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基本构成是什么水的是什么

构成水的微粒是
构成水的微粒是
范文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能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的简单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理解物质的微粒性。3、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2、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模型,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导入: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CO2、O2、H2O、空气等)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了解释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构成》。(板书)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导入: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请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 并回答问题回答:(预计答案: 物质可分,物质都是由极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如白糖溶于水)
提问: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微粒有那些性质呢?(板书)微粒的性质设问: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变干了;漫步花园,闻到浓郁的花香。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微粒在不断运动。(板书)1、微粒在不断运动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了微粒能够运动。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继续来讨论和验证这个问题。探究活动:微粒的运动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甲溶液为无色。滴加浓氨水后,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结论: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实验2: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2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两个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你如何解释产生的现象?现象:甲溶液变红。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B烧杯中的氨气微粒运动到了装有蒸馏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中。所以甲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气微粒是运动的。提问:微粒在不断运动,B烧杯中颜色为什么不变?回答:各种微粒运动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微粒容易从液体或溶液中扩散出来,有的微粒不容易或几乎不可能。(板书)(1)不同的微粒运动情况有所不同。提问: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为什么?(板书)(2)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过渡:50+50=? 我们用实验来做做这道题。实验3:抽三名同学在原座位完成实验,并叙述实验结果。(1) 50ml水+50ml水(2) 50ml乙醇+50ml乙醇(3) 50ml水+50ml乙醇学生:(1)等于100ml
(2)等于100ml
(3)小于100ml提问: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答:这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板书)2、微粒之间有空隙提问:(1)、(2)实验结果等于100ml,(3)实验小于100ml,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板书)(1)不同种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分析:在固、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由此可知,物质存在固态、液体、气态三种状态的原因就是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一样。
提问:微粒间的空隙与外界因素有关吗?若有,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这一现象可知微粒间的空隙与外界的温度有关。关系是: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板书)(2)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过渡:让我们通过实验继续探讨微粒间空隙与外界因素的关系。实验4:水与空气的压缩实验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现象:吸有空气的那支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思考:这现象说明什么?分析:由于气体中微粒间空隙大,所以容易被压缩。思考:气体压缩前和压缩后,哪一情况下的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大?压缩气体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回答:压缩前的气体微粒间的空隙比压缩后大,该过程说明气体微粒之间的空隙与压强有关。(板书)(3)压强越大,微粒间空隙越小(气体)课堂练习:1、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应打得太足,为什么?答案:夏天气温高,微粒的运动快,微粒间空隙增大。2、装开水的保温瓶盖有时会跳起来,为什么?答案:保温瓶盖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倒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3、夏天空气潮湿,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间有空隙。掌握了微粒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布置作业:教材61页
3板书设计: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的性质:1、微粒在不断运动(1)不同的微粒运动情况有所不同;(2)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2、微粒之间有空隙(1)不同种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2)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3)压强越大,微粒间空隙越小(气体)。原文地址:
范文二:构成物质的微粒7月15日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原子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注意: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3)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5)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因此原子核的密度很大。(6)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种类的原子中,其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7)并非所有原子中都存在中子。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例1】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例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薮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D.222【例3】(2007年,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
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
(第3题图) 课堂练习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着高速运动 体积很小,半径只有十万分之一A.质子
D.电子2.(2007年,莆田市)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3.在同一原子中其数目相同的是,,(
)A.中子数和质子数
B.中子数和电子数
C.质子数和电子数
D.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4.构成原子的微粒是,,,,,,,,,,,,(
)A.电子和质子
B.电子和中子
C.质子和中子
D.原子核和核外电子5.1个原子的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有,,,,,,,,(
A.大于6个
B.小于6个
C.等于6个
D.等于12个6.钠原子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则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D.23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1标准碳原子的质量(kg)?12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例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不可采用它的近似值【例5】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D.中子 3.2N表示(
)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
C.两个氮分子
D.氮气 二、分子1、实验: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说明:每一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它受热后分解成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汞原子直接取聚集成金属汞。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将氧原子或汞原子再分成更小的微粒。23、分子的基本性质①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停的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③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H2O、CO2 4、有关概念的理解:①“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如:氧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②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从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可以证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构成分子不同,二氧化碳中不存在氧分子。 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例7、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例8、在加压条件下,25 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由此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例9、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微粒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微粒间空隙增大C、球内气体中微粒质量增大
