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的龄怎样组词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宋氏三姐妹的真实关系如何?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宋氏三姐妹的真实关系如何?
  & &宋庆龄、宋美龄和宋蔼龄是近代史非常著名的姐妹花,其中宋美龄是中华民国第一夫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而宋庆龄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大姐宋蔼龄,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姐宋庆龄,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宋氏三姐妹关系如何?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宋氏家族是一个按照基督教的理想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纽结起来的大家庭。父亲宋耀如早年就加入了基督教。宋耀如夫妇对自己的家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今生今世互亲互爱,永不分离。他们全家八口人,在人生的归宿处&&宋氏墓地也造了八穴地;宋耀如的妻子临终前,曾要求女儿们永不剪发,她们姊妹三个就谨守母言,一直都梳着发。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在聚合力啊!宋氏姊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聚合力的牵引,才在解放前的政治风云中,一方面和国民党保持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中断缠绵的姊妹之情。
  青少年时代,是宋庆龄与宋美龄姊妹之间感情最纯真、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1904年,大姐宋霭龄作为中国赴美的第一个女学生远涉重洋,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的威斯理安女子大学读书。为大姐的远行所鼓舞,庆龄和美龄在国内也积极准备留学的必修课程。庆龄长美龄五岁,生性沉静庄重,温文尔雅,美龄天真开朗,活泼自信,而且还颇有点贪玩。对此,庆龄总是以姊姊的身份督促着妹妹完成学业。但有时她也顺从妹妹纯朴天真,两人一起翻过家园低矮的围墙,在附近的田野上尽情地嬉戏,并肩坐在小溪边,向往着大洋彼岸的风光,共同憧憬未来的留学生活。晚上,她们又一起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听父亲讲述过去种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兴之所至,她们会和着父亲的男中音一起唱欢快的曲子。
  1908年,十六岁的庆龄和十一岁的美龄终于学完了留学的必修课程,结伴登程。在她们的叔叔与婶母的护送下,也进入了威斯理女子大学,和阔别了四年的大姊重聚在海外。第二年大姊霭龄毕业回国,失去了庇护的庆龄和美龄则更加相依为命了。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使庆龄变得更加老成、爱思考;对二姊的信赖,使美龄开朗活泼的性格在异国依旧焕发着光彩。1912年春天,她们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份特别&珍贵&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面中华民国国旗。从父亲的信中她们得知,这一年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了,父亲和大姊他们都参加了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仪式。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姊妹俩高兴地拥抱在一起,跳跃着,欢呼着。她们把悬挂在宿舍里的清朝龙旗扔在地下,踩了又踩,换上了父亲寄来的新国旗。这一夜,姊妹俩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进入了梦乡。不久宋庆龄先于妹妹修完了学业,转程赶到日本,去探望和孙中山一起逃亡到那里的父母。日,宋庆龄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在东京和孙中山举行了庄重的婚礼。这给一向看重家庭和睦的宋氏家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然而在这哀伤之中,宋庆龄仍感到一种难得的慰藉,这就是在美国的美龄并没有站在全家人一边反对她,反而还对二姊敢于忤逆家庭的勇气表示理解。就这样,由于婚姻的纠葛引起的家庭纷争,使得庆龄和美龄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亲密了。
  掌管中央财政的宋子文()在国民党内被称为理财大家然而宋氏姊妹儿时缔结的深厚情谊并不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旧中国,一个深深地卷入了上层政治角逐漩涡之中的家庭,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要保持一尘不染,是难以思议的。1927年,宋庆龄和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痛击蒋介石的叛卖行径,并继续呼吁国共合作。她写信给宋子文,希望在国民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能得到弟弟的支持,可这时宋子文已经和蒋介石眉来眼去,并且还串通大姊宋霭龄一起怂恿小妹,让她和蒋介石结婚。愤慨之下,宋庆龄和宋子文之间的姊弟感情破裂了。
  宋庆龄反对小妹同老蒋的婚姻,并不是对蒋介石的老衰和出身有什么鄙夷,而是对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背叛国民革命的叛逆行径的极端憎恶。蒋介石作为敌人和妹夫的双重身份,在宋氏姊妹之间像是砌了一堵墙,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关系,宋庆龄和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政治上的沟壑使她们疏远了。有一段时间,宋美龄写给宋庆龄的信,都转手由秘书代笔。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一直维持到抗战前.
