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TT型,是严重的08款奥迪tt 毛病多吗吗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孔祥东大夫本人发表
叶酸基因型tt型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所就诊医院科室:
天津总医院 优生
用药情况:
服用说明:爱乐维1片
检查资料:
叶酸基因型TT表示你在孕期需要增补叶酸,建议你爱人也查一下叶酸代谢基因,这个与夫妻双方均相关
状态:就诊前
现在可以要孩子吗?需要吃药调理一下再要吗?
这个具体的问产科吧,查一下叶酸浓度
抗体阳性的是男方吗?
状态:就诊前
状态:就诊前
群反应抗体阴性不治疗,可以怀孕吗?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丈夫是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你好!医生!麻烦你看下我上传的资料、里面有详细介绍我的产史、丈夫外周血检查是一条5号染色体长臂与一条7号染色体短臂相互易位、最后一次引产时间是今年的3月8日、(27周+引产1女婴)我想问下...
疾病名称:染色体46,xt,t(1q44;13q14)&&
希望得到的帮助:染色体46,xt,t(1q44;13q14)能生健康宝宝吗
病情描述:结婚一年多没有孩子,上星期去做的检查发现染色体易位
疾病名称:基因携带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携带者,我妈妈生过一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男孩儿(我弟弟,我是姐姐),我弟弟现在23岁,从小就不会跑不会蹦,经常摔跤,10岁左右不会走,现在全身已经瘫痪,我今年24岁,2015...
疾病名称:15号染色体双随体柄&&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对怀孕有影响吗?需要3代试管吗?
病情描述:女,25岁。15号染色体双随体柄…今年4月份做的腹腔镜…8月份怀孕了~怀孕50天的时候查的有胎心胎芽…65天再去查就没有胎心了…之后就流产了…怀孕的时候肚子就好像来月经时候的痛一样…问医生医生...
疾病名称:剖腹产唐氏儿&&
希望得到的帮助:第一胎唐氏儿想备孕要二胎
病情描述:医生您好,我今年26岁,老公27岁,2016年2月因胎位不正剖腹产一名标准型唐氏儿,孕期所有产检都做了,nt和唐筛临界医生都未提示我该进一步检查,我现在还未备孕准备去查下自己和老公的染色体。上...
疾病名称:染色体异常&&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儿子脑积水与我Y染色体倒位有关联吗
病情描述:疾病:染色体异常
病情描述:男,42岁。我本人历次体检,均健康,无异常,已有一个儿子,今年十三岁,有轻微脑积水,发育正常,身高177厘米。前段时间检色染色体,结果为46,X,inv(Y)(p11.2q11.2...
疾病名称:孩子BMD,41点位突变。需要做产前诊断&&
希望得到的帮助:明确是否可以做产前诊断
病情描述:进行时肌营养不良BMD点突变,需要进行产前诊断,家族中先后发现两个孩子患有肌营养不良,做了家族基因连锁分析,发现突变点位详见检测报告。我是 孩子的妈妈,苏**是我妹妹家孩子。请问根据这些...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孔祥东大夫的信息
遗传病的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尤其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A或B型血友病...
孔祥东,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医学遗传学博士。 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并获医学遗...
孔祥东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遗传咨询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优生遗传咨询专病门诊
河南省人民医院
医学遗传研究所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遗传代谢病筛选科
副主任医师
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遗传生殖医学中心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胎儿医学部
湖北妇幼保健院
优生遗传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
医学遗传研究所TT型基因让中国人更易中风
和欧美人相比,中国人更容易中风?很不幸,这个传言竟然是真的。由于基因特点,国人更易患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我国75%的高血压患者,伴有Hcy增高,属H型的;而且就因为这个HCY血症,让国人更易中风,即使血压不高,也可能中风!
而摄入足量的维B6、维B12和叶酸,可防高HCY血症。因此,平时,要多食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哦!