D、球内气体中微粒分解成更多微粒三、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阴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硝酸根离子NO3、铵根离子NH4)-2-?小结: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2.离子符号的书写:(1)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如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① 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以镁离子为例:Mn?4.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食盐中的NaCl由Cl、Na两种粒子构成?NaCl是怎么形成的?Na失去一个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Cl得到一个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他们由于静电力的作用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NaCl。像氯化钠这样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还有很多,世界上千千万万中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1)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 如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它们都是单原子分子,靠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物质。② 多数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氢气、氮气、氟气、氯气、溴、碘等都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③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如HCl、H2S、NH3、CH4等; ④ 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⑤ 非金属与非金属间组成的大多数化合物以及大多数有机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由离子(包括原子团如硫酸根、铵根、氢氧根)构成的离子型化合物。如:盐类、强碱、多数金属氧化物等。在这些类物质中一般没有分子。5.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例一、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
)A.核内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例二、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 ②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C. 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课后练习1、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C、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2、蒸馏水不易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A、氧元素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比原子大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4、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氧化汞受热分解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分离空气法制氧气 D、碘升华为碘蒸气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氯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氯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6、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O2、O3、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O4是一种新的氧化物
D、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8、饮用水用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lO2是一种氧化物
B、ClO2由氯、氧元素组成C、ClO2中含有氧气
D、一个ClO2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9、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10、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B、空气里的氧气分子与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都发生变化,结合生成了水分子D、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见了,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脱离了糖块而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的缘故12、在下列粒子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氢分子、④氧分子、⑤水分子 ⑥氢元素 ⑦氧元素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13、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20.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2)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阅读详情:
范文三: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章
物质的结构
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梳理1.物质的构成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非金属单质。如H2、O2、N2、O3等;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SO2等;酸,如HCl、H2SO4、HNO3等;有机物,如CH4、C2H5OH等。C和Si等。
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2.粒子的特征—(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大多数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在1026千克的数量级,原子的半径一—般在1010米的数量级。(2)
(3)分子间有间隔。(4)
3.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符号是说明问题的一种简明易懂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4.原子结构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l原子核
由夸克构成
中子(不显电性)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
在原子结构中,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而原子不显电性。(2)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上(电子质量相对很小)。(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波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观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用现代的观点看都不正确。)(2)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发现了原子还能再分而建立了汤姆生模型。
(3)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建立了卢瑟福模型。(4)从科学家对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体验“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实验→修正模型”的科学方法。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物质的构成 考题一
(2011·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解析:B中固体碘、碘蒸气都是I2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含I2分子。故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色;C中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乙醚可以液化;D中由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所以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只有A中,蔗糖溶于水形成糖水,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中,分子没有变化。
答案:A真题演练l
(2010·南昌)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一一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的被埋人员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原子问的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一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尝试自解】高频考点二
原子 原子的结构 考题二
(2011·义乌)如图是某化学反直的微观示意罔,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解析:分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且观察到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2种单质分子反应后生成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化合反应。答案:B真题演练2
(2010·莆田)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已知某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8。下列有关该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内有22个中子
B.质量为48 g
C.核外有22个电子
D.核电荷数为26
【尝试自解】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本节知识点不多,内容抽象,但难度不大,在中考命题中一般以选择题呈现,也有部分以填空、简答题形式呈现。正确理解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并能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特别是有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解释现象出现的几率较高。原子结构的考查往往与最新科技发现等结合,考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或中子数的多少计算。预计2012年对本节知识的考查将更加注意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考查形式不变。模拟预测题1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C.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D.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原子是显电性的模拟预测题2
请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计中的金属汞,由许许多多的汞_________构成。(2)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分子间_________变大造成的。(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同步训练
构成物质的微粒1.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2.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出的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l52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微粒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4.随着分子、原子研究技术的提高,科学家可以利用原子来“组装”分子。若用这种技术组装成脱氧核糖分子(C5 H10O4),则该分子中不含有的原子是
