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第10题过程,后面两道大题过程,急求青春痘的治疗方法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命题专家评析2007中考试题
07-06-29 09:59
语文试卷评析2007年中考是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的第一次中考,备受社会以及广大师生的关注。今年的语文试题严格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河北省2007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渗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本套试题较去年有了较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稳中求变,变中求进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稳定性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1.试题的总数从26道减少到24道,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第一部分的分值由去年的15分提高到18分,进一步强化了“语言积累与运用”在试卷中的重要地位。2.识字与写字是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并列的课程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省中考语文试卷考查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试题一直编排在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中,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关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中也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年的语文试卷将识字与写字、修改病句等试题从阅读部分分离出来,安排在第一部分,一方面使第二部分更便于集中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识字与写字、语法和修辞教学的重要地位。3.文言文阅读命题的材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其中第8题是“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涉及到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提高了思维的含量,这是我省中考首次考查比较阅读,是本套试题的亮点之一。4.作文试题也取得了新的突破,由传统的“材料作文”、“提示加话题”作文变为“材料加话题”的试题形式,既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又有一定的限制,便于学生充分发挥真实的写作水平。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试题增加了现代文积累的考查,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考查现代文名句名篇的默写,落实了考试说明中“默写并理解运用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的要求,扩大了语言积累的范围。二、减少头绪,加强整合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河北省2007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有识字与写字、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几个部分,如何使这些考试内容在试卷中合理地呈现出来,减少头绪,加强整合,无疑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如第一部分的四道试题中有两道具有较大的综合性,第3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王府井是北京最负胜名的繁华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牌扁高悬,人头攒动、川流不息。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条全长约三华里左右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近百万人次的八方宾客。⑴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①攒()动②目不暇()接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①应改为②应改为⑶文中加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这道题提供了富有生活气息的阅读材料,巧妙地将识字与写字和病句修改几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减少了试题的头绪,使试卷更加简约。第4题也是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试题,题目是这样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⑴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示例: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答:⑵请你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⑶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这道题以“母亲节”的小知识为载体,设计了3个小题。三个小题集中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仿照示例拟定宣传主题需要考生运用语法修辞知识分析示例,得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是一个对偶句的结论,然后将主题用对偶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推举母亲节形象代言人需要考生以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为背景作答。如果不了解“孟母教子”的故事,不知道我国著名思想家孟子;如果不了解“岳母刺字”的故事,不知道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史实;如果不了解冰心作品的主题之一是“母爱”,没有阅读她的作品《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推举形象代言人的理由就无从谈起,这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写出在母亲节这天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则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发展,加强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总之,这道题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落实了考试说明中“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能将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三、全面考查,突出能力今年的语文试题,覆盖面比较广,从考查的内容来说,它涉及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从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说,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全面考查了识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运用和鉴赏评价等几种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语文基础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份试题中设置了一些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如第一部分中的名句默写题、识字与写字题,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第5题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第7题解释成语的字面意思和现在常用义等。今年的语文试题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科说明”中的各项要求。如第10题“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要对文章整体进行把握,筛选出主要信息,才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第13题“农田喷灌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3毫米以下。这是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根据。”,这道题需要学生依据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答案。第15题“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③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这道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是试卷中的亮点之一。第16题是对划线句子的理解,第17题是对论述的观点的概括和提炼,这些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22题让学生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加以赏析,则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四、重视选拔,重视导向中考是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年的语文试题一方面注重落实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发挥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服务;另一方面,又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基本原则,特别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以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以往我省中考在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不考现代诗文的积累,只考古诗词和古文名句的积累,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学生不仅要背诵优秀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还要背诵大量的优秀的现代诗文,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今年我省在中考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试题首次增加了对现代文名句名篇的考查,虽然只有1分的分值,但却引领了一个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近年来,我省的中考语文试卷虽然都有考查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试题,但是,由于试题编排在现代文阅读中,致使这方面的能力考查被阅读能力试题所淹没;虽然作文评分标准中有3个错别字扣1分的要求,但这一要求并未呈现在试卷上,致使识字与写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为了引起广大教师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关注,切实落实课程标准有关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今年的语文试题将这方面的考查从过去的阅读部分分离出来,编排在试卷的第一部分,其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附录”部分规定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上也都有语法、修辞教学的内容,但是,由于多年来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上没有语法的考查,致使语法教学成了被初中语文教学遗忘的角落,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去年在试卷第二部分考查了语病的辨识与修改以后,这种状况出现了改观,为了彻底扭转初中语文教学不讲语法的现状,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将修改语病的试题放到试卷的第一部分,使其重要性得到了强化,尽管这道题赋分不高,它的导向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综合性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均有考查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意在引领教学,切实搞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只重视文言词语的教学,忽视了文意的理解,忽视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除了最后一道题是理解的题目外,其它的试题均是死记硬背的题目,今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坚持去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改革方向,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为主,这就把文言文的教学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那就是在记忆的同时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感悟和赏析,那就是用学习现代文的方式方法学习文言文,这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这必将对我省初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改革产生长远的影响。