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腓骨骨折康复训练45天了 要怎么做康复训练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范文十篇】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范文一:骨折术后康复可以协调运动与固定之间的矛盾,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朝着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方向发展,康复治疗常采用物理和作业疗法及针灸推拿,科学地运用物理疗法可有效地促进水肿消退,促进创面恢复,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功能障碍后期的手术效果。.   1、骨折术后康复的目的是什么?   骨折术后康复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骨折后机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对于失去功能者,通过对其已有功能的训练能够对已经失去功能的部分进行代偿,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尽可能健全地重新回到社会,回到工作岗位。   骨折术后康复的开始时间尽可能要早,一般在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指的是石膏固定已经干了或牵引已经安装好或已施行了内固定术后,病情稳定即可开始。   2、骨折术后为什么要进行康复训练?   骨折在治疗中常常需要较长时间固定伤肢或伤部,这样会使肢体因长期固定不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或韧带退变失去弹性,弄不好虽然骨折已愈合,但肢体仍不能恢复正常功能,甚至造成残疾。   骨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通过肌肉运动刺激运动功能恢复,肌肉活动还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可使肌肉韧带的状态改善,恢复其弹性和延展性,增强肌肉力量,对抗肌肉萎缩,并可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必须在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早期就开始施行。凡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主动充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3、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应如何进行?   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可分为三期进行:   康复训练的早期:   此期即伤后l~2周,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此期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康复训练的中期:   即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伤后5~6周,骨折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较显著的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最好于固定2周左右就开始关节面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以固定。这样,通过关节软骨面间的互相挤压和磨擦,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并使其有较好的塑形,同时,可以防止关节内粘连形成。   康复训练的后期:   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大多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   典型病例:   付某,女性,55岁。患者不慎跌倒,左胫骨骨折,在积水潭医院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由于床位紧张5天出院。出院后由于不知道如何锻炼,一直不敢动。术后3个月时发现膝关节、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患者感觉肢体疼痛、肿胀,无法行走,饮食和睡眠也很差,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于是在手术3个月后,被送至北京健宫医院康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进行了麻醉下的关节松动术,一对一手法,激光、超声药导等治疗,在随后的20天里关节功能恢复,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一、上肢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人类双手极其灵巧,上肢的其他结构都是手部活动的辅助装置,肩、肘、腕以及手部各关节的复杂连接,各肌群的力量、灵敏与高度协调,以及整个上肢的长度,都是为了使双手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上肢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力,维持和恢复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   二、下肢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负重和行走是下肢的两个主要功能,下肢骨折后康复方案的制定也必然围绕这两个重点来设计和实施。骨折稳定性的重建和骨折的愈合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肌肉力量的恢复则是功能正常发挥的保证。不少病人在骨折良好愈合、关节活动度良好恢复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行走或步态的异常,原因就在于肌力未能有效恢复。因此,肌肉力量训练是下肢骨折后康复的重头戏。   下肢骨折后的康复可以分为早、中、晚期的康复训练,早期主要为足趾、踝关节和髋关节的主动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3天开始,疼痛反应减轻即可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的连续被动活动及理疗可以减少术后关节粘连,在第二阶段康复中,主要内容仍是不负重前提下的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第三阶段进行负重情况下的活动度训练与肌力练习,并增加步行和平衡能力训练。   在下肢康复训练中要针对膝关节僵硬进行康复治疗。典型的膝部损伤会使膝关节成负重屈曲,膝关节内侧和后侧的软组织被异常后推,这种体位又可以引起膝关节中后部肌腱、肌肉和韧带被异常扭转,并出现膝后?N旁筋膜变短及股内侧肌力减弱,这种软组织的移位和扭转会使关节受力异常,导致关节的潜在退化和受力异常,膝关节有时表现为膝关节反张。康复训练通过肌肉力量技术恢复肌纤维的正常螺旋和软组织纤维的正常平行排列和大量肌纤维(筋膜)彼此滑动能力和肌肉间肌力平衡,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   三、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急性期炎症水肿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此期康复重点为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力量,增强肌肉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针灸理疗、作业治疗。   运动治疗根据患者损伤神经支配肌肉的残存肌力制定出肌力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恢复肌肉力量,针灸理疗电刺激可以使矢神经肌肉收缩,延缓萎缩的发生:肌肉收缩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或失水的发生,抑制肌肉纤维化,给以适当的电刺激后,可以加快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    来源:好大夫在线
范文二:维普资 h讯tpt:/w/wwcq.iv.cpom
2- 70l 
C ieeJulo ln i  eaa tt i npSe b
0 r 2 16VN  1
h sn ra fo
ciR hblai ,letm
e   . o0. , 8   Co nio
吻术 合4 例 ,5
2神 例 8 损 伤
经 选用 央
指 。纸  3 3
配 者 是 合惠
的 保 复  证 尺 . 撕治 疗
时 间 l d~ 6 月 。 个  
训 练; 桡神
弹 的 方 琴法
  训 后 早术期 局 部 肿
验 ) : 组1术
后 活 : 动 练 。 (
结术 束时 对
实)( 术2) 按
. .康复 计 划 的
4~ h周 :术 l后患 肢
, 功能位 妥  
护 行理 ,并 进
行被 动活 动
6 者患对 治
念 度 。x神 经 修
和复   l
牵 免 。拉术
后 2   4 h 始 轻 开柔  个
随 访 月。
  地 心 、性按
摩切 口 以
下水 肌  肉 。日 向 每  
2 数 ,次片
适当被 动 活
动 节关。 有
研 究  证
能 修 复都有 霞 要 影
伤 , 成 运 动   、 觉功能 的 障
1~年复 查 和
 据形 ,给 患 者 带 来
小 便。 成
檄 了人 依
被 动 活 动性
采( 则 MB CR) 提出 的肢
体神  的 心
理 压 力.
