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导致的地理意义为什么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牛bb阅读网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节气:节气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春分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秋分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归纳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纬度: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告诉随时间变化图:(北半球)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1)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2)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3)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重点详解(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  注: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①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指当地正午12点整的太阳高度,但是太阳不一定直射当地所在的纬度。②太阳直射点必须是在纬度23.5°之间来回移动,纬度大于23.5°的地方太阳不能直射,但有正午太阳高度,只是其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小于90°。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应用都与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二者缺一不可。④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重点详解(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1)同一地区在不同节气日影的朝向(以北半球为例)①赤道地区“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赤道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东北西南正北66°34′正南西北东南春秋分正东正西天顶90°无正西正东冬至东南西北正南66°34′正北西南东北②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北回归线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东北西南天顶90°无西北东南春秋分正东正西正南66°34′正北正西正东冬至东南西北正南43°08′正北西南东北③北极圈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落方位为正北,即东偏北90°。北极圈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正北正南正南46°52′正北正北正南春秋分正东正西正南23°26′正北正西正东冬至极夜无日出日落④北极点“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极昼期间,北极点上,由于太阳周日视平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直射点的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在春分秋分日,极点昼夜平分,此时太阳高度为0°,刚好没入地平圈。北极点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无正南正南23°26′正南无正南春秋分正南正南正南0°正南正南正南冬至极夜无日出日落(2)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日影的朝向(以南半球为例)①“二分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不同地区日出、日落的方位都是正东升、正西落(除南极点),并且随纬度的升高太阳视平圈与地平圈所成二面角由90°变为0°。即太阳高度由90°减为0°春分秋分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赤道正东正西天顶90°无正西正东南回归线正东正西正北66°34′正南正西正东南极圈正东正西正北23°26′正南正西正东南极点正北正北正北0°正北正北正北②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夏至日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赤道东北西南正北66°34′正南西北东南南回归线东北西南正北43°08′正南西北东南南极圈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南极点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极夜无日出日落③冬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日出偏移正东向南的角度和日落偏移正西向南的角度越大,到极圈时刚好日出日落位于正南方。冬至日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赤道东南西北正南66°34′正北西南东北南回归线东南西北天顶90°无西南东北南极圈正南正北正北46°52′正南正南正北南极点无日出日落,太阳都位于正北23°26′,日影都朝向正北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地轴地轴,即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地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轴倾斜成因编辑江发世在《地球新论》一[1]文对于地轴倾斜成因进行了阐述,江氏观点如下:地球是在和太阳赤道面大约23°26′夹角方向运行(如下图所示)被太阳俘获,变成绕太阳旋转的行星。地球被太阳俘获,形成公转和自转。形成时,地轴和轨道面是垂直的,和太阳赤道面夹角大约为66°34′。太阳系和其他星系一样,在星系演化趋势作用下,地球由形成时的轨道面向太阳赤道面方向移动了23°26′,并已移动到太阳赤道面附近(如下图所示)。在太阳系演化过程中,在无其他天体引力作用情况下,绕转星球的轨道形状不变,自转轴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不变。地球由被太阳俘获时,地轴和轨道面是垂直的,和太阳赤道面夹角大约为66°34′。由于地球轨道面向太阳赤道面方向移动了23°26′,因此形成现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夹角为23°26′。3地轴假想编辑①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地轴在地球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有微小的移动,造成“极移”。其延长线为“天轴”。地轴同地面的两个交点为“地极”。天轴同天球的两个交点为“天极”。②地质学上的地轴位于地台边缘的线状隆起带,是地台内部相对活动性较强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地轴”一词,1945年由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提出。褶皱基底出露较广,沉积盖层缺失或发育不全。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内生矿产亦较丰富,盖层褶皱平缓。地轴常是两个不同性质沉积区的界限,如中国的内蒙地轴、秦岭地轴等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赤道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6,378.2km ,赤道周长40075.7km。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赤道是一根人为划分的线,将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它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四季都受到阳光的直射。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 Km ;两极半径 Km;平均半径 Km ;赤道周长 40075.7Km。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是一个大圆。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是南北纬线的起点(即零度纬线),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 - 含义赤道是一根人为划分的线,将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它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四季都受到阳光的直射。人们为了方便,绕地球表面横向标出无数条封闭的线条,并称之为纬线,每一条纬线都有一个相应的度数,称为纬度(就和坐标系中的横坐标一样)。赤道 - 数据赤道赤道长度: 40,076千米子午线长度: 40,009千米极半径长度: 6,356.8千米赤道半径长度: 6,378.2千米扁率: 1/298面积:510,000,000平方千米平均半径长度: 6,371千米体积:1,083,230,000,000立方千米总体来看,从两极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6,356.8km(千米);比从赤道上到地球中心的距离6378.2km短21.4km。扁率为1/298。赤道一带稍微凸出,赤道本身也有点扁,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应该说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过由于地球体积庞大,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体比起来仍极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一个圆球。