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病(嗜酸性性病淋巴肉芽肿治疗)怎样治疗

颌面部木村病的CT、MRI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9期
颌面部木村病的CT、MRI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对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以中青年患者多见,病史较长,绝大部分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10例影像表现为腮腺、耳周或颊面部结节状肿块,病灶清或不清。边界清晰常呈明显强化,边界不清者常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多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病侧局部皮下脂肪层萎缩。另有1例仅表现颈部多发淋巴结的肿大。结论: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其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82.2【正文快照】: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金宅显于1937年首次报道,并以"嗜伊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命名,随后1948年日本学者木村对此病的病理组织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搜集了2005年1月~2011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1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司亚萌;刘冰;张文峰;陈新明;孟箭;赵怡芳;;[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汪跃平;游云华;梁军;黄志权;刘本艳;张华伟;易先平;;[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9年06期
袁小平;黄莉;黄穗乔;朱叶青;;[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3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冬生;王慧钢;;[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小龙;吕春堂;周中华;刘军;;[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孙志军,张露,张文峰,刘冰,陈新明,赵怡芳;[J];口腔医学研究;2005年05期
杨智云;赖英荣;冯崇锦;蒋爱云;刘春玲;李树荣;;[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11期
付胜奇;邢红霞;张在强;杨蕾;张淑玲;孙世龙;;[J];临床误诊误治;2008年04期
张学成;石梅;朱勇;肖锋;;[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3期
刘春蓓,胡伟新,陈惠萍,唐政,曾彩虹,刘志红,黎磊石;[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年06期
陆磊,陈仁贵,李小秋,王坚;[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黎功,于世平,王俊杰,王萍,何新勇,申文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9年03期
杨留勤;[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东昕;付广印;刘树荣;迟宝权;张清泉;;[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年09期
陈代文;董其龙;陈自谦;;[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6期
徐春生;王辉;张开金;;[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6期
周四清;毋凡;王继峰;徐钐;温生贵;盛玉奇;;[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20期
潘晶晶;钟燕;王海屹;蔡幼铨;叶慧义;;[J];当代医学;2009年26期
张雷;郁万江;陈志强;李子彦;黄旭;柴晓明;;[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1期
江杰;杨亚英;韩丹;;[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11期
,孙燕妮;[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年07期
郝智秀,金德闻,张济川;[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6期
张晓亚;梁碧玲;;[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继良;葛英辉;程天明;徐俊玲;史大鹏;;[A];河南省首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会议暨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郭兰芝;郭华;杜华芳;;[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涂茜;熊飞;刘翼程;;[A];第六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八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六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徐春林;陈立光;郑传彬;朱卫峰;张雪梅;;[A];第六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八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六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肖艳;张晓莺;何瑛;韩玺河;郭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郑昆华;郑松;;[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曹建书;李振平;刘树伟;于台飞;丁娟;;[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张卓;赵锋;;[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雷皓;;[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宁瑞鹏;李鲠颖;;[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冬;[N];中国建材报;2010年
刘言成;[N];科技日报;2009年
纪准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潘治;[N];医药经济报;2003年
贾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本报记者  朱广菁;[N];大众科技报;2006年
何洋;[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连晓晖 袁志国;[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任晓辉;[N];健康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希杰;[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冯锡钢;[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顾倩;[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赖灿;[D];浙江大学;2006年
方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肖炳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袁飞;[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吴祥;[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曾庆师;[D];山东大学;2007年
程细高;[D];南昌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芳;[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孟令惠;[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李建胜;[D];江西医学院;2005年
陈娟;[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夏依扎·卡玛力;[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方挺松;[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孟延锋;[D];浙江大学;2005年
张建新;[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杨欣;[D];吉林大学;2005年
赵艺蕾;[D];郑州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席庆大夫本人发表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如何治疗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也叫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Kimura(木村)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故本病又叫木村病。
本病有两项较具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70%),多数病例在肿瘤摘除后减少。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IgE升高(800~3500微克/ml-1),多认为是非特异性的IgE。
主要临床表现,局部多以肿块被发现,发生于皮下多伴有极度搔痒感觉。口腔内小孔的首发症状,我很少见到,一定要排除恶性淋巴瘤。
治疗:实质是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治疗上可以采取小剂量放疗、激素治疗,效果常很明显。如效果不佳,可考虑化疗。出现明显占位可考虑手术。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增多性肉芽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该用什么药,该注意点什么
病情描述:男,22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增多性肉芽肿,该用什么药。,服用的是强的松。,怎样才能控制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范围内。药减下来,肿物就有所长大,
疾病名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该去哪个医院,找哪个医生,该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不痛不痒,没活检前里面就有浓,含有玛莎病毒
疾病名称:良性肿物&&
希望得到的帮助:求帮助
病情描述:2周岁男孩,经活检是,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不疼不痒,身体没有不适。
疾病名称:良性肿物&&
希望得到的帮助:求帮助
病情描述:2周岁男孩,经活检是,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不疼不痒,身体没有不适。
疾病名称:良性肿物&&
希望得到的帮助:求帮助
病情描述:2周岁,经活检是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不疼不痒,不身体没有不适。
疾病名称:左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能根治
病情描述:双侧面部不对称,左腮腺区肿胀,触诊可及多发性结节状肿物,质地中等,界限广泛不清楚无压痛。
疾病名称:木村病,学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应该去哪家医院治疗
病情描述:右腋下淋巴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lge增多!
