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云”雪松云计算xscloud而不叫“雨”雪松云计算xscloud或“雪”雪松云计算xscloud

云计算是什么意思 云计算与云存储深度分析与介绍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6-01 10:19:41
最近很流行很火的一个词云计算,那么什么是云计算呢.
云的定义是,悬浮在空中,不接触地面,肉眼可见的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体。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那网络云,又有多少朋友知道或了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什么是网络云。网络云 云储存与云计算的内外联系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云计算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将运行在PC上、或单个服务器上的独立的、个人化的运算迁移到一个数量庞大服务器&云&中,由这个云系统来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输出结果,它是一个以数据运算和处理为核心的系统。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与云计算系统相比,云存储可以认为是配置了大容量存储空间的一个云计算系统。网络云& &&从架构模型来看,云存储系统系统比云计算系统多了一个存储层,同时,在基础管理也多了很多与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有关的功能,在两者在访问层和应用接口层则是完全相同的。&云计算到底有多大?计算机的云计算已经舍我其谁地成为了现今互联网发展的主题,其延伸和发展出的云存储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云存储系统正逐步成为网站和网络服务方用于存放管理自己数据信息的主要选择。云那头究竟风景如何,让我们来探个究竟。根据科技网站ExtremeTech的统计,整个互联网的下载流量中,有40%是访问YouTube这样的视频网站产生的;色情网站则占了另一大山头,占据整体流量的30%;剩下的30%由网络硬盘数据下载、访问网址、电子邮件等日常网络服务产生。当电脑前的人们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时,大概没有人会去关注信息究竟来自何处。如果大家顺藤摸瓜,便可以发现这些信息中的绝大部分都来源于互联网的云端。&如今提供云存储服务的服务商不仅有亚马逊(旗下Amazon Web Services),微软(旗下Microsoft Azure)和谷歌(旗下Google Drive)这样的网络巨头,还有成百上千的小公司机构。他们中或拥有一整个数据中心,或只有几个机箱的存储设备,规模参差不齐。从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身上我们大可窥探整个云储存产业的火爆程度。云计算因其出众的能力备受青睐,它可以最快的效率为网络中的任何一方提供相关服务。谷歌麾下单单一个为YouTube服务的&云团&就可以存储管理几个PB(1PB=1024TB)的数据。云计算可以有几TB的RAM与几千核的CPU,远非传统计算机可比。而云计算延伸发展出的云存储又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引得谷歌、微软和Dropbox这样的巨头竞相折腰?让我们从数据入手。云存储数据规模通常,谷歌、Facebook、亚马逊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都很少对外发布自己的详细数据。不过如果用心去多方核查,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大概的数值,Facebook:在Facebook的IPO档案中,他们提到自己存储着约为100PB的图片及视频信息。如果考虑了Facebook还要对用户状态这些信息进行网络备份,我们猜测100PB绝对不是他们的存储上限。这里,把这个数值估为300PB应该不为过。微软:微软近日承认自己的Hotmail服务器内存有超过100PB的信息,而有着1700万用户的SkyDrive也存有10PB的信息。合理预测整个微软的存储规模应该不在Facebook之下,我们也把它的存储上限估为300PB。Megaupload:和上面两个网络巨头相比Megaupload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它在业内确也有着一席之地,算是25PB吧。亚马逊:亚马逊旗下有Simple Storage Service这一网络储存服务(简称S3)。亚马逊从来没有向公众透露过S3究竟存有多大规模的数据量,不过今年四月他们却对外宣布S3中存有9050亿份文件。假设平均每份文件的大小为100KB,则S3的存储量在90PB上下;假设平均每份文件为1MB,那么S3的存储规模将达到900PB,它将成为唯一一个储存规模接近1EB的服务商。Dropbox,:去年还只有2500万用户的Dropbox当时对外宣布,自己存储着逾10PB的数据。如今Dropbox的用户数已经上升到了一亿,那么他们的存储规模应该在40PB上下。储存这些数据究竟多耗地方呢?我们得把这些虚拟数据的大小具体化。一台普通电脑的硬盘平均存储空间为500GB或者1TB,1PB=1024TB,也就是说微软和Facebook最少也得有100000个硬盘用于存储信息。普遍情况下,一个4U机箱内可以塞进48个硬盘。考虑到还要塞一些其他的连接设备,那么一个40U的机柜大概可以存储400个硬盘。一个40U的机柜占地约为一平方米,也就是说要存储100000个硬盘还是很占地方的。不过对于谷歌、亚马逊、Facebook或是微软这样有着30000多平米大楼的地主公司来说,找个地方放机柜还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 CPU、服务器和网关比硬盘要占地得多。