  1936年12月,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宋美龄为营救丈夫,急得都快发疯了。就在这连连碰壁之际,她做梦也想不到,宋庆龄居然也反对何应钦轰炸西安的阴谋,主张释放。事变发生第二天,从银行里提出了钱款,用电话通知孙科安排飞机,并约好何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香凝,准备联袂飞往西安,直接去说服张学良、杨虎城。这种关键时刻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深深打动了宋美龄。二姊深明大义,不计较荣辱恩怨的胸怀,更是令她钦佩不已,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宋氏姊妹冰释前隙,再度合作。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宋美龄不久也抵达香港。当人们惊奇地发现宋氏二姊妹一起在香港饭店露面时,顷刻间舞厅变得&有点像温布尔登市的人群一样拥挤&,只见&新近康复而容光焕发的&宋美龄和&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泽、两眼露出愉快神情&的宋庆龄,携手朝人群走来,那种温融的气氛,使一些亲历过这种场面的人,至今回忆起来仍难以忘怀。
  尽管宋氏姊妹的感情得到了回升,但丝毫也没有改变宋庆龄对蒋介石的看法。有一次,宋氏姊妹的胞弟宋子良、宋子安到达重庆,蒋介石想为两个小舅子接风,建议宋美龄邀请大姊和二姊一起到黄山聚餐。宋美龄知道二姊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好感,就说:&让我先问问阿姊再说。&随后,宋美龄马上打电话给宋庆龄,再三强调这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家庭私宴。宋庆龄听后犹豫了一下,依然婉拒了。这样,一次由蒋介石倡议的&家宴&,在宋庆龄的回绝下告吹了。宋庆龄的反感、冷淡,尤其是政治活动上的处处作梗,使得蒋介石对宋庆龄由恼怒发展到憎恨。在他的暗示下,特务们对宋庆龄采取的恫吓和威胁也逐步升级。对此,宋庆龄毫无惧色,依然在公共场所露面。但宋美龄却担心了,她打电话给宋子文说:&你关照他们(指戴笠)一下,不准在阿姊那里胡来,如果我听到有什么,我是决不答应的。&宋子文听到妹妹的声音既高,语气又严厉,马上就把这话转告了戴笠。这一下挤在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的军统局反而成了难人。不干吧,怕有负老蒋;干吧,又怕&夫人不答应&,更何况&夫人&也是&不好惹的&,真的&闹出乱子来,委员长还是拗不过夫人&。对此,戴笠也伤透了脑筋。以后,凡是牵涉到宋庆龄的事,特务们就一直有所畏惧,不敢胡来。就这样,在蒋介石这面&墙&的分界下,宋氏姊妹一边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活圈子里生活,一边又不顾政治藩篱的束缚,始终保持着亲密的骨肉深情,直到蒋家王朝逃到台湾,才云水相阻,天各一方,姊味间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弹指三十年过去了。1975年蒋介石死后不久,宋美龄阔别了染指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舞台去了美国。1981年宋庆龄重病期间,嘱托童小鹏同志,请友人向她在海外的亲友问好。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及时地向宋美龄转达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面对着这一切变化,照理说宋氏姊妹重叙骨肉情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仍没有勇气跨出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多少年的离愁别绪,她不心酸,也不哀伤吗?长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国的宋美龄,看着自己的二姊安睡在亲爱的父母身边,遥望着绿草如茵,阳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故土情,那种千丝万缕的姊妹情,难道还能使她的心境始终平如秋水吗?
