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卖流量是什么软件偷走流量

APP偷手机流量怎么办!保卫手机流量必读
  【PConline 资讯】自从运营商宣布流量不清零,许多网友反映流量消耗似乎变得更快了,更时不时的爆出质疑运营商偷流量的新闻,啥人在国外卡在机外却消耗流量,啥手机在抽屉里充电却消耗了十几G的流量,大有一觉醒来房子归了运营商的节奏,那么是谁偷走了你的手机流量,我们又该怎么防范呢?咱一起往下看。图1 是谁偷走了你的手机流量?(图片来源网络)一、流量是什么?运营商如何统计流量  首先,我们要搞懂的就是什么是网络流量?网络流量就是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比如你在微信中发送一条文字信息,这个文字信息就会被转换为机器语言通过网络来传输到对方的微信中再转换回文字,这一传播过程就产生了网络流量,虽然这个流量消耗是极小的。图2 转换  而运营商的流量统计点在网络网关上,移动网的GGSN/PDSN,固定网的BRAS进行流量统计进而上报给计费系统。而对于移动网络的流量统计,是上传与下载数据量都记入到流量数值中的。也就是说,你在微信中发送一张图片,这个上传的流量要扣除流量额度,对方发送回给你一张图片,这个下载的流量也要扣除流量额度。比如你浏览网页,输入网址后会有个上传的数据流量,然后网页打开的时候则有下载的数据流量。由于手机使用移动网络一般以流量计费,不像家里的固定宽带那样包月无限流量,所以得悠着点。  流量的计量单位分为 KB、MB、GB。1KB=512个汉字,1M=1024KB,1G=1024M。通过QQ或微信纯文字聊天,一小时大约产生100KB左右的流量。看上去很少,但是你发一张图片就几百K了,如果要发照片的原图的话,那么就是以M做单位。一般下载一首MP3格式的歌曲产生的流量大概在3-6M左右。  此外,无论手机上网聊天还是进行其他的上网操作,网络的稳定性也会对实际流量产生影响,稳定性差,流量就会有一定的增加。而现在已经到4G时代,移动上网的速度已经可以媲美ADSL固定宽带速度,这意味着流量消耗也就更快更容易。图3 大体的网络流量计费图二、手机流量消耗在哪里,有意的无意的你知道么?  我们的手机移动网络流量主要会被消耗在了哪里呢?智能手机时代,这个消耗的地方可多的是,在这里,笔者将它们分为了用户有意消耗的(主动)及无意消耗的(被偷跑的)。  有意消耗:就是用户主动进行操作而消耗的网络流量,比如后台运行着的手机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它们在后台运行时要时不时的进行联网操作,以接收新的信息。而用户用它们来进行文字聊天、语音视频聊天、发送图片、进行语音留言、查看朋友圈好友们分享到朋友圈的照片、小视频等的操作,如此这些就是用户主动的消耗着流量。此外,群聊可是个默默消耗流量的大户,你的手机QQ屏蔽了在移动网络下自动接收图片的功能了么?&图4 设置微信在移动网络下不主动播放小视频  图5 设置手机QQ在移动网络下不自动接收图片  当然还有你主动打开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打开新闻APP、打开购物APP、打开音乐APP在线听歌,打开网游APP,使用视频APP(用移动网络看连续剧或大片的都是土豪),甚至开启导航软件进行导航如此这些都跟流量消耗分不开。图6 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如果说,主动的流量消耗我们是可控的,看到本月流量即将消耗完毕时,我们可以减少上述的操作来降低流量的消耗的话,那么下边的无意(被动)流量消耗却是白白浪费的而且不知不觉的。  无意消耗:众所周知,目前一些手机应用比较的流氓,不仅仅想方设法让自己在手机中常驻后台,而且关闭了还会自启动。加上广告的骚扰,隐私的侵犯等等的流氓操作。  其中,就不乏消耗流量的动作,如果说弹广告消耗的流量是小意思,那么还有在开启应用时一不小心就忘记去掉推荐软件前的勾导致了推荐软件的下载安装,加上那应用及游戏的的自动升级,甚至有些恶意应用还会自动在后台上传下载巨量数据文件,如此这些就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移动网络流量偷走。  前不久安全团队发现过一种植入手机正常应用里的木马病毒,只要用户安装了带有该病毒的手机应用,即使是滑动解锁屏幕这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消耗一定流量。&一次解锁消耗0.76MB流量,一个手机用户如果每天解锁150次,就意味着一天额外消耗100MB流量。&图7 安装一款靠谱的安全软件能帮上不少忙&360手机卫士系列软件新版本下载: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软件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相关软件:
大小:1.93 MB
授权:免费
大小:19.48 MB
授权:免费流量被指消耗快 不清零后网友曝10086软件偷流量
  |  来源: 央广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流量不清零后被指消耗快 网友曝10086软件偷流量
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
据了解,通信计量是公众最关注的民生计量问题之一,也是消费纠纷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不是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或是消费者安装的软件“偷流量”,运营商都应该站出来自证清白。如果近期电信计量确实有问题,消费者有权索赔。
1                 
中国政协频道 新闻热线/商务合作:010-  传真:010-  合作QQ: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 |
| 对外服务:新华社追问偷流量事件:是谁闲着没事编软件偷?
