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英语,真的是正确的么

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我的图书馆
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 &&&&&&&&&当前位置:&&&&&& 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09:35:54|&发布人:金朝霞|&浏览(24)|&评论(0)学习的样式在讨论如何最佳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学习的样式,不同的学习样式,有不同的特点,对学习的方法、时间的安排要求都是不同的。明确了这几种学习样式的特点,我们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更有效率地完成我们既定学习目标,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一) 体系化学习与专题学习体系化和专题化,这是从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进行的学习样式的划分。体系化学习是指系统地完成对某一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从章节的基本的概念定义,到阐释推理,到结论,最后再到较为宏观层面,章节与章节,概念与概念,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体系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初步形成和勾勒出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完成对某一学科的“扫盲”工作,当对方提及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时,你至少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这一过程通过阅读和学习基础教材就可以实现。在笔者就读的法学专业,是尤其强调“体系化学习”重要性的。任何一个法学新生,都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四年的学习生涯。整个法教育学体系包括宪法、法制史、行政法、法理学、国际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环境法、经济法等等。通常先学习宪法、法制史、法理学,再学习民法、刑法。这个标准还可以无限细分下去,民法中包括了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人格权法、继承法等等。一个法学的新生,不可能一上来就对民法总则或者侵权法中的内容理解的相当通透,一定是经历至少一年到两年的体系学习,掌握了一定了法律思维方法才能够对民法和刑法晦涩艰深的内容有所掌握。任何的学科,都是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习惯用语的,话语体系和习惯用语构成了本学科特定的思维方式,体系化的学习,既是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初步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的过程。比如法学专业就非常强调“权利——义务”的思维方式,注重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熏陶和法学知识贮备,你是很难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中理出头绪,抓住关键点的。专题学习与体系化学习较为不同,最重要是对学习的深度要求不同。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导师对我们的要求不再是熟练掌握某一知识点,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概念、用语。当我们能够以特定的成绩进入某一所高校深造时,学校和导师就已经默认了我们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不会再要求我们系统地学习部门法,而是有更高的要求。对某一概念、用语、原理、定论,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知道一个概念的定义,而且要知道某一概念、制度的来源、发展,其利弊如何;对某一个知识点,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会自己发问,自己解答。导师往往直接布置相关论文,或者将课题的部分交与你,相关的文献资料知识都需要你自己去搜集、深化、拓展、完善。这样的一种学习样式,往往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相关知识贮备之上,发掘新的问题,从已知推导至未知,形成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样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专题学习”。(二) 课堂学习与拓展学习这是根据学习的方法和地域进行的一种学习样式的划分。顾名思义,课堂学习主要指在校学习,或者通过专门的课程班级进行学习。课堂学习往往与体系化学习联系起来,好处是能够比较联系地掌握某一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缺点是往往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往往需要抽出一定或者整块的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拓展学习比课堂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你可以借助任何的方式,选择你想要学习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学习资料其实是相当丰富,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也是越来越便捷的了。网易有专门的公开课,PPS等平台上也有国内国外各大名校的专业课程,完全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当然,拓展性学习的前提是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贮备,或者至少对某一领域、行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拓展学习的方式往往是多样的,甚至可以不局限于专业的学习资料本身。笔者平时喜欢追美剧、英剧、日剧,而笔者的专业是法律,当我拥有了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之后,看电影、追剧,往往能引申到相关的法律问题之上来。譬如,日剧《legal high》是一部律政剧,其中的很多案件,在追剧的过程中,经常能够将其中的案件与法学知识联系起来,无罪推定、律师的定位、司法独立、程序正义,这一个个看起来晦涩和枯燥的词汇,在电视剧的过程中与活生生的案件结合了起来,这就要比你单单在课堂上捧着书本,背概念记理论要有效的多。