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未来三年之内完全amd吊打英特尔尔核显的是什么卡

Intel核显进化史:何时吊打APU?
曾经很早的时候,集成显卡给人的印象只是能提供图像输出,玩游戏什么的就别想了,然后过了些年,NVIDIA和AMD相继推出了高性能集显芯片组,也就是C61与690G这类经典产品,让大家见识到集显也是能玩大型游戏的,也就是这些高性能集显成就了当时AMD在低端平台的高性价比,随后这些iGP就被直接整合到CPU里面了,现在整合显卡的主板已经很稀有了。
第二代到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内部核显大小变化
AMD在收购ATI后,首先提出了CPU与GPU融合的概念,然而第一个把实际产品做出来的却是老对手Intel,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整合GPU的CPU,随后Intel的核显每年都会随酷睿系列处理器一同升级一次,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GPU的规模越长越大,以前是买CPU送GPU,现在都快成买GPU送CPU了。
从第一代酷睿处理器Clarkdale到今天的第六代酷睿处理器Skylake,可见整合核显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增大,性能也是以倍数增加,而CPU每次升级都是以提高能耗比为主,说真的从Sandy Bridge到Skylake CPU的性能提升幅度并不算太突出,GPU性能反而成了每代处理器的性能提升重点,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Intel的核显进化历程。
首款整合GPU的CPU:Clarkdale
虽然说Intel的做法有点狡猾,但是2010年推出的Clarkdale处理器确实首款整合GPU的CPU,这款处理器由32nm制程CPU Die和45nm的GPU Die共同封装在一块PCB上组成,两颗芯片使用QPI总线相连,通俗点来讲Intel把CPU和北桥芯片用胶水粘在了一起。
Clarkdale内核结构图,GPU Die上包含了PCI-E控制器和内存控制器,其实就是一个北桥芯片
Clarkdale系列处理器只有双核的型号,有Core i5-600和Core i3-500两个型号,在LGA 1156时代四核处理器是没有整合GPU的。
当时的Intel把Clarkdale上的GPU统称为&Intel HD Graphics&,这名字一直用到现在。而这个GPU其实就是G45上的X4500 HD的升级版,EU增加了两个达到了12个,核心频率最高可以到900MHz,支持Hierarchical Z(层次Z缓存算法)与Fast Z Clear(快速Z清除)技术,支持DX10、SM4.0,支持OpenGL 2.1,移动版处理器的GPU可以通过Turbo Boost动态调整频率,而桌面版不行。
真正的核显:Sandy Bridge
Sandy Bridge核心图
正在把CPU和GPU做到同一块芯片上的是在2011年上推出的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CPU、GPU、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全部整合到一个核心里面,它的最大改进在于三级缓存改用了环形总线设计,并且其核心、GFX以及显示/媒体控制器可共享L3高速缓存。
Sandy Bridge的GPU主要包含了指令流处理器、媒体处理器、多格式媒体解码器、执行单元、统一执行单元阵列、媒体取样器、纹理采样器以及指令缓冲等等,架构与上一代相比有了较大修改。
Sandy Bridge按照型号划分了标准版以及&K&系倍频解锁版本,标准版本GFX命名为HD Graphics 2000,而唯独K系列所拥有的GFX为等级更高的HD Graphics 3000,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拥有6个EU,而后者则达到了12个,全面支持Turbo Boost动态调整频率,最高频率可达1350MHz,支持DX10.1、SM4.1,支持OpenGL 3.0,性能上HD Graphics 3000比上一代有了翻倍的增长。
此外这一代核显还增加了Quick Sync转码加速技术,利用内置的编码器可以支持MPEG2、VC1和H.264视频各种的硬件编码,Sandy Bridge所整合的图形核心已实现了视频解码和编码两部分的硬件加速功能,可为用户在视频转码时节省更多的时间。
