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查看: 989|回复: 1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因此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前的研究课题。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校现在践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 & 正文:& &
& & 《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而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先学环节也正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在先学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一、创设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剥夺了许多学生的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这样,引起了同学们对网络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想上网”的念头,从而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 &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条件,没有了兴趣,学生就根本不想去学,更谈不上主动去学了。在上课开始时应该创设好每一个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也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的,毕竟是学生在听你说话,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趣的,就会很容易融合到课堂上来,学习就有了一个动力,对问题任务的解决也起到了好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那种创新的欲望。
例如,我在上《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一课中,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为学生准备实物图片, 学生被眼前的奇妙事物吸引,产生一种强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了解什么?你从画面里发现了什么?”学生:我想了解它怎样奇妙的?我想知道它还有哪些物产?……师:下面你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阅读后,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但同时又对进一步探究其他相关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变“即问即答”为“随机生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给学生创设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外,还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还能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以达到建构和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 && &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和价值,这样他们会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网络世界更加感兴趣。
例如,在教学画图《美丽的夜景》一课中,我展示出预备好的画让学生先看然后再去创作,目的是想考查学生对椭圆、曲线、橡皮工具的运用。其中最大争议的是弯圆形月亮的画法(见图),一开始时学生都说不知道怎么画,我就引导他们从椭圆、曲线、橡皮三个工具入手,让他们先尝试一下怎样画,到时再汇报,经过引导,最后得出了好多种画法,各抒己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思考,让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找到答案,这就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开拓思维,变“书本知识”为“内外结合”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三维目标,更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教材上的内容容量较有限,所以在学完课文内容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内的学习任务,还进行了课内知识的延伸,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而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得很多,其他的问题便一无所知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随时将学生交流的信息通过屏幕展示在全体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四、相机引导,变“学会”为“会学”
有专家说得好:我们要给学生猎枪,而不是给他们干粮。[4]教育教学形式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或方法。[5]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将知识学会,慢慢地转变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怎样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也就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条件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传统的东西不乏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经典性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对网络产生兴趣的同时,要适时引导,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我们要担当起管理者、监督者、组织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也才能充分体现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由无奈的听授,以记忆为主的个体行为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主体地位。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高涨。
我们欣喜地看到,时代在变化,课堂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未来,教育会更加魅力无限。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学科网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hongmeizxxk
阅读:1948
找英语资源,尽在英语学科网
英语学科网,教材全覆盖,资源速更新
热门文章推荐
Copyright &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利用网络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利用网络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73&&&&更新时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教育科学前沿课题之一。自主学习在国外出现已经近百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早已深入人心,并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看法。
在国外,前苏联心理学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他所主张的自主学习,是指“以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以皮亚杰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由来已久。近代,“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效。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表演和比赛。新课改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一种共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二)选题背景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各种层次的学校中已蓬勃展开,它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它在逐渐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知识经济的兴起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育将面临着一次全面彻底的变革。而信息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将起到先锋而关键的作用。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转变。然而,在现今的课堂教学往往因受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的制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仍然处于另一种形式之下的被动学习,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实际脱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质疑问难,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压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的发挥被忽视,扼杀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学校愈来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随着信息技术步入学校和家庭,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源泉,更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同时帮助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新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下更好地发展,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校2005年由5所村办小学联合办学而成,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办学伊始,学校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千兆光纤接入校园,并建有网络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2007年,我校被评为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同时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盲目过多应用多媒体课件,严重地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鉴于教育改革现状和以上认识,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已成为我校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三)选题意义
