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ot糊剂会染色牙齿染色吗

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在根管填充中的疗效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21期
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在根管填充中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在根管填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门诊就诊的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153例,共计153颗患牙,将患牙根据完全随机设计分为A、B、C组,每组51颗。A组用iRoot SP糊剂作为根管填充糊剂和牙胶尖进行根管填充,B组用Vitapex糊剂作为根管填充糊剂和牙胶尖进行根管填充,C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根管填充糊剂和牙胶尖进行根管填充。比较3组根管填充后1 d、7 d、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3组根管填充后1 d、7 d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根管填充后1 d、7 dⅡ级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17)。3组根管填充后3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糊剂在根管填充中的短期疗效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Vitapex糊剂相似,提示iRoot SP糊剂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根管封闭剂,在根管填充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81.05【正文快照】: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Biological Ceramic Material iRoot SP in Root Canal Filling DU Yong,LI Hao-bo,GAOQi.Department of Oral Medicine,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目前,根管治疗仍然是治疗牙髓感染和根尖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维倩;田薇;王海云;;[J];口腔医学;2011年06期
张晓芳,许学斌;[J];上海口腔医学;2003年05期
贺庆华;;[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2期
薛明;王芬;武金明;仇宁;;[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洁;;[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颜雯;李伟;;[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李秀丽;杨玥;侯本祥;张琛;;[J];北京口腔医学;2014年04期
吴於芝;林居红;罗俊;;[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吕长海,石莹,张雪玲,欧阳勇;[J];口腔医学;2005年01期
颜雯;吴友农;;[J];口腔生物医学;2013年02期
李平;张智星;周彬;龚士强;毛靖;;[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11期
伍廷芸;黄扬睿;朱友家;阮琼;李冰封;何尚群;;[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洪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孙皎;;[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田丰;[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鹰;[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Priyanka F[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胡亚宁;[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袁洁莹;[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丁林飞;[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朴维英;[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晓亮,宋萌;[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王辉;;[J];口腔医学;2009年02期
徐兵;郑家伟;史俊;;[J];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06期
朱亚萍;朱亚琴;樊林峰;杜嵘;顾迎新;秦峰;;[J];上海口腔医学;2007年03期
邱宏亮,张兰,张国瑞;[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王芬;武金明;薛明;;[J];上海口腔医学;2013年02期
肖成琦;[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张伟,彭彬,陈智;[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年04期
周学东;;[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01期
王芬;薛明;;[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柳丽华,喻荣祯;[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王青,熊世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郁仁清;[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王彩玲,周小波;[J];同煤科技;2000年04期
谢富强;[J];广东牙病防治;2001年02期
倪蕾;[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S1期
吕红,张殿星,王华薇;[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年03期
梁焕友,唐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王孜,樊明文,范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年01期
赵金凤;[J];山东医药;200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石秋;汪洁;;[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徐晶;高蔚虹;;[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刘硕;郑健博;宋其义;董明;李继遥;牛卫东;;[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张虹;;[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范兵;凌均;唐之保;樊明文;;[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郑承宏;徐樟荣;金光盛;;[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李杰杰;;[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花菲;翁雨来;余姗姗;;[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欧阳勇;凌均棨;冯奕刚;任邦鹏;;[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徐学良;张梅;刘溦;;[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娜;[N];健康报;2006年
史彦;[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副主任医师
肖海波 医学博士
徐海英;[N];大众卫生报;2011年
副主任医师
肖海波 医学博士
李明;[N];大众卫生报;2011年
王玉法;[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高学军;[N];健康报;2002年
徐蕾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李娜;[N];吉林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袁欣;[N];铜川日报;2009年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N];苏州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童忠春;[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进;[D];郑州大学;2006年
范江宏;[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袁东;[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高爽;[D];吉林大学;2010年
蒋烨;[D];吉林大学;2014年
赵春苗;[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吴璇;[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康乃元;[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陈欢;[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胡士林(Husni A.H. Ali);[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生物陶瓷在牙体牙髓中的应用:单牙胶充填是是临床的新的希望吗?
