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早教班的好处和坏处有什么好处 领先同龄人教育方法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62&分页:lenochka发信人: sokolova (lenochka),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1:03:31 2013), 站内&&[累计积分奖励: 500/0] && 我没在这个版发过言,但几个月前有一次在首页上看到有讨论英语幼教的帖子进来看了看。其实我小时候是经历过英语幼教(家教+BBC的英语教学节目),然后小学上的是有一周10小时美国外教课的私立,所以现在回过头去看整个学英语的过程,想写写自己对这方面的想法。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现在时代也不同了,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有共性的。 && 我英语的确从小到大都比同龄人好很多,上高中就已经比很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还好了,所以好多人都觉得从幼儿园就学英语,小学又有外教课,怪不得。但我自己认为不是这样,基本上是10%小时候的早教和外教+60%中学李雷韩梅梅那个所谓的应试教育+30%后来出国的语言环境。 && 如果简单说下我的感觉就是适量早学英语没有坏处,不用担心混淆母语之类的,但如果按一小时200块钱的价,性价比相对也不高。不要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更不要指望能代替以后学校系统教的语法什么的。所以谁愿意觉得值就去上好了,少上点也不用太焦虑。把心态放在主要是去have fun外加培养兴趣,顺带着学了一些单词和句子就好了。而且仅凭一周几个小时的外教课是锻炼不出来“母语思维”的,但好的外教课不能只用学到的知识衡量,还有很多soft skills比如表现力,口才,协助能力,创造力等等。而且有的东西可以在家自己培养,不一定非到外面花钱,比如可以在家放英文歌和英文动画片,主要是耳濡目染发音。 && 我小时候是被我妈早教的,一岁多的时候她在卡片上用毛笔字写中文单词,然后每天晚上教我几个,所以我两岁多时就自然而然认识上千个字了,从记事开始就是自己流利读各种图画书。有人说早认字对想象力不好之类的,我自己觉得不是,因为边读书边看画其实很容易增强想象力,还有看机器猫漫画就更容易开阔思维了。。不过我刚上小学的确是觉得有点无聊的,因为没想到小学竟然还要学认字,以为所有人都是早就学会了。 && 然后26个英文字母也是两岁多时认的。我家留了一盘那时候我的录音里面有说26个字母还有狗是dog,猫是cat这种最简单的单词。后来我们家里人都忙,就都没怎么管我。然后大概5岁的时候我妈给我从外院找了个姐姐做家教,就是按儿童英语课本教最简单的,一周一小时10块钱。比如第一课是A,上面有单词apple等等,第三课C有cat, cake之类,还有最简单的That's Betty这种小句子。一共好像也就上了6课,因为F课flower, fish之后我就不记得别的了。当然跟现在的早教没法比了,不过学一点是一点,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顺其自然,不要累,要保持和培养兴趣,因为早学晚学几个单词几个句子从长远看都不是个事儿,有兴趣才是根本。 && 那个时候中央台还一直放一个BBC给全世界小孩做的英语节目,叫“马泽的故事”/Muzzy,许戈辉教的。所以过了好多好多年大家一提到许戈辉都是凤凰或者小三,但在我印象里一直都是那个教小孩英语的。那个节目是动画片形式的,讲一个爱吃钟的外星人Muzzy,还有一个坏大臣爱公主,但公主爱花匠。教的也是最简单的比如国王说I'm strong, 王后说I'm fat, 公主说I'm beautiful. 或者果园里的单词plum, peach和grapes. 其实那个片子一共可能才一个小时,但中央台给分成了40集,每集就是几句话反复教。反正我当时特别爱看,有时想吃冰淇淋了就用那里面教的"May I have an ice-cream, please?"跟我妈说,然后她就特高兴给我拿。 && 其实我没有看完40集,也就看了十几集,看到教stop, look, listen, go away之类。我自己一直感觉那个时候学了好多,结果去年从网上找出来那个片子看,才发现小时候其实才学了这么一丁点。所以我感觉好多父母现在都英语早教,除了纯想早培养兴趣无害,可能还有一个是因为觉得别人都学,自己不学就输在起跑线上了,焦虑。这个无解。或者还有的人觉得上小学以前是学外语最好的时机,语言爆发期什么的,错过了就浪费了。这个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小孩学语言快是说真正去国外,周围完全外语环境,的确一个月就能说的很溜。当然副作用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出了国汉语讲不好的小孩不要太多。