但如降到低空,透过大气和海洋,这时看到的固体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犹如一个干皱了的苹果。赤道 - 古代解释赤道1、古代主浑天说者认为,天体是个浑圆形的球体,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现代天文学称为天球赤道。《汉书·天文志》:“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后汉书·律历志下》“黄道去极”刘昭注引汉张衡《浑仪》:“赤道横带浑天之腹,去极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唐孔颖达疏:“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明·何景明《六月望月食》诗:“未月黄衢厄,妖遮赤道行。”2、指地球赤道,即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清·徐继畲《地球志略》:“地球从东西直剖之,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横绕地球之中,日驭之所正照也。”清·黄遵宪《以莲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转,赤道逼人寒暑变。”3、犹言知道,谁知道。《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赤道干的什么茧儿,恰似守亲的一般。”《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我的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说。”赤道 - 地形安第斯山脉赤道经过的行星级地貌: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赤道经过的山脉:安第斯山脉赤道经过的陆地: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岛屿(群岛):巴都群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哈马黑拉岛、马尔代夫群岛、吉尔伯特群岛、莱恩群岛赤道 - 气候赤道穿过的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高地气候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信风、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等。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植被为热带雨林。赤道 - 人文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基里巴斯、厄瓜多尔(以赤道命名的国家,Equator,是西班牙文)、哥伦比亚、巴西、加蓬、刚果 (布)、刚果 (金)、乌干达、卢旺达、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新加坡。赤道附近的著名城市:基多、利伯维尔、内罗毕、新加坡。赤道 - 水文赤道穿过的河流、湖泊:非洲:刚果河、奥果韦河、朱巴河、维多利亚湖南美洲:亚马逊河亚洲:卡普阿斯河赤道经过的海:几内亚湾、赤道海峡、明打威海峡、南海、望加锡海峡、托米尼湾、马鲁古海、哈马黑拉海赤道 - 赤道生物赤道生物赤道是物种的制造厂。与其他未能这么幸运地享受到这一地理位置优势的物种相比,赤道动物简直是生活在一个近乎完美的环境中,无论从温度、湿度还是从可获取的食物来看,都是如此。生活在这片乐土上的唯一不利因素,就是要与地球上半数以上的物种分享资源!在赤道,动植物比其他地方的动植物长得更快、更大,而且外形更怪异。赤道地区的阳光是地球上最强劲的能量。由于这里的阳光使海洋大量蒸发,这种冲击会在这样一个大范围中形成湿度柱,进而形成风和潜流,而风和潜流随后会最终给位于异常遥远的地方的生命提供能量。赤道 - 纪念碑赤道纪念碑(EquatorialMonument)在基多市北方95公里。开车要40分钟。赤道正下方的纪念碑建于四面环山的盆地上,纪念脾旁有特牵品店、餐厅。往纪念碑的途中有尤加利森林和栽培葡萄柚、葡萄的农园。 凡是到厄瓜多尔旅行的人,无不要去观赏名闻遐迩的胜迹——赤道纪念碑,这里被看做是“地球的中心”。赤道纪念碑分为新旧两座,旧碑位于圣安东尼奥镇,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城以北24公里处。它三面被崇山峻岭环抱,海拔2483米。这座赤道纪念碑高约10米,用赫红色花岗岩建成。碑身呈正方形,四周刻有醒目的E、S、W、N4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东、南、西、北4个方位。碑面上镌刻着西班牙碑文,以纪念那些对测量赤道、修建碑身做过贡献的法国和厄瓜多尔的科学家。下端刻着“这里是地球的中心”的字样。碑顶是一个大型的石雕地球仪,安放的方向是南极朝南,北极朝北。地球仪的中腰,从东到西刻有一条十分清晰的白线,代表赤道线。它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阶上,赤道实际环球一周为40075.13公里,从这里可把地球划分成南北两个完全相等的半球。厄瓜多尔人称这纪念碑为“世界之半”。每年3月31日和9月23日,太阳从赤道线上经过,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相等。这时,厄瓜多尔人总要在此举行盛大的迎接太阳神的活动,感谢太阳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们都喜欢在石阶上,两脚平踏在白线两边,摄影留念,以显示自己是脚踏两半球的人。赤道 - 相关数据赤道长度:40,076km子午线长度:40,009km极半径长度:6,356.8km赤道半径长度:6,378.2km扁率:1/298面积:510,000,000km2平均半径长度:6,371km体积:1,083,230,000,000km3总体来看,从两极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6,356.8km,比从赤道上到地球中心的距离6378.2km短21.4km。扁率为1/298。赤道一带稍微凸出,赤道本身也有点扁,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应该说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过由于地球体积庞大,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体比起来仍极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一个圆球。但如降到低空,透过大气和海洋,这时看到的固体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犹如一个干皱了的苹果。 赤道 - 古代解释古代主浑天说者认为,天体是个浑圆形的球体,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现代天文学称为天球赤道。 ..①《汉书·天文志》:“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②《后汉书·律历志下》“黄道去极”刘昭注引汉张衡《浑仪》:“赤道横带浑天之腹,去极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③《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唐孔颖达疏:“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④明·何景明《六月望月食》诗:“未月黄衢厄,妖遮赤道行。”指地球赤道,即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①清·徐继畲《地球志略》:“地球从东西直剖之,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横绕地球之中,日驭之所正照也。”②清·黄遵宪《以莲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转,赤道逼人寒暑变。”犹言知道,谁知道。①《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赤道干的什么茧儿,恰似守亲的一般。”③《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我的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说。”赤道 - 子午线子午线也叫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经线和垂直于它的纬线构成地球上的坐标既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条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来表示。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科学家把开始计算经度的一条经线「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1884年的10月1日,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了国际子午线会议。10月23日,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向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式建议,采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作为计算经度起点的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算起,向东划分0°~180°,为东经度 ,向西划分0°~180°.为西经度,1953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到东经0°20′25〃的地方,但全球经度仍然以原址为零点计算。 在英国伦敦有一条本初子午线,0度赤道 - 逆流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环流。赤道 - 赤道原则详见:赤道原则词条。赤道原则是一套非官方规定的,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政策和指南制定的,旨在用于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一套自愿性原则。