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学治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肉

裴正学教授治疗白血病经验
我的图书馆
裴正学教授治疗白血病经验
裴正学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首席专家, 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 尤以治疗白血病有独到见解。现就其诊治白血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乃邪袭毒蕴, 脏腑虚损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 并浸润至全身其他组织器官, 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主要为发热、贫血、出血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中医学虽无此病名, 但根据白血病相关临床表现, 在历代医籍中均有论述, 其中急性白血病与急劳证候相似, 慢性白血病与虚劳证候相似。裴教授认为, 导致白血病病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与感受外邪、热毒内蕴及脏腑虚损有关。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 易感外邪, 邪毒外袭, 侵犯卫气, 人里化热, 内陷营血, 热毒蕴结, 深人骨髓, 乃发本病。疾病初起, 多有外感证, 或从虚损而起, 临床表现多样。如《圣济总录》所言: “ 急劳者? ? 缘察受不足, 忧思气结, 荣卫俱虚, 心肺奎热,金火相刑, 藏气传克, 或感受外邪, 故烦躁作热, 颊赤心松, 头痛盗汗, 咳嗽咽干, 骨节疫痛, 久则肌肤销烁, 咯涎唾血者, 此其候也” 。
2 病机为本虚标实
裴教授认为, 白血病病变部位在骨髓, 涉及五脏, 热毒为其基本病理产物, 兼夹癖血。病机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病情演变为邪正交争, 消长变化。热毒伤络, 血不循经, 故见出血; 热毒蕴结, 深伏骨髓, 髓热熏蒸, 可见壮热不已; 热毒流注, 与癖血互结, 则骨关节肿痛; 热毒侵袭脏腑, 蕴结胁下, 脏腑气机不利, 气滞血疲, 则见瘤积、肝脾肿大; 热炼津液为痰, 而成痰核; 热毒内伏骨髓, 耗灼精血, 致贫血虚损。本病症状复杂, 非纯实或纯虚之证, 常表现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邪愈盛, 正愈虚, 故病机以虚为本, 实为标。疾病转归取决于邪正消长盛衰, 邪正相争胜负, 决定着疾病之进退。就目前广泛关注的病毒学说和细胞凋亡学说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前者则重于“ 邪” 的含义, 后者包含着“ 正” 的内容。
3 辨证注重五脏相关
裴教授认为, 在辨证时应注重五脏相关, 特别在扶正方面总结出五脏虚劳辨证论治规律。如在肺肾型辨证中分肺肾阳虚和肺肾阴虚, 并观察到前者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常呈低下, 后者常趋增高, 但骨髓象的变化, 二者尚无显著差异。再如肺肾肝型中分肺肾阴虚、肝阴不足及肺肾阴虚、肝风内动两类,前者除白细胞上升外, 其他血象指标均见下降; 后者则多出现脑膜白血病证候。肺肾肝脾型分肺肾虚、肝木克土及肺肾肝虚、脾不统血两类, 前者常见肝脾肿大; 后者常并发慢性出血。五脏交病型则分五脏失调、实火在肝, 五脏失调、虚寒在心及五脏失调、阴亏阳陷三类, 其中五脏失调、实火在肝者多系虚中夹实, 肝脾肿大不易消退; 五脏失调、虚寒在心者血象均在常规以下, 多见于白血病晚期; 五脏失调、阴亏阳陷者白细胞、红细胞均低下, 或因化疗后骨髓抑制过度所致。从五脏失调与白血病的关系, 突出了白血病的中医辨证理论, 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有机结合, 是裴教授数十年临床经验之精华。
4扶正祛邪贯穿治疗始末
裴教授认为, 白血病的发生既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 病情发展中又有邪正盛衰的变化, 故治疗时既要按脏腑虚象以扶正, 又要按病邪盛衰以祛邪。扶正祛邪既不是单一扶正, 也不是单一祛邪, 必须是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 相互为用, 两者不可偏废。根据白血病的病机特点, 扶正以治虚, 祛邪则治实; 缓则扶其正, 急则祛其邪。扶正之法以补气养血、调和阴阳为主; 祛邪之法不外清热解毒、活血化癖两端。具体应用时, 扶正之法常按脏腑气血、阴阳虚实辨证用药, 并配合适当的对症治疗。如肾阴虚多选用黄、拘祀子、桑堪子、等; 肾阳虚多选用山茱英、补骨脂、淫羊霍、巴戟天、鹿茸、肉从蓉、鸡血藤等; 气虚多选用黄蔑、、、太子参、等Α 阴虚液亏多选用沙参、西洋参、天冬、、石解、、龟板胶等Α 血虚多选用、黄、、何首马、龙眼肉、等; 血热出血多选用黄、、、黄岑、白茅根、紫草、大蓟、等; 出血不止多选用地榆炭、茜草炭、侧拍炭, 、仙鹤草、、藕节、焦桅子、海镖蜻等: 由于白血病以虚为本, 以实为标, 特别是急性自血病临床常见一派风热、实火证候, 且多具温病特征, 故在祛邪时尤注重清热解毒之品的应用,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桑叶等, 均为其临床所习用, 并根据热毒侵袭部位不同随症选药。同时, 常在以上基础上酌加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热解毒药, 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猪秧秧、喜树根、重楼之类Α 还可酌加雄黄、蟾蛛等具有辛温性质的解毒抗癌药。此外, 对于全身骨节疼痛、胸骨压痛明显、肝脾肿大、舌暗、脉涩, 或合并低热者, 当从疲血论治, 常选用三棱、鳌术、黄药子、、蛇六谷、等Α 合并高热不退者, 酌加生、寒水石等, 但均应根据邪正盛衰, 脏气虚实, 病程长短, 灵活辨证施治, 务求攻而不伤正, 补而不助邪。
