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求值问题的化简与求值说课稿

三角函数说课稿
发布者:王蕾蕾&&&发布时间: 8:38:07&&&阅读次数:50
三角函数说课稿
三角函数说课稿
&&&&&&&&&&&&&&&&&&&&&&&&&&&&&&&&&&&&&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对函数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角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4.8节是第二章《函数》学习的延伸,也是第四章《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基础上进行的,其知识和方法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诗句:......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可以说精辟地道出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本节通过对数形结合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另外,三角函数的曲线性质也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知识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课时安排 4.8节教材安排为4课时,我计划用5课时
(三)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1)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节要紧紧抓住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探索;
(2)本班学生对数学科特别是函数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内容上要降低深难度。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巩固应用主要放在后面的三节课进行。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结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师生共同探索发现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述正、余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理解体会周期函数性质的研究过程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2)能力层面:通过在教师引导下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情感层面: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 重、难点
由以上教学目标可知,本节重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正、余函数的性质,在探索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难点是:函数周期定义、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对称性的理解。
为什么这样确定呢?
因为周期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上易错;单调区间从图上容易看出,但用一个区间形式表示出来,学生感到困难。
如何克服难点呢?
其一,抓住周期函数定义中的关键字眼,举反例说明;
其二,利用函数的周期性规律,抓住“横向距离”和“k∈Z&的含义,充分结合图象来理解单调性和对称性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说明 教法的确定基于如下考虑: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内化的东西才能充分外显,只有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他才能灵活应用,所以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2)本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索、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师始终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探索,而不是自己探索、学生观看,所以教师要引导,而且只能引导不能代办,否则不但没有教给学习方法,而且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和倦怠。
(3)本节内容属于本源性知识,一般采用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为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以,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取以问题为解决为中心、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结构形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教学手段说明: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三个教学手段: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整个课堂以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探索新知,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发现。
(2)为便于课堂操作和知识条理化,事先制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表,让学生当堂完成表格的填写;
(3)为节省课堂时间,制作幻灯片演示正、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也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和连贯。
三、学法和能力培养
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直接记住函数性质,在解题中套用结论,对结论的来源不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应用中不能变通和迁移。
本节的学习方法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培养学法,充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转换角色,站在初学者的位置上,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共同体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体验周期函数的研究思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学习方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
教师要做到:
授之以渔,与之合作而渔,使学生享受渔之乐趣。 因此
1.本节要教给学生看图象、找规律、思考提问、交流协作、探索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本课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类比、归纳的学习能力及数形结合(看图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程序
指导思想是:两条线索、三大特点、四个环节
引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强调其含义和重要性,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利用数形结合方法来研究,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采用这样的引入方法,目的是打消学生对函数学习的畏难情绪,引起学生注意,也激起学生好奇和兴趣。
(二)新知探索 主要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部分————师生共同研究得出正弦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值域 2.周期性
3.单调性 (重难点内容)
为了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函数性质,充分体现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
(2)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反馈课堂信息,使问题成为探索新知的线索和动力,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将被调动起来。
(3)单调区间的探索过程是:
先在靠近原点的一个单调周期内找出正弦函数的一个增区间,由此表示出所有的增区间,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认识过程。
教师结合图象帮助学生理解并强调 “距离”(“长度”)是周期的多少倍
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呢?
因为这是对知识的一种意义建构,有助于以后理解记忆正弦型函数的相关性质。
设计意图:
(1)因为奇偶性是特殊的对称性,掌握了对称性,容易得出奇偶性,所以着重讲清对称性。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知识再现过程。
(2)从正弦函数的对称性看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体现了数学的审美功能。
5.最值点和零值点
有了对称性的理解,容易得出此性质。
第二部分————学习任务转移给学生
设计意图:
(1)通过把学习任务转移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利于学生作自我评价;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促进生生交流,利于教师作反馈评价;
(3)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三)巩固练习
补充和选作题体现了课堂要求的差异性。
五、板书说明 既要体现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
1.板书要基本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同时不完全按课本上的呈现方式来编排板书。即体现系统性、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启发性、创造性的原则;(原则性)
2.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灵活性)
六、效果及评价说明
(一)知识诊断
(二)评价说明
1.针对本班学生情况对课本进行了适当改编、细化,有利于难点克服和学生主体性的调动。
2. 根据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作出适时调整、补充(反馈评价);根据学生课后作业、提问等情况,反复修改并指导下节课的设计(反复评价)。
3.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思想与情感的设计理念,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我校的科研课题——努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相信学生能从中有所体会,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很久以后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方法与思想,是学习的习惯和热情,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结果。
主办单位:福建泉州第九中学
&&&地址:泉州津淮街中段
&&&服务电话:1
请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以上(建议用IE6.0、分辨率为)、16位以上颜色
&Copyright
R&Z网络工作室 Tel:
互联网备案记录&闽ICP备号三角函数的求值与化简&
(1)tanα=1/3所以1/(2sinαcosα+cos^2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cos^2α)=(tan^2α+1)/(2tanα+1)=(1/9+1)/(2/3+1)=2/3(2)tan(π-α)cos(2π-α)sin(-α+3π/2)/cos(-α-π)sin(-π-α)=tanαcosα(-cosα)/(-cosα)sinα=tanαcosα/sinα=sinα/sinα=1如果不懂,祝学习愉快!
2/5,,,,-1
我再检查了一遍,发现没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相关推荐: |
你当前的位置: >>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一等奖】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中数学 & & & 人教A版2003课标版
& & 1)学习从单位圆的对称性和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从而借助于单位圆推导诱导公式.& & 2)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恒等式的证明,并从中体会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 & &3)对诱导公式一至六,能作综合归纳,体会出六组公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意识和能力。体会只是的“发生”、“发现”过程,培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两个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牧区,父母在学习上基本帮不到孩子。2)大半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原因是感觉数学太难,学不懂基础太弱。3)少部分学生才有主动学习的行为,大部分学生学习懒散,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只依赖老师讲解,作业依赖同学,有抄袭现象;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重点: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进而运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和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提出问题(一)
&&&&& 我们利用单位圆定义了三角函数,而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那么能否利用圆的这种对称性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呢?