但国内这种一周几节英语课或者外教课我觉得本质上跟早学点数学早认点字没有什么区别,上升不到真正学语言的高度。至少我不觉得自己幼儿园时候学英语比上小学容易,更完全不比中学快和标准,所以怕错过语言爆发期这方面不用太焦虑。 && 但是有一方面我认为是应该早做的,就是耳濡目染发音。发音最重要的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每天多听,自然就会发得好了。我小时候我妈经常在家放英文金曲,其实她纯粹是自己喜欢听,但我跟着就耳濡目染好了。当然小学外教课这方面也做得好。就像street, 发音应该是sdreet这样。我从来没学过什么清音浊化之类的,但就是自己知道。甚至有次突然发现把study发成sdudy还以为是自己错了,后来听录音才发现自己一向的感觉是对的。 && 所以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多听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发音质变了。现在听英文歌,英文动画片这么方便,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搞。早学几个单词几句话长远看都是浮云,把发音搞好了才是一辈子的,因为学外语发音好就像女孩长得漂亮,印象方面能加很多分。而且动画片什么的也不用过分纠结难度适合不适合之类的,从练发音的角度,只要有兴趣爱看就是好的,因为哪怕一个字也不去注意听,也不影响熏陶发音。这个是我后来学俄语发现的,有阵上学的时候每天路上都是听俄语歌,只听旋律不听歌词,后来过了两年自己录了段俄语音频放到网上,好多国内专业学俄语的都说我说话像俄罗斯人。其实我俄语发音的确比大部分专业学俄语的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发音教的为主,自己听的少,所以并不自然。 && 上小学前大概就这些了吧。下面写小学时的每周10小时外教课。还想起来一个事儿就是有人说早学英语会不会混淆拼音。我自己没混,但我表妹也是早学的英语,幼儿园还在全市演讲比赛拿过奖,她上学的时候跟拼音混了。所以好多事都是因人而异吧。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243.119.*] && 有14位用户评价了这篇文章:[+3]CapPasCap:经验不错,值得借鉴[+3]webandrock:不错,请大家推荐教材吧,我要开始给小孩上英语课了[+5]sapphire:说的很客观,希望继续分享[+5]kajielina:必须like[+3]yyxxxxx:[+5]pixiezhu:like一下muzzy的故事,大臣corvax,公主sylvial,这是我印象最深的[+5]flukeox:写得太好了[+5]xfadder:写得很详细,感觉很真实。很好。[+3]littlesmiler:非常好,这种亲身经历太重要了,非常感谢![+5]amin:[+5]fonny:写的太好了!希望能继续分享[+5]saynono:[+5]Sosocool:衷心感谢sokolova的分享。[+5]perfumes:LZ学习语言能力很强啊,会几种语言?lenochka发信人: sokolova (lenochka),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1:04:51 2013), 站内 && 我小学前两年上的是普通的重点小学,后来有个私立寄宿小学刚成立我们家就把我送到那里去了,一周回家一次,一个是家里忙没人管我,当然也是看中了那里有美国外教,每天两节纯外教课。所以我是上了4年,有过3个外教。 && 第一个外教是个30岁出头的单身男人叫Bill, 后来2年之后他跟我们别的年级的女外教结婚回美国了。Bill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外教,记得他来中国之前还在尼泊尔教过,所以是真正懂教学,不是美国大妞来体验生活一年那种。像我们第二个外教就是22岁的美国金发大妞,其实绝对不是不好,很开朗活泼会调动气氛,但那种让大家边学习边提高情商方面还是略逊一筹。不过人家本来也不是学教育的,就是外教的平均水平。最后一个外教是加州来的华裔ABC,是三个外教里最差的,我们很多人都不喜欢,后面再说。 && 我们班上是30个人出头,师生比算不上小班,但每个人也有发言的机会。其实平常的外教课也没什么太特别的,教具就是从美国带来的一盒彩色大卡片,上面写着各种单词比如从boy, girl开始,到一年之后学的hamburger, salad, 还有我小学之后基本就没用过的see-saw(跷跷板)。三年级基本就是学点单词和简单的对话,四年级才上了一点语法 - I am. You are. He is之类,还有每周背10个单词拼写测验。我们那时白天一节,晚上一节,完全是外教在讲,教室后面坐的会英语的中国老师其实什么事都不管,很少需要她翻译。我们从四年级开始也是课堂上不许讲汉语。 && 其实纯从英语方面讲,外教课没有那么神。当时好多人都觉得有外教的私立学校出来的孩子都会流利英语什么的,并不是那么回事。