再比如,笔者在学习运筹学的过程中,在玩相关的竞技游戏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忆和引用起运筹学中的相关知识,如何制定目标是最有效的,计划与计划之间如何衔接,如何衡量成本,如何利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率。看似笔者是在玩游戏进行娱乐,其实在娱乐的过程中也是将自己的理论转化“应用”了一番,一些枯燥晦涩的公式、定理,因为有了活生生的案例和应用,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印象深刻了。(三) 兴趣学习与专业学习这是根据学习的目的不同对学习样式进行了一类划分。如果你只是对某一类知识感兴趣,不求做到非常专业且艰深的高度,只求了解,那么这样的学习样式就可以称作是“兴趣学习”。而专业学习则相反,往往是带有特定的目的性或者功利性,其目的性和功利性体现在必须通过特定的考试、考核,培养出相关的能力、技能。通常而言,兴趣学习更加开放和自由,对时间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要求也更低;而专业学习要求制定较为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专业学习按照阶段不同,又可以细化为基础性学习和冲刺性学习,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侧重点,基础阶段侧重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梳理,不能有所疏漏;而冲刺性阶段往往侧重于重点、难点和自己的薄弱点,专业学习,必须要经过基础和冲刺两个阶段,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需要指出,以上学习的样式只是粗浅的划分,而且很多情况下它们都是彼此重合和渗透的,在体系化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一问题,需要钻研和深究,或者觉得自己掌握的不是特别好,那么就可以继续就这一问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做进一步的思考,这就是专题学习;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涉及到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践操作案例,或者与本专业毫无关系的素材,需要你用相关的知识、理论去解释、阐释,这又是课堂学习向拓展学习的转换了;专业学习不排斥兴趣,兴趣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有点,进而继续进行学习、研究,未来把它转化为专业学习。这都是有可能的。2碎片化学习的最优路径碎片化学习,就是利用比较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我们在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同时,需要建立在前述的几种学习样式之上,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进行的学习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如果你是想要彻底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熟手,那么,你首先要做的是系统地构建起自己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至少买几本市面上公认的比较好的相关领域的教材或者著作,有条理地慢慢研究;大致对相关的概念、基本理论有相应的了解后,就可以继续进行相关的专题和拓展学习了。如果时间相对而言比较整块,如周末双休日,这样的整块的时间应该用于阅读基础性的书籍,掌握基础性的知识,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而工作较为繁忙的平时,学习时间可能比较零散,这个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专题和拓展学习,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比较感兴趣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有意识地联系起你刚刚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看看能不能解释和梳理生活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如果你的生活中恰好没有类似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阅读新闻、故事,联系到你刚学习的理论、知识之上?甚至完全不搭边的两个领域,新闻素材、故事、资料,你能否站在你学习的知识之上重新对其进行解构、解读?这同样是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有效学习的手段之一。笔者的职业是科研和写作。与很多人想象中的形象不同,我的大量时间并不是在图书馆、实验室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而是花在了与他人交谈和讨论之中,有时候也会利用闲散的事件阅读新闻和各种花边事件。看似是在不务正业,而事实上,笔者相当多的灵感和思路都来源于生活的其他所见所闻而非文献阅读。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我会思考其中是否存在值得研究的法律问题,是否可以用法理来解释,有时候,一个好的问题,一个好的思路,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比如有一次,在高铁站排队买票,一个急着赶车的同学问我能不能让他先买,我爽快地答应了。事后我返校一回忆,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其中涉及到法律中的顺位利益让与问题,如果当时只有我们两排队买票,自然不存在任何法律问题,可是排队的不只有我两啊,我擅自同意让他先买票,并没有征得背后其他排队的同学同意,实际上是对他们优先顺位利益的侵害。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例,也谈不上有多么严重,但是这样细小的生活问题,就能够引发有关理论和知识上无穷无尽的思辩和研究,实际上是非常生动有趣的,这样的例子,也是整日埋在图书馆阅读文献所不能发现的。零散的时间可能不足以让你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详尽地研究掌握好某一专业,培养出足够优秀的能力,但是足够让你发现一个值得研究、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是我对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第一个建议:利用较为大块的零散时间建构知识体系,而小块的时间用来从无穷多的生活事件、素材中发现问题,初步思考。我的第二个建议是:牢牢地把握这些问题,如果你拥有了较为整块的时间,你当然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寻找相关的数据、资料、书籍或者其他资料帮助你思考、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整块的时间,你也可以利用较为零碎的事件尝试着在你自己的脑海中,利用你自己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粗浅的分析,推理,等到时间精力更加充裕的时候再进行验证,完善。