1.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学生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快乐地学习,发挥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4.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新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有个性,有创造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探索小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2、运用信息网络化环境提供的文字、图像、声音以及资源共享的特点,提高学生有效收集、整理、应用信息能力,提高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3、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践探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
(二)研究内容
(1)运用网络环境资源的丰富性,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转变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模式,探索多向反馈、交流互动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通过“方法指导――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开发并优化教学资源,对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及整合,制作网络自主学习相关网站,探究在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习惯。根据学习内容、目标的需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筛选、分类及加工整理并逐渐形成习惯。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分三步,第一步通过对课题的前期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等,确定研究方向;第二步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对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实践与研究;第三步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学生作品展示,逐步形成系列成果。
(二)研究方法
4以往自主学习的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柯雪冰:负责课题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准备阶段(2011.9――2011.11)
(1)组建课题小组。
(2)对师生信息技术现状情况做调查。
(3)收集有关资料、信息,制定课题方案并进行论证。
(4)理论文献搜集与研究。&&&&&&
2.实施阶段(2011.12――2014.6)
3.总结阶段(2014.7――2014.12)
(1)汇总阶段性成果,并进行细致地分析研讨。
(2)课题总结,整理相关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a撰写《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b展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系列成果。(作品展示、网上交流资料)。
c展示应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课例、论文、反思。
我们本着开拓进取,科研兴校的精神,努力探索,走教育改革之路。新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成功和希望,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前进的动力。
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研究需要,创建了自主学习网站,
你上网的主要目的和兴趣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显示,在课题研究前,网上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2.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四年级《留住网上精彩》一课为例,学生网上信息获取能力对比如下:
《留住网上精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比
3.创新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不但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还能运用相关技能自主创作电脑作品,编写程序等。
对信息技术技能熟练程度对比
&&&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作品制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除了简单的电脑绘画,大部分学生还掌握了flash动画、作品制作,并且在参加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教学策略方面取得的成果
1.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地接收知识转为主动地探索式地学习。在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时,可以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容易激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因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中,要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还应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作为载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语文课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像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通过教学配套教学软件、自制课件或网上资源,把语文课堂教学的识字、学词、阅读、理解及写作变得生机盎然,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去体验、去获取。比如小学语文课《园明圆的毁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找“园明圆的原来的景观”,“园明圆是怎样毁灭的”和“ 园明圆毁灭后的样子”等问题,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然后他把学生收集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制成学习资料库,包括文字资料、圆明园图片(毁灭前和毁灭后)、视频资料等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选择进行浏览、学习。通过让学生主动上网探索,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其信息素养的目的。
文章录入:zonghe&&&&责任编辑:zonghe&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樟木头镇实验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wys96440的博客 - 扬州教育博客-扬州教师私家花园
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江都昭关小学& 王友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没有现存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教法的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并觉得可以打游戏、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结合我校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电脑初学者可以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比如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等(对于初学者,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七巧板”,然后是画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的进制转换等知识。
“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驱动” 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意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二、“成功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要经过无数次失败的练习和尝试。学生们为成功而尝试,又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成功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低起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教学起点,把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
目前,不同地区的学校、学生家庭间的经济条件均有一定的差异,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能很早已拥有较高配置的计算机,这样的学生已有很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中的学生,有的还从未摸过计算机,所以降低起点并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
“成功式”教学的起点要尽量适应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可请一些操作技能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主。
“小步伐”是指教学的步子要小,对教学要求作适当分解,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组织合理的梯形教学目标体系,分层渐进。
“多动手”是指增加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频率,适当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