原标题:抓住的“沉默窃贼”近年来手机“偷流量”的事件频频被曝光。近日,广东顺德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手机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须补缴1100多元上网费。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调查后确认,异常流量是由手机内某款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产生。无利不起早,是谁闲着没事编个软件“偷流量”?目前,运营商一般不会和APP软件商达成流量分成协议。在这种背景下,谁是偷流量的“沉默窃贼”?偷流量谋利的猫腻又隐藏在哪里?一位资深技术人员解释:除了技术缺陷,有些手机生产商和软件供应商通过控制后台,用技术手段提高广告点击率,甚至伪装用户数,将一个ID伪装成多个ID,用消费者的钱骗取投资人的钱,“以钱套钱”。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各种APP蜂拥上市,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愉悦的同时,也频频出现各种消费陷阱。一般情况下,黑手都是装在手机上的恶意应用软件。除了部分用户自主安装的软件偷流量之外,一些用不着却卸载不了的手机预装软件、恶意软件等,常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运行,既有可能偷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又有可能偷消费者的流量、坑消费者的钱。对于偷流量的“沉默窃贼”,消费者或是忍气吞声,将窃贼软件卸载了事,或是四处投诉到处碰壁最终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涉案金额较小,或消费者耗不起时间。事实上,这种偷流量、偷信息的“沉默窃贼”,对消费者利益损害面大,实施者有可能获利不菲,亟待引起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当前,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各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设定手机软件的技术标准和门槛,堵塞恶意软件进入手机的通道,推动清除霸王条款,解决手机预装软件无法自由卸载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软件应用商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发现一起重罚一起,让偷流量的“沉默窃贼”付出沉重代价。图集:女子手机充电三小时23G流量没有了
在11月1日下午13点40到到16点20,这3个小时内,中国电信就陆陆续续发了7条信息给龙小姐,告知她电话号码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她手机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才能开回机。
http://img2./photo/-09/600x450_B7VDEHTO0BGT0025.jpg
http://img6./photo/-09/t_B7VDEHTO0BGT0025.jpg
从龙小姐提供的信息看到,第一条信息是下午13点40分用了3G流量的提醒,之后流量不停翻倍,30分钟后6G流量短信提醒又来啦,再过20分钟后用了9G多,1个小时后12G,之后的节奏根本“根本停不下来”,17G、21G、23G不断递增,时间间隔平均是25分,大概每25分钟龙小姐就用了3至5G流量。
http://img3./photo/-09/600x450_B7VDEI3J0BGT0025.jpg
http://img3./photo/-09/t_B7VDEI3J0BGT0025.jpg
龙小姐说,这个时间段她在上班,手机放在抽屉里面充电,她根本没碰手机,而且手机也没做任何操作。我们也查看过龙小姐的手机,并没有发现相关当天下载的视频,也没有在线观看视频、电影等记录,她最常用的微信,我们也查看过,最近15天的统计她才用了50M流量左右。
http://img5./photo/-09/600x450_B7VDEIA10BGT0025.jpg
http://img3./photo/-09/t_B7VDEIA10BGT0025.jpg