五、贴近生活,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以人为本是今年语文试题的一大特点。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背景材料和问题设置,阅读部分的命题素材的选取和问题设置以及作文试题的命制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作为社会的细胞的家庭的和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不论是从继承我国传统文化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唯其如此,“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着亿万中国人。今年语文试卷的第3题以“母亲节”的小知识为背景材料设计题目,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以人为本。学生答题的过程也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的过程,可以说这道题是整份试卷中的又一个亮点。阅读试题的选材也体现了这一特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委婉讽喻的进谏方式以及齐威王察纳雅言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迪;《计量雨滴》介绍了雨滴计量的方法和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培养探究精神;《谈“忍”》一文赋予“忍”以新的内涵,给当前浮躁的社会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江南陶公柳》赞颂了陶公柳坚韧、宽容、质朴的品格,表达了对克勤克俭、爱民清廉的晋武昌太守陶侃的怀念。这些阅读材料注重对考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读这些文章的过程就是学生经受思想洗礼的过程,必将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今年的作文试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考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生长在师长为他们创造的顺境中,抗击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很差,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对待错误和失败,将是他们成长中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拥有反省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反省”这个话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反省的意义和价值,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获得以后人生道路的有益启示,相信这个话题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我省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思路清晰,结构简约,导向明确,难易适当,贴近生活,关注人生,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语文试卷。英语试卷评析200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英语试卷是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严格按照省教育厅中考文件和中考《学科说明》的要求及我省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实际来命制。今年英语学科的命题思路“整体稳定,局部调整,稳中求进”,试题形式上保持相对稳定,注重考试内容的改革。今年首次增设了连词成句题型,主观题量进一步增加;内容上突出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试题注重情景的设置,提高了思维含量,彰显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学科的特点。整套试卷既较好地体现了选拔和甄别的功能,又对初中英语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一、试题的整体特点1.把握试题的正导向性。1〉坚持“导向”与“选拔”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最佳的命题导向。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前瞻性,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发挥。2〉试题难易有梯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重点知识重点考查,所有试题不偏不怪,避免了繁、难试题,对初中英语教学有较好的引领作用。3〉试题充分注重了思想性、教育性的原则,一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做到知、行统一,二是提倡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体现了正面引导,弘扬积极向上的主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2.注重科学性。试卷严格依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试卷结构合理、简约,试题语言准确、明了,言简意赅,科学规范,问题指向明确,不设置人为审题障碍。全卷词汇约3500个,知识覆盖面85%左右,试卷难度分布得当。语言材料地道规范,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难度适中。3.突出时代性。试题内容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了试题题干情境化和生活化设计,在一定语言情境中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避免了单纯考查语言知识的现象,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语言材料上,选择了时代感比较强的主题,如环保、健康、代沟等,突显整张试卷的时代性。4.渗透开放性。试卷在一定程度上创设了一些学生可发挥的情景和题目,如书面表达题就减少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控制,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可发挥的空间。改变了主观题答案过于单一的情况,做到了主客观试题答案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5.体现公平、公正。试卷的公平、公正是考试的灵魂。试题的命制以《课程标准》和《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为依据,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同时兼顾城乡学生的实际差异,降低了英语听力的难度,通过新增加连词成句题型,分解英语作文的难度,体现城乡公平。整套试卷精心选材,确保了题型、内容、难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且每一个题目都是命题者的原创,对每一个应试考生都是公平的。试题答案准确,评分标准明确,将可能的答案一一列出,确保阅卷的公平、准确和便于操作。6.试卷卷面活泼。试卷图文并茂,增加了试题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考生的阅读效率,有利于考生对英语知识的全面理解。7.试卷整体难度和去年持平。预估难度为0.67,其中听力部分、词语运用和基础写作的难度略有降低。二、各题型具体情况1.听力部分听力测试共30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口语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语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捕捉句子中的关键信息;理解和应答日常交际用语;对对话之间的关系做出简单判断;理解、归纳、概括材料主旨大意;根据所听语段的内容进行推断以及记录相关的信息等方面的内容。今年的英语听力测试所包含的话题广泛,时代感强,考查的情景和话题紧扣《课程标准》,不拘泥于教材。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语言层面上,通过句子、对话、语篇三个层面,设置了五种题型来考查;在形式上,保留了开放性试题的考查,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测试原则,使考查的效度和试题的信度更高。2.语言知识运用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和词语运用两部分。单项选择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今年的英语试题充分发挥单项选择填空命题形式灵活、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测试信度高等优势,所设考点涵盖了《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各项最基础的语言项目,考查的范围涉及到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习惯用语、表达法及其运用,坚持各采分点的词汇都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词汇。在尽量照顾到试题的覆盖面,考查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同时,专项的语法知识的考查侧重在那些可以典型地反映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语法项目,并适当降低该部分考查的难度,避免偏题、怪题。今年英语的单项选择填空题注重通过对话和上下文给考生创设完整、明确的情境,在多数试题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语境”在确定正确答案时的作用。避免为语法而语法的试题,坚持从能力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各种语言知识的掌握,重点考查学生在理解句子、短文上下文意思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从而体现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统一。词语运用题选择了一些高频词汇作为考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的同时,侧重考查其对词汇在语言情境中的真实运用能力。五道试题分别考查了名词复数、动词过去式、副词、动词词组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的考查侧重基础。3.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今年完形填空的短文内容是关于如何用英语去思维的问题,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贴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该题不仅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了考查,而且对学生如何学习英语、怎样排除母语的干扰而用英语思维进行了指导,寓学法指导于测试之中。文章选材新颖,语言地道,时代感强。短文共192个单词,文章长短适中,设空均匀,考点丰富。既考了单词又考短语;既侧重了动词、名词的考查又兼顾了形容词、介词、连词等的考查。试题的考点主要设在词语搭配、惯用法及语法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上,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4.阅读理解今年英语阅读理解的四篇材料的选材回避了学生已经见过、练过的语言材料。在题材和体裁上丰富多样,力求内容积极,贴近生活,指导学习,引导健康,弘扬关爱,助人为乐;在语言上简洁、地道、流畅。第一篇为记叙文体,介绍英国青年作为志愿者到国外参加环保的经历。通过阅读,使学生一是可以了解国外青年生活情况,二是可以领悟到作为青少年应积极投身环保行动的意义。第二篇为应用文体,内容是指导如何保持健康的一些建议。