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成全翻译成壮文在线翻译软件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推行拼音壮文步履维艰的反思
2010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提 要】本文介绍了推行拼音壮文出现的两次高潮和现状,剖析了推行拼音壮文步履艰难的原因,提出了拼音壮文的出路在于摒弃纯拼音壮文的做法,实行汉壮混用,并分析了汉壮混用的可能性。 中国论文网 /1/view-253512.htm  【关键词】拼音壮文;出路;汉壮混用。   【作 者】覃德民,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副译审。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The self-examination about why we carry out Zhuang alphabetic   writing was difficult to go on foot   Qin Dem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wo high tide of carrying out Zhuang alphabetic writing and its actuality, analyses the reason about its difficulty to carry out, the way out for Zhuang alphabetic writing in discarding the pure alphabetic writing, uses Chinese character and Zhuang alphabetic writing together, and analy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way, advances the specific scheme.   Key words:Zhuanuses Chinese characterand Zhuang alphabetic writing together      国务院正式批准《壮文方案》已有半个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语委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壮文的推广作出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作为壮文工作战线上的一员,我对拼音壮文进行了一些反思,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      半个世纪以来,推行使用拼音壮文曾经出现过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5年国家帮助壮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1957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壮文方案》,在壮族地区开始推行使用,那时习惯于搞群众运动,把学习使用壮文当作政治任务来抓,一度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学习使用拼音壮文的热潮。自1956年后,先后成立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民族出版社、壮文报社、民族印刷厂,建立区、地、县壮文学校五十二所,先后培训壮文干部、群师四万多人,参加学习壮文的群众达二百九十多万人,有七十多万人能拼读和书写简单的文章。区内出版的壮文书刊、通俗读物三百五十多种,发行一千零四万多册。壮文报发行五百多期,最高时期发行量达八万份。国家民族出版社翻译出版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十万多册,还翻译出版了《人民画报》、《民族画报》、连环画、科普读物等八十多种,发行一百二十多万册,其中《人民画报》和《民族画报》还发行到十三个国家。人民币也印上了壮文?①。然而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推行壮文工作被迫中断。   第二次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恢复推行使用拼音壮文,并对原《壮文方案》进行了修订。1982年3月,《壮文方案》(修订案)经国家民委批准,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推广使用。   首先,恢复或新建有关壮语文工作领导机构和专业机构。自1980年6月恢复自治区民语委后,各地、市、县也相继恢复了壮语文工作机构(主要包括壮文工作委员会或办公室和壮文学校)。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壮文学校、《壮文报》(即现在的《广西民族报》)等都于1982年底前得到恢复。1980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设立壮语编辑部;1984年建立广西民族语文印刷厂;1986年组建综合性民族文化期刊《三月三》壮文版,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则增设壮文翻译室,自治区教育厅也设立了壮文推行办公室。   