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激发学生积极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2014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年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正文快照】:
随着旧教育观念的逐步被摒弃,以教师传授数学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在教师的配合下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轻松学习过程,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实践不断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云贵;[J];黑龙江教育;1998年12期
张峰;[J];黑龙江教育;1998年12期
姜学民;[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郑晶华,郑金德;[J];教育评论;1999年03期
孙吉斗;[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09期
苗逢春,陈琦;[J];学科教育;1999年09期
王国仁;[J];黑龙江教育;1999年11期
高枝国;[J];黑龙江教育;1999年12期
高海美;;[J];新课程(小学);2008年10期
周蓝;;[J];新课程(综合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缪善青;;[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王安;;[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王小青;;[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毕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周玫;;[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亚平;;[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岭南;吕旭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王伟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汪焱;;[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三乡镇大布小学
梁柳柳;[N];中山日报;2005年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孟晓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彭萍;[N];黔西南日报;2008年
安塞县第一小学 王石花;[N];陕西科技报;2009年
山东省平邑县平邑镇中心校
魏开军;[N];学知报;2010年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启明实验学校
徐平;[N];学知报;2010年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上黎小学
陈锦华;[N];学知报;2011年
瞿永珍;[N];黔西南日报;2011年
黄平芬;[N];巢湖日报;2011年
锦屏县敦寨小学 杨胜萍;[N];贵州民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信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陈颖珊;[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耿飞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马丽娟;[D];宁夏大学;2013年
周燕;[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孙钰红;[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姜雯;[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苏菊;[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曾祥春;[D];宁波大学;2007年
张丽;[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如:全国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先让学生计算2+2+2=6,接着计算2+2+2+2+2+2+2,学生感到有些麻烦了,随后刘老师把写着很多个2相加的长纸条一甩,说:“得几”。学生答不上来,感到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刘老师就告诉学生这道题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就顺利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写有下面这道题的小黑板:
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1)移动,全班口答。(2)双人抢答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上台前移动ú话此承颍萌嗫诖稹#?)按小组“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4)插红旗比赛。老师移动卡片,学生出示数字卡片,给全对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引入:“嘀嗒,嘀嗒,铛,铛,铛;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可以理解为:姐姐有50元,第一天买了衣服用去15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地说出;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元,买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人逢喜事精神爽,干起事来有力量。学习也是如此,兴趣对学习活动起着驾奴的作用。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做了一下尝试:& & 一、改变内容形式,诱发兴趣& &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上漂,3象耳朵听声音,4象小旗迎风飘,5象钩子来买菜,6象哨笛吹口令,7象镰刀割青草,8象葫芦扭一扭,9象蝌蚪游一游。”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 二、注重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 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越来越齐全,多媒体走进课堂,已经是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把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学生兴趣盎然。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 三、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 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那样: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他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兴趣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兴奋也会给学习效率产生干扰性影响。这个尺度需要老师掌握好,适度调整。有时还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对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有积极意义。& &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程度与教师教学的方法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会学得好,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刘兴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中辅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