疾病名称:木村病,学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应该去哪家医院治疗
病情描述:大夫你好,右腋下淋巴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lge增多!确诊为木村病,让服用少量激素,但容易复发,孩子才三岁,不愿意让其服用激素,想中医辩证治疗,中医这一块你有啥好的建议吗?
疾病名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求医生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右下颌淋巴结肿大,去年做的手术,检测是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现在复发了求医生怎么治疗
疾病名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去年做的手术.现在复发&&
希望得到的帮助:求问大夫怎么治疗.谢谢
病情描述:右下颌淋巴肿大.有点痒.不疼.去年做的手术.检测是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现在复发了
疾病名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今年16岁,2003年(8岁)春发现左腮腺区和颈部淋巴肿大,2004年春去医院验血常规后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为正常的3倍多,日去...
疾病名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病两年,去年做的切除手术,因为备份有危险性,没有完全切除,后放疗一个星期,目前仍有部分肿块,想咨询一下,后期该如何治疗效果会好点?
疾病名称:患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病两年,去年做了切除手术,后放疗两个星期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在当地医院治疗,目前还有肿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您能否给一些治疗建...
疾病名称:噬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左侧腮腺部位,10年发现有3到5厘米肿块,时大时小,有吃激素药物时,会消的比较快,但是病灶部位还是感觉到有小肿块,停药后,复发很快,就诊于...
疾病名称:嗜酸性淋巴结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耳垂下有肿块,不疼。。淋巴那也有。。基本不明显,遇热肿块变大,吃强的松有明显效果。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曾经放疗过。效果明显。
疾病名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今年16岁,2003年(8岁)春发现左腮腺区和颈部淋巴肿大,2004年春去医院验血常规后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为正常的3倍多,日去...
疾病名称: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表现为腮腺区软组织无痛性肿块,缓慢增大,平均病期可长达7-8年,伴有轻微发热和倦怠感。病变亦可发生在眼眶周围、颧颊部、颌下和颏...
疾病名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耳前后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痒,已10余年,穿刺确诊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曾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治疗2次,主要是放疗,现又复发
疾病名称:嗜酸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1、 患者1985年因下颌部肿物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活检病理显示:释酸粒细胞肉芽肿,口服强的松3年后一直未做治疗。
2、 07年初,右侧腮帮除发现肿物,针吸结果为“考虑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增...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席庆大夫的信息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颅颌面畸形的手术整复治疗,包括唇腭裂、颌骨...
席庆,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学位,主研口腔颌面头...
口腔科可通话专家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航空总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明智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与血...
全网发布: 19:51
一、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嗜酸性肉芽肿(EG)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现,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X。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侵犯部位为骨骼和肺。这占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病例的60-80%。黑人本症极少见。
  嗜酸性肉芽肿可见于颅骨,下颔骨、脊柱和长管骨。男女发生率比2:1。Letterer-Siwe病是暴发性的全身系统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迅速致命。占所有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10%。Hand-Schuller-Christian病(HSC)是一种慢性扩散性的郎罕氏细胞增多症形式,多见于老年患者。HSC三联征是指尿崩症,突眼症和颅骨病损。嗜酸性肉芽肿可以转变成上述全身系统疾病。
  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血沉升高。
  嗜酸性肉芽肿病灶的放射线表现无特殊性,不同的部位,表现不同。颅骨的病损表现为内外颅骨板层不规则的锋利的破坏,形成“斜边缘”,(Beveled edge),骨盆的缺损边界多模糊。脊椎缺损多发生于椎体。发生在长骨,则多位于股干,干骺端的髓腔中份。病损可以造成骨内、骨膜的反应。CT扫描及MRI对于明确病变髓腔内的范围及对皮质骨的破坏程度有价值。影像学诊断需与尤文氏肉瘤、骨肉瘤、转移瘤和化脓性骨炎鉴别。
  大体组织检查、嗜酸性肉芽肿是软的、肉芽状、胶质状的组织。颜色灰红、褐色或者褚黄色。显微镜下观,嗜酸性肉芽肿内大量郎罕氏细胞。这些郎罕氏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和髓腔内的树突状细胞。电镜下,这些细胞与郎罕氏细胞一样都含有浆内的颗粒状小体,Birbeck’s颗粒。镜下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多核砼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巨细胞。早期的病灶内富含郎罕氏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晚期病损内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组织增多。嗜酯性肉芽肿产生的原因多认为是性和免疫源性的。
& &&&&& 治疗:①个别可自愈;②病灶刮除+植骨;③边缘性切除以防复发;④范围大者,术后放疗。
& &&&&& 有人分析16例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接受了手术和放疗,11例行单纯放疗.结果5年生存率为100%,至末次随访时有3例治疗失败,占18.8%.提示嗜酸性肉芽肿行手术加放疗或单纯放疗后的疗效较满意。
