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有铁就不可以过安检门厂家yesky,那是不是x射线

& 安检门有x射线吗?
安检门有x射线吗?
高中三年级
安检门有x射线吗?
大爱!大爱!求亲给链接!感激!
快速求链:
大爱!大爱!求亲给链接!感激!
你有慧眼!跪求宝贝出处,不胜感激
好喜欢你的宝贝!方便告知购买地址吗?谢谢啦!
偶像!能给我这个宝贝的链接吗?太喜欢了!感激涕零!
你的帖子简直太棒了!希望得到这个宝贝的购买地址!万分感谢!
回复到本帖
高中三年级
看看最近的帖子,发现好多jms都流产了,害得我心里都有负担了。我现在怀孕6w,残奥会那会已经怀孕了,但是没测出来,连续两天去看了残奥会比赛,经过安检门,现在担心会不会有很大辐射对孩子有没有影响?我倒是没感觉到什么不适,平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卧床休息,只是觉得总犯困。不知道那些安检门是不是有x射线,有jms懂吗?
[ 本帖最后由 今天是晴天 于
17:16 编辑 ]
显示全部签名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人意,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心灯,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初中二年级
我之前也差点流产了啊
初中二年级
有吧,我前些日子坐飞机,人家看我怀宝宝了,就不让我走安检门,手持的那个机器也没用
高中三年级
肯定是没有,放心吧!我看过美国的探索节目,特别说过机场什么的安检门是没有射线的,孕妇可以安心过安检门。而且奥运会报导的时候电视也特别说过,孕妇不用担心。
小学六年级
肯定不好,但是一次两次的应该问题不大!
初中二年级
地铁里检验包包的那个好像是射线,我做过几次地铁后直担心,现在不敢坐了,就连随身带的小包都要过安检,太烦人了
初中二年级
安检门应该也有吧,反正地铁安检的工作人员不许我离机器太近说有辐射的。
大学四年级
我觉得应该有~~~~~~~~
高中三年级
显示全部签名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人意,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心灯,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声明: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转载文章/图片请注明作者及出自 、,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成都机场停用X射线安检设备 X射线安检对人体有何危害_凤凰健康
成都机场停用X射线安检设备 X射线安检对人体有何危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成都机场停止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等待人工安检的旅客排起长龙。乘客在机场经过的安检门是金属探测仪,使用的是低频电磁场,目的是检查有没有金属物品。机场的X射线机器和你看牙时用的X射线发出的辐射是一样的,并且只用来检查行李。
日,成都机场停止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等待人工安检的旅客排起长龙。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成都双流机场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仪对旅客实施照射检查&一事,环保部已下发加急文件要求四川省环保厅责令违法单位立即停止违法行为。为什么要停用X射线安检设备,X射线安检设备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图片来源:网络少量辐射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辐射&包括天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人体接受的辐射80%来自天然辐射,这包括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还有我们熟知的氡气,以及天然存在于自然界普通物质中的放射性辐射,比如我们周围的土壤、空气、房屋、海洋、河流、粮食、蔬菜和饮用水等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核素。20%的人为辐射主要是医疗辐射。医院里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射线科室离不开&辐射&诊断和治疗疾病,工业上也有利用&辐射&原理的工业探伤,农业上辐射育种、日用品辐射消毒、核电站等等都是和平利用辐射造福人类的创举。人类的进化伴随着射线,接触少量辐射对人体有益无害。蒋宁一教授称,&辐射&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可造福人类,而过量接触才有可能危害健康。科学、合理的应用,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利益而不会造成伤害。不必惊慌:安检机核辐射泄漏对乘客影响不大地铁安检机与火车站、机场及重要部门进出口的安检设备一样,是探测物品的一种设备,类型多种,最常见的是通道式X光机。简单的讲,就是利用X射线穿过物体时成像的原理,物体通过安检机时获得X影像,影像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可以辨认图像从而评估物件安全性。这与医院做人体X检查类似,不同的是安检机X剂量远远低于医用X设备,其管电流是0.4~1.2mA,而医用胸透机最少是50mA,即50倍。孕妇过安检影响胎儿?乘客在机场经过的安检门是金属探测仪,使用的是低频电磁场,目的是检查有没有金属物品。任何发电或用电的东西,如电源线或家用电器,产生的都是电磁场。从这种低水平的金属探测器中经过,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也包括准妈妈。机场安检人员有时候给个别乘客使用的手执探测器,也是如此。许多人误以为这些扫描机器使用的是X射线,其实不是。机场的X射线机器和你看牙时用的X射线发出的辐射是一样的,并且只用来检查行李。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播放数:1534457
