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湿浊中阻,积滞是什么意思

郝现军中医文化微信【270】/
微信11260养生讲座【3】(4)赛人参!吃大蒜即可抗癌又降脂:大蒜是烹调美味佳肴过程中的调味品,也是上好的营养品,更是极佳的绿色天然药品。研究显示大蒜的营养价值甚至超过了人参。大蒜是抗癌之王。吃大蒜,必须先把它切成片,与空气结合15分钟以后产生大蒜素再食用。大蒜本身不抗癌,大蒜素抗癌,而且是抗癌之王。吃山楂,嚼花生米,吃茶叶可去蒜味。专家为什么推荐大蒜:大蒜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味辛性温。具有温中行滞,解毒杀虫,降脂降压,防癌抗癌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大蒜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大蒜中含的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肠道中的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和沙门菌等,呼吸道的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皮肤上的霉菌,以及滴虫、蛲虫等,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故大蒜有“天然广谱抗生素”之美称。大蒜还有降脂、降压、降血糖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常食大蒜可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大蒜还有保护神经系统和冠状动脉的功能,可预防老年人血栓形成。大蒜还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癌能力。故常食大蒜能健康长寿。大蒜的价值多多吃大蒜可抗癌1、抵御感冒:大蒜有抗菌、消炎及驱肠寄生虫的作用,对防治感冒和胃肠道细菌性传染病等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大蒜可用来抵御感冒,将大蒜捣烂取汁,加水10倍朋以滴鼻,或口含两片生大蒜亦可。2、生吃大蒜还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病:大蒜含有一种称为大蒜新素的活性物质,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纤溶酶活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阻止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有报道,用大蒜新素治疗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达90%左右;还有报道,每日给高血压患者服用大蒜制剂,持续12~14周,患者的舒张压有较明显降低;收缩压也稍有下降。大蒜还有抗氧化减少自由基生成,延缓衰老的作用。体外实验发现,大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作用强于人参。3、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大蒜素具有诱发人淋巴细胞的作用,随着浓度增高,淋巴细胞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升高,增强人机体的免疫力,免疫系统能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清除人体新陈代谢产物,修补其它系统受损伤的组织。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4、大蒜的抗癌价值:医学研究发现大蒜中有一种含硫的成分,能够消除致癌物亚硝胺,故有防癌特别是防胃癌作用。当然,偶然一二次吃用大蒜没有抗癌效果。从动物实验推算,每天吃10克,长期坚持可能有效。这一实验结果在某些临床探索中得到证实。大蒜含有蒜素、大蒜辣素及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等。对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有很好抑制和预防作用。大蒜素有强烈的抗菌作用。含硒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含锗能诱发产生干扰素,阻止癌细胞扩散。温馨提醒:大蒜宜生食。食用大蒜最好捣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碎末。并且先放10~15分钟,让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气中结合产生大蒜素后再食用。同时也要注意大蒜的量,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大蒜吃多了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大量食用大蒜还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眼睑炎、眼结膜炎。另外,大蒜不宜空腹食用。胃溃疡患者和患有头痛、咳嗽、牙疼等疾病时,不宜食用大蒜。每天1次或隔天1次即可,每次吃2~3瓣(5)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二十条建议1.戒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2.限酒,少量饮酒有活血的作用,白酒一天限制在一两之内,多饮则伤肝,助湿热,易形成肝火挟湿痰而发生中风3.饮食宜清淡,多食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之品,西医认为容易形成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而诱发中风,中医认为肥甘厚味易生湿热伤阴,使人形成阴虚肝热脾湿之体而易发中风4.保持大便通畅,中医认为大便不通,阳明实火挟肝热上扰神明,容易诱发中风5.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兴奋,大喜大悲都会影响血压,中医认为“怒则气上”血与气并走于上,导致脑血管痉挛或者脑充血,引发中风6.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气血周流,不易停滞,不易形成瘀血,但运动不宜太剧烈,尤其是不常运动之人,应该循序渐进,并且坚持7.避免过劳8.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人体气血的运行如昼夜交替一样,是周期性的循环运行,入睡则阳气入五脏以养阴,清醒则出五脏升入脑而有意识,尤其是子时(23点至凌晨1点)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是人体最需要睡眠养阴的时候,如果此时大脑还在兴奋,最易伤阴,阴伤则虚火上炎,日久必成肝阳上亢而诱发中风,所以入睡尽量在子时之前9.调整高血压、糖尿病等用药,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已有脑血管病的患者更应按时服药,及时就诊和随访,得到医师的正规指导和帮助10适度进行娱乐活动,并以平常心看待娱乐活动中的胜负输赢,如棋牌比赛等11如果出现脑血管意外的早期表现,如言语不利落、手脚无力、脸歪、剧烈头痛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12控制体重13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橘子、胡萝卜、葵花籽、西瓜等。常吃海带,洋葱、苦瓜、醋蒜等可以降血脂、血糖、血压14降脂降压通便的中药代茶饮,如决明子、山楂片、葛根、菊花、绿茶各少许,开水泡服
微信11261养生讲座【4】心脑血管病预防15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保暖,晨练不易过早,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较低温度的室外,应在室内逐步适应环境温度,调节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16高血脂者枕头不要太高,因为高血脂者血流较正常人慢,枕头太高会使血液流向头部减慢和减少,容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17睡前不要服用大量安眠药和强的降压药,因为这些药物均在不同程度上减慢睡眠时的血流,使血液粘稠度相对增加,导致中风发生18节制性生活,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为诸阴的源泉,如果肾精不足,日久会形成阴虚火旺的体制,阴虚肝阳上亢,易发生中风19每日睡前热水泡脚,搓脚心,可以补肾、养阴、交通心肾、安眠、引上亢之虚阳下潜,对预防中风有良效(6)五味和身体的对话吃得苦中苦作为日常烹饪的调料,酸苦甘辛咸五味中,苦味是最不常用的,这个味道大多数人也不喜爱,对它的妙用也自然没有被深入的了解。但中医治病,每种味儿都对应着相应的脏腑,根据味儿来治病,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苦味儿自然也就有了它的妙用。苦可清心:中医里有一个传承千年的经典方子叫黄连阿胶汤,它熬出来味道极苦,苦到什么程度呢?我有位老年患者,生病常吃中药,有一次给他开了黄连阿胶汤,儿子熬好后端给他喝,他喝了一口,难以下咽,耍起了小孩子脾气,说病不治了也不喝这么苦的药。黄连阿胶汤的确很苦,因为方中有黄连、黄芩,中医讲苦味入心,所以用黄连、黄芩清泻心火。用它治疗心火炽盛的失眠,效果是很好的,算是中医里的“强效药”,就是要用这个苦味,把扰乱睡眠的这股邪火在心头扑灭,心安才能入眠。中药里还有一味老百姓经常吃的苦药,就是莲子心,它是莲子的芯儿。中医讲究取类比象,同类的事物容易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物以类聚。莲子心处于肉质甜美丰厚的莲子肉中央,入中医讲的“心经”可除心火。口感虽苦,但比较清透,所以才可入心,去心中烦热。因是胚芽,带有一定的生气,有清新开达的气质,所以还带有一定的流通之性,不像黄连收得那么厉害。所以它不但可以除心火,还能解郁气。如若有人心有小结,左右思量,不能豁达,以致内心烦乱,这时喝一杯热热的莲子心茶,再合适不过了。需要注意的是,莲子心茶冲泡的时候,不宜过浓,茶的口味苦中能尝到清香气最好,如果苦涩难咽,不宜饮用,容易伤身。因为苦寒药偏收藏,如果用苦寒药量太大,太急,反而会把火压制在那儿。莲子心也如此,毕竟水里长出来的,其收藏之力还是比较强的,一定不要多用,多用容易造成心气郁结,适得其反,甚至会伤了人体的阳气。苦坚肾气: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什么意思呢?是说肾就像人体的能量库,它封藏着大量的能量,以备用,如果不能封藏了,有不必要的泄露时,肾这个能量库就需要坚固一下了,这个时候,苦味的东西可以把漏洞弥补上,用来坚固肾气。有个词叫“吃苦耐劳”非常有道理。人是否能有耐力能耐劳,要看身体能量是否储备充足,苦味可以让肾气坚固,所以“吃苦”才能“耐劳”。中医的思维千百年来是渗透到日常中的,大家日用而不知。苦亦除烦:多数人是不怎么喜欢单纯的苦味的,对苦味有嗜好的人,往往心事多,容易心烦意乱,办事缺乏条理,常常有一团乱麻的感觉。我有个朋友,工作之后,喝咖啡的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加糖和奶了,喜欢单纯的苦咖啡。他以前是个慢性子,工作之后,压力过大,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是太好,常常心烦。他不知道,嗜苦的这一改变,正是味道对他情绪的调整,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烦。我小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苦瓜这种蔬菜。直到我高考那年,去食堂打饭,见到苦瓜炒鸡蛋就不自觉的想吃一大盘,苦味嚼到嘴里细细品味,有种心中清凉的感觉。学了中医才知道,苦味原来是高考烦乱时的灭火器(7)小儿惊吓:临床屡有发生,尤其是农村较多,与生活环境有关系,多发生于一岁以内小儿。小儿精气未充,神气怯弱,突闻车鸣狗叫,大声喧哗,关门异响所致。临床可见睡眠不宁,眼脸闭合不全,睡露白晶,时时惊惕啼哭;年长儿神智恍惚,欲寐不安,悲哭无常,惧怕生人,行不离母,睡露白晶。早年农村封建迷信较盛行,称此证为“冲撞”,什么拜佛求仙,什么写“拘魂马”“画符”等,但好像“拘魂马”有效,是不是巧合不得而知。我治疗此证,常用三棱针点刺印堂穴,少挤出几滴血液,多半可以痊愈。此法学于村中王氏老太,她经常用缝衣针治疗此证,效果很好,很多小儿惊吓经她手而愈。李学耕祖传验方一藤二花汤治疗小儿惊吓:钩藤3克双花3克蝉退1对,功效:清热平肝,定惊熄风。心虚加枣仁3克柏子仁3克;热重唇青加黄芩3克,黄连1克;惊吓严重加白芍3克,琥珀1克(冲)。单独应用蝉蜕治疗惊吓一证和急性荨麻疹都有着不错的疗效;心虚加朱砂,此药有毒副作用,故弃而不用。琥珀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好药,既可以定惊安神,又可以治淋止血,还可以活血化瘀。是松树松脂化石,没有副作用。年长儿惊吓用门纯德的山萸二枣汤,效特佳。原方主治心肝血虚,神魂不宁,失眠,神经官能症等。成人量:山萸肉60克,当归10克生枣仁15克熟枣仁15克生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炙甘草6克,为了记忆曾经编顺口溜一首“山萸二枣疗神衰,龙骨牡蛎归草开;山萸二两为君主,枣仁生熟绝妙哉!”