众所周知,现代根管治疗的发展与材料的进步密不可分,其中生物陶瓷 (Bioceramic, BC) 出现和使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也一直是讨论的热点。MTA作为第一代的BC最早应用于根尖手术中的倒充填。这当中Prof. Kim Syngcuk对现代显微根尖手术的定义和提倡,为现在MTA的普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由此产生大量相关的文献。
但最近,Prof. Kim不仅在一次学术交流上建议使用新的生物陶瓷材料,如iRoot BP, Biodentin取代过往常用的MTA,而这让目光聚焦在新材料之上。故此,在AAE17上李亨利特意选择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核心科研成员的演讲。可惜会方仅为本次讲座提供了45分钟,导致内容比较空泛零散,所以李亨利适当地作了一些延伸和整合,目的就是为了给你们带来更高质量的推送。
Bekir Karabucak
D.M.D, M.S.
宾夕法尼亚大学牙体牙髓部门的副教授、临床导师、临时主席、博士后项目主管
Dr. Karabucak 在1993年在伊斯坦布尔大学获得口腔本科学位,然后于199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牙体牙髓的研究生培训,也同时获得口腔生物学的硕士学历。他在美国和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多次演讲,也是Journal of Endodontics的审稿人之一
早在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有大量的伤员需要截肢,那时的医生已经考虑使用生物惰性的材料去替换。但这样的惰性材料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仅仅是形成纤维组织包裹,无法重新引导骨头的生长,更不可能重新恢复运动功能。在不久之后,科学家就开始把研究重心从替换人体组织的材料转换到刺激人体细胞组织再生的材料,也就是从生物惰性(Bioinert)到生物活性(Bioactive)的发展,这恰恰也是口腔材料的发展
显微手术主要包括显微镜的使用、超声工作尖进行根管倒预备和倒充填以提高根尖周手术成功率 (Rubinstein & Kim 2002)。过去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被用于倒充填,最常见的有银汞、牙胶尖、玻璃离子、暂封材料(IRM)和SuperEBA等。
然而到了90年代, MTA发明者之一的Torabinejad进行了一个经典实验,观察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渗透3mm的倒充材料所需要的时间。在众多材料中,包括银汞、SuperEBA、IRM在6-57天内被细菌所渗透,唯独MTA在90天的观察时间内完全没有出现任何微渗漏的迹象。 随后在1998年MTA被FDA认可用于临床,故在众多的情况下均被视为选择材料的金标准。
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
封闭性高,能抵抗微渗漏
生物相容性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功能
操作性差,难以控制
固化时间长
能导致牙齿变色
MTA虽然具备了理想倒充填材料的优点,也一直被视为临床金标准。但是由于它的临床性状类似于湿砂,易粘器械,加大了准确放置材料的难度。所以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MTA输送系统,希望能弥补这个缺点。
当使用BC倒充填时,临床操作更容易也更精确
然而,MTA还有另一个局限性就是对外界液体敏感,容易被冲刷。当根尖手术进行倒充填时,如果止血不完善,大量的血液渗出会影响MTA的性状,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密封。以上的这些局限性促进了临床医生对新材料的需求,也是日后BC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生物陶瓷材料 (BC)
虽然市面上有各种形式的BC材料,但其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均为
硅酸三钙(tricalcium silicate)、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氧化锆(zirconium oxide)和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其成分与MTA最大的区分就是减少了金属离子所占的比例,如铝离子和镁离子,特别是改用锆离子充当阻射剂 (radiopacifier),替代MTA常用的氧化铋(bismuth oxide)。
去除金属离子,尤其是重金属的最主要原因是克服使用MTA所导致的牙齿变色。Keskinet al.(2015) 也证实了所有不含铋离子的BC材料在接触不同液体时,颜色稳定不产生任何变化,所以作者建议对于美学区域,使用BC材料 (如Biodentine和BioAggregate) 替代MTA。
