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中物理高手为我总结一下单电子双缝干涉涉实验的考点

高中物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C)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亮光D,屏上无任何亮光
C.因为红光和绿光的波长不一样.不可能干涉.想要发生干涩,必须是波长一样的光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头皮发麻】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之首――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508回复/19亮 146990浏览
如果电子是互不干涉地运动,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两道痕迹。如果电子是以波的形式运动,由于波之间存在干涉,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一道道痕迹。一开始实验表明电子以波的形式运动。即使一个个电子发射,黑板上还是一道道痕迹。于是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个电子发射也会有波的现象,于是将高速摄像机对准双缝以便观察。重点来了:当想进一步观察时,粒子却是是互不干涉地运动,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两道痕迹!!![ 此帖被小笠原满亮在 21:57修改 ]
赞赏了 10 虎扑币 赞赏了 10 虎扑币
这些回帖亮了
现在逛步行街怎么那么累。。发自手机虎扑
这个实验确实是划时代的
要讲的太多了,只取最核心的部分告诉各位这个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及后来石破天惊的的“延迟选择实验”究竟给人类的知识大楼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首先,一开始在电子双缝实验中,人们所确定的不可观测性。按海森堡的 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确定性原则),由于电子的质量实在太轻,我们把光子(要观测总得把光照在上面吧)打到上面就会严重影响它的运动轨迹。
事实上,如果在双缝实验中加入观测仪器,只要光子一干扰到电子的运动,干涉条纹就会消失,后面的平板上就会清晰的留下两道条纹―电子又以粒子的形式通过条纹了!够玄乎的吧?这确确实实就是当时得出来的结论。
但是更玄乎的还在后面。1979年在普林斯顿举行了一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会上爱因斯坦曾经的同事― John Wheeler 提出了一个实验,这就是著名的“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 延迟选择实验”。前面说过,人们一观测,电子就呈“粒子形式”运动,人们不观测,电子就以波的形式通过双缝。
Wheeler提出,如果我们根据电子的速度,当确定它已经通过双缝之后,迅速的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会出现什么情况?
此话一出,天崩地裂。
无数的科学家马上开始动手设计实验,(当然最终的实验要比上文中描述的复杂的多, 但其核心逻辑是一样―延迟选择。所以解释实验结果的时候依然假设实验就是上面说的这个极其理想化的版本, 不然又要写上大段的文字了)
5年之后,马里兰大学的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宣布实验已经成功,结果是当我们在确定电子已经通过双缝后,迅速的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的结果是―出现了两道条纹!
反之亦然,如果迅速的拿掉摄像机,又会出现干涉条纹,即使我们在决定拿掉摄像机的时候,电子已经通过了双缝!
这说明了什么??
我现在的一个动作(是否放摄像机),可以决定电子过去的一个动作(以什么方式通过双缝)!?
传统世界的因果论已不复存在。
或者这样说更容易理解一点:传统上我们认定的因果论,只是一种经验,而绝非这个世界的本质!!
引用4楼 @ 发表的:
如果电子是互不干涉地运动,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两道痕迹。
如果电子是以波的形式运动,由于波之间存在干涉,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一道道痕迹。
一开始实验表明电子以波的形式运动。即使一个个电子发射,黑板上还是一道道痕迹。
于是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个电子发射也会有波的现象,于是将高速摄像机对准双缝以便观察。
重点来了:当想进一步观察时,粒子却是是互不干涉地运动,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两道痕迹!!!
很简单嘛,电子就像绿茶婊,看她平时穿得光鲜靓丽还一直去图书馆,一副很爱学习的样子,于是你想进一步接触她,结果和她谈了发现她就是个*河蟹*。
重点来了:你和她分手了,她看起来就又是一种好女孩的样子。
当我不上步行街时,步行街只是一个体育论坛
当我上步行街时,步行街就变成了草榴分舵
各位985,是这个意思吗
好贴!波尔说过:“所有不为量子力学感到困惑的人,都是没有真正理解它。”
昨天的概率题已经杀死了jr的脑细胞了吗?