小学四年学的东西我自己感觉还没有中学一年多,但是大家都很自信,敢说,所以显得不错。这都得益于美国人上课是鼓励踊跃回答问题的,也会调动气氛。至于母语思维什么的,我觉得是培养不出来的。像国内这样没有真正的语言环境,一般只能通过在学校系统学,语法基础打好了,同时大量接触原版东西才能慢慢培养出来母语思维,从小上外教课代替不了。 && 不过学校本来也不光是学知识的地方,同样重要的是要培养各种能力。这方面国内应试教育大概看不太出来,但我现在回想小学时的外教课,这方面的确做得好。 && 比如我们东西都是需要在台上表演的。国内那时语文课最多就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后来这些年我看国内外语专业表演很多也是先求剧本再自己改编成短剧,但我们那个时候是完全靠自己编的,老师根本不管。Bill外教让我们前后左右4个人一组,然后要先自己想组名,然后画“组旗”,然后比如三年级我们期末考试的一项就是要自己想个5分钟的表演,所以就演了爸爸妈妈带两个孩子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品头论足,绕教室一周。 && 四年级时每组抽一个动物,要求5分钟的介绍+表演。介绍就是自己通过动物杂志查资料然后小组一起做presentation, 表演就比如一个人演动物,一个演主人,剩下的要采访跟动物说话问问题。我们那组是斑马,别的组有海豚狮子什么的。 && 五年级时要求5分钟推销一件东西。印象里我们班有推销巧克力的,还有各种奇怪的东西,我都忘了。我们组是推销改正纸,就是写错字了贴一个小方块那种。 && 所以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会灵活运用英语,最主要最根本的是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还有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表现力和口才,我们当时都是完全不怕上台不紧张的。以及宽容精神 - 总保不住有人忘词掉链子,这时老师总是让我们不要责怪犯错的人,还有协商能力等等。要我觉得这些能力要比纯知识更重要,因为学的知识以后用得上用不上还得另说,但这些能力培养好了在工作和社会里是很有用的。 && 而且总体来讲中国学生跟欧美学生在soft skills方面的确差不少,即使是我们这种上了4年外教课的出来以后也比普通小学出来的强一点,所以整个中小学阶段国内和国外这方面的差距就可想而知了。比如我后来中学考上的是全市最重点的学校之一。第一节课英语老师问全班,“谁想当课代表?”然后全班鸦雀无声,我就举手了,因为觉得没什么不好意思,也觉得谁也不认识谁的时候就这样“出风头”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后来有个澳大利亚的华裔小孩来我们班上了一天课体验生活,英语课我们老师让他在讲台上站着,下面同学问问题。全班又鸦雀无声。然后我就举手问了个他是哪个城市的。我一个小学同学,其实学习特差,是交钱上重点中学的,问他最爱吃什么。别的同学都没问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回过头看,外教课收获最大的是这些很难量化的能力。我那个同学英语不好,重点中学大半个班英语都比他好,但人家敢问,其他人英语方面有这个能力但放不开。 && 当然可以理解我们这种外教课是以班为单位的,像自编自创这种活动都好开展。要是普通学校外的外教课可能没这种气氛。而且还有人跟我说现在国内普通小学也很注重这种情商的培养了,表现力协助能力创造力的活动不比国外少,那我就不清楚了。如果孤陋寡闻写了这么多没用的还请包涵。 && 当然有比普通的小学好的地方就肯定还有不好的地方。像我们那样的私立寄宿学校不好的地方一个就是攀比,一个是bully(欺负人),而且我自己感觉后者更严重。攀比没什么新鲜的,大家都知道,但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方面可能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严重。并不是家里越有钱的就越爱比。一般最爱攀比的是学习不好,除了钱没别的,本身也不是很平易近人那种。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那时谁也不比谁太有钱,还没那么多官富二代,所以也没什么好比的,很多比的也只是吹牛罢了,比如晚上宿舍里有个女生总喜欢说自己家是住别墅,养的狗十万块钱,结果她下学期因为交不起学费退学了。。宿舍里还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事,比如三年级时有个女生总说她是在妓院出生的,从小她妈妈就让她给客人端盘子。我当时8岁也不知道妓院是什么,但反正觉得不是好词,回家就没问。否则后果可想而知了。。 && 所以攀比没什么好说的。当然也有女生带来好多特别漂亮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的笔记本,然后就支大家给她做各种事,整得大家都是她仆人似的,一星期表现好就送个本。