迎来DX11时代:Ivy Bridge
Ivy Bridge架构图
在Ivy Bridge上Intel针对核显的改进还是两个方向,首先是进一步提高GPU的性能,并且让其支持DX11,第二点则是继续提高核显的功能,多屏输出、高分辨率支持等。
Ivy Bridge的GPU增强了几何前端、光栅化、像素后端处理、采样器、寻址单元的并行运算能力,每周期可以执行2个MAC操作,GPU可以直接读取L3缓存中的数据,图形单元新增两个可编程操作以及一个固定功能单元以支持曲面细分计算,并在解码与显示功能上做了升级。
同样的核显也分为两种,分别是有16个EU单元的HD 4000和6个EU单元的的HD 2500,&K&系列处理器用的是HD 4000而其他处理器用的是HD 2500,最高频率与SNB时代一样是1350MHz,支持DX11、SM5.0,支持OpenGL 3.2,性能上HD 4000比上一代的HD 3000提升是67%。
Ivy Bridge支持Quick Sync 2.0编码加速技术,与第一代相比,2.0版不仅速度更快,而且画质也会更高。视频输出方面也从原来的双屏上升到三屏输出,最大分辨率从原来的上升到4k*4k级别。
&锐炬&登场:Haswell
Haswell架构图
Haswell采用的是Gen7.5核显,这一代开始Intel的核显开始了模块化、可扩展的设计,Haswell的显示核心采用两级EU团簇结构设计,上级的叫Slice,下级的叫Subslice,每个Subslice拥有10个EU,2组Subslice单元组成了1组Slice单元,这一代在GT1和GT2两个级别之上又诞生了GT3核心,从此Intel就走上了暴力堆砌核显规格的道路。
Haswell的GT1、GT2、GT3核显分别拥有10个、20个和40个EU单元,此外还有一个带嵌入式eDRAM的GT3e,核显集成了128MB eDRAM,位宽512bit,带宽可达64GB/s,这个嵌入式eDRAM是作为L4缓存存在的,可以同时提升CPU和GPU性能。
Intel的核显一直以来都用HD Graphics来命名,不过与NVIDIA的GeForce还有AMD的Radeon相比这个名字还是不够霸气,因此从Haswell处理器的核芯显卡开始,英特尔将引入新的名字&Iris&和&Iris Pro&,中文名为&锐炬&和&锐炬Pro&,分别对应GT3以及GT3e核显,具体型号则是Iris Graphics 5100和Iris Pro Graphics 5200。
这一代的桌面版酷睿处理器基本上都是使用GT2核显,型号是HD Graphics ,后者只用在Core i3-41xx系列处理器上,只有16个EU,对非K系列处理器来核显性能是较上一代有大幅提升的,而真正需要高性能核显的也是Core i3那种级别的,高端处理器基本都是配个独显。
奔腾和赛扬处理器配的是GT1核显,而这一代最强的GT3e核显只出现在两款桌面级处理器上,就是Core i7-4770R和Core i5-4670R,然而这两个都不零售,是针对OEM市场的产品。
最强桌面核显:Broadwell
Broadwell-H内部结构
Broadwell主要都是面向移动市场,在桌面零售市场上其实就只有两个CPU,Core i7-5775C和Core i5-5675C,配备Intel目前最强的Iris Pro 6200核显,拥有128MB的eDRAM缓存,另外倍频无锁,可进行超频。
Broadwell上的Gen8 GPU架构示意图
Broadwell上使用的是Gen8图形核心,Intel重新设计了Subslice单元,每组的EU单元从之前的10个下降到了8个,在同样的采样器及调度器下这意味着每个EU单元的效率提升了,而弥补EU数量可以通过提升Subslice单元 总数来完成,所以Broadwell的1组Slice单元有3组Subslice单元,EU单元总数是24个,Broadwell的GT1、GT2、GT3核显分别拥有12个、24个和48个EU单元。
桌面零售版那两个配备的Iris Pro 6200属于带eDRAM的GT3e核心,得益于核心规模的大幅提升,Core i7-5775C的核显性能较上一代Core i7-4790K提升了将近80%,而已由于现在的Skylake桌面版只有GT2核心,所以Broadwell架构的这两款处理器成为目前拥有最强核显的桌面级处理器,然而这两个处理器在国内根本没有正式上市,要买的话比较难找。
越堆越大的GPU:Skylake
Skylake处理器核心
Skylake使用的Gen9代GPU其实与Gen8有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每组Subslice单元依旧是24个EU,但是最多可以扩展到3组Slice单元,也就是说最多会配备72个EU单元,因此Skylake也多出GT4这个级别的核显。
GT4核显可以支持3组Slice单元,72个EU单元