播放数:1096925
播放数:456769
播放数:5808920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2464 回复:2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成都铁路局所属车站违法使用X射线透射人体的安检仪,请环保部门立即查处
内江人注意了,国庆期间在内江高铁火车站,以及成都,重庆和成都铁路局沿线的火车站,高铁站乘车一定走人工安检通道。这些车站所使用自动传送人体的所谓“弱光子”安检仪实际上是用X射线透射全身,在人体内可累积产生后果未知的电离辐射,和近期全国100多家媒体密集报道的双流机场安检仪是同一产品。成都铁路局向一个小公司-安徽启路达光电采购了100多台安检仪,每台售价130多万。目前据省环保厅实测,单次剂量至少0.7uSv,远高于车站内0.2uSv的宣传说明。多名律师认为,这种未经环评就大规模投放,在公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射线透射人体,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且III类射线装置未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属于违法使用。
目前,省环保厅根据国务院令449号第12条,第52条已经发函(省环函号),要求加强双流机场和成都东站等公共场所的辐射安全监管,成都市环保局已向相关单位发出责令整改决定书,要求立即拆除该设备。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大家经过此安检仪都有权打12369环保部门投诉电话或报警。
首先有几点事实是明确的:
1.机场和车站没有在明显位置设置电离辐射的警告标示。
2.伪造”弱光子“的概念,企图掩盖X射线的事实。
3.以防止跌倒为由,设置老弱病残孕人工通道,也是遮遮掩掩,并不阐明X射线的潜在危险。
4.III类射线装置未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四川省环境保护厅辐射项目环境评价文件,没有任何有关在该装置的审批结果,属于违法使用。
5.X射线对人体的损害有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是没有阈值的,损害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可能导致致癌、遗传等远期效应,没有必要不要去接受X射线照射。
6.天然辐射无法避免,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一切不必要的电离辐射都是应该避免的,没有最小剂量之说。而剂量当量是剂量乘以权重因子,对一些敏感器官如眼睛最大单次可到1.7微西弗,六次检查就超过个人年豁免10微西弗量限,对于医学放射检查,是有防护的,只检查特定部位,机场和车站安检是全身照射,就算总剂量低,但瞬间的辐射强度高,面积大。
7.没有人会反对正常安检,但车站安检完全可以采取替代方案,这种X射线透射全身的电离辐射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敢于应用于安检。
相关新闻报道和讨论
如何评价双流机场等地采用 X 射线的「“弱光子“人体安检仪」?且不设置明显电离辐射标志的违法行为?
起底“弱光子安检仪”背后的安徽启路达:法院、金矿也在用_能见度_澎湃
微博#双流机场X射线安检#
--分割线--
首先整理澎湃新闻的一篇报道,对其中的一些争议见后面的补充。
所谓的“弱光子透视技术”是什么?
“弱光子”,其实是一个找不到任何学术文献资料的生造词。安检仪,顾名思义,目的是对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目前,机场等公共场所普遍采用的安检设备主要有两种,一是不成像的金属检测设备,也就是最常见的金属检测门,仅有金属报警功能;另一种则是具有成像功能的全身安检仪,主要包括背散射安检仪和毫米波安检仪。背散射安检仪也是一种X射线扫描设备,因其产生的电离辐射在欧美国家受到阻力。目前,不产生电离辐射的毫米波安检仪是欧美国家代替背散射X射线安检仪的全身性机场安检设备。
澎湃新闻查询“弱光子人体安检仪”的生产商安徽启路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启路达)的宣传资料发现,该公司将其产品列为不同于上述两种主流安检设备的“第三代产品”,特征是“运用弱光子透视技术,可以穿透人体。能检测出其体内所隐藏的毒品和炸药,有效排除威胁因素。
事实上,在学术领域并没有“弱光子”这个专业名词。根据安徽启路达对安检仪工作原理的描述,所谓的“弱光子透视技术”很大概率是透射X射线成像。这又是什么概念呢?其实也还是基于X射线,但相比于前述曾在欧美引发广泛争议的背散射,透射X射线安检仪采用了透射成像,成像质量更佳的背后,是更高剂量的X射线。