微信11262与电脑为伍该如何养生?你每天至少8小时与电脑为伍吗?你经常熬夜并用“垃圾食物”果腹吗?你有眼睛疲劳、腰酸背痛等等症状吗?如果答案肯定,那么你必须要对自己进行调整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及时补充营养,刷新自己的饮食菜单。其中健脑、护眼、补钙这三大方面是最关键的。了解补钙的重要性: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剂,是人体生命之源。在维持人体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血液、肌肉、骨骼、泌尿、免疫等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人体没有任何系统的功能于钙无关,钙代谢平衡对于维持生命和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牛奶不仅含钙量高,而且其中的乳酸能促进钙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钙源。另外奶酪、酸奶这些奶制品中钙的含量也很丰富,应该经常食用。海米营养丰富,富含钙、磷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很高。海米和其他海产品都是钙的较好来源。油菜营养成分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蔬菜中的佼佼者。其钙、铁含量十分丰富,常吃油菜有清血降压、强健视力、清热解毒的作用。黑芝麻是很好的补钙来源,其补钙、养生效果优于白芝麻数倍。不爱喝牛奶的人,可以一天吃三匙黑芝麻替代。芝麻酱含钙量也很高。黄豆高蛋白食物,含钙量很高,且富含赖氨酸和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铁。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良品,如150克豆腐含钙高达500毫克。西兰花含钙丰富且草酸含量少,是钙的良好来源,属于碱性食物,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芹菜营养丰富,由于芹菜的钙、磷含量较高,所以它有一定的镇静和保护血管的作用。紫菜含有丰富的碘、钙、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及其他矿物质。经常食用可清除血管壁上聚集的胆固醇,能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脂肪是健脑的首要物质,它在发挥脑的复杂、精巧的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代表性食物有坚果、芝麻、自然状态下饲养的动物等。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控制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代表性食物有瘦肉、鸡蛋、鱼类等。而碳水化合物是脑活动的能量来源。它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后,即成为脑的重要能源。代表性食物有杂粮、糙米、红糖、糕点等。充足的维生素C可以使大脑功能灵活、敏锐,并提高智商。代表性食物有鲜果类、黄绿色蔬菜等。B族维生素是智力活动的助手。当B族维生素严重不足时,就会引起精神障碍,易烦躁,思想不集中,难以保持精神安定。代表性食物有香菇、野菜等。坚果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无机盐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对改善脑营养供给很有益处。香菇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较为明显的疗效,有消除疲劳、提神、稳定精神、防止贫血和癌症等功效。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是大脑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鸡蛋含有较多的乙酰胆碱是大脑完成记忆所必需的。鱼类可为大脑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它们都是构成脑细胞及提高其活力的重要物质。黄花菜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这些都是大脑代谢所需要的物质,有“健脑菜”之称。洋葱含有抗血小板凝聚的物质,能够稀释血液,改善大脑供血,对消除心理疲劳和过度紧张大有益处。小米有“健脑主食”之称,还能防治神经衰弱。龙眼补益心脾,益血安神。凡是因为心脾两虚导致的健忘、失眠、心悸、智力衰退等,可以通过服食龙眼来调整。柚子、橘子、柠檬属于典型的碱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常吃能使人精力充沛,醒脑促记忆。护眼元素: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补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蛋黄中。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胡萝卜、西红柿、波菜、韭菜、杏、红薯等绿黄色蔬果中。维生素C对眼睛也十分有益,所以要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胡萝卜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等,其中以维生素A的含量最多,其作用和鱼肝油相似。胡萝卜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维护眼睛和皮肤的健康。菠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它不仅是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也是护眼佳品。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因带酸性,所以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烹煮过程中不易破坏。韭菜富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C,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纤维素以及挥发油等。韭菜还含有抗生物质,具有调味、杀菌的功效。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铁等,是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常喝枸杞菊花茶能起到养肝明目的功效。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类、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是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杏含有适量的维生素C及丰富的维生素A原,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枣含有对人体有益的14种氨基酸,维生素含量高出苹果、香蕉几十倍,有“活维生素丸”的美称
微信11263古人是如何美容的?“美容”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普济方》中有“美容膏”一方,但中国美容史远早于此。“山顶洞人”(距今1.1
万年前)已用赤铁矿粉妆饰自己,三星堆出土面具中,有眉施黛色、眼影涂蓝、嘴唇与鼻孔涂朱者。从文字记载看,宋高承《事物纪原》称“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此书向来被认为是野史,难以为据,但从考古看,周代已有专门采集犯人和奴隶头发编制假发的工场《战国策·赵策》说“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诗经》中也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可证先秦时,寻常百姓已重妆容,傅粉、涂脂、画眉、润发等,均已流行《山海经》中记有12
种美容药,从长沙马王堆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则有6
个美容方,但手段可怕,如治疣子,需将破蒲席搓成绳,燃其一端,以灸疣面。到唐代《千金方》时,已录美容方剂300
余种。值得玩味的是,清入关后,公主平均寿命不足20岁,仅有6 人活过40
岁。西洋传教士曾总结称:有限的医疗资源都被男性占用了,专治女病的大夫实在太少。然而,此时中医美容方却达数千种…从淘米水开始的美容之路:古人美容,或始于用淘米水洗脸《礼记》称“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清靧”潘即淘米水,所谓“沐稷而靧粱”就是说用不粘小米(也有认为稷是高粱)的淘米水洗澡,用白粱米的淘米水洗脸。白粱米,即白色精米,愈白愈佳。直到清末,淘米水都是最常用的美容法。从淘米水,渐次过渡到傅粉,早期妆粉均为米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中提到作米粉法,即“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使甚细,简去碎者。各自纯作,莫杂余种。其杂米、糯米、小麦、麦米、穄米作者,不得好也。”米粉的缺点在附着性不强,易滑落,此外颜色偏暗,加入动物油脂后,略有改观,但无法与胡粉相提并论。胡粉即铅粉,色极白,且有光泽,张华在《博物志》中说“纣烧铅粉成胡粉”但依据不足。从名称看,胡粉或为西亚舶来,另说胡是“糊”的意思,早期胡粉颗粒大,不易附着,必须掺入油脂,呈膏状,方能粘在脸上。古人亦称胡粉为粉锡,致后人误会,以为是用锡制成,但锡粉为黑色,无法用来美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别指出:古人称铅为黑锡,胡粉实为铅粉。古人为何这么喜欢白:为了白,宁可忍受胡粉的毒性,体现出古人对白的畸爱。在晋、唐代医家典籍中,对白多有推崇,甚至将“肥白”视为美的尺度《肘后备急方》葛洪建议道“大豆黄炒,舂如作酱滓。取纯黄一大升,捣,蹄,炼猪脂和令熟。丸,酒服二十丸。日再,渐加至三四十丸,服尽五升,不出一月,即大能食,肥白”葛洪用药,亦多“白”字,如白芷、白茯、白附子、白桐叶、白术、白芍药、白胶香、白檀香、白蜜、白蜡、鸡子白等,甚至连鸽粪也要白鸽粪。孙思邈也赞美“肥白”,有“五十日肥白方”且主张多吃葡萄,说“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为了白,医家不惜搜求奇药,比如鹰屎白,即鹰大便末梢上的一点白屎,鹰屎有酸性,古埃及人曾用来美白。对白的爱好,可能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在农耕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需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久曝于风吹日晒中,致皮肤粗糙、色黑,身体亦瘦弱,只有贵族才能肤白且肥“肥白”因而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其次汉代之后,中原战乱近400年,特别是“五胡乱华”种族畛域被打破,匈奴“颇白皙”羯人亦属白色人种,加上佛教自西传入,胡僧多高鼻深目“相好庄严”影响了中原审美观。为了白慢性中毒数千年:铅为重金属,可渗入血液,并在体内沉积,给人造成长期伤害。对铅的毒性,古人已有认识,《本草纲目》载“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其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熏蒸,多萎黄瘫挛而毙”《本草纲目拾遗》中亦称“工人无三年久业者,以铅醋之气有毒,能铄人肌骨,且其性燥烈,坊众人每月必食鹅一次以解之”虽已观察到现象,但在认识上仍存偏差,古人更倾向于认为,铅毒来自火炼,属“热毒”,原因有二:首先长期使用胡粉,则皮肤粗糙干裂,呈青色,似有“燥热”迹象;其次,铅渗入血管后,会刺激血液加速流动,给人以发热感。为化解铅粉的“热毒”往往掺入米粉来中和,但米粉颗粒大、色黯,掺和后缺点更突出,故较常用的办法是用火炼来给铅“解毒”,古人炼制铅粉时,因反应不充分,往往遗留较多纯铅,这是引发中毒的主因。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不仅火炼,且加入鸡蛋,鸡蛋蛋白质含量高,而蛋白质遇重金属则变性结块,这就减少了铅粉中纯铅的含量。《本草纲目》中说制胡粉工人要多吃肉,也是用肉中蛋白质消除铅毒之意。其实铅粉本身亦含毒,只是毒性减少、不易被察觉而已。自唐以后,胡粉始终是国人美白的首选。胭脂也是舶来品:“肥白”之外,对胭脂的钟爱,可能也与域外相关。制胭脂,一般用红花(即红蓝花)而红花自中亚舶来,它传入中国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传入西北,时间已不可考,匈奴多用之,所谓“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胭脂之名或源于焉支山,此地或为红花的主产地;第二阶段则是自西北传入中原,张华在《博物志》中说“红蓝花生梁汉及西域,一名黄蓝,张骞所得也”元代重红花,设有“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红花中既含红色素,亦含黄色素,红色素只溶于碱性溶液,古人利用此特性将其提纯,制成胭脂