除 会教 患者 正
, ‘J  血 肿 排
而 阻 从断造
成 节  关 经运动
能 评 价功 方法 和
感 觉 能 功评定
耐 解 释心早 期
要忭 ,   僵 硬
病 的 理过程
,达 到顶 防
,两 组 患
者 肢 患功 能
: 况实  
动, 充 分 调 动
者 患动  合 和 1  -
自作 用II
动 运 被动 洲
(练后 2 ~4
组: l 术   优 4 例
l 例 , 良 , 8率
. ; 良% 7优 96
火定   进行伸
、   运照 组 : 优指
动屈 练 ,训 节关活
动的I司 时
牵 也 肌涉
7 % 。 6. 0
,良 1 例
良 率  0
6=5. 53 P,
0<.05。
认为 , 施
期早i动 活
动足 。肺  实i 速 和 最
恢 复患肢 功 能
的  效 力‘ 
。 这种 运动
健 者 助 下力。 时 
③ 。 j 
  旱3期 主
动 活 动是 防 止 肌 肉 萎
术 后  早 期t 动活 动
叮 纤 使维
. w OR  、 C Jiunu  a.
s I GIN
. o tos s I n p  
sr oinmC
Pi et(
M) t re ad
rpc e o 
np iil s fn
运 训动 练
后 (4 周
) 肉肌出 现 E动 
, 据 时   同 经神 编
训 练制 力 。i  形
成 的熟 过
动  早1 根  法E
3 1 中 神经损 伤需 训练各指的
仲、  动 和 对 掌能 ; 功  、捏
  期运主 动 训
改 善火 神 经
配支 肌   肉抓一
t in J.  e a
v Ilia p
al 【】 iJ Rh b l   )e 、n
c o  e
2 0  . ( 7 : 7 0 3 02 1 )—81. 88  
止 【 】 家 辉
, 晓 叫, 振河 ,
持. 被续 动 运动 维 卜常
2防 郑杨 郭等 治
疗 肘关  僧
观 察 【 JJ.现 代
  ,  的
外 ,展 收内功 能
j 拐 训前练
失 水 从,而
延 缓 失神
肌 配肉  的
【  _ 宏. 中国康 复
医 【 .北 泉 :学
嶷 f 卓大 J 3】 M l 华   I 的仲 、和
外展 功 能 ; 腱
神 经损伤 需
条造什  埘 肌 版
8—82   19 :4 33.4】
j 【— 『练
i { ,上 3
主动活 动 是
节 挛缩 ,促
【 陆  廷f
, 韩一 娟, 新张建 .1
臂缺血 性 肌
  挛.   缩的 康复治
疗 【】 J. 华 中于外科 杂忠
, 7 9I9 , 动
以 过 渡 到安全 主
运  动进功
恢能 复 的前 提  
I ( 5: 3 ) 24 
经 神 伤 需 损洲练 各
肩练 废 用
萎 缩 性,
肌 肉 为接近 神
经的 冉 牛 支  
0 14 I. :  
9动④ 感 觉
节 ,可 牵扎 伸
肉,韧带 和
囊彳 ,  丁
园献 .硅 微下外 科
南:l科  尔5裴 M】 lJ
出学 版社.
99 5 3
稿日期 :0 2
——61)
5 编 高 
进 训 行 练盘, 】 张、 属金、
的  活  I 纸 玻
皇 乏 等 来 训绸练 丁 -文 体 感 觉 ,
成 辩   动 提 范围” 防
  爻 挛缩 ,
期后 功 能 训    的, } 
⑤作 、  训练 : 中
神经选 用 捡
定 基 奠础 J
骨骨折术 后 的康复 练训 
陈 宵  三(门峡人市民院医 河,南 f三 430峡) 1 700
 开 放 髌 竹 骨  折经 
商锻 炼 促, 进股 p
的   4恢
小结   第个   后1, 者
火膝 曲 ^{ I 达患 l
体 治 躯 疗n   高提膝 火
。  复 每次 练
2  约  s   
   以 上 化 强训
城练在 病 人
活 动  1
机  0s 。1
范 围也 内 进    。 时增 加 关 节 活 动
交叉 跳    绳J鞋练 爿
向 的 ,、
即向 及 侧 向 
爿 1 训练目的 
址 的减 轻
痛 , 疼 加增
摩 .治 疗
 持续 1 j .此
周 , 2 3 周次 ,
等  , 另外町 进  ,
慢 、 ,跑每 之 侧   范
刚, 早 恢 复 火  功
能 及   ,   训 练2范 围  il 范
  包 : 1 J折练I
( )被动  
动范} 坷也  
骨 滑动 , 股 叫
  的肌 收 缩
 :‘   放
骨上 端处 发 现
  及准   的确
膝 火 1I曲 I得   
J f l{J
  明的纤 维
患。者 还 Ⅱ 进 行
自 行定   到 进 ? 薄  改步
车训练 ,  
身热 后 进行 此
项训 练 5~ l  0
疗i 中  , 治 疗
样 J土   -
能需 要 为 
准 ,ASM
  技 治术
中 以 决解 股 
种I 肌膝 
a, rn 再 i 进  牵 托
训 , 以 托练长
霞甥 骨 组
 护  人 员 的 指 导
下露 . 复进 行 约
M肢 伸练 爿 ,I 刮
4训 练 ,  以织
控 制 腿速
和 度 活动
l予 控ri
,而 开始 土
闭 文 系列
化维   题,
加 j  他{ ,  
法 进  寸虽 jf
j 制 乍 , 托 训 练使
肌 腓 肠、 肌 和梨
  力 学状强 化 训
练 , 牵 即托忠   , 响
纤原  的 运 用
终者ji 影
缓  l{  
构新建  治
肌 得 到 复 ;恢2)升 放 
( 及   张强 化
  缘 包 :股折叫
又肌 训 练 ,直  结
后 , ? 束    腿抬 岛
训约;,  
  训 3 方练法     , 股j  肌
训练 , 天  髋
火 假  “, 促 进 各
种『 卜常 活 动
p q  头 腱肌牺
约~ l  5 冰
( 0 日期 稿:
0—20收 2 0 —15)
{辑 :1 编
端 处上的乡 T
维  化放 置
i mn,以 减 轻
患 者治 疗
J 耐 励心
心 采 者 坐用 化及
卧 俯他 ,医
, la i次
, 4r n /
、 侧 l及 内 侧  刈
前 次 / ”  枉,
能 的情 况
多 下 窀做内
,dl J   肌
、腓 肠 肌 以
及 膝火 处 也
坩折 突  起  循 序 渐
进 ,如 感 觉  
适吖 使 用 冰 袋
或   阍做 
激 结 刺 适 当
nlz c k
gI l fom c N .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的有力措施[1],采取循序渐进原则,活动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 强,以不加强骨折部分疼痛为宜。
早期(术后1天开始): 目的是减轻患者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术毕回病房,在患侧肢体的腘窝处置一软枕,保持膝关节的生理弯曲,防止僵硬。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活动脚趾,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即有意识的绷紧或放松小腿肌肉,开始10次、20次、30次逐步增加。指导患者踝关节的屈曲和背伸运动,及屈膝运动,屈膝运动角度不超过90度,避免髋关节内旋、内收。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器缩短,并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中期(术后6~15天):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直腿抬高运动。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稳定髋部,将足尖绷紧,缓缓抬高患肢,注意抬高角度<30度,保持3~5s,3次/d,开始每天10~20下,逐渐增加次数,同时,练习仰卧屈髋运动,屈髋活动
以不增加髋部疼痛为宜,屈髋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所有运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关节脱位。
后期(术后3周): 老年人臀部肌肉退化恢复慢,应延迟下床时间。在中期训练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离床功能锻炼,行走时保持患肢外展30度左右,练习时间逐渐延长。
2.3.4 功能锻炼时要预防髋关节脱位和关节感染: 髋关节脱位:术后穿防滑鞋,两腿之间放软枕,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膝下垫软枕,防止适度屈曲和伸直,注意双下肢是否等长,触摸手术的部位有无异物突出感.[2]若人工关节置换术多年后关节松动或磨损,可在活动时出现关节疼痛、跛行、髋关节功能减退。
出院宣教: 早期的功能训练可加强肌肉的张力,保持关节的稳定性,促进功能恢复。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出院重点在于改善患者步态,加强患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延长髋关节的使用寿命。具体注意:
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两腿间夹一个枕头,禁止内收、内旋。
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退移至小腿自然垂于床边。
坐位到站立位点的运动,扶双拐站立,患肢不负重。
站位到行走训练,从脚尖点地至部分负重,再至完全负重,负重力量逐渐递增,从开始20~30g直到完全负重。术后第
一个月内建议使用步行器或双拐,第二个月使用单拐,第三个月可弃拐或用手杖行走。
在扶助器下连续下蹲训练,扶拐上下楼梯行走训练。
借助设备完成日常穿衣裤、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恢复。
