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副作用真的会把人越吃越傻吗

抗精神病药物会越吃越胖?_新浪新闻
抗精神病药物会越吃越胖?
  晚报记者 贺天宝 吴瑞莲 摄影 钟卫制图 任萍
  抗精神病药会引起肥胖吗?为什么许多精神病患者经吃药治疗后都出现了发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产生何种后果?专家表示,临床上30%~60%的精神病患者会在服药后出现肥胖、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有引起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不良反应。因此,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在有效治疗精神病的同时又不会引起代谢综合征,无疑是医学当务之急。
  专家介绍
  崔东红
  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疾病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985”精神疾病样本库主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上海遗传学会理事、中华精神科学会精神遗传病分组副组长
  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曾获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高校科技发明创造奖
  Q 许多精神疾患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发胖现象,因此有人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激素,或认为里面含有激素。真是这样吗?为什么抗精神病药物会越吃人越胖?
  崔东红:确实,临床上30%~60%的精神病患者会在服部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肥胖、糖尿病。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药物就是激素,这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有引起胰岛素抵抗,出现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的不良反应。目前研究发现,多数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会抑制患者的胰岛素通路,从而引起一系列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症状的不良反应,其中就包括了糖尿病。尤其是体重增加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增加了精神疾病患者的糖尿病,心脏病的患病风险。
  所以,抗精神病药物无疑是把“双刃剑”,对患者来说,控制精神症状还是损害身体健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为了避免出现“治聋子治成哑巴”的情况,我们也在努力探索有关药物靶点的基础数据,希望可以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在有效治疗精神病的同时又不会引起代谢综合征。至于精神病与糖尿病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联,目前尚无定论,还需日后进一步的研究。
  Q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早期表现?
  崔东红:精神病人在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之前,常常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情绪已发生了变化,如不明原因的抑郁、睡眠障碍、焦虑、无故猜疑、易激惹、注意减退、主动性下降以及社交退缩等等,被称为前驱期,然而这一阶段并未受到重视。一般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明显的精神症状之前的1~2年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和个性的明显变化。比如不明原因的抑郁、睡眠障碍,焦虑、无故猜疑、易激惹、注意减退、主动性下降以及言语及活动减少,与同学亲人关系疏远等等,然而,有时对具体病人而言,情况可能更为复杂,而在为患者做出明确诊断之前,精神科医生也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因此建议市民,不要对照诊断标准自行下诊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慌,而是应该寻求精神科医生进行专业、系统的诊断和帮助,才不至于贻误病情。
  而由于不少患者担心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较大,而不愿意很长时间吃药,再加上家属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在家里随意给病人减药,甚至停药,使疾病复发。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代谢障碍的不良反应。是否出现这种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基因差异有关。并且,患者病情复发后所产生的危害往往比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要大得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其病情容易反复。但是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患者工作、交际和生活能力进一步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复发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许多停止治疗复发的患者,其大脑功能甚至无法再达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患者要按时服药,长期坚持,切勿不遵照医嘱自行停药或减量,也不要病急乱投医,以免加重病情。
  Q 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有哪些?
  崔东红: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复杂疾病,是多基因相互作用并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遗传学和影像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结果,但目前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尚在假说阶段。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算得上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目前,中国总体上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学界公认已超过17%,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1%左右。在大部分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起病于青壮年时期。其患病率男女相等,男性一般常在15-25岁开始起病,女性在25-35岁开始起病,此时,正是病人构筑其生活道路的起始时期,因此,精神分裂症严重损害劳动力,并对其个人发展及家庭乃至社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
  为了明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我们曾进行过寄养子患病率的调查,结果发现,亲生母亲是分裂症的孩子即便寄养在健康人家中,其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寄养子。亲生父母未患精神分裂症,无论其养父母是否患精神分裂症,两组寄养子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是相等的。寄养子实验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分裂症可能是多个基因通过不同遗传方式传递疾病,而在这些致病基因的累加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个体的患病易感性超过一定的阀值,就会发病。一般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营养不良、产科并发症甚至出生的季节性都有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
  事实上,有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幻觉和妄想的作用,出现行为紊乱,甚至导致公开的暴力行为,直接暴发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尽管这些事件是极少的,但能引起媒介极大的关注,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Q 最近揭牌的上海市重性精神疾病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哪些方面?实验室有望解决目前临床上哪些疑难问题?