不过也是因为90年代外国的东西还很新鲜,要现在有点什么漂亮玩意早不稀罕了。 && 而且我自己感觉女生就是比男生事儿多,有的人从小就心眼小bitchy之类的。普通学校看不太出来,反正在学校基本就是上课,放学回家,但我们那时可是从早晨6点半睁眼到晚上9点半熄灯都在一块儿。尤其在宿舍的时候好多事都是很难管的,比如欺负人(bully)那个情况。不容易解释,就是有时大家就是看一个人不顺眼,那个人本身也许没什么错。这时宿舍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一个是如果大部分人想法都差不多,整个团体就容易走极端,越来越觉得那个人是欠抽。你觉得她学习差,另外一些人觉得她长得难看,还有人看不起她们家没钱,所以1个人面对9个人是没办法的,大家时不时损你一下就够受的了。而且即使有人觉得她可怜,因为的确很可怜,兴冲冲地想说点什么事结果又被所有人嘲笑,要不然就只能自己窝着,其实就算觉得她可怜也不太敢公开表露,因为你跟公敌做朋友就等于自己也成了公敌,peer pressure很厉害的。反正就是这样了。而且不光是被欺负的小孩受到的影响不好,嘲笑人的也不好,因为成天有意无意地刻薄,精神面貌能好到哪里去。所以上中学以后我感觉就是清爽了好多,成天没那么多破事。 && 当然看了这几段可能好多人觉得有钱人家的小孩就是学习差各方面也差,其实也不能这么说。那时我们全班大概有20%的人是自己考上全市最好的中学的。如果算上差点分拖个人交点钱的,得有一半初中都上了最好的学校。当然跟老牌重点小学没法比,但成绩方面绝对说得过去。 && 接着说关于英语方面的。三四年级我们是Bill外教教的。其实我觉得10几年前来教我们的外教真的都是很好的人,因为那个时候各方面条件跟现在差很多。我们学校也不是在市中心,周围走路能到的地方也就是超市。而且我记得有一对外教是夫妇,在我们那里教课的时候生了孩子,结果孩子出生气管少了一截,就赶紧回美国治了,不知道跟污染有没有关系。。再加上周围的中国老师基本也不会英语,只有他们几个外教互相能说上话。而且我们那时纪律不算乱,但有时也不算好,尤其低年级的英语基本为零,沟通不那么容易,能教我们一年必定是很有耐心了。现在回过头去想,我很感谢他们。 && Bill外教的特点就是每节课基本都有游戏性质的比赛,比如我们经常boys vs girls, 每答对一个问题就得一分。每次这么性别大战大家都巨兴奋。还有一个比赛是按棒球规则来的,就是必须一垒二垒三垒都占满了人,下个人才能得分。但有几次失误你们队就暂时out了,该换另外一个队了。反正这种小游戏对调动小孩积极性特别有用,不知不觉也就巩固学会的词了,而且大家都不怕回答问题,恨不得有机会表现。 && 到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每周要记10个单词,下一周默写。我记得第一次就是最简单的what, how, want之类,后来还有一次是1到10那几个数字,到后面就比较难了,比如shopkeeper, department store那样。每次不管考得怎么样,老师都给我们卷子上贴个特别漂亮的贴纸。当然也是那时我们没见过世面,但这种小细节怎么说呢,当时绝对让我们小孩都特别喜欢,现在过了这么多年印象还很深。 && 而且我们那时除了学英语还要学美国文化,至少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是肯定年年会讲的。万圣节好多老师都会组织自己的班去别的班要糖,其实都是他们提前让美国的亲戚给寄来的,每个学生一小包里面大概10种糖,还挺破费的,就为让我们高兴一下。感恩节一般很少讲新移民跟印第安人打打杀杀,比较着重讲大家都要吃火鸡,我们自己也要想自己想感谢谁。圣诞节时各种圣诞歌曲都会学唱,还肯定会演耶稣降生那个故事,有的时候还会去别的班演。所以现在每年听到圣诞歌曲我其实都是有种怀旧的感觉。 && Bill外教在美国还有个朋友,那个时候也是担任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班主任,所以他那个时候还组织我们跟美国小朋友通信,每人一个自己的好朋友。我们都是写完信交给老师,然后老师统一发一个大包裹到美国或者中国。其实我们那时才学了一两年英语,根本写不出来什么。那个时候特别流行玩摇摇球,所以好多人写信都写,“Can you play with a yoyo?" 要不就是,”Do you like to watch TV?" 然后美国小朋友回信就写"Yes, I can play with a yoyo." "Yes, I watch TV." 要从内容上说是无聊透顶的,但大家都特别高兴,还互相寄照片,硬币,明信片,在信上画画什么的。而且我那时发现美国小朋友的拼写也不比我好,还会把watch写成wotch... 我们全班通了得有5,6次信,到现在我还留着那些信,如果搬家的时候我妈没给我扔。我三年级时外教课的笔记本和作业也留着的,还有六年级的周记本。写到这里我倒真想看看自己那时都写了什么,比我就这么回忆效果要更好,但我怀疑我妈给扔了。。 && 其实跟国外的人通信这个很能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因为可以真正用到英语。