&云带宽要求关于带宽我们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加的有限了。有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内每五分钟都有100万份数据被下载。今年的网络用户比去年多了3倍,那么今年每分钟的下载数量达到了80万的水平。亚马逊的S3作为全球网络存储之首,对外宣布他们的服务器每秒钟要处理的下载请求达到了65万份。Dropbox:假设Dropbox上每份文件(有图片文件、视频文件和文档)的平均大小是500KB,那么根据Dropbox公布的数据可以推测他们服务器每分钟的流入数据流(用户上传数据)为0.4TB,也就是每秒6.7GB(交换带宽54Gbps)。对于Dropbox的流出数据流(用户从Dropbox服务器上下载文件)我们没有详细信息,不过可以估计带宽大概在10-20Gbps之间。亚马逊S3:亚马逊的S3主要是用于网站存储数据,所以文件以文字图片、网站样式文件和网页视频为主。这些文件的平均大小会小于Dropbox,假设为100KB。根据亚马逊公布的信息,他们每秒接到650000个数据请求,那么就是每秒61GB(交换带宽488Gbps),真是个庞然大物,&Facebook及微软:两者的数据存储规模都在100PB到300PB,我们估计两者带宽位于Dropbox和亚马逊S3之间,暂且定为200Gbps。&云的成本分析(以Backblaze为例)我们知道,以上云存储服务商都不允许用户在他们的云端下载自己的软件,也不允许用户在自己的云端存储涉及自己公司硬件数据的信息。不过这个行业内有这么一个例外,它就是Backblaze。特立独行的Backblaze作为云备份服务提供商来说无法在规模上和上述巨头相比,不过也别小看它,它的数据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Backblaze对外公布,自己管理着32PB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都被储存在容量为3TB容量的硬盘内。在处理数据冗余方面,Backblaze把每15个硬盘捆绑为一个磁盘数组,每两组用RAID 6效验处理。RAID 6可以校验重组硬盘传输的数据错误,同时快捷有效地恢复磁盘错误与读取错误,这对于一个数据中心而言是至关重要的。Backblaze的服务器以每月3PB的速度扩张,他们每一段时间新增一个135TB的定制4U数据盒(此盒内装置了45个3TB的硬盘)。每月3PB也就是说每月新增大概22个数据盒,相当于每月增加一个48U的机柜。每个定制数据盒的花费在7384美元,乍看起来每月添置这么多的数据盒真是一笔不小的运营支出,但这笔开销可以算是Backblaze财务报表内最小的一块。电费、房租和带宽开销才是主要的资金负担,这些费用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度涨个不停。Backblaze公司的电费是0.2美元每千瓦时,每个数据盒的每月电费就要100美元。由此可见一个数据中心要负担的电费是相当高昂的,所以多数网络公司都选址建于电费相对低廉的地区,比如美国的俄勒冈州(Oregon)。Backblaze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他们租用第三方的数据中心存放自己的服务器,也就是说他们每个月还要负担房租开销(每个机柜平摊下来月房租为1000美金)。目前Backclaze手下约有300个数据盒,40个机柜,也就是说每月的电费为30000美元,房租为40000美元。然后就是带宽的费用了。Backblaze一直采用12Gbps的境内带宽(每秒传输速度约为1.5GB)和500Mpbs的境外带宽(每秒传输速度约为62.5MB)。之所以两条线路速度不同是因为Backblaze作为一家提供云备份服务的公司,客户主要分布在美国国内。但500Mbps的带宽是非常不流畅的,我们可以想象境外用户在使用Backblaze时的网络很不理想。目前Backblaze每天要接受约一亿份来自用户的文件,折合每年365亿份。数字显示了一个很惊人的发展速度,因为这个数字在2011年还仅仅只有6亿。我们不知道一台计算机具体能够储存多少文件,但按照每台5000个文件估算(不包括Windows系统文件及program files文件夹文件),保守估计至少有120000台计算机在Backclaze上做了文件备份。&在Backblaze的初创期,他们每月每Mbps的带宽费用是30美元,不过现在这个开销已经下降到每月每Mbps 2美元了。估算公司每月负担的带宽费用在25000美元上下。如果Backblaze选择更为廉价的带宽服务商,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而不是租用别人的地皮,公司的费用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综上所述,合理地考虑房租、带宽开销和用电费用后,运营一个40PB规模的&云团&(不计员工工资)每月要耗费10万美元。云的收益分析&以微软、谷歌和Dropbox为代表的大批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入驻云储存领域。为占领市场份额,各公司之间所做的激烈竞争也是路人皆知。各方英雄鹿逐中原究竟为何原因,看了以下数字你就知道了。以Backblaze为例,Backblaze提供的无限空间网络备份服务每月收费5美元。上文推导得出该公司每月负担的费用在10万美元上下(不计员工工资),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收益&&支出平衡它需要20000个用户。Backblaze究竟有多少用户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公司的CEO对外宣称公司是很赚钱的。(Backblaze只有13个员工,顺便说一下,他们没有被拖欠工资)Dropbox公司可以做一个更好的例子。Dropbox提供的50GB网络存储服务收费为每年100美元。与Backblaze不同,Dropbox没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存储设备,他们连设备都是租的。