其次,壮文进校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截止1989年,全区小学壮文试点己发展到45个县(市)306所小学1071个班,学生30879人;有22个县建立民族中学共22所67个班,在校学生3499人。广西壮文学校于1982年、广西民族学院(即现在的广西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即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于1983年先后恢复壮语文中专、大专、本科招生,至2002年共培养6000多名壮语文中专毕业生(不含壮文短训人员)、近千名壮语文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此外,南宁、桂林、巴马、百色4所民族师范学校也开设了壮文课,共轮训在职县、乡、村领导干部、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民间文学工作者、壮族歌手、地名普查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等6000多人(其中干部和中小学教师3253人,大中专毕业生2904人)。这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是壮文进校实验,主要由自治区民语委负责,推广使用拼音壮文进入了最好的时期。1990年6月起,壮文进校试验工作移交给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壮文进校试验逐步缩减,标志着拼音壮文推行使用工作开始走下坡路,到2002年,全区仅剩23个县(市、区)66所壮语文试验小学,63个教学点,分布在46个乡镇,小学生20766人;有民族中学(壮文初中)24所,学生17318人(其中壮文班学生5571   人)?②。   目前拼音壮文的现状是惨淡经营。近年来,由于经费的制约,再加上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自谋职业,壮文进校也逐渐萎缩:大专院校的壮文专业停止招生,中专正在转轨,民族中学的壮文课也仅是摆设,小学的壮文班逐年减少,农村用壮文扫盲的工作举步维艰;除了用拼音壮文出版的《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外,壮文书籍已罕见出版,于是,“读书、看报”的现象少了,写稿、投稿的人急剧锐减,壮文的“一报一刊”订阅数逐年下降,现在仅仅能维持千余份。目前拼音壮文已进入苦苦支撑阶段:壮文进校试点二十年不能推而广之,且日益缩减,甚至完全“烟消云散”,剩下来的几个职能部门还能支撑多久?这是不言而喻的。照此下去,拼音壮文离死亡不远了。壮族――这个在世界各民族人口数量排在第60位的中等民族,其法定文字拼音壮文将面临着消亡的命运。   方块壮字的现状是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目前除了正式刊物使用拼音壮文外,壮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常用的是以汉字为主体、再加上部分“土俗字”组成的文字,用来创作、收集、记录山歌、戏剧等,用“土俗字”加汉字书写的山歌本、壮语剧本、师公唱本等在民间时有出现,但因得不到统一和规范,使用面很窄,会读会用的人不多。由于得不到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也由于读者太少,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方块壮字作品能够付梓出版的可谓凤毛麟角,许多优秀的方块壮字作品只能连同其文字一起自生自灭。壮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方块壮字也将面临无人用的尴尬境地。      二      当初在创制拼音壮文时,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拼音壮文“易学易懂,只要读熟声母、韵母,掌握好声调和拼音方法,就可以拼读、书写自己要讲的话和要写的文章。”?③但是,为什么“易学易懂"的文字壮族民间不用,反而用繁难的汉字和“土俗字”呢?为什么政府主导的拼音壮文步履如此艰难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洋文符号在方块字的王国遭遇水土不服。壮族人从英文的学习中深深体会到洋文的难学,从小学或初中就开始学英文,经过五到十年的学习,掌握四五千个单词还不能阅读一般的读物,因为没有学习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过几年后,许多人所学的单词基本上已经忘记。学过英文的壮族人,因为学英文的艰辛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看见有26个拉丁字母组成的文字就头疼,总以为拉丁化的壮文也会很难学,自然对拼音壮文没有好感。没接触过外文的壮族人,看见拉丁字母组成的文字不是熟悉的符号,也提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自然也对拼音壮文没有好感。