这个实验很恐怖
让人对世界的真实性感到绝望
我同事给我演示我这个实验
擦擦擦,老子堂堂985竟然不知道你们在搞什么发自手机虎扑
没事别玩量子物理学,越想越迷糊发自手机虎扑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当你想看到他的粒子性他会呈现粒子性,想看到波他会变成波,每次看到这个,总觉得是神学了
电子处于叠加态,对路径观测会导致叠加态的坍塌,从而使干涉现象消失。发自手机虎扑
以为量子是粒子,结果它的表现形式显示它是波;当通过更细致的观察它想知道它是如何以波的形式通过双缝的时候,结果它又神奇的以粒子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这个实验是这个意思么?
概括点说是波粒二象性吧。。。。
引用280楼 @ 发表的:
是人脑发出指令身体执行指令发出能量来影响其他东西法术就是这个原理 通过对大脑训练让想象实体化 虽然理论上可行 但现在最多点燃烟而已 螺旋丸千鸟暂时实现不了。量子这么小的东西就算不训练普通人应该也能影响 让科学家想象量子排成方形 成功了不就说明真的能影响吗
卧槽,你这个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碉堡了
引用186楼 @ 发表的:
呵呵其实就是和光子有关系?
最近听说病毒做双缝实验都出现了干涉条纹。。。。
换句话说,连实体本身可能都只是一种概率。。包括你和我震撼吧
亮贴里说的基本上都是错的好么。。。反而最后一个亮贴
草榴影视库
说的有点意思
其实他说的
是当初人们对光子的争论(有兴趣的jr可以去看看
一百年的物理史
这一段历史是最波澜壮阔的
可以和后来波尔老爱十年之争一比)
其实这个实验
如果只是这样
并没有什么太奇怪的
但是也是在亮贴里有jr提到
其实这个现象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要理解这个实验,或者说量子力学的观点。首要的是理解这几个概念:观测,粒子性,波
什么是观测?就是发生反应
粒子性?简单的一个性质就是不可入性‘
波?可入性
所以可以认为电子就是波,或者用别的理解,是这种场的激发态。(所以亮贴里所电子就是电子其实还是经典的观点),但是观测可以让波塌缩(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电子
但是到这里,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观测会让波塌缩?
因为就目前来看,观测是一个极大的粒子体系才有的行为,无论是摄像机,或者是屏幕。都是一个极大的体系和一个粒子发生某些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电子的粒子属性。
所以是否观测就影响了电子是以粒子性还是波的形式显现出来。所以这并不违反因果律,而是很自然地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是,微观世界的这种不确定关系,并不违反因果律。
即使是jr们可能更喜欢的平行世界
平行历史等等解释中,事件也是按照顺序发生的,不可能违反。ps有人还是不理解什么叫观测 & 观测不是说必须人看到才行 & &观测在量子力学中就是 &做一个操作在态上 & &在高能物理中 &就是发生一个反应 &&所以放一个摄像机就是发生了一个反应 & &这没什么神秘的 & &因为这个说因果律破坏简直是愚蠢同样的 & &物理学家们也不会去恐惧薛定谔的猫 & 如果霍金真的这么说 &我觉得他更想的是多卖几本书[ 此帖被喵声细语在 16:09修改 ]
引用48楼 @ 发表的:
就事论事的话,我在想你是不是该拿些干货出来支持你的论点。你第一句话就和有人说“唯心主义论就是扯蛋”一样幼稚
不同的学派对于Wheeler的这个实验以及后来产生的观测结果确实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因为这个实验带来的冲击确实巨大。但是没有一个科学家站出来宣布:选择延迟实验就是胡扯。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粒子和波的叠加状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理解。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9月份的《自然-光子学》上,英国著名量子物理学家Adesso教授和Girolami教授在同期杂志的《新闻与观察》栏目以《波-粒叠加》为题撰文评述了这一研究成果。
《自然-物理》杂志也以《选择的问题》为题在《研究高亮》栏目报道了该成果。
