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拉弯和压弯构件件的二阶效应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压弯性能试验研究--《广西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压弯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目前,国内多采用现浇混凝土式电缆工作井,存在施工周期长、环境影响大、占用大量空间及资源消耗多等缺陷,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需求。预制电缆工作井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城市空间压力,克服现浇混凝土式工作井的不足,实现快速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产品质量有保障,能满足结构及抗渗各方面要求,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趋势。侧板和顶板是电缆工作井的主要受力构件,为研究预制电缆工作井的可行性,有必要对板的受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内部布置芯模形成空心以减轻板的自重,考虑侧板和顶板在地下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偏心受压试验研究空心板在压弯状态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
在空心率、偏心距、配筋率及配筋形式等参数相同条件下,本文通过偏心受压试验,研究2块钢筋普通混凝土空心板和2块钢筋陶粒混凝土空心板在压弯状态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对比分析芯模布置方式对承载能力的影响。运用ANSYS软件对钢筋混凝土空心板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ANSYS分析过程中,在其他相同条件下,建立混凝土实心板,考虑空心率、芯模连续布置等参数对空心板承载力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4块空心板均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形式,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钢筋应力变化情况和裂缝开展形式基本相同,挠曲变形明显,属于延性破坏。在其他参数相同条件下,芯模纵向布置的空心板的承载力和抗裂能力优于芯模横向布置的空心板。
应用规范方法计算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试验值大于理论值,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空心板作为结构构件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ANSYS分析结果与试验结论基本吻合,空心板均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具有延性破坏特征。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实心板与芯模纵向布置空心板的承载能力、挠曲变形、钢筋应力变化情况及裂缝开展等破坏模式基本相同;空心板承载力随空心率增大而减小,在空心率不大时,承载力减小幅度较小;芯模不连续布置空心板的横肋对空心板承载力是有利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U375.2【目录】:
摘要4-6ABSTRACT6-11第一章 绪论11-18 1.1 引言1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7
1.3.1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研究现状13-15
1.3.2 钢筋混凝土结构偏心受压的研究现状15-17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7-18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18-42 2.1 试件的设计及制作18-23
2.1.1 试件的设计18-19
2.1.2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19-20
2.1.3 试件制作20-22
2.1.4 应变片的布置22-23 2.2 试验内容23-25
2.2.1 试验加载与量测装置23-24
2.2.2 挠度的量测24
2.2.3 应变的量测24
2.2.4 裂缝观测24
2.2.5 加载程序24-25
2.2.6 极限状态判断准则25 2.3 钢筋普通混凝土空心板试验结果分析25-32
2.3.1 钢筋普通混凝土空心板试验结果25-26
2.3.2 钢筋应变分析26-29
2.3.3 混凝土应变分析29-30
2.3.4 平截面假定的验证30-31
2.3.5 裂缝开展过程31-32 2.4 钢筋陶粒混凝土空心板试验结果分析32-39
2.4.1 钢筋陶粒混凝土空心板试验结果32-33
2.4.2 钢筋应变分析33-36
2.4.3 混凝土应变分析36-37
2.4.4 平截面假定的验证37-38
2.4.5 裂缝开展过程38-39 2.5 挠度分析39-41
2.5.1 钢筋普通混凝土空心板的挠度分析39
2.5.2 钢筋陶粒混凝土空心板的挠度分析39-40
2.5.3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40-41 2.6 本章小结41-42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正截面承载力及抗裂能力分析42-51 3.1 基本假定42-43 3.2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正截面承载力分析43-48
3.2.1 压弯构件二阶效应的影响43-45
3.2.2 普通混凝土空心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5-48
3.2.3 陶粒混凝土空心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8 3.3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抗裂能力分析48-50
3.3.1 普通混凝土空心板抗裂能力分析48-50
3.3.2 陶粒混凝土空心板抗裂能力分析50 3.4 本章小结50-51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51-71 4.1 引言51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1-54
4.2.1 模型方式与单元选取51
4.2.2 本构关系51-52
4.2.3 模型建立52-54 4.3 钢筋普通混凝土空心板有限元分析54-59
4.3.1 承载力结果及分析54
4.3.2 钢筋应力分析54-56
4.3.3 普通混凝土应力分析56-57
4.3.4 裂缝开展及分析57-59
4.3.5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对比分析59 4.4 钢筋陶粒混凝土空心板有限元分析59-65
4.4.1 承载力结果及分析59-60
4.4.2 钢筋应力分析60-61
4.4.3 陶粒混凝土应力分析61-63
4.4.4 裂缝开展及分析63-64