D.氢原子5.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6.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在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D.氧化汞、汞、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7.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面关于丁烷的叙述: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③丁烷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④丁烷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的;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8.电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C.两种不同的分子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9.现有四种粒子,其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甲和乙
D.甲和丙10.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然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11.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12.碳家庭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 (如图所示)。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13.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4.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其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选填序号)。15.“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当煤气泄漏时会嗅到特殊臭味,这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另写一个与图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的产物通人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_____色。
(4)分析上述微观示意图,你能得到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实验现象(见下表)。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其他实验内容(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参考答案第二章
物质的结构
构成物质的微粒真题演练l
答案:D解析:A中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而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A正确;警犬根据人与其他物质的不同气息判断是否有幸存者,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中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D中,水烧开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大小不变。 真题演练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中的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此可判断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都为22,核内有26(48-22=26)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48,原子的质量更小。 模拟预测题1
答案:A解析: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核的质量几乎与原子质量相当;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无必然联系;有一个叫做氕的氢原子没有中子;原子中质子与电子所带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模拟预测题2
答案:(1)原子
(2)间隙解析:从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金属汞只能由汞原子构成;干冰升华,由固态变成气态,体积变大,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分子间隙变大。 同步训练 1.答案: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模型,表示两个水分子及每 个水分子的构成,只有D图能表示两个水分子。 2.答案:A解析:根据原子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一质子数+中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为63,中子数=l52—63=89。152是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很小,在10-26千克数量级。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原子、离子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不显电性,而离子是带电的。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离开前提“化学变化”原子也可以再分。 4.答案:A解析:根据原子守恒,C5H10O4分子中不含氯原子。 5.答案:D解析:由于物理性质不同,甲、乙两种物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两者混合后得到的是混合物。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反应示意图所示的氧化汞分解过程可看出:反应前的物质是由氧元素和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汞,反应后的物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汞和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单质。反应前后各有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汞原子,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7.答案:B解析:丁烷不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的,而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且一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l0个氢原子构成的,其中叙述④的错误在于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是对一个丁烷分子的描述,不能对丁烷进行描述,微观粒子的种类和个数要前后对应。叙述③的错误是将“丁烷分子”这一微观概念用宏观概念“元素”来描述。故①②⑤正确。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构成,题目难度大,易错解。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电子数、质子数都不相同,A错误;两种不同的分子,其电子数相同,则质子数也相同,因为分子呈电中性,C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肯定相同,D错误。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一质子数肯定不同,但分别发生得、失电子后,电子数可能相同,如Na+、O2和M2+的电子数均为10。 9.答案:A解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因此要判断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只需看表中四种粒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而与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是否相同无关。表中四种粒子中只有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因此甲和乙是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10.答案:B解析:物质在发生三态变化时改变的只是分子间距而不是分子的大小,故A、C均错。从题给信息(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可知,氮分子此时没有发生分裂,即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D也是错误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故分子的间隔变大。 11.答案:A解析:卢瑟福通过实验,并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 12.答案:C解析: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它与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物质却是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本题只有C项中的说法错误。 13.答案:B解析:本题是从微观上认识物质。通过苯分子的图像可以看出分子间有间隔;通过水受热可以看出受热后水分子运动加快;根据这些图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苯分子,原子一一硅原子,离子一一氯离子和钠离子;但不能获取硅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信息。 14.答案: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从微观方面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先是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被破坏,氢原子向负极运动,氧原子向正极运动,最后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 15.答案:(1)不断运动
(2)C+O2点燃CO2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解析:(1)闻到味道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2)图中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3)CO燃烧后生成CO2,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4)图示说明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等问题。 16.答案:(2)现象:溶液变红
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3)步骤:用两个小烧杯分别盛浓氨水和酚酞,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装置:如图所示现象:过一段时间,酚酞试液变红解析:从实验(1)(2)分析得出: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可使酚酞变红,它们是两个对比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可依据浓氨水使酚酞变红的结论来设计。免费教育资源网
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全免费的教学资源平台,无需注册,免费下载,关注教案、说课稿、教学论文、普通话.doc文档打包下载和参考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阅读详情:
范文四:物质构成的微粒物质构成的微粒1、原子的构成(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4)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书写方法:b、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由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如: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单质。 ⑦要表示几个粒子(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在粒子符号前加系数。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几个这种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带电量标在符号右上角,元素化合价标在符号正上方。 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数氧化物[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物质构成的奥秘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
D、N22、下列对于N2、N2O、N2O3、N2O5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氮分子