如果写英语作业不喜欢,写明信片可能会好点。全球有个叫postcrossing的活动,就是给陌生人发明信片,然后你也会收到陌生人寄来的明信片。作为豆瓣postcrossing组的大神之一我就不多说了,随便搜搜就有这方面的信息。每次寄来的明信片小孩自己全看懂太难,但挑一两个生词记住还是可以的。而且同时也是开了眼界,国外很多孩子也是在父母的指导下玩这个。所以提高学英语的兴趣有很多种途径,但是家长可能会多费心一些。但这些都是很物美价廉的活动,在外面上一节课的钱寄40张明信片都够了。 && 当然有好的外教就有相对不好的。三四年级的Bill外教和五年级的美国大妞我们都很喜欢,走的时候也是哭得稀里哗啦的,但六年级的华裔外教好多人都不喜欢。她其实是出生在美国的广东人后代,不会说普通话,在加州长大的,叫Julia, 但她叫我们按西语发音发成“狐狸牙”。首先我想说的是什么那时从很多家长那里就不太认可她,因为觉得外国人就得是白人,找个中国人算什么。这个是我听班主任跟我妈说的。其实这个倒不是她的错,纯粹是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好多人估计只要是白人老师就认,所以我耳闻有的幼儿园现在的外教其实是俄罗斯人,不是英语母语的。当然发音标准的俄罗斯人教幼儿园小孩还是绰绰有余了。不过我们那时很多家长的确对这个华裔老师有点失望。 && 但我们小孩其实无所谓,她不招我们喜欢主要还是她自己问题太多。比如她性格不如前两个美国人开朗,课上调动我们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好。而且很不能忍的是她明目张胆地偏向我们班里两个女生,其实还不是英语最好的,充其量就是很能巴结她的,什么好事都叫她俩。所以她一这么做在我们那里就失人心了。 && 但最重要的是她在英语教学上比较差,完全不会选择适合我们水平的教学内容。比如六年级刚一上来她就花了两节课写了一大堆板书,写的是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这几种句子的定义和例子。说实话这个教学内容是很不适合的,因为我们那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读懂英语的定义。其次上到六年级我们语文课早就学过什么是疑问句什么是祈使句了,这个用你来教啊。所以一方面英语程度很不适合,另一方面内容本身又非常小儿科,抄的那些板书我们都没有认真去读,就是记住了这四种句型英文怎么说而已,很无聊也很浪费时间。 && 后来她又每周给我们复印一篇阅读做,是美国原版的,美国小学生用的,后面还有问题什么的。但我们是什么水平,跟美国小学生能比么,基本上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在那里看天书,所以既然跟自己水平差太多了,看也看不懂,干脆就不看了,所以我们都是在混,她自己讲着也没意思,又是浪费时间。 && 所以这个事我想说的是选择学习的内容难度和强度要适中,至少得是跳一跳能够到的程度,这样才能保持兴趣。过分超前的内容一般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没人管,那就是混过去了,没有收获。要不然就是有人压着学得非常辛苦,短期内可能会超前,但长期看对兴趣有没有损害就不一定了,一旦没人压着自己估计也不会去学了。所以我其实不很赞成比如”我家孩子在xx英语上了两年,大人孩子都很辛苦,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从我自己的角度觉得这样没必要,因为小时候的学习能力本来就比较弱,花了很多钱和精力是能比同龄人领先一点,但如果代价是很痛苦就得不偿失了,因为到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之后学习能力猛增,那个时候才是飞跃期。有兴趣的孩子也许半年就能学会别人小时候吭哧了三年的的东西,但如果小时候超前的孩子兴趣都被磨没了,被反超是分分秒的事。所以早学英语无害,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太大压力,为赢在起跑线上学得很辛苦损害了兴趣不值得,因为后劲更重要。 && 其实让我们上课做美国小学生的阅读也就算了,狐狸牙最过分的是六年级给我们留寒假作业是读英文版小王子并写读后感。小王子那个书不厚,插图也多,但也有100页出头了。让我们读这个实在是不适合,因为首先我们那时英语水平很低,还处在though/thought/through都分不清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程度。我一句话10个词得有一半都看不懂,成天就是在家翻字典然后密密麻麻地把中文意思都写上,结果还只看了个半懂。其实外教课的作业不像主科那么严,我只是比较听话所以都读了,大部分人估计都根本没做。而且那时小王子在国内还没流行起来。我本来是想直接找本中文的,结果去书店转了一圈没有。 &&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一方面英语水平不适合。