在拼音壮文未创制以前的上千年的历史中,壮族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汉字视为自己的文字(事实上是中华民族通用的文字),把汉字改造成适合自己用的方块字称作“sawndip”(半生不熟的字,即土俗字),就像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把汉字看成是正统的文字,把自己创制的文字分别称作假名、谚文、字喃一样。在壮族地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汉字的正统地位不容置疑,就像当年的朝鲜半岛、越南、以前和现在的日本一样,懂得汉字多才算是文化水平高,对汉字以外的文字掌握得再好,也算不上文化水平高,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第二、要在汉字王国迅速推行纯拼音壮文,那是异想天开。在汉字文化圈实行文字改革的几个国家中,除了越南用拉丁字母作为其拼音文字符号外,朝鲜半岛、日本都是以他们熟悉的汉字笔划、部首来创制他们的拼音文字,并且都取得了成功,日本凭借他们的假名夹用汉字跨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南朝鲜即韩国也凭借他们的谚文跻于亚洲四小龙之列。   越南的文字由汉字、字喃成功地转变成拉丁字母文字,有内外因素。内因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的文盲率很高,为了尽快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需要强制推行简单易学的拼音文字,以代替繁难的汉字、字喃,外因是为了摆脱中国的影响,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用拉丁字母文字把自己与中国隔离开来,因此,把推行使用拼音文字当作政治任务来抓,把学会使用拼音文字与爱国爱党联系起来,新文字很快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完全取代了汉字和字喃。   朝鲜半岛作为独立的国家,1446年在创制出他们的拼音文字――谚文后的几百年时间里,还不能一步到位地使用纯拼音文字,一直是汉字夹用谚文,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分成南北朝鲜后,才开始废除夹用汉字方案,伴随国家的强制推行,纯谚文才真正站稳脚跟。所不同的是,北朝鲜已是纯谚文,南朝鲜即现在的韩国在谚文中还夹用少量汉字。特别是在宪法、法律等严肃文件仍夹用汉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韩文的语义精确性进行了批评,认为韩文取消夹用汉字的做法增加了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歧义性,建议增加适当数量的汉字与韩文并行使用?④。有意思的是,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凡地名、人名、历史用语等不写汉字就容易发生混乱的语汇,均在韩文后面注明汉字,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壮学研究   日本早在1200年前开始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拼音文字,800年前这套文字基本成熟,叫做“假名”,夹在汉字中使用,如今日本的“当用汉字”还有1945个。   因为没有国家的强制推行,也因为处在汉语文无所不在的环境中,在壮族地区要一步到位地用洋文符号来取代具有悠久历史又用惯了的汉字、方块壮字,无异于异想天开,在汉字文化圈中三个国家文字改革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半个世纪以来推广使用拼音壮文收效不大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壮语方言的差异增加了推行使用拼音壮文的难度。壮族聚居、杂居之地东西横跨近千公里,南北跨越也六七百公里,历史上没有过统一通用的文字,也没有形成壮语的中心城市,壮语标准音不完全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是在壮语语言调查的基础上人为选定,因此壮语标准语音与方言语音的差别是难免的,就是在同一个县里,语音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有些词汇不同就不可避免,要让操着不同方言、词汇有些差异的壮族人在短期内都用标准音来交际、拼写文字,是不现实的。汉语普通话作为国语通过各级学校推广,广播、电影、电视夜以继日、年复一年铺天盖地而来,经过几十年的普及和推广,还不能让所有方言区的人都说汉语普通话,各方言区的人在本方言区域内还是以讲各自的方言为主,到了外地遇到同乡,方言还是最好的沟通手段、联络感情的纽带。何况,壮语文没有汉语文那样的强势地位,推广起来自然步履艰难。   第四、在汉借词的处理上,拼音壮文具有先天的缺陷。在满眼是汉字、满耳是汉语的国度里,民族语文中的汉借词会越来越多,拼音壮文不能准确地表示一些汉借词,容易产生歧义现象。在壮语标准音中,由于没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也没有i和ü之分,在借用具有送气音和ü音的一些汉语词语时,很可能会产生混淆。例如:   1862 nienz 12 nyied,gyoengq gunghyinz daemjbaengz moix siünghgiz ndaej daengz dansu(碳素)dwg 29211 gwzling,dansu(氮素)dwg 1295 gwzling.   