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检测,评价报告电子版怎么做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的报告.doc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的报告.doc1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某化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目的:摸清某化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化工公司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制糖车间谷物制粉岗位、乳酸钙粉碎车间粉碎岗位、精制车间乳酸钙粉碎岗位、钙粉房加钙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要求;对3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6.7%。结论:某化工公司作业岗位或工种接触粉尘和噪声危害因素合格率较低,应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单位:
郸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郸城,47715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指导意见(试行)---大家讨论哦,个人觉得太复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指导意见(试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进行编制,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相应章节的内容应补充如下:
1报告装订格式要求
1.1标题与编号
报告标题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报告编号用单位代号-报告类型代号-年份-月份-序列号,单位代号2位数字,报告类型代号2个字母,年份4位、月份2位、序列号9位数,例如:01JC001。
封面内容及格式符合要求、内页(公正性声明及投诉电话)、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CMA、CNAS)、检测、评价、审核人、批准人等相关人员手签单(项目组职责、姓名、职称、资质证编号)并单位盖章。报告书封面盖章注明正本与副本。正本至少2份,其中的手签单不得复印。
三级目录,目录编号规范,含页数(共几页第几页),正文字体类型、字体大小、行间距、每行字数参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相关要求,正文插图不容许跨页,表格后文字应空一行,表格如跨页标题行要求重复。
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内功能分区示意图(根据需要)、设备布局图及其检测布点图等,附图要求各个功能区域及设备标识文字清晰可见。
2报告编制内容
2.1简要工程分析
2.1.1单位概况
2.1.2检测范围与检测结果判定依据:检测涉及的建设范围与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的判定依据。
2.1.3布局与布点
2.1.3.1总体布局:总平面布置图及其简要描述(进行过现状评价可省略)。
2.1.3.2建筑物内功能分区布局及其简要描述各厂房内各层的功能分区布局(进行过现状评价可省略)。
2.1.3.3生产设备布局及其检测布点图:根据生产设备布局图,简要描述各功能分区内设备的布局,设备数量及其定点情况。
2.1.4生产工艺简介
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并简要说明作业方式。
2.1.5化学物料使用情况
化学物料名称及其年用量
2.2现场环境调查
2.2.1检测时的气象条件
对气温、气压、气湿、风速等气候因素的检测。
检测当天气候因素参数
2.2.2涉及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其防护设施情况
简要描述或用表格列出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防护设施。
防护设施设置一览表
检测当天如未完全开启通风设施的,对于未开启原因应该作简要说明。
现场调查对岗位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尽量采用影像资料取证留档或作为报告附件增强描述分析清晰度。
2.3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
2.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生产制度及岗位设置及定员、岗位分布和作业方式、人数、时间等。分析各生产单元内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情况调查表
注:设备状况分为全密闭、设备局部开口有负压或无负压、设备敞开;接触方式分为自动化巡检、机械设备结合手工作业、手工作业;接触时间分为h/d、h/w。
2.3.2检测方案
按照国标、卫标、行标以及国外参考标准等确定可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定点、确定采样(检测)方法,并按照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采样(检测)时段。对定点的代表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检测选择、采样的工作时段选择等问题,应该有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
明确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仅限职业病目录中)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频次、气象条件等情况,详细描述采样时段的生产负荷率、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开启数量及其运行状况、人员规范操作等情况。必要(接触高毒物品、超标岗位)时对检测情况进行实时拍摄留证。例表如下:
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
检测与采样方法一览表
注:采样方式注明定点短时、定点长时、个体采样、仪器直读等。
2.3.3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结果经整理分析后,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进行合理表述,并对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判定。
定点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
注:STEL/ PC-TWA如果小于1(不超限)则不必出数据;定点检测结果判断是根据某一定点短时检测浓度与该点作业接触时间结合对照卫生标准(接触限值)进行合格性判断,不涉及一个岗位(工种)多点接触的情况。
岗位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
注:STEL/ PC-TWA如果小于1(不超限)则不必出数据;岗位检测结果判断是以该岗位所接触的数个作业点的检测浓度值及其对应的各作业点作业时间综合换算该岗位TWA浓度值与接触限值比较作出合格性判断。
检测结果达标情况分析表
2.3.4防护设施检测(超标岗位或委托单位有需求)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标时,应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分析超标原因。尤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包括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等,分析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及其超标原因。
防护设施测试情况汇总表
检测结果判定以外其他职业病防治情况的分析评价(委托单位有需求)
检测结果判定以外其他职业病防治情况的分析评价:应注重不合格检测点及岗位多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以及岗位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现场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综合情况分析评价。
2.5.1整改性建议
持续改进性建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