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面临考研了,有没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学专业的学长学姐们啊?有好多问题想指教下啊&#12855

上海外国语大学一位跨考生的高翻MI经验贴_考研咨询全掌握_新浪博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一位跨考生的高翻MI经验贴
文章转载于:
一.考研前的准备和择校
先说我的基本情况。本科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专四优秀,大二暑假报了新东方的三口班跟着杨军老师入了口译的门,大三下学期过CATTI二口,大四上学期过CATTI二笔和上海高口。大四雅思考前刷了两周真题,7.5分。实际上基础一般般,比起我校的很多哥哥姐姐甚至弟弟妹妹,我真的是弱爆了。
之前上三口班的时候孔令金老师说过想当译员最好还是到真正的高翻学院去学习锻炼,在听从了老师一些关于择校的建议之后我决定考上外。加上大三上学期去上外交换了一个学期对这所学校更是充满了深厚感情,很希望尽快成为其中一员。杨老师说过“择校如择婿”,考虑要慎重,现在开MTI的学校很多很多,想考研的同学们还是多听建议多搜集资料,充分了解之后再择校。
二.初试准备
上外是向来不规定参考资料,学校不提供往年试题,并且每年题型都变幻莫测的,虽然在准备过程中很挣扎但发自内心觉得这学校好酷&w&&/p&
考前我阅读了上外研究生论坛上能找到的所有MTI的经验帖,弄清了考试科目和大致方向,非常感谢前辈们提供的材料和经验。(论坛地址我贴在后面的链接汇总里)
初试MT(笔译硕士)和
MI(口译硕士)考一样的卷子,共四个科目:政治(全国统一卷)、基础英语、翻译基础、汉语百科与写作(这三个科目都是学校命题)。采用技术分排名。技术分满分450分。技术分公式:技术分=基础英语+翻译基础+汉百+总分&0.1
下面分开详细讲四科的复习
1.基础英语
第一部分,无选项完形填空。类似于三笔综合科目里的题型。我在复习过程中是和我的小伙伴每天相互给对方从The
Economist上选一篇文章,自己读完后挖空,然后发给对方做。这是备考过程中很有乐趣的一部分,因为有些填不出的空在最后看到答案时真的会抚掌称妙。这里非常非常感谢我的小伙伴诗涵让我的备考过程充满乐趣。
第二部分,回答问题,这主要是涉及到文章内容理解的问题了,只能是日积月累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不过问题大多是从文中总结要点再自己paraphrase一下就能回答的,并不是什么刁钻的问题。
第三部分,作文。作文尝试过看专八范文,觉得不太喜欢,仿写GRE作文我也不是很适应。最后还是决定用好经济学人。在备考的半年中我一直在读The
Economist,每期必读Leaders, Business,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几个版块,其他版块有多的时间也会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或者是喜欢的文章结构抄录熟读到背下来,还有一些觉得有意思的例子也都会熟读。不过当然不可能每篇都背,大概两天能背下一篇里面的精彩段落这样。比较幸运的是今年考的作文题目:Is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improvingthe
living standard? 正好和我考前两周熟读的几篇和巴黎气候大会相关的文章有联系,所以写的时候也没有太困难。
2.翻译基础
这一部分每年题型都变幻莫测。上一届没有考translation,只考了summary,所以后期我在练习过程中也是以summary为主要练习重点,和小伙伴相互挑文章发给对方,sum完后再交流译文中的问题。所以打开卷子看到一篇英文一篇中文要求全文翻译的时候我是懵的…
在练习中译英的时候我推荐FT中文网和环球时报。FT的很多文章(注意是外籍撰稿者写的),只要在网址后面打上/en
就会出现英文原文,在网址后面打上/ce就会有中英对照。直接用手机和平板上的app看可以直接切换中英文,会更加方便。环球时报有英文网和中文网(也就是环球网),同时也有中文和英文两个app,只要愿意找就可以在两边找到很多相对应的文章,先自己练习后再去找对应的译文进行参考。
理论上的书我在七月到九月之间慢慢读完了《中式英语之鉴》和《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觉得其中关于简明英语的部分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刚读完的时候去看自己以前的翻译练习觉得不堪入目…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两本书,我觉得我自己还需要读很多遍,反复领悟。
3.汉语百科