对此,安徽启路达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了产品名称上存在混淆性,该公司称,之所以使用这一概念,是怕X光字样引起旅客恐慌,仪器虽然是发射电离辐射,但剂量在安全范围之内,而且还得到了国家认证,如果因为名字的问题招来非议,他们以后会改成“微剂量X光人体专用安检仪”。神枪系列,也就是双流机场采用的弱光子安检仪设备。据央广网报道,安徽启路达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成都铁路局采购了100多台安检仪,每台售价130多万。《中国企业报》曾报道称,安徽启路达以“神枪”作为品牌的快速人体安检系统已在成都火车站、重庆火车站、云南昆明火车站、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新疆石河子特警大队、西安市公安局、山东济南市看守所、中国黄金内蒙古金矿、内蒙古巴林右旗鸡血石矿、国资委广西桂华成钨矿以及乌干达议会大厦等国内外众多单位使用。
对X射线安检仪这种全身性安检设备,公众的疑虑集中在辐射安全和个人隐私两方面。那么,这种X射线安检设备在辐射方面是否安全?如果生产商罗列的数据属实,接受弱光子透视安检仪扫描所受的辐射量是非常微小的。根据产品说明书,该安检仪一次的辐射量控制在0.2μSv以内。仅从辐射量本身而言,单次检查0.2μSv的确是一个非常小的量。中国现行防护标准规定的公众年限值是1 mSv(1mSv=1000μSv)。但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避免无意义或是可以避免的剂量。安检的可选项很多,比如欧美机场普遍采用的毫米波扫描设备甚至人工安检,都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辐射剂量小,并不能成为让公众承担非必要辐射风险的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二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但澎湃新闻从网络流传的双流机场安检处照片中发现,弱光子透视安检仪上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极其不起眼,除了机箱背后底部的隐蔽位置,有一个不足巴掌大的“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外,其他地方都没有警示标示。此外官方材料中提到对孕妇等特殊人群划定更高标准,但这是基于电离辐射的考虑。在现场宣传中,却变成了“为防止意外摔倒,请老人、小孩、孕妇、残疾人走人工安检通道”。
欧美国家:全面停用背散射X射线安检仪
自9·11恐怖袭击后,欧美国家普遍加大了机场安检力度,一度也将背散射X射线安检仪广泛投入使用。但欧美民众对此举带来的健康和隐私隐患始终持有疑虑。美国各地数百名反对机场全身透视X射线扫描的抗议者就曾将日定为“全国拒检日”,前往27座机场示威抗议。
2012年《美国联邦航空局现代化改革法案》规定,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在机场使用的所有全身扫描仪必须配套将裸露的人体卡通化的智能识别软件。由于未能及时装载这个软件,至2013年5月,TSA全面停用机场背散射X射线安检仪。但TSA强调,停用和撤除背散射X射线安检仪,是因为饱受侵犯个人隐私的指责,而非安全问题。
欧盟则出于“对乘客健康和安全负责的态度”,于2012年全面禁止机场背散射X射线安检仪。
而目前在双流机场和火车站的透射X射线安检仪采用了透射成像,成像质量更佳的背后,是更高剂量的X射线。
--分割线--
什么是电离辐射?
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两大类。非电离辐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射频辐射(微波、高频电磁场)、激光。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中子、质子。电离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电离,导致机体损伤,而非电离辐射不会。两者的区别在于能量,大于12eV的是电离辐射,小于12eV的是非电离辐射。
人们随时都会接触到天然电离辐射源,譬如,来自于土壤、水和植被以及X射线和医疗器械等人为造成的辐射。
电离辐射有多种有益用途,包括在医学、工业、农业和研究中的用途。随着电离辐射的使用增加,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或加以控制,潜在的健康危害也会增多。当辐射剂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给健康带来直接影响,比如皮肤灼伤或急性辐射综合症。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加大长期影响的风险,如癌症。
放射装置相关法律?
国内使用放射装置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主要要求就是:警示:使用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持证:使用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登记手续。监测:使用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及对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医疗检查为何接受辐射?
1.辐射生物学。
由于电离辐射带来的生物效应同时有阈值式的(在一定的大小之上才能产生效果),也有全或无的(只要接受,就存在风险)。辐射致癌的主流观点目前认为,只要接受,就存在风险,这个风险随着照射次数,照射剂量的上升而上升,到达一定的阈值之上时,会引起确定的致癌效应。无论如何,接受电离辐射存在致癌风险这应该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2.辐射伦理。辐射相关的的知情与同意是绝对绝对绝对不能少的!