语言简洁,建议实用、可行。阅读后学生可以学到一些有关健康的常识。该文在设计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考生,看上去自然轻松,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在客观上也能起到对学生紧张心理进行调节的作用。第三篇为议论文体,主要讲述学生较为熟悉的“代沟”问题,但该文在选材上并未就此问题只进行空泛的说明,而是变换角度侧重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几条指导性的建议,可谓选材贴近学生,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确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及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内容(测试内容)要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及“学为所用”的理念,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达到使学生“学会生活”等目的。第四篇内容为现代科普常识--介绍极具现代科技含量的“Smart clothes”的开发情况。今年的阅读理解题有如下特点:1〉所选阅读材料本身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能让学生在阅读和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2〉阅读材料更加生活化和实用化,使试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对学生常见的事情的关注,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3〉试题设计更加灵活多样。20个小题中,有直接获取信息的客观题,也有理解主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推断的主观题,试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5.基础写作基础写作含两部分:连词成句和书面表达。连词成句为新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对初中阶段英语句子种类和基本句型的掌握情况,同时为书面表达做一个思维铺垫。本次考试五个句子分别考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及宾语从句。句子类型丰富多样,考查基础全面。试题本身给出了标点,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这样使得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会有所收获,从而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打下基础。今年的书面表达继续突出“用英语做事情”的思想,本着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并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挥空间的原则,设计了谈谈如何帮助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试题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试题的命制减少了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可发挥的空间,体现了控制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注重了基础,又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试题设计以英文问题作为提示,这样可以很好地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过程训练和方法指导。总之,2007年的中考英语试卷命制科学严谨,充分考虑了我省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试题的命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我省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三、教学建议1.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树立新的教材观,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注重过程性评价。2.搞好“双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坚持“低起点,高落点”,即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提高能力,如单词拼写,要从单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从整体出发,不能完全靠生硬的、毫无科学性的死记硬背来记单词。同时更要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切忌教学的盲目性,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要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以提高。3.教学中要选用适宜的语言材料。1〉所选语言材料要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合格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学业水平的要求相当。2〉选择具有时代性、经典性、生活性、实用性、文化性并有效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试题材料。3〉所选文章的题材内容要丰富,体裁应尽可能多样化。4〉要适当选用一些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实际、实用性较强的语言素材,像公告、广告、说明、通知、图表、目录以及报刊杂志中一般性话题的短文材料。5〉注意选材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和趣味性。4.要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学生只有具备了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学会这种语言,真正会用这种语言,这种语言才能成为学生交际的重要工具。5.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思想品德试卷评析从总体上看,今年的思想品德试题,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落实了课程标准关于评价建议的要求,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现课程追求,以“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构建试题内容的主线。“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既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本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试题紧紧围绕这一理念确定考核的内容和目标,使“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成为贯穿整套试题的一条主线。“国情国策”和“学生健康成长”是今年试题的两大主体内容。试题成功地将这两大主体内容融合起来,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在问题设计上渗透了作为初中学生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引导学生体会积极健康生活的意义,关注健康成长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如28题,以中学生正确对待盗版制品立意,将中学生放在盗版这一违法现象面前,考查中学生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涉及到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等积极的公民素质;29题侧重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做的努力,感受社会的进步与自己成长的关系;30题则依托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这一事实,针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瘾问题,让考生认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优先保护,体会自己在健康成长中应负的责任,从而学会对自己负责,承担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30题如下:30.走进生活,探究实践。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了。燕赵中学九年级(2)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准备办一期主题为“承担责任,健康成长”的黑板报,部分栏目已经完成,请你参与完成其它栏目。【新闻快递】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新闻评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画”说成长】●下面的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应怎样解决上述问题。(请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编者寄语】为了健康成长,面对不良诱惑及其侵害,我们青少年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二、落实课程目标,突出能力立意,全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正确处理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依托基础知识,突出考查能力,全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要求。整套试题立足基础知识,但没有出现一个单纯考查知识识记的题目,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能力考查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以具体现实生活现象和事实作为情境,根据新的情境提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结合具体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认识社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反映出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如选择题的第4、5题侧重考查理解能力;第6、7、8题侧重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9、10题则要求考生具备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非选择题中的“结合材料,谈谈这项惠民政策及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意义。”“你认为应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和平’对我国的发展有何作用?”等问题都有一定的探究意味和价值,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考生具有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今年的试题不但加大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而且在考查途径和方式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探索。试题采用在情境材料中蕴含、与能力考查融合、设问中引导等方式全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选择题第5、8、9、10及非选择题的第28、29题的情境材料本身就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第29题,涉及的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材料及问题都没有涉及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和表现,而是从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切入,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方面考虑问题,这就使材料和问题有了正面的教育意义。第28题的(2)要求考生对图中女同学的做法进行评价,考生在运用知识回答问题时,就包含了依法维权、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等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实现了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交融。三、以社会生活为根基,凸显知识的生活意义,试题具有综合性和时代感。试题在选材及考核内容的确定上体现了“四个关注”,即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关注考生身边的生活、关注考生自身的成长。