根据学长学姐们在论坛上整理的往年考题回忆版,这部分主要考汉语百科知识填空、成语解释出处与造句、材料作文。
百科知识依仗于日常积累,如果之前读书读得比较多的话应该比较有把握。在针对性的复习中给我读了《中国文化读本》,这可以算是本挺有趣不枯燥的入门书。然后我也比较功利地刷了其他学校的MTI汉百真题,用以查缺补漏。但最后这部分考试的时候我真的没考好,像“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朝代(国)是__和__
。”我是真的想不起来。【捂脸
成语我是集中起来高强度地整理了。买了一套《中华成语典故》一共四大本(如同四块砖),边抱着读边整理出电子表格,然后打出来一轮一轮地刷着背诵释义出处典故…最后一共整理了十多万字的文档。其实我事后觉得这种准备方式是比较功利的,也不是特别科学,但是当时真的太想考好了,所以就用了这种狠砸时间精力的方式。
作文部分,今年考了反腐倡廉的主题,去年考了法治。所以关心一下主流价值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一般在每天早上跳下床后就看两篇澎湃社论,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技术分把政治分压缩了,所以政治可以稍微少花精力。但是一定要过国家线,不然就没有复试资格。我比较冒险,十月底才开始复习政治,用了风中劲草,最后阶段背了肖秀荣四套卷。总之这部分真的不可以完全裸考,今年就有特别倒霉的孩子专业分很高但是政治没过线,真的特别可惜。
二.复试准备
复试分两门考试,笔试和面试,每科100分。在最后计技术分的时候,把初试450分折合成350分,把复试200分折合成300分。
去年的经验帖里学长学姐们都说了题量特别大,作文特别难。有40个名词解释外加一篇summary和一篇作文。所以我在考前把自己以前整理的热词全都拿出来重新复习了,还背了中国日报第一季度的全部热词与中英文解释。并且考前不停地逼迫自己练限速写作文和summary…并把一些新鲜的话题都拿出来练笔。企图复试笔试能考好一些。
然并卵…我打开考题的时候整个懵了。传说中会满满当当的卷子竟然只有四道题。四个英文句子,配上中文翻译,题目要求是:评价下列中文译文中有那些错误或不妥,并给出你自己的译文。当时我吸口气镇定下来默默分析句子,用上《中式英语之鉴》和《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学到的一些理念,把卷子做完…然后交完卷子回房间打电话跟妈妈大哭了一场hhhh
虽然这一门最后考得还可以。但是当时拿到试卷的一刻,真的觉得复习的全都没用上非常绝望。想想也是很蠢。因为高翻在官网的《寄语考生》上已经写了,考试的目的是考察翻译基础能力和认识,老师们想观察的是考生的思考过程。一蹴而就拔苗助长的方式并不适合。大概还是长期阅读和练习中练就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考试中是真正有用的。
面试的内容是从中到英复述和从英到中复述各一段,时间都是大致三分钟。我考试时的内容是“stuff
peak”和为什么经济水平一般的年轻人要用iPhone,总之都是比较容易听懂,不至于不知所云的内容。
听录音的时候我一直在扳手指头记要点,在自己脑子里画树形图。会有一些数字,但都是比较容易记的比如99.9%这样的数字,我在脑子里把它们默默填到大主干下。然后复述的时候力图流畅和逻辑清楚。
之前复习的时候我在TheEconomist上挑录音,然后四五分钟停下一次,用中文做复述。再翻出文本看有哪些没听懂,翻出来看并做记录。【特别特别感谢我的小伙伴赵子!慷慨地给我共享了一个The
Economist的账号,app真的特别好用,不需要再去网上下音频,省去很多麻烦】不过Economist上的文章有一些并没有什么逻辑,想到哪写到哪,或者是结构比较模糊,有时候挺挫败的。从中到英复述的练习我用了喜马拉雅FM上的《界面新闻》和《虎嗅》,其中的文章大多很有趣,而且都是分点的,适合用来锻炼短期记要点的能力。之前也用过CNR经济之声来练习,《财经夜读》和《天下财经》都试过,财经夜读语速稍慢,一般可以调整到一点五倍速来听。
练习的时候我都会录音或者录视频,再回播听自己有哪些地方说得不好,有哪些不切当的用词和停顿。然后细细想了再录一版改进版本。杨老师以前说过录满100个小时就可以去考试了,但录了很多个音频后我依然觉得自己在声音、表述各方面都有很多要改进,总之学无止境。
考研咨询全掌握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275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2685|回复: 21
分享我的考研准备过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上外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可能上外梦在我心中存活的时间比这里大部分人都要长.所以,我的准备过程是一个圆梦的过程,其中相伴的是欢乐与艰辛,是坚持和毅力.