Dropbox把自己的数据存储在亚马逊的S3服务器中,储存规模达到了40PB。对于存储规模在5PB以上的客户,亚马逊的收费标准为每月每GB0.055美元。假设购买了Dropbox50GB容量存储服务的普通客户平均在云端存有25GB文件,那么Dropbox每月要为每一个客户支付给亚马逊1.38美元,而他们每月可以从客户手上拿到近10美元。这样的利润是可观的,但事实上像微软Skydrive、谷歌Drive和亚马逊S3这样自己拥有数据中心的云存储服务商能到手的收入比这更多。话说回来以上利润估值只是一个理想值,它建立在用户为付费用户的前提之上。然而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只选择了免费的云储存服务。Dropbox有一亿客户,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非付费用户,付费用户的数字相当有限。所以他们到手的利润也没有理想中那么丰厚。云时代对于各大企业来说,入驻云储存领域更大的动机还是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谷歌和微软两个老对手已经把云计算作为了他们的下一个战场。微软可能会将云计算服务于Windows 8系统,届时用户只需登录自己的网络账户就可以把计算机上所有的文件和设置同步到云端,此时的&个人电脑&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将不再依托于我们面前的电脑设备,用户可以随意更换电脑,甚至只要用任何一台可以上网的机器(比如PS 3)连接进入自己的账户,就可以使用属于自己的&电脑&。谷歌也会把自己的Chrome系统打造为&云上系统&,完全地基于网络。不仅是Chrome,新的安卓系统也会朝着云计算的方向靠近。在不远的将来谷歌会把自己旗下的一系列产品通过计算机云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全新的&云时代&。最终,这些网络巨头将把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通过计算机云融为一体。用户如果习惯使用谷歌的办公和数据存储系统,他可以使用Chrome系统加上安卓手机,因为这两者已经通过谷歌的计算机云合为一体。用户如果钟情于微软的办公及数据储存系统,那么Windows 8加Windows Phone 7就是他最好的选择。&如今的苹果也已经推出了iCloud服务,用户使用任何一台iPad、iPhone 4S或是Mac Pro和Mac Air登陆自己的iCloud账户都可以把相当一部分的信息上传到云端,云储存帮助苹果打通了设备之间的隔阂。等到微软、谷歌和苹果都把计算机云整合到自己的操作系统内部,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网络军团时,不知Dropbox这样的孤兵散将又该何去何从。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涨知识|透明计算和云计算不是一回事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徐明徽       因为2014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颁奖,“透明计算”的概念火了。围绕着这个纯技术概念及其市场前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首席程序员L向澎湃新闻()做了详细解释。       澎湃新闻:透明计算比云计算概念提出的早一些?       答:透明计算的理念其实就是1984年就有的PXE,当然比最近才流行的云计算早。       澎湃新闻:云计算和透明计算有两个核心概念是非常相似的,算存分离和计算资源的集中式管理。是这样么?       答:完全不相似,算存分离是透明计算的,计算资源的集中管理是云计算的,它把两者混起来了。       澎湃新闻:云计算和透明计算的区别是在于,云计算大部分计算集中在服务器端,结果输送给终端。透明计算强调服务器和终端的协同,比如操作系统流式加载,我们会把终端变成用户需要的终端。这么做是因为现在终端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甚至计算能力超过台式机的计算能力,我们不希望把终端的计算能力全部都丢掉。是这样吗?       答:没有道理,终端的计算能力再强也没有用,因为透明计算把操作系统放在服务器端,比如你每次打开手机都要花几个小时加载一次IOS,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手机也没人要。       澎湃新闻:透明计算实际上是对网络的需求更高,这是一直困扰研究者的问题。是这样吗?       答:这倒是实话,这手机要有1000兆网络带宽才能将就用用(我们家庭宽带一般才10兆)。       澎湃新闻:可是网络带宽变好是一个大趋势。       答:就算在遥远的将来(不知道几十年后有没有可能),手机带宽都有1000兆了,我们也没有必要每次开机就安装一次操作系统,更没有必要把操作系统放在服务器端,因为毫无意义。这就是为什么PXE都出现31年了,还是没有多少应用场景的原因。       澎湃新闻:透明计算的研究团队据说和产业界有合作,比如华为、黑莓、intel、腾讯等。       答:没有听说过,你们可以去查证。Intel的透明计算和张的透明计算本质上是两回事,他取了个一样的名字而已。       澎湃新闻:超级操作系统是更底层的操作系统?       答:所谓的超级计算系统,根本就称不上操作系统。它只是一个启动中介,或者叫loader,负责从服务器端下载操作系统,然后安装上。真正运行的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之类的,所以完全没有打破国际垄断。       澎湃新闻:该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做到有metaOS系统其他操作系统都可以跑,但是现在有两个操作系统windows和IOS因为没有开源目前很难做。你怎么看?       答:IOS确实没办法,但是Windows并不难,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觉得很难。       澎湃新闻:透明计算在产业化方面应用真的有那么广大前景吗?       答:根据我对业界的了解,再廉价的服务器集群也没有人用透明计算(类似PXE)的。首先服务器的硬盘有非常廉价的选择,其次无盘的服务器会非常慢。这不是打破了冯·诺依曼架构,而是使冯·诺依曼瓶颈更加严重了。