(1)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避免过度的内收屈髋。抬高患肢15°—20°,患肢穿矫正鞋,双侧下肢之间可放置软枕,防止患肢外旋、内收。
(2)病人术后6-8周内屈髋不超过90°,避免坐矮、软的椅子或跷二郎腿。
(3)正确翻身。①向术侧翻身: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外展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防止患者外旋。②向健侧翻身:双下肢少屈膝,两膝间夹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同时将髋关节与躯干转向健侧。
(4)避免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防止摔伤和撞击。
范文四: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 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常1-3个月不等),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臵,待其坚固愈合。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并发症。用药利于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复位、固定是治疗的基础,功能锻炼是治疗的核心,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治疗骨折不但要恢复骨骼的支架,更重要的是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避免骨折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
骨折不同时期的功能训练
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
骨折后l~2周:此时受伤局部肿胀、疼痛、骨折端有血肿,容易移位,软组织损伤需要修复。因此这期的主要训练方式是骨折经适当的复位固定后,在骨折远端按摩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运动时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应固定不动。此期训练目的在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预防肌肉萎缩和粘连,避
免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
骨折后3周至2~3个月:这时局部肿胀消退,疼痛消失,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端日趋稳定。其训练方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和未固定关节的伸屈活动外,可在健肢或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始骨折局部上、下关节的“顺重力活动”,以及与骨折移位相反方向的活动。
骨折2~3个月以后:从骨折临床愈合到骨痂改造塑型完毕,一般从伤后2~3个月到1年以上。此期间骨折端已稳定,能耐受一定的应力,内外固定已拆除,患肢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进行更大范围的训练。训练目的是加强肌力,扩大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范围,以适应生活和工作活动的需要。训练方式以抗阻活动和加强关节活动范围为主。上肢骨折辅以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下肢骨折训练弃拐步行。屈曲型脊柱骨折可下床直立,双臂在腰部反抱,做挺胸伸腰活动。训练中所加阻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以健肢供给阻力为佳,因易于掌握阻力大小,且简便易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以主动活动为主,必要时可辅以适当的被动活动或关节活动器。
关节活动度练习
被动运动——主动活动有困难时
定义:关节可动范围内的活动,由经过专门培训过
的治疗人员或护理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 要求:全方向、大范围、慢速度。
1、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时,每天活动1~2遍,每遍让
所有关节至少全范围活动3次。
2、已有功能障碍时,应达现有最大范围,终点稍用
力略有超过,每日坚持数遍,逐步恢复。 被动运动---关节牵引
1、方法:受累关节近端肢体固定,在远端肢体按需要的方向(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用适当重量进行牵引。
2、重量:一因其可耐受的酸胀感,但无显著疼痛或肌肉痉挛为度。
3、时间:每次牵引15min左右,每日数次。1疗程10~20天,上肢一般需要2~4疗程,下肢需更长时间。
4、注意事项:禁止暴力牵引,避免韧带损伤。禁止引起显著疼痛,避免肌肉拉伤。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避
免引起组织缺血。患者应充分放松,以达最佳效果。 被动运动
持续被动运动:
利用简单机械或电动活动装臵,使术后肢体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
1、人力导引:
治疗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沿着关节活动的方向
帮病人活动。
2、器械训练:
根据杠杆原理,利用器械为助力,带动活动受限
的关节进行活动。
3、悬吊练习:
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等网架装臵将拟活动的肢
体悬吊起来,使其在失重力的前提下进行主动活
4、滑轮训练:
利用滑轮装臵和绳索,通过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
体运动,优点是活动幅度易掌握,病人愿意接受。
5、水中运动:
水中运动是助力活动中增加ROM的较好练习方
法,利用水的浮力,是严重无力的肌群无需使用
多大的力即可进行活动,而在一般情况下,无支
持和帮助是很难完成的。
常用各种徒手体操,可根据病人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编制有针对性的动作,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形式多样。可改善血液循环、牵拉挛缩组织、松解粘连,有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
1.练习通常是在关节可达到的无痛范围内进行的活动,主要用以防止挛缩和粘连形成,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广泛用于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和肢体瘫痪等。
2、基本原则:逐步牵张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
3、目标: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挛缩
和粘连的纤维组织使其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
方法:使患侧肢体达运动范围的极限端点,然后进行拮抗肌的等长抗阻收缩,维持6~10秒钟,收缩已 缩短的肌肉,然后逐渐地放松,再进行主动肌收缩 或被动移动肢体达到比运动前更大的活动范围。训练时病人应处于舒适的体位,如果允许的话,应脱去影响活动的衣服。操作要缓慢有节律的进行,并注意病人的疼痛反应,避免牵拉已经过度活动的关节。
如出现关节疼痛或肌肉肿胀,并持续24小时,则说明用力过度。
外固定可以造成肢体各种组织的失用性变化,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挛缩、瘢痕粘连、骨折疏松、骨痂形成缓慢、皮肤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等,从而导致肢体的残疾或者功能障碍,这些病变就是所谓的“石膏病”。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方案一方面在于改进固定的方式,缩短外固定的时间,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尽可能减少外固定的不良影响,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临的课题,也是骨折治疗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肌肉收缩所能够对抗的阻力越大,说明这个人的力气越大。
0 级——肌肉完全无收缩
1 级——肌肉稍有收缩,但关节无运动。
2 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活动,但只能使肢体在桌面上平移,而不能将之竖起来,即不能对抗引力。