& & 4年前的高考,我曾以一名之差同上外擦肩而过.但是,我并没有因那次的失误而放弃对英语专业的追求.我放弃了读本省一所一本重点大学财经专业的机会,而选择了远离家乡,去了一所外语院校读英语专业.从进校那一刻开始,我就立志要考研考上上外,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大学生活不象身边许多同学那样多姿多彩,因为这个梦想,我放弃了许多实践经历,放弃了很多人所说的大学必须经历的几件事情,我的大学,有点像上高中,都是为一个目标在奋斗着.我一直认为,天道酬勤,我不属于那种极其有天分的人,但是,我相信,努力了总会有回报.
& &&&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考研的准备,尤其是像上外这样重视语言基本功的大学,靠死记硬背考前几个月突击绝对不能考到理想的成绩.如果说我的准备时间,其实可以从大学进校开始.当然,我并不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做题、研究列出的参考书目;而是从那时开始打基础。我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就是一节不落的上专业课,一直坚持到大四。虽然一些课的确显得没有必要,甚至浪费时间,可是每节课不论是从老师的讲解还是自己的学习当中,都能有新的收获,新的认识。&&因此,日积月累的知识还有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 &&&正式准备考研其实是从大四--2008年9月开学所有考试大纲颁布之后开始的。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备考过程吧!
& &&&政治:高中学的是理科,虽然对政治一直非常感兴趣,可是由于接触得少,政治知识还是十分欠缺的。和班上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报了一个政治辅导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清早赶车去上课的地方,然后坐到两腿发热两眼发花,从早到晚疯狂记笔记。这个过程是最痛苦的,我在政治上的准备时间也是最长的。辅导班的老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认为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老师只是把知识串联起来系统的讲解,介绍一些答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关键还是要自己对知识的把握。此外,习题要做,但是不能过于泛滥,要精并且完全理解。在考前的前几个星期,我还常常在阅览室翻看《嘹望》新闻周刊,把握时事,事实证明的确这本期刊对我政治答题帮助很大。
& & 二外:我的二外西班牙语,算是比较小的语种了。西语参考书是外研社《现代西班牙语》第1、2册,但是我们到大四上学期结束才学完第二册的一半,所以不得不提前自学了。大概是在08年10月我把第二册全部自学完,然后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复习了这两册书。收到上外招办寄来的西语试卷总共也就3份,并且没有答案。先做了06年一套,就傻了眼,考的知识远远超出了第二册,无论从词汇量上还是语法范围上。可是再去自学第三册似乎时间已经很紧了,我买了第三册书,但是只是背了几课的单词,没有再深入学习下去。研究了一下试卷,占比例较重的是后面的西语阅读理解部分,还有汉译西,而不是前面那些小的语法、冠词填空。并且阅读理解有些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因此稍微容易一些;另外就是根据阅读文章写一篇100字以内的小评论,这其实对西语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多练一两次后,给自己老师批改后,也能找到一些感觉。最重要的是语法和词汇拼写不要出错。今年考试西语也不例外,的确阅读部分比重很大,而且印象中前几道阅读题是加词缀的,和英语比较相似,稍简单一些。但是后面的翻译题听说有的是从第3册练习中选出来的,所以如果以后有同学二外是西语,建议提前把第三册学完。
& &&&综合英语:综合英语比较注重大家的英语能力,靠的是大家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当然需要对考试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要了解题型,09年的题型较前两年在阅读理解这一项有小调整,但是总的来说是没有太大变化的。准备综合英语,我基本上是做真题,外加一些作文练习和文章报刊阅读,相信其他的同学有更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都需要一直坚持下去,不断积累,像滚雪球一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 &&&英汉互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翻译要得到提高,一定要多多实践,保持手感。从一开始,我就从那两本参考书目下手,不看译文,一天一篇翻译练习。虽然有人说张培基先生的那两本译文翻译得过于冗繁,但是,还是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此外,《中国翻译》和《英语世界》中的文章,也不失为很好的练习资源。练习的时候需要找不同的文体文章练习,不能只是找散文或者是时评文章,小说等等也需要练习,掌握好不同文体的语言语气翻译方式.
