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冰岛大学2013年北京高考状元元是谁

林骏:报道高考 不要眼里只是状元和名校
笔者在英国留学时,留意过英国报刊在报考时节,很少讨论牛津剑桥的招生状况,倒是喜欢聚焦几家典型的中流大学,以它们为例子,指点读者如何从招生章程、排名榜及学校网站了解其基本信息。
每年这个时候,相信很多在大学教书的同行都会与笔者一样遇上类似的事,就是不断被拉去饭局或者接听朋友转介的电话,为一些刚好有子女考大学的家长提供报考大学的建议。笔者并不擅长此事,更生怕指点失误害人一生,但受朋友所托总得勉为其难应付一下。几年下来,发现最需要意见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只能上所谓“二三流大学”的考生,很少遇到成绩远高于一本线、能在部属院校里随便挑专业的学生。有一次,一位家长在跟笔者聊完后感慨地说:“幸亏认识你,这些信息报纸和电视都没有”。
媒体没为普通考生提供有用的报考信息,恐怕很多人都会有共鸣。过去两三周,报纸上关于高考()的消息几乎一面倒地关于“名校”和“状元”,而与大多数考生前途攸关的二本、三本高校和大专院校的报道则寥寥可数。北京某所名校今年将在广东增加几个名额,或者某市状元的成长故事或考试心得等,总能惹来连篇累牍,但它们对于应届考生而言其实与娱乐新闻相差不大———无论是富豪的世纪婚礼还是某市状元在北大与清华间如何纠结,都只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笔者并非故意挑衅,翻看广东的统计数字,孰轻孰重其实一目了然。在广东的134所高校中,只有4所为部属高校,也就是所谓的“名校”,其余130所均为地方高校,亦即俗称的“二三流高校”。4所省内名校2011年招生2.2万人,仅占全省招生数47.4万人的4.6%;而对于在粤招生加起来仅百余人的北大清华(在京招生逾千),大概每5000个广东高中毕业生才有一个能入读。在笔者看来,这些高校的名额变化大众媒体完全可以忽略,因为它们与绝大部分人无关。事实上,如果一个学校有一两个考得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校长和班主任对名额的变化绝对会比媒体来得紧张。
在高考与报考这些问题上,要问的是这些只为状元们敲锣打鼓而不愿去理睬普通考生的媒体,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报纸版面是稀缺资源,即使仅从销售的角度看,把焦点对准凤毛麟角的精英,都不是英明的选择。笔者在英国留学()时,留意过英国报刊在报考时节,很少讨论牛津剑桥的招生状况,倒是喜欢聚焦几家典型的中流大学,以它们为例子,指点读者如何从招生章程、排名榜及学校网站了解其基本信息,并且分析不同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考生判断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符。即使要谈牛津剑桥这些名校,往往是关于其生源是否有贵族化倾向等与公众利益相关的议题,绝不会变相帮它们宣传,因为这会令报纸有卖软性广告之嫌,有损报格。
坦率地讲,对于绝大多数广东考生而言,北大清华等名校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即使今年加了10个名额,对于70万考生而言又如何?相反,大多数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与他们只能去的“二三流高校”之间,明显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也是他们为何到处找熟人打听情况的原因)。他们非常需要了解不同专业的具体内容、学校的办学条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这些真正与普通大众命运相关的信息,却引不起任何一份报纸的充分重视,何其悲哀!
如果说,这种只留意精英与明星的琐事,不关心平民老百姓生计的舆论氛围是被干预的结果,那么大家恐怕只好认命。但如果这一切都是编辑和记者们的潜意识使然,那么我们如何对担负着社会良心角色的媒体抱以期望?每念及此,眼前总是乌黑一片。
(作者:南方都市报 林骏)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骏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6211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状元的遗憾:全国高考状元看到这消息都流泪了|高考|状元|志愿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状元的遗憾:全国高考状元看到这消息都流泪了
  全国各地的高考生们,你们害怕的两天终于来了~
  新浪教育温馨提示“高考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哦:
  全国各地的考生家长们,你们期待的两天终于来了~
  全国各地关注高考的人们,你们凑热闹讲段子的机会也终于来了~
  什么,最近全世界人民最关注的”大事件“是“英国脱欧”,come on,英国脱欧关我P事,顶多海淘多买两件英国货~
  而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教育行业媒体人,八姐我这两天都忙碌在媒体工作者的第一线,我们关注的是——高考分数线!我们为之分疯狂的是——状元小鲜肉&状元小鲜花!