对于一般的民众,我认为仍然需要彻底论证辐射风险与避免恐怖分子袭击的受益之间的关系。对于辐射仪器周围工作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安检人员与其他任何可能受到此辐射的工作人员)而言,他们是否知情同意,辐射符合相关要求且他们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对于民众而言,单次辐射的风险与可能被恐怖分子袭击的风险相比是否获益任然存疑,但是对工作人员而言,只要机器一直曝光,无处不在的散射线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此时比较他们的辐射风险与受益,我认为风险远大于受益。
3.另外,我坚决不同意将此事与医疗上的检查相比!在医疗上,所有的电离辐射都建立在,1.医疗上不得不采用需要病人暴露在电离辐射中的办法才能获得必须的信息。2.病人自己知情且同意,同时给病人带来较小的风险与较大的获益。换句话说,医疗上对电离辐射的使用不是建立在“低剂量电离辐射绝对安全“”这个前提假设下的,而是建立在“低剂量辐射可能带来的风险,在面对病人/筛查者现在的状况时,小于病人/筛查者所获得的受益”这个前提下的。 即使在体检/筛查的范畴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需要暴露在电离辐射中的检查。直到今天,各国都不断的修订筛查建议与指南,仍然试图精确的找出需要筛查的人群,停止不必要的照射,减低筛查人群接受电离辐射的频率与单次剂量。
辐射剂量小是安全的?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前者和剂量正相关,后者和剂量无关。所以那种“剂量很小所以危害可忽略不计”的洗地观点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忽略了随机效应。题主放了一张应该是成都火车站的公告栏照片,其中关于“辐射常识”是这样描述的: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2007年建议书第103号出版物认为“一次接受100000微戈瑞以下的辐射是安全的是安全的。。。是安全的。。。是安全的。。。我就奇怪了,致癌因子都有剂量累积效应,何来安全剂量一说?安全剂量一般只针对非致癌毒性。我在ICRP官网ICRP: ICRP Publication 103找到了公告中提到的该出版物,还是免费中文版!大家有兴趣都可以下载来看 那么实际上ICPR是怎么写的呢?(注意照片里用的单位是微戈瑞,对于X-ray辐射,100000微戈瑞 = 100毫希沃特,也就是100 mSv)粗略看了下全文,没有找到任何语句说明低于100 mSv是安全的,大部分说的是100 mSv是个相当大的值,超出100 mSv必然存在危险,而低于100 mSv的对于健康的各类影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安全!?)无论哪个国家如果出现一次性接受100毫Sv的意外辐射,都可以定性为很严重的辐射事故。关于癌症影响,尽管存在一些例外,但是放射防护目的,委员会判断,伴有剂量响应数据的基本细胞过程的重要证据支持这样的意见:在科学上有理由假设,在小剂量范围内,低于大约100 mSv,癌症或遗传效应的发病率随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当量剂量的增加成正比地增加。
天然辐射,高原,乘飞机接受辐射?
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不能简单的相提并论,理论上说,生物毕竟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来适应这个自然辐射量(DNA修复机制,细胞凋亡机制)。而人工辐射这些多出来的量不一样,是人类近年的活动,没有进化来配合。单次0.2u,假设1秒曝光,剂量率面对射线管人站的位置是那就是720uSv/h。人距离设备我们估算是30厘米,距射线管一米位置大约1/10,那也要差不多70uSv/h。70毫可不是个小剂量。再按开机时间算,10秒过一个人?那再除6,剂量率也要差不多12uSv/h对吧,这还是往小了算。设备附近目前的照片我没看到任何铅屏蔽,也没看到警示区。再考虑x线的指向性并不是平行线还会有漏射线的可能性…地面上超过1uSv/h的情况就已经不可以说是辐射水平安全了。
此安检仪检测报告是合格的?
检测报告合格只能表示产品质量合格,不能表示任何情况下使用该产品就是合理的、安全的。比如一支电警棍,检测报告合格,说明这个电警棍可以达到把人制服的同时又不至于危及人的生命,但这并不表示一支合格的电警棍可以拿来对大街上任意一个人使用。同样的道理,这个所谓弱光子安检设备,检测报告合格表示它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当不能同时推断出放在机场和车站这样人流量大的地方安检就是合理的、安全的。这种东西用在监狱、边境对重点嫌疑人员检查是可以的,但是用在交通枢纽这样的地方对所有人员进行无差别安检是严重违反的GB18871规定的公众剂量限值的。
此安检仪公司的宣传宣传手册和告示板太无耻?