不要小看这样学习方式的作用,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虽然每天的成效和进步都有限,但是每天每个时段,只要你在思考,在学习,你总是在进步,日积月累,在相关的领域你就会有一个大的质变。实际上,我在知乎上30来篇有关学习的文章都是用类似的方式完成的。每一篇都只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细小的学习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源于我求学以来现实生活的感悟,是我自己亲身遇到过的问题,每一次思考,可能都只有一点点进步,只有几个尚不完善的结论。但是日积月累,渐渐地就形成了理论,形成了体系。而写作这些文章的时间,也是零散的,抽空完成的,并不耽误任何的科研工作。事实上,写作的过程与思考、积累和完善观点、推论、结论的过程相比不值一提,在写作之前,相关的理论在我自己的脑海中已经验证反复推导过无数遍了。我的室友阳博士同样是这样一个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高手,他入学之初就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通读一遍,但是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因此他的方式是每天只要弄懂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即可,附上自己的感悟,体验,时间一般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利用10来分钟的时间寻找古文的翻译和注释。这样,一个学期不到的时间,他已经看完了《论文》,《孟子》,最近又在钻研《道德经》。所以,重要的不是一口吃个胖子,而是持续的积累,碎片化的时间,只要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每天有意识地往这个方向靠,时间一长,坚持下来就会有可观的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灵活运用了体系化学习、专题学习、课堂学习、拓展学习、兴趣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方法。正向我前文所说的,这几种学习样式其实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彼此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关键是你是否转化得当。比如,每个人都有偷懒的时候,也许你累了一天回到家中已经即疲力尽,根本无法系统性看书、思考、写作了。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能进行学习呢?当然能!笔者也有厌学的时候,看着一大推论文任务和写作任务发愁,也许累了一天了根本不想翻书动笔,只想好好地放松一下。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把体系化学习、课堂学习转为为兴趣学习、拓展学习、专题学习啊!我喜欢看电影、追剧,那么我就找几部我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可能是涉及到法律的,可能并不涉及,并没有关系,我在思维的层面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了。一次我正在为一篇法理学的论文犯愁,不知道该写哪方面的题材,结果晚上看电影准备放松,恰好看了韩剧《亲切的金子》,其中有一个场景,是讲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专门谋杀儿童,但是由于司法的疏漏导致他逃脱了制裁,结果被害者的父母们一商议,决定联合起来偷偷处死他。我顿时就有了灵感,第二天就针对这个故事,专门以“公力救济外的私力救济,其边界在哪里?”为命题,完成了我有关法理学的论文。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去用理论分析,但是由于我有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点去思考、分析,而且这个过程比单纯完成论文更有兴趣,我就是有一种冲动要把这个情况分析清楚,自己弄懂。最后完成论文反而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是我思考的副产品罢了。因此,我的第三个建议就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时候,也要学会和自己耍一点心机,多样化利用和整合素材,不要觉得整天坐在教室,听老师讲一句做一句笔记的方式才叫做“学习”,其实,任何能够调动起你学习的主动性,带动你积极思考,让你有极强的解决问题的冲动的过程,都是学习。当然,如果你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兴趣学习,整个过程就简单的多了。你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感觉走,值得提醒的是,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你自己还是要有一条基本的脉络和主线,掌握好相关问题的知识体系,或者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入手,自己构建出一套知识体系,这都是可以的,这比单纯的东一棒子西一棒子,不求甚解的效果要很好多。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结合其他的学习式样,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时候,我还建议大家养成以下好的习惯:首先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阅读任何材料、书籍、报刊或者交流讨论时,都要有意识地把素材往自己既成的知识体系上靠,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或者你想要提高的方面的知识)尝试着去解读,思考,分析。这样,这些素材才能够转化为你相应的知识,而不是沦为信息的垃圾和边角料。其次是养成随手摘抄做笔记、做记录的好习惯。有一个好的问题,好的思路或者一些新的体验,都随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以免遗忘。记录的时候可以简单记录重点,或者画一些简单的逻辑图,这对于后来的持续思考,搜集资料,继续研究,整理思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是定期整理、写作的习惯。如果不定期进行整理,那么你获得的经验、知识永远都会是零散的、残缺的、不完善的。这也是写作的重要意义所在,它能够把你平时积累的东西书面化、条理化、清晰化,在写作总结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你思维方式,逻辑的提高,把零散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体系化,结构化,方便你下一步的学习、研究、思考工作。 & &我要回复您尚未登录,请后再提交你的评论!没有账号?TA的所有文章(38)◇&◇&◇&◇&◇&◇&◇&◇&◇&◇&◇&◇&◇&◇&◇&&&|&&&&|&&&&|&&&&|&&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外语? - 简书
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外语?