光是什么?这是个古老的科学问题。三个世纪以来粒子和波的概念就一直是对立的,比如牛顿最初的粒子说和胡克及惠更斯的波动说。现在我们对光的理解可以归结为玻尔的互补原理,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两种属性即对立又互补,一个实验中具体展示哪种属性取决于实验装置。比如在由两块分束器构成的马赫-曾德干涉仪中,单个光子被第一个分束器分到两个路径上,在第二个分束器所在位置重合。如果我们选择加入第二个分束器,则构成干涉仪,有干涉条纹,观测到波动性,反之如果我们选择不加第二个分束器,则不能构成干涉仪,没有干涉条纹,观测到的是粒子性。马赫-曾德干涉实验是可以用量子力学解释的。
然而存在一种隐变量理论认为,光子是有自由意志的,在进入干涉仪之前光子就察觉到有没有第二个分束器,然后光子根据它察觉到的信息决定自己经过第一个分束器的方式,从而展现粒子性或波动性。为了检验这种隐变量理论和量子力学孰是孰非,玻尔的学生惠勒于1978年提出了著名的延迟选择实验,即实验者延迟到光子已经完全经过第一个分束器之后再选择加不加第二个分束器。
在经典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中,探测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实验装置,即加与不加第二个分束器,是相互排斥的,因此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能够同时展现出来。李传锋研究组设计出了量子实验装置,巧妙地利用偏振比特的辅助来控制测量装置,使得测量装置处于探测波动性与探测粒子性的两种对立状态的量子叠加态上。他们利用自组织量子点产生的确定性单光子源作为输入,实现了量子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排除了光子有自由意志的假设,并首次观测到了光的波动态与粒子态的量子叠加状态。实验结果显示,处于波粒叠加态上的光子,既不象普通的粒子态那样没有干涉条纹,也不象普通的波动态那样表现出标准的正弦形干涉条纹,而是展现出锯齿形条纹这样一种“非波非粒,亦波亦粒”的表现形式。
《波-粒叠加》一文高度评价这项工作:“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的实现挑战互补原理设定的传统界限,在一个实验装置中展示光子可以在波动和粒子两种行为之间相干地振荡”。《选择的问题》一文则评价该成果“重新定义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量子实验装置的引入,使得人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就好像给我们安上了一双“量子的眼睛”,能够看到经典探测装置观察不到的物理现象。此项研究工作拓展和加深了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理解,揭示了互补原理和叠加原理间的深层次关系,也使得人们对“光是什么”这个萦绕千年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该项研究受到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引用40楼 @ 发表的:
选择延迟就是胡扯
至于因果律,不是经验,只是有一定的成立条件限制,但绝不是什么选择延迟,在量子力学里面,因果律依然成立,只不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因一果
就事论事的话,我在想你是不是该拿些干货出来支持你的论点。你第一句话就和有人说“唯心主义论就是扯蛋”一样幼稚
不同的学派对于Wheeler的这个实验以及后来产生的观测结果确实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因为这个实验带来的冲击确实巨大。但是没有一个科学家站出来宣布:选择延迟实验就是胡扯。
昨天的概率题已经杀死了jr的脑细胞了吗?
以为量子是粒子,结果它的表现形式显示它是波;当通过更细致的观察它想知道它是如何以波的形式通过双缝的时候,结果它又神奇的以粒子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这个实验是这个意思么?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曾经摸过的咪咪,今天你是否还惦记,软妹子们的裙底。死党再也不会给你,几十个G的av,我也是偶尔开电脑,才想起“马列主义”。谁脱掉你的黑色内衣,谁进入你的身体,谁把你的双腿翘起,谁把你变肉便器!