& &&&以上是我初试的准备方法,每天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并且不搞疲劳战,保持好足够的精力,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得知初试成绩的那一刻,虽然不是特别高,总分380,技术分275,但是,我知道我的4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已经朝梦想迈进了一步。4月10日,终于在复试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 &&&当然,对复试的准备我早在专八结束之后就开始了。 主要是专业口试和二外口试。专业笔试时间比较短,只有一个小时,每年的题型都不太一样,主要要注意把握好阅读的速度,不能太慢.但是今年的时间相对宽松一些.我先来谈谈二外吧!还是这个问题,西语考的人非常少,以至于论坛上几乎找不到有介绍经验的学长学姐,只有自己摸索着准备了。看了其他语种以前的考试内容,都是日常会话之类的,于是也就准备了一堆句子、词语,的确后来得知我准备的这些其他语种二外口试都考到了。可是,西语二外和其他语不一样, 这是我考试当时才知道的,考试形式是:在准备的5~10分钟内先阅读两篇小短文,然后进入考场,老师指定一篇,先读,读完后不看文章,根据文章回答问题。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基本上能够看懂。可是老师的语速非常快,并且老师似乎不愿意减慢语速,他们情愿多说很多遍。另外,要记住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老师根据文章提的问题估计有7、8个,挺多问题不是听不懂,是记不住文章的内容,所以短时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后就问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你学西语多长时间了”,“你为什么学西班牙语”,“你还会说什么语言”,“这篇文章对你来说难吗”这类的问题。老师还是十分友好的,西语也说得非常好听。如果能够跟上老师的语速,回答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
& & 专业口试老师比较注重大家对问题的看法、观点。当时考试时候,王恩铭教授几次进入备考室提醒我们,他们希望听到的是我们的观点,而不是我们一再地举例、讲故事,并且即使是事例,应当举一些具有普适性的例子,而不要把思维局限在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另外,语音语调、思维的逻辑性、说话的流利程度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复习准备阶段,可以自己找一些类似的中文小短文,进行summary&comment练习,然后找一些有对比辨证性质的谚语,作一个小的即兴演讲.最好的办法是用MP3录下自己做的这些练习,找出每次练习存在的不足,下一次练习时候注意避免缺陷,不断的提高.这一点我个人感觉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次的模拟练习,不仅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还能和考试形式一样,尽早熟悉考试过程。
& & 当5月1号在公布的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当看到后面注明“非定向”的时候,我心中的激动已经难以用语言表达,我这个梦想在我不断的坚持和自我鼓励之后真的实现了。当然,我知道,这个结果的来之不易;我也知道,它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前面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我!
& & 我为身边所有如愿以偿考上上外的朋友感到高兴,也祝愿正在为上外拼搏的研友们在将来的考试中取得成功!大家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梦想一定会成真的!
真是佩服呀
佩服楼主,希望楼主多多指导,我是英语翻译专业大三的学生,想考高翻学院但无从下手,希望楼主指点,感激不尽
天道酬勤,谢谢分享,受益匪浅!
厉害!!!学习的榜样!!!