几乎所有的情境材料都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其中既有物权法的通过、《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公布、农村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又有面对盗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这些与考生自身成长密切相关的事例或事实,引导考生面向社会生活,运用所学知识看待、认识、分析、思考、感悟这些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自己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理解学科知识的生活意义。这种设计理念也决定了试题的综合性进一步增强。像第28、29、30题,围绕材料多侧面、多层面地展开问题,每个题中涉及的内容并不局限在国情、法律、道德的某一方面,而是两个方面以上,体现了知识之间的整合。在反映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上,今年的试题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时政热点,试题没有直接从解读国家政策的角度来反映,而是将它分散在社会正义、教育公平、环境保护、民主法制建设、农村低保及合作医疗进展等几个方面,使这一热点得到了多侧面充分的反映。这样处理既保证了试题的时代感,实现了教学主体内容与时政的结合,又避免了反映热点直接生硬的倾向。四、高站位立意,小视角切入,贴近考生实际,体现人文关怀。今年的试题立意高,视野宽。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到国际和平与国内发展的关系,从国情国策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状况,从法律的施行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都体现了面向世界、面向国家、面向社会的大视野。将考生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表现“成长中的我”及“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将“我”的责任和健康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为使试题更贴近考生,让考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试题在选材上坚持小视角切入,尽量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的情景材料。如:第9~10题以具体数据反映民生大问题;2006年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回答9~10题。9.表中数据表明A.农村实现了共同富裕B.国家重视农民生活的改善C.发展农业生产已不再重要D.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10.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加,有利于①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第29题用真实的学生书信的内容,反映国家的惠民政策;第28、30题采用图(漫)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现象;第30题以板报栏目的形式连接4个设问。这就使材料更加活泼生动,语言更具亲和力,取得了以小见大,以实代虚的效果。另外,试题在问题及答案的设置上力求体现考生的主体性。设问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开放性与指向性的关系,问题既有具体指向,又给考生留有发挥个性的空间。答案设置考虑了考生认知的多元性及学习阅历的差异性,采用了“超量给点,限量给分,补充提示”的方式,提供了多元化答案及详细的评分说明,为考生提供了拓展思维的空间,为其个性的展现和创造性的发挥留有余地。五、准确把握课标要求,切合教学实际,正确导向教学。整套试题从内容的安排、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到答案的确定,做到科学、准确,体现了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准确把握。国情国策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主干知识,试题围绕这两大主体内容选材,使试题显得厚重,有根基。在具体考核这些内容时,没有从概念和学理上提出考核要求,而是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立意。如智力成果权、公平、正义、对外开放等考点,都进行了生活化处理,淡化了理论的色彩。这不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理念,对教学有导向作用。从教学与考试统一的角度来看,今年的试题既面向全体考生实际水平,又体现了选拔功能,保持了适当的区分度。如第28、29、30、34题,每个题的设问之间保持了一定的梯度和层次:第一问均是比较容易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问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面向大多数学生,最后一问能力要求较高,面向一部分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这样既兼顾到了基础,又突出了能力;既反映了教学的要求,又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教学启示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课程标准既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日常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中考试题在重视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同时,也明显加大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实现,克服那种单纯关注教材知识,忽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倾向。2.践行生活德育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新课程理念倡导大教材观,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为此,我们的教学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交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感悟人生,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3.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考试题越来越多地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泼向上的和谐课堂。将生活化、社会化的素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以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课程追求。历史试卷评析河北省2007年历史中考具有一定的转折意义。首先,2007年是我省全面进入初中课程改革中考的第一年,全体考生采用课标与新教材考试,我省课改中考命题也走出了实验阶段,这决定了试题既要吸收前几年课改中考命题经验,考试形式保持总体稳定,不能出现较大的起伏,又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次,今年又是河北省中考取消样卷的第一年。取消样卷,意味着命题要打破样卷的束缚,稳中求变。今年的试题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了创新,为以后的试题命制打下基础。这些就决定了河北省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应具有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总体思路。一、依据《课程标准》《中考学科说明》命题今年我省参加历史中考的考生共使用四种版本教材,即人教版、河北人民版、北师大版和华东师大版,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试题命制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河北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说明》(以下简称《学科说明》),不依赖、倾向于上述任一版本的教材。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都出自《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所要求的内容,对知识点的考查层次要求与《课程标准》《学科说明》相一致。如12题对应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13题对应的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14题对应的是“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20题对应的是“‘863’计划的确定”;31题对应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等。今年是《学科说明》取消样卷的第一年,考虑到广大师生的备考和考生的正常发挥,试卷结构稳中求变,以稳为主,试卷整体结构与2006年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个别地方进行了微调。题型上,试卷采用了包括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以致用,探究问题的四种呈现方式。前三种与去年完全一致,第四种由“融入情境,探究问题”变为“学以致用,探究问题”而有所变化,但源自《学科说明》的题型示例部分。只要认真按照《学科说明》组织复习,不仅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做答,相反还锻炼了应变能力。在试题分值分配方面只在主观题中的32题和33题上做了调整,即材料解析题由过去的9分增加到10分,问答题从以往的12分减少到11分,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发挥材料解析题的功能和作用。二、全面考查,彰显历史学科的鲜活特色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由于不再强调学科体系,涉及到的知识点比传统的大纲教材减少了许多;再加上我省历史中考一直以文科综合的面目出现,并且只考查中外近代现代史部分的相关内容,可考查的知识范围相对狭窄。因而,如何全面考查所学内容成为课改后历史考试的研究课题之一,今年的尝试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应考查的中外近代现代史的30个学习主题中,今年试题直接考查了26个主题,余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生活”、“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世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四个主题也间接进行了考核,可以说全部覆盖了所有的应考查的主题内容。第二,今年的试题突出对中外近代现代史中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到的内容有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党的重要会议、人民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新中国的对外政策、祖国统一、科技革命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当今国际形势和发展潮流等。第三,试题还兼顾了一些非主干知识,如中国近代教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苏联的发展历程、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等。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本来留给后人的是丰富多彩的画卷,但现今的历史教学与考试却显得僵化死板。今年的历史试题在突出学科特点上继续进行了尝试,试图体现其鲜活的一面,即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考生感受到历史离他们很近,学习历史不仅有重要作用,还能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为此试题考查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历史知识,如香港回归、中美关系、科技强军、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等。三、以能力考查为主,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今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整套试题都以考查能力为着眼点,并且考查层次分明、全面,从而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如,11题、12题、15题考查的主要是识记能力,但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需要把相关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只有比较后才能正确做答;13题、14题、18题、19题、20题、22题、24题侧重考查理解能力;16题、17题、26题侧重考查分析能力。