3 级——能将肢体从桌面上竖起来,但稍加阻力就难以完成动作,即能抗引力,而不能对抗轻微的阻力。
4 级——可对抗引力和轻微的阻力。
5 级——肌肉收缩能够对抗强阻力,此为正常肌力。
当肌力在 3 级以下时,患肢已适宜进行活动,但尚不能随意进行,可惜助外力作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时肌肉没有主动的收缩,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肢体关节功能障碍,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恢复或维持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是骨折康复中最常见的康复措施之一。被动活动的外力可以是机械力,也可由医生或家属或病人的健肢帮助进行。活动方式既可以是单关节的,也可以是多关节的,既可以是单方向的,也可以是多方向的。
单关节的被动运动常可以借助机械来进行,称为连续被动活动,这是一项较新的关节功能康复技术。连续被动活动技术与 20 世纪 70 年代时由 Salter 等人提出, 80 年代初被用于人工膝关节臵换术,以后应用逐渐推广,在骨折的康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被动活动时肢体要充分放松,并臵于舒适自然的体位。单关节活动时,宜固定其附近近端的关节,否则会产生替代动作,消弱治疗效果。被动活动的动作应缓慢柔和有力,有一定的节律性,并逐步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需避免冲击性动作或粗暴的牵扯,否则易于导致损伤。损伤可引起局部出血或渗出。 被动运动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恢复或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需要了解的是关节活动度也可分为两种:主动活动度
即动态的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即静态的活动度。活动度的训练应在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进行,并循序渐进,以每日改善 3 °— 5 °为宜,物理疗法之后进行效果较好。
当肌力在 2-3 级以上时,即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可以设计单关节、多关节、单方向、多方向以及不同体位的主动运动方式。主动运动能够有效地维持或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力以及改善全身功能。骨折康复中较常用的有增进关节活动的活动度练习;有牵伸挛缩肌群的牵伸练习和放松练习;有改善平衡、协调功能的平衡练习和协调练习;还有发展肌力的各种抗阻练习。主动辅助运动
即助力运动,是介于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之间的锻炼方式,即使用技师或器具协助患肢进行肌肉收缩。这种方式是可以同时兼顾肌肉训练和关节活动的维持与增加,一般在 2 级肌力时进行。最常用的助力运动是由健肢徒手或通过棍棒、绳索和滑轮装臵等方式帮组患肢运动,许多骨折病人都曾经有过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方式的经历。抗阻运动与肌力增强训练
肌力恢复到 4 级或 5 级时,就需要进行增加肌力的训练,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抗阻运动。也就是在骨
折处肌肉有一定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锻炼,负荷最常采用的是沙袋、哑铃等,也有用弹簧或者橡皮条等其他方式的,也有用橡皮泥作指力练习的。抗阻运动有很多不同的程式,如渐进抗阻练习、等速练习、慢速练习、快速负载练习、耐力练习等。
肌力练习的基本原则
肌肉适度疲劳 对相应肌肉的较大强度收缩,重复一定次数或持续一段时间以引起适度疲劳,通过超量恢复原理使肌肉纤维增粗,肌力增强。
训练间隔时间 使后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引起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以便使超量恢复得以巩固和积累,从而达到训练效果。
注意避免两种情况 训练过于频繁,间隔时间过短,易于导致肌肉损伤;而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则积累的效果消失,达不到超量恢复的效果。
训练的肌肉臵于预伸长体位 常可提高训练效果,注意训练应该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即训练时不引起疼痛,训练后不应使原有的症状加重。协调运动 一个关节要产生有力、平稳、协调的运动,必须依赖于关节周围三组肌肉的协调运动,其中,顺着关节活动方向收缩的肌肉为主动肌,协同完成动作的肌肉称协同肌,与运动的相反方向收缩的肌肉称拮抗肌。对某一关节
周围肌肉的训练必须包括此三组肌肉。
肌力训练的不同方式
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后应维持 5-7 秒,然后放松休息 2-3 秒,如此循环锻炼 5-10 次,收缩力量的大小可由病人自己控制,循环锻炼的次数应逐渐加多。
等张收缩 多为负重训练,如腿上绷上 2 千克重量后练习屈膝、伸膝运动,练习负荷轻次数多时可训练肌肉的持久力,负荷重次数少时可促进肌肉体积的增长。
等速练习需要在特定的等速仪器上进行,在等速仪器设定运动的速度后,不管练习者用多大的力量,肢体运用的速度都不会超过这个预设的速度,多余的力量由仪器所提供的顺应性阻力来抵消,病人的主观用力只能使肌肉的张力增高。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和优点。是一种特殊的肌肉收缩形式。
肌力训练注意点
在许可范围内运动。
训练时应避免出现剧烈疼痛。
功能锻炼后第二天不应出现全身性的疲劳疼痛。
恰当的负荷量(次数、时间、速度、负重量)。
掌握渐进性原则和个体性原则,应根据每个病人原有体质、年龄和骨折性质的不同开具不同的运动处方。
应同时进行健侧肢体的锻炼,并进行协调性训练。
关节活动度练习:恢复伤区关节的活动度通常是
病人的首要要求。长骨干骨折经石膏固定邻近关节后,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度障碍一般程度较轻,经过主动、助力及被动运动练习,可以逐步消除。关节内骨折经长期的固定后会后遗较牢固的关节挛缩粘连,早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止再次粘连。骨折伤区的肌力常在 3 级以上,按渐进抗阻练习原则进行。在肌力的锻炼中还有一个超量恢复的概念,即肌肉经过锻炼,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后,其休息恢复并不是单纯地回复到原有的状态,而是先回复到超过原有能力水平的状态,再逐渐下降到原有状态。可见,超量恢复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度的,如在超量恢复期内进行再次锻练可以明显提高效果。
范文五:老人骨骼弱,脆果如倒跌时用掌或手背撑地就手容很造易成骨远端骨折桡,也是就我一们般为认手臂的腕骨折骨老。人发骨生后折,尤是其粉碎型骨后,折可能引起很后的日功能障,若未及碍康时治疗复会有还、肩、指肘掌和指节,及前臂关的动活碍障。所以要时及行康复进疗治。
  复位在固定当后或天术手理后处日次,老应人该开始患做肢未定关固的节动活,包肩部悬括挂摆位动练习和关肘节动屈主伸习。练—23天后做手部节关主动运动手,指伸屈,并逐增渐加动运幅及度力程度。第二用起周进,行握拳屈腕做肌力静收缩(即不引性关节活起的肌肉动收)练缩。习第周三增屈加指对指、、对掌抗阻的练。习
 当折基骨愈本,即进入合复恢康期训复。练老人可开始进行腕以节关、伸屈主动习练腕,关屈节抗阻曲练。而后习,隔每—4天3即增加前和臂腕关节的习练强和度度难在。关活节动围范练训,忌中用力暴强扳,以引免新的损起。伤恢复期,患在者还应增加些一部应手性用动活练,如训积木、编搭等。

  关牵节引法(方如)需使用图一些单简的架,使关支节近肢体端定固在关节,远肢体端按需上要方用向袋沙或袋米做力牵重,引引重牵以量引关起节定紧一张感或轻微疼痛且,患者能容从受忍度,为间时般一0—201钟分
折骨三后的期锻炼方。法
  
期早康(伤复后或后3术-6周内)
  法方有1:、抬高肢,患除肿消胀2、;动、锻炼肢活体端的关末节手指,、足每日趾多应次活动3;应用功能、锻器炼械续连动被活,动每1-3次日,每次03-06分钟

 中 期复康:伤后-3周6至8起-01,骨折周基愈合,去除本石膏外固等的,要逐步定加肌力锻增炼肌力达。定一度后程,步增逐加对抗炼。由于骨折锻步初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
  晚期复:康骨折愈合,主已病理改变是要关节外软内组粘织,连带挛缩,肌韧肉萎缩康复,治疗的目是增肌强,力克挛缩与活动服节。方关有:法、1肌力锻的:炼阻抗力锻炼下逐步,增强肌力。、关节活2动锻的:炼①主锻动炼:对同关节,活动范不围有所同不②被;锻动炼利用健侧:肢或器体帮材助动活③主动控;下制节有律主动被地动交替活动练。习3、理疗:为作锻的炼助辅治疗,括局包热敷部、物药熏蒸红、线外射等,照促可血进循液,软化环节。4、手关治疗:法对关粘节连与肌肉缩挛者可试,行手治法,疗但量力要适宜以免,造成次再伤。5损手术、治疗关节:粘连与挛较缩,其他治疗无效者,可行重手治术,术疗仍须后功锻能。