引用2楼 @ 发表的:
以为量子是粒子,结果它的表现形式显示它是波;当通过更细致的观察它想知道它是如何以波的形式通过双缝的时候,结果它又神奇的以粒子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这个实验是这个意思么?
对对对~!
如果电子是互不干涉地运动,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两道痕迹。
如果电子是以波的形式运动,由于波之间存在干涉,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一道道痕迹。
一开始实验表明电子以波的形式运动。即使一个个电子发射,黑板上还是一道道痕迹。
于是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个电子发射也会有波的现象,于是将高速摄像机对准双缝以便观察。
重点来了:当想进一步观察时,粒子却是是互不干涉地运动,穿过双缝落到黑板上是两道痕迹!!!
引用5楼 @ 发表的:
那观察落到黑板的那一刻是什么情况呢?
视频没说
应该是原来发射的是电子,落在黑板上的也是电子
引用5楼 @ 发表的:
那观察落到黑板的那一刻是什么情况呢?
感觉科学家想知道的就是电子是如何通过双缝的,而不是落到黑板的那一刻,因为无论是波还是粒子,落到黑板的那一刻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曾经摸过的咪咪,今天你是否还惦记,软妹子们的裙底。死党再也不会给你,几十个G的av,我也是偶尔开电脑,才想起“马列主义”。谁脱掉你的黑色内衣,谁进入你的身体,谁把你的双腿翘起,谁把你变肉便器!
引用7楼 @ 发表的:
那两道痕迹是怎么出来的。。。一个电子分两半吗
一个一个电子发射,若干个小时之后的状况
波粒二象性
别人的卡路里乃是我的身外之物。
引用10楼 @ 发表的:
能否详细?
观察会影响?
没事别玩量子物理学,越想越迷糊发自手机虎扑
这个实验很恐怖
让人对世界的真实性感到绝望
我同事给我演示我这个实验
神的语言 我等还是撸撸睡了
人丑逼不丑, 就当日牲口。
当你想看到他的粒子性他会呈现粒子性,想看到波他会变成波,每次看到这个,总觉得是神学了
概括点说是波粒二象性吧。。。。
步行街这是要刮起一阵学习热潮吗?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屎还多
擦擦擦,老子堂堂985竟然不知道你们在搞什么发自手机虎扑
吓死我了
我还以为楼主要说密歇根油滴实验呢
曾经我有希望成为一名雷吉米勒般的射手,可惜我没有成功。
但是我没有气馁。现在,我是射手的黄金拍档。
篮板手,内线防守人以及最、最、最重要的一点――
校史上最厚重的挡拆肉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21人参加识货团购13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848.00元7人参加识货团购685.00元24人参加识货团购309.00元8人参加识货团购168.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488.00元17人参加识货团购998.00元9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15人参加识货团购308.00元11人参加识货团购179.00元25人参加识货团购228.00元11人参加识货团购239.00元2016高中物理实验总结_高三物理
2016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学习啦【高三物理】 编辑:文娟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实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实验知识总结
  一、测量性实验
  (1) 长度的测量
  1: 测量原则(1)为避免读数出错,三种测量器具(包括毫米刻度尺)均应以mm为单位读数!(2)用游标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长度时,均应注意从不同方位多测量几次,读平均值。(3)尺应紧贴测量物,使刻度线与测量面间无缝隙。
  2:实验原理
  * 游标卡尺----
  (1)1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9mm,分成10等份,每等份为0.9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12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19mm,分成20等份,每等份为19/20 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5(即二十分子一) 5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49mm,分成50等份,每等份为49/50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2(即1/50)
  (2)读数方法:以洲标尺的零刻线对就位置读出主尺上的整毫米数,再读出洲标尺上的第几条线一心尽的某条线重合,将对齐的洲标尺刻度线数乘以该卡尺的精确度(即总格的倒数),将主尺读数与游标读数相加即得测量值。
  * 螺旋测微器
  (1)工作原理:每转一周,螺杆运动一个螺距0.5mm,将它等分为50等份,则每转一份即表示0.01mm,故它精确到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又叫千分尺。
  (2)读数方法:先从主尺上读出露出的刻度值,注意主尺上有整毫米和半毫米两行刻线,不要漏读半毫米值。再读可动刻度部分的读数,看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线重合(注意估读),乘以0.01mm即为可动读数,再将固定与可动读数相加即为测量值。注意:螺旋测微器读数如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一定要读够三位数字,如读不够,应以零来补齐。