这里很多朋友的回答中都已经提到了,我冒着抄袭的风险再强答一下好了。从头到尾告示板没有提到过一次使用的射线是低能量X射线,而是使用了莫名其妙的弱光子来代替。我可以理解从宣传的角度考虑到公众谈辐射色变的情绪,为了避免引起强烈抵触,作者可能会避免使用敏感词汇等等等等。但是科普的原则就是说实话,讲道理。如果连实话都不敢说,人凭什么要相信你?
胡说八道的例子在告示和说明书中还有很多。比如提到的一次接受100000微Gy以下的剂量是安全的,这是彻底的胡扯。100000微Gy是一个很大的剂量。按照X线的情况来考虑,100000微Gy的X线造成的等效剂量是100000微Sv,也就是100毫Sv。超过100毫Sv这个值的剂量是一个已经确定的会对生物体产生伤害的剂量。一次性低于100毫Sv的剂量理论上不会造成可观察到的直接伤害,但是这里面并没有考虑随机性效应的影响。一次性接受100毫Sv是一定会增加致癌几率的。无论哪个国家如果出现一次性接受100毫Sv的意外辐射,都可以定性为很严重的辐射事故,说100毫以下就安全,我不敢同意。
另外一个例子是引用了一篇文献试图证明长期微剂量辐射增强抵抗力有益健康。这我都不想吐槽了……随便去翻个医学期刊有关低剂量电离辐射的危害的文章一堆一堆一堆的,高原地区皮肤癌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也是有医学数据支持的(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层较薄,宇宙辐射要高于平原地区)。而且原论文只是提出了这种可能性的研究,相反论点的文章也有很多,根本不是一个已经确定的结论,某作者就非常脸大的拿来直接当证据了。
不是我不信任国内的厂家,在做检测类X射线产品,我只信任大厂家。因为这是关乎于老百姓的健康。你标了个 0.25uSv,我凭什么信呢?你万一发现分辨率不够,辐射增加10倍,你标不标呢。明明可以用安全的THz不用,用X射线,而且用小厂的产品。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上整理自业内人士观点
--分割线--
知乎网友:
估计深挖下去又能抓出一大批贪污腐败分子,能拿到整个西南边的订单应该是这个“合肥市创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内部的资源,
专利申请都是年内做的,这tm玩意真的能用?这事和成都政府那坨坨关系不大,要查应该去查管交通的衙门,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
话说这交委为啥还有腐败呢……
槽,中国经济要靠拉拢周边列国垫背啊,要靠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道路来进步啊,修路是我国经济发展大头啊,现在把这也连根拆了还tm怎么建设啊,缓冲不足经济硬着陆了大家都tm没饭吃啊。所以管你他妈腐败不腐败,你们这帮开山修路通航线的,先把老子国家的内路外路全疏通安生了再收拾你……
再说了,现在采购了一个亿的设备,直接扔了,这个锅谁背?
只可怜了这些东西被淘汰前的老百姓们,和机场工作人员。
按照正常逻辑,这玩意应该是个现有的东西直接改的。
要么是医院用的x光机的头,要么是机场用的x光机的头。把强度调低了点。
我们理解现在国内的机场客流压力大,安检弄不过来,可也不能这么玩啊~
环保部特聘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专家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周荣
为什么我反对在交通枢纽使用X光扫描人体安检机进行无差别安检?
最近,一种名为“神枪”的可视化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在成都双流机场,成都东站等交通枢纽启用,对旅客进行无差别扫描安检。这种安检机的原理是利用X光照射人体,以发现随身携带的违禁物品。据该产品生产企业介绍,每人安检一次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为0.05-0.2μSv。
由于每次安检剂量很低,有人就认为这样的设备是安全的,可以在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使用。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核与辐射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促进的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对待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不应当偏颇的完全拒绝,也不应当大意的全盘接受,而应当就具体问题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交通枢纽使用X光人体安检机是否合适。
一:判断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与否,应当遵循什么准则?