B、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C、每个分子所含氮原子数都相同
D、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3、《中学生守则》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3:4的物质是
D、CO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5、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A、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同
B、它们在常温下状态不同C、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H2O2有氧气而H2O中没有8、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粒子可能是①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②两个不同的分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两种不同的离子⑤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0、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微粒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⑧核外电子总数A、②③⑤
B、②④⑥⑧
D、①③⑤13、用化学符号表示硫离子
+2价的锌元素
4个亚铁离子
2个磷酸根离子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H2CO3(写出两个“2”的含义)1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中(1)构成物质的微粒
(2)构成原子核的微粒(3)带正电的是
(4)带负电的是(5)不带电的是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有元素 元素符号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硅元素 C.铁元素 D.铝元素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硅元素 C.铝元素 D.氮元素3.相同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4.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含义、不表示宏观含义的是( )。A.Ag B.2H
D.Fe5.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这里的“钙”是指( )。A.钙这种金属
C.钙元素 D.钙分子6.一定含有两种元素的物质是(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D.单质7.一定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 )。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D.纯净物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是对的)1.下列符号,既有微观含义又有宏观含义的是( )。A.2N B.F C.Zn D.6Mg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氧化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水、澄清石灰水
B.氧化镁、氧化汞C.液态空气、二氧化碳
D.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3.下列各组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 )。A.水、氧元素
B.单质、化合物C.氧化物、化合物
D.化合物、纯净物三、填空题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_______(即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_______,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3.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组成的,是由_______构成的。4.在氧化铜、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中都含有_______元素,它们都属于_______物。5.写出下列物质的元素符号或名称:Ca_______,铜_______,氯_______,铝_______,Mg_______,Mn_______,银_______。6.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
,还表示__
_____。7.用元素符号回答: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氧化物中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水中含的元素是_______。液态金属中所含的元素是_______。符号中都有“C”的元素是_______;符号中都有“N”的元素是_______。纯净物氧化物单质化合物练习1. 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B、混合物一定由两种物质组成C、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D、混合物也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2. 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蒸气
D、水银3. 常温下,氧元素可以组成两种气体单质:氧气和臭氧,将这两种气体混合,所得气体属于A、混合物
D、单质4. 下列物质中:A、空气
C、二氧化碳
E、五氧化二磷 F、红磷 G、高锰酸钾,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5. 已知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干冰③水银④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⑤硫磺⑥氯化钠,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6. 现有下列物质:①矿泉水;②液氧;③洁净清新的空气;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⑤冰水混合物;⑥氖气;⑦白磷;⑧四氧化三铁;⑨二氧化硫。(填序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7.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人体呼出的气体 C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D、冰与水的混合体8. 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36H51COOH,则该物质属于(
)。A、单质
D、混合物9. 有下列物质:①镁条②液态氧③氯酸钾④冰水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⑥食盐水⑦氖气⑧空气;将它们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中间为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氯化钙
B、澄清的石灰水
精盐C、硫酸铜
天然气11. 由我国已故著名化工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创办的上海天原化工厂,目前生产的液氯含氯99.6%,含水份小于0.05%,在化工生产中这种液氯可看做(
)A、纯净物
D、单质12. 下列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金刚石 干冰
B、熟石灰 碘酒
C、澄清的石灰水 稀硫酸
D、空气 氢氧化钠1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食盐水6(2011年四川达州,5题)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8、(2011年山东烟台,3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11、(2011年四川南充,2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盐水
B.清新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水泥砂浆17、(2011年江苏盐城,2题)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用于制汽水、果冻、水果糖的添加剂,柠檬酸属于(
D.混合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10福建省晋江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10福建南安1.)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3.(10,娄底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4.(10陕西)9.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绿色植物
B.世博会开幕
C.电解水探究
D.相互划刻光合作用
比较硬度5.(10揭阳)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右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强度高
D.抗震性好6.(10肇庆市)4.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放的固体烧碱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8.(10南京市)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9.(2010·辽宁鞍山,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11.(2010·辽宁鞍山,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13.(10邵阳1)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物质的变化。下列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成汁
B.冰块化成水
C.木柴劈成快
D.粮食酿成醋14. (10内江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酒精挥发
C.光合作用
D.矿石粉碎15.(10无锡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
B. 食物腐败
C. 磨制石器
D.酒精燃烧17.(10连云港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牛奶变质
B.光合作用
C.海水晒盐
D.白磷燃烧18.(10龙岩市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
B. 房屋倒塌
C. 火山喷发22.【10乌鲁木齐市】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山体滑坡A.能导电
B.硬度最大
C.常温下呈气态23.【10新疆】5.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会生锈 D.死灰复燃29.(2010·甘肃兰州,1)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35.(10哈尔滨4).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天然气燃烧
D阅读详情:
范文五: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着重描述了从微观角度(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世界,并对以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认识和分析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本课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入浅出的讲解很重要。 学情分析1、授课班级:江镇中学九年级(1)班 ;2、学生整体情况:本班在本校是分出来的好班,但学校地处郊区为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理解能力不够强,教师需要适时、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微粒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知道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微粒基本性质的实验,感受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事物的间接研究方法;(2)感受模型的作用,增强想象能力、抽象思维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实验、模型逐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感受微观实质与宏观表象之间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通过对人类探究物质微观构成的过程及现代科技成就的介绍,增强对科技的关注和热爱,体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形成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现象的思维方式;体验人类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价值所在。难点: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教学用品药品:浓氨水、酚酞浸泡过的滤纸、石子、黄沙 仪器:烧杯媒体: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设计思路1、所采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兴趣,化难为易; 微观模拟法——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 讨论归纳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流程2. 流程说明?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通过科学史的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实远在古代就有关于微粒的论述;