在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的时代,时间被分割成为一个个碎片,我们每天会花一些、甚至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网络上的信息。等一张公交车5-10分钟的时间,坐地铁30分钟的时间甚至更长,这些碎片化时间里你可以用来刷淘宝、微博、朋友圈,当然,你也可以把碎片化时间用来学外语。我更喜欢后者。自从有了微博、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大家渐渐变得离不开它们。我也一样每天都在使用这些软件,只是我花费的时间不同。每天晚上固定10-15分钟出来去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微博、微信,之后便关闭。
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化时间学外语呢?希望我自己的方法对你们有所帮助。一、碎片化时间分段5分钟以下的碎片化时间:如果你的碎片化时间低于5分钟,我不建议你用来学习。这5分钟里你可以干什么呢?回复邮件、消息、留言、打电话等等。我每天会统一一个时间段去处理这些问题,其他时间里工作&学习。5-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比如说等人、等车的时候,不会太久。这个时候你可以拿起手机里的APP,看一篇英语(其他语言)短文,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可以听一段3-5分钟的听力。10-2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比如约定好下午3点到,你提前2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此时你可以做一篇阅读理解、或者复习单词。阅读理解的时间差不多也是10-20分钟内搞定,如果没有随身携带学习材料没关系,下载PDF或者相关APP也可以阅读。我不建议碎片化时间里去背单词,而是去复习单词。是因为碎片化时间短、且受周围干扰因素强,背单词的效率不高,甚至适得其反。我个人建议,背单词应该集中时间段背。特别是当你要准备语言类考试的时候,抽出15-20天认真背相关的单词,再去刷题。20分钟以上呢,你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我自己经常在等人的时候会有写作的灵感,就拿起手机便签APP记录,有时候朋友到了我还会让对方等几分钟时间,直到我把灵感记录完。
二、固定和不固定碎片化时间固定碎片化时间:比如每天来回坐公交车、地铁的时间,每天中午休息的碎片化时间。不固定碎片化时间:等人(你不知道要等多久)、排队、有空的时候玩手机(你不知道自己会玩多久)。在固定碎片化时间里,你可以安排自己做一些常规复习。比如复习昨天学过的内容,也可以在脑海里回想;思考哪些知识自己还没有掌握,等到了固定场所之后再用笔和纸记录下来。在不固定的碎片化时间中,可以看外语杂志、简单听力材料,这个阶段你不需要用来学,只需要跟着读和听就可以,培养你对该语言的感觉。这些碎片化时间里能够做到复习就已经很棒!个人建议不要学习新知识,只需要复习即可,学新知识需要至少30分钟的专注时间。