平心而论英文版小王子语言很简单,但她完全没考虑到我们当时的水平。另一方面小王子本来也不是适合小学生看的书。我当时觉得就是个很2的故事,有一堆稀奇古怪的星球,一朵特别矫情的玫瑰花,还有一直总要让人驯服还很痛苦的狐狸。很多里面的大智慧比如狐狸说自己会不安和痛苦,因为这是幸福的代价,都是过了很多年以后重读才突然有感触。 && 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就是狐狸牙把课上得很无聊。其实外教课本来就更适合寓教于乐让大家happy,系统学外语还得靠中国老师按课本教的。她这么一搞等于两头都不占。 && 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现在想来她那时每周给我们留周记的作业其实是不错的。美国的作文题目很多方面还是比中国的强很多,因为中国的无论是现在好多高考题,还是小学的“一件小事”之类都有点无病呻吟,小学的东西还得绞尽脑汁“以小见大”之类的,我觉得很没劲。狐狸牙给我们留的作文题,也包括后来我在澳大利亚的高考语文题,都是比较注重独立思考阐述自己观点以及辩证思维的。举个例子狐狸牙有一周的题目是“如果你的好朋友是少数族裔,但你的父母不接受她,你会怎么做。” 当然这个题目一看就是从美国生搬硬套来的,不过就是说这个意思。这样的题目本身也容易上手写,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 但是虽然题目很好我们那时写得还是非常费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法几乎没怎么学,非常薄弱。现在很多人一提语法就觉得是应试教育的糟粕,其实这个是不对的。语法和词汇量是学外语的基础。词汇量这个容易理解,单词不懂什么都白搭。如果语法不行,对听力和阅读影响不大,但是会非常影响说话和写作的质量。语法漏洞多的外语终归是上不了台面的。很多人说外国人不讲究语法,其实根本不对。他们所谓不讲究是自己说话时脑子不用想,就像中国人也不会说错四个声调,但如果经常有错肯定能看出来。很多东西母语者从小不用学,作为外国人就必须得下功夫学才能掌握,就好像学汉语的外国人最头疼的其实就是4个声调。 && 当然也不是说语法不行就完全不行了。如果目标只是能表达明白让对方懂,那语法薄弱也没什么,从字典里把词都找出来堆在一块儿大部分时间也能懂。但如果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能懂,说实话也没必要从幼儿园就花大钱学英语了。而且如果是小语种学的人少,那学得好的人就更少,人家会更宽容标准低很多,但英语这样水平高的人多了去了,语法不好不上台面的英语就被比下去了。 && 所以我说早教外教这种不能代替以后学校系统教的外语,顶多就是前面有兴趣有基础后面会学得更顺。对我来讲前面学的那些跟后面中学阶段的李雷韩梅梅完全没法比。通过跟母语者交流提高比较快的阶段得是自己水平已经比较高了,这样能促进运用,而且有时会发现人家这样说更地道之类的。本身水平就不行人家说得好赖其实自己都听不太出来,性价比不高。当然我写到这里已经完全脱离了儿童教育的范畴了。所以我以前就说虽然外语幼教课很贵,但家长不要有这种心态就是我给你花了这么多钱你怎么进步还不大。小孩学习能力本身就不高,即使外教课也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当年每周10节外教课,结果小学毕业也就是新概念1的水平,有一部分功劳还得归给五六年级的中国英语课。所以还是把眼光放远点,培养好了兴趣小学高年级跟中学在学校好好学一点也不晚。我小学同学后来英语也不是都好,很多人根本不如我中学里小时候完全没上过外教课的。 &&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外教课不系统,就是单个东西学,只能学一点是一点。比如bread念bread, leader念leader, break念break, 我们那些外教从来没告诉过我们所有ea是可以归到这三种发音的。但所谓的应试教育英语课这些就会讲,给人一种宏观的感觉,我觉得很好。我们那时是全市统一五年级学英语,小升初要考,所以学校给我们也配了中国老师按教材教。第一届毕业生的时候完全没有教课本,因为觉得外教课出来的难道还比不上普通学校没外教的么,结果那批人很多到初中英语基础都很差,跟不上,所以后来汲取经验给我们配了。像beginning最后n要双写,因为i是短音“伊”不是“艾”,这些我们都是跟中国老师学的。 && 活学活用的外教课和系统的中教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如果两者只能选一个我肯定选系统的中教课,因为跟着所谓的应试教育把基础打好了,以后活学活用的东西都可以自己搞,无论是看美剧,读原版书,还是跟外国网友聊天email之类的。但想通过完全寓教于乐就把基础都掌握就不一定了。在国外呆了很多年外语还一团糟的人不要太多。好多人说我出国什么都听不懂不会说,都是应试教育的错。其实这是因为他自己就没好好学。在学校跟着课本英语不错的人,出国语言适应都很快的。 && 所以我前面说自己小学毕业也就新概念1,但初三基本都是新概念2完全学透了的程度了。高一是新概念3完全明白的水平,出国后不到一年就是新概念4,或者雅思4个8了。我也没别的参照物,只能用新概念说明了。小学之后我除了有两年暑假上过外教课,就再也没在外面上什么班,所以进步的幅度完全都是跟着学校好好学李雷韩梅梅,外加有时看一点原版电影和简写了的英文书。 &&&& ※ 修改:·sokolova 于 Sep 10 12:15:08 2013 修改本文·[FROM: 123.243.119.*]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243.119.*]