  提及状元小鲜肉,不得不提八姐今年的最爱——“河北文科状元”袁嘉玮,98年生小鲜肉,为人正直、谦逊;虽是文科生,却热爱思辨,向往清华管理类专业;喜爱厨艺,最拿手的是水煮鱼,面对网友和记者们的“肆意调戏”非常害羞,端的是一枚大写的“暖男+老干部”,而且重点是(划掉)他长得还蛮清秀。
说实话长得挺像八姐初恋情人,嘻嘻嘻
  说及袁同学,不得不提他的母校——衡水中学。
  今年河北省的文理状元都出自衡中,而且理科状元总分724,只减了6分…6分…6分。
  而且,今年河北省文理科前十名,各有九名出自衡中,两位状元更是在成绩刚一出来就被清华北大连夜接到了北京。所以说,前两天去清华找朋友玩、刚走到校门就被拦下的八姐,只想知道被清华北大派车接到北京是个什么感觉……
  刚刚八姐收到消息,今天被曝光的江苏省理科状元是个妹子,她的总分是445。
  什么?你说太低了?
  江苏省满分可是480分,而且在大江苏省出了名的“魔鬼地狱hard”模式中,李云飞同学的数学考了200分,满分……满分……满分!
  这两天娱乐圈最大爆点莫过于“周笔畅勇得高考状元”,在校期间照片如下……
  于是八姐激动地在朋友圈发了感言——“没想到我们笔笔不仅歌唱得好,还是这么大一学霸!”
没想到分分钟被打脸
  所以说,这个小妹妹名叫曹洁怡,毕业于湖北武汉二中,以652分获得“武汉文科状元”桂冠,不过人家虽然长得男性化了一点,但是有些媒体也太过分了吧,直接给人家写“男”是怎么回事啊喂~
  听说她是SNH48莫寒的粉丝,人家的爱豆还亲自发微博给她祝贺了呢~
  所以说,人家追星是这样的画风,而你……
是这样的……
  所以说这一群学霸,不仅长得比你好、考得比你高、大学比你好、连你梦中的爱豆都只看见了他看不见你……
  所以,你嫉妒了对不对?!
  所以,你生气了对不对?!
  所以,如果他们也有遗憾、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方面的话,是不是要抓紧一切机会反击?!
  好,八姐这就指点你绝招——只要你考到613分,不多不少613分,去领免费手机吧,拿着你的新手机,开始你新的征途,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秒杀一切状元!
  好了,“开始复仇”吧!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38205人已测试
7193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高考状元为何留不住?学者:就业创业都不如人意-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高考状元为何留不住?学者:就业创业都不如人意
13:19:49 来源:北京晨报
[提要]&&上
周日,一份《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出炉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而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的现象更是引起了大家的瞩目。杨阳:其实想走或已经选择走的人群,他们选择出国的理由都差不多,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找寻个人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
周日,一份《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出炉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而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的现象更是引起了大家的瞩目。
  作为我国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发布方——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这是他们连续第7年发布高考状元调查研究报告。他们总共追踪调查到1952年至2012年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近2000人;其中1977年以前18人,1977年至多人,2000年至多人。该报告涉及高考状元的分布状况、学校选择状况、专业选择状况、海外留学状况、就业状况以及职场表现等诸多方面。
  在海外留学状况的调查中,“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高考状元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相对而言,出国的理科状元人数远高于文科状元,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状元的留学首选。”
  此外,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还指出,总体而言,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流失海外现象较为严重,学成归国的状元仅占少数,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那么,大家不禁要问:高考状元为何大规模流失海外,为何学成归国的高考状元仅仅是少数?对此,本报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他认为,“1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更多体现在规模上,可以说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的环境,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不尽如人意,如果在国外有更好的选择,不愿意回来也是正常现象。”
  北京晨报:对于我国高考状元流失海外现象比较严重的调查,您是怎么看的?
  杨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长期以来,我们国内不少顶尖的大学,比如清华、北大之类的名牌大学,有一个称谓叫“留洋预备班”,特别是理科专业中,一个班里留学的往往有60%到70%,这些人出去以后到底有多少回来?现在可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是可以说回来的是少数,这也是早就有的现象。
  北京晨报:那么,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高考状元们更愿意奔赴海外呢?