三、如何高效有读者和我说:“我背了一天的单词,头都大了还是有好多都记不住,怎么办?”你背了一天的单词当然会觉得累,如果背单词搭配着相关练习来做,你会记得更牢固,也是高效学习的方法。学习,是需要找对方法的。盲目学大量知识,不如一天掌握一点,日积月累,你的知识储备量渐渐会丰富。学外语过程里,最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可以记录任何学习中的东西,方便你复习。而自从我养成这个习惯以后,碎片化时间里很少去刷购物平台、社交软件,而是不定期的看我的小本子。用手机学习时请关闭其他APP。碎片化时间本来就短,如果再同时打开手机里的各种软件,你的时间就再次被分割,注意力也不集中。当你不想背单词、不想学语法了,听歌放松一下或者休息几分钟。随身背几只笔。不会增加太多你包包物品的重量,相反可以帮助你合理安排碎片化时间。按照事情重要程度不同,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你怎么很少晒自己在学习的照片?”我没时间晒呀,难道学习前还要拍张照然后发个朋友圈宣布:我要开始学习了么?高效学习,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你拍个照发朋友圈时,已经可以背几个单词啦。
四、你一天的碎片化时间如何安排很多读者对我的时间管理比较好奇,似乎我拥有用不完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我高效利用好了时间呀,这样我才能够工作之余做那么多事情。【工作之外的碎片化时间】以我自己的时间为例。早上9点上班,起床之后到出门之前,我都很少看手机消息,起床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一边洗漱的时候会一边放听力材料、或者是英文歌曲,此时就只是听培养语感而已,不深入研究。下班不加班的情况下,晚上8点以前能到家,在外面解决晚饭问题。晚上8点-10点为专注学习时间,专注时间在此不过多说,可以看我过去写过的文章。【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等我坐上、下公交车上班时,我开始利用5分钟时间回复消息。之后打开新闻APP看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大概浏览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之后,再看语言的APP。工作时由于要用到QQ、微信等和客户沟通,手头正在做的事情经常被打断。我会在办公桌前准备一本便利贴,每天记录着工作上的事情提醒自己,即使被打断了也能够快速回想起要做的事情。工作不忙时,我会用碎片化看看电子版的《经济学人》杂志里1-2篇文章,也会看一些和互联网产品相关的文章,如果忙起来就专注做手头上的事。少刷几次淘宝,多打开几次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网站学知识。微信群里的消息我一般中午吃饭完回来看,如果有人@ 我的话,也是固定只看几个群里的消息,群太多会看不过来的。【写文章的时间】如果我和你们说,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写文章你们信么?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想法了就打开在手机里记录,回家去写在电脑上。上班时间如果有灵感也是会记录下关键词,下班后整理写下来。我不是工作狂、学习狂,也需要时间去休息。周末不加班,就拿着相机到处走走拍拍,或约上三五好友聊天。
懂得利用时间高效做事,你就比原来进步了一大截。学外语需要好好利用碎片化时间,当然也更需要专注的时间。专注时间里学好,然后再利用碎片化时间巩固。别抱怨自己的英语不好、四六级考试没通过了,抱怨最无用,不能解决问题,想要改变从来都不晚。学会和时间做朋友,懂得合理安排碎片化时间,能够帮助你在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进。【简书上关于语言学习的其他经验贴,可以点击我的以下链接直接查看】
Let me show you the world through my eyes.徐丹妮·原创文章尊重原创,转载文章请提前联系我,并注明出处
【新浪微博:@钢琴诗人ak
公众号:丹妮呀(inktime8)
淘宝店:丹妮的梦想屋】是碎片化时间还是时间被碎片化?