Gij soqliengh swnghcanj swhliu gunghyinz yungh daeuj lauzdung,gaenriengz gunghyinz lauzdung swnghcanjliz(生产率)ndaej daezsang cix daezsang.   Neix dwg lauzdung swnghcanjliz(生产力)daezsang ndaej daeuj.   这是《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三句话,如果没有带括号的汉字注明,很可能会误解原文的意思。正因为民族文字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所有的汉借词,因此,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与壮语最接近的布依文方案就专门设置了6个声母、9个韵母来拼写汉借词。既然不能很好地表达日益增加的汉借词,拼音壮文还不能算是比较科学的文字方案。   第五、相对于方块字而言,拼音壮文具有其致命的弱点。   首先,拼音壮文是线性文字,分辨率比较低,不利于扫读,汉字、方块壮字(即“土俗字”)是表意文字,是图形文字,分辨率比较高,可以一目数行乃至一目十行,扫一眼即可了解一页书中的二三成内容,这是线性文字不可能做到的。   其次,由于分辨率低,出错率相对就比较高。在当今的电脑时代,方块字的输入不会出现多笔画、少笔画、用错笔画的现象,而拉丁字母文字的输入就有可能出现多字母、少字母、用错字母的情况,就相当于一个方块字多了笔画或少了笔画或用错笔画,因而出错率会比方块字高,尤其是没有自动校对系统的拉丁字母文字更是如此。一万个方块字,用拼音壮文来表示,至少有4万个字符,在阅读中方块字只看大概的轮廓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仔细看它们的笔画,但拼音壮文不仔细看它的字母不行,稍微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现多字母、少字母、用错字母的情况,变成错别字,因此,阅读、审稿、校对就会比方块字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1∶4,哪个出错率高,这是不言而喻的。   再次,从容纳不同方音的角度来讲,拼音文字远远不及图形文字,拼音文字不能容纳更多的方音,尤其是不能容纳分歧比较大的方音。拼音文字一般只表示一种读音,图形文字则可以有不同的读音。阿拉伯数字是图形文字,每个民族、每个方言读音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完全相同;汉字是图形文字,不同方言、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人读音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一样,这是拼音文字望尘莫及、永远不可能做到的。
     三      有人曾把推行拼音壮文步履维艰的原因归咎于壮语标准音的选点问题,并提出重新选点的建议,有人曾以壮语南北方言差异较大为由,提出像傣文、苗文那样搞多个方案?⑤,搞成南部方言方案、北部方言方案,更有甚者,异想天开地提出直接采用泰国的文字方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是折腾,徒劳无功。那么,壮族文字的出路何在呢?   摒弃纯拼音壮文的做法,实行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是最好的出路。“中”和“土”是指汉字,“西”和“洋”是指拼音壮文。长期以来,由于受拼音化浪潮尤其是拉丁化浪潮的冲击,我国原有的一些民族文字曾进行拉丁化改革,如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彝文,新创制的民族文字一律是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完全脱离了国情,用了民众十分生疏的洋文文字符号,而且搞纯而又纯的民族文字方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收效不大,走了许多弯路。民族文字夹用汉字,是对盲目拉丁化、纯民族文字化的一次纠正。在汉字王国,完全脱离汉字去搞纯而又纯的民族文字是没有出路的。相反地,逐步增加夹用汉字数量,最终达到能用汉字来表示的词就不用民族文字来表示,使汉字成为民族文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字之树才能常青,民族文字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可以存活更长的时间。日本作为独立的国家,他们的国民并不因为夹用汉字、汉借词太多而感到不安、感到羞耻,并不因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摒弃汉字、实行纯拼音文字方案,下面是日人民网日语版中《贸易纷争 「共倒れ」にしかならない商务部研究员》的一段短文:   中国が米国の今回の措置に反击する必要があるのは、米国のォバマ新政?の初期段?に米国に潜む保护主义的倾向を迅速にくい止める必要があるためだ。米国宪法では、?外贸易政策の决定?が议会に与えられており、こうした体制であるために、米国では贸易保护主义や贸易问题の政治问题化を主张する利益集?が、行政机?