  杨阳:必须承认,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还是要优于国内的。这些年来,国内的高等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高等教育的扩张非常迅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要引起注意的是:这种扩张更多是数量上的,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学生人数的增长超过了30倍;可在质量上的提高却不是很大,而且由于在扩张上粗放式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教育反而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仅仅是高考状元,很多比较优秀的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留学。
  杨阳:留洋为何一去不回
  在富豪移民海外之势尚未停歇时,又爆出了高考状元留学海外一去不回的现象。其实不仅仅是高考状元,据国际教育协会显示,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留美学生最多的国家,仅2011年就有超过15万人留学美国。而且,低龄化的现象也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大学本科毕业到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
  人们不禁试想:即使我们留不住一些富豪与精英,难道连高考状元、高中生以及初中生也留不住吗?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人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自然都想选择更好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情感环境,甚至是生存环境。如果有更好,人们为什么不去选择呢?”
  双重夹击下的教育
  扩张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扩张的方式。我们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行政投资,突然要让高校通过市场的方式获得资源,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受到资本的左右和侵蚀。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处在权力和资本的双重夹击下。结果是,高精尖的成果很少,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越来越不好。
  北京晨报:我国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去国外深造,而不愿意留在国内继续学习,请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杨阳:出国继续学习的原因,当然和教育的质量有关。而教育的质量,又和教育的体系有关。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有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一,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都是行政化的。在资源配置上,因为以前我们的高校管理是行政化的配置方式,所以当前高校改革把去行政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不仅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一定会造成权力寻租的现象。其次,高校的管理体系也是行政管理的方式,领导层的任命都通过行政权力,在财力和人力被掌控的情况下,高校可能越来越像“衙门”了,而很难按照教育的规律运行。
  北京晨报:您认为高等教育的扩张是否也是造成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呢?
  杨阳:扩张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扩张的方式。我们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行政投资,突然要让高校通过市场的方式获得资源,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受到资本的左右和侵蚀。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处在权力和资本的双重夹击下。结果是,高精尖的成果很少,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越来越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想要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自然就会选择出国留学。
  留在国外有什么好
  在国外工作,第一收入比较高;第二,如果能够拿到当地的绿卡,还能够享受到当地的福利保障。人总是要追求更好的环境,不论是事业的环境、生活的环境,还是情感的环境……
  北京晨报:出国留学本来也是好事,但是很多人关注的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不再回国,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杨阳:留学生在国外拿到学位,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的学位,比如牛津、剑桥等,如果毕业以后又能在国外找到工作,他们为什么要回来呢?很简单的现象是,在国外工作,第一收入比较高;第二,如果能够拿到当地的绿卡,还能够享受到当地的福利保障。人总是要追求更好的环境,不论是事业的环境、生活的环境,还是情感的环境等,有更好的,当然不会选择较差的。
  北京晨报:这是否不仅仅是留学生所需要面对的选择,也是所有出国人群需要面对的选择?
  杨阳:是的。不仅留学生,其实大多数移民人群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背后,也遗留下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问题。
  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高校对留学生有各种优待的条件,比如安家费,有的甚至直接给予副教授的职称,比给予国内硕士、博士应聘者的待遇要好得多。但是能给出这样待遇的国内高校,也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留学生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回来以后往往和国内的社会生活、学术研究状况等都有隔膜……
  北京晨报:您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留学生不愿意回到国内呢?
  杨阳:一个人结束学业,开始进入社会工作,无非就是几种途径:第一,从政,考。目前我们的各个部门都是行政化严重,特别是在公务员报考中,许多部门聘用条件中,将留学生拒之门外,也就是说有留学背景的人不能考。门没有打开,当然也就无路可进。第二,不从政,还可以从商,自己创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国家,应该说创业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方方面面对于创业的制约较大,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就是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人很难处理和适应的。
  北京晨报:是不是他们认为进入大学或者研究机构会比较合适呢?