微信11264[转载]麻瑞亭老中医医话--脉诊一绝~中医之诊病,依望闻问切,当四诊合参。然切脉一诊,凭指下应感,断吉‘凶预后,切切不可马虎从事,人云亦云。先师黄元御“游心于虚静之宇,动指于冲漠之庭,以此测病,亦不啻鬼谋而神告己”之教诲,乃脉诊造诣之根本。1978年,麻瑞亭赴京城探望其次女,居女家。其女时在北京某中学任教。某日,其女曰:“我校校长,欲来家请你为其一诊。”麻问曰:“其素有疾否?”女曰:“其正盛壮之年,精力充沛,未闻其有疾。”次日,该校长如约至其女家。麻瑞亭为其诊脉后,日:“你右腿有小恙,余度你患过小儿麻痹。”其女先愕然,因该校长步履如常人,从未闻其患过小儿麻痹之疾。然该校长却朗声大笑,曰:“老先生真神!我确实曾患小儿麻痹症,患于右腿。幸当时治疗及时,无明显后遗症,因之不但同事们不知,亲朋们也多不知。”其女惊问:“何以断其患过小儿麻痹,且系右腿?”麻答曰:“咱家院门至屋门约20米,听其到来,出屋相迎,见其右腿稍不灵活,若不在意,必然忽视。后诊其脉,右关尺较大,且右尺脉独涩,乃右腿有疾之候。汝言其素健无病,吾见之确系体健,故断其右腿为宿疾。业医数10年中,见类似之脉证,而系小儿麻痹所致者有之,故断言之。”……1973年,陕北某县一青年人,登门求治于麻瑞亭,主诉胃脘痛,泛酸。麻瑞亭诊脉后,曰:“你的胃病,尚属其次,主要病在左腿上,可能上有钢板,还未取出”。闻听此言,患者震惊不已。叹曰:“我真服您老了。听人说您老摸脉甚神,今日素试,果非虚传。”原来该患者,在“文革”初期武斗中,枪伤左腿,骨断筋伤,曾动手术用钢板固定断骨,确实尚未取出。正属壮年之人,且注意适当锻炼,故活动如常人。旁座进修医生问日:“何以知其腿伤?”麻答曰:“其脉左关尺大,且左尺脉独弦而牢,知其病在左腿,而指下有触硬物感,然非系肿瘤之脉,故断其属骨折,接骨所用之钢板尚未取出也。”60年代末,西安某医院为一脑病患者会诊。参加人员10余人,属中医者仅麻瑞亭一人。因限于当时理化检查手段尚不理想,更无当今的CT设备,故检查完毕,会诊者众说纷纭,莫衷一致,难以确诊。麻瑞亭诊脉后,诊为“脑瘤”。因与临床症状和理化检查结果不尽符合,西医们谓其不然,言之无据,故问其何以诊为脑瘤?麻答曰:“其脉左寸独大且牢,是脑瘤脉象。”而众皆摇头,意为脉诊不足为凭,建议赴京确诊。后该患者在上海某院确诊为脑瘤★古人是如何美容的【2】胭脂也可用其他方法制成,比如朱砂,三星堆中出土铜面具上的胭脂与口红即为朱砂,此外还有“涂朱甲骨”即在甲骨刻字的笔画中涂入朱砂,以求醒目。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是提取水银的原材料。朱砂含毒,唐代《药性论》便指出这一点,称其“有大毒”《本草经疏》称“若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此外还可用紫柳、石榴花、苏方木、落葵籽、蔷薇等提取胭脂,但不如红花普及。唐人使用胭脂较多,唐宋时期中国气温较高,服装多无领,不仅面上要施以白粉、胭脂,还要惠及颈肩甚至胳膊,连汗水都被染成“红汗”。国际交流背景下的中国美容:宋代以前,中国美容深受国际交流影响,大量“香药”舶入中国,黄巢占领广州时,杀死在此定居、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多达10余万,可见此时东西方交流的密切程度。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如关羽“五绺长髯,飘洒前胸”,未必是关羽的真形象,此前中原不以多须为美,“五胡乱华”之始、前赵皇帝刘渊(本是匈奴人,祖先归顺汉朝,被赐以刘姓)因“三绺长髯,飘洒前胸”,时人称为“英雄相”,后人将刘渊的胡子嫁接到关羽脸上,还另添了两绺,以契合人们对“战神”的想象。胡子受尊重,则如何战胜基因缺陷,刺激其野蛮生长,便成了医家努力方向,甘蕉、金樱子、金星草、石荆等生须药受到追捧。胡子之外,“澡豆”亦对中国美容产生深刻影响。“澡豆”是一种原始肥皂,主要成分是豆面,有一定去污力,是比丘随身十八物之一,与佛教一起传入中原,“澡豆”的原材料都是食物,比较健康。“澡豆”多用绿豆、毕豆(即豌豆),而这两种豆都是自中亚舶入。唐代是中国“香料大发现”的时代,安息香、丁香、沉香、西香、檀香、回葱、龙涎香、冰片等“香药”经胡商传入中原,成为中药的原材料。中国美容为何由外转向内:中国美容在宋代出现重大转型,即由向外学习转为向内探求。宋代积弱,长期受北方列强压迫,通往中亚的商路被遮断,虽海上贸易繁荣,但经中唐后百余年动荡,士大夫阶层普遍有厌恶军人、提防异族的心理,对本土文化敝帚自珍、沾沾自喜,希望找到“自性”,故宋代艺术追求精致化、本土化,生怕被外来文化污染。宋代军人社会地位低,夸张、直白的表达方式受排斥,文人式的隐约成为主流,表现在美容上,柳眉、杏眼、樱桃小口、略施薄粉、淡涂胭脂成为女性修饰的标准,唐人喜欢牡丹等粗放、热烈的大花,而宋代则推崇梅花等精致、优雅的小花,正是此背景下,女性缠足开始普及。宋柳永《木兰花/玉楼春》翦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天然淡泞好精神,洗尽严妆方见媚。风亭月榭闲相倚。紫玉枝梢红蜡蒂。假饶花落未消愁,煮酒杯盘催结子
微信11265[转载]黄元御:孤独是一种病~黄元御,清代名医,乾隆御医。黄元御之于医坛,恰如六祖慧能之于禅宗,又如黄老邪之于武林,既是天纵奇才,又是不羁怪杰。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黄元御生于山东昌邑,祖上曾出过户部尚书、太子少傅这样的一品大员。生于孔孟之乡,长于簪缨世族,学而优则仕是生来注定的道路。黄元御确也不负众望,他拜名儒于子遽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甫近弱冠之龄即考中邑庠生,就是说不到20岁就中了秀才。故县志记载他“少有奇才,世推为国器”。若非人生太无常,黄元御定然也是如其先祖一样成为清初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吧。可命运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三十岁时,他突患眼疾,被庸医误治,竟导致左目失明。在那个年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黄元御的科举梦算是彻底断送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遭此劫难,黄元御痛定思痛,立志学医济人,他开始把自己关在家中读《伤寒》。黄元御就曾经感叹“《南华》之奇,《太玄》之奥”已经够玄奥了吧,可跟张仲景的这些书那简直是没法儿比“然何至如此之闭结不解也”不知道当初医圣仲景写它的时候是急于付梓救世还是太高估了后人的智商,在书中,他只写了救命医方却全没有写明他的用药思路、治病原理,这就导致了后人为此纷争不下。幸好,黄大大家里有的是书,也不差钱,反正当时能找到的伤寒注家黄元御应该都看遍了“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就这样,足不出户,闷头学了三年,还是“犹尔茫若,仰钻莫从”直到有一天,他看着看着书睡着了,做了个梦,一下子想通了,“恍然解矣”正所谓“三年幽思,一朝而解”这一解可以说奠定了他一代大医的学术基础。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又花了三年把《黄帝内经》给攻克了。用了六年时光,人家只是学习,既不出手治病也不著书立说,在今人看来,这是多么蹉跎光阴啊。可是他偏偏不着急。因为,慢,也是一种态度!黄大大的书终于念得差不多了,也有闲暇写写书评治治病了。这时候,就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今圣上乾隆帝,龙体有恙,众医束手,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就是长期腹泻,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黄元御甫一出手,就轻轻松松治好了。难怪乾隆要赠他“妙悟岐黄”的亲笔匾额,自从不再拉肚肚了,人生瞬间美好了不止一个层次吧。治好乾隆,黄元御拉开了他作为一代名医的辉煌序幕。行医生涯里,他的光辉事迹不可胜数,遗憾的是他那本医案《玉楸子堂稿》失传了,仅从流传下来的略举一例:其一:黄氏乡居,以医负盛名。其女远嫁,生一子,出痘,势甚危,抱归求治。黄氏一见,即怒詈,不过日晡,其速行!”其女长跪乞怜,黄氏不顾,呼人急驾骡车送之返。时赤日中天,舆人故迟迟其行,中途遇大雨,周身尽湿,舆人乃驾车回黄家,盖黄氏预嘱之也。时已日暮矣,黄氏率家人正伫立门外,灯笼相候,语之曰:“汝子生矣。此证内人已极,非用此法,不能挽救。吾默察天时,知今日午后必有大雨,故弄此狡狯,不然,汝子岂能生哉!”遂处方与服,痘果透发而愈。看到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草船借箭,想到了扁鹊入齐。不能不叹服,有些人,注定了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人家有资本狂妄,有资本孤独。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黄元御一生写医书十一种,几乎都是以“悬解”命名,《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何谓悬解?就是最高的见解!这是何等气魄,又是何等狂傲!在书里,他更是骂遍各派名医,痛指庸医误治,害人性命。其情切切,其心拳拳。刺耳的责骂里其实是包裹着一颗深爱众生的慈悲之心。正因为自己深受误治之苦,他多么不希望世人重蹈覆辙。这就是黄元御,外冷内热、孤高狂傲的黄大大!这样鲜明的个性,有时我不禁揣测他是如何做到侍奉皇上全身而退的,大概乾隆还是个开明之君,又怜惜其才吧。名利场中,逆水行舟,虚情假意,盘算、戒备和敷衍,是别人的面具,狂傲如他,纵使读遍经史子集,依然不通世事,或者,也不想通。所以他才会两度请辞,才会在书里写“帝眷虽隆,何可恃也…窃以为天之厚安乐之人,不如其厚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所知也!”然而,活得太认真,就已经输了。就好像不小心误落油锅里的一滴水,无论怎样努力挣扎,终究是摆脱不了被蒸发的命运。如果不能够回到他的海洋,那么就回到天上。一代大医五十多岁就回到了他的天上。不光没有实现他的祖师爷医圣、药王那样寿逾百岁的传说,连耳顺之年都没有等到。世人印象里的名医,大概都是仙风道骨白髯飘飘,而黄大大连胡子都没有来得及白吧。彼时的他,肯定想不到他的死日后都会成为一个疑案。在这个岁数离世,对于普通人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代名医来说就赋予了别样的意义。维护他的人,说他是积劳成疾。是啊,毛笔时代,他居然在短短七年时间里一口气写了二百多万字的医书,就算不动脑筋只是临摹也是个无比浩大的工程吧。我想说的是,他真的病了,而且身患绝症。纵横医林,他独孤求败。长居宫闱,他格格不入。一生深恨庸医,挥舞风车与全世界战斗,难道不会太辛苦吗?一世医术无匹,到老却难觅传人,难道不会太抑郁吗?而这样的抑郁辛苦,却是多少附子都医不好的心伤。不悲歌者苦,但伤知者稀。孤独是一种病,最大的悲剧是他深深爱上了这种病,并且病入膏肓。医得好众生,却救不了自己。时欤?命欤?一声叹息
微信11266[转载]中医与书法~常人心目中,中医都擅长书法,现今也许未必了。但在过去,特别是名医漂亮字迹留下的药方,把赏玩味,确是令人爱不释手。在我的师辈中,秦伯未、程门雪、严苍山俱才气横溢,学养深厚,且擅书能画,是上世纪30年代沪上中医界著名的八才子中的三人。秦书宗北魏,列赵子谦门墙;程踵颜平原,追刘石菴。我最心折业师严苍山,他终身浸沉十七帖,又师从章一山引入章草的风韵,无论小字或榜书,一手草书写得圆美隽逸、跌宕起伏。1960年的一天,我在为医院写黑板报,苦报头空着无从入手,刚巧严先生走过,我拉住他写报头,他未加思索随手拿起一支大笔,蘸饱白色颜料液,刷刷连贯几笔,气韵生动的草书“黑板报”三大字便竖立在人们眼前,著名画家丁斌曾其时也在侧,大声喝彩叫绝,并自告奋勇在报头用粉笔补画了一幅民兵持枪图。50年前往事,依旧历历在目。先生门诊看病也书卷气十足,夏天摇扇几乎天天更换,扇上名人书画精美绝伦,让人陶醉。一日,我正在欣赏一把沈尹默先生所写的扇面,旁边的中年男子凑身过来:“让我也看看。”我转手授给,他稍看一眼,微笑反问我:“写得好吗?”我怪他无知:“这是当今最好的字!”他稍稍点头说:“它是我父亲写的。”先生也想不到自己熟悉的老病人沈令年就是尹默先生的长子,人海茫茫,世界有时竟会这样的小。因为这个缘分,此后我与华敏、尔科等就常去海伦路请益沈老了。我是一名中医,终生痴迷书法。1958年因对某文化名人所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略持微词,被剥夺了进北京一名校中文系的资格,因此改学中医,但挚爱未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五十余年了,仍只习惯繁体字直写,这在60年代不足奇,七八十年代学生觉得我有点怪,90年代稀有了,而今却成“出土文物”。