  崔东红:今年11月,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揭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重性精神疾病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资源消耗和高致死率的疾病。与精神卫生问题相关的疾病负担目前已经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全部疾病负担的20%,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占25%。上海市各种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为18.99%,其中重性精神病患病率为1.07%。
  由于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诊断仍以症状学为基础,相关病因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对其治疗、康复效果。 2010年《自然》杂志刊文认为未来10年为 “精神障碍的10年”,欧美等国均投入巨资开展脑活动图谱研究。上海这一重点实验室成立后,将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从重性精神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神经免疫及代谢机制研究和脑功能病理机制等方向,解决重性精神疾病病因机制研究的瓶颈问题,寻找重性精神疾病的生物学诊断治疗标志。
  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性精神病分子遗传机制及药物基因组的研究;二是重性精神病神经免疫及代谢机制研究;三是重性精神病脑影像及脑功能研究。
  具体说来,将主要利用精神疾病临床样本库筛选调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生物性标记物,希望在此基础上探索重性精神疾病的生物性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
  通过利用患者样本、疾病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以及先进的基因检测、脑功能成像技术及电生理技术来探索支配和影响大脑功能的神经环路,以及中枢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功能调控机制,从而探索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药物开发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同时,还将探索免疫炎症因子对精神疾病及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代谢障碍的调控作用;利用临床样本库、基因敲除动物及细胞模型探索重性精神病代谢障碍的特征及发病机制;通过开展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深入研究糖、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相关的信号转导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外,还要发展各种用于复杂系统动力学分析的计算生物学新方法,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建模工作,构建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重性精神疾病的神经免疫及代谢网络的数学模型。
  (原标题:抗精神病药物会越吃越胖?)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治疗精神病的药品是不是越吃越傻的
治疗精神病的药品是不是越吃越傻的
基本信息:男&&27岁
所患疾病:精神分裂症(已到医院就诊)
病情描述及疑问:治疗精神病的药品是不是越吃越傻的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神心理科_心理咨询科
擅长:擅长婚恋咨询及各类神经症的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山东济宁心岸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心理科_心理咨询科
不吃药症状更差,药物是有副作用,但当精神的症状好转之后,慢慢适应了药物,就好了。得坚持治疗,这个病真没好办法。就是个慢性病,家属得理解,坚持治疗。
我就是有时会突然觉得看到的东西颜色很深,而且视野会盯着某处,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些感觉其实你有点太敏感,没有什么原因,这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你不去总结,也就不是什么问题。别太关注你的状态了,多转移吧。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我和精神病人跳了一支舞——揭密真实的精神病院
囚笼般的病房、昏暗的灯光,甚至还有铁链、铁护栏,充满歇斯底里的疯狂,或是痴痴呆呆没有存在感,又或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怒哀乐……这是我们从电视电影里看到的精神病院。精神病医院到底是什么样的医院?在难产27年之久的《精神卫生法》5月1日正式实施前夕,作为精神卫生领域十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向媒体开放,腾讯健康记者为您揭密真实的精神病医院。揭密1:精神病治疗也有艺术范儿北京日报记者在回龙观医院体验书画治疗记者到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体验——陶艺治疗室此次开放的包括治疗室、重症病房、康复工厂和心理援助热线。该院党委副书记刘静告诉记者,老百姓有很多误解,觉得精神病医院很恐惧,认为看护的过程很粗暴,其实都是不了解。在位于病房楼一层的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在这里,你看不到医院的味道,唯一当我们走进去,医护人员随手就把门锁上,你才明白,这里不一样。据治疗师介绍,这里有三个治疗组,包括音乐舞蹈治疗组、造型艺术治疗组、认知行为治疗组,三个行为组,一共九个治疗室,包括音乐、舞蹈、心理剧,书画、陶艺治疗室等。当我们刚进去时,舞蹈室的治疗师正在教患者们练习瑜合伽,之后是治疗师们专门为患者编排的一支绸带舞。治疗师热情地邀请记者们加入集体舞体验,一名患者把自己的舞具借给了腾讯健康记者,两条系在手柄上的长长绸带,跟着音乐挥舞,很简单的动作,但跳着让人很快乐。一曲下来,竟然微微有些出汗,边上是一名很年轻的秀气的女孩,完全看不出她与常人有什么不同,有些害羞,但主动与我聊:你跳得真好。治疗师说,音乐舞蹈对普通人都很简单,但有精神疾病的人要做这些简单的动作,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因为每一次兴奋、躁动对大脑都是一种损伤,会导致思维退化。