  宋氏三姐妹中,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霭龄,而宋庆龄则比较文静、温柔&&
  宋氏三姐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无论是孙夫人宋庆龄、蒋夫人宋美龄还是孔夫人宋霭龄,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舆论关注。因为独特的身世、特殊的姻亲关系,姐妹三人与蒋介石的关系也比较特殊。研究所蒋介石日记的公布,使人们可以从他的内心独白中窥探出他与宋氏姐妹的关系。
日一二三四五六
姜昆(左)郭德纲(右)  郭德纲骂姜昆的女儿  郭...
王俊凯的妈妈  王俊凯的妈妈  王俊凯的妈妈名叫龚...
    阿娇回忆艳照门 阿娇回忆艳照门事件原版照片...
  《唐人街探案》中出现了一个小女孩,这个神秘的小...
  付笛生任静皈依佛门  日中国明星羽...
文强高圆圆  文强睡高圆圆的图片揭秘  文强曾是重...宋庆龄说过&我的一生是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可见宋庆龄这一生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宋庆龄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爱国主义者宋庆龄吗?
爱国主义者宋庆龄&&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爱国主义者宋庆龄生平经历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日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在叛军企图炮轰大元帅府及住所的危急关头,孙中山请宋庆龄先行撤离,而她却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让孙中山先安全撤离。后来,几经危难才死里逃生,次日于永丰舰(中山舰)会合。
此后,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中共代表以及列宁派来的特使进行多次交流,总结经验教训,磋商国共合作,着手改组国民党。日,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年底,宋庆龄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为和平统一全国犯难北,直到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病重期间,宋庆龄日夜守候在病榻旁。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她极为愤慨,呼吁&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继续同共产党紧密合作支持北伐。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伐军攻克武汉,国民政府准备迁都,宋庆龄与先遣人员一同抵达武汉。
1927年上半年,正当大革命蓬勃高涨的时刻,国民党内的右派势力背叛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反对&三大政策&,结成&宁汉合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对此,宋庆龄义愤填膺,毅然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宁汉合流者&决裂,&暂时隐退&。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她虽然不在南昌,但仍然与周恩来等25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并被推选为7人主席团成员。继而为了进一步探求革命道路,实现孙中山的遗愿,赴苏联访问。在苏联,她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加里宁夫妇结下了浓厚的友谊。
从欧洲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后,在与戴季陶的谈话中,严厉指出:&我对于政客的生活不适合,况且我在上海都没有言论自由,难道到了南京可以希望得到吗?&并宣告:&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在这一时期,宋庆龄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反帝活动,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度从西欧回国,无情揭露蒋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她确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十五路军奋起反抗,宋庆龄高度评价十五路军抗日将士的爱国行动。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了许德珩、罗登贤、邓中夏、邹韬奋、陈赓、廖承志、丁玲和救国会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在鲁迅先生病重时,宋庆龄给他写信说:&你的生命并不只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933年9月宋庆龄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许多物资是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是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的,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立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斯诺访问陕北后写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