采访专家: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王振兴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心脑血管病有个“中国现象”
我国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18.8%、3%和10%。而美国其患病率分别为32%、31%和24%。但是,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与冠心病比率为10比1;而美国为1比1。
在高血压控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中国人群脑卒中与心肌梗死比例为6:1;欧美国家为1:1。
脑卒中是我国人口首位死亡原因,约占总死亡疾病谱的22.45%。
基于亚洲人群的调查也证实,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升高240%,这一数值在欧洲人群中却只有22%。
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则发现,亚洲人种比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2 “中国现象”与高HCY血症有关
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中国现象的出现,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有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就是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量偏高了。
何为同型半胱氨酸(HCY)?它是人体必需的蛋氨酸在代谢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我们吃进来的动物蛋白,要被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再重新组合成我们人类的蛋白质,才能为我所用。
蛋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在其代谢过程中,会转化成同型半胱氨酸。
其中的一部分,在辅酶叶酸和B12的参与下,会迅速转化成一种新的蛋白质谷胱甘肤,这是一种对人体极有好处的强氧化剂。
还有一部分会在辅酶维B6的参与下,迅速变成新的蛋白质S腺苷蛋氨酸,这是对大脑和身体有益的“智力”营养素。
如果饮食中所含的叶酸和B族维生素不处于最佳量,那么催化同型半胱氧酸转化为上述两种物质的酶就无法正常运作,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就无法转化,因而会上升到危险的水平,让人患上高HCY血症。
3 基因特色让国人易患高HCY血症
为何会出现心脑血管病的中国现象?原因是,我国人群HCY水平平均在10 μmol/L以上;而美国人群HCY的水平低于10 μmol/L。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和欧美人群血浆HCY的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呢?
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人群中TT型基因的出现频率高。
TT型基因,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第677位点上发生CT突变,该突变使“还原酶”对热不稳定,酶催化活性降低,使Hcy向蛋氨酸转化受阻,体内 Hcy蓄积,进而造成血浆中Hcy水平的升高。
TT型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出现的几率高达25%,而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多个国家,这一几率约为12%左右。
4 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
有位朋友中风了,她说自己血压血脂血糖等均不高,自己也不胖,而且很注意按时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怎么还中风了呢?检查发现,她血中的Hcy水平高。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高Hcy血症是脑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Hcy血症可通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增加血小板黏滞性、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2002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血浆Hcy降低3μmol/L,可降低24%的卒中发生。
5 高HCY血症还能引起高血压
文献报道,机体HCY水平增高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一氧化氮水平下降,内皮素水平上升,其结果导致动脉血管壁弹性蛋白的水解增强,引起血管弹性及顺应性下降。
此外,高HCY血症还可引起动脉血管平滑细胞增殖,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和血管弹性降低。由此还会产生动脉血管舒张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动脉壁硬度增大,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这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机制。
现在有专家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血浆HCY增高的,定为H型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中75%伴有Hcy增高。
高Hcy血症+高血压双重危险因素,就显著增加了国人脑卒中的发生率。
6 单纯补充叶酸不能降低中风风险
研究1,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在开始强制执行谷类食物中叶酸强化之后,每年卒中死亡率较叶酸强化之前有了明显降低。这说明通过叶酸强化降低Hcy水平能够降低脑卒中死亡率。
研究2,2010年一项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39005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叶酸补充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并没有显出益处。
两个研究为何结果不同?
2011年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综合遗传学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结果不同的原因,在遗传学上的差异。
欧美人群血浆Hcy的水平升高不十分明显,因此适当补充叶酸,即可纠正其体内Hcy的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死亡率。
而TT突变型出现几率的增高,导致了约1/4的亚洲人群血浆Hcy的升高,且对食物添加叶酸不敏感,无法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7 与B族维生素联用效果明显
那么,对于携带TT型基因的人群,如何降低其血浆Hcy的浓度、减小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呢? 由Hcy的代谢流程不难看出,B族维生素,包括维B6、维B12以及叶酸是Hcy代谢途径的重要辅酶,对其代谢发挥调节作用。
2006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指出,每日补充2.5mg叶酸、1mg 维B12、50mg 维B6的人群中,Hcy 水平平均降低2.4μmol/L,明显优于对照人群。
我国近年的研究结果也显示,B族维生素一级预防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与无预防组相比效果显著。
还有的研究发现,B族维生素治疗超过3年,或Hcy的下降幅度超过20%者,获益更加明显。
诸多研究提示:应用B族维生素预防脑卒中时,需将叶酸与维B12以及维B6联合使用,同时注意长期应用,才能引起Hcy水平更大程度地降低,防脑卒中,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哪些食物中富含这些营养素?