  杨阳:也不尽然。确实我们的高校对留学生有各种优待的条件,比如安家费,有的甚至直接给予副教授的职称,比给予国内硕士、博士应聘者的待遇要好得多。但是能给出这样待遇的国内高校,也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留学生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回来以后往往和国内的社会生活、学术研究状况等都有隔膜,比如在社科研究中,留学生往往会找不到研究方向。这就使得一些留学生回到国内高校后,表现良好的比例并不大。
  回国后表现差强人意
  这里面有留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他们和国内工作、研究、生活环境存在隔膜的原因,在国外生活的时间长了以后,他们再回来,对于国内的人际关系就会很难处理。同时,又不了解国内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题目,这些都是留学生回来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北京晨报:您认为,留学生回国后表现不好,是否都是环境的原因?
  杨阳:当然不是,也有不少是留学生自己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很多人留学之前都是学外语的,也就是说他们本身没有专业,精力更多地花在了外语上。等到出去以后,过了外语关,就要重新换专业,再拿个学位,这就等于他们的专业积累要比一直学这个专业的人单薄。这样留学生回国,他们除了在外语方面突出,在对外交流中更加自如之外,在专业上反而很难有比较好的成绩。
  北京晨报:那么,这种现象普遍吗?
  杨阳:比如某个学校聘用了一批留学生,但是真正表现良好的恐怕也就十分之一。这里面有留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他们和国内工作、研究、生活环境存在隔膜的原因,在国外生活的时间长了以后,他们再回来,对于国内的人际关系就会很难处理。同时,又不了解国内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题目,这些都是留学生回来后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有这么多的困难,又未必能做出成绩,更多的留学生选择不回来,也就能够想像了。
  移民潮现象值得深思
  从个人的发展环境来看,对于国内的年轻人,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好的背景,他们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业、职位以及发展会比较困难,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北京晨报:其实除了留学生之外,国内的移民潮现象也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杨阳:其实想走或已经选择走的人群,他们选择出国的理由都差不多,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找寻个人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
  晨报:具体来说呢?
  杨阳:从个人的发展环境来看,对于国内的年轻人,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好的背景,他们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业、职位以及发展会比较困难,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另外,在个人创业方面,国内的创业机会也比较少。在生活环境方面,在国内的一线大城市中,宜居城市很少;而那些宜居的小城市,个人的发展机会又不多。此外,高房价、高额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也让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现在北京的房价已经超过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像洛杉矶、纽约等。而其他的生活成本同样高昂,更重要的是,我们翘首企盼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很多成本都需要自己来承担。
  晨报记者 周怀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北京高考理科状元]伊思昭等三人并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北京高考理科状元]伊思昭等三人并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
[北京高考理科状元]伊思昭等三人并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
篇一 : 伊思昭等三人并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昨天,2011年北京高考成绩发布,文科第一名为676分, 由人大附中的伊思昭、北京四中的梁倩、北师大二附的朱竹获得。3人同时并列文科第一名的情况在北京高考历史上不多见。另外,今年的3名新文科状元不约而同地在提前批志愿选择小语种,这在“状元志愿史”上也属罕例。伊思昭[]:才女爱好烤饼干人大附中语文134数学144英语141文综257实考分676另有北京市三好10分加分志愿:北大西班牙语专业、港大新闻专业梳着学生头、穿着校服的伊思昭讲话很斯文。被问及当状元的感受时,伊思昭第一反应是“有点烦”,“这段时间要被关注,有点不习惯”。伊思昭的学籍在人大附中分校,学校实行手拉手计划,她来到人大附中本校“留学”。在人大附中的学习经历让伊思昭收获很多。她选修西班牙语后,对这门语言产生兴趣,在高考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北大西班牙语专业。