谢谢啦,呵呵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中国考研网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学 2010年 招生目录
本专业招生
01国际传播
02国际公关与广告
03西方言语传播
04跨文化传播
②201英语一
③634传播学实务
④834传播学理论
复试科目:传播学综合。
初试参考书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吴友富:《整合营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郭可:《国际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4.Chen, Guo-Ming & Starosta, William J.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张祖忻等:《广告英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注:复试参考书目同上。
郭& 可& 教& 授
陈大维&& 教& 授(兼)
陈沛芹& 副教授
王玲宁& 副教授
张军芳& 副教授
吴友富& 教& 授
姜智彬& 教& 授
纪华强& 教& 授
于朝晖& 副教授
胡曙中& 教& 授
张& 健& 教& 授
顾力行& 教& 授
张红玲& 副教授
朱& 晔& 副教授
同等学力报考要求:
(1)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限时优惠:¥9880
页面加载时间:0.080102秒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导;师介绍(整理转载)陈沛芹;女,上海人,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新;讲授课程:;现从事西方新闻理论、新闻社会学、英语新闻写作等新;西方新闻业务,美国新闻史,英语新闻业务;学术成果:;发表论文:;1、扭曲的世界地图与伞降的驻外记者――从斯蒂芬?;2、论新闻客观性规范与国际媒体的对华报道汕头大学;3、媒介即讯息?―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导
师介绍(整理转载) 陈沛芹
女,上海人,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优秀人才“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中美教育基金媒介研究学者”。
讲授课程:
现从事西方新闻理论、新闻社会学、英语新闻写作等新闻专业的硕士与本科课程的教学,同时指导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西方新闻业务,美国新闻史,英语新闻业务。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1、扭曲的世界地图与伞降的驻外记者――从斯蒂芬?海斯《国际新闻与驻外记者》看美国国际新闻报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论新闻客观性规范与国际媒体的对华报道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媒介即讯息?――论技术的使用之于媒介内容的影响新闻界
4、2008:在国际舆论浪潮中的中国今传媒
5、政治视阈下美国十九世纪党派报纸的报道方式解析国际新闻界
6、数字时代广播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角色分析陈沛芹 新闻大学
7、美国的新闻社会学及其对新闻生产的研究新闻界
8、美国的非英语报纸今传媒
9、广播的新时代――墨尔本2005国际广播会议综述中国广播
10、文学新闻学在美国的兴起、现状与发展国际新闻界
11、一位美国记者的新闻道德底线――记与美国记者的一次合作采访今传媒
12、2004年美国传媒报告综述新闻界
13、社会转型期的娱乐性报纸与严肃报纸――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商业报纸成功模式分析新闻传播
14、浅谈西欧国家的新闻道德规范(上) 张咏华; 陈沛芹 新闻界
15、浅谈西欧国家的新闻道德规范(下) 张咏华; 陈沛芹 新闻界
16、论美国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博士】复旦大学
17、国际媒体与舆论空间郭可; 陈沛芹; 吴瑛; 张军芳; 严怡宁 【会议】“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
出版书籍:
《美国新闻业务导论:演进脉络与报道方式》陈沛芹 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
《全球青少年媒介消费比较研究》郭可,陈沛芹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
l968年出生,安徽淮南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
长,传播学教授,博士,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广告公司资质审查委员会委员。 教学课程:
《广告公司经营与管理》、《现代广告学》、《电脑图文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学研究》、《新闻传播学前沿》、《国际公关与广告》等。
研究方向:
城市品牌与广告传播
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主要科研成果:
《城市项目品牌与特大活动管理》;
《广告策划与创意》;
《广告公司经营与管理》;
《现代广告学论纲》。
参与编著:
主编全国广告学专业统编教材《现代广告学》;
公开发表论文 40 余篇, 其中20余篇发表在各类核心期刊上。
科教奖励:
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两次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9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导师介绍等内容。 
 新闻传播学十二大考研名校优劣势分析_研究生入学考试...六、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上外传播学的参考书不是...新闻传播学有比较有名的导师如邵培 仁等,浙大作为...  评价我国新 闻传播学教育的优势和劣势。20% 上外研究生新闻学“英语新闻业务”...是书上的 排序的那一篇也是张健老师书上的:Nanning, city of flowers in full...  2015 各大高校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五)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 很多考生都...【上海外国语大学 835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社会化媒体、新闻自由、国际...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院校全国排名(最新)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新闻传播高校排名...比例 7:1〉 21,上海外国语大学, 《招 12 个,导师基本都是复旦的教授或是...  人际传播 2.大众传播 3.国际传播研究范式 4.接近权 5.新闻性信息流 二、简...2010 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传播学考研 传播学实务真题 一、简单(每题 15 分,共 ...  新闻传播学最新专业排名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政 法大学、...〈几个导师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不错,值得一拼,况且...  考研辅导:新闻传播学12所考研名校优劣势大揭秘_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外传播学的参考书不是很多,5 ...新闻传播学有比较有名的导师如邵培 仁等,浙大作为...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考研复试历年真题。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学 复试历年真题上外新闻学复试历年真题 ●按年份 2011 年 【笔试】 : 1.谈谈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看法...  2015年38家新闻传播类研究生考试真题(3)_研究生...谈谈经济学派的特点和对传播学的影响 ;6、谈谈怎样...【上海外国语大学 835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敬业福好多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