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看着uc头条 屏蔽或者是屏蔽屏为什么接收不到微信

热门推荐:
  文 | 杨君君
  从昨天开始,看到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在朋友圈断言,“微信和今日头条之间必有一战,朋友圈屏蔽今日头条也会在今年之内发生”。
  先不论此条内容究竟是否属于在腾讯推出天天快报之后,今日头条为防止微信朋友圈屏蔽预先施压,单就从此断言本身,亦可以看出人们本身对于微信的恐惧。
  事发缘由在于今年3月1日,腾讯推出“芒种”计划吸引优质媒体入驻,同时不惜动用腾讯新闻和微信相关资源大力推广,正式将天天快报推向台前,成为了腾讯在移动媒体上对抗逐渐成长起来的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的一把利器。而在其中,马化腾钦点天天快报改名的故事,更是彰显了腾讯方本身对天天快报发展的重视程度。
  我们知道,从今日头条开始,利用机器算法推荐的内容式聚合平台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新的舆论场。
  不同于以往的是,类似于今日头条之类的平台,其理论依据仍旧是基于用户使用习惯数据的计算机智能分析,但它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却远远超出了过去“猜你喜欢”。众所周知,后者已经沦为了数据推荐算法用于实践的一个笑话。今日头条的智能算法推荐,固然有着相比之前尤其是PC时代在技术上的升级,但其关键原因还在于相比“猜你喜欢”常使用的电商场景,媒体在这个行为上有着很大的特殊性。
  互联网带来了信息量的急速膨胀,使得之前中心化媒体的渠道唯一性和公信力不断被稀释,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渠道去获取信息,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对多层面信息解读的需求增多,这是媒体信息宽度的增长。就像是类似于NBA这样的多镜头展示,当一条内容被解构为无数个标签,那么推荐相关的即可。
  而反观电商,逻辑依旧是“啤酒和纸尿裤”的原理,它对于用户商品需求的猜测的难度远远大于新闻信息。比如,你如果浏览了NBA,那么对你展示的相关文章的权重加深,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违和感,而如果你在网上买过电视,那么再推荐一个其它品牌的电视,似乎……至于一些什么“Bra”之类的不靠谱推荐,其实只是理论化的“啤酒和纸尿裤”原理。
  回头来看今日头条,人们对信息宽度的获取,一方面是人们需要在社交化的网络中找寻到更多的“谈资”,另一方面则通过智能算法的推荐逐步的弱化人工编辑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拿到信息聚合平台,就得到了舆论场的控制权。这对于一直将“连接器+内容”作为基础战略的腾讯而言,不仅仅是出于哪种情况,自然不能放弃成为抓住最大的信息聚合平台的机会,而且更多的还在于,腾讯可以通过天天快报作为突破口,成为腾讯新闻客户端的补充,这相比之前腾讯为对抗门户网站而成立腾讯网可以等同视之。
  在腾讯力推天天快报的情况下,今日头条被疑为是下一个被封杀对象,自然也没有太多意外。
  而微信在“封杀”方面,的确有一系列的前科。淘宝、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Uber都成为微信封杀大旗下的刀下之鬼。恰巧的是,这些无论什么理由被微信封杀的产品,或多或少的都跟腾讯有一些竞争关系。
  实际上,在此之前,微信和今日头条之间也发生过一些摩擦。去年11月,不少用户发现,如果用户没有安装今日头条,那么微信在打开用户分享到朋友圈链接时会显示“你的手机未安装今日头条”,相关内容则无法打开,如果手机安装了今日头条APP则能够正常打开链接。当时,很多人怀疑是微信封杀了今日头条的下载链接。虽然现在这些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但相信今日头条已经能够感受到如芒刺背。
  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微信会用什么理由封杀今日头条?
  以版权为由?当初,微信封杀网易云音乐,用的是“版权问题”,那么这次呢?2014年,多家媒体起诉今日头条侵权,使得今日头条的侵权隐患的提前释放,相信不会轻易被微信抓到把柄。
  以安全为由?目前来看,今日头条上所发生的明显交易或者下载行为并不是很多,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隐患,那么这种情况下,微信很难以安全为由封杀今日头条。
  以系统抖动为由?在微信之前以“系统抖动”为由封杀Uber,但最终还是恢复了Uber在微信上的账号。系统抖动只能被用以短时间的权宜之计,相信微信不会这么做。
  以管控舆论为由?以个人经验,目前今日头条上对于“政府灰色地带”的文章管控非常严格。可能唯一的隐患就是,今日头条上的一些视频和图片的新闻,但相信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以及……
  唯一的可能,就是微信屏蔽今日头条的内容抓取。现在,今日头条上很多文章在得到微信公众号拥有者授权之后,可以直接进行抓取,天天快报目前也是采取类似的方式。一旦微信屏蔽今日头条抓取之后,那么对于很多作者,很容易影响到作者的积极性。
  在这么多客观情况存在的情况下,相信微信想要封杀今日头条也并非一件“容易”是事情,毕竟对于微信而言,贸然封杀今日头条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腾讯的“开放”计划。
  或许对于今日头条,好的一点是,目前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天天快报,在商业模式上并没有太多的突破,包括腾讯的“芒种计划”,对作者几亿元的补贴也仍旧是走今日头条和一些媒体联盟的老路,大多数情况下,仍旧是以广告内容转化为主。而这一点,恰恰会成为腾讯和今日头条决战的关键。
  围绕今日头条的风声鹤唳,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的赵本山,大家似乎对结果都异常笃定,只是在等待今日头条被微信封杀的那一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微信的悲哀,引用一段之前微信封杀网易云音乐时我写的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束吧:
  你无法保证你所在的行业是否会成为腾讯的竞争对手,也无法预知未来是否会接受例如百度、阿里这样竞争对手的投资而变相的变为腾讯的竞争对手,更无法知道,在没有任何封杀规则、或者说没有办法做到“统一执法”的微信大生态面前,你什么时候会被封杀?