1.考查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选择题16题考查了从折线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从示意图中找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趋势在1870年后变化的主要特征。非选择题31题考查的是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强调了有关的说明文字也是图片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32题、34题第二问侧重考查的是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2题第三问“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和33题第三问“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这两个问题的显著特征是要求考生从解答上一问题中获得提示和限定信息,属于更高层次的要求。2.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依据有关史料,运用逻辑方法,对有关历史事件进行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历史结论,这属于知识运用层次的能力要求。31题第二问“图一、图二‘胜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此问需要考生依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实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32题第二问“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依据材料三中提供的信息,“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并结合已知的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3.总结历史事件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并挖掘其中的因果关系,是今年历史试题考查的又一能力要求。17题,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是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B.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该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与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一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等中外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24题,下列事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①《人权宣言》的颁布②宪章运动的开展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该题着眼于考查人类的政治文明史,将相关的中外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并揭示它们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之间的因果关系。31题、32题、33题、34题第(2)问都具有上述特点。四、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和渗透初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就是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因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一直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历史学科只能通过渗透予以体现。这样,如何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就成为课改后历史考试研究的又一课题,今年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究尝试。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比较抽象的特征,在目前纸笔测试的条件下,试题对这方面的考查进行了内化处理。18题,成功同学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史中提炼出下列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此题考查的是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振兴学习主题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考查了对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掌握提炼学习主题的基本要领才能准确做答。《学科说明》明确指出,历史学科在培养高尚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追求、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的观念、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等,都是考查的主要目标。如:15题不仅考查了科技进步与交通工具发展之间的关系,更明确指出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激励考生投身科技事业,为人类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热情。32题考查的是知识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影响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等内容,探究的目标是经济体制调整应该注意的问题,传递的理念是世界各国发展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提示考生面对多样化的世界,应该抱着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态度,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3题从导入语开始就明确告诉考生,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有一代一代为此奉献了热血和生命的民族英雄,他们的事迹将永远彪炳史册。通过解答问题,让考生体会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并不断增强国力,壮大国防才能避免历史上那些抗击外敌失败的悲剧重演。同时,试题还提示考生认识到,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必须具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从而全面提升、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五、突出学科内的综合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在承上启下、开拓创新方面还在于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考查。此前的考试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今年加大了力度。学科内的综合表现在两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内的综合;第二层次是中外近代现代史的综合。第一层次的综合在每一道试题中都有体现。第二层次的综合,31题第二问“图一、图二‘胜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33题第二、三问等都是较好的尝试。六、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1.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教材。为了强化这一认识,今年试题直接选用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作为18题、19题的题干或备选项。31题中涉及到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13题考查的“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等知识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的,而在四个版本的教材中没有充分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应及时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实际上这也是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2.教学中在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同时,还要深化主题式教学今年的试题加大了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力度,就是引导广大师生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即把学习方法的教学提上日程来,改变那些满堂灌、死记硬背以及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除了《课程标准》提及的学习主题外,在复习阶段应该变换视野和角度,自主创新,提炼出新的主题,加强知识的迁移整合。3.教学中要关注新观点和新观念历史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课程资源相当丰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在教学中,除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外,还要适当关注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把其中公认的主流观点,作为教学参考,从而适时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如已被广泛采用的文明史、全球化、近代化、文化史等,同时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观点、观念。数学试卷评析一、试题内容及命题原则的总体分析1.命题立意面向全体,既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重视学生对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题型丰富、新颖,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考查内容体现基础性,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素材、求解方式体现公平性;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各个方面的考查.2.试卷结构试题满分120分,选择题占17%,填空题占20%,解答题占63%.其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4∶3∶1(其中蕴含了适量的实践与综合的内容),总题量共26道题目,使题量更趋于合理,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空间.易中难题三个档次的题目分值比约为3∶5∶2.试题注意到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因而在总体上从易到难形成梯度,并且在每类题型上也形成梯度,试题从难度,分值,位置等各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后面几道大题为增加试卷的区分度,每题均设计3~4问,且最后一问均有较高思维含量.因此全卷试题上普遍入题容易,但解答完整,准确,则需要有较强的数学能力.在知识点的覆盖率上不再刻意追求,在知识点覆盖率超过55%的基础上,着重考查了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主干内容以及应用性较强的知识.比如数与代数中的数式组合变形运算、方程、函数;空间与图形中的简单视图、空间观念、直线形、特殊四边形、圆;以及应用性较强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显示出重点知识在试卷中突出的地位,同时,发现、猜想、探究、搜集、推理等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能力考查也在彰显.还注意到了避免偏题、怪题.二、试题设计突出关注了五个问题1.关注支撑学科(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考查以保证试题的效度试题重点考查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学科核心主干内容及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统计思想、随机思想、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2.关注载体公平、题目陈述准确精练以保证试题的信度题目力争在语言陈述、图形、图像的展现均准确明白、精练而无异议.3.