Skylake的Gen9架构支持DX12、OpenCL 2.x、OpenGL 5.x、Vulkan等图形规范,支持新的编译器堆栈,功耗范围从4W-65W 不等。此外,Gen9还支持HEVC/H.265、AVC、SVC、VP8、MJPG硬件加速,支持摄像头RAW架构。
多媒体方面,Gen9架构支持单一固定功能单元以降低功耗,Quick Sync转码单元也设计了固定功能的编码器以降低功耗、延迟。此外,Gen9的视频解码、转码加速还支持了HEVC(H.265)、VP8、MJPEG等标准。
Skylake处理器上启用全新的核显命名
然而GT3/GT3e/GT4e这样的高性能核显只使用在移动版处理器上,桌面版的Skylake处理器基本上都是使用只有24EU的GT2,虽然较桌面版Haswell来说性能还是有所提升,但是幅度只有20%。另外还有两个&P&后续的处理器用的是GT1核显。
从Gen1到Gen9,Intel的图形核心性能有上百倍的提升
Intel这些年来在核显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性能提升幅度相当的大,入门级显卡基本上都被核显赶尽杀绝了, 而反观CPU,性能提升幅度就没那么明显了,降低功耗反而成了重点,低功耗的处理器造就了现在超级本和各种Windows平板的盛行,而这些年来移动设备都上高分辨率屏幕,这对核显又有了性能上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影响了Intel近年来的处理器改进方向,未来Intel CPU也是以提升核显性能并降低整体功耗为主。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好友,也可按Ctrl+D收藏本页面,谢谢!感谢本文来源方:超能网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LOL与核显】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的问题——驱动_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90,578贴子:
【LOL与核显】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的问题——驱动收藏
RT。首先附上楼主昨天晚上写的帖子——【实测】HD4600战LOL问题不大:此贴一出,得到了不少用着核显的吧友的支持,也有吧友进行反驳拿出了一些硬件网站的数据或自己的测试截图。挺核显和倒核显的两派测试的数据呈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两个极端。楼主不得不思考,在双方都是正规测试,没有作弊的情况下,核显在同一款游戏中的表现为何差异如此巨大?楼主突然想起了一个最大的疏忽——显卡驱动楼主的核显驱动型号为:intel_nuc_hd_graphic_15_33_19_3540_64bit_driver,注意这是一个英特尔针对自家NUC、即迷你电脑发布的驱动。记得当时是逛图吧看见的一个帖子,大致意思是该驱动对核显游戏性能提升巨大,原帖楼主拿来举例的游戏就是LOL,至今记得他的U是G1820。在看完帖子后我也下载并安装了此驱动,但是由于不玩LOL,我只用战地4、老滚5等游戏进行了驱动更新前后的测试,并没有发现帧数得到了提升。因此忽略了这个关键性的细节。当时下载的驱动现在还在电脑里存着,可以看到创建时间是4月11日,依稀记得这是今年4月初的新驱动。如今英特尔NUC核显驱动最新版已经在今天发布,也许吧里所有想用核显玩LOL的都要先更新驱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核显性能,提高游戏体验。毕竟我们能在各大测评网站上找到的核显测评都已经有些时日,吧里也很少有人让自己的核显驱动一直保持在最新状态,个人认为驱动版本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吧友们测试数据存在巨大差异的关键。至于还想用核显测试LOL的吧友,我的个人建议是:在原驱动下进行测试并全程用Fraps记录帧数,更新核显驱动至最新后进行第二次测试并与第一次测试进行前后比对,在这种测试环境下,核显驱动对游戏帧数的提升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楼主身为大学狗已经身处考试月,实在没有多余时间进行测试,希望吧里有时间的吧友们可以按照楼主的方法进行较为科学的测试,以此证明楼主的猜测是正确的
hd2000最低特效20多帧,团战有时会卡
英特尔驱动做好之前只能是跑分王——Viva la Nokia!