(原标题:涨知识|透明计算和云计算不是一回事)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正文
化云为雨,NVIDIA“加速”云落地
——&访NVIDIA公司全球副总裁潘迪先生
&&&&作者:&&&&&&
关键字:&&&&&&&&
作为全球视觉计算技术的行业领袖,NVIDIA一直在视觉计算的艺术与科学发展中勇当开路先锋。NVIDIA 公司的诸多技术正在彻底转变显示世界的面貌,使其成为充满互动与探索的世界,这将影响所有人,不论是游戏玩家、科学家还是消费者或者是企业客户。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移动计算的发展,NVIDIA也在不断通过扩展产品线来布局云计算和移动计算,打造从云端到终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化虚为实,化云为雨,让用户真正体会到云计算带来的无穷魅力。
  作为全球视觉计算技术的行业领袖,NVIDIA一直在视觉计算的艺术与科学发展中勇当开路先锋。NVIDIA 公司的诸多技术正在彻底转变显示世界的面貌,使其成为充满互动与探索的世界,这将影响所有人,不论是游戏玩家、科学家还是消费者或者是企业客户。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移动计算的发展,NVIDIA也在不断通过扩展产品线来布局云计算和移动计算,打造从云端到终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化虚为实,化云为雨,让用户真正体会到云计算带来的无穷魅力。带着问题,2013年6月我在北京专访了NVIDIA全球副总裁、PSG&云计算业务总经理Ashok Pandey(潘迪)先生,对NVIDIA未来发展战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NVIDIA全球副总裁、PSG&云计算业务总经理Ashok Pandey(潘迪)先生
  NVIDIA拓展产品线,&加速&创新体验
  &加速&是潘迪先生在采访过程中提得最多的关键词,也是潘迪先生在广泛与中国政府官员、业界专家、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等深入沟通、交流而形成的共识。加速运算已经成为推动当今IT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体验经济的时代,三维模型、视频、音频、图片等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正在改变人们对外界的感知与体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拥有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果能&加速&采集、分析和展现这些数据,不但能有效缩短企业决策过程,而且能提升企业捕捉并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
  其次,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制造转向设计,由设计转向创造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加速,企业的研发创新需要加速,企业的研发设计手段也需要加速。
  最后,制造企业的研发部门,工程师的工作也正在因不断加快的市场竞争节奏而加速,仿真驱动设计、设计仿真一体化等设计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加速产品研发的关键,企业既需要做设计,也需要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因此,为提升设计效率,企业需要一种能同时做设计和分析的产品来&加速&这一过程。
  总之,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提升研发能力来跟进这一进程,而创新手段除需要人才之外,更需要一个能加速设计的硬件平台。作为技术与应用的提供者,NVIDIA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去实现这一需求,实时展现更为逼真的三维世界。从Quadro到Tesla,再到Maximus,直到近期推出的GRID解决方案,NVIDIA一直在致力于通过将GPU强大的计算能力引入到通用计算领域,来实现并帮助企业&加速&业务体验和市场决策。
  目前,NVIDIA产品线主要包括GeForce、Quadro、Tesla、Tegra、GRID五条产品线。归结起来,可按照市场定位划分为面向消费级市场和面向企业级市场两大类,其中GeForce和Tegra分别定位在PC和移动市场,属消费类产品;Quadro、Tesla以及GRID定位企业级市场,分别瞄准的是专业图形计算、高性能计算以及云计算市场。这样一种定位使得NVIDIA能同时满足个人及企业级市场的需求。
图1 NVIDIA核心产品线
  NVIDIA在消费级市场和面向企业级市场的显卡市场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企业级市场:NVIDIA先是推出Quadro专业显卡来满足企业专业设计需求,再通过推出Tesla主打高性能服务器市场,并根据企业&设计+仿真&一体化需求,推出了集图显与计算为一体的MAXIMUS产品,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任务需求合理高效的分配计算资源,加速研发进程。
图2 MAXIMUS开启专业工作站的新时代