にあって政治を主导する政府よりも、国の贸易政策の方向性を左右しがちだ。唯一の超大国としての地位も、米国の贸易保护主义を膨张させている。加えて、执政のどの时期にあるかによ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に?する必要性は?なる。ォバマ大统领は选??中に作り上げたヵリスマイメ一ジを保つてホワイトハゥス入りし、国民との「蜜月时代」はまだ终わつておらず、その高い支持率は记录を更新した。よつて、ォバマ大统领はいましばらく、 贸易保护主义势力の政治的な支援に过度に依存する必要はない。だがヵリスマイメ一ジが消え去り、「蜜月时代」が终わり、政治的支援が一定のレべルまで减少すれば、大统领の心の中に贸易保护主义势力の支援を望む?持ちが强まる可能性がある。   朝鲜半岛作为独立的国家,六百多年前已创制出适合于本民族用的拼音文字方案――谚文,但直到六十多年前一直是汉字夹用谚文。分成南北朝鲜后,为了摆脱中国的影响,以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废除了使用几百年的夹用汉字方案,但是在宪法、法律等严肃文体,南朝鲜即韩国现在还不得不求助于汉字,下面是大韩民国1987年宪法序言的一段:      隔着千山万水的邻国的文字还夹用那么多汉字,照理来讲,国内的民族文字应该夹用更多的汉字才是,事实恰恰相反,在汉语文的王国,在同一片蓝天下,在民族文字中竟然找不到汉字的影子:所有新创制的民族文字统统拉丁化,新旧民族文字纯而又纯,不屑与汉字为伍,完全与汉字划清界线。结果,善于搞拿来主义、“汉”为我用的日本早已走上发达之路,拒绝“汉”为我用的国内民族文字少有人问津,还在为民族文字即将消亡而冥思苦想、长吁短叹。没有好好地反思:在强势语文面前,在汉语文无所不在的大环境中,还在坚持推行纯而又纯的民族文字,只能是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满语文的消亡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满族入主中原后的前一百多年,满语曾被定为国语,满文被捧为国书,大力推行使用满文,凡录用官员、考试、入伍等等都以满语文为准,满语文水平高的优先录用,清王朝的重要文告、文件都用满汉两种文字发布,就连与外国签署的条约也用满文来书写。即使这样,在汉语文的汪洋大海中,满语文迅速地走下坡路,最终逃不脱衰亡的命运。现在,全国的满族人口上千万,但会讲满语的不过百人,懂得满文的不到二十人,大量清朝的文献无人去研究,大量清朝的书籍无人看得懂。如果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大胆启用夹用汉字方案,所有的汉借词都写成汉字,甚至连满汉对译词都用汉字来表示的话,满语文的消亡就不会那么快,结果肯定没有今天那么糟糕。   当时的汉语文还没有今天的强势地位,作为国语国文的满语文也不过存活了三百多年的时间,在汉语文铺天盖地而来的今天,作为可有可无的民族语文存活的时间只能以十来算,语言可能长寿一些,纯民族文字寿命更短,这是必然的趋势。相反地,在民族文字中夹用汉字,能用汉字来表示的就不用民族文字来表示,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的民族文字就有可能与汉字共存亡,从而推迟民族语言消亡的进程。      四      汉壮混用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壮族地区主要接受汉语文教育,为汉壮混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因为交通闭塞,国内许多少数民族还处于封闭的状态,很少与外界交往,懂得汉语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客观上要求使用纯民族语文来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但是,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许多少数民族逐步摆脱了封闭状态,懂得汉语文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壮族地区,几十年来,百分之九十九的壮族人一跨进校门就接受汉语文教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六十岁以下的壮族人多多少少都懂得一些汉语文,为汉壮混用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铺天盖地而来,在报纸、杂志和各种书籍的密集宣传下,不懂得汉语文的壮族人将会越来越少,从而为汉壮混用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在壮文中夹用众人常见而又熟悉的文字符号,对未接触过壮文的人来讲更具有吸引力。对于读过汉语文的人来讲,不管是哪个民族,如果叫他们从前面所举例的三种文字中选学一种文字,又不讲明是什么文字,我相信许多人会选学后两种文字,因为后两种文字毕竟有一些熟悉的文字符号,前一种文字都是陌生的文字符号(括号里的汉字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加上去的)。这一点从职称外语考试中就可以得到证明:许多人以前从未学过日文,但经过一年或更短的时间的日语培训,职称外语考试也过关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文中有一些熟悉的汉字。