来源:孙成-高考志愿规划师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改变,身边多了很多“低头党”,包括我们自己。早晨坐公交低头刷手机、上厕所半天不出来低头刷手机、朋友聚餐也低头刷手机、晚上睡觉前继续低头刷手机……刷手机都在干嘛呢?大部分时间都在刷微博、玩微信。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你会时不时习惯性的掏出手机,不自觉的打开微博微信的app,打开刷下,尽管你在几分钟前刚刚打开过。据微信发布的用户使用报告说,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30次以上。    图:微信用户每天打开频次  你会说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啊,以此证明你多么重视时间的利用。孰不知,你以为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实际上你的时间却被碎片化了。  不是说这些时间和场合不能拿出手机,而是你拿出手机用来干嘛。先看看什么是“碎片化”,这个词是“微博+智能手机上网”这个典型应用和用户习惯带火的一个词。通常碎片化时间就是指没有安排任何工作,未被计划的时间,这段时间零散、无规律。所以问题就来了,当我们整天低头刷手机,美其名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你利用的是真的碎片化时间吗?  1、判断真实的碎片化时间  这个是我们是否在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最关键的地方:正确的判断什么才是碎片化时间。而我们不少时间其实并非碎片化时间,只是你没有计划好罢了。我们在阅读不少优秀的人时间管理方法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都非常重视两段时间,一是清晨起床,二是晚间临睡前。因为这两段你可以比较集中的获得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整段时间,时间应用效率高的人,会把此段时间计划的很好,而更多的人却用来把它们碎片化,早晨起床要么赖在床上、要么久蹲厕所,干嘛呢?刷微博、刷微信。而晚上呢,窝在被窝里,继续刷微博、刷微信直到午夜。    图:在床上刷手机是很多年轻人的习惯  要记住清晨和临睡前是有规律、可计划的非碎片化时间。以此可以类推,如果你每天是公交或者地铁上下班,路上时间也有半小时以上的话,它也算是有规律、可计划的是时间,你如果仍是把这段时间用于无目的的刷手机,自然也谈不上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而是你把自己的时间碎片化。  所以,好好的整理下你每天的时间,你会发现那些有规律、可计划的,并非碎片化的时间,你可以用来做很多有用的事情,而不仅仅只是刷刷微信、微博或者新闻客户端啥的。  2、利用有规律、可计划的时间做点啥  先说说那些被我们误当作碎片化的时间该做点啥吧,尤其是上文说到的早、晚时间段。一般意义上,早晨适合做计划、晚上适合做总结,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我的能力提升。自我提升实际上是个很“自我”的事情,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这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特点的不同。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工作和生活方面现存的问题,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能大致有一些眉目了。一般情况下,我建议从下面几个方向考虑。  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把跑步或健身早日提升日程吧。  当前岗位所需的技能: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永远是最重要的。  来发展所储备的技能:比如管理、人力、财务、沟通、办公软件、思维模式、逻辑、学习能力等等。早一天打算,便多一分轻松,为未来多做一些累积。  个人兴趣技能:比如绘画、乐器等等能让自己开心、提升内涵的各种兴趣,也就是吴晓波说的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家庭:这一点大家很容易就忽略。多花些时间,多用心有效的陪伴家人,多学习些和家人相处的技巧和能力。  3、利用碎片化时间做点啥  再说说那些上厕所、等人、出差途中等等没规律的真正碎片化时间怎么利用吧。合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单是技巧的结合,而是一种生活习惯,平时就准备好,这样才能在随时遇到碎片化时间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利用上。下面罗列下我给你的十条可以安排在碎片化时间做的事情,希望能给你启发,以此来找到最适合你的。  随身带本纸质书,如果嫌重不方便的话,可以带着平板或Kindle,哪怕是手机,下载你感兴趣的书、公开课等。  你也可以准备个Mp3,或者用手机里的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APP软件,听听有声书或者英语广播、财经广播等等。  随身带笔记本和笔,要是嫌麻烦,那就下载有道笔记或者印象笔记等APP,有空的时候,记些想法,列一些待办事项清单。  准备个电话清单,都是要打电话的人。比如公司客户、家人、朋友,空闲时打个电话交流下感情。  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做个扩展运动,锻炼下身体。  平时上网看到的好文章,用稍后阅读功能(比如微信的收藏功能、印象笔记的收集功能等等),当时没时间认真阅读,这个时候可以好好的读一下。  做个昨天或上周的总结,记到笔记上或印象笔记上。  平时订阅一些博客、微信公共号,这个时间可以集中阅读一下。  给家人或朋友准备个礼物清单,在空闲时用手机上网挑些有特色的创意礼物,买完放到办公室里。等有需要的时候立刻就可以用。  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哪怕简单的问下他们在干嘛。或者给老婆或老公发条消息,让他/她知道你再想他/她。  感悟:最近期间,夫人天天拿着手机不停的看,甚至忘了给儿子做饭,有的时候居然能搞到半夜,还振振有词,说是碎片化时间利用,我真的有些招架不住,当下真的需要反思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是你的时间被碎片化,想想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