这么夸张的流量使用情况,让他没法接受,她觉得是中国电信出了问题,当天就向客服投诉。巨额流量算在龙小姐头上,她当然一脸冤枉啦,多次跟中国电信客服沟通,一直都没有得到好的答复。随后我们又跟龙小姐来到她办理手机卡的中国电信北滘营业厅,查询巨额流量明细清单,但根据工作人员的回复,流量明细清单没办法查到,只能看到龙小姐使用了多少流量,工作人员还解释,龙小姐用的是4G卡,按照网速,3小时用23G流量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回复让龙小姐更加不满。
http://img6./photo/-09/600x450_B7VDEIFK0BGT0025.jpg
http://img3./photo/-09/t_B7VDEIFK0BGT0025.jpg
龙小姐还表示,她之前每个月的上网流量大概是600至800M,这23G的流量,她起码要用3年,这次摆明就是被坑,她已经准备将事件追查到底,继续向中国电信维权。龙小姐担心,即使今次她用1000元把这个号码开通了,以后又两三个小时内用了23950兆,那怎么吃得消。随后记者将龙小姐的详细情况反映到中国电信佛山分公司,他们暂时没对事件作出任何回应。其实从10月1日,各大营运商执行“当月流量不清零”的规定之后,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说10月手机上网流量“走得快了”,“平时一个月的流量半个月就用完”,怀疑运营商搞鬼。对此,各大运营商都各自作出回应,保证流量计费规范、准确,“请小伙伴们放心玩耍”。
http://img3./photo/-09/600x450_B7VDEHM50BGT0025.jpg
http://img3./photo/-09/t_B7VDEHM50BGT0025.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欧甸丘、王凯蕾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偷流量病毒App作者每天赚取33万 软件曝光(图)(1)_广安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 科技 > 内容
偷流量病毒App作者每天赚取33万 软件曝光(图)(1)
    揭秘黑产运行&访问行为价格5元~20元/千次
  近日,佛山龙女士手机3小时用掉23GB流量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调查结果为手机App感染病毒,数千次重复下载文件导致大流量被“偷走”。近期多个案例显示,手机流量异常,多是App惹的祸。
  “究竟制作这样App的人,能得到什么?”在屡次出现“偷流量”App惹祸的新闻后,不少用户都有此质疑:“偷流量”App有啥好处?广州日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偷流量”App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俗称“黑产”),偷流量的访问行为市价为5元~20元/千次,可以为此类App制作者每天赚取至少33万元。遗憾的是,普通用户无法通过辨别哪个App“有鬼”,借助知名的手机安全软件,对手机流量消耗进行管理,能避免流量和话费损失。
  “偷流量”App&不止是为了“炫技”
  “‘偷流量’的App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病毒,对手机用户的影响最大,程度也最深。”日前,通讯领域技术专家王生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另一类是山寨手机的“后门”,尽管大部分手机都是品牌货不会做这些事,但依旧有些小品牌做这些事。还有一类就是恶意软件,这类软件虽然有合法的功能,如看视频、天气预报等,但设计不规范,属于“三无”App。所谓“三无”,即无开发标准,无安全检测,也无软件和网络适配考虑,消耗大流量、影响网络使用等。
  制作这三类App的人,动机无非有二。一是“炫技”,控制用户的手机,这类制作者会拿到用户的隐私信息,也可能借此发动对网络的攻击等,但并非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另一种动机则更直接,就是通过病毒App拿到用户信息,出卖信息或者通过上传下载产生的流量费用获利。
  360手机安全专家高t玮表示,获取经济利益这类目的在病毒App制作中非常普遍,如恶意下载软件,这些软件均是收费需要推广的软件。例如此前发现的一款名为“幽灵推”的病毒,会隐藏在一些流行工具软件中,当用户非正规渠道下载并安装这些工具后即中毒,病毒会下载一系列恶意App,“偷走”用户流量的同时侵犯用户的其他利益。
编辑:卡米惊爆 | 你的手机被偷多少流量?软件强制安装的真相!
我的图书馆
惊爆 | 你的手机被偷多少流量?软件强制安装的真相!
