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该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现有效的教学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初级中学 628000&&&&
  数学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并且被广泛地引入到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发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以至于有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意义理解不深刻,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偏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比如,有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将教学重点放在营造学习氛围之上而忽略了&合作&的本质,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微乎其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并且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转变教育理念,掌握合作学习本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从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提倡的是要积极改变以往课程的学习方式,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过去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
  2.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当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刚刚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时,难免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快速适应这种学习方法,不能够正确地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有的学生偏离论点侃侃而谈,有的学生沉默寡言不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观点,不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些都是不能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表现。作为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把握合作要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才能促使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形式,教师要在活动开展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要有针对性,科学合理,不能盲目地划分。例如,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交往技能、兴趣倾向、性别比例等适当搭配、合理分工、均衡分组,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充分掌握进行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技能。比如,培养学生讨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从中提取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处理争议、建立互信互助关系的能力等。
  (4)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分析其所要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要合理设计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时机和方式方法,合理分配合作交流等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体现开放性,具有一定的讨论和探究价值。比如,在进行&24时计时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如何进行计时的。学生走向讲台,拿来了自己的手表, 通过用实物讲解了24时计时法。
  3.教师要深入小组讨论,及时地进行有效指导。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者、小组讨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要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及时掌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小组讨论的焦点等等,并且为小组成员及时地提供适当的指导,化解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使讨论能正常地进行下去。
  4.进行适当的合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离不开有效的合作评价。首先,要让小组自评,让小组成员之间对自己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取得的学习效果如何、小组讨论秩序如何、组员参与程度如何等等。然后,教师要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小组活动的方式、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的参与情况、组员的学习效果、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等。另外,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共同努力,不断地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的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的群体功能、互助功能,融合课程资源,丰富知识视野。
  参考文献
  [1]李秀婷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2]尚荣萍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5)。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花都开好了。的blog
南小网络不错的,载入中,请稍候...
南小网络不错的,载入中,请稍候...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势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然而,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普及,一些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一些不恰当的操作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遭到了质疑。为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相关知识,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小组合作学习也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明确目标、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合宜,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在学习进行之前,教师必须给出明确的活动目标与要求,否则一切活动将是枉然。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因此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清楚自己在小组中所担任的角色以及所负责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应推选一位小组长、一位记录员,其他角色视具体情况而言。只有明确目标、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曾经听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课本要求学生在书上剪下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看看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同时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并讨论相关问题。书上给出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组不同的三角形,教师便让学生小组合作,拼出三种情况,并填写好书上的表格,观察并小组交流。结果,事情却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顺利。有不少小组中的学生,都是自顾自地在那拼平行四边形,而同一组中也有不少同学选的三角形是重复的,结果,十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才刚刚填好书上的表格,有些还没填好,更别说观察与讨论相关问题了。很显然,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之前没有进行合理分工,学生并不知道要如何合作。如果当时教师明确要求每一组中安排三位学生各自拼不同的情况,再选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数据或统筹整个小组的活动,那么我想,每个小组都应该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表格,并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因此,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前提条件就是要明确目标、合理分工。
二、放宽条件,减少限制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探究、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从而获取新知。因此,在明确了目标并进行合理分工之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交流。有些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探究,往往会课前制作一些“小道具”,这些“小道具”,有些是学生小组合作时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有些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限制学生思维的罪魁祸首。
在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的课上,教师给出了一行数字表格,从左往右依次是1―10十个数字,表格中有一个红框,每次框出两个数,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不同,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书上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最传统的依次算一算的方法,第二种是把红框依次向右平移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前制作了许多透明的红色方框,分发给每组,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纷纷拿起红色方框开始平移,遗憾地是,仅有少数个别的学生想到了用算一算的方法。不难看出,正是这小小的“道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小道具”上,他们知道这是老师为他们探究准备的,因此便不假思索地用起来,却不再有心思去思考别的方法。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学具袋的使用,在我看来,使用学具袋并非不好,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并没有这些专用的工具,因此不应该限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使用的工具等,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减少限制,让学生学会运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究,甚至自己制作简易的“小道具”,或许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花都开好了。 |
发表评论:
南小网络不错的,载入中,请稍候...
南小网络不错的,载入中,请稍候...
南小网络不错的,载入中,请稍候...
南小网络不错的,载入中,请稍候...
   /blog/u/2971/index.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小学)》2015年03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正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很多科目的教学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种教学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与其他学生友好的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更好地提高自己,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独立思考、自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正文快照】: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很多科目的教学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这种教学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红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文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惠贤;[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肖龙海;[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顾锡平;[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朱琳;[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李奇;[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李红波,张雪怡;[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张丽艳,孙邵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张勇;[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郝贵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智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惠芳;;[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王三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何炜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吴桂仙;;[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王传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罗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王开良;耿琼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车桂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张应国;;[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N];广西日报;2003年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N];江苏法制报;2007年
许建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李亚杰;[N];光明日报;2007年
冯志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N];三明日报;2008年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杨睿;[N];巢湖日报;2008年
陈贞彬;[N];中华新闻报;2008年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南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薛晶晶;[D];北京大学;2013年
刘玉静;[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姚德明;[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崔国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王永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弋文武;[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朱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金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孙传远;[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赵安平;[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张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刘东;[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袁红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严加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李玉文;[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杨建民;[D];河南大学;2012年
程薇;[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林艳;[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马克龙个人网站实施有效课堂
培养教师队伍
深化内涵发展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来源:&&作者:马克龙&&录入人:马克龙&&发布时间: 8:50:01&&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实践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如果实现了这些特性的课堂教学,那么这节课就可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的好课。那么,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撕纸、折纸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我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因为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
  5.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进而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   同样,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不是多人、多次排练的结果,不是“课本剧”的再现。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6.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例如有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10道题,一道一道地讲,刚讲完的时候,就下课了。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也设计得有坡度,但当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不会,但教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   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教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课。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本文关键字:
更多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