针对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和安全防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国际上公认的,也是我国在国家标准《GB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里明确认可的,是辐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我的理解,这三条原则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先后顺序的。其中,首要的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其次是防护水平的最优化,最后才是个人剂量限值。
实践的正当性是指从事核与辐射的应用活动,如果代价是大于收益的,则是“不正当的”;如果代价小于收益,则是“正当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代价和收益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个公司、某个组织而言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上的代价和收益,而是基于全社会而言的代价和收益,需要代表全社会公众利益的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或相关社会组织对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的风险与收益进行科学仔细的论证,才能对此类实践活动的“正当性”作出全面、客观、审慎的判断。
只有在确定某一项核与辐射的应用实践满足正当性的前提下,才进一步考虑进行此项实践时需要基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最优化的辐射防护。至于个人剂量限值,则是在满足了前两条的情况下,确保辐射安全,降低辐射风险的最后一道底线。
因此,绝不是只要满足个人剂量限值,就是安全的,就可以开展某项辐射应用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道理:用一个足够微弱的放射性物质做成一个发射荧光的儿童玩具,即使剂量值是安全的,即使不考虑经济成本,我认为以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水平来看,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有很多更安全的儿童玩具可以选择,这里付出的辐射风险代价是不必要的。这种行为虽然满足的个人剂量限值,但显然其实践的正当性是难以满足的。
二:交通枢纽使用X光人体安检机难以符合实践的正当性原则。
在机场,火车站使用X光人体安检机对旅客进行无差别的安检扫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出行量极大的国家,其代价是巨大的,收益却并不明显。
首先我们来看,双流机场每年旅客吞吐量超过4000万人次,出港旅客按一般计算,超过2000万人次。火车站就更不用说了,大型火车站每年的旅客发送量都是数千万甚至上亿人次。在这样大的客流量下面,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辐射的随机性效应问题。比如,千万分之一(该数字并不确切,举例使用)的发病概率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若乘以两千万也是每年2人次。所以,极小的概率和一个极大的基数放在一起,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由此带来的收益是什么呢?就是更快的安检速度,以及可能的更高的检查灵敏度(传统安检不能发现的,通过这个发现了)。
首先来说安检的速度。的确,这个可以明显提高安检的速度,根据该机器的介绍,可以到达3秒1人的通过率,而人工安检大约需要10秒钟,最终带来的是旅客的等待时间加长。但是这只是人员的安检速度,而不是整体的安检速度。乘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安检所耗时的主要不是人员检查,而是行李检查(笔记本电脑、充电宝、雨伞等要专门拿出来再放回去整理所耗费的时间),因此在机场增加人员通过的速度意义不是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乘坐飞机一般提前时间都比较长,安检等待耗时一般在20分钟以内,对于平均1小时的候机时间来说,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至于火车,现有的人员安检也基本能做到和行李同步。稍有等候相对于候车时间来说也可接受。因此,这类机器在交通枢纽安检速度上的收益是不明显的。
接着来说安检灵敏度。如果说此类仪器可以提高安检灵敏度的话,识别传统安检门和人工安检方式不能识别的违禁物品的话,那么全国范围内仅在某几个机场和车站安装此类设备是不能获得这一收益的。恐怖分子完全可以选择在没有安装此类机器的车站上车或机场登机在车上、飞机上、以及到达目的地车站和机场后实施恐怖活动。那如果在全国的机场和铁路均安装此类设备的话,如前面所说,受影响的人口基数会更大,给全社会的公众辐射风险会成几个数量级的放大。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使用此类X光人体扫描安检机,难以做出代价小于收益的结论,实践的正当性原则不能得到满足。
三:X光人体扫描安检是过时技术,欧美国家早已弃之不用。
据新闻报道,由于X光人体扫描仪潜在的辐射风险及个人隐私泄露风险,欧洲议会曾于2008年否决了在各国机场安装X光人体扫描仪的提案。美国在2009年于各机场装备了X光人体扫描仪,最终也由于辐射风险及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于4年后全面停止使用此类设备。
与此同时,毫米波、太赫兹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有相关产品问世并应用于机场。需要指出的是,X光成像技术与太赫兹、毫米波检查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X光人体扫描安检用于机场等交通枢纽已经被他国的实践证明是不恰当的,在短短几年间从全面推开到弃之不用,我国切不可拾人牙慧重蹈覆辙。