1941年1月,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去重庆。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经常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筹大计方针,参加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并深切关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希望尽早实现祖国统一。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宋庆龄从早年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享誉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她又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世界和平会议和工作。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并将全部10万卢布的奖金捐献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联络委员会主席。
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侨胞,关怀台湾的前途、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了《中国建设》英文版本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从英文一种版本增加到7种文字版本,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她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风水)
爱国主义者宋庆龄六位兄弟姐妹最后的结局
宋庆龄一家共有亲兄弟姐妹六人,其中三男三女,兄弟姐妹们之间的浓浓情意,真可谓之&血浓于水&。
大姐宋霭龄享年85岁、宋庆龄享年88岁、妹妹宋美龄享年106岁、大弟宋子文享年77岁、二弟宋子良享年88岁、幼弟宋子安享年63岁。
宋庆龄(日-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大姐宋霭龄(日-日)13岁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第一位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回(加微信号tydhl3为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料。)国后协助宋嘉树在孙中山身边从事秘书工作,后来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4年,与她留美时的同学,孔子第75代旁系孙孔祥熙结合,当上&孔氏钱庄&的老板娘。是宋氏家族的核心人物。1947年移居美国。日在纽约长老会医院因癌症病故,享年85岁。
大弟宋子文(1894年-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在宋庆龄的推荐下,出任广东军政府的英文秘书和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后长期担任蒋介石政府的财政部长,跻身&四大家族&行列的亿万富翁的排行榜。宋子文1949年去香港,后移居美国。日于旧金山一个小型宴会上用餐时,因在食用鸡肉时因误吞鸡骨而被鲠死,享年77岁。宋子文是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开列的43名国民党战犯第十号战犯。
政见与信仰隔不断姐妹之情。宋庆龄与宋子文虽政见相左,但姐弟情谊笃深,弟弟送给她的一只小型金壳收音机和一架&施特劳斯&牌钢琴被她视为珍爱之物,陪伴宋庆龄度过多少孤寂的日夜。
妹妹宋美龄(日-日),移居台湾,蒋介石去世后移居美国纽约。
妹妹宋美龄小宋庆龄4岁,美国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毕业。1927年底在宋蔼龄的撮合下与锋芒毕露、尽揽大权的蒋介石联姻,成为现代中国政坛声势显赫的&蒋家王朝&的第一夫人。
日于旅居纽约的宋美龄逝世,享年106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领袖及夫人中最长寿者。
宋美龄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百年中国政治变迁,对近现代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去世后,她淡出台湾政坛,客居纽约,晚年仍关注台湾政局,反对&台独&。
1943宋美龄和蒋介石年11月,宋美龄随蒋中正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穿梭于蒋中正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之间的宋美龄,充分显示了她的外交才干。由于蒋中正不会说英文,居中翻译协调的工作全部由宋美龄负责,罗斯福事后说:&我对蒋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事后,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宋美龄是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开列的43名国民党战犯第二十三号战犯。她也是43人中最后一位离去的人。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宋庆龄与宋美龄走向了两条道路,但却一直保持着友好情谊,她们经常在电话里用上海话亲切交谈。宋美龄还特别为姐姐安装了一部对外不公开的电话,并把长途军话台供蒋宋夫妻联系用的绝密电话号码告诉庆龄。
二弟宋子良(1899年-1987年),移居纽约。
1899年生于上海,191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即赴美范德堡大学留学,归国后于1929年8月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1930年4月任中华民国外交部总务司司长。1931年&1949年期间为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1983年逝世于纽约,享年88岁。