  在终端移动化浪潮中,NVIDIA又适时推出Tegra芯片来满足移动市场的需求;在云计算市场中NVIDIA找准了自身的定位,推出GRID解决方案,使得NVIDIA有能力将自己的高性能计算产品的计算能力通过&云&交付到终端使用,企业可以将部署在远程数据中心的Tesla服务器和Quadro图形工作站的计算能力通过GRID交付到用户桌面,包括PC和移动设备,实现云应用的加速。
  NVIDIA化云为雨,&加速&云落地
  在很多人看来,云计算现在还很&虚&,但潘迪先生认为:&用户觉得云计算还很虚的原因是: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个概念。云计算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商业模式,云计算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技术实现也不存在困难,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化云为雨,实现云应用在企业的落地,将云由虚转向实。&
  2012年中国市场的PC销量大约为8000万台,其中企业大约占3000万台,但目前中国的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虚拟桌面基础架构)系统部署率并不高,大概为PC销量的1%,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3%,并且呈现几何级增长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客户并没有完全看到虚拟桌面基础架构给企业应用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已经部署了VDI的企业的主要应用还停留在日常办公层面,还无法满足复杂的图形计算以及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需求,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桌面虚拟化平台在面向复杂应用时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因此,云计算的应用要落地,最需要做的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一切产品与技术的开发都需要围绕这一宗旨展开,应用体验顺畅了,客户就有需求。为帮助企业进一步将VDI应用延伸到更深层次的领域,比如专业设计、科研计算等,NVIDIA推出了GRID VGX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基于图形加速的虚拟桌面与应用。
  GRID VGX解决方案的最底层是一块融入了GPU虚拟化功能的GRID显卡,通过在GRID显卡上面构建虚拟化层,使得一张GRID显卡能同时被多个用户共享,构建在虚拟化层之上的每一个虚拟机都可以调用GRID显卡的图形计算资源。
图 3 NVIDIA GRID VGX解决方案
  GRID VGX最大的特点是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将用户的部分计算需求从CPU移交到GPU中来,从而加速诸如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应用体验。同时,通过将GRID显卡融入到合作伙伴的工作站平台之中,可以实现图形计算资源的远程调度,充分发挥系统资源优势。
  NVIDIA除了推出GRID VGX之外,还于今年推出了GRID VCA解决方案,可以简单的将GRID VGA理解为一款具备远程图形交付能力的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平台,该平台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由一颗16线程CPU,搭配8颗GPU和192GB内存组成,能同时最多为8名用户提供服务;另一种是由一颗32线程CPU搭配16颗GPU和384GB内存组成,能同时为16名用户提供服务,该设备能提供专业级图形服务,能满足包括Adobe、Autodesk 以及 DassaultSystemes等公司的复杂设计软件在内的应用需求,该设备部署在企业的数据中心,用户通过廋客户端远程调用该平台资源。
图 4 NVIDIA视觉计算设备(GRID VCA)
  通过将NVIDIA的GPU与GRID VGX软件整合到一起,GRID VCA能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Quadro专业级图形服务,并具有低延迟、高分辨率以及可最大限度提升互动性等特点。考虑到中小企业资金投入有限,目前,该产品主要定位于中小企业的桌面虚拟化应用。
  与传统的桌面基础架构(VDI)技术不同,NVIDIAGRID不仅仅能实现对诸如Office这类简单应用的桌面云交付,还可以对设计、金融、科研等性能要求较高应用进行云交付。在GRID解决方案中,NVIDIA已经实现了GPU的虚拟化,能以在单个显卡上构建虚拟机的形式,让多用户同时共享一张显卡资源。
  总之,GRID作为NVIDIA云计算战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通过GPU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图形应用的加速,提升了包括视频、音频、三维设计等在内的桌面虚拟化应用体验;另一方面,NVIDIA通过与云计算厂商的深入合作,通过将自己的产品和理念融入到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中,充分释放GPU的并行计算能力,有效提升企业面对诸如大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等这类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应用时的处理及分析能力,提升用户在云计算应用中的体验,使得NVIDIA的&云端&到&终端&战略得以落地。