二、嗜酸性粒性淋巴肉芽肿(Kimura’s disease)
& &&&&&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又称谓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
& &&&&&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为一种少见的局部慢性炎症变,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的头颈区域皮下深部位的软组织肿块,周围淋巴结和大唾液腺常受累及,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血清IgE水平的增高,淋巴结活检提示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特征性改变.本病由我国金显宅等[1]在1937年首先报道,当时称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1948年Kimura等[2]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unusual granulation combinedwith hyperplastic changes of lymphatic tissue)"对本病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之后多数作者遂称此病为Kimura病。& &&&&& 它是罕见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颈部皮下包块,部份人有肾损害、皮疹、干咳或者咳嗽、呼吸困难、浮肿。病理检查为良性血管淋巴结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治疗的方法有激素、环磷酰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 &&&&& 糖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效果好,需长期随访,激素减量的过程中注意病情反复。也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A。激素治疗效果差及病情反复的患者,可予以化疗或放射治疗。
&&&&&&&&病变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
三、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两者的区别
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后过敏反应有关
病因未明,与IgE介导的Ι型变态反应有关
主要病理细胞
肿块组织中郎罕氏细胞增多
肿块组织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主要临床 表现
骨骼和肺损害
颈面部无痛性淋巴结或/和软组织包块
手术、放疗
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
&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各种人种,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程长短不等,呈慢性或自限性,可消退、复发或持续多年,但无恶变报道。ALHE病因尚未明确,其临床表现多样,好发于头颈部皮肤,部位以耳周、前额多见,偶可累及躯干、四肢等,容易误诊漏诊,只有约20﹪可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一般无IgE增高,和木村病有许多共同点,容易混淆。临床上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头颈部的肿物,特别是对于淡红色至棕红色丘疹、斑块或皮下结节更要考虑该病的可能,诊断最后依靠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但要注意和木村病鉴别。
&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木村病过去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但现在被认为两者在临床上和组织学上都是可以区分的两种独立的疾病。两者的共同点为均好发于头颈部,有复发倾向,都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理学上均有小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两者亦有各自的特点鉴别。
&&&&&&&&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特征性的病理特点表现为:多发生于头颈部真皮及皮下组织,镜下见血管增生非常明显,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核大,嗜酸性胞质内可出现空泡,血管壁增厚,内可有血栓形成,内皮细胞过度增生可造成管腔阻塞或消失,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不等,在血管周围或弥漫性浸润,无嗜酸性脓肿,很少见到淋巴滤泡和活跃的生发中心,间质纤维化少见。
& &&&&& 木村病主要发生于东方人种,青年男性多见,一般病程较长,皮损多发生于颌面部,特别是腮腺区,多为大的较深的皮下肿块,甚至累及肌肉,但表面皮肤一般正常,常见局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大多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IgE增高。木村病的病理特点为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呈扁平或立方,无空泡,无上皮样或组织细胞,常出现淋巴滤泡,活跃的生发中心经常见到,间质纤维化常见。
& &&&&& 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最有效的方法,但因为皮损有时多个而且容易复发,还可以选择放疗、冷冻、激光、局部注射激素等。
& &&&&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血管肿瘤,可能复发,但暂无恶变报道。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骨嗜酸...”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3:17
张明智大夫的信息
张明智大夫电话咨询
张明智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张明智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张明智大夫提问
张明智的咨询范围:
NK/T细胞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胸腺瘤、结节病、Castleman病、木村病、still氏病、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疑难肿瘤病人的诊治。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肿瘤诊治的整体指导。
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不接受10岁以下患者。
张明智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肿瘤中心好评科室
肿瘤中心分类问答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9例疗效分析,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嗜酸性肉芽肿,淋巴肉芽肿,性淋巴肉芽肿,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性病性淋巴结肉芽肿,肉芽肿,化脓性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9例疗效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嗜酸细胞 木村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