根据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成功式”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中组织大量的师生共同参与上机操作活动,提倡协作学习,师-生、生-生、人-机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思考,勇于争辩。在上机操作中,提倡遇到困难时先自己检查纠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他人帮助时,让几位同学或全班同学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保持,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多,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一般可达到1/2至2/3,教师的每次持续性讲课一般宜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快反馈”是指对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评价,把评价结果尽快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使学生从评价中或受到鼓舞,或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评价过程中多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性评价(表扬与奖赏)比否定性评价(批评与惩罚)的效果好。批评与惩罚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而表扬与鼓励则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的指导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教育的效果会更为显著。让学生明白失败中可能存在成功的因素,以肯定学生的进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阶段性自我指导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教师通过采用与学生的自我指导水平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所谓“教育上的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自我指导水平阶段不相契合所造成的。
学生自我指导水平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 依赖的学生;阶段二 有兴趣的学生;阶段三 参与的学生;阶段四 自我指导的学生。与这四个阶段对应,教师也可分为四种类型:教练型;指导型;促进型;协商型。
第一阶段,运用幻灯片法进行复习。
在课堂上进行复习和练习活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由教师用电脑选抽卡片,用多媒体投影机打到屏幕上出示题目,请学生自由回答。
●指定学生到讲台前当众用电脑抽出卡片—张,进行当场操作;若操作有误,则由其他同学订正。
●请学生到讲台前用电脑选抽卡片提问大家,解答者的回答正确与否,提问者都要进行讲评。
总之,每种方式都要保证全班学生一起受到教师的检查和指导。
第二阶段,运用范例法进行技能演示。
在一定程度上说,计算机是一种比较重视知识传授的学科,学生只要记住如何操作就可以了,许多命令、拼写和操作方法是程序编写人员人为规定的,也许根本无法回答为什么要这么用。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所以教学中应采取先“用”后“说”的办法,让学生学会了后再弄清相关的知识,再进一步使用。因此,范例教学、事件驱动可以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每节课选择一个合适的范例、提供一个任务,进行讲解,师生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术。
第三阶段,通过上机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课所特有的,正确运用上机操作所能起到的作用有:
●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上机过程中的耐心个别辅导、面对面的交谈可以成为感化学生、激励学生的动力,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的自信心更足。
●允许学得慢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达到目标,为前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中没有达标的学生提供补救办法(个别辅导)。
●学生间的相互协作能力能大大得到提高。
要注意学生内隐知识的学习。内隐知识是可学不可教的,只能通过学生自己体验获得,如盲打法打字,教师只能告诉你一些方法,真正的学会盲打是内隐知识,必须靠刻苦努力、不断的训练,经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尝试,才能获得。活动式教学法与授课式教学法合理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阶段,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小组学习。
教师应该尽力设法使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帮助解决问题、消灭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好多问题,但是如果没能提出来,往往会不了了之,无益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提高。对此,教师要能让学生设法把头脑中的问题显示出来,由同学或教师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作为进一步进行教学的依据。小组讨论学习的内容可以是:①解答由教师提供的问题;②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并自主解答;③学生提出一些自我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讨论小组组长(轮流担任)负责记录并汇报。
讨论是一种群体性交谈,不是由某个人或少数人演独脚戏,在真正有效的讨论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都参与进去。这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讨论中发言,学生参加讨论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思考。当然,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这样学生积极发言效果越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阶段,运用自修辅导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内容是非常适宜学生自修的,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着先“用”后“说”的原则,完全可以放到课堂教学的最后,甚至课后让学生自修。又如Word中的“美化文章”这节课,内容是设置字体、字号、字型和字色,在教师完成字体、字号后,关于字型、字色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修学习,最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制作电脑板报,将学过的内容都用上,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学得深、记得牢、用得好。
信息技术课程的大功告成,其标志与其说是学生“学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不如说是“学会了他们怎样才能学到想要知道的东西”,即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教师要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适当且要自然地让学生进行阶段性过渡,每个学生都具备了“自我指导的潜力”,将自主学习能力看成自己的责任。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看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综合任务的完成没有统一的答案,结果是多元化的。
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1.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机统一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则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地体现,正说明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好。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取消教师的责任,恰恰相反,是加强了。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体现在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另一方面,学生进入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阶段后,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一层的“主导”要求,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教师的继续学习就“片刻不能懈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减少了教师的讲解时间,看起来好像减轻了教师负担,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练习中都会有突发情况出现,尤其是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明确的教学目标,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现者、保护者,这样才能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备课,既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教学对象;既要设计好教法,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3.自主学习的培养有利于促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当然,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学科的每一堂课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定,二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自主学习该课程的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大量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来进行教学,将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虎添翼。
阅读全文(1662)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2013~.cn
管理员QQ: | 博客官方群: | 联系电话:(67,.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