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绒毛直肠管状腺瘤严重吗部分高级别病变镜下切除后容易复发吗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病情分析:
根据您的描述,考虑高级别的瘤变和低级别的就是恶性程度不同。
指导意见:
这个情况考虑瘤变有恶性转变的可能,建议及时的手术治疗。最好加做CT和增强看看...
结肠腺瘤泛指结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其他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
答: 只要他不是生下来就有的,就不会,脑出血以后不好,我是脑出血患的
大家还关注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1:16&&&&&&浏览7903次
病情描述:金主任您好;结肠镜检查至回盲瓣,距肛门1—5cm见一大小5x3cm不规则隆起,表面呈菜花样,广基,活检4块送病理。病理诊断;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注;取材浅表,未见粘膜肌层,不除外浸润癌。想问下金主任,这样的可做保肛手术吗? 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您好,保肛手术,取决于肿瘤距离齿状线的距离。
指导建议:越靠近齿状线,也就是越靠近肛门,那么保肛可能性越小。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距肛门15cm肿块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但根治术后系破坏性手术,一般患者家人难以接受。但根据你的描述,直肠癌的可能性极大。
指导建议:你可以先行局部肿块经肛门切除,送冰冻明确病理,如系恶性,估计很难保肛。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您好,保肛手术,取决于肿瘤距离齿状线的距离。
副主任医师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更多相关问答病理分类/绒毛管状腺瘤
按病理可分为:(包括)最常见,炎性息肉,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
诱发因素/绒毛管状腺瘤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在2006年消化疾病周上报告,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的风险增加80%。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Jill&E.&Elwing博士及其同事对进行结肠镜筛查的100例2型糖尿病女性和500名非糖尿病女性进行了研究。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岁,41%为白种人,10%与结直肠癌有一级亲缘关系。平均体重指数为34.4,29%使用胰岛素。非对照组的激素状态相当。平均年龄是59岁,68%是白种人,平均BMI&是28.5,7%与结直肠癌有一级亲缘关系。
任何绒毛状或管绒毛状并且直径大于1cm的腺瘤或晚期腺瘤,或任何高度增生不良都符合这项研究腺瘤的定义。糖尿病女性的腺瘤发生率为37%,非糖尿病女性为24%。所以几率为1.80。糖尿病女性的晚期腺瘤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女性为6%,几率为2.4。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比较,肥胖糖尿病女性发生任何腺瘤和晚期腺瘤的几率分别为2.6和3.5。
症状体征/绒毛管状腺瘤
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1、: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慢性,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尚不能肯定。&5、腺瘤: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1)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80%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其癌变率在1%~5%左右。
(2)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3)混合型腺瘤: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6、家族性结肠息肉便血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发病机理/绒毛管状腺瘤
Elwing博士指出:“雌激素被认为可影响的生长率,所以控制了雌激素状态。”&至于连接糖尿病和结直肠腺瘤的可能原因,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原因。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它可能具有直接的促瘤形成作用,或者通过-1间接发挥作用。
癌变率/绒毛管状腺瘤
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是大肠的,其癌变率在10%-50%左右。但结肠镜切除的腺瘤复发率较高,应该定期复查及时发现残留的腺瘤复发及新生的腺瘤。
治疗/绒毛管状腺瘤
手术治疗,具体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程度来决定,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7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23:0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肠绒毛管状腺瘤手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