  * 注意事项:(1)游标卡尺读数时,主尺的读数应从游标的零刻度处读,而不能从游标的机械末端读。(2)游标尺使用时,不论多少分度都不用估读20分度的读数,末位数一定是0或5;50分度的卡尺,末位数字一定是偶数。(3)若游标尺上任何一格均与主尺线对齐,选择较近的一条线读数。(4)螺旋测微器的主尺读数应注意半毫米线是否露出。(4)螺旋测微器的可动部分读数时,即使某一线完全对齐,也应估读零。
  (2)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 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 实验原理:g=4&?2;L/T?2;
  3. 实验器材:长约1m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 易错点:
  a. 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到10度。
  b. 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 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 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3)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1:实验原理:油酸滴在水面上,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了单分子油膜,,如把分子认为是球状,,测出其厚度即为直径。
  2:实验器材: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玻璃、痱子粉(或石膏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
  3:步骤:盘中倒水侍其静,胶头滴管吸液油,逐滴滴入量筒中,一滴体积应记清,痱粉均撒水面上,靠近水面一滴成,油膜面积稳定后,方盘上放玻璃稳,描出轮廓印(坐标)纸上,再把格数来数清,多于半格算一格,少于半格舍去无,数出方格求面积,体积应从浓度求。
  4.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注意方盘是否干净,否则油膜难以形成。(2)方盘中的水应保持平衡,痱子粉应均匀浮在水面上(3)向水面滴酒精溶液时应靠近水面,不能离水面太高,否则油膜难以形成。(4)向水面只能滴一滴油酸溶液(5)计算分子直径时,注意滴加的不是纯油酸,而是酒精油酸溶液,应用一滴溶液的体积乘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4)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 电路连接方式是安培表外接法,而不是内接法。
  2. 测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3. 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正确位置。
  4. 多次测量U、I,先计算R,再求R平均值。
  5.电流不宜过大,否则电阻率要变化,安培表一般选0-0.6安挡。
  (5)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 实验电路图: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2. 测量误差:?、r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3. 安培表一般选0-0.6A档,伏特表一般选0-3伏档。
  4. 电流不能过大,一般小于0.5A。
  误差:电动势的测量值?测和内电阻的测量值r测均小于真实值
  (6) 电表改装(测内阻)
  实验注意:(1)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应满足电位器阻值远远大于待测表内阻(倍左右)的条件。(2)选用电动势高的电源有助于减少误差(3)半偏法测得的内阻值偏小(读数时干路电流大于满度电流,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半偏电流,由分流规律可得)(4)改装后电表的偏转仍与总电流或总电压成正比,刻度或读数可由此来定且刻度线应均匀。(5)校准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器接法(6)绝对误差与相对(百分)误差相比,后者更能反应实验精确程度。
  二、研究性实验
  (1) 研究匀变速运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3.重点:纸带的分析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 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图中O是任一点。
  5. 数据处理: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
  (2) 研究平抛运动
  1.实验原理:
  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实验条件:
  a.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3) 研究弹力与形变关系
  1. 方法归纳:(1)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2)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数据(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3)用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关系步骤:1:以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4:以弹簧的伸重工业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数,则变相关的量为倒数再研究一下是否为正比关系(图象是否可变为直线)----化曲为直的方法等。5: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意义。