赤道 - 赤道线上的中国广告在非洲经营抗疟疾药的中国华立医药集团,在赤道线上竖起自己的广告。它以黄色为底色,一个中国女童和几个非洲人一起幸福地微笑。广告牌上用英文写着“你正在穿越赤道”。广告牌上,“华立”两个汉字后用英文补充道“——来自中国”。 因其优异的品质和服务,成为当地人心中中国产品品质的重要象征。[1]赤道 - 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一套非官方规定的,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政策和指南制定的,旨在用于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一套自愿性原则。2002年10月,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等9家银行在伦敦主持召开会议讨论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会后由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和社会政策基础上共同起草了一套针对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这就是赤道原则。2003年6月,包括4家发起银行在内的10家大银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2006年7月,根据国际金融公司修订后的《绩效标准》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修正并重新发布。赤道原则的内容和结构比较简单。包括序言、适用范围、原则声明和免责声明四部分。其中,序言部分对赤道原则出台的动因、目的和采用赤道原则的意义作了简要说明;适用范围部分规定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行业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原则声明是赤道原则的核心部分,列举了采用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EPFIs,即赤道银行)作出投资决策时需依据的10条特别条款和原则,赤道银行承诺仅会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贷款。赤道 - 赤道旁的花园----新加坡新加坡是国际闻名的花园城市。走在街上,鸟语花香,树木郁郁葱葱,连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也变成了美丽的点缀,根本看不到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者。种植植物有两种方式: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对称式是指几何对称,即中轴线两侧植被完全相同。采用对称方式的景致花园在欧洲大陆很常见。非对称式则故意避免几何对称,但仍需在整体风格上做到和谐。花园城市的构想起源于遍布岛国的积极的植树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土地为了发展而被清理并希望用于建设。岛上的水泥建筑和柏油路区域不断增长。当时,政府预见到了植树的重要性,开始有计划地在道路两旁、开发区的空地和其他闲置的空地上大量植树。即使在寸土寸金的中央商业区(CBD),积极的植树运动都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在建立起绿色的覆盖层之后,花园城市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了更加追求品质的做法,在风景中点缀色彩。除了在风景中增加绿色植物外,新加坡将种植果树作为绿化项目的组成部分还为了达到另外两个目的:其一,为了教育。孩子们有机会在家的附近观察果树和果子的生长。第二个目标是培养社区中的社会纪律。在果树管理中,任务之一是教育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果实只有在成熟的时候才能摘。收获之后,果实可以卖给居民或者分给那些在管理中做出更大贡献的人。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纪律将灌输给社区的每一个居民。在新加坡,各个小公园将新加坡组成一个大型的植物园。公园提供了摆放各种设施的开阔空间,供居民娱乐。新加坡的公园被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地区公园是供岛上某一地区的人群游览的大型公园,修建的都很好,拥有大量设施来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城镇公园的面积较小,他们供新建城市附近的居民使用。雕塑能使一个地区显得更有品味,是一个地区的标志,也反映出了当地社会的文化活力。在新加坡岛国花园的风景中增添雕塑,是改善风景的又一策略。为满足对土地的需求,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就积极实施了土地开垦工程。作为新加坡建设整体花园进程的一部分,人们在已开垦的空矿土地上种植了快速生长的树木来改善环境。黄道黄道(eclipti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相交的大圆。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受到其他行星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作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瞬时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这种变化可以用一种很缓慢的长期运动再叠加一些短周期变化来表示天文现象编辑基本介绍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简单地来说,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365或366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它是天球上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鉴于运动变化的复杂性,在天文学的一些工作中还需要使用黄道的严格定义:在任一瞬间,只考虑长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均轨道平面,这一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从地球中心来看,黄道很接近于太阳在恒星中的视周年路径。只有应用精密的天文仪器,才能察觉黄道与太阳视周年路径的差别。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坐标系的基圈。形成原因黄道星座沿黄道排列,黄道与天赤道有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是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黄道坐标系中,天体的黄经从春分点起沿黄道向东计量,北黄纬为正,南黄纬为负。南、北黄极距相应的天极都是23度26分。由于地球公转受到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摄动,地球公转轨道并不是严格的平面,即在空间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多项短周期的和一项缓慢的长期运动。短周期运动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加以消除,消除了周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均轨道平面。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坐标系的基圈。黄道是在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看起来它在群星之间移动的路径,明显的也是行星在每年中所经过的路径。更明确的说,它是球状的表面(天球)与黄道平面的交集;以几何学来描述,它是包含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平均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应该是稳定不变的黄道平面,那是垂直所有行星轨道平面角动量和的平面,而木星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者。黄道平面与不变的黄道倾斜约1.5°。事实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地球公转所处的平面上,而之上的12个星座称为黄道12星座,这样理解起来更为形象。西方的黄道(ecliptic)一词是从蚀(eclipse )发生的地方延伸出来的。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天文学把太阳在地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既太阳在天空中穿行的视路径的大圆,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地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最早有关于黄道的历史纪录出现在巴比伦文化当中,他们利用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辨识日期,黄道上十二星座最早的功用就如同今天月历上的十二个月,白羊座起始于春分点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而当太阳运行到天秤座的那天是昼夜平分的时候。黄道带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家首先使用了“黄道带”这一概念。把整个天空想象成一个大球,而星星都分布在球壳上,这就是所谓的天球。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黄道两侧各8度的区域就是黄道带。行星都在黄道带里运行。巴比伦人还把黄道带分为了十二个区域,然而这些区域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人。事实上,大多数星座的名称都来自希腊神话。