在物药疗治,早上期宜血化瘀、消肿止痛活,
可内服活血止痛或壮筋汤血汤养中期。宜骨接损,续可内肢服二方或伤正紫骨金丹。后期等宜养气血、补肾、肝筋壮骨内服。健步壮丸骨,六味黄地补丸中益气。

疗中早治期可作手的屈指活动和伸、肩肘节关活动,的如屈肘挎篮,云小手等,禁但作腕桡忌偏活动。期以中动主拳握活动主。后力解期除定固,可作后拳握及部腕的主屈伸、动转活动旋骨折迟。愈缓合者,不暂作宜多过腕部的动活

上海华东医院骨科 黄东辉
写在课前的话
骨折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机体功能,使患者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给家庭和社会都减轻负担和痛苦。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充分掌握骨折的康复技术及知识,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一)骨折的定义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中断称为骨折。
(二)骨折的原因
1、直接暴力:骨的某处因暴力的直接作用而发生的骨折
2、间接暴力:远处的暴力能量通过传导、杠杆作用等方式将残余的能量作用于骨骼某处而发生的骨折
3、肌肉拉力:肌肉的猛烈收缩使其附着处的骨骼发生骨折
4、劳损累积:骨骼的某一点因长期、反复、轻微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骨折
5、病理性骨折:如肿瘤性的疾病引起骨皮质的破坏,造成局部骨折
(三)骨折的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血供、力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过程各有特点。骨折的愈合一般分为两期,一种叫做一期愈合,另外一种叫做二期愈合。
一期愈合:在完全解剖复位和绝对固定的条件下,骨折端之间发生直接愈合,也称作“一期愈合”。直接愈合的条件是骨折端的“接触”和“绝对稳定”。这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复位和拉力螺钉或加压接骨板的绝对固定X线片上表现为没有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逐渐消失。
二期愈合:在非坚强固定的情况下,骨折愈合的方式类似于间接愈合。一般需先经过纤维软骨阶段,最后才被骨完全替代,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间接愈合,也称作“二期愈合”,所谓非坚强固定包括钢丝环扎及张力带固定、
髓内钉、外固定,以及一些没能取得绝对固定的接骨板与螺钉。
(四)骨折治愈的标准
1、局部无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反常活动:如在下肢膝关节正常屈伸活动,这属于正常活动,在小腿如果发生屈伸的活动了,就说明它是反常的一种活动,局部可以形成了假关节,或者有骨折现象,这种就叫做反常活动。
3、X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外部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min;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步行3min,且不少于30步)。
5、最后一次复位后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五)骨折治疗三部曲
1、整复:通过整复来使关节或者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者功能复位。
2、固定: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所谓内固定和外固定的区别,就在于固定物是在皮肤以内还是皮肤以外。外固定包括石膏、夹板、牵引。牵引可以做皮牵引或骨牵引。内固定就是把固定物安装在皮肤和肌肉里面,比如对骨折进行钢板固定或者螺丝钉固定,或者髓内钉固定,这就叫内固定。外固定还有一种外固定支架,也属于外固定的范围。骨折经过整复固定以后,并不是治疗完结,还要对骨折进行康复锻炼,这样才能使骨折达到更快的康复和功能的恢复。
3、功能锻炼,康复:这是骨折整个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这三者缺一不可。
(一)骨折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
1、恢复肌肉收缩生理效应,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还可以增加骨折端的轴向应力,促进骨折愈合。
2、恢复关节运动生理效应。
3、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出血重吸收及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渗出,从而防止关节及软组织粘连,防止关节僵硬,预防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
4、改善患者情绪,增强新陈代谢及全身功能,防止并发症。
(二)骨折康复的治疗原则
1、及早进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也有利于缩短骨折的愈合过程,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功能疗效。
2、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骨折的治疗及康复不能仅仅注意到骨折的局部,还应兼顾到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康复,避免发生综合征。
3、个体化原则:因人制宜,因病而异,正确指导,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4、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主动治疗有利于肌力恢复,也有利于通过肌泵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被动治疗有助于维持和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因此应在安全的前提下,两者有机结合。
5、正确认识骨折固定的原理及其可靠性,骨折坚强内固定、骨折良好的对线对位为前提。动态评价骨折肢体康复治疗安全性。
(三)骨折后康复原则
骨折以后的康复程序,要遵循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要视患者的伤情,骨折的类型来具体的分析和做出治疗计划。关节内的骨折和骨干的骨折它的康复原则和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还要注意患者的全身状态。还有患者的对骨折治疗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大家都要有所了解。在内固定中,要分为坚强的内固定和非坚强的内固定。骨折的治疗应该与康复同时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骨折的康复程序
骨折的康复评定,有以下几个指标。一是关节的活动度;二、肌力和肌耐力;第三、是肢体的周径和长度;第四,是步态分析;第五,要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第六,可以做肌电图的检查来作为评定指标。
骨折的康复评定还要注意骨折的愈合情况,包括骨折对位对线是否良好,骨痂形成的情况是否正常,还有骨折是否属于延迟愈合或者未愈合,也就是所说的骨不连。由于骨不连可以造成假关节,假关节就可以引起反常的活动。还有一种骨折对位对线不好,就可以引起畸形的愈合。对于手术的患者,还有感染,这个也要在康复过程中,注意这个感染的。还有一个就是神经损伤和骨化性肌炎,这些都会影响康复的评定。
(五)骨折康复常用评定
1、人体形态评定:包括身长(身长、四肢长、残肢长)、体重、周径指标及人体姿势。
2、感觉功能评定: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压觉);深感觉(关节感觉、振动觉、触觉);复合感觉(皮
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重量觉等)。
3、肌力评定: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骨科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尤其是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评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肌力评定方法可分为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检查。
4、步态评定:要观察患者是否有跛行、是否有翘脚,有鸭步等步态进行评定。