5 中西合参, 灵活变通
创新方裴教授早在 60 年代就提出: “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 西药为辅” 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 并体现在治疗白血病的全过程。他认为, 白血病与其他恶性肿瘤相对而言, 其诊断标准明确, 治疗时缓解指标清楚, 检验方法比较方便等, 都是突破白血病防治难关的有利条件。就白血病而言, 特别是急性白血病, 由于其起病急骤, 病势凶险, 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配合西药化疗, 以急则治其标, 并为中医治本赢得时间。鉴于此, 裴教授在继承前人整体观、扶正观的基础上, 积极引进现代医学新技术、新方法, 师古而不泥于古, 发展又有创新, 拟定多种中药处方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 效果显著, 扶正固本兰州方是其代表方之一。该方系裴教授 60年代组创, 曾因以此方为基础治愈1例急性粒一单细胞白血病患者, 在1974年苏州全国血液病会议上被定名。方中黄、、山茱英滋阴补肾; 、须、北沙参、太子参健脾益气; 、调和营卫; 浮小麦、收敛安神。若白细胞计数偏低可加肉桂、; 红细胞计数偏低加、旱莲草; 血小板计数偏低加、黄精; 兼纳差、腹胀者加、草豆落; 发热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寒水石; 出血者加牡、、。本方主要用于白血病血细胞总数偏低者。对于白细胞总数增高者, 则以自拟紫龙合剂治疗, 方由紫草、龙胆草、、马齿芜、寒水石、生、三棱、获术、贯众、马钱子(1 枚, 油炸, 此药苦、寒, 有大毒, 能通络止痛、散结消肿油炸之后去其毒性) 组成。此外, 还用蟾酥、雄黄少许, 制成青叩胶囊, 以毒攻毒, 重在祛邪。裴教授数十年临床实践证明, 急性白血病在应用西药化疗鬓同时, 合用中药扶正之剂, 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至于慢性白血病, 则单用中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便可获得完全缓解, 较之西药化疗副作用少, 远期效果好。扶正固本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 起到了增敏减毒的效果, 化疗间歇期于本方中加人Χ油炸Δ、土、水蛙3 味, 则可扶正化疲, 攻补兼施。
发表评论:
馆藏&11153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裴正学老师治疗乙肝的经验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裴正学老师治疗乙肝的经验
上传于||文档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裴正学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案一则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发布时间:
  甘肃省肿瘤医院教授裴正学出身世医之家,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内、妇、儿科疑难杂症。笔者现整理其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案一则,以飨读者。
  李某,女,63岁,日初诊。
  2013年8月初,患者于某省级医院诊断为: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II(MDS-RAEB-II)。遂来求诊。
  刻诊:头晕乏力,食少纳差,面色苍白,腰膝酸软,下肢紫斑,大便稍干。查体:皮肤黏膜苍白,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细、右关尺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示:HB:76g/L,RBC:2.55&1012/L,WBC:14.3&109/L,PLT:11&109/L。骨髓象示:原粒细胞占12%,原粒细胞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粒、红、巨三系均可见病态造血。
  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II)。
  辨证:脾肾两虚,瘀血内阻。
  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填精、活血化瘀。
  处方:北沙参15克,太子参15克,人参须15克,党参15克,生地12克,山茱萸30克,山药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浮小麦30克,马钱子1个(油炸),土大黄6克,水蛭3克(分冲),玉竹10克,黄芪20克,大黄6克,连翘15克,龟板15克,僵蚕6克,全蝎6克,蜈蚣1条。15剂,水煎服,2日1剂。
  同时服用裴正学研制治疗血液病的青蔻II号胶囊、消风II号胶囊、升血颗粒及圣宝丹4种中成药。
  日二诊:服前方1月,下肢紫斑消失,头晕乏力减轻,纳食渐增,大便已畅,舌同前,脉右关尺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示:HB:91g/L,RBC:2.96&1012/L,WBC:&4.1&109/L,PLT:32&109/L。
  药证相符,故收显效,仍以前方加土鳖虫10克,墓头回15克。2日1剂,继进15剂。前用中成药继服。