商业上有很多看起来“明知不可却为之”的事情。旅行社明知带游客逛商场讨烦,他们照做无误;酒店明知禁带酒水有客人会不高兴,他们依然强硬。同样事情发生在手机领域,手机商家明知预装不可卸载的软件消费者会烦,他们照做不误。指责商家唯利是图,缺乏道德感是无力的。看似极不合理的背后是这些事情大行其道。消费者都是任人宰割的羊羔?说说里面的机制吧。首先,消费者对一些预装软件并不排斥。买智能手机包括软件,这已深入人心。QQ和微信基本是手机标配,未安装反而不方便。即便不能卸载,消费者也没有痛感,一些游戏软件同理。部分软件强制安装,带给多数人的便利远大于少数人的不痛快。从迎合消费者的角度看,商家舍此就彼很合理。预装软件不能卸载,这是否侵犯消费者权利?很多人说,我不玩游戏,没什么社交需求,买手机就想打个电话,听听音乐,凭什么安装一大堆垃圾?这不是强制搭售,侵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这话听起来有理,其实大有问题。自由选择权是很模糊的概念,它仅指消费者在买和不买之间抉择。生意成交之前,商品主权属于商家,以何种价格,何种质量、形式、搭配进行售卖,这是商家权利。消费者挑三拣四,舍此就彼,都要商家同意,谈不上“自由选择”。举个例子,很多网站会代卖火车票和机票,同时搭售礼品卡或出行保险。在这里,票务和搭售商品是一个完整服务,消费者只有买和不买,却没有挑选的“选择权”。无法卸载的软件构成手机体验的一部分。有些软件和手机相得益彰,有些则无关紧要。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很多软件对多数消费者而言也是多余,商家坚持不让卸载,这是为什么?利益。这些软件的目标群体不是多数人,而是少数用户。这些软件公司花钱预装,构成手机商家收入的一部分。安装一个软件(主要是游戏、理财和电商软件),手机商家可以“提成”一至五元,一些软件可能更高。预安装一二十个软件,手机商家就能获得几十元乃至上百元收入。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国产手机利润微薄,软件预安装是商家赖以维持,甚至是继续杀价的本钱。手机不只是硬件工业的产品,还是软件行业的一环,软件业承担了手机成本的一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手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很多手机价格低得不可思议,商家仍在源源不断生产。消费者能享受便宜的手机,预装软件居功甚伟。既然商家以预装软件赚钱,他们会不会无限安装?显然不会。前面说了,预装软件构成手机体验的一部分。安装太多且无法卸载,消费者一开机头皮发麻;耗电、占内存,手机变慢变卡,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商家在收入和用户体验两端做出小心翼翼的平衡。越高端手机,他们有能力通过品牌溢价获取收入,他们更重视用户体验。苹果手机素以简洁著称(这也和iOS系统闭源有关),这是他们强大的实力所决定。即便如此,苹果手机也有本公司软件无法删除。国产手机竞争激烈,他们一边获取收入以便杀价竞争,一边权衡用户体验。低端机用户关注价格,体验方面不敏感,预装软件自然泛滥。有些人说,如果仅安装常用软件,我也就忍了。安置几十个垃圾软件,搞得手机很难用,找谁说理?我只好用“便宜无好货”的古话劝慰。想用好手机,大可以多花点,用心挑选。这个行业千姿百态,产品非常丰富。消费者通常是循阶而进,慢慢体验。在这个行业顶端的苹果手机,我很少听到这种抱怨。法律规定预装软件可以卸载,这将降低预装软件的价值,商家获益减少。手机行业高度竞争,任何成本上升和收入减少都会影响供应。很多低端手机无法维持,即便小米、华为、魅族这些大公司利润也会减少。价格竞争的底线提高,低端手机产量减少,利益受损最大的是低收入阶层。他们将买不起手机,或无力换新。一两百块钱对很多中产阶级而言,无甚所谓。对多收入阶层而言,就是他们一部新手机的差距。他们的利益被无视了。在用户体验方面,握有话语权的是中产阶级、媒体,甚至是发烧友。他们既希望手机便宜,又要求卸载恼人的软件,为此呼吁政府干预。贪得无厌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不过不是他们承担。就像很多媒体以食品安全为由取缔路边摊,他们的道德感获得满足,市容环境为之清新,却忽视贫困阶层。这种“强制的美好”显然是伪善的。最后说一个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呼吁卸载软件的原因。据说很多软件在后台“偷流量”。“偷流量”的解决之道是制止欺诈,甚至起诉此种偷窃行为。这和强制安装不强制安装,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一些强制安装软件会“偷流量”,勒令所有软件可以卸载,合法软件的捆绑权受侵犯,这显然是无谓的诛连。我阅读了几十条“预装软件偷流量”新闻,几乎看不到真正坐实者。所谓“偷流量”大部分是用户使用方法错误,或习惯不好造成。举例说,一些软件(比如说地图、导航类)开机运行,这里面有逻辑合理性,用户可选择关闭。一些软件则是用户没有真正关闭,后台仍在运行。这些情形占绝大多数。因为“跑流量”的担心,一些监测流量的软件应运而生,这显然是市场自发完善的体分。通常说,手机商家不会选择野鸡公司作合作伙伴,预装软件再怎样多馀,安全性还是有保障,关闭软件的的操作还是存在的。“偷流量”“偷话费”除了消费者操作错误,很多软件是不规范下载造成的。媒体无意细加区别。在他们看来,只要“强制安装”就一定是居心叵测,用户抱怨证明了阴谋的存在。他们大加炒作,希望借政府之力一扫而空。在正义感十足的报道中,我很少看到他们的专业。
发表评论:
馆藏&53379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