活动2【导入】提出问题(二)
&&&&&& 给定一个角α&,角& π-α,π﹢α 的终边与角α 的 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角-α 与α 呢?角π/2 ±α 与α 呢?
活动3【讲授】教学过程
&&&& 我们可以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由单位圆的对称性来讨论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
&&&&& 设任意角α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p(x,y).由于π﹢α 的终边与α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角π﹢α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Q与P关于原点对称,因此点Q的坐标是(-x,-y),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知
&&&&& sina=y ,cosa=x ,tana=y/x;
&&&&& sin(&&π﹢α)=-y,cos(&&π﹢α)=-x,tan(&&π﹢α)=y/x;
sin(&&π﹢α)=-sina,cos(&&π﹢α)=-cosa,tan(&&π﹢α)=tana.(公式二)
同理sin(-a)=-sina,cos(-a)=cosa,tan(-a)=-tana.(公式三)
sin(&&π-α)=sina,cos(&&π-α)=-cosa,tan(&&π-α)=-tana.(公式四)
&&&& 即a+k*2π(k∈z),-a,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a看成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 由此,利用公式一至四苛求三角函数值和化简三角函数。
&&&&& 同理
&&&&&&& cosa=x,sina=y;
&&&&&&& &cos(π/2-a)=y,& sin(π/2-a)=x;
&& 即sin(π/2-a)=cosa,&cos(π/2-a)=sina.(公式五)
由于π/2+a=π-(π/2-a),则
&&&&&&&&& sin(π/2+a)=cosa,&cos(π/2+a)=-sina.(公式六)
&&&&&&&& 则π/2±a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a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a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 公式一至公式六都叫做诱导公式。
活动4【讲授】教学过程,例题讲解
&&&&& 下面我们利用诱导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例题1.& 利用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课本24至25页)略。
例题2.& 利用公式化简三角函数(课本25页)略。
例题3.& 利用公式证明三角函数恒等式(课本26至27页)略。
例题4.& 综合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课本27页)略。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
在已经分好四组的学生组中各抽一个代表,共四人上台板演:
课本27页练习题1.2.3.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1.另抽学生代表说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
2.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总结。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 课本29页习题1.3A组
&&& 1.(1)(2)(4)(8);
&&& 2.(1)(3)(5)(6);3.4.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提出问题(一)
&&&&& 我们利用单位圆定义了三角函数,而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那么能否利用圆的这种对称性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呢?
活动2【导入】提出问题(二)
&&&&&& 给定一个角α&,角& π-α,π﹢α 的终边与角α 的 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角-α 与α 呢?角π/2 ±α 与α 呢?
活动3【讲授】教学过程
&&&& 我们可以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由单位圆的对称性来讨论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
&&&&& 设任意角α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p(x,y).由于π﹢α 的终边与α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角π﹢α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Q与P关于原点对称,因此点Q的坐标是(-x,-y),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知
&&&&& sina=y ,cosa=x ,tana=y/x;
&&&&& sin(&&π﹢α)=-y,cos(&&π﹢α)=-x,tan(&&π﹢α)=y/x;
sin(&&π﹢α)=-sina,cos(&&π﹢α)=-cosa,tan(&&π﹢α)=tana.(公式二)
同理sin(-a)=-sina,cos(-a)=cosa,tan(-a)=-tana.(公式三)
sin(&&π-α)=sina,cos(&&π-α)=-cosa,tan(&&π-α)=-tana.(公式四)
&&&& 即a+k*2π(k∈z),-a,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a看成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 由此,利用公式一至四苛求三角函数值和化简三角函数。
&&&&& 同理
&&&&&&& cosa=x,sina=y;
&&&&&&& &cos(π/2-a)=y,& sin(π/2-a)=x;
&& 即sin(π/2-a)=cosa,&cos(π/2-a)=sina.(公式五)
由于π/2+a=π-(π/2-a),则
&&&&&&&&& sin(π/2+a)=cosa,&cos(π/2+a)=-sina.(公式六)
&&&&&&&& 则π/2±a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a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a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 公式一至公式六都叫做诱导公式。
活动4【讲授】教学过程,例题讲解
&&&&& 下面我们利用诱导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例题1.& 利用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课本24至25页)略。
例题2.& 利用公式化简三角函数(课本25页)略。
例题3.& 利用公式证明三角函数恒等式(课本26至27页)略。
例题4.& 综合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课本27页)略。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
在已经分好四组的学生组中各抽一个代表,共四人上台板演:
课本27页练习题1.2.3.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1.另抽学生代表说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
2.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总结。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 课本29页习题1.3A组
&&& 1.(1)(2)(4)(8);
&&& 2.(1)(3)(5)(6);3.4.
其美扎西评论&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详细得当
缺乏教学反思,无相应的课件
精品导学案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教学设计
&&&&&&&&&&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练习、主动观察、主动思考、自我发现的学习能力,继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公式合理归纳、联想、证明、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关键。
&数学的理性思维,使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二、教学重点: &&12
1.“”“”23
1&&&&&&&&&&&&&&&
&&&&&&&&&&&&&&&&&&&&&&&&&&&&&&&&&&&&&&&&&&&&&&&&&&&&&&&&&&&&&&&
2&&&&&&&&&&&&&&&&&&&
1&&&&&&&&&&&&&&
&&&&&&&&&&&
3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函数求值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