晚近电脑风暴席卷寰宇,人们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电视节目中明星所写即是一证,临床中医处方也普遍一塌糊涂,神仙不识。一名外科医生在我的病历卡上狂草“换药”两字,占了半页,字同蟹爬。然在我则毫不灰心,决不悲天悯人,越是低潮,越会反弹,这是历史规律。几百年“用笔”湮没,发覆前人,出了沈尹默;死执“用笔”,成为紧箍咒,遂变书法成了工艺品。事物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运动着。而今稚童、老人钟情于书法者如雨后春笋,见微知萌,预示着传统书法的高潮继60年后又将重新到来。有了汉字就有书法,汉字是自古到今整个地球上散居在各个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心中的一盏明灯,天不老,情难绝,人不死,灯不灭,千秋焰续,生生不熄。心中有了这盏明灯,年轻中医书法水平的提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当可以拭目以待的★苏陈九宝汤:紫苏叶5钱,陈皮4钱,桔梗3钱,川芎3钱,白芷3钱,杏仁3钱(去皮尖),麦门冬3钱,麻黄5钱,茯苓2钱。处方来源《扶寿精方》。主治伤风咳嗽。加生姜5片,葱7根,水煎,温服。发遍身大汗即止。《蒲辅周医疗经验》载走马通圣散一方,即用麻黄粉,加二分之一量的甘草,每服6克,开水送服,治疗冬季风寒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身痛,效捷而价廉。吾蜀医生对小儿及体弱患咳喘者,多用炙麻绒,即将麻黄在药碾中碾过,然后分为纤维状物与粉状物两部分,纤维状物即麻绒,再用蜂蜜炙过,即蜜炙麻缄,长于宣肺平喘。粉状物即麻黄粉,则长于发汗解表,喜佐以甘草,成为有制之师,汗而不伤。此方我曾见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散阵》,唯麻、甘等量,且多雄黄一味,用黄酒下。雄黄似不宜用,也不必用,用酒下也不妥,吾乡俗谚云“风寒忌酒,兔子怕狗”故仍以蒲老家传方为好。方名“走马通圣散”,“通圣”,无非说疗效好,如河间之“防风通圣散”,“走马”,既喻其效之快捷,又说明要看得及时,刚好又应了吾多一句俗谚:“走马看风寒,掉眼观痘疹。”感冒风寒,治疗须及时,初起一汗即解,如延宕失治,或误用凉药冰伏其邪,旋即化热,而成高热烦谒,咽痛、痰稠、口鼻生疮,或大便秘结等阳明热燥证矣。九宝汤(一名苏陈九宝汤)为麻黄汤的变方,最早见于宋代王贶《全生指迷方》亦蒲老常用方之一。由麻黄汤合桑白皮、大腹皮、陈皮、苏叶、薄荷、乌梅(或大枣)、生姜组成。主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痛,微恶寒发热,咳嗽,鼻塞声重,胸闷。此虽用麻黄汤,但剂量小,全方除甘草外,每味皆只用3克,整张处方加起来仅30克左右,故老年人、体弱者、儿童也都可以用。痰多加半夏,茯苓,以苏子易苏叶;有里热,兼见痰粘、口苦,舌红,脉滑数加石膏、黄芩。吾乡薛中之老先生20余年前一个冬天从东北探亲回来,选经北京,趁便去广安门看望蒲老,老先生在车上受了点凉,微恶寒,咳嗽,痰清稀,蒲老即处以此方。老先生带回梓潼,仅服一帖即安,便将处方送给了我,我珍若拱璧,一直保存至今。此类病本轻浅小恙,小儿最多见,可是一般医生多用清热化痰凉药如桑叶、菊花、银花、连翘、黄芩、川贝、杷叶之类,用量又偏大(成药亦以凉药为多),可能是受西医“细菌”“病毒”说的影响吧?以致其邪不从表解,反而冰伏,所以往往一咳便是几个月
微信11267[转载]学学薛生白:薛生白是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清代乾隆年间人,博学多才,能诗善画,喜拳勇,重养生,尤精于医。之所以崇拜他是因为他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是立志。人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但立志后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来实现者却很少。薛氏年轻对有些放浪,在贤妻的帮助下,他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遂在小楼上苦读十年不出,终至学有所成。他曾试图涉足官场走良相之路,但当希望幻灭后,遂走入良医之途。在很短的时问内竟与当时名著朝野的名医叶天士齐名。倘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焉能为此!我们可以从其《一瓢诗话)》中了解其心志“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志气,方能卓然而立,与古人抗衡,若一步一趋,描写古人,已属寄人篱下”学诗如此,学医何尝不是如此。其次是半个神仙身份。薛氏《日讲杂记》中有句名言“人须得半个神仙身份,方当得起名医二字”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说为医须掌握起死回生之术。对此我们应当目的明确。下面让我们看看薛氏是怎样“神仙一把抓”的《苏州府志》载:“一闽贾病垂危,延雪诊之。曰:‘不治。’其逆旅主人曰:‘死生有命。但能延数日之喘。俟其子至此,将我等经手出纳之数交清,则我等可以无累耳。’雪曰:‘试为之。’遂进以药,病势少瘥。至十三日已能稍稍坐起,其子亦至。雪密告主人曰:‘此人今夕当死。’主人大骇。雪曰:‘吾许汝延其数日之命,不曾许汝活也。’其人果至中夜而殒。”
如此岂非神仙所为!其二是强身。其第二层意恩,当是为医须精通延年益寿之法。薛氏对此是很重视的,他年轻时善拳勇,练就一身好的拳脚工夫,一日深夜醉归遇歹徒打劫竟奋拳毙之,为地方除一害。后来他置一铜杖,镌日铜婢,常拄而登高舒啸,临流赋诗,日夕携之为伴。及至迟暮之年更置一龟,为其作巢,学吐纳,练气功。袁枚在诗中咏道:“先生七十颜沃若,日剪青松调白鹤,日嚼红霞学轻举,兴来笔落如风雨”“襟抱烟霞外,湖山杖履前,人间小游戏,八十有三年”好一副仙风道骨!
薛氏养生不但是为了寿己,更是为了寿人,其“衰年难掩户,也为济苍生”的精神更令人敬佩。第三、注重高尚情操的培养。人生应该有更高的境界。薛氏《一瓢诗话》曰“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酒必有泣人之处”前述薛氏事迹中过人之处自不再言。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对他情操的培养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诗从叶燮,所著《一瓢诗话》《吾以吾集》反映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他画的兰,人称“精妙”。书法私淑苏东坡也颇见功力。他谈泊名利,蔑视权贵“朝廷两征鸿博不就,公卿求诊多不轻往”显示了他的一身傲骨。对于同行,他并不象一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所言那样嫉贤妒能。他悉心救起过被叶天士推出的患者,而见叶氏立法处方的精妙处“未尝不击节称善”。他把《内经》重新编注整理为《医经原旨》后,偶见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比自己的分类更简,选文更精,遂为之作序,当了解到其版已没时,遂鼎力为之重刊,此种境界又非凡人能比。薛氏有首代表诗作曰“冲泥觅叶为蚕忙,到处园林叶尽荒,今日始知蚕食苦,不应空著绮罗裳”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不难看到他本人的人生态度“不应空著绮罗裳”让我们以此共勉★大蒜是天然抗菌素防流感必吃:秋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预防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提高个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抵抗力,抵制流感。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人体自身抗病能力至关重要。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方法有多种,比如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促进呼吸道黏膜血液循环,既提高抵御流感能力,还可改善睡眠;而在食补方面,很多常见的食材也是提高免疫力的法宝。大蒜在我国民间的抗病应用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在美国大蒜素制剂己排在人参、银杏等保健药物中的首位,大蒜也被称作是天然植物广普抗菌素。中医认为大蒜辛辣性温、能解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治积滞、腹冷痛、泄泻、痢疾、百日咳等症《名医别录》“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大蒜的食用价值,俗语有云:春食苗、夏食苔、五月食根、秋月收种,可见大蒜在人们日常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大蒜中含蒜氨酸和蒜酶,二者接触后产生一种没有颜色的油滑液体—大蒜素。大蒜素又称为蒜黄金,具有很强的杀菌以及增强免疫力作用,它进入人体后能与细菌的胱氨酸反应生成结晶状沉淀,破坏细菌所必需的硫氨基生物中的SH基,使细菌的代谢出现紊乱,从而无法繁殖和生长。大蒜素能在5分钟内杀死伤寒杆菌。大蒜对沙门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有治疗作用;还能杀死如流脑病毒、流感病毒、乙脑病毒、肝炎病毒、新型隐球菌、肺炎双球菌、念球菌、结核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立克次体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大蒜还能抵抗自由基、防治癌症以及降低血脂。大蒜的益处不少,但吃过蒜后,口腔留有异味还会刺激胃,引起烧心、反酸现象。很多人不喜欢大蒜的口味以及气味,科学家已研制出大蒜胶囊、大蒜口服液、大蒜注射液等大蒜提取特制成的药物,为人类更好的利用这一保健圣品翻开新的一页。专家提醒在选购大蒜素补充剂的时候市民要注意其中大蒜素的含量。研究显示人们一天食用2个蒜瓣能发挥最佳效果。因为大蒜对胃的刺激,专家建议大蒜素要在饭后服用,切忌空腹
微信11268[转载]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1】1.辨治慢性肾炎,首先要辨清其虚实。慢性肾炎病人大多虚实夹杂,但以实为多,或因实致虚。临床表现常有面色萎白或苍黯,精神疲软,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极易给人造成虚的印象。但若对症状仔细辨析,不难发现许多病人又有大便干结,咽红且痛,心烦急躁,夜寐欠安或不寐,舌边尖红,脉沉取细弦且滑等实的征象,是典型的虚实夹杂的病证,而且多为因实致虚,这实际上与慢性肾炎的漫长病变过程相关,其中也有不少是因治疗不当所致的。慢性肾炎绝不能当作纯虚证来治,认为慢性肾炎应当从实的方面去论治,即使出现虚象,也应先辨清其病机变化,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或予兼治,或去实邪而复正虚,千万不可蛮补,以免加重病情。就肾虚与肾炎的证治不同,指出“治疗慢性肾炎,不知从谁开始,专一补肾,用药不外六味、八味、左归、右归…思想中就是补下元,温命门,究竟这种方法能否解决肾脏的炎症?一般总认为久病数年,阳气必虚,又有浮肿不退,故用益气补中,填补下元。故重用参芪桂附,再则二仙汤等。绍琴每诊此证,脉多细小弦数,或细数有力,舌瘦唇红,苔干质绛,口干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大便干结。明明阴伤热郁。临床凡遇此等脉证者,每用甘寒育阴,少佐活血祛瘀通络等法,收效甚捷。这说明总以印象出发,就难以做到辨证论治。久病虽有阳虚一面,在临床用药时必须以脉、舌、色、症这些客观表现为依据,切不可凭想象从事”。2辨舌脉:慢性病相对于急性病,其病机变化更为错综复杂,其在舌、脉象方面的表现也更为复杂并多变,因此在辨治慢性病时,对舌脉的辨识则更要细致,以寻求疾病的本质征象,为正确治疗打下基础。慢性肾炎症状变化多端,病机十分复杂,要在这繁纷多样的临床表现中,更好地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抓住舌象脉象这两个辨证的重要指标十分重要,能起到驾简御繁的作用,是辨证的纲领性部分。提出慢性肾炎非单纯肾虚论的观点,其取证的重要依据即是舌诊与脉象。辨舌首先要辨清其变化情况,即舌苔有无、厚薄、润燥、剥脱、垢腐、老嫩等,苔色白、黄、灰、黑及滑、腻等,舌质(包括舌四周、舌背部)色红、粉、深红、绛、紫、晦黯、淡等,以及舌体神气的荣枯、凹凸、纹老、纹嫩等,再则是舌形态起点刺、裂纹、强硬、震颤、痿软、卷缩、偏斜、胖瘦等。至于脉诊,更是尽得家学,在前人三部九候的基础上,将举、按、寻的切法,发展为浮、中、按、沉四个层次来切诊,以利于更好地辨别疾病的不同层次,以及功能性改变与实质性变化。并认为功能性疾病其变化多在浮、中部位,实质性疾病变化则表现在按、沉层次上。故欲求疾病的本质,尤其是慢性疾病,多从按、沉去切诊。慢性肾炎病人的舌象,认为多质淡而边尖红绛或起点刺,舌背深红或紫黯,舌纹多偏老,舌苔或厚或薄,或腻或垢,但多偏干老。脉象上浮中取多濡软或濡滑,按沉则多细、弦、数。结合起来,脉、舌、色、症相参,则表现为脉濡软、腰酸、舌苔白腻,此为湿郁气机不畅;心烦梦多、小便短赤、舌淡边尖红起点刺、脉细弦或数,乃为热郁营血而阴分又伤之征。综合起来,慢性肾炎的病机为热郁湿浊,阴伤血瘀。以此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病人体质、地域、季节等,以及治疗用药情况,进行具体辨证,就能掌握具体病人的病机本质,从而为立法治疗提供依据。3.