伊思昭小提琴过了9级,钢琴弹得颇有水准,爱读小说、散文。她说,小时候,母亲给她一箱箱地买书,对她犯错的惩罚是暂时不能买书。班主任高庆云说,伊思昭自创了一套记忆法把背诵的东西编成故事来记。伊思昭喜欢烹饪,烤饼干、烤蛋糕样样拿手。她常拿自己烤的饼干与同学分享。高三功课紧张,伊思昭就把烤饼干的技巧“传授”给母亲,再把母亲烤好的饼干带到学校分给同学。伊思昭也报考了港大,“想去学新闻”。看来,她还要在两所名校之间谨慎选择。本报记者张灵篇二 : 2012北京高考文科状元韩牧岑是个美女【图】北京高考文理状元出自人大附中 文科状元报北大" src="/uploadfile/985.jpg" />北京文科(]状元韩牧岑文科头名:谦虚露脸儿学习从不“加班”今天上午10时,人大附中门口已聚集了网络媒体的记者。“已经连续多年出高考头名了,今年也跑不了。”一位同行向记者保证,所以早上不到8时就在门口守候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是不是第一名。”11时许,文科头名韩牧岑慢悠悠地走进学校,很谦虚地告诉记者,是班主任老师通知她来学校一趟。韩牧岑初一到高三也是在人大附中上学,今年数学高考满分,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她学习从不“加班”,晚上10点半左右会准时睡觉,她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大。篇三 : 北京理科状元梁思齐高考总分697 会说10门外语人大附中理科状元梁思齐姓名:梁思齐高考总分:697分(语文123,数学145,英语141,理综288)毕业院校:人大附中常常踢完球才回家梁思齐以697分裸分获得本市理科成绩第一名,加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的20分加分,他的总分是717分。梁思齐此前已经被保送北大化学学院,但同时也报了港校。他说自己平时爱好足球、乒乓球,是学校足球社的副社长,喜欢音乐,钢琴九级。在众多记者面前,梁思齐的母亲范女士显得有点紧张。她说知道孩子成绩不错,但没想到能拿到状元。她说梁思齐是一个挺爱玩的孩子,放了学常常是踢完球才回家。“但他有自持力,知道安排好自己的爱好和学习,没有影响过学业。”相关阅读:人大附中夺得2011北京文理状元桂冠(图)北京2011年高考状元出炉:文科状元是仨女孩(图)北京文科状元伊思昭选择北大西班牙语专业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朱竹:模考从没考过最高北京文科状元梁倩认准北大 高考前就想冲击状元篇四 : 我所了解的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梦里江河引言:和去年一样,今年北京高考理科前三名又都来自人大附中。人大附中学生本世纪已在05年、07年、08年、09年、10年5次获得北京高考理科状元,在04年获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他们成为高考状元,他们的名字为世人所知,他们听到无数的喝彩。我为他们高兴,但同时为他们担心,担心他们被社会上某些无端、无理的指责所伤害。因为,一句伤害的话会穿透100句赞美的话,直刺心口。我的博客,很多是源于类似的担心。我所了解的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梦里江河2008年9月,在人大附中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课上,高二(14)班学生李泰伯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他说到:四年前的今天,我也跟你们一样坐在台下,接受着学长的精神洗礼。当时刘朔同学为我们作了题为《优秀是1种习惯》的演讲。总结起来,他认为初中三年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那篇文字在以后的传唱中被奉为经典,同时也给予了我非常大的触动,可以说为我三年的初中校园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启发和导向作用。今天我也受到类似的嘱托,看到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责任的重量。我将基于自己的经验,同时吸取他人的养分,尽己所能为大家今后三年的生活铺平道路。但是我要说,真正重要的不是理解我的用意和心得,而是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Action speakslouder than words!请大家务必铭记:行胜于言。梦里江河从网上找到这篇演讲稿,将其收入了博文《人大附中优秀生再谈成长六原则》,并加了如下引言:四年前,他成为初一新生,聆听刘朔讲述“优秀是1种习惯”。四年后,他面对初一新生,推出自己观点“让负责成为1种人生态度”。梦里江河郑重推荐并赞:菁菁校园,孕育英才,优良品质,薪火相传。随后不久,李泰伯在人大附中学代会上当选为学生会主席,他的选票中有我儿子的一张。李泰伯在人大附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人大附中学生会主席,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第一实验班班长,两次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两次深入北极科技考察,各科大考经常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艺。他初高中都在学校住宿,自立能力很强。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李泰伯初高中都是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的学生。这样的班级通常被外界称为竞赛班,其实班上也不是人人搞竞赛。李泰伯两次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但其主攻方向并没有放在竞赛上,而是把很大精力放在申请本科出国留学了。