5、电诊断检查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六)骨折后康复程序
1、早期,炎症期(术后3周内)
(1)止痛:止痛药(口服、止痛泵)
(2)减轻患肢肿胀:
被动:抬高患肢、理疗、CPM、下肢静脉泵
主动:等长肌力训练
(3)减缓肌肉萎缩:等长收缩
2、中期-软骨痂期(术后3~6周)
(1)增加关节活动度
被动关节活动
主-辅助关节活动
(2)肌力训练
静态肌力训练
上肢免负荷日常生活训练
下肢闭链肌力训练
3、后期-硬骨痂期(术后6~12周)
(1)增加关节活动度
蜡疗、热敷袋
关节牵伸(手法、支具)
关节松动术
(2)增强肌力训练(视骨折愈合而定)
(免负荷)日常生活训练
抗阻肌力训练
4、后期-塑形期(术后12周后)
(1)增加关节活动度至正常范围
主被动关节活动
(2)增强肌力训练
等长肌力训练
等张肌力训练-渐进抗阻
等速肌力训练
5、后期(术后12周后)加强肢体综合能力训练
关节活动协调性训练
手部灵巧性训练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肌肉协调功能、平衡训练
(七)四肢骨折后的康复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各种类型的骨折,包括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的骨折,经过妥善处理以后,均应该进行康
复训练。骨折后的康复治疗我们一般分为两个期来进行,一种是叫愈合期,也就是在固定期。还有一种是在恢复期,也就是固定拆除以后,包括石膏、牵引,撤除以后,进行功能康复。
1、愈合期(固定期)
骨折经复位后固定或牵引2~3天,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与疼痛减轻时,应开始康复训练。此期康复的基本方法是以运动疗法为主。
(1)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助力。上肢应做肩外展、外旋和掌指关节屈曲;下肢做踝背屈的主动运动。中老年人关节更易挛缩,应特别注意。
(2)在做牵引或被夹板、石膏固定的区域,当骨折端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有节奏地进行肌肉等长性收缩练习,以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及肌腱粘连。
(3)骨折经用夹板固定后1~2周,可进行带夹板的伤区关节小幅度、无痛的主动运动,再逐步扩大活动幅度及用力程度。但必须注意避免做与骨折移位方向一致的运动,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例如,前臂骨折禁忌前臂旋转。这些方向的运动待骨折基本愈合后,再行锻炼。
(4)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和运动功能,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
2、恢复期(固定拆除后)
此期骨折已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关节活动范围扩大与肌力的迅速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①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方向的主动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②被动运动:最好由康复人员进行,动作应平稳、缓和,不引起明显疼痛和肌痉挛。切忌动作过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和骨化性肌炎;
③助力运动:注意应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力为辅。
(2)提高肌力
① 肌力为0-1级时,应做轻柔的按摩和主动肌肉收缩练习;
② 肌力为1-2级时,除主动肌肉收缩外,还可做助力运动、温水浴中运动等;
③ 肌力为3级时应以主动运动为主;
④ 肌力为4级时,除做主动运动外,应以抗阻运动为主。有关节损伤时,应采用等长收缩训练,避免再损伤。肌力与关节活动训练可同步配合进行。
(3)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有所恢复时,即应开始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不仅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也可减轻他人照料之负担。起居活动如清洁,饮食,穿、脱衣服,入厕等;一般活动如起立、步行、上下楼梯、弯腰拾物等。
(八)骨折康复常用技术
1、运动疗法
(1)肌力训练:肌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预防各种骨关节疾病及术后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适应症:①废用性肌萎缩;②肌源性肌萎缩;③神经源性肌萎缩;④关节源性肌无力;⑤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禁忌症:①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②骨折未愈合且未行内固定处理;③全身情况差,病情不稳定或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肌肉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的不同之处是轻负荷量多重复。在肌力训练中,如重复次数过多或持续时间过久,必然导致速度和肌力下降;而在耐力训练中如不增强负荷,则不能较快地产生肌耐力。因此,临床上肌力和耐力训练常结合起来进行。
(3)关节活动度训练
适应症:①能引起关节挛缩僵硬的伤病,如骨折固定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术后、关节炎患者;②肢体瘫痪;③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禁忌症:①骨折未愈合且未行内固定处理;②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急性期;③深静脉血栓;④心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期;⑤关节旁的异位骨化;⑥软组织术后初期。
(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以最大阻力和牵张技术通过近端较强肌肉力量的扩散作用促进远端较弱的肌肉力量,以螺旋和对角线为总体
运动模式。9种特有技术:节律性启动、节律性稳定、反复收缩、维持-放松、收缩-放松、维持-放松-主动运动、缓慢反转、慢反转-维持、缓慢反转-维持-放松。
(5)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的一门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的范畴。
基本方法:摆动、转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
适应症:任何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禁忌症: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关节肿胀、炎症、肿瘤及未愈合骨折。
2、物理因子疗法
(1)电疗法
①直流电疗法
②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消除疼痛效果良好
③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又称电体操疗法,主要应用于刺激失神经肌肉,缓解痉挛及治疗废用性肌萎缩
④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⑤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常用音频电解痉镇痛
⑥干扰电疗法
⑦调制中频电疗法
⑧高频电疗法:有内外固定者谨慎使用
(2)光疗法
①红外线疗法:消炎,镇痛解痉,促进组织再生
②紫外线疗法:促进钙质吸收
(3)磁疗法:镇痛,消炎消肿,促进骨痂生长
(4)超声波疗法:加速骨痂的生长愈合
(5)冷疗法:镇痛、控制急性炎症,减轻水肿
(九)部分常见骨折治疗与康复
1、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跌倒时手撑地后或为直接暴力打击所致,其中最常见分型为Colles骨折。
(1)运动治疗:术后第一天,可行肩关 节及肘关节的主动训练,可预防肩关节及肘关节的粘连;术后4周,可行腕关节和手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各方向运动,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关节僵硬者,可行关节松动术治疗;术后4-6周,可行肌力训练及手指的精细协调功能训练。
(2)物理因子治疗:
①超短波治疗:可消炎,消除水肿。采用患部对置,无热量,8-10min,qd,5-7d,一般适应于急性水肿期,金属内固定禁忌(钛材料除外)
②磁疗:可促进骨痂生长,消肿,消炎,镇痛,20-30min,qd/bid,10-15d