巧立法指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确立对疾病的治疗法则,用于指导处方,立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治病应守法则而不可拘泥于方剂,在治法确立的前提下,可以灵活选药组方,不可死守某药某方,应据情灵活变通,以使药证更为合拍。治其他疾病是如此,治慢性肾炎更是如此。在对慢性肾炎虚实及舌脉辨证等情况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了慢性肾炎的基本的共同病机是热郁湿阻、阴伤血瘀,为此确立了芳化清透、凉血化瘀的基本治法。虽然中医对慢性肾炎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智者见智,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法,但至今仍缺少统一的认识,疗效也参差不齐,应该说这些治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其合理性,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对慢性肾炎的病机论述中,热毒与瘀血的探讨已越来越多,这也验证老师对慢性肾炎病机认识与治法确立的正确性与超前性。而对慢性肾炎病机认识的形成与治法的确立也存在一个思辨过程,由于慢性肾炎最显著的症状就是水肿,治疗方法《内经》用‘平治于权衡,去宛陈…开鬼门,洁净府’等原则《金匮要略》明确指出:治水肿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后来又有八味、六味温补命门等,概言之不外发汗、利小便、滋阴、温补诸法。我也曾用补土以制水、温肾、祛湿、发汗、利小便之法,药如八味丸、六味丸、参苓白术散、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皮饮、真武汤,结果患者病情每况愈下…没有在辨证上下功夫,反而在药味上穷追不舍,企望专方专药包治肾炎,故而治之不验。在辨证上强调脉、舌、色、症相结合。治疗上一定强调热郁者清透;湿郁者芳化;热郁阴伤者,一方面宣透,另一方面注意甘寒养阴;湿热内蕴下焦,日久波及血分,注重清化湿热,凉血化瘀。滥用温补,无疑是有害无益。4
活用药:守法则而灵活用药,用药少而精当,平正轻灵。不守专方专药。根据病情,在治法的指导下,对热郁者采用清透之法,清透即是清热透邪之法
微信11269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2】药用苏叶、防风、荆芥、柴胡、黄芩、川楝子、枳壳、竹茹、焦山栀、独活、桑枝、丝瓜络等;湿郁者芳化,药用藿香、佩兰、白芷、羌活、杏仁、半夏等;阴伤者在清化的基础上甘寒养阴,药用白茅根、鬼箭羽、芦根、女贞子、旱莲草等;日久波及血分,出现血热血瘀者,在清化湿热的基础上,注重凉血化瘀,药用丹参、丹皮、茜草、紫草、地丁草、大蓟、小蓟、赤芍、生地榆、泽兰、炒槐花、白头翁等;如有积滞则加用槟榔、大黄、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等;有热毒加用蚤休、连翘、蒲公英、蛇舌草等;气虚明显加黄芪、焦白术、党参;浮肿明显加茯苓、大腹皮、陈皮、防己、冬瓜皮;阳虚寒湿不化,多见于肾病综合征,可加用淡附片、吴萸、干姜、肉桂、川椒、桂枝等;肾气不实加用川断、桑寄生、楮实子、狗脊、杜仲等。总之“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这是《内经》指导用药的一大法则。5
重摄养: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坚持运动,以走路为主要方式。老师常要求患者每日早晚在环境与空气相对较好的地方,坚持走路,或快走如急行军,或慢走如悠闲散步,少则一二小时,多则三四小时,据自身的体力情况而定,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收效良好,能加速疾病的康复与疗效的巩固。并提出了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论点。对于慢性肾病来说,静不如动,静有害而动有益,静则血液瘀滞,对肾脏修复不利;动则血行流畅,能使肾脏血液循环增加,从而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防止肾脏萎缩。很多肾病患者通过坚持走路锻炼,体质得到改善,症状消失,尿检转阴,较少复发。在慢性肾衰病人,可使尿素氮下降,肾功能改善,甚至可使已经萎缩的肾脏得以部分恢复。二是饮食调养,坚持低蛋白饮食。认为低蛋白饮食能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利于肾脏的康复,而高蛋白饮食,不但不能弥补蛋白的流失,反而加重肾脏的负担,加重蛋白尿,而低蛋白饮食则有利于控制蛋白尿。当慢性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的蛋白大量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而形成蛋白尿,当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时,血浆中游离蛋白质增加,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蛋白剧增,这无疑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加重了肾小球的损害,阻碍肾小球的自我修复。相反,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可有效地减少游离蛋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绝对数量,从而大大减轻肾脏的负担,为肾小球的修复创造了条件,为中药治疗争取到了时机。方法:由于肾炎表现为尿蛋白的丢失,因此肾炎的饮食调养问题非常重要。现代医学强调补充蛋白,食用一些含蛋白、脂肪等含热量较高的食物,据我多年的临床体会,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如果采用现代医学补蛋白的观点,或补肾强阳的中医理论,反而疗效不显。50年的临床告诉我,治疗肾病应当禁食一切辛辣及含蛋白、脂肪之品,同时强调控制饮食的数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一天不超过250克主食,要求食用新鲜蔬菜。其原因是甘甜肥厚有助于增湿生痰;辛辣香燥每多化火伤阴,加重郁热生成,阻碍气机通畅。同样治疗的情况下,能严格遵守上述饮食要求的肾炎病人,都能较好较顺利地得到康复,不能严格遵守上述饮食要求者,往往影响疗效,使病情得不到改善而缠绵难愈,少数病人甚至造成病情恶化,危及生命(一)慢性肾炎的治疗:由于慢性肾炎最显著的症状就是水肿,治疗方法,《内经》用“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等原则。《金匮要略》明确指出“治水肿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后来又有八味、六味温补命门等,概言之不外发汗、利小便、滋阴、温补诸法。赵氏也曾用补土以制水、温肾、祛湿、发汗、利小便之法,药如八昧、六味丸、参苓白术散、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皮饮、真武汤,结果病者病情每况愈下。可见我们大都没有跳出肾炎水肿就是肾虚的思想圈子,没有在辨证上下功夫,反而在药味上穷追不舍,企望专方专药包治肾炎,故尔治之不验。从70年代起,赵氏抛弃旧说,总结出一整套辨证方法,疗效显著。在辨证上强调脉、舌、色、症相结合。脉濡软,腰酸周身疲乏,舌苔白腻,此为湿郁气机不畅;心烦梦多,小便短赤,此系热郁于内;舌绛且干,尖部起刺,此为热郁营分而阴分又伤;舌胖质淡而尖部红绛,此为热郁湿阻等。如此复杂多端,绝非单纯肾虚一途,必须强调辨证。治疗上强调热郁者清透;湿郁者芳化;热郁阴伤者,一方面宣透,另一方面注意甘寒养阴;湿郁内蕴下焦,日久波及血分,注意清化湿热,凉血化瘀。滥用温补,无疑是有害无益(二)肾炎治疗中几个难点探讨:在肾炎的治疗过程中,肾炎的饮食、尿毒症的治疗等问题颇为棘手,认识如下1.肾炎的饮食调养问题由于肾炎表现为尿蛋白的丢失,因此现代医学强调补充蛋白质。然而赵氏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如果采用补充蛋白质的观点,反而疗效不显,而应该禁食一切辛辣香燥和富含脂肪、蛋白质之品,同时强调控制饮食量,以减轻肾脏负担,一般每日不超过250g主食,辅以新鲜蔬菜。此乃甘甜肥厚有助于增湿生痰,辛辣香燥每多化火伤阴,加重郁热生成,阻碍气机通畅。从现代医学讲,蛋白质是含氮化合物,这些物质排泄大多要从肾小球滤过排出,食用多了,氮及废物产生增加,就要加重已病肾脏的负担,机体不仅得不到应有营养的补充,反不利于病情恢复