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黄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2占卜意义编辑在巴比伦时代,每年3月21日的春分点(Spring Equinox)也正好是太阳跨入白羊座的时候,黄道带背后的恒星群也不是固定的,他们只以非常慢的速度移动着,我们称为这样的移动现象为岁差(Precession),在今日因为岁差的关系,黄道上的的春分点已经移到了双鱼座。希腊时代的占星家们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可是对古代的占星学家来说,春分这一天牡羊座的起始点,是定义行星位置重要的坐标,如果不断的移动在判定行星位置上就会有相当程度的困扰,于是希腊罗马的占星与天文学家们决定仍维持着每年3月21日春分时刻,昼夜平分点太阳位置作为黄道上牡羊座的起始点,并且将这样的黄道系统称为回归黄道(Tropical zodiac),不过,在印度的占星学家们坚持以天空中牡羊座的恒星位置为黄道的起始点,这样的黄道计算方式称为恒星黄道(Sidereal zodiac)。而天文学上对于黄道,则有更精密的区分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会引发后来的十三星座争论,而你常常问别人是什么星座,在占星学的正确说法是,你出生时太阳位在黄道上的哪个星座,欧美以及绝大部分你所接触到的占星师,都使用着回归黄道,但是如果你去找一位印度占星师他使用的可能就是恒星黄道。蛇夫座已经被「天文学家」列为黄道上的一个区域坐标,而且太阳经过每个星座的时间并不是像回归黄道固定,而且印度占星学所使用的恒星黄道的确比较接近天文学的黄道位置。更重要的是,学占星的人必须清楚一点,现代的占星学家对于出生日期的星座也有更精细的推算方式,以致于在某一年3月21日出生的人未必就是牡羊座,他很有可能因为差一分钟而仍是双鱼座。并且在占星家的眼中,绝对没有那种因为你出生在双鱼与牡羊座交界日期时,所以你就有一半牡羊一半双鱼的个性,这种星座专家似是而非的说法让很多占星师们头痛。在星盘上黄道十二宫的符号表示如下:汉语名符号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黄道与赤道有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受到月砃和其他行星的摄动,地球公转轨道并且是严格的平面,即在空间产生不规则砄连续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多项短周期砄和一项缓慢的长期运动。短周期运动尧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加以消除,栈除了周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堇轨道平面。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带标系的基圈。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理论上来说,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应该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但是由于上文提及的岁差的原因,今天太阳走到的星座——也就是看不见的星座,并不是古人划分黄道时定义的那个星座。例如3月21日的春分点(Spring Equinox)正好是古巴比伦时代太阳挡住白羊座的时候,在那天出生的人都属于白羊座。但在现代,春分当天太阳挡住的是双鱼座。3赤道关系编辑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没有垂直于轨道平面,所以赤道平面不与黄道平行,而有23°26'的夹角,这就是所知的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与地球的交集所形成的大圆分别称为赤道和黄道,这两个平面的交叉点正好在一条地球直径线的两端点,就是著名的二分点(春分点与秋分点)。太阳从南向北经过的二分点称为春分点或是白羊座第一点,黄道经度,通常以字母λ标示,就以这一点为起点向东从0°到360°。黄道纬度,通常以字母β标示,以黄道为测量的基础平面向北从0°到90°,向南从0°到-90°。春分点同样的也被定义为赤道坐标的原点,赤经的测量也是向东由0到24时,通常以字母α或R.A.表示;赤纬以字母δ或Del.表示,由赤道平面向北从0°到90°,向南从0°到-90°。简单的转动型式可以让α,δ和to λ,β互相转换4天体位置编辑1、古代中国学者的分析早在晋·司马彪撰《后汉书·志·律历中·贾逵论历》中就分析了赤道和黄道在测定天体位置上的区别,“臣前上傅安等用黄道度日月弦望多近,史官一以赤道度之,不与日月同,如今历弦望至差一日以上,辄奏以为变,至以为日却,缩退行。于黄道,自得行度,不为变。……《五纪》论‘日月循黄道,南至牵牛,北至东井,率日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也。今史官一以赤道为度,不与日月行同,其斗、牵牛、(东井)、舆鬼,赤道得十五,而黄道得十三度半;……夫日月之术,日循黄道,月从九道。以赤道仪,日冬至去极俱一百一十五度。其入宿也,赤道在斗二十一,而黄道在斗十九。两仪相参,日月之行,曲直有差,以生进退。故月行井、牛,十四度以上,其在角、娄,十二度以上。皆不应率不行。”也就是说,单就月亮这一天体而言,依据黄道和依据赤道所测“弦望”日期及运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对其他天体的测定自然也是如此。2、西方学者的分析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并无直接的关系,“正如德·沙素(de Saussure,)的名言所说:希腊天文学是‘黄道、角度、真实、周年’”;而中国天文学是‘赤道、时间、平均、周日’。按照某些拱极星的指引定出赤道上的标志点,系统观测这些拱极星的中天,中国人从未迷失逐时变化的星座方位,因此他们能确定太阳、月亮不可见时的位置。”拱极星是指恒显圈和恒隐圈内的星。恒显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上,故可观测到它们的上中天和下中天。恒隐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下,永不上升,故看不见。见《恒显圈图》: 也就是说,赤道坐标系是依据恒显圈内环绕北极星的北斗星等天体的观测来确定时间。这一系统有异于西方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是天极、赤道的,而不是行星、黄道的。”黄道坐标系则是“观察恒星的偕日出和偕日没,也就是观测黄道附近的恒星在日出前或日没后瞬间的出没。我们都记得古埃及著名的对天狼星的偕日观测。进行这种观测并不需要天极、子午或赤道等的知识,也不需要任何测时系统,它自然地导致人们熟悉黄道各星座,以及距黄道远近不等的和黄道星座同时出没的恒星。……”赤道与黄道,就象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赤道的星宿与黄道的星座,如同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有所不同一样。我们不能去高速公路上寻找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也不能去普通公路上寻找高速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同理,不能去赤道坐标系的十二辰中寻找十二宫的客观依据,也不能去黄道坐标系的十二宫中寻找十二辰的客观依据。5黄道十二宫编辑“黄道十二宫”(zodiac)一词来自希腊语zodiakos,意思是动物园。在希腊人眼里,星座是由各种不同的动物形成,这也就是十二个星座名称的由来。在天文学上,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环绕地球所经过的轨迹称为“黄道”。黄道宽16度,环绕地球一周为360度,黄道面包括了除冥王星以外所有行星运转的轨道,也包含了星座,恰好约每30度,范围内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称为“黄道十二宫”。太阳在黄道上自西向东运行,每年环“天”一周。在黄道两边的一条带上分布着十二个星座,它们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地球上的人在一年内能够先后看到它们。古巴比伦人对这些星座进行了长期观测,通过观测定出了黄道,又把黄道分成12等份,每等份30度,称为1段。太阳在12个月内绕黄道运行1周,因此它在黄道上每月运行1段。在古人看来,太阳是阿波罗神,它休息的地方定然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因此,他们就把黄道上的1段叫做1宫。这样,黄道上的12段便成了“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类似,即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虽然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的名称相同,但它们有本质的差别。黄道十二宫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宫与宫的大小是固定的。都是30度,太阳进入每一宫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来到春分点,进入白羊宫;6月22日左右来到夏至点,进入巨蟹宫;9月21日前后来到秋分点,进入天枰宫;12月22日左右来到冬至点,进入摩羯宫。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日时,太阳正好经过自己的星宫,所以一个人是不能在自己生日时看到自己所属星座的。但是,2000年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天空不是固定地指向同一位置,而是在天空转圈子。这种现象叫做岁差。由于岁差的原因,2000年前的上述4个时间太阳分别在白羊宫、巨蟹宫、天秤宫和摩羯宫。与黄道十二宫不同,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的大小不相同,例如双鱼座的宽度达49度,而巨蟹座的宽度只有21度;12个星座也不一定位于黄道上,而是分布在黄道两边各8度的区域。前六宫第一宫命宫,本是牡羊座的固定位置又称「上升宫位」。第一宫代表生命的诞生—「我是」,它显示一个人的性格、言行举止、健康、外貌、体型、以及给予别人的第一印象。在时势占星学里,第一宫代表「人民宫」。中心位置:赤经2时40分,赤纬21度。在双鱼和金牛两座之间。α、β、γ(娄宿三、一、二)在仙女座γ星以南约20度。α星为2等星,和仙女座β、γ两星形成等腰三角形。座内有高于4等的星5颗。黄道十二宫的第一宫,黄经从0度到30度,原居白羊座,故名。但由于岁差,现已移至双鱼座。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春分,所以春分点又叫“白羊宫第一点”。第二宫 财帛宫,本是金牛座的固定位置代表一个人的物质和资源—「我拥有」,它显示一个人的经济状况、金钱价值观、处理财物的能力、所拥有的资源等。在时势占星学里,第二宫代表的是「经济宫」。