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习惯,以确保试卷的区分度在试题的赋分方面,注意了有利于考查结果形成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得分区间,从而形成合理的得分分布区间.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又能较好的区分出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整套试卷形成三个难度循环,即选择、填空与解答.即使是把关的压轴题(25、26题)的前两问也是入口很宽,难度相当于填空题的难度,但出口很窄,体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序解答的试题要求.4.关注试题的可推广性所考查的知识性目标可以抽象到课标之内容的程度,所考查的技能性目标可抽象到一般意义下该技能的程度,所考查的能力和思想方法性可抽象到一般意义下该技能的目标和思想方法的程度.如8题(河图问题)、20题、25题等均能抽象到课标所要求的会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会解直角三角形、确定函数关系式、能布列不等式组和熟练解不等式等课标所要求的程度.5.关注试卷整体自洽性试题注意试卷内部的融洽和谐、不矛盾,特别努力发挥试题在能力层面上的相互校正功能.三、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导向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单向、轻多维,重积累、轻探究的倾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制约着数学教学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与宏扬.试题在这些方面更加突出了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导向性.比如:1.从直叙提问走向情境展现,促进数学教学由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直叙提问的试题虽然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它只要求知道是什么,不要求知道为什么.长期大量使用直叙提问式的考题,容易导致数学教学只重视得到知识结论,而忽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甚至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结论.这也是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之一.例1(第3题).据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北京市目前汽车拥有量约为3100000辆.则31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31×107B.31×105C.3.1×105D.3.1×106评析此题数据真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它把真实的汽车拥有量数据与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组合到一起,侧重对学生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落实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2.从纯数学问题解决走向实际问题解决,促进数学教学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长期使用纯数学求解的试题是导致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大量重复解题训练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改变这种现状,中考试题从纯数学问题走向实际问题,促进数学教学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例如:例2(第9题)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到B匀速行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行进的路程s(km)与甲出发后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5所示.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km/hB.乙的速度是10km/hC.乙比甲晚出发1hD.甲比乙晚到B地3h评析本题以图象为载体的探究性问题,突出考查的是能从图像中把握准对应关系及函数的性质,从而解答相应的问题,可以说是对函数性质更为直观化与深刻化的考查.因此,有较高的效度与可推广性,具有较好的教育性.例3(第20题)某段笔直的限速公路上,规定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即m/s).交通管理部门在离该公路100m处设置了一速度监测点A,在如图11所示的坐标系中,点A位于y轴上,测速路段BC在x轴上,点B在点A的北偏西60°方向上,点C在点A的北偏东45°方向上.(1)请在图11中画出表示北偏东45°方向的射线AC,并标出点C的位置;(2)点B坐标为,点C坐标为;(3)一辆汽车从点B行驶到点C所用的时间为15s,请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在限速公路上是否超速行驶?评析本题是选择题第3题的继续,在汽车拥有量急剧增长的今天,交通违章越来越受社会所关注.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题融作图、计算、推理、判断于一身,从知识的要求上,“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本题就是针对这一要求而设计的,背景材料自然、合理、公平,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探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单向封闭题型走向多维开放题型,促进数学教学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中的试题多为单向封闭式,题目给定的条件是必要的,要求得到的结论一般是唯一的,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直接条件或隐含条件,由概念、公理、定理出发,经演绎、推理得到个别结论,再带入条件得出问题的确定解.久而久之就给学生思维造成不良定势,解答问题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格式化”的模式,制约了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应用问题的趣味性以及生活化上也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比如:例4(第21题)甲、乙两支篮球队在集训期内进行了五场比赛,将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后,绘制成如图12-1、图12-2的统计图.(1)在图12-2中画出折线表示乙队在集训期内这五场比赛成绩的变化情况;(2)已知甲队五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分x甲=90分,请你计算乙队五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分x乙;(3)就这五场比赛,分别计算两队成绩的极差;(4)如果从甲、乙两队中选派一支球队参加篮球锦标赛,根据上述统计情况,试从平均分、折线的走势、获胜场数和极差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简要分析,你认为选派哪支球队参赛更能取得好成绩?评析此题情景的设计关注了学生所熟悉的篮球比赛与学生活动的必然联系.此题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提供信息.将平均分、折线的走势、获胜场数和极差作了显性考查.本题以统计图为基础,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以所获得的信息来分析问题,用数字说话,而不停留在单纯的观察上,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态度,沟通不同领域内容的联系,都是有好处的.4.从传统应用题型走向信息构建题型,促进数学教学由重视知识积累转向重视问题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传统应用型试题是对知识的直接应用.知识积累的越多,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是传统应用型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知识立意的试题中,知识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出的学生只会机械的应用、模仿,不会探究.为配合和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河北省在中考试题上也作出了积极反应,试题考查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从传统应用转向信息构建(即通过文字表述、图表数据等呈现方式将要考查的内容构成信息系统和探究情境),正确引导数学教学由重视知识积累转向重视问题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5(第23题)在图14-1-14-5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FAE的斜边AE=2b,且边AD和AE在同一直线上.思考发现小明在操作后发现:该剪拼方法就是先将△FAG绕点F逆时针旋转90°到△FEH的位置,易知EH与AD在同一直线上.连结CH,由剪拼方法可得DH=BG,故△CHD≌△CGB,从而又可将△CG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HD的位置.这样,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GCH(如图14-1),过点F作FM⊥AE于点M(图略),利用SAS公理可判断△HFM≌△CHD,易得FH=HC=GC=FG,∠FHC=90°.进而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FGCH是正方形.实践探究(1)正方形FGCH的面积是;(用含a,b的式子表示)(2)类比图14-1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14-2-图14-4的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联想拓展小明通过探究后发现:当b≤a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且所选取的点G的位置在BA方向上随着b的增大不断上移.当b&a时,如图14-5的图形能否剪拼成一个正方形?若能,请你在图中画出剪拼的示意图;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评析本题给学生提供了一段文字材料,在材料中告诉学生一种分割图形的方法(操作步骤),对于这种方法为什么可行,以及方法的实质是什么,试题留给了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解决后面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在阅读以后,根据文字提供的信息,理解了这里面蕴涵的道理,将它迁移,则可以顺利地解决后面的问题.这道题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索、进行思维操作的机会,考查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的掌握,同时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本题给学生展现了“从问题的提出、探究与发现、实验与验证到猜想与证明、拓展与延伸”的课题学习的完整过程,所呈现的情境不是教材上课题学习内容的简单搬移,而是新创了一个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组合图形,先探究b≤a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在发现当b&a时,图形也能剪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情形.在解答本题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猜想、拓展等一般性数学方法.本题的考查层次非常丰富,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在充分展示自己不同的探究深度,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索规律、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从知识立意的传统命题走向关注过程、方法和能力立意的题型,促进数学教学由单纯重视双基转向在双基基础上重视数学意识、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函数,传统题型考查的结果导致在函数教学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强调画图技巧,忽视基本方法的落实;重视解题的训练,忽视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严密的推理,忽视感性的认识.而中考试题中(22题、25题)关于函数内容的考查无疑对函数的教学产生下列导向:熟悉基本函数的图象,重视一般画图能力的培养;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注意“数形结合”,重视以性质画图和以图识别性质等等.比如:例6(第22题)如图1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和点B.