无论我们是在根管内使用(如根充糊剂),还是在与牙周组织交界处使用(如侧穿修补和根尖倒充填),都无法保证彻底的干燥。然而过去大部分口腔材料都是疏水性,所以环境中的水分必然影响材料固化,降低其性能的表现。所以BC材料的亲水性成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对比传统材料最重要的进步
根据上图的化学反应(A),(B),当以硅酸钙为基质的BC材料接触液体时,会反应生成大量氢氧化钙,提高材料的pH值 (pH&12),这就是水化反应(hydration reactions) (Zhang et al.2009)。而生成的氢氧化钙随后与组织液中的磷酸盐接触后(C),生成了羟基磷灰石沉淀,这就是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Richardson 2008)。
各位一定要对以上两个反应引起重视,因为BC材料大部分的特性都在这基础上发生的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观察粪肠球菌(E.facealis)感染的牙本质与BC Sealer接触. A-第一天有18%的细菌被杀灭; B-7天后有37%细菌被杀灭; C-30天后,48%的细菌被杀灭
在完全固化前发生的水化反应,形成强碱性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Wang et al. 2014)
A-SEM下iRoot BP和MTA在干燥环境中的表面;B-SEM观察到在湿润环境下表面生成的磷灰石晶体
该特性指的是生物材料引起某种特定的生物学反应。换言之,对于BC材料在沉淀反应中生成的羟基磷灰石或类磷灰石层(apatite-like layer)就是生物活性的表现,又称为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 (Tay et al. 2007)
SEM观察到牙本质小管中沉淀的矿化物 (Reyes-Carmona et al. 2010)
在固化过程中形成的磷灰石当沉淀在材料和根管的接触界面,尤其还能沉淀于牙本质小管中,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密封界面,也能提高材料的抗脱位能力 (Gandolfi et al. 2013)
BC材料在根管充填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对BC材料特性的理解,不难看出
BC除了优良的操作性和防止牙齿变色以外,其他表现均和MTA不分上下,临床的使用也能互为替代。所以BC近年来更着重于作为根管糊剂的发展,使其普偏性逐渐超越MTA。
因此,在众多临床应用中,作者只选择了BC材料作为根充糊剂进行讨论
传统根充方法的弊端
传统根管充填指的是由一个标准主尖联合多个副尖以及根管糊剂共同充填根管内的空间。其中,牙胶尖仅仅作为根管内的填料,并不能完全封闭根管。
从上图实验得出,如果根管内仅仅有牙胶进行充填,那么仅仅2小时细菌就能渗透整个根管长度,其效果与阴性对照组(即空管)无差异。反而在使用糊剂后,渗透时间延长至30天后(Khayatet al.1993)。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糊剂才是真正提供封闭根管的作用。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放进尽可能多的牙胶尖进行充填呢?
各种常用的根充糊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唯独硅橡胶类的和树脂类的糊剂会在收缩前出现轻微的膨胀 (Zhou et al.2013)
GP-牙胶尖;SE-糊剂;DE-根管牙本质
传统的根充糊剂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它的固化收缩和容易被组织液冲走。所以过去对糊剂的使用都追求尽可能的薄,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填满牙胶之间和牙胶与根管壁之间的空隙,也能避免因其收缩后产生的空隙,如上面SEM图,明确显示了牙胶与糊剂与根管壁之间均出现的缝隙 (Eldeniz et al. 2005)。
然而,在众多糊剂中唯有BC糊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完全没出现收缩,甚至还在固化过程中出现了膨胀。这样就完美地解决了传统糊剂的收缩问题。
除外,还有一系列的特性让BC糊剂为我们带来真正的3D根管充填的可能性:
由于牙本质本来就含有20%的水分,而且复杂的解剖也使得临床上难以完全干燥根管。正因为BC拥有亲水性,所以根管的环境更有利于其固化
而当BC糊剂还没有固化的时候,由于水化反应使pH值高于12,产生类似于氢氧化钙的抑菌作用
因为BC糊剂的颗粒体积 (&1um) 远小于MTA (5.3um),也小于牙本质小管的直径 (2-3.2um),所以BC糊剂能渗透进入牙本质小管深达2mm,从而提供更好的密封性 (McMichael et al. 2016)
BC材料的化学及物理性能非常稳定,除非在极端湿润的条件下,不然基本不会被溶解
根管充填的新主张
临床使用单牙胶和BC糊剂,也能达到类似于垂直热压的糊剂进入侧枝根管的效果
以上的这些特性都颠覆了过去传统的根管充填理念,在如今糊剂既不会收缩又具有亲水性的情况下,牙胶就不再用于占有尽量多的根管空间。临床上,如果有办法能达到根管内所有空间被BC糊剂均匀的充填,那么是否还需要使用牙胶尖呢?