  日三诊:头晕乏力、腰膝酸软明显缓解,纳食转佳,面色少华,舌淡红,脉弦细、右关尺有力。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示:HB:100g/L,RBC:3.46&1012/L,WBC:&4.9&109/L,PLT:61&109/L;骨髓象示:原粒细胞占5.0%,原粒细胞胞浆中未见Auer小体。病已大愈,仍需扶正固本,以巩固疗效。
  处方:北沙参15克,太子参15克,人参须15克,党参15克,生地12克,山茱萸30克,山药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浮小麦3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白蒺藜60克,制乳香6克,没药6克,鹿角胶15克(烊),龟板胶15克(烊),鹿茸10克(分冲),大黄3克,&黄芩10克,黄连6克。
  20剂,水煎服,3日2剂。4种中成药常服。
  按:&肾主骨,骨藏髓,髓生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该病病在骨髓,与脾肾相关,多夹瘀血。肾虚不能生精,脾虚不能生血,则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等症,治须健脾补肾;瘀血内阻,新血难生,还须活血化瘀。此案治疗始终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标本兼治,故获痊愈。
责任编辑:21nx
胸腔位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呈封闭型腔隙。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与脏层...
中年是女性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阶段,本该过得更自信、更优雅。然后更年...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伤...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男科资料汇编
裴正学:温阳补肾治前列腺肥大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展文国& & 【病案】& & 李某,男,52岁,日初诊。患者于2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口干口渴,夜间尿频,尿急,尿痛。在某医院检查尿常规化验,尿潜血(++),尿蛋白(-)。门诊B超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液检查无异常。血压:140/90mmHg。服用左氧氟沙星、前列康胶囊症状好转,但停药后又出现上述症状,遂求助中医治疗。& & 患者现夜间尿频,点滴不尽,每晚5~6次不等,休息不好,精神疲惫,乏力懒言,怕冷自汗,腰膝酸软,腰痛。舌质暗淡红,舌根部苔腻,脉沉细无力。& & 诊断:老年性前列腺肥大,膀胱炎,高血压。& & 中医辨证属于年老体虚,肾气亏虚,命门火衰,肾不化气,津不上乘,兼膀胱湿热下注,热伤血络。& & 治则:补肾温阳,清肝泻火,通淋止血。& & 方药:桂附地黄汤、龙胆泻肝汤加减。& & 处方:桂枝10克,附子6克,生地12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6克,泽泻10克,龙胆草6克,山栀子10克,柴胡6克,黄芩6克,当归10克,木通3克,白茅根15克,丹参20克,绛香10克,小蓟炭10克。7剂。& & 二诊:服药后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减轻,尿潜血(-),腰痛好转,夜尿次数减少每晚2~3次。血压:130/80mmHg。证属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功能衰退。肾气虚则开阖无度,则夜尿频数。前列腺肥大乃增生所致,源于湿热瘀阻。上方去龙胆草、山栀子、木通、柴胡、黄芩、白茅根等苦寒之品,加大将军、琥珀、王不留行、皂角刺、土鳖虫,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本方持续加减服用3月余,病情明显好转,夜尿只有1~2次,B超提示前列腺增生减轻。& & 【按】:老年性前列腺肥大,膀胱炎属于中医之“癃闭”“淋证”范畴。《内经》云:“湿热结于膀胱,气不化则癃闭”,“人年过五十则阳气自半也”。年老体虚,肾阳亏虚,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开阖无度,则夜尿频数。湿热瘀阻,或寒凝血瘀,则前列腺肥大乃至增生。高血压属于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肾阳亏虚,气化不利,或气滞血瘀,或肝火炽盛。& & &本例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其主要病机为肾阳亏虚,气不化水,湿热内阻。肾气之充实盛衰全赖肾藏精而不泄。肾气盛则膀胱气化蒸腾有节,固摄有权,开阖有度。故用桂附地黄汤温阳补肾,化气行水,增强膀胱之气化功能;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分利下焦湿热,使火热从小便而出;降香、丹参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改善心脑肾微循环,以求降血压;大将军、琥珀、王不留行、皂角刺、土鳖虫活血化瘀,散结消肿,可以有效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全方共奏温阳补肾、清肝泄热、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之功,使肾气充盛,湿热分消,气化有力,瘀滞自消,气血畅通,诸症可愈。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0:12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全站分类导航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