lenochka发信人: sokolova (lenochka),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1:05:37 2013), 站内 && 再给中学和出国以后的英语留一楼吧。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243.119.*]
没有天使发信人: Pandora (没有天使),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1:08:15 2013), 站内 && 期待,谢谢啊。
第一篇的soft skills可以翻译成软实力。 && 【 在 sokolova (lenochka)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给中学和出国以后的英语留一楼吧。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61.148.123.*]
YY发信人: spinachyy (YY),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1:51:11 2013), 站内 && 你们家好有文化。这么小就开始学了
【 在 sokolova (lenochk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在这个版发过言,但几个月前有一次在首页上看到有讨论英语幼教的帖子进来看了看。其实我小时候是经历过英语幼教(家教+BBC的英语教学节目),然后小学上的是有一周10小时美国外教课的私立,所以现在回过头去看整个学英语的过程,想写写自己对这方面的想法。当然每个
: 我英语的确从小到大都比同龄人好很多,上高中就已经比很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还好了,所以好多人都觉得从幼儿园就学英语,小学又有外教课,怪不得。但我自己认为不是这样,基本上是10%小时候的早教和外教+60%中学李雷韩梅梅那个所谓的应试教育+30%后来出国的语言环境。
: 如果简单说下我的感觉就是适量早学英语没有坏处,不用担心混淆母语之类的,但如果按一小时200块钱的价,性价比相对也不高。不要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更不要指望能代替以后学校系统教的语法什么的。所以谁愿意觉得值就去上好了,少上点也不用太焦虑。把心态放在主要是去h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5.118.2.*]
lenochka发信人: sokolova (lenochka),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2:33:31 2013), 站内 && 或者叫“软技能”吧。其实就是各种能力。
【 在 Pandora (没有天使) 的大作中提到: 】
: 期待,谢谢啊。
: 第一篇的soft skills可以翻译成软实力。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243.119.*]
栖息发信人: julie2000 (栖息),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2:40:39 2013), 站内 && 楼主继续
期待啊 && 【 在 sokolo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在这个版发过言,但几个月前有一次在首页上看到有讨论英语幼教的帖子进来看了看。其实我小时候是经历过英语幼教(家教+BBC的英语教学节目),然后小学上的是有一周10小时美国外教课的私立,所以现在回过头去看整个学英语的过程,想写写自己对这方面的想法。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现在时代也不同了,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有共性的。
: 我英语的确从小到大都比同龄人好很多,上高中就已经比很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还好了,所以好多人都觉得从幼儿园就学英语,小学又有外教课,怪不得。但我自己认为不是这样,基本上是10%小时候的早教和外教+60%中学李雷韩梅梅那个所谓的应试教育+30%后来出国的语言环境。