四:即使从经济方面来看,X光人体扫描安检机也没有明显优势
据报道,成都东站采购的神枪牌人员安检机,价格为128万元/台,按每年的运营维保成本为价格的10%来计算,每年的运营成本为12.8万元/台。整个产品按10年使用期限计算,每年的折旧成本为12.8万元/台。因此该设备的使用成本可按每台25.6万元/年计算。我在成都机场看到,现在使用该设备时,已经配备了5名操作人员,一名操作设备,两名男安检员引导旅客,另有两名女安检员在备用通道负责妇女和小孩的安检。既然如此,完全可以把这个设备使用费用用于多雇佣两名安检员,以增加安检通道,提高安检能力,达到和使用该设备相同和接近的安检效果和速度,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避免的辐射风险。要知道,这里还没有计算每年因辐射风险患病引起的医疗支出。
五:不能将该产品在交通枢纽的应用与其它辐射类应用类比以说明前者的合理性。
对于支持,或者不反对该产品在机场、火车站内使用的人,通常持有以下一些观点,这些观点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这里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说明。
“安检一次辐射剂量很低,做几十次安检才相当于拍一次X光胸片,因此是可以接受的。”这种观点的前半句事实是正确的,后半句结论有待商榷。做X光胸片的人受照的人是特定的(患者或者体检人员),且有明确的预期收益(诊断疾病以便治疗获得健康)。而机场、火车站被此类设备扫描的人员是不特定的公众(旅客),且受照射后并没有明确可靠的收益。这两者是不可比的。
说到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就是此类安检的风险不在于某个人的风险,而在于它造成的是整个社会公众的风险。这种风险因为旅客人次的巨大性而显得不可忽视。
“这类设备在一些监狱、法院等场所运行了两年,没有出过辐射事故,是安全的,所以机场、火车站应用此设备也是没有问题的。”监狱为了防止有人夹带违禁物品,法院等重要场所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夹带违禁物品进入,采用此类设备对人员进行安检,其辐射危害要比在火车站、机场等地方小得多。这些特殊场所一是人流量小,二是涉及人群范围有限,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或极少出入这样场所。而车站和机场这样的交通枢纽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常、多次出入的地方,在这样的场合安装和使用此类设备,其公众辐射风险和在特殊场所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不能类比。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旅客出行量极大的国家,X光扫描人体安检机在交通枢纽的安装和使用存在巨大的公众辐射风险,难以满足辐射防护首要原则———“实践的正当性”原则,是不恰当的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案例,有关国家的相关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呼吁相关部门立即暂停使用成都双流机场、成都东客站等交通枢纽场所的神枪X光人体安检仪,国家环保部门组织专家对此类设备的应用场合、应用范围、应用条件等进行审慎的研究和论证,尽快出台相关规定或规范,最大程度的避免公众辐射风险。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马建华教授:长期研究人体医学成像领域的专家。
针对“人体安检仪”的事专程打电话通过中国计量院了解该设备的审批情况。得到的答复计量院并没有对该设备的计量检测资料。
国家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前所长 王作元教授:
所谓“弱光子”完全是偷换概念,让这么多的旅客接收不必要的剂量是不合适的。而且任何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都会增加罹患癌症的几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这样大规模投放,非常不妥
科创论坛 刘虎:
与平常的安检机不同,操作员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屏幕显示的内容无法从外面看到(我其实伸脖子进去看到了,但没好拍照。屏幕可以显示粗糙的半透明人体,携带的东西一目了然)。
现场没有任何关于存在电离辐射的警告(除非跑到机器背后去看)。
我要求工作人员出示辐射安全许可证,他们表示现场没有这个东西。我问他们每检查一次会接受多大剂量的辐射,他们表示不清楚。
好吧。照着机器上的文字搜索一下,就出来了这个机器的宣传资料和操作手册。声称每次检查接受剂量为0.25μSv,“相当于乘坐飞机在高空飞行三分钟”,“绝对安全”,“全球领先”。
至于原理,150KV的X光管,电流1mA量级,经过扩束并通过一个铅制狭缝,形成线状辐射场。然后用半导体探测器线阵检测。我口算了一下,如果按每个光子为一级辉度,每次扫描大概2万光子/平方厘米,约相当于14bit。但实际看显示屏上很糟糕,可能只有4-6bit辉度。
理论上,通过一次的确接受的剂量只有μSv数量级,他就相当于把行李安检机竖着用,敞开用。但让人这样接受照射,还是令人震惊。尽管有文献认为高本底地区肿瘤发病率并不高于对照,但毕竟WHO的建议是任何不必要的电离辐射都应避免,没有安全剂量。正如徐版所说,尽管总剂量低,但瞬间的辐射强度高,此时是否适用于根据总剂量来评价安全性还有待研究。以前我们认为让射线照射人体是安检领域的禁区,在设计有关设备时都是绝对回避的,没想到现在果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厉害。
