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质量真的和体质有关吗

人的体质真存在酸碱性吗?
认识人体的酸碱值
最近,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则&酸性体质猛于虎&的段子。段子称,曾任台湾前马偕医院院长吕革令博士经临床实验发现,酸性体质更容易患癌,癌症病人血液检查的结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应。而弱碱性体质则是健康的,在弱碱状态下,癌细胞无法生长甚至无法生存。因此,吕革令给出的防癌建议是,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将酸性体质调养成碱性体质。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pH值是判断酸碱性的标准。pH值一般在0&14之间,当pH值为7时,是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为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那么,人的体质也可以根据pH划分为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吗?
人体血液pH值呈弱碱性
张先生从淘宝网上买了一只托玛琳杯,他说自己是看中了此款杯子的广告语&&&15分钟便可将倒入水杯中的普通饮用水转变成为弱碱性水&。张先生说:&听说弱碱性水对人体健康有益,我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锻炼,指望着多喝弱碱性水来调养身体。&
王女士最近正在严格执行一套&碱性食物搭配法&,只吃水果蔬菜,坚决杜绝肉、蛋、奶等高蛋白含量食物。王女士说:&夏天到了,我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瘦下来,最好形成易瘦体质,听说碱性体质就是易瘦体质,所以我只吃水果蔬菜这些碱性的食物。&
像张先生和王女士一样相信&酸碱性体质&说法的不在少数,好多人以为,多摄入碱性水质和碱性食物有利身体健康,而且&多吃水果蔬菜&的原则刚好与营养学常识符合。因此,这些人热衷于喝碱性水、吃碱性水果蔬菜。
其实,人体血液的pH值一般维持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如果血液pH值低于7.35,人体细胞将无法完成生理功能,结果是导致&酸中毒&,而不是简单的&酸性体质&。
人体会自动调节酸碱平衡
笔者以&酸性体质&做关键词,查阅医学文献,结果一无所获。笔者又以&吕革令&做关键词,查阅期刊文献,只找到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酸性体质与癌有缘》,文章内容是台北一位年轻的张先生不幸患了癌症,肺部长了如小孩拳头一般大小的肿瘤,后来听从台湾马偕医院前任院长吕革令博士建议,少吃酸性的荤食类,多吃碱性食物,结果过了5年,张先生的肿瘤消失了。
反伪打假斗士方舟子早在2010年就对酸碱性体质这一说法打过假,他在《骗人的&酸性体质学说&》一文中指出,&酸性体质学说是一种骗人的伪科学说,如果相信了它去购买&排酸&保健品,那是在浪费金钱,如果根据它来指导饮食,反而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按照酸碱度,确实可以将食物划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但这样的划分没有意义。方舟子指出,无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变成了&酸性食物&。胃酸是强酸性,pH值可低到1&2,在它的作用下,食物都成了酸性。食物从胃进入肠道,被碱性的肠液中和,又成了&碱性食物&。所以,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变成&酸性食物&,再变成&碱性食物&。
至于人体体质的酸碱性,方舟子指出,&人体会自动调节酸碱平衡。&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摄入过多,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在血液中累积,有可能让血液变酸性,这时,钙会从骨质中释放出来中和它们。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血液中形成碳酸,但人体可以通过呼吸不停地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
尽管酸碱性体质学说早已被打了假,但在互联网上依旧传得红红火火。在微博和人人网这些社交网站上,&酸碱性体质&段子隔三差五就被分享转载,使一些人信以为真。
酸中毒& 酸性体质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这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少一分或者多一分都不正常。人体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顾中一在果壳网上撰文指出,&酸性体质&其实是偷换了&酸中毒&概念。临床上确实有酸中毒发生,比如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但这些都是由于服用了某种药,或者是患了某种疾病才出现的,如腹泻、肾衰竭、脱水等。换言之,是先得了病,才出现的酸中毒,而不是酸性体质导致了疾病。
互联网上流传的段子声称:相当一部分人属于&酸性体质&,表现为新陈代谢缓慢、易疲劳、情绪不稳定、肥胖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的&酸性体质症状&都是亚健康的表现。而要改善亚健康状况,必须养成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心情愉悦,保证运动充足。&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健康食物,少吃肥肉、油炸类不健康食物,早睡早起,杜绝熬夜,养成定期运动习惯,保持身心愉悦。&这些老生常谈的常识,又在&酸碱性体质&说法下,成了&将酸性体质调整成碱性体质的要诀&,其原理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新意可言。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张馨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sic监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