微信11270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3】另外加强锻炼,每日散步2小时,有利于肾脏排氮功能的恢复。事实证明,饮食禁忌和功能锻炼,在辅助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2.尿毒症的治疗尿毒症乃热邪蕴郁,深入血分,而致脉络瘀滞。尿毒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肾小球发生变性,进而纤维化或与之相接的肾小管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或萎缩,这些病理变化可能是中医称为“瘀”的实质,再根据个体差异,或兼痰饮、湿浊、湿热、积滞等阻滞气机,导致三焦不畅,邪气不能外达,故用凉血化瘀,透达瘀滞为法,常用桃仁、红花、赤芍、甘草、地榆凉血化瘀,体壮者可加大黄5g以通达郁滞、清化湿毒,往往取得较好疗效。3.尿毒症呕吐的治疗尿毒症中最早和最突出的症状,常为恶心呕吐,是潴留体内的毒性物质刺激胃肠黏膜所致,中医属关格范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主因,症见神倦嗜睡,泛恶,口中有尿味。治之当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大黄,酌加藿香、佩兰之属芳香止呕,清降为本。4.尿毒症并发高热治疗尿毒症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外感新凉而发热,此时发热非一般外感可比,单纯外感发热,辨清卫、气、营、血。在卫辛凉轻疏,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用药层次井然,而尿毒症发热具有复杂性,内有湿滞郁热阻于下焦,外有热邪犯于肺卫,上下皆为邪郁,用药颇难。若急则治标,用苦寒泻热,但凉遏太过,冰伏湿邪,热郁湿阻更趋严重。因此用药上既要兼顾热郁肺卫一面,又要考虑尿毒症热郁湿滞阻于下焦一面,热郁肺卫者用辛凉轻宣之品,如淡豆豉、炒山栀、前胡、杏仁、枇杷叶等;湿郁下焦当以苏叶、藿香开其湿郁,茜草、丹皮、赤芍、大黄清降瘀毒。5.尿毒症的神疲乏力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和疲乏无力是尿毒症的神经系统表现。多认为久病属虚,况尿毒症物质排泄大多要从肾小球滤过排出,食用多了,氮及废物产生增加,就要加重已病肾脏的负担,机体不仅得不到应有营养的补充,反不利于病情恢复。另外加强锻炼,每日散步2小时,有利于肾脏排氮功能的恢复。饮食禁忌和功能锻炼,在辅助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2.尿毒症的治疗尿毒症乃热邪蕴郁,深入血分,而致脉络瘀滞。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肾小球发生变性,进而纤维化,或与之相接的肾小管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或萎缩,这些病理变化可能是中医称之为“瘀”的实质,再根据个体差异,或兼痰饮、湿浊、湿热、积滞等阻滞气机,导致三焦不畅,邪气不能外达,故用凉血化瘀,透达瘀滞为法,常用桃仁、红花、赤芍、甘草、生地榆凉血化瘀,体壮者可加大黄3~5g以通达郁滞、清化湿毒,往往取得较好疗效。3.尿毒症呕吐的治疗尿毒症中最早和最突出的症状,常为恶心呕吐,是潴留体内的毒性物质刺激胃肠黏膜所致,中医属“关格”范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主因,症见神倦嗜睡,泛恶,甚则口中有尿味。治之当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大黄,酌加藿香、佩兰之属芳香止呕,清降为本。4.尿毒症并发高热治疗尿毒症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外感新凉而发热,此时发热非一般外感可比,单纯外感发热,辨清卫、气、营、血。在卫辛凉轻疏,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用药层次井然,而尿毒症发热具有复杂性,内有湿滞郁热阻于下焦,外有热邪犯于肺卫,上下皆为邪郁,用药颇难。若急则治标,用苦寒泻热,但凉遏太过,冰伏湿邪,热郁湿阻更趋严重。因此用药上既要兼顾热郁肺卫一面,又要考虑尿毒症热郁湿滞阻于下焦一面,热郁肺卫者用辛凉轻宣之品,如淡豆豉、炒山栀、前胡、杏仁、枇杷叶等;湿郁下焦当以苏叶、藿香开其湿郁,茜草、丹皮、赤芍、大黄清降瘀毒。5.尿毒症的神疲乏力症状精神萎靡和疲乏无力是尿毒症的神经系统表现。一般多认为久病属虚,况尿毒症是肾脏功能的严重衰竭,于是一味温壮滋补以冀取效。赵氏体会在临床上滥用温补,病人反而出现神疲乏力加重,甚则可见心烦急躁,梦多溲赤,牙龈出血,舌绛瘦红,脉弦细滑数。其根源多在于忽视了中医的脉、舌、色、症的四诊合参。应当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神疲乏力,周身沉重,但切脉浮中取濡软,沉按则弦细滑数。弦者为郁,细为阴伤,数为热象,滑主痰湿阻滞,合而言之,乃湿阻气分,血分郁热之征。有些患者之脉浮中取虚弱乏力,但沉取滑数。单从虚弱乏力分析,似属气分不足,但滑数之脉,为痰湿蕴郁于里,如此看来,此虚弱之脉是热闭之象,当为湿阻气分。观其舌质偏红,苔滑润腻,此属阳气虚弱,湿阻气机,热郁于内。若专投温补,岂不是助阳增其郁热,滋腻徒加湿阻乎?所以细心地分析脉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热郁湿阻的病机,才能准确地掌握病机所在。6.皮肤奇痒阴伤脱水,皮肤失去光泽,干燥,脱屑。尿素从汗腺排出后,凝成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它刺激皮肤引起尿毒症性皮炎,病人自觉奇痒难忍而搔抓,皮肤破后多继发感染。舌苔多滑润腻,舌质红绛,或舌边尖红起刺。舌苔多主气机功能方面的疾病,舌质主疾病的本质。苔滑腻,湿阻气分无疑;质红绛,血分有热可定。脉滑数,按之弦急,滑为痰,数则主热,按之弦急,为肝郁且热之象,心烦急躁,为郁热扰心。妇人月事色深,量多提前,全是热迫血分而妄行。合而言之,乃热郁血分,湿阻气分,治疗必须二者兼顾
微信11271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4】7.贫血贫血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状。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头晕目眩。一般认为贫血要补,这是常人最易想到的,一是食补,用高脂肪、高蛋白之类;二是药补,骤进温补滋腻之品,参、附、芪、茸之类,惟补是求。但结果往往是尿素氮、肌酐急剧上升,血红蛋白反而下降。其实尿毒症期,肾衰竭严重,每进蛋白、脂肪类高能量之品,徒增其郁热,同时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结果只能每况愈下。赵氏一改旧观,控制饮食,以素食为主,多散步,忌食辛辣刺激及脂肪、蛋白类食品,结果反而使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下降,这在其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得到证明。8·从水肿症状分析由于肾脏排水能力下降,故多常见水肿,而且经年累月,难以平伏。如何辨治水肿?是投以真武汤壮阳,还是五苓散淡渗?赵氏体会越利水则水肿越甚,越滋补则变证蜂起。细察病人,面色以淡黄多见,或暗浊无华,黄乃土色,湿为土气,湿阻于内,阳气不升,气血不荣于面,故面色黄浊。舌体胖大有齿痕,舌面光滑,有阳虚气弱的一面。但舌质偏红,尖部起刺,唇红赤且干,是为心肝内有蕴热。查苔垢厚,尚有痰湿阻滞。按脉多濡软沉取弦数,濡为湿脉,水饮痰浊阻滞使然。弦数为心肝郁热。如此为湿阻气分,心肝郁热,气阴两伤,非单纯虚实论之,投宣肺疏卫,凉血泻热之剂,疗效卓著。投宣肺疏卫,化其湿滞,通调水道,所谓启上闸也;凉其血分蕴热,泻其心肝郁火,双管齐下,取效甚捷。9.如何降尿素氮、肌酐临床观察许多患者服用温补益气、滋阴填下之药,反而出现肌酐、尿素氮的上升,病情恶化。从现代研究来看,原因有二:一是药味本身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都是如此。因肾功能早已衰竭,无力将氮质排出体外,再服用胶类中药或温补药等于增加了氮质的摄人量,而使血中非蛋白氮升高。二是药物本身有抑制机体排出氮质的作用,如附子、肉桂、红参等。因此,赵氏采用凉血化瘀以折其郁热,清热祛湿以降其滞涩,结果肌酐、尿素氮下降很快。10.合并糖尿病的问题糖尿病人,以增加蛋白为治疗方向,用药以补正填下、益气升阳为主。若病久常引起肾小球动脉硬化症、肾小球硬化症及肾盂肾炎,称为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后期由于肾功能减退而成尿毒症。糖尿病治疗多是甘温益气,甘寒滋补为法。尿毒症治疗,若多用温补,则于病不利,因此治疗颇难下手。赵氏采用补泻兼施,分途调理为大法,以益气补虚治其本,降浊祛秽兼治标邪,严格辨证,不得混淆,否则互为影响,此起彼伏。11.透析问题的讨论透析主要是为了降低血中氮质的潴留,常用结肠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甚则肾移植。赵氏认为这些方法虽有效,但费用昂贵,病无愈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用中医辨治尿毒症的同时,赵氏主张力争不透,即使病人已走上透析之路,其以中药治疗为主,减少透析次数,以至不透。曾治一例尿毒症晚期患者,且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西医畏之,不能透析,嘱其回家准备后事。病家绝望之际,试求中医一治,邀其会诊。诊时面色咣白、周身浮肿,纳少呕吐,气喘吁吁,手足发凉,诊其脉濡软且滑,沉取有力,舌质红,苔腻。询问之,尽食膏粱厚昧。此属湿滞气分,热郁血分。治以祛风化湿,凉血活血,桃仁承气汤酌加荆芥防风之品。10剂而症情大转,后一直以此法进退,半年余已能外出旅游。赵氏认为解决尿毒症非透析一途,中医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治疗尿毒症,必须在辨证论治上下功夫,重视脉、舌、色、症四诊。企望专方专药,包治百病,以这种思想指导临床、科研,其结果终将不尽人意的。IgA肾病,张男,30岁,初诊症见心烦梦多,腰痛,尿赤,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尿检验:尿蛋白(
),尿红细胞5~7个/高倍视野。证属肝经郁热,深入血分,络脉瘀阻。治拟清泻肝经郁热,凉血通络止血。处方: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地榆10克,丹参10克,炒槐花l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大黄l克,7剂。二诊:服上方后,睡眠转安,尿赤见轻,尿蛋白(±),尿潜血(
),尿红细胞消失。又服前方7剂,尿蛋白转阴,惟腰痛,尿潜血(±),改为活血通络,凉血育阴方法。处方:荆芥炭l0克,防风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地榆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小蓟10克,藕节10克,茅芦根各20克,大黄1克。服此方20剂痊愈。I合走路锻炼、限蛋白饮食等,疗效比较满意。慢性肾小球肾炎方:下面是最后一次的方子,该方子使腰疼明显好转,尿中潜血(3
)转阴,尿中蛋白(3 )转微量,
目前,一直在服用此方.荆芥防风白芷独活各6克地榆赤芍炒槐花丹参茜草茅芦根各小蓟丝瓜络桑枝地肤子白鲜皮草河车蛇舌草马齿苋各 10克解释