当然,目前还没能找到能确保均匀输送糊剂到达根管内所有间隙的方法,所以对于根管充填的新主张还是建议单牙胶尖和BC糊剂的联合使用。这里牙胶尖的作用类似于活塞蹦,利用液压的产生使糊剂能更好地进入不规则的解剖区域和一些侧枝根管内。另外,也能作为桩道预备或日后再治疗的通路保存。
避免使用高温融化牙胶,因为现在已经有实验证明过高的温度(&140°)能影响BC糊剂的物理性能,如固化时间和流动性(Qu et al. 2016)
因为单牙胶充填不需要额外的器械在根管内使用,所以不用在强调根管的锥度预备,能更好地保存牙体组织,实行微创根管治疗 (MIE)的理念,延长牙齿的远期存活率
重新以糊剂作为根充主要材料,避免了牙胶固有的局限性
李亨利的听课感想
李亨利的单根充填病例
BC类糊剂的出现和单牙胶充填的推广,确实降低了根管充填的难度,尤其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对根管治疗的完成质量
虽然BC糊剂生物相容性高,但李亨利还是不主张过多地把糊剂推出根尖孔,因为在这过程中容易把根尖部的感染物质同时带到根尖周组织,形成更难控制的根尖外感染
大家切勿过于简单化单牙胶充填技术,因为这仍然需要精准地匹配根尖孔大小和根管锥度,否则容易出现大量超充,或者牙胶尖过细未能产生预期的液压,无法很好地输送糊剂
欢迎您持续关注HenrySchein
美国汉瑞祥公司 (Henry Schein Inc.),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梅尔维尔市,成立于1932 年,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产品和器械销售公司,是美国财富500强之一,现排名268位,纳斯达克100指数公司。在全球32个国家设有分支或运营机构,拥有21,000名员工,为全球包括齿科诊所,技工所,临床诊所,兽医诊所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在内的100多万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客户提供120,000多种品牌产品和“Henry Schein汉瑞祥”自有品牌的医疗产品以及其他180,000多种特殊订单产品。
“专注齿科,用激情传递更多”——Henry Schein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iRootSP的性能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下载积分:1880
内容提示:iRootSP的性能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1|
上传日期: 21:33:3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8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iRootSP的性能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官方公共微信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评价--《口腔医学》2016年06期
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以Cortisomol糊剂为对照,评价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颗临床诊断为慢性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随机分为2组,每组60颗,分别使用iRoot SP和Cortisomol糊剂配合牙胶尖进行充填,比较两组术后7 d疼痛反应,3个月和2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iRoot SP和Cortisomol糊剂治疗后7 d的疼痛反应均较轻(P0.05),3个月后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4.83%和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iRoot SP糊剂的治疗成功率(93.10%)明显高于Cortisomol组(80.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Root SP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都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近期疼痛反应,远期疗效iRoot SP糊剂优于Cortisomol糊剂,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781.05【正文快照】:
根管充填的目的是经过严密地封闭根管,阻断病原刺激物进入根尖周组织,防止根尖周病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1]。根管糊剂的使用有利于弥补固体充填物(通常是牙胶尖)无法到达微小和不规则缝隙的不足,从而更严密地充填根管[2],因此,根管糊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其性能直接影响根管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东兴明;胡敏;;[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М.И.波利洛夫;陈佩和;;[J];护理杂志;1958年02期
宫东尧;;[J];医药学报;1977年02期
白平安;;[J];中国药学杂志;1987年01期
彭程,解连强,罗朝利;[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5期
陈迪好;[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宋华,吴友农;[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年05期
李克荣,刘明乐,安建原,孙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20期
关新玲;郭志晖;周玉萍;王红;;[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20期
杨天开;朱宝山;于万泉;;[J];人民军医;197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红璋;;[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罗正芳;王琳;;[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郭锡久;;[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邢文忠;蒋涛;王贻宁;陈小冬;;[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周德萍;;[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田民;郭恩茹;翁丹枫;金华;;[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韩明芳;;[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郭锡久;苏德永;;[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王勋;张修银;闵敏;钱海馨;杨丹苓;甘红;;[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谢色兰;;[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郭筱宝;[N];家庭医生报;2003年
云南昆明市小坝干休所
郭筱宝;[N];民族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敏糊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