中心位置:赤经4时20分,赤纬17度。在英仙和御夫两座之南。猎户座之北。座内有著名的昴星团和毕星团。α星是橙色的1等星。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28颗。金牛宫是第二宫,黄经从30度到60度。每年4月20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谷雨第三宫 兄弟宫,本是双子座的固定位置它代表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它显示一个人学习能力(特别是指在大学之前的学习状况)、沟通能力、短程旅行、不能选择的朋友关系—意指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在时势占星学里,第叁宫代表的是「新闻宫」。中心位置:赤经7时10分,赤纬24度。在金牛和巨蟹两座之间。α和β两颗最亮的星很突出,α星是2等星,β星是1等星。疏散星团M35肉眼可见。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19颗。双子宫第三宫。黄经从60度到90度。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小满。第四宫 田宅宫,本是巨蟹座的固定位置它代表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和家庭,显示一个人的家庭和家族、潜意识、晚年生活、坟墓,以及财富如遗产、不动产等。在时势占星学里,第四宫代表的是「地产宫」。中心位置:赤经8时10分,赤纬20度。在双子座之东,狮子座之西。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4颗,还有一个疏散星团M44(积尸气,即鬼星团)。巨蟹宫第四宫。黄经从90度到120度,原居巨蟹座,故名。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夏至,所以夏点又叫“巨蟹宫第一点”。第五宫 子女宫,本是狮子座的固定位置第五宫代表的是一个人对感情的态度与表现方式,它显示了一个人的爱情、子女、赌运、休闲娱乐、以及对艺术、文学的才能与创作能力等。由于它和纯粹的快乐有关,在时势占星学里,它代表的是「娱乐宫」。中心位置:赤经10时30分,赤纬16度。在巨蟹座之东,室女和后发两座之西。α星(轩辕十四)是1等星,β星(五帝座一),γ星(轩辕十二)都是目视双星,又都是3等星,再加上δ星(西上相)构成有名的四边形。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18颗。狮子宫第五宫。黄经从120度到150度。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大暑。第六宫奴仆宫,本是处女座的固定位置在过去,第六宫代表一个人的对待仆人的态度,表示对待雇用者的态度,也显示一个人的工作、不自愿的劳动、服务、部属、健康和饮食等。在时势占星学里,它代表了「劳动宫」。中心位置:赤经13时20分,赤纬-5度。在狮子座之东,平秤座之西。α星(角宿一)是1等星,同狮子座β星和牧夫座α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15颗。处女宫第六宫。黄经从150度到180度。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处暑。后六宫第七宫 婚姻宫,本是天秤座的固定位置代表一个人「一对一(面对面)关系」的态度,它显示婚姻、合伙、贸易、社交、契约、诉讼等关系。在时势占星学里,第七宫代表「外交宫」。中心位置:赤经15时10分,赤纬-15度。在室女和天蝎两座之间。α、ι、γ和β(氐宿一、二、三、四)四星构成梯形。即氐宿0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7颗。天秤宫第七宫。黄经从180度到210度。每年9月24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秋分,所以秋分点又叫“天秤宫第一点”。第八宫疾厄宫,本是天蝎座的固定位置代表的是「再生能力」,从他人所获得的东西(无论有形或无形),显示了一个人的遗产、保险、信托、赋税和嫁妆等。而由于天蝎座的守护星是冥王星,因此第八宫也代表一个人的死亡、神秘事物的态度。在时势占星学里,它代表的是「债务宫」。黄道十二星座中最显著的星座。中心位置:赤经16时40分,赤纬-36度。夏季出现在南方天空,蝎尾指向东南,在蛇头、人马、天秤等星座之间。α星(心宿二)是红色的1等星。疏散星团M6和M7肉眼均可见。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22颗。天蝎宫第八宫。黄经从210度到240度。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霜降。第九宫迁移宫,本是射手座的固定位置代表一个人对深层心智能力的追求,它显示一个人的宗教、法律、哲学观,以及长途旅行、出国深造、国际交易等。在时势占星学里,第九宫代表的是「航务宫」。中心位置:赤经19时,赤纬-28度。在蛇夫座之东,摩羯座之西。位于银河最亮部分,银河系中心就在人马座方向。弥漫星云M8肉眼可见。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20颗。人马宫第九宫。黄经从240度到270度。每年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小雪。第十宫官禄宫,本是摩羯座的固定位置代表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外在表现,它显示一个人的职业、名声、创业当老板、升迁、权威、信用等。在时势占星学里,它代表「官商宫」。中心位置:赤经21时,赤纬-18度。在人马座之东,宝瓶座之西。座内亮星不多,有3等星2颗,4等星7颗。摩羯宫第十宫。黄经从270到300度。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冬至。所以冬至点又叫“摩羯宫第一点”。第十一宫福德宫,本是宝瓶座的固定位置代表一个人对群的态度和关系,它显示一个人的交友状况、社会观、理想、梦想、公益活动等。在时势占星学里,第十一宫代表的是「议会宫」。中心位置:赤经22时40分,赤纬-13度。在飞马和双鱼两座之南,南鱼座之北。α、β、θ、δ(危宿一、虚宿一、泣二、羽林军二十六)四星排成γ字形,即瓶口,ζ星(坟墓一)是美丽的目视双星。α星和γ星(坟墓二)差不多在天赤道上。球状星团M2在小望远镜内即可见到。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17颗。水瓶宫第十一宫。黄经从300度到330度。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大寒。第十二宫玄秘宫,本是双鱼座的固定位置第十二宫代表一个人本身未知的力量或弱点,它显示一个人的限制、秘密、潜意识、牺牲奉献、不收钱的服务、秘密敌人等。在时势占星学里,它代表的是「福利宫」。6关于星座编辑如果人们把浩瀚的宇宙看成一个天球的话,那么宇宙中的88个星座则把整个天球分成了北天球和南天球两大部分。根据每个星座的大部分面积是在北天或在南天,分别被称为北天星座或南天星座。根据这种划分法,北天星座有28个,南天星座有48个,另外12个为黄道星座。那么黄道是什么意思?黄道星座又是指什么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转完一圈。地球公转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在天球上、众星间缓慢地移动着位置,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也是一年移动一大圈,叫做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路径,就是黄道。换句话说: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而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就是黄道。黄道经过88个星座中的13个,除了蛇夫座的一小部分之外,从春分点所在的双鱼座数起,它们是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统称为黄道十二星座。黄道星座名称确实经过多次变迁,很多与神话有关,多数是以动物名称命名。为什么要特别分出黄道星座呢?它们有些什么特殊性太阳在黄道上移动,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相交成一个不大的角度,也就是说,各行星与黄道之间相交成一个不大的角度,称为轨道倾角。九大行星中,除了冥王星之外,轨道倾角最大的是水星,达7°,其余行星轨道倾角一般都在1°~3°之间,冥王星则超过17°。这表明,除了冥王星之外,其他所有所有行星不管它移动到了什么地方,它们在星空中的位置永远是在黄道两侧不远的天空范围内,它们经常在这个或那个黄道星座里出现或经过,从不到其他星座里去。黄道两侧各8°,共16°宽的天区,被称为黄道带,也叫兽带。黄道带是日月行星等天体出没的场所,是它们经天而过的的走廊。除了这种特性外,黄道星座的大小也是各不相同。最大的黄道星座是处女座,它所占天球上的面积为1294平方度,是整个天球面积41253平方度的1/32多。狮子座也是比较大的黄道星座,面积约947平方度。面积列在最后两位的黄道星座是白羊座和摩羯座,分别为441和414平方度。最小黄道星座的面积只及最大的1/3还不到。黄道的表示法跟地球赤道类似,地球赤道在东西方向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起点,用经度划分表示。由此向东为东经,从东经0°到东经180°;向西为西经,从西经0°到西经180°;东、西经180°重叠在一起。黄道在东西方向上用"黄经"来表示,从东往西一圈为0°到360°,且规定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叉点--春分点为起点,黄经0°。黄道环天球一周为360°,可是12个黄道星座在东西方向上并非都一般长,有长有短。最长的是室女座,在黄道上长44°,几乎是黄道全长的1/8;最短的是巨蟹座,只有20°。白道白道(Moon's path)是月亮运行的轨道。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白道与黄道相交于两点。月球沿白道从黄道以南运动到黄道以北通过的那个交点称为升交点,与此相对的另一交点称为降交点。编辑词条白道开放分类:天文学及天体天文学目录天气百科文学家校友日食图片讨论知识魔块 分类树 科技名词新知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QQ空间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飞信空间MSN移动说客白道(Moon's path)是月亮运行的轨道。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白道与黄道相交于两点。月球沿白道从黄道以南运动到黄道以北通过的那个交点称为升交点,与此相对的另一交点称为降交点。