关于能否使用电离辐射开放式照射来对人体进行安检,这个问题有三分之一是技术问题,三分之一是伦理问题,三分之一是利益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前面已有大量讨论。学术界对此颇有争议,没有一致的认识,尤其是对于“短期高强度小剂量”辐射的安全问题没有充分的研究资料,对于低剂量辐照的远期风险由于研究上的困难,缺少可信的资料,所以难有定论。但是有一点是相对来说公认的,即不论多小的剂量(包括自然本底辐射),都会增加风险,这就是电离辐射方面的无安全阈值概念。它的问题在于这个风险有多大,目前对于超低剂量辐射而言是没有定论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公众知情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比如自己内脏器官的形状是不是隐私?如果曾经动过手术,少一个蛋蛋或者少一个肾,是不是隐私?让公众接受额外的电离辐射,是否应该在醒目位置标明,让每个人都看到?二是如何认识“无阈值”的风险问题。如果公认额外的辐照会增加肿瘤的风险,即使这个风险低至百万分之一,但火车站、机场是人流非常大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一年就数千万人次,几个省加起来好几亿人次,那么即使百万分之一的风险,考虑全寿命肿瘤发生率,也会创造成百上千的患者,只是对于单个的人而言像是中彩票一样。对于这种单人风险低,但全民买彩票的概率型风险,人民群众是缺乏概念的,是否能被接受?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但这些领域并不像射线那样简单直接,伦理上的考量势必不同,这是需要研究的,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取得共识。
第三个问题是利益问题。很显然,X射线人体透视安检(我觉得这个名字比什么弱光子安检专业得多,何况相比可见光而言X射线就算强得不能再强的光子了)的利益相关方,已经和太赫兹领域、毫米波成像安检领域等杠上了,水军也已经光顾科创,搅了一天恶心的浑水,当然现在已经被管理员掐灭。这其中有技术问题,也有很大的利益关系。利益最悠关的还是X射线透视安检一方,这是新兴利益体,我们无从考量它隐藏着怎样的不可告人的利益均衡,只需要稍微估测一下,全国市场也在十亿百亿每年的数量级。辐照相关领域利益是比较高的,我国的管理制度也很有中国特色,这是后话。但不可否认,X射线透视(不论是平板还是线阵扫描)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的唯一创新就在于胆敢敞开屏蔽,对公众进行照射;它的唯一的“国际领先”的地方就是利益领先。这是技术上的本质。我国安全部门当然也希望用一些“终极”的安检手段,如果科技允许他们低成本的把人体翻个底朝天,他们一定会铤而走险。比如X光透视安检就可以取代所有的人工“按摩”安检,它能节省有关部门大量的人力成本,大幅的提高检准率和检全率,即使在肠子里面藏有毒品,也能轻易发现。所以这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利益(不仅在经济方面)。在这些利益前面,技术和伦理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我不觉得这个“风气”能够扭转。中国不是英国那样的民主国家,它不会出现反透视安检的示威请愿,网上的呼声在主管部门眼中的分量值得怀疑。像英国那样闹一闹就取消存在辐照的安检,可能不太容易如愿,何况这样也可能有阻碍某些进步的副作用。
ZX Huo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
我虽然算是辐射成像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与辐射成像的结合点应该在医学影像这个领域,而不是我们剂量越大越舒服斯基的搞望远镜的…希望医学影像领域的朋友从剂量角度来谈谈吧。
若干年前,我以前的课题组尝试过一段时间的人体安检设备研发,设计目标是安全、全息、非接触。那个时候直接就没考虑用X射线,因为当时想当然的就认为X射线在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对人体进行安检,在剂量方面和应对公众舆论方面说不清,所以肯定不会有甲方采购这样的仪器。所以我们当时尝试的是用微波波段多发多收实现合成孔径雷达,而因为不同材料对微波的反射率不同,就能实现“裸体全息成像”了。据我所知,除了我们当时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课题组之外,也有业界巨鳄在从事这个技术途径上的研究工作。
微波和X射线不同,微波的原理是,人体反射微波,所以发射器和接收器放在同一侧;X射线透过人体,相当于去医院拍X光片,所以X射线光源和X射线探测器放在人体两侧。本来,每年体检一次,去拍个X光片都老大不情愿,结果现在进出车站、机场都要拍片了?所以我们当时料定,X射线波段的人体安检设备不可能卖的出去。
然而,我们还是太天真了……
谁说X射线的人体安检设备卖不出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是的,我在内江北也中枪了。。。尼玛X射线居然随便就拿来敞开用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23签到天数: 68 天[LV.6]常住居民II
该用户从未签到
妈的,中招了,经常出差,做了好几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太专业了,环保官员应该看不懂,也只有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的回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太专业了,环保官员应该看不懂,也只有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的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你在说内江站还是内江北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你在说内江站还是内江北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你在说内江站还是内江北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你在说内江站还是内江北站?
&|& |& |& |
广告及咨询
电话咨询
<span class="icoTl" title="客服电话&#009478
Powered by X3.2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检门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