③音频电疗法:患部对置,耐受量,qd/bid,15-20d,可松解粘连,软化瘢痕
④超声波疗法:松解粘连,软化瘢痕,采用接触移动法,1-1.25W/cm2,5-15min,10-15d。
2、髌骨骨折: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有保护膝关节和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髌骨骨折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主要成因为肌肉拉力和直接暴力,发生于肌肉拉力者,多为横型骨折;而发生于直接暴力者,多为星形和粉碎性骨折。
(1)运动治疗:术后第一天,可行髋、踝及趾关节主动运动;术后4周,患膝关节在无痛状态下行被动屈曲、伸展运动训练;术后5-6周,加大患膝关节被动屈曲、伸展角度,逐渐过渡到助力、主动训练;术后6-7周,行股四头肌等肌肉渐进性抗阻训练及肌耐力训练;术后2个月,膝关节僵硬时可行关节松动术。
(2)物理因子治疗:
①超短波治疗
③冷疗:常在运动治疗后使用
④音频电治疗
⑤超声波治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若有局部炎症、化脓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关节血肿、伤口局部有异物或
骨折尚未复位时,应停止功能训练,需由专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
范文七: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损伤,叫做骨折,它是严重的运动损失之一。在骨折后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将导致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甚至出现骨畸形。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三个基本原则。骨折的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合适有效的固定,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经过复位、固定后,就应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这是骨折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有效地防止患侧肢体出现功能障碍。
一、功能锻炼作用
1、 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
当肌肉收缩时对组织压力增高,推动静脉血回流;而肌肉松驰时对组织压力降低,使
更多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开放,从而改善局部肢体软组织和骨髂内的血流,这样就可减轻骨折局部软组织的肿胀,同时在血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促进骨痂生长,使新生的骨痂很快地具有正常骨髂的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据观察,早期采用功能锻炼者骨痂的形成时间比不进行锻炼者缩短1/3,而且骨痂生长良好。
2、 功能锻炼可促进骨髂代谢,提高骨质修复能力。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骨组织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组织释放的钙进入血
浆,血浆中的钙又沉积于新骨之中,如此循环不止维持动态平衡。骨折后
若肢体固定不动,骨钙释放的多补充的少,造成骨质中的钙丢失,久而久之会使骨质疏松。因此,骨折固定后要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新陈代谢,提高修复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3、 功能锻炼可减轻骨关节粘连,防止骨关节僵硬。
关节内的骨膜,在关节活动时,关节腔内的滑液不断地循环,可防止粘连。骨折后关
节被固定,影响了关节活动,折叠的滑膜易粘连在一起,形成关节的粘连。若伤后不及时活动,又可因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肿逐渐被肉芽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而造成关节僵硬。所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增加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有效地减轻关节粘连和预防关节僵硬,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4、 功能锻炼可加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用性萎缩。
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提高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有效防止
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
二、功能锻炼方法
1、被动运动:适用于体弱无力,暂不能作主动运动的患者。在固定部位的远端关节做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但运动要轻柔,以免影响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宜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
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2、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早期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即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放松。这类运动在骨折对位良好情况下采用,可促进骨痂生长,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
三、功能锻炼步骤
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第二阶段:骨折3—4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第三阶段:一般在伤后5—7周,这时局部软组织已恢复正常,骨折部位已有足够的骨痂生长,骨折已接近临床愈合标准。在这阶段里,患者除
了不宜进行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的关节活动外,可以作患肢及全身的主动运动,在可能范围内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第四阶段:一般在伤后7—10周,骨折已经临床愈来合,外固定已经解除,关节功能逐步恢复,这时对运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要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度,可采用主动运动以牵伸挛缩及粘连的组织。
四、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动作由易到难,使身体逐渐适应,不能操之过急,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仍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等都应防止。
4、为促进肌力的恢复要进行专门的肌力练习,肌力练习的原则是通过主动运动使肌肉产生适当疲劳,但练习后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补偿练习所
引起的消耗。当软弱不能举起患肢时用助力运动,能勉强举起患肢时要作主动运动。肌力练习一天进行一次,运动量较大时,可隔1—2天进行一次。
5、助力练习应与关节功能练习配合进行,使关节活动度与肌力平行增长。如果肌力明显落后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可造成关节不稳,容易引起继发性损伤。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1)术后第3天。开始趾关节活动。各脚趾轻微活动,会有一些不灵便和神经麻的感觉。每天3-4次,每次50下。
(2)术后第5天。开始踝关节活动。脚背用力往后拉,为今后下蹲练习打基础,参照健康的脚的角度,一般80-90度就可以了。每天3-4次,每次100下,要用力。