编辑摘要目录[隐藏 ]1 简介 2 产生意义 3 位置 4 另一解释 白道 - 简介月球的公转平面和地球的公转平面不重合,有一个大约5度9分的夹角。白道图解所以并不是每个农历月都会发生日食和月食。只有当月球和太阳、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此时月球位于两个平面的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或月食。因为每次日食时月球和两个平面交点的距离不固定,而且地球自转造成的角度也不固定,因此日食带在地球上的地点不固定。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景。它是天球上的一个大圆,与黄道相交于两点。月球在白道上从黄道以南运动到黄道以北的那个交点称为升交点,与此相对的另一交点称为降交点。白道和黄道的交角在4°57′~5°19′之间变化,平均值约为5°9′,变化周期约为173天。由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两个交点的连线(即交点线)沿着黄道与月球运行相反的方向向西移动,结果使月球绕行一周后并不返回原来的位置。交点线西移的现象称为交点退行。交点线每年移动19°21′,约18.6年完成一周,这就引起月球的赤纬变化。当升交点与春分点(见分至点)重合时,黄道位于白道与赤道之间,白道与赤道的交角为黄赤交角与黄白交角之和;当降交点与春分点重合时,白道位于赤道与黄道之间,白道与赤道的交角为黄赤交角与黄白交角之差。白道 - 产生意义白道白道与黄道的交角在4°57′~5°19′之间变化,平均值约为 5°9′,变化周期约为173 天。由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两个交点的连线沿黄道与月球运行的相反方向向西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交点退行。交点每年移动19°21′,约18.6年完成一周。这一现象对地球的章动和潮汐起重要影响。白道 - 位置白道与赤道的交角为黄赤交角首先月亮的公转轨道在空间中不是一个圆,但如果把它投影在天球上,则它必然是天球上的一个大圆,因为杠杆定理的存在,月球、地球和月球公转轨道的两个焦点是必然在一条直线上的,而天球的球心一般认为就是地球,地球绕月公转的轨道半径又远远小于月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所以白道在天球上是一个大圆。赤道也是天球上的一个大圆,所以它们的圆心是重合的。黄白交角大约是5度,而其交点则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黄道上不断移动,所以白道与赤道的交角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最小18度左右,最大28度左右,但这两个极端值及其附近值在观测上极少出现,因为很少会这么巧:黄白交点与黄赤交点完全重合,并且月球与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的距离都是90度。白道 - 另一解释从中医来讲,一个人手指甲上的月牙如果弧度大、光泽好,就表明此人的气血比较丰盛;如果月牙变小或逐渐消失,说明人体的气血衰退,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中医学的确有记载可以通过白月牙判断人的心脏功能是否好,中医认为肝藏血,血循环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而肝其华集中在人的指甲上。一般来说有白月牙的人心气足,血脉循环比较通畅;白月牙比较小的或是根本没有的,心气则要弱一些,血循环可能不是很好。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说明肝血盛衰可影响爪甲的枯荣。看你是否有以下症状:(1)气虚症1.神疲乏力2少气或懒言3自汗4舌胖或有齿痕5脉虚无力.具备三项.(2)血虚症1面色苍白2起立时眼前昏暗3唇舌色淡4脉细.具备三项.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大枣,甘草补血药:当归,熟地,白芍,阿胶,何首乌这些月牙,俗称“小太阳”,学名叫做“半月痕”。在指甲的下1/5处出现,反应人的精力、元气足不足。是健康的窗户。元气:濡养五脏六腑,推动五脏六腑正常运作,抗御外邪、长寿抗衰老物质、遗传物质。俗话说:精足人壮、精弱人病、精少人老、精尽人亡就是这个道理。精力不足,要补充蛋白质。正常的半月痕:1、数量:双手8-10个(越少精力越差,体质越寒)2、状态:指甲1/53、颜色:奶白,越白越好。北回归线(地球上北温带与热带分界线)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是一条纬线,在北纬23度26分21.448秒。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所绕成平面与地球赤道面所成的角度,也是黄赤交角的角度。别名:夏至线。基本概念编辑北回归线大略位置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的地方。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北纬23°26′正负一度的范围内变化。在1976年第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度26分21.448秒。在课本中,粗略统计为23.5度。2地理学意义编辑北回归线标志碑(25张)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不包括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值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26′度附近和南纬23度26′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的纬度值所构成的纬度圈,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3命名编辑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位置,从此回归原处,故应称“回归线”而非“北回归线”。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4穿过的国家编辑北回归线标志塔(20张)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有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5穿过的中国地区编辑北回归线在我国依次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在我国多地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广场、标志塔等纪念建筑。下面罗列出一些比较知名的:云南西畴北回归线公园在西畴县城西面的出入口处,与县城隔一道山峡,海拔1526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主标志名“回归亭”,呈飞碟状,看起来像亭又像塔。回归亭四周均有窗,顶部正中间有一圆形天窗,与亭内大厅正中央相对应,作为夏至日观测太阳直射之用。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7张)占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为一体,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北纬23。26)为主轴线,截北回归线上500米地段,间以“太阳之路”、“夸父追日”、“北回归线之门”、“日晷广场”、“春夏秋冬”等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体标志,创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空间系列,以科普博物馆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悠悠亘古到今日文化科学发展的宇宙世界,并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归线的身影。北回归线从墨江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广西南宁大明山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广西南宁的大明山风景区上有一块约两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立在大明山旧伐木场的路旁,并设有北回归线科普廊。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6张)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桂平北回归线公园北回归线标志是一座呈正东西走向,跨度18米,高17.2米的弧形建筑,弧形中心顶端托着一个直径6米的地球仪,球体正中有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太阳光经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的桂平点上。标志的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标志指示线。广东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坐落在汕头鸡笼山上。高13.6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第一、二层,第一、二层,各高1.33米,各分九级台阶,顶层高0.30米,只一级台阶。支柱为两个“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高8.60米,不论从那个方向望,均呈明显的"北"字,突出北回归线主题。地球模型由支柱支撑,空心,直径5米,球面标绘世界轮廓图,商标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中有一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作夏至日正午检验太阳直射用。广东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坐落在江口镇滨江公园内,坐北朝南。该标志的底座宽12米,内圈用混凝土塑成半球状,外圈用花岗石拼成八卦状;有四条斜柱支承在混凝土底座上,斜柱支撑着塔身,塔身面向南方,正对“离”位,四根斜柱分置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四方;塔身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塔身上部,用不锈钢焊接而成,它的四棱,各有两块羽翼飘出,任何位置观看,均显示“北”字,寓意“北回归线”和“火箭冲天”。