B12在动物性食物中多;维B6在谷类和其他食物中普遍存在,但都不丰富;叶酸在绿叶菜中含的较多。叶酸和B12在发酵食品中(酵母、面包、馒头等)有一些,肠道益生菌也可帮助产生些。
作者:李兰陵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63101条
评论122686条
评论101065条
评论87854条
评论80715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检测到MTHFRC677T基因型为TT,基因突变阳性_妈妈网问答
向您推荐:
宝宝年龄:孕3个月
所有回答:0
最佳回答:0
采纳率:0.00%
检测到MTHFRC677T基因型为TT,基因突变阳性
宝宝年龄:宝宝1岁5个月
所在城市:未知
所有回答:66770
最佳回答:14485
采纳率:21.69%
宝宝1岁5个月
亲你好,这种情况可能是胎儿发育异常引起的 建议亲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
笨牛的传说 2人回答
clearlove1412 4人回答
午夜灵音 1人回答
凡凡杰杰落 5人回答
hongxingmeiling 3人回答
fewrukldg 7人回答
juiegg 2人回答
fherfere 2人回答
薇夏姐 5人回答
huan802664 4人回答
共有4个答案
全部回复列表
宝宝年龄:宝宝1岁4个月
所在城市:Array
所有回答:105964
最佳回答:11383
采纳率:10.74%
宝宝1岁4个月
对这个时候如果基因突变的话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所以要多注意啊!
05-12 23:43
对这个时候如果基因突变的话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所以要多注意啊!
宝宝年龄:宝宝2岁8个月
所在城市:未知
所有回答:14457
最佳回答:1781
采纳率:12.32%
宝宝2岁8个月
你好准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哈,建议你还是问问医生的意见吧,祝你好孕
05-12 23:28
你好准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哈,建议你还是问问医生的意见吧,祝你好孕
宝宝年龄:宝宝1岁1个月
所在城市:未知
所有回答:57751
最佳回答:5827
采纳率:10.09%
宝宝1岁1个月
孕妈妈如果检测到基因有突变的情况,那你还是要听一下专业医生的建议哟,因为您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棘手的。
05-12 23:16
孕妈妈如果检测到基因有突变的情况,那你还是要听一下专业医生的建议哟,因为您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棘手的。
宝宝年龄:宝宝1岁3个月
所在城市:未知
所有回答:84928
最佳回答:15638
采纳率:18.41%
宝宝1岁3个月
出现这样的状况的话赶紧要住院留医观察一下,听取医生的建议,配合医生治疗,祝早日康复。
05-12 23:15
出现这样的状况的话赶紧要住院留医观察一下,听取医生的建议,配合医生治疗,祝早日康复。
亲爱的宝妈,验证码是为遏制小广告横行,如果您的账号属于误判,请点击~
客户端下载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基本信息】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摘要】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工业化国家和我国许多城市已位居全部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我国多数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20-30年间迅速增长,并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趋势,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80%以上的肺癌可归咎于烟草暴露,而仅仅不到10%的吸烟者发展为肺癌,提示个体对于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香烟的烟雾中已确认含有超过60种的致癌物,进入体内后,直接作用或经代谢活化后对机体造成损伤,其中最具潜在威胁的是对细胞DNA造成损伤,以致引起DNA序列的改变,增加增殖陛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在人体内,这些损伤可以通过DNA修复系统中的直接修复(DR),碱基切除修复(BE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等通路来修复,修复能力的不足可以增加个体肺癌的危险度。目前认为,不同个体DNA修复能力(DRC)的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可能是DNA修复通路中某些核心基因的多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综合作用引起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假设是:(1)DNA修复通路中重要功能性基因的SNPs单独或联合与肺癌易感性有关,且可能存在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2)DRC表型是由其相关重要修复基因的遗传变异决定的,个体之间修复能力的差异与其功能基因的SNPs息息相关。