宋庆龄与二弟宋子良关系始终很好,因此1929年曾作为家中代表赴沈阳迎接二姐从柏林回国参加&奉安大典&。病重时刻,她仍期望有朝一日子良能重返故土,并委托身边亲友帮助接待,日,子良从纽约发来慰问电,对二姐患病在身不胜难过,远在千里之外为她的康复而祈祷。然而姐弟团圆终未能实现,这成为宋庆龄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幼弟宋子安(1906年-日)是宋氏家族六兄弟姊妹中的幼弟。1928年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就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等职,与兄姊不同,较少涉足政治。
1948年随家族经香港转到美国旧金山定居,1969年于香港病逝,享年63岁。
姐弟6人中,宋庆龄和幼弟宋子安的关系最为要好,认为子安最了解她。&文化大革命&中,宋庆龄几次托人捎去口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见他一面,以叙姐弟之情。1969年,宋子安病逝,宋庆龄不顾当时种种禁忌,发去电报以示哀悼。宋庆龄去世后,子安夫人率家人特地从旧金山致电,对姐姐的故去献上一片怀念之情。推荐阅读:
爱国主义者宋庆龄是怎样嫁给孙中山的
&日,年方23岁的宋庆龄与50岁的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认为这一天比自己的生日更重要,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有关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姻,在他们各自的传记中都有许多记载,尽管有学者对其中不少绘声绘色的描述提出质疑,但由于宋庆龄生前长期不愿写自传,也反对别人为她立传,这就给辨别某些史实真伪造成了困难。所幸她除写过如《广州脱险》等一些零星的回忆片断外,还有《自述》和《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两文存世。早在1921年4月,宋庆龄在广州用英文致函外国友人白赛脱,并附录了介绍她本人生平简史和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两篇《自述》。而《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一文,是宋庆龄逝世前一个多月用英文写成的。宋庆龄在上述两文中披露了她与孙中山结合的经过,为我们了解她与孙中山的婚姻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1913年 8月,宋庆龄在美国读完大学,启程回国,于8月29日抵达日本横滨,她父亲宋耀如(嘉树)前往迎接。那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孙中山革命坚定的追随者和亲密战友,为免遭家破人亡的厄运,偕妻倪桂珍、女儿宋蔼龄和两个儿子宋子安、宋子良,也逃到日本避难。宋庆龄在从美国前往日本的轮船上,想到马上要和家人团聚而非常兴奋,她在途中给她的老师哈泽德夫人(Mrs. Hazzard)的信中激动地说:&还有五天我就要在横滨见到父亲,也许是全家人了!!时间过得真慢!&
宋庆龄计划到日本与家人团聚的旅行,竟然改变了她的人生。她在《自述》中说:&我在美国读完大学以后,原想再学习一两年,但我父亲打来急电召我去日本见他。我到日本后和父母住在横滨,每天去东京赤坂区灵南坂 26号工作,经常由父亲陪去,他那时的任务是帮助孙先生为党筹集革命经费。&
宋庆龄对父亲急电召她到日本的原因,她的秘书张珏在《对宋庆龄的回忆》一文(载《党的文献》 1994年第5期,转引自《回忆宋庆龄》,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1月版)中,引述了她的一段回忆: &1913年,我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原想继续读书。但父亲由于蔼龄将与孔祥熙结婚,不再担任孙先生英文秘书。父亲自己有肝病,不能长时间坐在日本矮桌边从事书写,因而急电召我前往接替。我应召去横滨,每天由父亲陪往东京赤坂区灵南坂26号孙先生处工作,尽快熟习秘书工作。&
宋庆龄到横滨后的第二天,就在父亲的安排下前往东京见到了自幼崇拜的英雄孙中山,这是她成年后首次与孙中山会面。她还很自豪地带了一封致孙中山的私信。她随后在与孙中山频繁的接触中,特别是在1914年 9月正式接替姐姐宋蔼龄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后,思想逐渐产生了深刻的转变&&
宋庆龄在与孙中山频繁地接触后,宋庆龄清纯、美丽、天真、浪漫,尤其是她对革命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忘我的献身精神,自然而然深深地打动了孙中山,使他对宋庆龄萌发爱意。爱就在为拯救中国共同的奋斗之中悄悄地萌生。
宋庆龄为能在孙中山身边工作感到幸福和自豪,崇拜英雄的仰慕之情也在慢慢地升华。 1914年11月,她给还在美国读书的妹妹宋美龄写信,表述自己的心情:&我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情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博士。他需要我。&
宋庆龄在《自述》中说:&孙博士得悉我正在学习中文,他赠我一些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和有关当代政治方面的英文书。他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活动,对我的工作鼓励甚多,使我不知不觉渐渐地被他所吸引,所以当他要求和我结婚时,我就同意了。&
直到晚年,宋庆龄回忆起帮助孙中山工作的日子,似乎仍沉浸在难抑的喜悦之中&&推荐阅读:
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爱国,宋庆龄相关文章:
网友阅读最多的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龄怎么组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