4.4.5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对比分析64-65 4.5 承载力参数影响分析65-70
4.5.1 混凝土实心板对比分析65-66
4.5.2 芯模连续布置空心板对比分析66-69
4.5.3 空心率参数影响分析69-70 4.6 本章小结70-71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1-73 5.1 结论71-72 5.2 展望72-73参考文献73-77致谢77-7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忠年,王玮;[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杨建军;蒋琳;赵维;赵磊;;[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程远兵;程文瀼;党纪;;[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程远兵;程文瀼;党纪;;[J];工程力学;2009年08期
赵权;王长永;程远兵;;[J];建筑结构;2010年03期
李新荣,秦文钺,白绍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程文瀼,江韩,高仲学,黄晓晖,吴京平,李少波;[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忠;[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石开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廖玉凤;王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杨彦克;陈辉;宋登富;潘绍伟;叶跃忠;李固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刘晓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于秋波;刘立新;谢丽丽;胡丹丹;冯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林沂祥;郑廷银;蔡万军;陈志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管品武;郭海峰;雷士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占玉林;赵人达;徐腾飞;唐承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刘晓红;李鸿芳;雷光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忠年,王玮;[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张瀑;鲁兆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万玲,彭向和,林发荣;[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王巍;赵雪梅;全学友;;[J];重庆建筑;2006年09期
王茂,杨建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杨建军,王金,王茂,潘用武;[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杨建军;金灵芝;王茂;杨承;;[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陈晓宝,赵国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宋永发,王清湘,宋玉普,邴晓,张保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王勃,刘广义,王劲;[J];低温建筑技术;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庞泉;[J];公路与汽运;2004年01期
朱树纪;[J];建筑工人;2004年08期
杨文忠;徐贺文;;[J];山西建筑;2006年07期
陈连霞;;[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5期
梁丽敏;;[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3期
刘胜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谢钦;王佳炜;;[J];科学之友;2012年14期
肖益祺;朱江标;;[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24期
李艳明;;[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钱定国;;[J];建筑工人;198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洪彩;田茂胜;;[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熊金根;;[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王陈远;王凯;翁旻;吴周偲;;[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朱晓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都锡龄;刘旭锴;;[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姬翔;[D];郑州大学;2014年
刘阳;[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徐博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苏小陆;[D];郑州大学;2013年
金建;[D];东南大学;2004年
高巍;[D];东南大学;2004年
尹春超;[D];吉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二阶效应的压弯构件振动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  【学员问题】基本构件稳定设计的基本准则?
  【解答】基本构件稳定设计的基本准则有三个:
  准则一:临界屈曲荷载准则。以构件临界屈曲荷载作为构件失稳的准则,适用于压弯构件平面外稳定和受弯构件的弯扭稳定设计;
  准则二:边缘纤维屈服准则。以考虑构件二阶效应后的截面边缘纤维最大应力屈服作为构件失稳的准则,适用于薄壁构件压弯平面内的稳定设计;
  准则三:稳定极限承载力准则。以具有初始缺陷的实际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作为构件失稳的准则,适用于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平面内的稳定设计。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责任编辑:tracy
延伸阅读:
收藏分享:
&&&&&&&&&&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提升学习效果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弯构件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