附上英特尔核显的最新驱动下载地址:rs.mydrivers.com/drivers/482_193171.htm支持处理器平台:— 第四代智能Intel英特尔Core酷睿处理器平台— 第四代智能Intel英特尔Core酷睿处理器平台 U系列— 第四代智能Intel英特尔Core酷睿处理器平台 Y系列— 第三代智能Intel英特尔Core酷睿处理器平台— 第三代代智能Intel英特尔Core酷睿处理器平台 U系列— 第四代智能Intel英特尔Core酷睿处理器平台 Y系列— Intel英特尔奔腾处理器:/G系列、N系列、J系列— Intel英特尔赛扬处理器:900/系列、N系列、N系列、N系列、N2815系列、J系列、J系列、支持显卡列表:— Intel HD Graphics 5000— Intel HD Graphics 4600— Intel HD Graphics 4400— Intel HD Graphics 4000— Intel HD Graphics— Intel HD Graphics Family— Intel Iris Graphics 5100— Intel HD Graphics P— Intel Iris Pro Graphics 5200
刘翔“04.24,和Sakura去东京天空树,世界上最暖和的地方在天空树的顶上。”“04.26,和Sakura去明治神宫,有人在那里举办婚礼。” “04.25,和Sakura去迪士尼,鬼屋很可怕,但是有Sakura在,所以不可怕。” “Sakura最好了。”
好贴,好久没有看见这么好的技术贴了
ThinkSNS年底钜惠,社交+直播+电商系统,0元分期,轻松购买
顶LZ,不像有些小学生,自己功课不到位还装大神
同4600其实核显很不错,我就没独显
本层来以身试法看看,CPU是奔腾G860
我现在用的就是1820不过加显卡了   --12450, 一按我保你 *罒▽罒*来自作死的小强贴吧客户端
4600当然问题不大,但是现在一般人都是4000,问题就大了,4600一般都是高端u配的,也不缺钱上显卡了
hd全极高关闭阴影,注意!关闭阴影!对线打团没问题。
就驱动精灵更新的那个驱动就行了,也不咋出新驱动。lol,我用hd4000单通道都问题不大
用了两个月i5 4570核显
今天整了张7870
都觉得觉得见到你许可证那咋卡咋那咋几咋那那撒卡咋那撒那小鸡鸡想你下决心年休假洗那洗那洗
马克——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我不想下lol。。。帮你不到                     →12ZB大显存最新卡皇AviDia RaFonce RTX9 295x2 Titan Colour Z Edition你值得拥有
请教lz E5200核显能用这个驱动吗
刚刚有吧友反应自己的i5 4570打不上此版本驱动,如果打不上,建议大家去驱动之家找14年4月之后的英特尔核显驱动,按理说都对LOL有极大的性能提升
主板集成呢
我感觉驱动问题不大 我现在还是用显卡自带的驱动
我gt430还有核显强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Intel核显进化史:何时吊打APU?_CPU_网上三好街_硬件频道
>>>> Intel核显进化史:何时吊打APU?
Intel核显进化史:何时吊打APU?
曾经很早的时候,集成显卡给人的印象只是能提供图像输出,玩游戏什么的就别想了,然后过了些年,NVIDIA和AMD相继推出了高性能集显芯片组,也就是C61与690G这类经典产品,让大家见识到......&&&&
&&& 曾经很早的时候,集成显卡给人的印象只是能提供图像输出,玩游戏什么的就别想了,然后过了些年,NVIDIA和AMD相继推出了高性能集显芯片组,也就是C61与690G这类经典产品,让大家见识到集显也是能玩大型游戏的,也就是这些高性能集显成就了当时AMD在低端平台的高性价比,随后这些iGP就被直接整合到CPU里面了,现在整合显卡的主板已经很稀有了。
第二代到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内部核显大小变化
&&& AMD在收购ATI后,首先提出了CPU与GPU融合的概念,然而第一个把实际产品做出来的却是老对手Intel,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整合GPU的CPU,随后Intel的核显每年都会随酷睿系列处理器一同升级一次,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GPU的规模越长越大,以前是买CPU送GPU,现在都快成买GPU送CPU了。
&&& 从第一代酷睿处理器Clarkdale到今天的第六代酷睿处理器Skylake,可见整合核显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增大,性能也是以倍数增加,而CPU每次升级都是以提高能耗比为主,说真的从Sandy Bridge到Skylake CPU的性能提升幅度并不算太突出,GPU性能反而成了每代处理器的性能提升重点,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Intel的核显进化历程。