:祛湿: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活血凉血: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腰疼活络: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皮肤痒: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湿疹:蛇舌草10
马齿苋 10 萆解30
微信11272白清佐经验辑要【1】一、推崇东垣之学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为金代医学大家,师承张元素。李氏生活在战乱时代,天灾人祸交集,民不聊生,饥寒交迫,故患脾胃虚弱病者殊多。李氏根据长期医疗实践观察,创《脾胃论》学说,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得出“胃土为本”之结论,对于内伤诸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脾胃功能上,主要指出脾胃是滋养元气和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独特枢纽作用《脾胃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指出内伤病的形成,是由于元气不足的原因,而元气之不足则由于脾胃损伤的缘故,因而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弱,元气虚衰则疾病由此而生,这也是李氏脾胃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同时李氏认为脾胃是升降的枢纽。因此在理论上颇重视升发脾之阳气,在治疗上则十分注重升发清阳之气,喜用升麻、柴胡等生升之性的药物。认为脾胃内伤在病因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役过度,三为情志所伤。认为脾胃疾病主要表现在气火不调和升降失常两个方面,气火不调,即气与火关系的失调。在用药法度上,东垣善于运用升阳益气之方药,认为脾胃内伤、阳气不足之证,宜用温补,制定升阳补中益”之原则,创出“甘温之剂”,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活人无算,内伤诸病,用之得当,无不奏效。白老推崇东垣,善用补中益气汤,对内、妇杂病,常以该方加减施治(一)内科杂病中对补中益气汤的运用如气虚头痛,其论曰: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伤,运化失权,中气匮乏,则清阳不能上荣,浊气不得下行,清浊颠倒,因而气虚头痛,皆可用补中益气汤取效。又如气虚多眠,老年或身体素虚之人,或大病之后,或被饮食劳倦所伤,以致神倦食少、易自汗出、肢冷畏寒、脉弱而多寐者,此阳气虚弱之故也。阳主动,今阳气不足,无气以动,故神倦懒言。亦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而元气下陷,气虚不能禁固之气虚脱肛,亦可用此方加味治之。医案(1)孟某,患头痛,医作外感治未效。据其两鬓痛而不绝,昼重夜轻,体弱气短,不思饮食。诊断为气虚头痛。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薄荷、茯苓以治之。七剂愈。盖本方补益脾胃,脾胃健运则能摄食以生气血,更蔓荆子、薄荷体轻味薄之以清头目,茯苓淡渗,导湿下行,如是则中气安足,清升浊降,头痛自愈矣(2)吕男,32岁,因空腹作劳,饥饱不时,日久精神疲惫,唇白面黄,食少运迟,气短嗜睡。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15g、黄芪30g、白术15g、柴胡4.5g、升麻4.5g、白芍15g、熟地24g、炙草12g、肉桂3g、当归24g(3)詹某,年老体衰,气虚下陷,肛脱不收,每便须手送入。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肛门脱。法宜升补肺气收敛大肠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60g、白术30g、陈皮9g、人参9g、炙甘草6g、柴胡3g、归身9g、生姜两片大枣10个乌梅9g、诃子10g、五倍子9g。水煎服。方中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五倍子、乌梅、诃子涩肠固脱。服四剂而取效,后去五倍子、乌梅、诃子,服十剂体健。遗尿和小便失禁:认为遗尿和小便失禁多由脾肾交虚所致。盖脾胃气虚,中焦提摄无权,且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今脾胃气虚,肾与膀胱所禀受者必少,其约束力亦必减弱,故其小便不能自制而遗。每见气短、脉虚等症,恒以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乌梅治之。小儿遗尿也可服用此方,唯其分量应酌减,须视患儿年齡及体质情况灵活运用。曾治愈多人,邻村一小儿,每夜必遗尿,床褥尽湿,用黄芪9g、白术5g、陈皮3g、升麻3g、柴胡1.5g、党参9g、炙草3g、归身5g、金樱子6g。姜枣为引,二剂遗尿次数减少。又二剂而愈。鲍男,45岁,久病气虚,小便失禁,气短、脉虚且有脱肛之症,此系中气匮乏之症也。亦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尽15剂,小便始复正常。后以调理脾胃之剂调养三月,体健如初。黄芪30g、白术15g、陈皮9g、升麻9g、柴胡6g、党参30g、炙草9g、归身15g、金樱子30g、乌梅3个、大枣生姜。狐疝:对于因脾虚下陷,肝木制土所致之狐疝,其症见睾丸偏坠,或痛或不痛,卧则上入少腹,行立则下坠阴囊,如狐之出入而无定,脉缓无力。治宜升举温下,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g、白术15g、陈皮9g、升麻9g、柴胡4.5g、党参60g、当归12g、小茴30g、元胡9g、木香3g、甘草9g、大枣生姜、用补中益气汤升阳补气,加木香理气;小茴温下;元胡止痛,疝痛自定矣。劳伤气败致衄:人有过劳所伤而致衄,且反复发作者。劳则喘而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复因谷气不盛,气虚而固摄无权,以致上奔而为衄。衄血量多而色淡,气短息微而懒言,心烦不安,虚热自汗,或面目浮肿,脉必虚(或大而无力)。宜安心静息以养其气,以甘温补其中,酸收敛其散。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寸冬、五味、茅根以治之颇效。处方:人参12g、白术12g、当归24g、生芪30g、炙草15g、橘皮12g、寸冬9g、五味子15g、白茅根30g。心慌心悸或夜不安眠者,加远志15g、元肉15g、炒枣仁15克。补中益气汤为治饮食劳倦、损伤中气之剂。今治鼻衄不欲其升散,故去升麻、柴胡;人参、麦冬、五味为生脉饮,善补肺气。此方中上焦之气兼补,再用茅根清凉通络以止血
微信11273白清佐经验【2】(二)妇科诸证中对补中益气汤的运用肿满:妊妇肿满,有头目浮肿者,有两足肿胀着,有自膝至足肿者,亦有全身俱肿腹满而喘者,多因脾虚不能制水,气虚不能运化,积聚而成肿也。宜加减补中益气汤治之:人参15g、生芪9g、柴胡3g、炙草3g、当归9g、白术15g、茯苓30g、升麻3g、陈皮6g。水煎服。补中益气汤乃升补脾肺气分之主方,气血俱旺,运化力强,水湿自散。况重任茯苓以利湿邪,其与参术相合,则补多于利,尤益气血也,肿满安能不消?肝痿:产后阴户有肉膜挺出。若脱肝状,俗称产肠不收,亦名阴挺。盖因生产努极,致阴下脱,亦有气虚血弱,子宫坠落(本病非产期亦有之)治法以补气血升提为治。用傅氏收膜汤奏效尤速也。补中益气汤亦效:黄芪30g、人参15g、白术15g、当归15g、升麻9g、柴胡3g、陈皮6g、炙草6g。二、崇尚傅山医学白老学术受傅山先生影响颇多,这在他治疗内科杂病以及妇科病方面多有体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已故名家白清佐善用《傅青主男科》方治疗内伤杂证,韩玉辉善用《傅青主女科》方于经带胎产,声誉之高,为医界和病家之公认(一)白老用傅青主方治内科杂病
1.怔忡之血虚证血虚而怔忡者,面白少气,唇口无华,夜寐不宁,心感空虚,每遇拂逆之事即心跳不安,难以自主,似烦非烦,似晕非晕,舌质淡红,脉象细弱,此心虚也。心虚者肝亦虚,故补心尤须补肝,再佐滋肾之品。治此症用傅青主方甚效:生枣仁24g、熟枣仁24g、人参9g、当归12g、五味子6g、菖蒲15g、茯神9g、麦冬9g、丹皮6g、甘草6g。水煎服。此方用生枣仁疗肝虚而治神昏躁乱,熟枣仁敛津液而除烦渴不眠;茯神、菖蒲安心神而开心窍;人参、当归补心气而养心血;佐五味以益肾;用麦冬以润肺;尤以丹皮泄心肝肾三经之伏火;甘草和中。心血足,肝木平,火不易动,心液自润,血虚之怔忡愈矣。2.胃痛之虚痛证虚痛者其痛绵绵,久而不愈,不思食,食而难运,口多涎沫,手足冰冷,大小便清利,腹按之觉舒遇寒转甚,舌质淡,脉沉紧。乃胃阳气虚之候也。盖阳虚则肢寒,气衰则转输失运,滞而不化,清浊相干,疼痛始作。治宜温中补阳,寒痛自去。古人虽云痛无补法,乃指邪气而言也。方用理中汤、小建中汤合剂:党参15g、白术12g、炮姜6g、炙甘草6g、桂枝12g、白芍9g、饴糖12g、大枣3个水煎服。方中党参、甘草、饴糖补中益气,白术健胃胜湿,炮姜温中散寒,芍药敛阴止痛,桂枝调和荣卫,大枣养胃和中。痛止,可常服补虚健胃丸药,加以巩固,白老仿傅青主法颇验:米粥锅底(焦黑)30g、山药蛋(土炮)30g、党参30g、白术30g、蜜丸9g重,每服一丸,早晚各一次,开水下。3.泄泻(1)火泻证:火泻则腹急痛而拒按,暴泻如注,顷刻数十次。所下粪便灼热如火,肛门肿痛,口干苦,身热,渴欲饮冷,小便短赤涩痛,脉必沉数。病甚危急,稍俟延误,多致津液消亡而虚脱。多因夏日暑热蒸熏,暑热之气,遏抑于脾胃,加以乘凉饮冷,致使寒热之气,交战于肠胃,故绞痛也。必须急救其脾胃之气,分利水湿,因其势而利导之。用傅青主截泻汤甚效:玉米12g、山药12g、白芍12g、白术12g、黄连15g、茯苓15g、泽泻9g、甘草9g、肉桂0.3g、人参9g、车前子30g。水煎温服。方用参、术、山药、玉米、甘草健脾固气;芍药缓肝止痛,苓、车、泽分利水湿;肉桂疏通膀胱之气,水利而泻止矣。然最奇在于重用黄连,因火邪留于肠胃而致泻,非重用苦寒则不能散火,火不散则寒火之结不开,泻必不止(2)水泻证:水泻多得之暴饮冰冷,多啖瓜果之后,致水邪停滞于肠胃。其症头晕沉重,胃脘痞满,腹不痛而肠鸣,小便不利,便下稀水而冷,脉多濡细,舌苔白厚而腻。盖脾恶湿,水湿凌脾,故作水泻也。白老治此病,恒宗傅青主之分水法:用白术30g、健脾除湿,车前子30g、利水,水去脾健,水泻自止。若泻下日久,脾阳受损,更加吴茱萸6g、五味子6g、茯苓12g则泻无不止。寒盛者,脉必沉迟,手足逆冷加肉桂9g、附子15g、干姜12g、挟热者,按火泻法治之。4.鼓胀之虫臌证肚腹坚胀,但四肢不胀,即胀亦轻。初起腹皮出现红丝,重则青筋暴起,面色黄而常有红点红纹,饥时腹痛,饱则痛止。乃虫结于血所致。得之于饮食生冷不节,食入恶虫之子,久则变而为虫,日积月累,虫遂生多,血结乃成;虫在腹吸食水谷之精,致各脏腑滋养不足,故虚羸消瘦生焉。加以血结郁滞,阻塞通路,气机不畅而肿胀成矣。此症最忌小便不利和胃不健纳,若小便自利,胃纳较好者,均属可治。盖小便利者,肾气能通于膀胱也,胃口开者,心气能行于脾胃也,二脏之气有根可任攻下,故曰可治。用傅青主消虫神奇丹:当归鳖甲地栗粉各30g、雷丸神曲白矾各9g、茯苓12g、车前子15g水煎服。方中鳖甲善消血积,雷丸功专杀虫,神曲健胃消积,地栗粉(即茡荠粉)、白矾破积攻坚,逐泄痰涎,茯苓、车前善走小便,引浊邪涎液化小水而去。恐伤阴血,故用大量当归活血补血,乃攻邪而不损正之剂也。服此药后,小便必长,大便必多,或下恶虫,或不下虫。三、四剂后,症状渐渐消退。可去地栗粉、雷丸、白矾,续服七八剂以复阴血,神气可健也。