  届时,你会因为你当时相信了微信连接一切的大神话而放弃了自建App渠道而后悔的跳楼自杀……
  因为如果你是硬件厂商,微信的封杀意味着没有App或者没有将重心放在自主App推广上的你因为没有办法连接设备而只能看着自己的智能设备变成废铜烂铁;因为如果你是生活服务行业提供者,你会瞬间丢失你所有的用户,不要说微信所谓的社交关系链了,你除了之前导出的一些没有实名的微信ID外,你联系不到你任何的用户。
  作者微信公众号:yangjunjun420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互联网观察者杨君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杨君君杂谭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今日微信订阅号界内一片哀嚎,很多耳熟能详的号码被微信官方彻底屏蔽,打开帐号时提示&因用户举报,经证实,你所关注的公众号因违规已被屏蔽所有功能,建议取消关注&,新的用户已经无法关注屏蔽帐号,帐号所有者也已经无法登录或使用帐号进行操作。一时间自媒体各类大号纷纷中枪。
外界纷纷质疑为什么微信会突然发难,对此,腾讯公关总监晚上在微博公开回应&为保障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严禁恶意营销以及诱导分享朋友圈,严禁发布色情低俗、暴力血腥、谣言散播等各类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信息。一旦发现,我们将严厉打击和处理。&这些官话都是老调重弹,之前也说过很多遍,为什么不早不晚,选择现在动手?让我们从微信平台现状和发展的环境等因素来分析下:
1、从微信平台的发展来看:
目前已经足够强大,用户数超过6亿,公众平台注册每天达数百万,新增过万,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马化腾说的&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站票&,而是牢牢的盘踞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阵营,坐上了头等舱的交椅。在这个时候,封杀一批不符合游戏规则或有潜在危险的帐号,即使它们很有影响力,和整个平台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完全不会影响到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从外部宣传、政策等大环境来看:
树大招风,基于大家都熟知的宣传大环境,为了长治久安,迫使微信不得不做出一些严厉的措施和制裁,防患于未然(有传言说微信收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未核实)。我们认真的分析下这些被封的账号,如罗昌平、大象公会、思想云、著名财经人胡舒立等帐号,大都是偏法律、政治经济类的微信公号,这种类型的帐号要想出彩必须紧贴时事或经济类大事来进行分析评论,这就难免遭遇到宣传的红线或者有潜在风险。
拿我最喜欢的大象公会为例,昆明事件后,大象公会发了一篇文章,关于新疆的,但这篇文章没有像往常一样推送群发,而是提醒用户自己打开帐号后用关键字搜索回复,由此看来,帐号的运营者黄章晋也意识到了此类文章的风险性,故而采取了折中的处理方式。在目前两会的敏感时期,再强大的企业,也得按照相关部门的游戏规则来进行,与其坐等着被阉割,还不如自己主动动手,保全平台,舍小众保大家。之前微博上的大V被割韭菜一样被纷纷绞杀,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吗?要知道薛蛮子同志至今还在羁押中啊,微博的衰落仿佛就是一瞬间的事,谁能保证这不会发生在微信身上。著名的营销人杜子建对此评论&微信屠城是意料之中。因为微信是闭环,闭环的传播缺乏自清自证的心理基础;且基于小圈子的闭环结构更缺少让政府心理有底的管控性,因此,干掉就等于彻底干掉了,不会给你复燃的机会。而微博的开放性传播是利于自清自证的,政府管控起来自然是心里有底。政府有政府的算盘,微博传谣越来越难的。&
3、从微信产品角度来说:
微信是一个商业平台,它的发展和用户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是高度相关的,任何影响到用户体验或干扰的行为都是微信不能容忍的,这又要提到最近热门的马航事件,灾难发生后,由于微信的封闭性,谣言满天飞,招致了大量的批评和质疑。(详见之前发的分析文章:)这绝对不是微信想要看到的。同时我们再对比微博,微博在鼎盛期,任其平台帐号自由发展,没有控制好甚至根本没有去控制广告、谣言等,严重的骚扰到用户体验和忠诚度,迫使用户放弃或降低使用频率。2011年7月,曾投资Facebook的俄罗斯基金DST对新浪微博估值50亿美金。2013年4月,出让18%股份换来阿里巴巴5.86亿美金投资。毫无疑问,用户的波动直接带来了平台整体价值的变化。
看到前面的微信公众帐号的大V先驱变先烈,纷纷中枪倒下,后面的运营公众账号的普通企业的小弟们心惊胆战,无一不担心自己中枪。昨天朋友圈里发布了大量订阅号被屏蔽的消息后,收到了大量留言和评论&我们该怎么做&、&我们会被封杀吗&&&&&&&可见大家的心态紧张到了什么程度。我倒觉得大可不必紧张,微信在封杀帐号的同时,也一直在鼓励和扶持比较典型的帐号,微信的初衷绝对不是把平台搞得一片哀鸿,而是让符合规则的用户走的更远。现在微信营销各种概念喧嚣尘上,强捆用户、非关注用户营销、甚至还有叫&营销核武器&等三流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放任自流,微信很快就会重蹈微博的覆辙。遵从规则、循规蹈矩、做好产品、用心服务,少走捷径,这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办法。从我们合作的客户的事实效果证明,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效的渠道,但只有在服务和产品足够好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效果,而不是走捷径、抖机灵、玩小聪明,如果执迷不悟,下一颗子弹击中的可能就是你!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日头条恢复屏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