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夹用汉字呢?   (1)壮语文借用汉语文字、词的音同时保留汉语文字、词原义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新汉借词,比如“社会主义”、“干部”、“政治”、“政府”、“机关”、“法院”等等新词术语,以及汉语文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都可以直接写成汉字。   (2)壮语文中与汉语文有一一对应的词(简称“对译词”),可以直接用汉语文的字、词来表示,阅读时还是读壮语文的音,比如“你”、“我”、“他”、“人”、“手”、“足”、“山”、“木”、“水”、“火”、“土”等等常用的字、词,如能与壮语文一一对译,都可以直接写成汉字。   (3)壮语的同音词可以用汉壮对译词来表示,并用上标符号(?=)来标记,以此来表示只借用汉壮对译词的音而不是汉语文的本义。比如“同班”(doengzban)表示汉壮对译词的本义,“同班?=(doengzban)”表示汉壮对译词中的壮语同音词“同辈”(辈分相同)、“平辈”(有亲属关系的);“门”(dou)表示汉壮对译词的本义,“门?=(dou)”表示汉壮对译词中的壮语同音词“我们”(不包括说话对方的);“滑”(raeuz)表示汉壮对译词的本义,“滑?=(raeuz)”表示汉壮对译词中的壮语同音词“咱们”(包括说话对方在内的)。
  (4)只借用汉语文字、词的音、形来表示壮语文字、词的音、义的,比如“搞?0化?0”(gaujvaq)在壮语中是“乞丐”的意思,“迷?0哪?0荡?0麻?0”(miznajdangqmaz)在壮语中是“很光荣”的意思,可用上标符号(?0)来标记,以示舍弃原汉语文字、词的意义。   为了检验以上方案,笔者曾对15000多字不同类型的文章做了试验,简况如下表:      说明:①同音字是指汉壮对译字、词中的壮语同音字、词;②汉借字是指新汉借字、词;③壮文音节是指不方便或不能用汉字来表示的拼音壮文。      从上表可知:汉借词直接写成汉字,夹用汉字平均可达10%,汉借词较多的作品,高者可达到41%,中者33%,低者也达到24%,这就意味着在这类作品中,汉借词直接写成汉字,学过汉语文的人不经过专门学习拼音壮文,即可看懂百分之三十几的单词,是名符其实的拼音壮文夹用汉字方案;汉借词、汉壮对译词用汉字来表示,接近70%的壮语文字、词可用汉字来表示,是汉字夹用拼音壮文方案;汉借词、汉壮对译词、汉壮对译词中的壮语同音词、借音词用汉字来表示,接近90%的壮语文字、词可用汉字来表示,不过约10%的壮语同音词要用一种符号来标记,约10%的汉语文借音字、词要用另一种符号来标记,此方案基本上算是汉字壮读方案。这里的数字与笔者编著的《汉字壮读、汉壮混用词典》(约70万字)的数字有差距,《词典》共收入2800多个壮语单音节词,有1600多个单音节词可用汉字来表示,约占57%,共用了2600多个汉字,其中对译字约1800多个,对译字中的同音字500多个,借音字200多个。主要原因是,第一,汉借词未包括在内,第二,不能用汉字来表示的壮文音节大多比较偏僻,使用率不高。   试举例如下[右上角标有(?=)的字是汉壮对译字、词中的壮语同音字、词,右上角标有(?o)的字是借音字]:   例一:政治读物(2004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结束语)   ①拼音壮文夹用汉借词:   Gak boux代表:   Ndaw bimoq neix,gij任务政府工作maqhuz naekcaem,dou roxnyinh gij责任gwnz mbaq gig hungnaek,hoeng hix miznaj dangqmaz。Daengx guek 人民yienghneix saenqnyaemh caeuq 支持政府,hawj dou goengrengz hoenghhwd,saenqsim cibcuk。Dou giensaenq,miz aen党中央aeu胡锦涛同志guh总书记daeuj领导,yaengx sang fangeiz hungmbwk邓小平理论caeuq“Sam Aen代表”重要思想,gaenjgaenj baenghgauq daengx guek gak族人民,couh itdingh ndaej haekfug gak cungj gannanz caeuq yungyiemj,dawz改革hailangh caeuq社会主义现代化saehnieb mboujduenh doinyoengx baenaj!   ②拼音壮文夹用汉壮对译词、汉借词:   Gak boux代表:   Ndaw bimoq neix,gij任务政府工作maqhuz重沉,dou roxnyinh gij责任gwnz mbaq极大重,hoeng hix miznaj dangqmaz。Daengx guek人民yienghneix信任caeuq支持政府,给dou goengrengz hoenghhwd,信心十足。Dou giensaenq,有个党中央aeu胡锦涛同志guh总书记来领导,yaengx sang fangeiz hungmbwk邓小平理论caeuq“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baenghgauq daengx guek各族人民,就一定ndaej克服各种gannanz caeuq yungyiemj,dawz改革hailangh caeuq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doinyoengx baenaj!   ③汉字夹用拼音壮文:   各boux代表:   内bi新neix,启?0任务政府工作骂?0胡?0重沉,门?