(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3)点P(m,m)与点Q均在该函数图像上(其中m&0),且这两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求m的值及点Q到x轴的距离.评析本题背景是一个纯粹的代数题,但本题同时呈现了其代数表达式和图像信息.是涵盖数学中待定系数法、一元二次方程,对称点坐标、数形结合、转化、函数等思想和方法的一道综合问题,尤其(3)问中可用两种方法求Q点的坐标,真正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物理试卷评析一、试卷总体分析1.试卷结构安排合理试题主要按照题型兼顾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题目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内的题目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题型题量及试卷结构相对稳定。表1物理、化学及综合试题在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分布情况2.考试范围及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的要求二、物理试题的特点1.物理试题(含综合)考查的内容在各知识(内容)块中分布表2物理试题考查的内容在各知识(内容)块中分布表2.保持稳定,稳中求变2007年物理试题与2006年试题相比,题型、题量及试题结构稳中有变,对部分试题的设置作了调整。主要表现是2007年试题中作图题的呈现形式作了适当调整,没有出现单独的作图题,但在填空与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中体现了作图题的内容;填空及简答题中增加了阅读材料题,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注重基础和能力考查一是试卷中基础题的题量约占70%;基础题以考查基本的物理现象、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或解决简单问题为主。二是今年的理科综合试题比较新颖,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物理试题注重了对物理规律灵活运用的考查,引导考生不要死记硬背,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突出考查了考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4.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5.难度适中,发挥评价功能物理试题的总体难度在0.62左右;可以预期物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三、典型试题特点分析例题122.把标有“6V3W”的小灯泡与最大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电源电压恒为18V的电路中,各电表选择的量程如图7所示,要求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且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为10.8WC.小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值为0.75WD.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是18Ω~60Ω解析此题是电学综合题。它考查了认识电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及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连接的动态电路。本题的特点:一是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与平时接触最多的伏安法测电功率的电路不同;二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受到小灯泡额定电流的限制(需要从“6V3W”求得);三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最大量程15V。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辨能力,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2:32.投影仪是常用的教学仪器,图11是投影仪的结构图。(1)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投影片上B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要使成在屏幕上的清晰像变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都是光现象中的重要知识内容。投影仪是常用的教学仪器本题把这两个知识内容放在一个常用的教学仪器中设计巧妙。今年物理试题,第一次不再出现明显的作图题的题型,本题把作图题放在实验探究题中,改变了多年一贯的、固定的作图题的设置模式。例题3:33.小明在体育课上打排球时,发现每次排球落地的远近不同。于是,他沿水平方向击打排球,对球落地的情况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分析表格可得出结论:(1);(2)。解析科学探究是既是教学内容又是研究方法。物理试题应注重创设情景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本题的情景源于体育课上打排球,探究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又非学生课堂上做过的实验的重复,不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应该说本题是实验探究题的一个亮点。例题440.小明看到他家5月份的电费缴费通知单,这个月的用电量是116kW?h,过去他家每个月的用电量在90kW?h~100kW?h之间,家里没有增添新的电器且用电器工作的时间与过去基本相同,5月份为什么会用这么多电呢?于是,小明将一个标准的灯泡(220V100W)单独连入了家庭电路中,用调节好的电压表测出了其两端电压为198V,观察到电能表(3000转/千瓦时)的铝盘在10min内转过了50转。(灯丝电阻不变)求:(1)灯泡的灯丝电阻多大?(2)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多大?(3)10min灯泡消耗多少电能?(4)请通过计算分析小明家的电能表是否存在问题。解析本题是电学综合计算应用题,所给条件的特点是:实际电压198V,不是正常的家庭电路电压220V;电能表工作非正常,铝盘转的快了。只要学生审题细心,找准已知条件,计算并不难。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就是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即认为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电能表工作正常。四、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1.重视物理学教,落实课标要求物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按照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合理安排时间,确保物理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2.改变教学观念,主动适应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带来得不仅仅是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程、教学、评价这三方面的中,我省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从2007年试题不难看对探究性试题、体现物理过程和物理方法的试题考查力度明显加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融会到物理教学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情景,加强科学探究,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3.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弄清他们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针对发生和存在的某一事物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出发去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重视基础还表现为正确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依据,教师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物理内容,从2007年的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可以看出甩开课标和教材,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的关系,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代替物理实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做与不做,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5.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要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密切联系实际,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落实的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从课外书籍、报刊、互联网去获取有用信息,扩大视野,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化学试卷评析2007年中考化学试题本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一、命题的依据和思路化学部分的命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河北省2007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理科综合学科说明》命题,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强调知识点的覆盖面和知识的细节,但不过分苛求,注重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化学部分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二、试卷的结构2007年化学部分的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功能。三、试题特点1.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参照四个版本的教材试题命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参照现行的人教版、上教版、湘教版、科粤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保证使用各个版本教材考生的公平性。试题的命制,紧贴教材,题目素材很多来源于教材,但又区别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显著的导向作用。例如第1、2小题涉及到的金刚石、水、食盐水选种、氧气、甲醛溶液、聚乙烯、霉变大米等选项均选自各个版本的教材。第4小题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36小题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考查,装置图等均源自教材。2.试题难度与近两年持平近两年化学部分试题难度均在0.55~0.60之间,今年在难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略有下降,预估难度0.62,充分考虑了全省的实际,试题有着良好的梯度,便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3.重点考查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试题对化学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例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度曲线、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基本计算能力等。试题中涉及的物质有50余种,化学反应有近20个(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有4个),考查的知识内容61个,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各学习主题分值如下:科学探究8分;身边的化学物质13分;物质构成的奥秘4分;物质的化学变化10分;化学与社会发展5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是考查的重点,与2006年比,科学探究和物质的化学变化考查比例有所增加,这也符合课标的要求。4.重视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增加传统的框图推断题目试题重视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力的考查。