首款整合GPU的CPU:Clarkdale
&&& 虽然说Intel的做法有点狡猾,但是2010年推出的Clarkdale处理器确实首款整合GPU的CPU,这款处理器由32nm制程CPU Die和45nm的GPU Die共同封装在一块PCB上组成,两颗芯片使用QPI总线相连,通俗点来讲Intel把CPU和北桥芯片用胶水粘在了一起。
Clarkdale内核结构图,GPU Die上包含了PCI-E控制器和内存控制器,其实就是一个北桥芯片
&&& Clarkdale系列处理器只有双核的型号,有Core i5-600和Core i3-500两个型号,在LGA 1156时代四核处理器是没有整合GPU的。
&&& 当时的Intel把Clarkdale上的GPU统称为“Intel HD Graphics”,这名字一直用到现在。而这个GPU其实就是G45上的X4500 HD的升级版,EU增加了两个达到了12个,核心频率最高可以到900MHz,支持Hierarchical Z(层次Z缓存算法)与Fast Z Clear(快速Z清除)技术,支持DX10、SM4.0,支持OpenGL 2.1,移动版处理器的GPU可以通过Turbo Boost动态调整频率,而桌面版不行。
真正的核显:Sandy Bridge
Sandy Bridge核心图
&&& 正在把CPU和GPU做到同一块芯片上的是在2011年上推出的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CPU、GPU、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全部整合到一个核心里面,它的最大改进在于三级缓存改用了环形总线设计,并且其核心、GFX以及显示/媒体控制器可共享L3高速缓存。
&&& Sandy Bridge的GPU主要包含了指令流处理器、媒体处理器、多格式媒体解码器、执行单元、统一执行单元阵列、媒体取样器、纹理采样器以及指令缓冲等等,架构与上一代相比有了较大修改。
&&& Sandy Bridge按照型号划分了标准版以及“K”系倍频解锁版本,标准版本GFX命名为HD Graphics 2000,而唯独K系列所拥有的GFX为等级更高的HD Graphics 3000,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拥有6个EU,而后者则达到了12个,全面支持Turbo Boost动态调整频率,最高频率可达1350MHz,支持DX10.1、SM4.1,支持OpenGL 3.0,性能上HD Graphics 3000比上一代有了翻倍的增长。
&&& 此外这一代核显还增加了Quick Sync转码加速技术,利用内置的编码器可以支持MPEG2、VC1和H.264视频各种的硬件编码,Sandy Bridge所整合的图形核心已实现了视频解码和编码两部分的硬件加速功能,可为用户在视频转码时节省更多的时间。
迎来DX11时代:Ivy Bridge
Ivy Bridge架构图
&&& 在Ivy Bridge上Intel针对核显的改进还是两个方向,首先是进一步提高GPU的性能,并且让其支持DX11,第二点则是继续提高核显的功能,多屏输出、高分辨率支持等。
&&& Ivy Bridge的GPU增强了几何前端、光栅化、像素后端处理、采样器、寻址单元的并行运算能力,每周期可以执行2个MAC操作,GPU可以直接读取L3缓存中的数据,图形单元新增两个可编程操作以及一个固定功能单元以支持曲面细分计算,并在解码与显示功能上做了升级。
&&& 同样的核显也分为两种,分别是有16个EU单元的HD 4000和6个EU单元的的HD 2500,“K”系列处理器用的是HD 4000而其他处理器用的是HD 2500,最高频率与SNB时代一样是1350MHz,支持DX11、SM5.0,支持OpenGL 3.2,性能上HD 4000比上一代的HD 3000提升是67%。
&&& Ivy Bridge支持Quick Sync 2.0编码加速技术,与第一代相比,2.0版不仅速度更快,而且画质也会更高。视频输出方面也从原来的双屏上升到三屏输出,最大分辨率从原来的上升到4k*4k级别。
“锐炬”登场:Haswell
Haswell架构图
&&& Haswell采用的是Gen7.5核显,这一代开始Intel的核显开始了模块化、可扩展的设计,Haswell的显示核心采用两级EU团簇结构设计,上级的叫Slice,下级的叫Subslice,每个Subslice拥有10个EU,2组Subslice单元组成了1组Slice单元,这一代在GT1和GT2两个级别之上又诞生了GT3核心,从此Intel就走上了暴力堆砌核显规格的道路。