所以这个治疗中心主要是通过简单的音乐、简单的电脑游戏、患珠子、画画、做陶艺等练习去帮助他们恢复,稳定情绪,恢复认知功能等,以达到全面康复。揭密二:病房不是囚笼,没有铁栏杆记者到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体验——书法治疗室在许多的电影电视剧中,关于精神病患者的镜头,总是少不了,囚笼般的房间,小小的透气窗子,铁护栏等,而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由于支付不起住院治疗的费用,为避免精神病人对他人或亲人有危害行为,也往会采取将他们用铁链拴在家里,或者关进笼中。这次在回龙观医院,彻底颠覆了这些印象。与一楼的治疗中心一样,我们一进入病区,医护人员就随手把门反锁了。但这里宽畅明亮,所有病房都是开着门,宽大透亮的窗户——与普通病房并无两样,而这里竟然是重性精神病的病房。医务科主任李娟告诉腾讯健康记者,以前最早的时候,的确是小方格的房子,铁大门、铁窗户,很压抑。但现在都是家居式的病房,只不过,窗户的大玻璃是有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防撞玻璃。当时病房验收时,验收人员突然抱起另一个工作人员猛踹三下玻璃和门,都没踹动,说“行,过关了。”据介绍,重性精神病主要有六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揭密三:精神科医生经常受伤,但依然有爱一位医生接诊时,突然被就诊的精神病患者藏着的利器扎伤眼睛,造成眼睛完全失明,出院后继续出诊。这是回龙观医院一位副主任医师的经历。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或轻或重经历了这种被患者伤害的事情。有一名抑郁症患者,突然拿起输液架抡一名小护士,小护士下意识手一挡,骨折了。如今这名护士依然在精神科病房工作。在精神疾病护理工作29年的护理部主任赵丽俊说,在精神科工作肯定得承担风险,这类患者生病后,生活懒散很明显,那有时候就连帮病人剪个手指甲,或者劝他们洗个澡,都可能被追着打。“有一年大年三十,一名病人叫着我的名字,我一回头就一个嘴巴,然后病人走了,没有任何理由。他就是觉得突然间他有这么一个冲动的念头出来了。”这是医务科的副主任田玉英大夫亲历的故事。一名病人正吃着饭,突然觉得对面的人要伤害自己,就站起来端起饭碗砸了过去,护士为了保护对面的患者,下意识抱着攻击方,结果被患者反过来把护士伤了。事后,这名患者者很后悔。在回龙观医院,去年一年护士受伤就达近百人,抓伤、咬伤、骨折、韧带撕裂的全都有,全院七级、八级、九级伤残的护士有四人。医务科主任李娟说,精神病患者是受症状支配,如果有被害妄想,他就会认为你跟某个集团是共同来对付他的,在这种状况下,他就有可造成对你攻击,而且他们的很多冲动行为是隐性的,无法预料也难以防备。正因为这么大的风险性,再加上待遇普遍较低,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流失非常严重。揭密四:洗洗涮涮种菜种花也是康复业记者到北京回龙观医院职业康复工厂进行体验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除了有医学康复、心理康复,还有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有一个康复工厂,这也是全国走在前列,从招聘、应聘到上班、下班,整个流程均按照正常的工作一般。这个康复工厂是一个洗涤中心,是回龙观医院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创办的,包括熨烫车间、缝纫车间、分类和整理车间,都是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里工作的患者都是经过评估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经过洗涤中心的工作人员培训之后就可以上岗了。精神康复专家崔勇主任告诉腾讯健康记者,对于一些经过评估职业技能比较好的患者,处于稳定期就可以直接出院,而对于社会功能和职业技能稍差一些的,为了帮他们回归社会,可以应聘到康复工厂来工作半年。据崔主任介绍,为了帮助患者康复,医院除了这个洗涤中心,还有农疗的基地,让患者种菜、养花。此外,还有图书馆管理员,推着流动图书车到病房里去借书、记录、还书、收押金等。还有一个小卖部,从进货到售卖、记账等,都是由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来完成。揭密五:每一次兴奋、躁动对大脑都是一种损伤每一次兴奋、躁动对大脑都是一种损伤,所以,对于精神病患者更需要早治疗,如果治疗得早很多患者能恢复得很好,而如果拖得晚了,尤其是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衰退的就会越明显。医务科主任李娟有一名患者,十多年前患了精神分裂症,除了家人的关心,工作单位也很信任他,让他继续负责重要的工作,再上正规治疗,十多年来一直把工作做得很好,连出国进修都不耽误。据权威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精神类疾病的患病率为17%,而精神病的发病因素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揭露。一个人能不能得精神病,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精神分裂症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有很大的遗传倾向。但遗传也不是绝对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包括本人的性格是否开朗,有没有遭受周围环境的严重刺激,如地震、灾难、强奸等,有没躯体疾病等。揭密六:精神病类的药物真的会把人吃傻吗?电影中,狂躁中的患者,一针下去就蔫了。在许多人认识中,长期服用精神病类的药物之后,人会变得呆呆傻傻。 医务科主任李娟表示,那都是以前的药物,现在的药物副作用已经小多了。李娟教授说,我刚上学时,老师会告诉你,要看某种药对病人什么时候有效,出现副反应了就有效了,你看他变得呆呆傻傻的他这时候就有效了。“当时的观点是有问题,现在医学发展,各种新药很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药物副反应非常轻,病人吃药后根本看不出来。”她说。她再解释说,如今除了药物副反应轻,医生在治疗手段也增加了很多,在控制好病人症状的时候,护理人员会努力保持他的生活质量。此外,医生强调,对于在服用精神病类药物的患者,都要定期检查,主要是看病情是否控制和有没有副反应,如果出现了较严重的副反应,医生随时减药或加一点抗副反应的药,让患者保持较好的精神状况去工作和学习。揭密七:精神科医生如何减压精神科医生如何疏导情绪?去年,北京晚报一篇报道,北京的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精神科医生“抱团”出现精神障碍。有的抑郁,有的焦躁,还有的出现异常行为。这4名医生有两人病情较重,需住院治疗。与普通人相比,精神科的医生会面临更多的负面情绪。但是精神科医生心理修复能力比较强,越是优秀的精神科医生这种修复能力就越强。李娟告诉记者,尽管如此,每个科主任也都有对本科室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督导的责任,而且医院有专门的减压房,还有减压室、发泄室、宣泄室。根据目前的研究,精神科医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与其他职业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国外,心理咨询师都有“督导制度”。