(3)术后第7天。开始膝关节活动。这个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锻炼,非常必要、无法偷懒、耗时长、有时候练起来还有点吃亏。一开始会碰到膝盖弯曲时听到里面的筋咔咔直响,很不顺趟。膝盖弯曲,从180度—90度是第一个阶段,从90度—45度是第二个阶段,从180度—45度是第三个阶段,从45度—15度左右是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4-6次,每次10下,正常情况下10天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4)术后第10天。开始抬腿练习。练习大腿和小腿的力量恢复,特别是大腿的力量恢复,很重要,避免大腿肌肉萎缩。
(5)术后第12天。开始组合练习——抬腿、屈膝(第一阶段)、弯脚背、动脚趾。每天至少4-6次,每次20-50下。特别的,屈膝练习要忍住酸胀的疼痛用力下压,弯脚背
也是要忍住酸麻硬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可强来。
(6)术后第20天。屈膝(第二阶段)练习。这个阶段有时会遭受到医生给你施加的外力,因为90度是个坎,有些人难以突破(俺就是),医生乘我不注意突然一用力,把我压的哇哇直叫,但后来,我就这样突破这一关了。同时趾踝和大腿组合练习继续。
(7)术后第28天。屈膝(第三阶段)练习。这个其实是对前面练习的整理和巩固提高。
(8)术后第30天。健腿下地练习力量。这个有早有晚,因人而异。但是下地之前一定要适应2天,因为长期卧床,健康的腿突然下地也会感觉力量不足,膝盖打弯,往地下只跪的,搞不好还会伤及伤腿。
(9)术后第32天。伤腿血液循环训练。就是人还在床上,但让伤腿开始垂立,不着地,不承力。伤腿会明显变色,先变红,再变黑,再变成紫红发花,脚也开始肿,有胀的感觉。把脚倒立或是平放,会很快恢复。
(10)术后第35天。单脚落地+架双拐。这个也是一个练习的巩固,对健腿力量练习的巩固,对伤腿血液循环的巩固,同时也开始练习操作拐杖。
(11)术后第45天。伤腿(脚板)尝试轻轻触地,但
不承力。脚掌会有轻微胀的感觉。
(12)术后第49天。练习正坐。双腿平放,伤腿从不加力点地到自然放置。期间伤腿会肿,会变颜色,小腿会发硬,大腿会酸,这都很正常,有个过程。
(13)术后第53天。练习双脚落地+架双拐,但伤腿不承力。其实就是练习走路的姿势啦,伤腿最好不要用力,仅仅是挨着地做个样子罢了。
(14)术后第56天。练习伤腿的力量。家里有条件的,可以买个体重秤,自己用伤腿一点点地踩称,每天增加2-3kg的目标。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一旦感到有不适,立刻停止。
(15)术后第60天。练习“架双拐+伤腿承力走路”。当伤腿可以踩秤到体重的1/3时,具备了理论上“架双拐+伤腿承力走路”的条件。但为了安全起见,伤腿踩秤到体重的1/2时,再练习,更为稳妥。
(16)术后第63天。爬坡练习。寻找超过30度的斜坡,练习上下。主要是训练踝关节的弯曲程度,为接下来的上下楼梯脚掌发力打基础,也为下蹲便便脚踝的弯曲打基础。
(17)术后第67天。练习“架单拐走路”。当伤腿可以踩秤到体重的1/2时,具备了理论上“架单拐走路”的条件。但为了安全起见,伤腿踩秤到体重的2/3时,再练习,更为稳妥。
(18)术后第70天。伤腿应该可以承重全部体重。
(19)术后第71天。练习扶拐上下楼梯。扶拐,不是拄拐。其中下楼难度比较大,危险性强,发力及伤脚力量的增加训练有个过程,要好些时间练习。
(20)术后第77天。下蹲练习。会有些不适应,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21)术后第80天。脱拐平地行走练习。最好先从扶着拐、扶着墙慢慢练。
(22)术后第84天。脱拐上下楼梯。最好先从扶着拐、扶着栏杆、扶着墙慢慢练。
(23)术后第90天。行走路程练习。巩固脱拐练习的成果,练习伤腿负重的耐力。矫正走路姿势。
(24)术后第100天。自检训练成果。看看有哪些没有达标,尽快及时补救。达标,就是伤腿跟健腿看齐,除了伤腿不要做旋转运动外,其他功能都能恢复到健腿的水平。
范文九:万方数据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周文丽 长春市中医院 中国实用医药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
参考文献(4条) 1.杜克;王守志 骨科护理学 1995 2.耿丽华;金芳 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 .陈水晶 老年病人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陆宗花 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期刊论文]-医学信息 2011(02)
本文链接:.cn/Periodical_zgsyyy.aspx
范文十: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手术后应注意将患肢放于外展微屈髋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
高患肢,预防肿胀。早期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骨折易移位,故以静
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
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
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
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一、术后0~1周
1、麻醉消退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尽早开始踝泵练习:5分钟/组,
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
提下尽可能多做。
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30分钟/次,2次/日,
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
髋稍外展位。
二、术后2~4周
1、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
2、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日。
3、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 1~2次/日。
4、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
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
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主动髋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坐位,足不离开床
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
三、术后5周~3个月
1、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情况的前提
下进行。随骨折愈合的牢靠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
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
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2次/日。
2、坐位抱腿:必须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进行。5~10分钟/次,1~
3、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
高度。20~30分钟/次,2次/日。
四、术后4~6个月
骨折多愈合,练习旨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性,逐渐、全面地恢复日常生活
各项活动。
1、静蹲练习: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钟/次,间隔
5秒,5~10组连续练习,2~3组/日。
2、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
组连续练习,2~4次/日。
3、患侧单腿蹲起练习: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
组间间隔30秒, 2~4次/日。此练习需在后期进行。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咨询我,我的qq,我有时候比较忙,
可能回复的比较晚,大家可以留言咨询。 患者案例
1.王X,男,45岁,建筑工人。左股骨颈骨折术后月余,疼痛难忍,来求诊。
遂用自制骨折膏药外敷骨折患处,次日疼痛缓解,4周骨伽长好愈合。
2.钟XX,女,83岁,退休干部。左股骨颈骨折一周,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经介绍来求诊。 遂用自制骨折膏药外服骨折处,次日疼痛大减,四周完全愈合,家人惊喜,过来道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腓骨骨折康复训练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