为验证上述假设(1),我们在深入剖析肺癌发生发展自然史及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修复通路中具有明确功能的10个代表性修复基因(XRCC1,ERCC1,ERCC2/XPD,ERCC3/XPB,ERCC4/XPF,ERCC5/XPG,XPA,XPC,DDB2/XPE,MGMT),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序列为基础”和“以图谱为基础”的SNPs选点策略,以PCR-RFLP,Taqman和Illumina等目前常用的基因型检测技术,研究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单独或联合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同时,结合吸烟暴露评价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克隆了XRCC1的启动子区域,用报告基因体外转录实验研究了假设(1)中得到阳性关联的启动子区域位点对于基因转录的调控,阐述了该阳性关联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验证上述假设(2),我们以烟草中最常见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苯[a]芘的活性代谢产物BPDE作为诱导剂,用宿主细胞活性试验(HCR)检测了430名对照人群的DRC,与多个NER核心修复基因中常见的功能性多态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评价和识别遗传与环境因素对于肺癌发生的危险性,阐明肺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及可能存在的DNA修复通路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学的部分对于其他类型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通过本研究发现的与我国人群肺癌易感性相关的危险基因型、单倍型,验证后可作为分子标志物用于筛选高危人群,对肺癌实施有效和目标明确的个体预防、早期诊断等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一部分DNA修复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第一节BER基因XRCC1功能性SNPs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XRCC1是BER通路中一个重要的修复基因,在修复烟草氧化性损伤和烟草特异性甲硝胺类致癌物NNK引起的N7-鸟嘌呤甲基加合物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显示,XRCC1中两个常见的引起氨基酸改变的错义单核苷酸多态性(Arg194Trp和Arg399Gln)与多种肿瘤风险相关。最近,我国的科研人员通过测序在XRCC1 5’-非翻译区域(UTR)发现了一个新的多态性位点-77 T>C,研究提示与我国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为研究这三个潜在功能性位点对我国江苏汉族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我们选择了经组织学确诊的710例新发肺癌病例及性别、年龄和地区(城乡)频数匹配的710例人群对照,通过PCR-RFLP的方法检测三个位点的基因型,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Bootstrapping方法计算各不同基因型的主效应及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同时,为研究-77T>C变异对于XRCC1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我们扩增了XRCC1基因启动子区域1246bp的DNA序列(从转录起始上游1152bp至下游93bp),并分别将含有T和C等位基因的该DNA序列克隆入pGL3-Basic质粒载体中,用构建的载体转染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结肠癌细胞系HCT116(p53阳性和p53阴性),和肺癌细胞系NCI-H1299,通过相对荧光表达强度分析了启动子区T和C等位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显示,XRCC1-77T>C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7),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和吸烟等因素后,与携带XRCC1-77TT基因型者比较,携带-77TC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了51%(OR=1.51,95%CI=1.17-1.94),携带-77CC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则增加了198%(OR=2.98,95%CI=0.93-9.59)。进一步与累积吸烟量进行联合分析表明,与携带-77TT基因型的未吸烟者相比,携带-77TT基因型的轻度吸烟者(包-年≤30)和重度吸烟者(包-年>30)患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66倍(OR=2.66,95%CI=1.91-3.71)和3.07倍(OR=4.07,95%CI=2.85-5.81),而携带-77TC/CC联合基因型的吸烟者肺癌发病风险增加更为显著(轻度吸烟者:OR=3.28,95%CI=2.05-5.23;重度吸烟者:OR=9.82,95%CI=5.66-17.02)。交互作用分析提示XRCC1-77位点的变异基因型与吸烟状态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P=0.027)。