第6、7、13、31、38题中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了图形和图表,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加强考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如6小题,与传统的溶解度曲线题最大区别是引入实验现象,以实验图示考查考生观察、分析、理解、推断的能力,也是今年的亮点题,既有基础,又有层次。7小题,以一个逻辑关系图涵盖了主要的化学物质间的反应关系,信息量大,通过一个小题就考查出考生对常见化学物质的了解程度,也是一道亮点题;13小题,反映出考生的读图能力;31小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分析能力;38小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5.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进一步增强继承了近两年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的特点。除36、37两道探究题外,还有7、14等小题探究性也很强,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的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开放性的题目达到7分之多。如36小题,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方法的选择,自主性强,能很好的反映考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程度;37小题,考查了考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处理能力。这两道探究题的开放性大,对探究性教学有很好的导向性。6.联系实际,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部分的13道小题中,有7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综合部分9道小题中,有6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试题从物质的用途、食品安全、金属的利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7.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试题在注重知识与技能方面考查的同时,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要求考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解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例如试题中的第7小题利用维恩图中的相交部分考查几类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的实验现象;第31小题的框图推断题考查考生科学的化学推断方法;第36小题,对于仪器的选择、组装,气体收集、验满方法,根据用途不同对装置进行改进等,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整个过程按照思维的递进进行了考查;第37小题,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改进,较好的考查了考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四、典型题目分析【例1】(第6小题)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评析】识图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本题以溶解度曲线为资料,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物质溶解时能量的变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试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意味,如果考生平时没有亲手实验的感性认识,在完成本题时会出现困难。【例2】(第7小题)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3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有气泡产生B.无明显现象C.有红色固体析出D.有蓝色沉淀生成【评析】本题以维恩图的形式,选取单质、酸、碱、盐4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相互反应,利用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以新的图示方式考查了化学的主干知识,突出化学的特点。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实验现象均是4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正确实验现象,只是位置放置错误,实验现象大多为特征反应,是考生比较熟悉的,由于受考生对酸碱盐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读图能力的影响,本题有一定难度。【例3】(第31小题)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评析】框图推断题是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运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区分度高,学科特点突出,这几年在我省改革区一直没出现,今年以难度较低的基本题型第一次在我省中考中出现,也反映了试题“稳中求变”的原则。【例4】(第36小题)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图6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5)这套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评析】本题是源于教材的一道实验题,是对《课程标准》中要求考生具有的实验技能的考查。我省目前所使用的四套化学教材,都介绍了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方法。本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要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初中化学中学习的两类制取气体的装置要熟悉,对实验装置要明确所用仪器的作用,要有对实验装置进行评价的能力,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例5】(第37小题)小明家住在山青水秀的月牙山脚下,几年前,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在村边建起一座氮肥厂。近段时间,小明发现村里的井水,在烧水或用碱性洗衣粉洗衣服时,总闻到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氮肥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明猜想可能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他猜想的依据是。【表达交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明归纳污染物的化学性质:(1);(2)。【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从氮肥厂取来氮肥作为样品。(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反思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存在着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获得结论】小明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探究启示】目前该村村民还需饮用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评析】本题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道实验探究题。但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知识,主要是氨态氮肥的性质和水的净化方法。本题重在对科学方法的考查。在【作出猜想】中不是直接考查考生作出猜想,而是让考生回答作出猜想的依据,设问角度独特,给今后教学以很好的启示;【表达交流】考查的是考生从题目所给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归纳能力,让考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反思评价】考查的是考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并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探究启示】是对探究结果的利用和处理。本题考查了考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和发散性,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题目不难,得分也不容易。五、对教学的几点建议1.转变观念,立足考生的终身发展今年试题题型变化不大,难度有所降低。其目的是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理念的转变,以《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为指导,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探究科学知识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有效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整体提升我省初中化学教学质量。2.把握《课程标准》,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首。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课标、立足教材、夯实双基,不要盲目地拔高、追新,一味追求高难度,避免教学中赶进度,练“题海”的作法。教学中要重视学科内部的知识联系,努力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发展区。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和挖掘教材,注意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各种小资料等。对全书的100多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力求搞懂搞透,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好基础。3.关注热点、联系实际,重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考“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领悟化学就在身边,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会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形成技能、发展能力。4.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考命题的能力立意越来越突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真正理解化学的精髓。因此,加强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研究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5.注重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化学实验。步入新课程后,增加了很多科学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应该引起教师教学中足够的重视,违背课程标准的用意而讲实验,学生只是获得了间接的实验经验,对于很多本源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剥夺学生感受学习的权利,严重违反教学规律,在解答一些注重探究过程的实验题目时就会出现问题,抓不到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完成好化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6.重视化学主干知识教学,回归化学本色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化学学习的萌芽阶段,很多化学的主干知识都是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重视化学主干知识的教学是必需的。例如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的物质及反应等。
我来说两句:
 &&新闻排行
 &&热点关注
 |  |  |  |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燕赵都市网版权所有
未经燕赵都市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  冀新网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求青春痘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