 页的 11 题四、回顾全课,交流质疑 在本信息窗中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后反思: 学生能够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进行灵活运用,体会到了学数学、用 数学的乐趣。但评价工作还做得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四课时 信息窗二 三角形的意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6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 司凤华 【教学内容】课型:新授序号:14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8--29 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其面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并能将这种思想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其面积。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张大爷家的蟹池。张大爷家有两块蟹池, (出示 情景图及 1 号蟹池的示意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要求 1 号蟹池的面积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请你猜一猜三角形的面 积可能与它的哪几部分有关系? 2、怎样找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 3、小组交流同学们有了很好的推导公式的初步想法,不管你转化成什么图形,都是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到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及时总结交流。(注意让学生体现出组长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 ) 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A 例如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课件演示,教师讲解: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上下重叠放在一起,使 它们重合,以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为中心,把上面的一个三角形旋转 180 度,直 到两个三角形的底边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沿着左边的三角形的 右边向上平移,直至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这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通过重合、旋转、平移三步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了。 B 交流不同的三角形的拼法或剪法并作相应的解释或者小组质疑。 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如果用 a 表示三角形的底,用 h 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用字 母来表示?( s=ah÷2 板书内容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就是自己知道了哪些?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4、 解决课前问题:1 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5、(学生自自己解决,学生及时进行评价。)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1、自主练习第 1 题。独立利用公式进行计算。通过练习明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 式计算时,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2、 自主练习第 2 题。 3、自主练习第 3 题。 四、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及时进行评价教师的、学生的。) 五、教后反思: 学生能够利用剪、割、拼的方法成功地转化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体会 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但小组合作工作还做得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 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五课时 信息窗二 三角形的面积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8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序号:15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9--30 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其面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并能将这种思想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难点】 三角型(形)面积的应用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引入:张大爷家中的 2 号蟹池今年丰收了! 1、 你看他非常自豪地告诉了我们什么?出示 2 号蟹池的有关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能不能直接求出 2 号蟹鱼池今年能产多少千克蟹? 应该先求什么?(这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会学生自己能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观察 2 号蟹池的图形,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交流想法(此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 4、独立解决,教师巡视(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注意让学生体现出组长与学生的分工, )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5、组织交流算法(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强化应用 1、自主练习第 4 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第 5 题。先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3、自主练习第 7 题。不但要判断出对错,还要引导学生说出理由,然后把错误 的改正过来。 4、自主练习第 8 题。 (1)独立计算图形的面积(2)交流发现(3)小结:等底 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5、自主练习第 13 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解决。(及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读题)四、总结回顾,交流质疑 在本信息窗中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总结。 五、教后反思: 本课时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其面积。 掌握了转化的思想,并能将这种思想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课堂中体现了师 生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六课时 信息窗三 梯形的特征 序号:16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9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34--35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教具准备】各种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参观了虾池和蟹池,今天 我们一起到甲鱼池看看。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师相机选择“1 号甲鱼池是什么形状?”板书。并把它画在黑板上。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你认为它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课题:梯形(此环节设计较合理)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1、谈话: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根据谈话内容灵活来说)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注意让学生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 ) 的适时点拨)小组交流完后,(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 教师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 总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并板书:梯形,等腰梯形)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都可以作高,梯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 高的画法相同.你认为梯形的高应怎样作?你能试着给梯形作条高吗? 指名学生上台作高。下面的同学评议。 5、根据学生的作高情况进行总结: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 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 的高。(小结:可以让学生总结,进行温馨提示。 )三、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找找生活中的梯形。 (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梯形,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梯形的? 2、自主练习 1 3、自主练习 2(及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读题的习惯)四、总结回顾,交流质疑 在本信息窗中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总结。 五、教后反思: 本课时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了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渗透了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生活中的数 学,及时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读题的习惯。