? [3]用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微粒所具有的基本性质;? [4]通过微粒基本性质的介绍,从而得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构成的,并会描述物质的构成; ? [5]通过模型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6]通过上面知识的学习,得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异同; ? [7]用习题巩固本课的知识,并小结。教学过程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一 微粒种类:分子 原子 二 基本性质 :小、动、有间隙 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四
概念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原子是化学变子是化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微观角度分子是否改变习题:1、如图信息能说明(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隙C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氢气 4、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片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⑴ 分子的质量很小
) ⑵ 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 ⑶ 固体物质中的分子不运动,分子间没有间隔
) ⑷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成别的分子,生成物的化学性质与原物质不同
) 6、 二氧化氮(NO2)是由
构成的,每个二氧化氮分子 是由
原子构成的,共有
个原子。阅读详情:
范文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第四章知识摘要填空
姓名: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并在不停地做。
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
,扩散越快。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斥力。2、质量的测量工具是
。3、 /立方厘米。不同的物质具有。4、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就说它们的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5、 物质三态之间可以相互相转化,转化方式(写背面)6、 不同的晶体熔点熔点。7、 液体汽化有做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
等因素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叫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8、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二是9、 物质的变化分为和,两者的区别是看变化过程中物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第四章知识摘要填空
姓名: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并在不停地做。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
,扩散越快。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斥力。2、用质量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吨、、克、毫克,等等。在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
或克/立方厘米。不同的物质具有
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就说它们的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5、物质三态之间可以相互相转化,转化方式(写背面)6、不同的晶体熔点7、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只在液体表面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叫做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
等因素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叫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8、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9、 物质的变化分为和,两者的区别是看变化过程中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阅读详情:
范文七:目前认为构成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粒子是什么目前认为构成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粒子是什么摘要:夸克是目前公认的构成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粒子关键词:夸克、夸克理论、存在就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夸克是构成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粒子。夸克理论认为:1.所有的重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反重子则是由三个相应的反夸克组成的。比如质子,中子。夸克理论还预言了存在一种由三个奇异夸克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于1964年在氢气泡室中观测到,叫做负ω粒子。2.介子是由同色的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束缚态。例如,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预言的[[π+介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一个反下夸克组成的,π-介子则是由一个反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它们都是无色的。3.夸克都是被囚禁在粒子内部的,不存在单独的夸克。一些人据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夸克不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夸克理论做出的几乎所有预言都与实验测量符合的很好,因此大部分研究者相信夸克理论是正确的。日,《科技日报》发表了崔君达教授反驳何祚麻院士的文章《复合时空论并非病态科学》。崔在文中进一步指出:"物理学界并非全都公认夸克的存在。不同意见早在70年代就有了。我国物理学家朱洪元,诺贝尔奖得主、量子力学奠基人海德堡都认为:全世界许许多多物理学家花了那么大的力量寻找夸克,如果夸克真的存在,早就应该找到了。"显然这句话有待推敲。的确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发现它的存在,不过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发现。夸克是目前公认的构成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小粒子,但是它的存在还没有被发现。参考文献:《复合时空论并非病态科学》阅读详情:
范文八:初三化学水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水的组成和微粒构成物质一、选择题: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A )Mg2+
( B )2Mg+2
( C )2Mg2+
( D )Mg2 2?2、某粒子
的结构示意图是
,当n=12时,该微粒是
(D)阳离子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 )2O
( D )O2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
(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
(D)“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氢气
( B )金刚石
( D )二氧化碳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D)KClO8、X原子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D)X2Y39、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D)+4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D)Na2SO4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D)N2O512、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 ②Cl2
④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13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 )(A)碳;
(D)氧。14、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D)AlO2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5价元素的是
(D)K2SO316、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1:1617、电解水时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 )1∶2
( D )8∶118、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团种类不同的是(
)A、FeSO4和Fe2(SO4)3
B、KMnO4和K2MnO4C、AgNO3和Ca(NO3)2
D、NH4NO3和 NH4Cl19.(08晋江)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B.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C.用明矾可以将硬水软化
D.提倡“一水多用”水20.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体
D.汽22.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事实是A.冰受热融化成水
B.面粉中掺入砂糖C.各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23.(08广东)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某临界点以上时,水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液态,又不同于固态和气体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在超临界态水中,某些有机高分子会很快被氧化为无毒小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超临界态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
B.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物质C.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型催化剂
D. 超临界态水可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24.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水
D.二氧化碳2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分子