督导师会为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分析,剖析他的心理弱点。1997年,原湖南经济电台的谈心节目《夜渡星河》主持人李尚能因患有抑郁症自杀,警醒了大家对谈心类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关注,长期与“负面情绪”打交道。在北京回龙观医院还有一条全国知名的心理援助热线,这条热线已经建立了十几年,接听来电16万多人次,其中处理的高危来电达6千多人次。所谓高危来电,即当时正在实施自杀,或者已经实施自杀行为时打来的电话。据负责这热线工作的梁红主任介绍,这些接听热线的工作人员,都是有医学背景,并经过专门心理热线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对于热线接线员,上一级精神科医生需要对她们进行心理保护,一般每周一次一对一的辅导,两周有一次群体督导,每两周还有一次舒缓活动,比如演一些心理剧等,以帮助这些长期与负面情绪的人打交道的人舒缓压力。记者了解到,北京目前在档治疗和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有6万余人,帮助他们控制疾病、回归社会的正是精神科医生这支队伍。很少有人关注负面情绪对精神科医生的感染和影响。这支队伍不不仅需要在经济上给予更多的投入,同时也要在心理支持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手掌各个部位代表什么器官?】人的手掌与人的全身器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按摩,可以起到调节生理机能,促进气血平衡的作用。附上体表映像之掌部脏腑对应图一张,让保健更好的有的放矢。没事就按摩一下吧!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尊敬的患儿家属:您好!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营造更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占用您几分钟宝贵时间填写这份问卷,以协助我们改进服务。请您就本次住院…
已被浏览 104 次
王玉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
张岱,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完全没有有几天超过一半的时间几乎每天1.没有兴趣或乐…
您的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抗精神病药物会让人变傻吗?
作者:宓为峰
发布时间: 09:31:27
浏览次数:
因为很多患者家属担心抗精神病药副作用大,因为患者在服用药物后会出现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双眼发直、动作缓慢、四肢活动不灵活、流涎水等症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影响大脑的智力吗?以上的这些症状,多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这是治疗中不可避免的。药物治疗有效的同时必然会有不良反应,易给人以“傻”的感觉”,这些症状多见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如前面说的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锥体外系反应、流涎、抗胆碱能作用等,可以让患者表现出反应迟钝、动作缓慢、眼睛发直、活动不灵活甚至有时有些意识问题,在普通人看来患者就像“傻”了一样,但这种外人直观的感觉并不完全是涉及智力问题。目前一线治疗药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这些反应已经很少、很轻。精神分裂症是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出现了异常,这些异常往往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中也包括智能,而普通人所理解的智力其实涉及到认知功能的思维、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智能、自知力等多个方面,是对患者的一种整体感觉,是“傻”的还是“正常”的。当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其阳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可以消失,但认知的损害往往还有残留,尤其是当患者同时合并或后续发展出阴性症状(接触被动、退缩、情感淡漠等)时,患者的认知功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损害,而阴性症状的治疗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疗效均有限。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变慢、自知力欠佳、注意力记忆力欠佳等,整个人显得不像病前那样“正常”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种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的药物不断上市,给了患者更多更广的选择空间。如果患者能耐受则可以尽量调整合适的最低有效剂量并使用拮抗不良反应的药物,如苯海索等,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通常考虑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我们有很多患者使用着抗精神病药物仍然正常上班、上学的,而且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学业。我所治疗的一位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自己也是学医的,他大学时起病,能坚持用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完成大学学业,并找到不错的工作,而且还在毕业第一年就顺利考下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个考试通过率只有20%左右,大家都知道,即使没有精神上的问题完全健康的人去考也不一定能第一年就考过。目前该患者工作、生活均正常。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思想的开放,大家也越来越能接受精神病患者了,也给这部分人带来了生活和工作方面不少的方便,相信以后随着社会精神的发展,国家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生活、工作将会有更大的改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科常用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