塔顶置一直径62.1厘米的铜球,象征太阳,铜球顶部中央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用作夏至日正午太阳直射检验(照片2)。台湾北回归线纪念碑日,台湾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台湾共有三座北回归线标,横过台湾的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一座在西半部的嘉义县水上乡,另外两座在东半部的花莲瑞穗乡和海线丰滨乡。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位于东部海岸旁、滨临太平洋,在省道台11线27公里处,地属花莲县丰滨乡,纪念碑建在环岛公路边一片空旷的田野上,高约20米,为一塔型石碑建筑。碑顶有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圆球,圆柱形的标志,上只标示“北回归线”,中间有狭长细缝,石碑上有“北回归线”4个大字,标志碑石台上刻有北纬23°27′4.51〃等字样。热、温两带以北回归线为界,由此以南为热带。游客常在此拍照留念南回归线南回归线(Tropic of Capricorn),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时移到最南时所在的纬线,其纬度数值等于黄赤交角,大约在南纬23度26分。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简介南北回归线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南移至此,然后又向北移动。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北(不包括南回归线)至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运动也就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间来回运动,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以及台湾四个省份,在我国有以上四个以及海南共五个省份存在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除外)每年都会受到两次太阳直射,太阳辐射和热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故被称为热带。名字来历南回归线(tropic of capricorn)的英文名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命名这条线的时候),冬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摩羯座位置。现在则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人马座的位置。所处地理位置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形区马达加斯加岛(非洲)、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德拉肯斯山脉(非洲)、南非高原(非洲)、卡拉哈迪沙漠(非洲)、纳米比亚沙漠(非洲)、西部高原(大洋洲)、不及森沙漠(大洋洲)、中部平原(大洋洲)、巴克利台地(大洋洲)、大分水岭(大洋洲)、大堡礁(大洋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和拉普拉塔平原(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非洲)、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洋洲和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和山地气候(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大洋洲:澳大利亚;南美洲: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恒星日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由于地球公转,影响了恒星日的时间长短。每颗恒星距离地球的距离都是以“光年”为单位,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千米”为单位,对恒星日的长短影响极其微小可忽略不计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23小时56分4秒),也就是地球同一条经线对某一个恒星周期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是地球公、自转两种因素在天文学上,定义恒星日的不是具体的恒星,而是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即白羊宫第一点,就是北半球的春分点。但是春分点在不断的西移(岁差),所以天文学上的恒星日与太阳日还是有区别的。当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恒星、地心、地球上某一点O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B点时,地球已经自转了360度,O点又位于恒星与地心的连线上,所以,从A点到B点为恒星日。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自转了360.59‘,此时,O点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从A点到C点为一个太阳日。因为地球自转不断变慢,所以恒星日将越来越长。2与太阳日的关系编辑1恒星日=23小时56分4.09894秒,短于人们日常使用的太阳日。1】我们假设地球只有一面对着太阳公转(像月亮一样),那么'恒星日"只有一天而“太阳日”是0。2】我们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么“恒星日”就是0,而“太阳日”就是一天。事实是地球有公转又有自转,那么把公转多出的一天平均在每一天,于是 太阳日=23小时56分4秒加+24小时/恒星年=24小时。恒星日是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公转导致恒星日比太阳日多出一天,那么一回归年的恒星日是366天。太阳日太阳日有两个概念,其一是民俗学的概念,说的是太阳的生日。为农历六月十九,黄历上有记载。其二是指中国古代“七曜”中的“日曜日”,与西方的星期日暗合。 太阳日,太阳日是星期日的前身。自古罗马开始定为休息日,人民不需工作而从事崇拜活动。拉丁语,dies solis.星期日指的是星期六之后、下一个星期一之前的那一天。星期日的拉丁语名字是dies solis,意思是太阳日;法语是dimanche,来源于拉丁语词,意思是“主的日子”;英语是Sunday,来源于太阳日;俄语是вокресенье,意思是“礼拜日”。在古代中国,和日本、韩国、朝鲜,一星期以“七曜”来分别命名,星期日叫“日曜日”。根据圣经的说法,耶稣是在星期日复活升天的。基督教以星期日作为“礼拜日”,也代替安息日。基督教国家都是在星期日休息、到教堂作礼拜。西方国家七日一制的称呼多带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礼拜这一天,叫“礼拜日”,七天称“一个礼拜”,中国为什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2最早由来编辑民俗太阳日的由来:我国历史上起源最早,流传最广的太阳日是农历六月十九,日照地区有在这一天过太阳节,祭祀太阳神,为太阳过生日的习俗。在中国的老黄历上,只有农历六月十九这一天是太阳日(也就是太阳生日),也是菩萨成道日。日照地区的太阳崇拜习俗以天台山下太阳节(老母庙庙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广泛。对于老母庙的历史,清朝王陨在《天外来客—陨石收藏录》中记载:“日照陨:沂州府日照县南40里石盆山。《淮南子·览冥篇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山巅尚有马蹄形陨石坑依稀可辩,陨石散落于其间,山下有陨石立于涛雒南门外。土人传曰:盘古开天辟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四海一统,其乐融融。不意太阳爆,陨石降,竟至石破天惊,“四极废,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幸得女娲补天于高山之巅,羲和浴日于东海之滨,救得万众生灵。乃建老母庙于山下以祀女娲羲和,堆陨石于高台以祭太阳神灵”。老母庙庙会(太阳节)起于何时,不见记载。传说自古以来日照民间就有赶庙会的习俗,人们在祭祀神灵的同时,也要进行商贸和民间娱乐活动。因此每年一度农历六月十九太阳神生日这天,天台山下的老母庙都要举办庙会,这是涛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围几百里的乡民都来赶庙会,祭太阳,祀老母,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村民们还将生产的乡土产品拿来展示、交换、同时请来专门的戏班子表演节目。据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北魏时期,慧深法师在天台山老母庙附近建天台悯寺。由于农历六月十九日也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佛教文化很自然地融入了当地的太阳节习俗。因此农历六月十九太阳节这天,人们不但祭太阳,祀老母,还要拜菩萨。值得注意的是,石鳯寺的建筑本身也反映了原始太阳崇拜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据说寺庙雕梁画栋,大殿里供奉的是佛像,壁画则是羲和浴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传统的神话传说。老母庙庙会(太阳节)大型节庆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来庙会上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木刀杀人”的事故,庙会活动才中断。当时戏班子上演的是三国演义中关公计斩蔡阳的情节,据说演关公的演员手持木刀,手起刀落,居然真的把演蔡阳的演员的人头砍了下来,从此庙会终止了,但是民间的祭祀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六十年代文革开始,红卫兵到这里破四旧,将老母像合佛像砸毁。到七十年代人们在这里采石,老母庙和石鳯寺被彻底破坏了。但是在民间,人们在太阳节这一天仍然保留吃面饼的习俗。在日照民间还流传着“太阳生日歌”。