通过体外转录试验我们发现,含有突变型C等位基因的XRCC1报告基因在不同细胞系中产生的相对荧光表达强度是野生型T等位基因报告基因的57-64%。然而,本研究未发现XRCC1 Arg194Trp和Arg399Gln与肺癌易感性的显著关联。因此,我们认为XRCC1启动子区域-77T>C多态可能与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变异的C等位基因导致XRCC1转录活性下降。第二节NER核心基因标签SNPs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NER是与烟草所致损伤关系最为密切的修复途经,主要修复一些较大的DNA损伤,尤其是导致螺旋结构受损的,影响到复制和转录的损伤,如BPDE-DNA加合物等。很多重要的蛋白参与了NER过程,其中有一些蛋白的先天缺陷可以导致着色性干皮病(XP)表型,表现为对于日光极其敏感和高于普通人近2000倍的皮肤癌患病机率。研究显示,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个体对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本研究针对ERCC1,ERCC2/XPD,ERCC3/XPB,ERCC4/XPF,ERCC5/XPG,XPA,XPC和DDB2/XPE这8个NER通路的核心基因,运用连锁不平衡(LD)分析挑选了41个标签SNPs,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TaqMan中通量SNPs检测技术检测了1010名新发肺癌患者和1011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来探讨NER核心基因的基因型/单倍型(haplotype)/双倍型(diplotype)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在单位点分析中,有8个SNPs与肺癌显著相关,分别是rs830083,rs3781620,rs1007616,rs3212948,rs3136038,rs3731055,rs4150306,rs2296147。单倍型分析显示ERCC1 TCCCATT,ERCC2 ACGAA,ERCC3 TA以及DDB2 GG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达到或接近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1)。与含有该基因其他单倍型的双倍型相比较,含有ERCC1 TCCCATT,ERCC3 TA,XPC ACCCA和DDB2 GG单倍型的双倍型与肺癌的患病风险符合共显性模型;同时,虽然ERCC4 TGG和ERCC5 CCCCAA单倍型在病例和对照之间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它们的双倍型与肺癌的发病风险符合显性或隐性模型。由此,我们在每个基因上选择一个单倍型来构建双倍型以表现该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以达到降维的目的。在以通路为基础的双倍型联合分析中,我们发现肺癌的患病风险随着危险双倍型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很好的剂量-反应效应(P<0.0001)。与在3个或更少的NER核心基因上拥有危险双倍型者相比较,在4个以上的NER核心基因上拥有危险双倍型者肺癌风险增加63%(OR=1.63,95%CI=1.35-1.98),且这一危险度在有肿瘤阳性家族史和非吸烟者中更为显著。两分类的联合双倍型-吸烟在肺癌的发病中呈现显著的相乘交互作用(P=0.021),而两分类的联合双倍型-肿瘤家族史在肺癌的发病中呈现显著的相加交互作用(P=0.046)。本研究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通路为基础的多基因标签SNPs与肿瘤易感性的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支持NER通路中多个低共显性遗传变异与肺癌的发病风险有关,但尚需得到进一步功能学研究的验证。第三节DR基因MGMT标签SNPs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MGMT是人体内唯一能将NNK所致O6-鸟嘌呤甲基加合物从DNA上移除,进行损伤修复的蛋白,但其表达在不同的个体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最近,Margison等人发现,MGMT的遗传变异可导致该基因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发生等位基因表达失衡,从而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人群间MGMT表达水平或活性不同的原因。为全面了解MGMT的遗传变异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在深入分析MGMTLD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MGMT单倍型标签SNPs(htSNPs)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本研究包含经组织学确诊的500例新发肺癌病例及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517例社区人群对照。在综合考虑HapMap数据库中MGMTLD区段(block)结构、罕见等位基因频率(MAF)及位点的功能学意义的基础上,我们从HapMap、dbSNPs数据库和已发表的相关研究中选择了39个SNPs。所选SNPs通过Illumina高通量平台及PCR-RFLP的方法检测基因型,其中25个符合MAF>0.05。