今年人大附中大约有30名学生被美国排名前20的名校录取,其中哈佛两名,但是,作为人大附中被公认为“德能勤绩”最为出色之一,最有可能得到美国名校青睐的人大附中学生之一,李泰伯却在申请美国顶级名校的战役中“全军覆没”。当然,这些美国名校,也暂时错过了1个极其优秀的中国少年。李泰伯申请美国名校失利,在人大附中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在博文《瞄着哈佛的女孩命中了麻省理工学院》中是这样说的:但是,申请留学的道路有风险。人大附中去年有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申请多所美国名校都落空了,好在最后参加高考还考上了海淀区第十名。今年人大附中在开学前就有70多人收到了美国名校的offer,有位同学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多所顶尖大学录取,但又有1个各方面都极其出色的孩子重演了颗粒无收的悲剧,梦里江河祝他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在美国顶级名校对李泰伯关上大门的时候,国内顶尖名校对他敞开了大门。在教育部4月中旬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李泰伯的名字出现在北大保送生录取名单上。可是,不久以后,李泰伯的名字又从这个北大保送生公示名单上消失了。在6月初北京市公示的保送生名单上,他也榜上无名。发生了什么?当时我不知道。我在只是博文《北京2010年保送生最终名单及分析》中说了一句:北大保送名单中,人大附中1个各方面极为优秀的学生的名字消失了。现在明白了,李泰伯自己放弃了北大保送。申请美国顶级大学失利后,他需要一些时间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并给自已多一些选择。我从没见过李泰伯,但一直以自己的视角,在自己的视野里关注着他。当然,我很希望他能在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有时和孩子开玩笑说希望李泰伯拿北京高考状元。真的是开玩笑的,因为他在高考之外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又受到了那么大的打击,而高考需要系统性的复习准备。还是李泰伯的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他,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已经保送到清华大学的高鹏飞同学发起了1个选状元的投票贴,结果李泰伯高居第一,范逸临位居第二。上帝对李泰伯关上了一扇门,又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他以总分703分,1分险胜自己的同学、“明天小小科学家”范逸临,夺得了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市理科第三名赵欣琦和文科第二名周静荷,也是人大附中的学生。据报道,2010年北京高考,人大附中有7位同学进入全市理科前10名(梦里江河补记:后来说是4名同学进入理科前10名),5位同学进入全市文科前10名。梦里江河再补记:若计加分后的高考成绩(投档分),人大附中有7位同学进入全市理科前10名,若只计语文、数学、英语4门高考成绩(实考分),人大附中有4位同学进入全市理科前10名。李泰伯和范逸临当然,对李泰伯也好,范逸临也好,他们并不需要用“状元”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但是,社会上总有一些自诩教育理念先进的专家,认定高考状元是高分低能的坏榜样。梦里江河的态度,正如在博文《将成哈佛博士:北京05年高考状元陈秀野香港求学路》所述:高考状元也许不是人群中最优秀的一员,但一定是最优秀人群中的一员。这星那星都能宣传,凭什么不让宣传高考状元?人大附中2005届毕业生陈秀野是北京第1个去香港上大学的高考状元,她已于2009年赴哈佛大学攻读博士。人大附中2007届毕业生林茜以北京高考状元的身份在北大开学典礼代表新生致辞,并成为首个在大学一年级就进入校学生会主席团的北大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北京大学明德奖学金。人大附中2009届毕业生宁少阳,以较大优势获得北京高考理科第一名。他的心态非常平和,他的文章充满了人文情怀。可参阅这篇博文:《北京高考状元心情:当时只道是寻常》。人大附中学生2007年在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图中:有位同学就是2010年北京高考状元李泰伯。有位同学是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第一名,今年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决赛。有位同学后来当选人大附中少年科学院首任院长。有位同学也是申请美国多所名校被拒,去年参加高考排名海淀前十。本文仅从梦里江河所了解的角度来谈,定有错漏,仅供参考,欢迎指正。相关博文:人大附中初中三年难忘的事(实验班学生的成长轨迹)令人震撼的人大附中教工培训(新教师见闻及感慨称)北京理科前三名是同班同学:老师是超常儿童北大毕业将成哈佛博士:北京05年高考状元陈秀野香港求学路刘朔是如何让优秀成为习惯的(从北京到香港的故事)从毕业典礼视频看人大附中师生关系(视频图片文字)文理状元们更多照片在我的博客相册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本文标题:[北京高考理科状元]伊思昭等三人并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版权说明
文章标题: 文章地址:
1、《[北京高考理科状元]伊思昭等三人并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一文由262阅读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广东高考状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