但个别学生 习惯需加强。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七课时 信息窗三 梯形的面积 课型:新授 序号:17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12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35--36 页。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 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进行铺垫。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怎样计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应图形及计算公式)2、我们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怎样推导的? 小结:我们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 (运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 ) 3、梯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借机引出新课) 二、串联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甲鱼池参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看,问 题口袋里还有问题呢!你想知道吗?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1 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 谈话:求 1 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求梯形 的面积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你们准备怎 样研究?小组讨论(注意让学生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小组交流完后, (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 2、交流汇报。从同学们汇报情况看大致有三种: a 把梯形划分成两个三角形;b 把梯形划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c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3、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 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师生归纳出公式(完成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板书: S = ( a + b )× h÷2(5、老师再结合课件适时进行点拨。(并让学生理解记忆) ) (6、提高难度引出梯形的高的求法:h= S×2÷( a ,a 和 b 的求法我们以后有能力再学。 ) + b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现在你能算出 1 号甲鱼池的面积了吗?请学生填在课本上。 2、做自主练习的第 3 题。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3、做自主练习的第 4 题。要求面积你需要测量什么?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注意及时评价) 五、教后反思: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推导的基础上相对来讲比较容 易,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提高,学习习惯有所提高,但马云壮等人的习惯还有 待于进一步想办法,努力提高。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八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序号:18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13 课型:新授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7 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将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合理地割、补。 【教具准备】 组合图形纸片,直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忆呈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面积公式 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并及时随机板书。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解 参观甲鱼池时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 出示水产养殖场情境图:2 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只甲鱼苗? 甲鱼池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怎么 计算甲鱼池的面积。 (要求说出方法,不用计算,可以借助手中工具) 2、谈话: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在思考过程中,在图上添加了一些线。请 通过“线”这个工具来帮助解题的同学举手。谁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添加这些线 呢? 学生交流 时, (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个图形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之为组合图 形。 (板书:组合图形) 同学们,现在如果让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可能使用什么工具?(辅 助线)它有什么功能(割,补) 。 现在你能不能计算出甲鱼池的面积? 3、 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合作完成甲鱼池面积的计算。 4、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些 什么呢?(学生交流后总结。加。就是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计算出各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再把各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减。就 是把组合图形的外形看作一个大的基本图形,算出其面积,再把这个大的基本图形的空缺部 分看作一个小的基本图形或分割成几个小的基本图形,分别算出其面积,最后用大的基本图 形面积减去空缺部分的面积,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减。就是把组合图形的外形看作一个大 的基本图形,算出其面积,再把这个大的基本图形的空缺部分看作一个小的基本图形或分割 成几个小的基本图形,分别算出其面积,最后用大的基本图形面积减去空缺部分的面积,得 到组合图形的面积。补。就是把一个图形补上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形成一个大的基本图形, 再用这个大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减去补上图形的面积,就得到要求图形的面积。加、减、移、 补这 4 种方法是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些基本方法。我们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要根据具体 图形的组合特征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但不管选用何种方法计算,都要把组合图形分解成若 干个基本图形,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组合求解。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 8 学生分析数据独立解答交流思路及方法。第二个图教 师引导学生用简单方法计算,如分割成 9 个边长为 2 厘米的小正方形,用 2×2 ×9 的方法计算。 3,出示自主练习 9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4, 出示自主练习 11, 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 明确题中给出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及隐含条件再独立解答。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后反思: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 梯形等基本图形面积计算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境和具体的图形来探索组合图形 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割补、转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图形面积的重 要策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 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九课时 回顾整理 序号:19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15 课型:新授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40--42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公式的理解, 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到水产养殖场参观都看到哪些有趣的问题?学到了什么 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1、刚才同学们回顾了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公式,那么这些图 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自己表现出来后,小组交流。 )2、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网络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正方形谈话:在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平移、旋转的思想, 将它们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使我们体会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理解记忆知识。 ) (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 因为 S 长=___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拼成一个( ),所以 S 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 S 梯=____________; ),所以 S 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三、拓展应用 1、 2、 综合练习第 3 题 综合练习第 4 题 综合练习第 5 题 综合练习第 11 题3、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小。 (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边也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 高的 2 倍。 ( ) )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5)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 )四、教后反思: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中感受各 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各小组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 通过解决、讲解、其他小组也了解到了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解题思路。在学生 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十课时 自主练习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3、16 课型:新授 序号:20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 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基本概念 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二、基本练习 (一)填一填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8 平方分米,底是 12 分米,高是(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14 厘米,高是 9 厘米,它的面积是( ) ;与它等底等 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60 cm2, 如果它的高缩小 3 倍, 底不变, 面积是 ) ( 。 4.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 2 根,最下面一 层有 12 根,共堆了 11 层,这堆钢管共有( )根。 5.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 30 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是( ) 。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4.5 平方分米,底是 5 分米,高是( )分米。 7.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 18 厘米,高是 3.6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 米。(二)判断题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一个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 5.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 (三、提高练习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①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平行四边形。 ③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 。 ① 长方形 ② 正方形 ③ 梯形 4、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 3 倍,高要扩大( ) 。 【① 1.5 倍 ② 3 倍 ③ 6 倍 】 5.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 ) 。 【① 比原来大 ② 比原来小 ③ 与原来相等 】四、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有关 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你们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及计算能 力。希望你们越学越好。教后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我同时十分注重分 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 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 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体验成功 的愉悦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第十一课时我学会了吗?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19 课型:新授 序号:21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7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本节主题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 (我学会了吗?) 二、联系生活 1、 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特色经济园”吗?今天我们去参观一下好吗?(多 媒体课件出示“特色经济园”情境图。 ) 谈话:同学们,在美丽的“特色经济园”里,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 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此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有条理地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绿色小麦区的面积是多少?每年可以生产多少千克优质小麦? (2)蔬菜区(一)每年辣椒的产值约为多少元? (3)果园(一)的面积是多少??? 2、解决问题 1 绿色小麦区的面积是多少?每年可以生产多少千克优质小麦?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路。学生交流, (注意让学生与学生的分工, 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小组交流汇报:(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 3、解决问题 2 蔬菜区(一)每年辣椒的产值约为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决方法。 做完这道题,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及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读题的习惯)(1) 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不要忘记除以 2。 (2) 计算的结果要保留 2 位小数。 4、从剩余的题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题独立解答,做完后小组交流,说说用 本单元的哪个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此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及时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表现差一点及时进行鼓励。 )三、 丰收园里谈收获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 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及时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表现差一点及时进行鼓励。 )四、教后反思: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参与,我只是辅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学生由探究到发现到总结,思维活跃,兴致勃勃。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十二课时 综合应用 序号:22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20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 司凤华 【教学目标】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通过综合应用、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 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基本概念及公示 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二、基本练习1、 2、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此环节一定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2、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m)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015 3040 (此环节一定要注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培养)3、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cm)4 10 20 4 3 10 15 6 12 32 20 2 8(注意让学生与学生的分工合作想办法计算出阴影的面积,合作时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 小组交流完后汇报, (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三、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0dm 12dm 5m3m25dm 教后反思:5m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分管领导签字:刘红霞 第十三课时 综合应用 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22 主备教师:马军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内容】课型:新授序号:23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46--47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巩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及小数四则运算、统计、测量等 知识。 