5.吐血之劳伤吐血劳伤吐血,血紫成块,精神倦怠,口干,不思饮食,胸胁疼痛,脉涩。每因劳伤火动,必吐血一口或数口,血虽不多,而耗神殊甚,甚有终年不愈者。症因劳心或劳力过度,以致瘀血不祛,若遇气逆火动,必逆而上溢。治当活血消瘀
微信11274白清佐经验【3】方用加量生化汤:当归60g、川芎30g、桃仁9g、姜炭9g、炙草15g、童便黄酒各半煎服。按傅青主生化汤为治妇人产后瘀血腹痛圣药,用于因劳瘀吐血亦颇神效。虽分量加重,而用药仍遵原意,未敢更动也。方中重用当归、川芎,活血生血,以其为血中气药,俾血与气附,气与血固,气血相依,自不妄行。且血活而瘀自能散,更佐桃仁祛瘀,瘀去则血顺,黑姜不仅有温化之能,且具止血之力;甘草和中缓气逆;童便治吐血;黄酒可散瘀,故本方有生血化瘀、止血安危之功(二)用傅青主方治妇科病
1.月经病月经病是妇女多发病,影响身体健康颇甚。妇女以血为主,血海通顺,则月事以时下,身体得安。月经愆延,失其常度,则诸病生焉。白老认为肝藏血,血寒则凝,血热则行,血瘀则滞,妇女以血为主,寒热之过与不及,都会影响经带的异常而致病变发生,所以须用疏肝调气,活血化瘀之法治疗。认为月经先期,乃因肾中水火不能既济,以致血热沸腾,故早期而降也。若经来量多,其色赤紫,唇焦口燥,畏热喜凉,脉弦数。傅氏曰:“火太旺则血热,水太旺则血多”,为血热证,宜敛阴清火,用傅氏清经汤治之;若经期超前而血量很少,面色无华而颧赤,身体瘦弱而皮干,心烦骨蒸,夜寐不安,舌红无苔,脉虚而数。此水亏而火旺之虚热象,治宜两地汤。经来后期量少,形寒喜热,舌淡,脉细者,为血寒证,以温补肝脾肾之法,虽经水本于肾,而肝脾之虚,亦可致病,用傅氏温经摄血汤补益精血。经行前后无定期,乃因肝气郁滞,血行不畅之故也,宜用定经汤疏解郁滞。因肾虚不能化经,血瘀气滞,不能宣通所致经闭,须用益经汤补肾理气化瘀。痛经之因肝经郁热之经前腹疼者,宜用宣郁通经汤解郁清热;因肾虚肝气不调,水不涵木之经后腹疼者,宜用调肝汤补肾和肝。2.带证带虽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之分,但总不外脾肝肾三经受损,带脉失约,湿邪为患。如肝郁脾困,脾精不守所致带下量多而色白,宜健脾除湿为主,辅以平肝解郁,傅氏完带汤主之。如因脾虚而湿热停聚致任脉积湿,湿盛生热,腐败而成之带下浓如茶汁,黏腻腥秽之黄带,则用傅氏易黄汤。如因肝经湿热所致之青带,则用傅氏加减逍遥散清解肝经之不畅。如因湿热陷于带脉,肝火炽而失藏血之职,渗血于带脉,所致之赤带,用傅青主清肝止淋汤甚效。如因胃火太旺与命门、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之黑带,宜用傅青主利火汤治之。若因肾阴虚而下黑带者,则宜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3.胎前诸病孕妇身体健康与否,关系母子共同之安危,故治胎前诸病,应格外注意。在治疗妊娠初期,因肝热血燥,脾胃气衰所致之恶阻,多用傅青主顺肝益气汤以补肝润燥,健脾开胃。若妊娠腹痛,胎动不安而下坠,精神疲倦,形寒肢冷,腰痠气短,舌淡苔白,脉微弱或反虚大,此非劳之于房事,即伤之于饮食,致使脾肾亏损、带脉无力,故腹痛而胎动也,方用傅氏安奠二天汤。若孕妇前阴下血,或下黄汁,腹时疼,或不疼,此多由气虚不能摄血,血随气而下陷。虚则郁热生,热生则血动不固,故患胎漏矣,当补气清热,气足则血固,热去则血安,以傅氏助气补漏汤治之。若妇人怀妊之后或因气血虚弱,不能营养胎元,或因疾病伤胎,恐有堕胎小产之虞,可服保产无忧散以补气血,安胎元。医案(1)彭某某之妻,38岁。怀孕三月,呕吐甚剧,恶食口渴,肢体倦怠,诊其脉,滑而数。予服顺肝益气汤:人参30g、当归30g、苏子30g、白术9g、茯苓
6g、熟地15g、白芍9g、麦冬9g、陈皮9g、砂仁3g、神曲3g、生姜三片,水煎服。方中人参、当归、白芍补气补血;白术、陈皮、砂仁、神曲健脾开胃;熟地、麦冬滋阴;苏子、茯苓降气。二剂轻,三剂呕止。调养而安(2)女,28岁,怀孕七月,摄居不慎,少腹时疼,胎动不安,腰痠气短,脉象虚大。即用傅氏安奠二天汤:人参30g、熟地30g、焦白术30g、炒山药15g、山萸15g、黑杜仲9g、枸杞6g、炒扁豆15g、炙草3g、水煎服。此方乃集补阴补阳之品、健脾益肾之味,俾先后二天之精液足,胞胎之气血自充。尤其此方量大力强,故奏功神速也。二剂腹疼止,四剂胎安。嘱其严守胎教,并服保胎药数剂,生产时甚为顺利(3)宋,28岁,怀孕五月,胎漏。用四物汤加芩、术,转致腹痛泄泻。据脉虚滑,本应扶气而清热,未可清重于补,故投补漏汤数服而愈。农妇吕氏,妊娠漏血忽下,腹痛腰痠,乃气虚血燥。令服补漏汤,三剂得愈。傅氏助气补漏汤:人参30g、白芍15g、酒黄芩9g、生地炭9g、益母草3g、续断6g、甘草3g。水煎服。方中重用人参补气;尤赖白芍敛阴止痛,黄芩、生地皆用炭,清热而涩漏;益母草、续断安胎而止血;甘草和诸药力,血漏可止也(4)刘,25岁,体素弱,面色黄,小产二次,今又怀胎,唯恐再堕,求为保胎。处以保产无忧散,月服一剂。另用归脾丸常服,足月顺产无恙。当归15g、川芎
6g、白芍6g、菟丝子15g、川贝4.5g、羌活5g、川朴5g、焦祁艾6,芥穗5g、黄芪15g、枳壳3g、甘草6g。水煎温服。若有热象,加黄芩6g。此方每月服一剂,可见安胎。临产空腹预服二剂,生时即可顺生。如遇伤胎,则可保胎。若腹痛下血,势欲小产者速服二剂以挽救,并可免产后余患。
微信11275白清佐经验【4】4.难产妇人有临产数日不生者,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胸闷嗳气,腹胀阵痛,脉细而滑。治宜气血双补,以气足自能推送,血足气自得养,用傅氏送子丹。黄芪30g、当归30g、麦冬30g、熟地15g、川芎9g。水煎服。方中黄芪大补其气;当归大补其血;麦冬润之;川芎行之;熟地滋水,血足气得养,气生血有依,胞胎润利;水足则易生也。若交骨不开者,用降子汤:当归30g、人参15g、川芎15g、红花3g、川牛膝9g、柞木枝30g。水煎服。如张某某妻,
42岁,水破将产,迟迟不下。乃气血虚弱,胎儿转动无力,须大补气血,以送子丹加人参12g、二剂乃生。又如李媳,36岁,股临产门,竟不得出,乃交骨不开之故,宜补气血之中,益以开骨之品。服降子汤一剂胎下矣。5.产后诸病妇人新产气血大损,阴既亏于下,阳易冒于上,瘀血内阻,气滞不行,皆可致病。当遵“产后虽多不足之病,亦当详审其每挟有余之证”之旨,辨证施治。新产血虚气弱,瘀血凝结滞而不行,遂致产后少腹硬痛,宜用傅青主生化汤治之;分娩后不久,忽然头眩昏晕,不省人事,此因新产血虚,阳气必然不足,或劳倦力竭,虚火泛上,故中心无主,神不内守,当补气血以解晕,方用傅氏补气解晕汤;新产妇乳汁不行,乃因气血虚损而致,当用傅氏通乳丹以补气生血,通利乳汁(1)少腹硬痛:产后少腹硬痛,喜热喜按,恶露不多,面色苍白,皮肤干燥。头眩心悸,大便秘结,舌淡,脉细涩。盖因新产血虚气弱,瘀血凝结滞而不行所致,用傅青主生化汤甚效:当归24g、川芎15g、桃仁3g、黑姜3g、炙草3g、黄酒、童便各半煎服。此方补虚消瘀、通滞和荣,为产后之良方。随症加减,疗产后疾病甚多,若恶露不下,腹疼身热者,加三棱3g、莪术3g、肉桂3g;如腹泻者,加茯苓6g、肉桂3g、白术6g、莲子8枚;如大便难者,去黑姜,加麻仁6g、肉苁蓉3g;如发厥气短者,加人参12g、附子一片;如渴者加麦冬3g、五味子3g、;如神魂无依,妄见妄言者,加柏子仁3g、人参6g、茯神6g、益智仁3g;如完谷不化者,加陈皮3g、砂仁3g、茯苓6g、益智仁3g;如患痢者,去黑姜,加木香3g、陈皮3g、茯苓3g;如伤风咳嗽者,加杏仁3g、桔梗3g、知母3g、去黑姜、桃仁;如呕逆者,加丁香3g、藿香3g。如王,29岁,冬月临产,腹泻而痛,不思食,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脉沉细。乃新产虚损,寒邪乘之,于生化汤加肉桂3g、茯苓6g、白术9g、莲子八个三剂病愈(2)血晕:分娩后不久,或一月内,忽然头眩昏晕,不省人事,此血晕气脱也。因新产血虚,阳气必然不足;或劳倦力竭,虚火泛上;故中心无主,神不内守,当补气血以解晕。方用傅氏补气解晕汤:人参30g、生芪30g、当归30g、黑芥穗9g、姜炭3g。水煎服。血晕救之需急,如汤药不便,可先用铁器烧红入陈醋内,以其酸气熏鼻,即能苏醒;或针刺印堂穴出血,亦可回生。如李,36岁,生子落地,气竭晕厥,急刺印堂穴出血,神识清醒,再服解晕汤二剂神定,再三剂而安(3)产后血崩:产后大量出血,面色苍白,气短自汗,神志不宁,头眩心悸,手足厥冷,脉沉微或虚数。此症多因产后气血未复,又遇劳役伤损,或不慎房帏,以致血动暴崩。盖产后脾肾真阳内弱,血不固而外溢,所谓阳虚阴必走也,法当大补真阳而摄虚阴,用傅氏救败求生汤:人参60g、当归60g、白术60g、熟地30g、山萸15g、山药15g、生枣仁15g、附子3g。水煎服。方中重用人参大补其气,用当归大补其血;白术、山药健脾;熟地、山药滋肾;附子回阳;枣仁定神。诸药虽非止血之品,气足而血自摄也。如郑氏,产未月满,以体质未复,忽患血崩,阴阳俱损,非大补气血不能挽救。故连投求生汤四剂血止,更于原方减半服十余剂而复康(4)乳汁不行:新产之妇乳汁不行,乃因气血虚损而致,盖乳汁为气血所化“无气则乳无以化,无血则乳无以生”故宜补气生血之味,佐以通利之品,则乳自降也。用傅氏通乳丹甚妙:人参30g、黄芪30g、当归60g、麦冬15g、木通3g、桔梗3g、猪蹄二个,水煎服。本方于大补气血之药中,加猪蹄能通;木通能利;麦冬能活;桔梗能下,故一二剂乳可生而通也。如因郁结者,服通肝生乳汤: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熟地3g、甘草3g、麦冬15g、通草3g、柴胡3g、远志3g、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浊内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