还有民歌唱道:太阳一出满天红,照得大地红彤彤。天上无阳无昼夜,地上无阳无收成。太阳六月十九生,男女老幼应记清。中国日曜日的由来:据说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是羲和部族的人。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和专家考证,羲和之国位于日照一带。山东大学考古专家方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学家王镇中教授认为,羲和祭祀太阳神的汤谷(旸谷)就在日照地区。《尚书》记载帝尧命羲和观象授时,制订了历法,发明了“七曜”,以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但袁嘉谷感到不顺口,使用起来不方便,与同事们商量后,将一周称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称周内各日。[1]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译图书局下设编书课、译书课,任务是研究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我国把古代历法二十八宿与国际“七日一周”制“接轨”,极具中国特色。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并不是按数字顺序,而是有着特定的名字,是以“七曜”来分别命名的。七曜指太阳、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个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1]3天文解释编辑太阳日;一个昼夜的周期。天文学上表示时间的单位,即以太阳的视园面中心作参考点,日地中心连线连续两次与某地经线相交的时间间隔。太阳日的24小时是由三方面因素构成;一;地球自转的时间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二;地球公转每年所多出的一天(24小时),平均在每天(24小时/365.25=约3分56秒)。三;壳、幔差异旋转。根据“岁差”计算,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地壳每天比地幔滞后约9.18毫秒。另外还有恒星日太阳日是依据太阳运动,所定义的时间,可以分为视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一太阳日传统称为一“天”或一“昼夜”。太阳日的显著特点就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的同一条经线的周期。太阳日的数学模型是;2π+地球每天公转角度。视太阳日是依据视太阳定义的,也就是真实的太阳两次经过该地的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可以使用日晷来测量。由于以下两个原因,视太阳日在一年当中的长度会每天不停地改变。首先,地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正圆,所以当地球接近太阳时速度会加快,到达近日点时的运动速度最快;远离时又会减慢,到达远日点时的速度最慢(参考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其次,因为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使得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大圆对地球的天球赤道是倾斜的,当太阳在两个分点时,穿越赤道时会有一个角度的,所以投影在赤道上的运行速度小于平均速度;当太阳在至点时,他的运动方向是平行于赤道的,所以投影的运行速度高于平均的速度(参考回归年)。因此,视太阳日在3月(26-27日)和9月(12-13日)是比在6月(18-19日)或12月(20-21日)短的。这些日期的长短变化是在分点、至点、远日点、和近日点之间逐渐变化的。[2](春分和秋分的视太阳日,比夏至和冬至的视太阳日都短,这一点可能不正确。)平太阳日是以平太阳为参考点,以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转360°59',需时24小时。更明确的说,平太阳日是经由观察太阳相对于恒星的周日运动,所获得的平均太阳时,经由人为的调整而显示在时钟上的时间。平太阳日的长度是固定的24小时,在一年之中不会因为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改变。视太阳日的长度会与平太阳日(86,400秒)不同,相邻的每一天最多可以短22秒或长29秒。因为这种延长或缩短会持续进行一段时间,所以最多会比平太阳日提早17分钟或延迟14分钟。因为这些期间是周期性的,平太阳时和视太阳时的差值就是均时差。在历史上有许多方法被用来模拟(显示)平太阳时,最早是使用漏壶或水钟,差不多从纪元前四千年到纪元前二千年中期。在纪元前一千年中叶之前,水钟只能依据视太阳日来调整,因此除了能在夜晚继续使用外,他的准确度并不会比依靠太阳投影的日晷好。在顺行轨道上的行星,像是地球,恒星日会比太阳日短。如图:在时间1,一颗遥远的恒星和太阳都在正上方;在时间2,行星转了360°,遥远的恒星在正上方(1→2 =恒星日),但是要再晚一点,在时间3的位置上太阳才会在正上方(1→3 =太阳日)。不过,太阳相对于恒星始终是在黄道上向东移动,因此从纪元前一千年中期,相对于恒星的周日运动可以用来测量平太阳日,来比较以确定时钟的误差率。巴比伦的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均时差和如何利用相对于恒星的自转速率,恒星时,来改正,以获得比水钟更为准确的时间。这种理想的恒星时日后也应用在行星、月球和太阳运动的描述。在20世纪初期,机械时钟的准确度还没有比地球自转所显示的恒星时钟来得准确,即使到了今天,原子钟的精度已经比地球的自转更为稳定,恒星时钟仍然被用来校准平太阳日。在20世纪末期,地球自转的速率被改以外星系的无线电源来定义,并且平太阳时也被转换成外来的无线电源的比率。平太阳时与协调世界时之间的差异,就成为是否需要做闰秒调整的依据。[2]4其他含意编辑太阳日是星期日的前身。自古罗马开始定为休息日,人民不需工作而从事崇拜活动春分点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冬至后,太阳从南向北移动,在春分那一天通过这一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太阳在天球上从南向北移动,运行到天球赤道和黄道的交点,此时称为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中点(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约发生在 三月廿日或者3三月廿一日,这一天时昼夜等长,故称为“分”。简单的说;春分点与秋分点就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的那一刻。春分意义编辑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3地理意义编辑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4春分点位置编辑当太阳经过与春分相应的春分点,并且开始显示出白羊座的时候,地球赤道在天空背景上的投影就在春分点上与黄道(年度移动在空间背上的投影)相交,回归黄道是由于与地球的轨道相连才得以确定的。它与轴同时移动,与地球的公转相比,它始终处于同一个位置。但是在25786年的岁差周期里,相对于遥远的空间来说,这个整体(地球、轴、赤道和黄道)都在移动。春分点就投影在星座的遥远背景上,构成了边后退边绕圈的恒星黄道。它与白羊座的开端重合已有2000年[1]。春分点西移春分的这一天,晴朗的夜晚,满天繁星,我们用窥管对准较亮的一颗恒星固定窥管,记住时间。经过365日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的时间,我们再观测这颗恒星发现窥管并不指向那颗恒星,而是偏西(50.260角秒)了一点,于是天文学家总结出“春分点西移”岁差由此发现。5相关资料编辑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约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计为(360°—50.260角秒),因此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夏至点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那一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哪一点称为”夏至点“。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对于南半球来讲是冬至点。秋分点秋分点:赤道平面和黄道的两个相交点的一个(另一个是春分点,)。冬至点地球倾斜自转又围绕地球公转,于是太阳光对地球的直射点在分分秒秒的改变,当太阳光直射到地球南回归线的那一刻,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哪一点就是冬至点。因岁差的存在冬至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并不固定。每年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退行50.260角秒。太阳在南方可以到达之最远处。并不是一个在地球上存在的点来源:新浪博客欢迎您转载分享:
谚语歇后语   ( 06:36:36)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金玉良言一、※理想篇※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无作为。幸福不会象鸟儿一样飞来。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不怕山高路远,就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早发白帝城李白 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李白 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
一、谚语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男人都喜欢自我手枪,但撸的太多,不仅灰飞烟灭,尿尿也会劈叉,而且还容易上瘾。不过戒撸不实际也不健康,那咱就只有减少撸管次数了啊。这不,今儿个我就来给你们支几招!配音:TomFu医学顾问:徐帆(中山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公转导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