D.氧气26.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2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
B.二氧化锰
C.二氧化碳
D.空气28.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分A.①②
D.①④2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30.(08汕头)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3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32.(08潍坊)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33.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
D.长颈漏斗二、填空题34、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35、在NaNO3中N的化合价是______价;在NH4Cl中N的化合价是_____价。在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价.36、在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37、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38、某含氧酸的化学式Hn+1RO2n+1,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39、氯酸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价。40、结构示意图子的是(填序号)________。
分别为三种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4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个,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个,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________元素。属原子的核外共有________个电子层,________个电子。42、某元素A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若该粒子是原子,则X等于________;若X等于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用A表示)43、用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镁原子___________
(2) 两个硝酸根____________
(3)三个钙离子__________
(4)氩元素__________ _
(5)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44、水在_______的作用下,在电解器的负极产生_______气,正极产生_____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___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题:45.水通直流电,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
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6.(12分)现有 ① 水
③ 高锰酸钾
④ 医用75%的酒精
⑤ 湖水 ⑥ 过氧化氢 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47、小红在做水的净化实验时,经过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请你帮助她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三、活动与探究48、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往右图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49、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食盐水、蔗糖水、自来水、井水(硬水),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设计实验将它们一一鉴别开。(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结论:50、某山区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 → A(明矾)→ B(沉淀)→ C(过滤)→ D(漂白粉)→ 净水(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填编号)(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填编号)(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
。(4)该户居民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其原因是
。51、(08江西)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己_______ 丙;(2)乙装置的作用是 _吸收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生成的水_____
_______ 。(3)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克,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克,丙装置增 加了3.6克,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氧的质 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无影响” );(5)装置中的丙能否省去?
。阅读详情:
范文九: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实验探究:从一些具体的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能够总结出原因和规律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板书: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板书:第一节 用微观的观点看物质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 物质可以再分;2.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举例: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回答:学生自行讨论。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无中生有,并且不断增多。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学生议论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讨论:学生举例。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实验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结果:
小于100mL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房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在观察液面,试解释。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例题解析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D.不能确定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阅读详情:
范文十: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化学学案课题: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 学习目标:1、明确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认识分子的特性3、能初步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预习任务:生活中车胎打气、酒香不怕巷子深、液化气装瓶、满瓶水放在冰箱里后瓶子胀裂,怎么用化学知识解释?教材助读:一、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被动吸烟,说明分子2、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0ml。。3、一同学一口喝掉3亿亿个水分子。预习自测:1、金秋十月,人们站在桂花树旁常能闻到怡人的桂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气球受热体积胀大,这是因为(
) A.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B.气体分子变大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分子处于不停运动中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锰
D.氧化汞4、气体增大压强,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是很小的微粒
C.受压后,分子本身变小
D.分子间有间隔学始于疑:1、物质本身是怎样构成的? 2、分子的特性有哪些?拓展提升:探究点一:分子的存在问题1:阅读教材第40-41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问题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和混合物分别由几种分子构成?问题3:能否给分子下一个定义?针对训练一: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氢气燃烧---分子发生变化D.一滴水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探究点二:分子的特性问题1:阅读教材第42-43页,你能否总结出分子的基本特性?各举几个实例。问题2: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吗?不同种分子呢?能举例说明吗?针对训练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A.分子不发生变化
B.分子发生变化生成别的分子 C.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D.只是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知识网络图: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
②分子是不断
③分子间有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当堂检测:1、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
) 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氨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 2、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3、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A.水的蒸发
B.水的分解
C.碘受热升华
D.红墨水的扩散4、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基础训练题: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不段运动的 2、病人发烧常用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
) A.吸走了人体内的水分B.与皮肤发生了化学反应C.吸收人体热量且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中去
D.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人体内3、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D.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组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 6、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质量7、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分子质量变大
B.碘分子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的体积变小
D.碘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变8、在洗衣服时,如果将深颜色的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
) A.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后记: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脂肪是什么的构成物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