根据517名对照人群的基因型数据,我们按照Gabriel等人的方法重建了本地区汉族人群MGMT的LD区段结构,并在每个区段中以Stram等人的方法选择了10个htSNPs。研究表明,MGMT各单个位点的遗传变异对于肺癌的发生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但以block为基础的双倍型分析表明,携带单个拷贝block 3“12”单倍型的双倍型与不携带该单倍型的双倍型比较可以显著地降低个体患有肺癌的风险。此外,在不同累计吸烟量亚组,block 1、2组成的“22”单倍型,block 4的“22”单倍型,block 5的“12”单倍型和block 6的“12”单倍型在病例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或接近)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1),提示可能和吸烟存在交互作用。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在每个block上选择一个单倍型组成双倍型来表示该区段的遗传变异情况。以双倍型为基础的多因子降维(MDR)分析发现,block 3、block 5的双倍型、启动子区SNP rs1625649以及累积吸烟量等四个因子最终可以进入MDR的最佳模型。同时,block5的双倍型和累积吸烟量对于肺癌的发生具有相乘交互作用,而rs1625649多态性位点与吸烟状态对于肺癌的发生则具有相加交互作用。当对这些进入MDR模型的因子进行联合分析并二分类化,我们发现处在相对危险层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了3.10倍(OR=4.10,95%CI=3.12-5.37;P=2.09×10-24)。本研究采用以单倍型为基础的交互作用分析方法,首次报道了MGMT整个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变异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探讨候选基因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范例。第二部分DNA修复能力与NER功能性SNPs的关联研究在人体中,烟草暴露导致的BPDE-DNA加合物如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可以阻碍复制叉的移动和基因的转录。由此,Athas等人设计了一个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表达能力来判断细胞DRC的方法:宿主细胞活性试验HCR。研究发现,DRC表型在预测肿瘤患病风险方面可以得到比较一致的阳性结论。最近,将这一表型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中间节点,来反映相关DNA修复基因功能多态性的总和效应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由于该表型提供了一个相对同质的研究NER通路功能性多态的环境,它有望在SNPs的关联研究方面取得比以疾病为研究终点的更好的可重复性。本研究在430名无肿瘤病史的非西班牙裔白人中探讨了NER通路中7个潜在功能性SNPs与DRC(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DRC通过H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得到;多态性通过SNPlex中通量检测技术和PCR-RFLP方法检测。我们选择了NER核心基因中目前所知的所有常见的错义SNPs(nsSNP)和调节性SNPs(rSNP):XPA 5’UTR的G-4A(rs1800975),XPC Ala499Val(rs2228000)和Lys939Gln(rs2228001);ERCC2 Asp312Asn(rs1799793)和Lys751Gln(rs13181),ERCC5 His1104Asp (rs17655)以及ERCC1 3’UTR的C8092A(rs3212986)。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累积吸烟量、饮酒情况和肿瘤家族史与DRC无显著相关性。单个位点的分析发现,ERCC2 Lys751Gln,ERCC5 His1104Asp和XPC Lys939Gln的不同基因型间DRC的差异符合显性遗传模型。同时,DRC水平还与ERCC2 Lys751Gln,ERCC5His1104Asp和XPC Lys939Gln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效应,符合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联合分析时此剂量-反应关系更为明显(连续性变量趋势性检验P<0.0001;分类变量趋势陛检验P=0.0001),携带2个以上危险组合基因型的个体与DRC的降低显著相关(OR=2.11,95%CI=1.36-3.26)。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提示ERCC1 3’UTR位点G1830T与ERCC5 His1104Asp在对DRC的影响中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论证了进行大样本多位点分析DRC表型与相关修复基因多态性关联的可行性,BPDE作用下NER特异的DRC与修复基因变异的研究有助于检出相应肿瘤模型下的易感人群。
【关键词】 ;
【网络出版投稿人】
【分类号】R734.2
【被引频次】1
【下载频次】1469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酸基因检测tt高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