&&& Haswell的GT1、GT2、GT3核显分别拥有10个、20个和40个EU单元,此外还有一个带嵌入式eDRAM的GT3e,核显集成了128MB eDRAM,位宽512bit,带宽可达64GB/s,这个嵌入式eDRAM是作为L4缓存存在的,可以同时提升CPU和GPU性能。
&&& Intel的核显一直以来都用HD Graphics来命名,不过与NVIDIA的GeForce还有AMD的Radeon相比这个名字还是不够霸气,因此从Haswell处理器的核芯显卡开始,英特尔将引入新的名字“Iris”和“Iris Pro”,中文名为“锐炬”和“锐炬Pro”,分别对应GT3以及GT3e核显,具体型号则是Iris Graphics 5100和Iris Pro Graphics 5200。
&&& 这一代的桌面版酷睿处理器基本上都是使用GT2核显,型号是HD Graphics ,后者只用在Core i3-41xx系列处理器上,只有16个EU,对非K系列处理器来核显性能是较上一代有大幅提升的,而真正需要高性能核显的也是Core i3那种级别的,高端处理器基本都是配个独显。
&&& 奔腾和赛扬处理器配的是GT1核显,而这一代最强的GT3e核显只出现在两款桌面级处理器上,就是Core i7-4770R和Core i5-4670R,然而这两个都不零售,是针对OEM市场的产品。
最强桌面核显:Broadwell
Broadwell-H内部结构
&&& Broadwell主要都是面向移动市场,在桌面零售市场上其实就只有两个CPU,Core i7-5775C和Core i5-5675C,配备Intel目前最强的Iris Pro 6200核显,拥有128MB的eDRAM缓存,另外倍频无锁,可进行超频。
Broadwell上的Gen8 GPU架构示意图
&&& Broadwell上使用的是Gen8图形核心,Intel重新设计了Subslice单元,每组的EU单元从之前的10个下降到了8个,在同样的采样器及调度器下这意味着每个EU单元的效率提升了,而弥补EU数量可以通过提升Subslice单元 总数来完成,所以Broadwell的1组Slice单元有3组Subslice单元,EU单元总数是24个,Broadwell的GT1、GT2、GT3核显分别拥有12个、24个和48个EU单元。
&&& 桌面零售版那两个配备的Iris Pro 6200属于带eDRAM的GT3e核心,得益于核心规模的大幅提升,Core i7-5775C的核显性能较上一代Core i7-4790K提升了将近80%,而已由于现在的Skylake桌面版只有GT2核心,所以Broadwell架构的这两款处理器成为目前拥有最强核显的桌面级处理器,然而这两个处理器在国内根本没有正式上市,要买的话比较难找。
越堆越大的GPU:Skylake
Skylake处理器核心
&&& Skylake使用的Gen9代GPU其实与Gen8有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每组Subslice单元依旧是24个EU,但是最多可以扩展到3组Slice单元,也就是说最多会配备72个EU单元,因此Skylake也多出GT4这个级别的核显。
GT4核显可以支持3组Slice单元,72个EU单元
&&& Skylake的Gen9架构支持DX12、OpenCL 2.x、OpenGL 5.x、Vulkan等图形规范,支持新的编译器堆栈,功耗范围从4W-65W 不等。此外,Gen9还支持HEVC/H.265、AVC、SVC、VP8、MJPG硬件加速,支持摄像头RAW架构。
&&& 多媒体方面,Gen9架构支持单一固定功能单元以降低功耗,Quick Sync转码单元也设计了固定功能的编码器以降低功耗、延迟。此外,Gen9的视频解码、转码加速还支持了HEVC(H.265)、VP8、MJPEG等标准。
Skylake处理器上启用全新的核显命名
&&& 然而GT3/GT3e/GT4e这样的高性能核显只使用在移动版处理器上,桌面版的Skylake处理器基本上都是使用只有24EU的GT2,虽然较桌面版Haswell来说性能还是有所提升,但是幅度只有20%。另外还有两个“P”后续的处理器用的是GT1核显。
从Gen1到Gen9,Intel的图形核心性能有上百倍的提升
&&& Intel这些年来在核显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性能提升幅度相当的大,入门级显卡基本上都被核显赶尽杀绝了, 而反观CPU,性能提升幅度就没那么明显了,降低功耗反而成了重点,低功耗的处理器造就了现在超级本和各种Windows平板的盛行,而这些年来移动设备都上高分辨率屏幕,这对核显又有了性能上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影响了Intel近年来的处理器改进方向,未来Intel CPU也是以提升核显性能并降低整体功耗为主。
看了该产品的用户还喜欢
推荐经销商
戴尔笔记本
易捷通收款机
AEE监控设备
戴尔服务器
最新专题更多>>
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的小黄金周日期非常接...