2、经历观察、调查、测量等活动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搜集信息、整理信 息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提出问题谈话: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 据此我校开展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校园活动,能告诉老师你们都 在什么地方活动吗? 谈话:看来校园的楼外空地、操场、楼内大厅、走廊、教室等都是同学们 喜欢的活动场地。活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课题: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二、搜集资料 汇报交流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小学生活动场地的要求的资料” ,谁愿意把 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要体现小组的汇报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三、合作测量解决问题谈话:我们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达到这个要求了吗? 谈话:用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活动场地的面积呢?下面我们以操场为例进行研究。 (师生一起到操场) (形式新颖学生易接受。(注意让学生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倾听 )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谈话:仔细观察操场是什么形状的?要知道操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需要知 道那些数据?用什么方法能知道生进行交流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用步量一量就是步测,步测时要注意什么?一步的长度指什么? 怎样确定一步的长度?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因此 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的步子沿 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总步数就是一步的平 均长度。 除了用卷尺测量、步测外还可以目测,你知道什么是目测吗? 目测就是用眼睛估量一段距离,目测时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 10 米的地方站立一个同学,看看 10 米、20 米、30 米??距离各是多远,注意观 察不同距离上的同学的大小特征有什么变化。 小体验:练习目测,交流观察感受。 这样设计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给了学生独立思 (考的空间,二是给了尖子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机会,三是学生能自己弄明白的知识教师 不讲,四是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上交流,其他小组有会的下来讲,如果再讲不明白的内 容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让孩子来思考解决。 )四、汇总数据发出倡议(倡议要结合学生实际来组织)五、教后反思: 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起到串针引线的作用。当然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 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练度,学生操作的方式,以及汇报的形式等等, 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三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 单元备课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张立云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 (2)探索并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 掌握倍数的特征。 四、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 四则运算以及初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 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2、3、5 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 解质因数。 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深化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本单元需要 5 课时2、5 倍数的特征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3、23 主备教师: 张立云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会应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 的倍数。 2、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 2、5 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都喜欢运动么?都参加什么运动啊? 2、过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来看一 看吧。(出示信息窗 1) 二、 新授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通过观察 2、3、5 这三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总结:2 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 0、2、4、6、8; 课型:新授 序号 24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5 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 5、0; 4、把课本 49 页 1-100 的图表,用不同的颜色,把 2 的倍数、5 的倍数涂出 来。 5、通过思考找出了 100 以内 2、5 的倍数,那你发现 2 的倍数,5 的倍数都 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6、像 2、4、6、8、10、12 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偶数;1、3、5、7、9、11、 13 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奇数。 7、偶数、奇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奇、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 的,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只有最小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奇数是 1,最小的 偶数是 0。 三、 练习:1、自主练习第 1、2、3 题。 四、 总结:说一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 什么评价。 教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 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和通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比较明显,教学轻松。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3 的倍数的特征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张立云 【教学目标】 1、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的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上课时间:3、26 主讲教师:司凤华 课型:新授 序号 25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2、能按要求找出符合要求的数。 3、探究同时是 2、3、5 的倍数的特征,在活动中培养发展规律及概括归纳 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2 和 5 倍数的特征(二)探究新知3 的倍数的特征 1、 2、 问题导入:叠罗汉的表演每 3 人一组,叠罗汉表演可以选派几人参加? 过程讲解:(1)分析题意:叠罗汉每 3 人一组,可以选派的人数应是 3 的倍数。 (2)选派叠罗汉的人数:找出 3 的倍数,其中的每一个数都是参加叠罗汉表 演的人数。 3、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 (1)在 49 页的百数表中找出 3 的倍数,并画出来。 (2)观察、分析小结:100 以内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 3 的倍 数,可以推导出 3 的倍数的特征。小组讨论要求: (1)小组中每个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 3 整除的数,供大家观察讨论。 (2)仔细观察,探求规律。 (3)各抒已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自己的想法。 4、全班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 3 整除不能看个位上的数。 5、验证规律找 100 以外的数验证上面的规律。 归纳总结:3 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 就是 3 的倍数。 二、同时是 2、3、5 的倍数的特征 1、导入:知道了 2、3、5 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这三个数的倍数的数又有什么 特征呢? 2、(1)在百数表中分别找出 2、3、5 的倍数。 (2)观察图表找规律。(小组合作注意让学生与学生的分工,注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归纳总结:同时是 2、3、5 的倍数的数,个位上的数是 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 的和是 3 的倍数。 