=roxnyinh启?0责任哏?0肩极大重,hoeng hix 迷?0哪?0荡?0麻?0。Daengx国人民yienghneix信任和支持政府,给门?=公?=力hoenghhwd,信心十足。门?=捐?=信,迷。个党中央要胡锦涛同志估?0总书记来领导,yaengx高番旗hungmbwk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baenghgauq daengx国各族人民,就一定得=克服各种艰难和yungyiemi,把改革开浪?=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doinyoengx去?=哪?0!   例二:俗语   人懒换三sak,人凶换三gvan。(懒人换三根舂杵,泼妇换三个丈夫)   饿不吃糇?=车?0,馋不吃鸡乜?0。(再饿也不能吃谷种,再馋也不能吃母鸡)   齐?=家吃旨?0弯?0,齐?=家ram旨?0狠?0。(大家吃才有味道,大家抬才抬得起来)   例三:描写性的短文   哏o?0ndoi,时?=春草蛤?0青swdswd,叶树嫩wtwt,花开满bo,鸟叫时?=秋1wgnim ndaemndwtndwt,lwgvengj黄rwgrwg。Lajdoengh,?=时春花苗青识?0识?0,蛙割?=slweniobob,时?=秋riengzhaeux caemqdigdig,makrwh venjdengjdengi。这是因为泉ndat ciengzlwex有水暖流下河,时?=冬heiqfwi翻oenxoenx,使及o?0neix四季ciengzlwenx raeujub。   读过几年汉语文的人,不论是哪个民族,只要告诉他右上角标有[?=]的汉字是汉壮对译的同音字、词,右上角标有[?0]的汉字只借用汉语文的音,没有符号标记的汉字不是汉壮对译词,就是汉借词,就算他没学过拼音壮文,不会阅读整段文字,但透过字里行间,他多少都能明白三个例子中的一些意思,这就是汉壮混用的魅力所在。   拼音壮文夹用汉字达到第(1)(2)步,就是汉壮对译词加汉借词用汉字来表示,其余的用拼音壮文来表示(请看例一②),比日文夹用汉字美观得多,也不逊色于韩文夹用汉字。达到第(3)(4)步,虽然增加了两个符号来标记,看上去不那么美观,但对于一种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是可有可无地位的文字而言,对于绝大多数无法跨进壮文学校的壮族群众而言,这两个符号就相当于20%的信息量,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对汉字夹用方块壮字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壮族地区民间有许多汉字夹用方块壮字的手抄本,其中有许多汉字壮读字,包括一些汉字壮读字中的同音字,还有不少借音字,正因为不用符号来标记,就很难分清哪些是对译字、哪些是同音字、哪些是借音字,往往是写的人或常用的人才看得懂,这是汉字夹用方块壮字使用面很窄的一个根本原因。用附加符号来规范所用汉字的音、义,使读音更准确、意义更明了,更有利于阅读和理解,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交际的辅助工具。只要是能够记录本民族语言、能够被本民族用来交际,而且不用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就能够被普通民众掌握的文字,就是好文字,就没有必要在乎这种文字符号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先用的,更没有必要全部另起炉灶,搞出一套与别国别族不同的文字方案来。汉壮混用达到第(2)步以后,实际上是以汉字为主,拼音壮文为辅了,字虽然是汉字,但还是读壮语的音,其语法更是壮语的语法,比如汉语的“眼泪”,用壮语来表示是“水?=眼(raemxda)”,汉语的“母鸡”,用壮语来表示是“鸡母(gaeqmeh)”或“鸡乜?0(gaeqmeh)”。   实施汉壮混用方案,使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懂得汉文多的可以多夹用一些汉字,不记得汉字的可以用拼音壮文来写,同一个词,可以用拼音壮文来写,也可以用汉壮对译词来写,还可以用借音词来写;实施汉字壮读方案,由于百分之七、八十的壮语用词用汉字来表示,这些都不受壮语方言的限制,不用专门学习培训就可以看懂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主要是拼音壮文)就有兴趣攻下了,读书、看报的人数将会迅速增加,对报刊杂志、各种书籍的需求将会成倍增加,从而刺激壮语广播、电影、电视的发展,学过拼音壮文的人更有了用武之地:有更多的报刊杂志、书籍可看,有更多的稿件可写,就用不着担心像以前那样学而无用,无书可读,无报可看,有耳不闻(指广播),有目无睹(指影视)了。   这就是本人对推行拼音壮文步履艰难、收效不大的反思后得出的结论。      注释:   ①引自《壮文工作通讯》1981年第一期。   ②引白覃耀武在纪念《壮文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③引白《广西日报》日社论。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与应用力调查》。   ⑤傣文有四个方案,苗文有五个方案。   〔责任编辑:黄润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委曲成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