: 如果简单说下我的感觉就是适量早学英语没有坏处,不用担心混淆母语之类的,但如果按一小时200块钱的价,性价比相对也不高。不要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更不要指望能代替以后学校系统教的语法什么的。所以谁愿意觉得值就去上好了,少上点也不用太焦虑。把心态放在主要是去have fun外加培养兴趣,顺带着学了一些单词和句子就好了。而且仅凭一周几个小时的外教课是锻炼不出来“母语思维”的,但好的外教课不能只用学到的知识衡量,还有很多soft skills比如表现力,口才,协助能力,创造力等等。而且有的东西可以在家自己培养,不一定非到外面花钱,比如可以在家放英文歌和英文动画片,主要是耳濡目染发音。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3.8.*]
waycat$$奇奇发信人: mmone (waycat$$奇奇),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2:51:48 2013), 站内 && 还是早教+兴趣。。
-- &&&&&&&&&&&&&&&&&&&&&&&&&&&&&&&&&&&&⊙&&⊙
2006年的目标:找个人嫁了&&&&&&&&&&◤&&&&◣ && 2008年的目标:生个奥运宝宝!&&&&&& ﹀ ◢ &&&&2009年目标:有个自己的房子!!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2.25.*]
i believe i can fly发信人: mangnolia (i believe i can fly),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9 16:19:04 2013), 站内 && 写的不错,加油啊。
【 在 sokolo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在这个版发过言,但几个月前有一次在首页上看到有讨论英语幼教的帖子进来看了看。其实我小时候是经历过英语幼教(家教+BBC的英语教学节目),然后小学上的是有一周10小时美国外教课的私立,所以现在回过头去看整个学英语的过程,想写写自己对这方面的想法。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现在时代也不同了,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有共性的。
: 我英语的确从小到大都比同龄人好很多,上高中就已经比很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还好了,所以好多人都觉得从幼儿园就学英语,小学又有外教课,怪不得。但我自己认为不是这样,基本上是10%小时候的早教和外教+60%中学李雷韩梅梅那个所谓的应试教育+30%后来出国的语言环境。
: 如果简单说下我的感觉就是适量早学英语没有坏处,不用担心混淆母语之类的,但如果按一小时200块钱的价,性价比相对也不高。不要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更不要指望能代替以后学校系统教的语法什么的。所以谁愿意觉得值就去上好了,少上点也不用太焦虑。把心态放在主要是去have fun外加培养兴趣,顺带着学了一些单词和句子就好了。而且仅凭一周几个小时的外教课是锻炼不出来“母语思维”的,但好的外教课不能只用学到的知识衡量,还有很多soft skills比如表现力,口才,协助能力,创造力等等。而且有的东西可以在家自己培养,不一定非到外面花钱,比如可以在家放英文歌和英文动画片,主要是耳濡目染发音。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8.11.176.*]
lenochka发信人: sokolova (lenochka),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题: Re: 通过自身经历说说对英语幼教和外教课的想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ug 20 07:07:14 2013), 站内 && 貌似对大部分人没太大用,就没什么好写的了。
【 在 julie2000 (栖息)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继续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243.119.*]
文章数:62&分页:
抽奖到手软!将狂欢进行到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教有什么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