三、练习:课本 51 页4、5、6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要体现学生的说的过程,并及时进行评价)教后反思: 3 的倍数特征,学生较难发现规律,且受“2、5 倍数的特征”影响往往也 从个位上寻找,但经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 3 的倍数,有的 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 的和,发现各位上的和是 3 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 3 的 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 3 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可以补充一些 其他的数,如 49×3=147,166×3=498 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 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 +9+7=25,25 不 是 3 的倍数,而 3697÷3 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 3 的倍数。通过这 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 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27 主备教师: 张立云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目标】 课型:新授 序号 26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1、理解并记住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2、学会分解质因数。 3、100 以内的质数有哪些?(25 个) 【重难点】 分解质因数和质数、合数定义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2、3、5 的倍数特征; 2、什么是偶数、奇数? 二、导入: 1、看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2、那每个方队的人数都是多少呢?怎么求出来的?用式子表达。(板书) 3、写出情景图给的数的因数有哪些? 4、例如:24 的因数有:1、2、3、4、6、8、12、24 25 的因数有:1、5、25 5、注意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最小的因数是 1 我发现有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这样的都能排成方阵么?(用教具操作) 6、我们来看一下从 1 开始的这些数的因数都有哪些? 为什么这些数的因数个数不同呢? 7、像这样只含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素数);除了 1 和 它本身以外还含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 只有一个因数,既不是质数也不 是合数。 8、你能写出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式子来表示么,怎么写的?用了什 么方法啊?(小组讨论) 9、老师这有两种方法:分解法和短除法(重点讲解短除法) 10、 注意分解到最后一定要是质数相乘的形式, 有一个合数在里面都是错的。 11、那我们就叫这几个相乘的质数为质因数,因为它们既是质数又是因数。 12、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13、注意分解到最后一定要是最简单的形式,但不能写“1 乘”,1 既不是 质数也不是合数,分解质因数里就不能包括它。 三、练习: 书 57 页 1、2、3 教后反思: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2、3、5 倍数的特征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张立云 【教学目标】上课时间:3、29 主讲教师:司凤华课型:练习序号 27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1、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探索出 3 的倍数特征。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 第 8 题:综合习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第 9 题:猜数游戏 。通过练习,对 2、3、5 的倍数的特征进行综合巩固。 先明白游戏规则,学生掌握规则后再在小组内游戏。 3、 第 10 题: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按照题目要求将 6 的倍数涂成颜色, 然后思考 6 的倍数与 2、3 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既是 2 的 倍数又是 3 的倍数的数就是 6 的倍数”。 4、 第 11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 第 12 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说 2、3、5 的倍数特征,然后独立填 数。完成后,应组织好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相互补充。 第 13 题:是一道有趣的思考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求 100 以内比 2、3、5 公有的倍数多 1。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教后反思: 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30 主备教师: 张立云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记住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2、学会分解质因数。 【重难点 】 学会分解质因数。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质数、合数,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数是质数,什么 数是合数? 、判断:(出示题目,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1、质数与合数合成自然数。( 2、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3、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 ) 课型:新授 序号 28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4、是 6 的倍数的数,一定是 2 或 3 的倍数。( 5、所有的奇数都不是 2 的倍数。( 6、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7、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二、 探索新知: ) ) ) 1、提出问题:你能把 30 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书写在练习本上。 3、学生交流。 4、学生打开课本 56 页,仔细观察 30 的质因数的两种方法。 总结: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必须是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 三、巩固练习:(58 页自主练习) 1、 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第 9 题:先判断,如果不对,改正过来。 3、第 10 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自然数的特征独立找出各组数中与众不 同的数,然后引导学生交流结果和理由,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应给与肯定。 4、 第 11 题: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填数,并找规律。 5、 第 12 题: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填数,找出答案后,再进行交流。 四、 总结:分解质因数要注意什么? 教后反思: 强调: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我学会了吗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3、31 主备教师: 张立云 主讲教师:司凤华 【教学目标】 梳理本单元知识,使学生正确区分奇数、偶数和质数、合数,知道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课型:新授 序号 29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教学过程】 一、归纳本单元知识重点 (一)2、3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1. 2、3 和 5 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是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 倍数。 2.奇数与偶数: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二)质数与合数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 数(或素数) ;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 合数的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树枝”因式分解法; (1) (2)短除分解法。 二、知识应用: 小明家的电话号码 ABCDEFG 是一个七位数,其中:A 是最小的质数,B 是一 位数中最大的合数,C 是最小的奇数,D 是 3 的最小倍数,E 是 5 的倍数,F 既不 是质数也不是合数,G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小明家的电话号码是 ( ) 。三、练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判断对错: (1)相邻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偶数。 ( (2)一个质数的因数都是质数。 ( ) ) (3)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4)质数就是质因数。 ( 2、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121 85 117 222 ))3、妈妈买来一箱橘子,到家后对丽丽说: “这些橘子无论你每天吃 2 个、3 个、 还是吃 5 个,都正好吃完。 ”你知道妈妈最少买了多少个橘子吗?教后反思:分管负责人签字:刘红霞四、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备课时间: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 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 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 主备教师: 马军单元备课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司凤华 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点以启发引导,直观演示为主,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3.借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