  NVIDIA领先秘诀,构建可信赖的生态圈
  潘迪先生指出:&NVIDIA能始终保持领域的秘诀在于:拥有大批业界领先的技术且充满激情的人才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在技术上,我们与业界软硬件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在产品推广上,我们有一帮可信赖的渠道合作伙伴;总之,NVIDIA由始至终都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可信赖的生态圈,才得以铸就了NVIDIA今日的辉煌。&
图5 NVIDIA Quadro主流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认证
  硬件与软件的合作关系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NVIDIA与所有工业软件的合作都是可持续性的,任何一款硬件产品在推出前都会与合作伙伴进行充分沟通,软件合作伙伴会在我们的硬件基础上作优化,实现双方价值的同步。另外,如果软件合作伙伴有新的软件产品即将推出,NVIDIA也会关注,并配合他们的软件产品进行硬件级的性能优化,实现软硬件之间的完美兼容,这种合作方式能实现双方共赢。未来,NVIDIA还将进一步加大与中国本土化厂商的合作力度,扎根中国,为客户提供更贴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态圈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NVIDIA也正在通过不断调整来应对这一趋势。潘迪先生谈到,未来NVIDIA将从三个方面来构建云计算生态圈:
  一是加大与云计算厂商的合作。包括深化与IBM、惠普、戴尔等厂商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合作,以及与微软、VMware、思杰等厂商在虚拟化领域的合作。
  二是深化与应用软件商的合作。随着GPU的通用化发展,未来NVIDIA除了将进一步深化与现有厂商的合作基础之外,还将向通用市场延伸,扩大ISV认证范围。
  三是进一步优化渠道合作体系。渠道合作体系是NVIDIA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NVIDIA将根据市场发展不断优化渠道体系,实现多方共赢。
  潘总是地道的中国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更为关键的是拥有清华大学本、硕学习经历及25年在IT行业工作的丰富经验,使得他对IT技术发展及中国的商业环境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潘总看来,在信息产业发展浪潮中,中国首先是错过了PC时代的发展机遇,尽管出现了像联想这样的公司,但联想并不具备像微软和英特尔那样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是错过了软件外包的浪潮,未形成像Infosys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外包公司;最后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浪潮,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度、阿里巴巴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巨头,但其影响依然还不足以扩展到整个市场,但可以发现的是,在IT发展过程中,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方面,中国正表现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信,我个人相信中国企业将在以并行计算(技术层面)和云计算(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一轮浪潮中大有作为。NVIDIA作为一家由华人领导的企业也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并与本土企业携手一道谋求更大的发展。
  注:NVIDIA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先生为美籍华人。
从左至右:NVIDIA PSG&云计算市场总监施小丽、e-works常务副总经理兼主编李翔、NVIDIA全球副总裁潘迪、NVIDIA大中国区GPU专业解决方案经理叶红村
  潘迪先生简介:
  潘迪先生现任职NVIDIA公司全球副总裁兼PSG&云计算业务总经理。
  在加入NVIDIA之前,潘迪先生任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公共事业部战略与运营总经理。在此之前,潘迪先生曾担任大中华区企业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在为微软公司服务之前,他在Turbo-Linux公司任职亚太区总裁及总经理3年半时间。潘迪先生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有超过25年的IT行业运营管理工作经验。他曾在法国Bull公司任职高级执行总监;Tandem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以及康柏公司总经理。潘迪先生在新兴技术和产品市场有着丰富成熟的领导经验。
  潘迪先生本科毕业于清华电子工程专业,同时获得公共行政管理的学位。此后他获得了水利工程硕士学历。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 tel:027-/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对雨 雪对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