  2. 注意事项:所加砝码不要过多(大)以免弹簧超出其弹性限度
  三、观察描绘实验
  (1) 描绘伏安特性曲线
  1. 实验原理:在小灯泡由暗变亮的过程中,温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大,故在两端电压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就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各点斜率逐渐增大的曲线。
  2. 实验步骤:(1)开关断开的状态下连好电路(分压器接法、安培表外接)后再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使负载所加电压最小的位置(2)调节滑变,读数记录约12组值(不要断开电键进行间断测量)(3)断电,折线路(4)建立坐标,选取适当标度,描点,连线(平滑)。
  3. 注意事项:(1)为使实验准确,应尽量多测几组数据(12给左右),且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器接法(2)安培表内外接法应视灯泡的电阻大小确定,一般是外接法。(3)为了减少误差,在作图时,所选取分度比例要恰当,应使12个点在坐标平面内分布在一个尽量大的范围内,且疏密程度尽量均匀些。(3)用多用电表所测得的电阻值较在电路中所测得的值一般要大很多(冷态电阻要小)
  (2) 描绘等势线
  1.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来做实验的。因此实验中与6V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正电荷;与6V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负电荷。
  2.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图订、圆柱形电极两个、探针两个、灵敏电流表、电池、电键、导线。
  3. 易错点:
  (1) 从下到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2) 只能用灵敏电流计,不能用安培表。
  五、仪器的使用类实验
  (1) 长度的测量(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见前面内容
  (2) 示波器的使用
  1. 原理:(1)示波管是其核心部件,还有相应的电子线路。(2)示波管的原理:用在xx&方向所加的锯齿波电压来使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位置距中心之距与时间成正比(好象一光点在屏上在水平方向上做周期性的匀速运动---这称为扫描,以使此距离来模拟时间轴(类似于砂摆的方法);在YY&上加上所要研究的外加电压(信号从Y输入和地之间输入),则就可在屏上显示出外加电压的波形了。
  2. 使用的一般步骤:(1)先预调:反时针旋转辉度旋钮到底,竖直和水平位移转到中间,衰减置于最高档,扫描置于&外X档&(2)再开电源,指示灯亮后等待一两分钟进行预热后再进行相关的操作(3)先调辉度,再调聚焦,进而调水平和竖直位移使亮点在中心合适区域(4)调扫描、扫描微调和X增益,观察扫描(5)把外X档拔开到扫描范围档合适处,观察机内提供的竖直方向按正余弦规律变化的电压波形(6)把待研究的外加电压由Y输入和地间接入示波器,调节各档到合适位置,可观察到此电压的波形(与时间变化的图象)(调同步极性开关可使图象的起点从正半周或负半周开始(7)如欲观察亮斑(如外加一直流电压时)的竖直偏移,可把扫描调节到&外X&档。
  3. 注意事项:(1)注意使用步骤,不要一开始就开电源,而应先预调,再预热,而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调节(2)在正常观察待测电压时,应把扫描开关拔到扫描档且外加电压由Y输入和地之间输入,此时X X&电压为机内自带的扫描电压以模拟时间轴,只有需单独在XX&上另加输入电压时,才将开关拔到外X档。
  (3)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 选择合适的倍率档后,先电阻调零,再红、黑表笔并接在待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每次换档必须重新电阻调零。
  2. 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使指针在中值电阻附近时误差较小。
  3. 测电阻时要把选择开关置于&?& 档。
  4. 不能用两手同时握住两表笔金属部分测电阻。
  5. 测电阻前,必须把待测电阻同其它电路断开。
  6. 测完电阻,要拔出表笔,并把选择开关置于&OFF&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7. 测量电阻时,若指针偏角过小,应换倍率较大的档进行测量;若指针偏角过大,应换倍率较小的档进行测量。
  8. 欧姆表内的电池用旧了,用此欧姆表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大。
看过&2017高三物理实验总结 &的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2016高中物理实验总结]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930人看了觉得好
1365人看了觉得好
750人看了觉得好
【高三物理】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双缝干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