相关产品报价
沈阳资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 - , All Rights Reserved.热线电话:024-67223 转 800 广告咨询:024-IT商品推荐群: QQ:
 沈网警备案号
关注三好街动态英特尔:我的核显能秒掉市面上80%的独立显卡|Intel|核显|独显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英特尔:我的核显能秒掉市面上80%的独立显卡
  訾竣喆
  十年多来,“Intel集成显卡”一直是低性能图形解决方案的代名词。遥想当年Intel的第一款整合主板芯片组i810,即使是在2D环境下工作,图形性能低的都足以令人发指。
  虽然Intel的2D图形性能在这十多年来也在逐渐改善,但3D图形性能功能仍然让人望风破胆。直到Sandy Bridge微架构的出现,这一情况才开始有所好转。
  自推出Sandy Bridge之后,Intel开始发力提升其3D图形性能。虽然在2011年凭借性能更为出色的APU Llano抢夺了Intel的市场,但Intel这几年来一直在缩短这一性能差距。
  至少硬件测评网站AnandTech表示,在桌面级GPU市场上,目前AMD从整体上和Intel相比仍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Intel方面的回应是:“对于主流玩家或是休闲玩家而言,目前集成在Intel芯片中的第四代集成显卡Iris和Iris Pro性能已经足够用了。单就性能而言,新一代核显已经是五年前显卡的30倍。即使是着眼于现在,Iris和Iris Pro的图形处理性能也可以轻松超越目前市面上80%的独立显卡。”
  那么问题来了,这真的科学吗?
  至少根据Steam的硬件调查数据来看,这一数字并不科学。我们可以顺着AMD和的GPU图形性能天梯表从上往下数,即使是性能处于中游水平的独立显卡中也有31%的显卡比Iris和Iris Pro性能强上许多。
  而且Intel的说辞中,关于“主流玩家”和“休闲玩家”这两个表述也十分模糊。如果说主流休闲玩家就是指那些偶尔玩玩开心农场或是社交类的小游戏的人,那么Intel确实并没有说假话。或许,Intel、AMD、Nvidia对于轻度玩家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吧。
  而评估Intel的说法是否正确还要面临一个问题——Iris和Iris Pro都是移动处理器中的核心显卡。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它们也只会在15~28W下工作。而内置AMD和Nvidia独显的笔记本电脑虽然性能强上许多,但也往往更厚、更笨重,而且还需要更好的冷却系统。
  无论Intel的核心显卡究竟能够打败市面上的多少显卡,不可否认是,Intel近年来在GPU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已经让它的主要竞争对手AMD感到不安。从2011年至今,APU的强大之处主要就在图形性能上。Intel的核显越强大,AMD的压力就越大。
  曾几何时,人们还认为Nvidia将被迫退出GPU市场,但工作站和计算机市场对于更高性能图形处理的需求帮助他们如今赚的是盆满钵满。如今,虽然AMD新一代CPU“Zen”预计将在2017年初推出,但目前仍不知道什么时候APU才能够带着这项技术进入市场。支持高带宽内存技术(HBM)的APU势必比拥有增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技术(EDRAM)的Intel CPU更具优势。但前提是AMD能够及时将这一技术成果投放到市场,否则一切都只是镜中花。
对于早期创始人来说,公关行为的最高目标就是让用户产生“共鸣”...
京东到家模式很难模仿团购打车的补贴路径,因为低毛利率和高配送...
创新和专利认知和保护依旧是中国最终“去山寨化”最大的软肋和挑...
亚马逊中国向美国海运监管机构进行了注册,使之具备了进出口货代资质。
当创业和投资以一种无比火热的姿态推进时,太多问题被掩藏在速度和规模之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英特尔核显天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