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靠哪些化学键维系

临床医师考试:2012年临床医师生物考试化学讲义精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中大网校临床医师考试网
>> >> 正文
2012年临床医师生物考试化学讲义精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发表时间:日16:9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为帮助考生全面的了解教材的相关重点,在考前顺利完成各科知识的复习,以下是整理的考试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知识点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非常重要)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dna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rna主要参与遗传信息表达的各过程。
1.1.核苷酸分子组成
核酸也称为多核苷酸,是由数十个以至数千万计的核苷酸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核苷酸分子由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三种分子连接而成。碱基与糖通过糖苷键连成核苷,核苷与磷酸以酯键结合成核苷酸。参与核苷酸组成的主要碱基有5种,属于嘌呤类化合物的碱基有腺嘌呤a和鸟嘌呤g。属于嘧啶类化合物的碱基有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
1.2.核酸(dna和rna)
几个或十几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分子称寡核苷酸,由更多的核苷酸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就是多聚核苷酸(方向:5ˊ&3ˊ)。dna分子中出现的碱基有a、t、c和g,糖为脱氧核糖。rna分子中所含的碱基是a、u、c和g,糖为核糖。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rna分子由1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1.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碱基和核糖 b.核糖和磷酸
c.核苷酸 d.脱氧核苷和碱基
e.核苷和碱基
解析:该题目属于识记型,答案选择c
2.在dna和rna分子中
a.核糖和碱基都相同 b.核糖和碱基都不同
c.核糖不同而碱基相同 d.核糖相同而碱基不相同
e.核糖不同而部分碱基不同
解析:该题目属于理解型,答案选e
2.dna的结构与功能
2.1.dna碱基组成规律
①.dna分子中a的摩尔数与t的摩尔数相等,c与g的相等。
②.dna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特异性。
③.dna碱基组成无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同一个体不同器官或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④生物体内碱基组成不受年龄、生长状况、环境等条件的影响。
2.2.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在任何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磷酸,或在任何rna分子中的核糖-磷酸连成的长链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是连在糖环c-1&位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所以核酸的一级结构也称为碱基序列。
2.3.dna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是dna二级结构形式,它的结构要点如下:
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链以脱氧核糖-磷酸作骨架的双链组成,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同一中心轴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螺旋直径2nm,并形成交替出现的大沟和小沟。
②.两股单链的脱氧核糖-磷酸骨架位于螺旋外侧,戊糖相连的碱基平面垂直于螺旋轴而伸入螺旋之内。每个碱基与对应链上的碱基共处同一平面,并以氢键维持配对关系,a与t配对,c与g配对。螺旋旋转一周为10对碱基。
③.两碱基之间的氢键是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的主要化学键。纵向则以碱基平面之间的碱基堆积力(主要作用)维持稳定。
④. 每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距离是0.34螺旋每转一周的螺距为3.4nm,每个旋距内含10个碱基对。
⑤.碱基可以在多核苷酸链中以任何排列顺序存在。
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化学键是
a.磷酸二酯键 b.n-c糖苷键
c.戊糖内c-c键 d.碱基内c-c键
e.碱基内氢键
解析:该题目属于识记型,答案选择e
2.4.dna的高级结构
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其dna分子在双螺旋基础上进一步扭转盘曲,形成超螺旋,使体积压缩。超螺旋结构就是dna的三级结构。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中,dna的三级结构是指dna与组蛋白结合构成核小体进而形成超螺旋结构。
意义:①利于胞内组装②影响双螺旋解链程序
2.5.dna的功能
dna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dna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3.dna变性及其应用
3.1.dna变性和复性的概念
在极端的ph值(加酸或碱)和受热条件下,dna分子中双链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这就是dna的变性。变性后的dna在260nm的紫外光吸收增强,称为高色效应。在dna变性中以dna的热变性意义最大。dna的热变性又称dna的解链或融解作用。在dna热变性过程中,使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增值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tm。tm与dna分子g+c量有关。
热变性的dna溶液经缓慢冷却,两条解链的互补单链重新缔合,恢复双螺旋结构,即退火。变性dna经退火恢复原状的过程称变性dna的复性。伴随复性,dna溶液紫外吸收减弱,称减色效应。
3.2.核酸杂交
复性是指核酸双链分子中分开的两股单链重新结合。复性可以发生在具有碱基配对的不同来源的核酸链之间,形成杂化双链,这一过程称为核酸杂交,生成的双链称为杂化双链。核酸杂交技术(例:核酸探针)是目前研究核酸结构、功能常用的手段之一。
4.rna结构与功能
rna与dna不同,它通常以数十个至数千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形式存在,但也可以有局部的二级结构或三级结构。它比dna分子小,它的功能多样,种类较多,主要有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三类。
4.1. 信使rna(mrna):
mrna为线状单链结构。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真核生物:①mrna在5&-端含倒装的7-甲基三磷酸鸟苷(m7gppp),称为帽子结构(可避免核酸酶的降解)。②mrna的3&-末端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苷酸polya序列,由数十个至上百个腺苷酸连接而成。3&-末端的多聚腺苷酸结构可增加转录活性,增加mrna稳定性。③5&加&帽&、3&加&尾&属转录后加工过程。④分子中有修饰碱基并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原核生物:①mrna往往是多顺反子②无帽子结构无多聚a尾巴③无修饰碱基。
分子中的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一个氨基酸,称为遗传密码。其特点:①三个相连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共有64个密码子。②密码子之间无核苷酸间隔。③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密码子。④所有生物使用同一套密码子。
4.2.转运rna(trna):
70至90个核苷酸构成。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包括双氧尿嘧啶、假尿嘧啶和甲基化的嘌呤。
①trna的作用是携带相应的氨基酸将其转运到核蛋白体上以供蛋白质合成。
②trna的二级结构呈三叶草样。
③trna的三级结构呈倒l形。
4.3.核蛋白体rna(rrna):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约占rna总量的80%以上。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rrna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小亚基由18srrna和30多种核糖体蛋白构成,大亚基则由5s、5.8s及28s三种rrna与50种核糖体蛋白组成。当大小亚基聚合时,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下列关于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rrna b.有转运氨基酸的作用
c.由trna和蛋白质组成d.遗传密码的携带者
e.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解析:该题目属于理解应用型,答案选择e
相关文章:
更多关注:&&& &&&&& &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  生物通报道:杜克大学Pratt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科学家了解使DNA形成双螺旋所需的物理作用过程中丢失的关键一环。
机械工程和材料学教授Piotr Marszalek解释说,DNA稳定性是了解生命过程中所有因子的基础。如果想要创造出精确的DNA模型来研究它与蛋白质或药物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赖以稳定DNA的力量进行精确地测量。
在一项发表在7月5日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中,Marszalek的研究组报道说,他们首次直接测量了相互传绕形成互补双链分子的DNA单链中的力量。这项研究由美国健康研究院和美国科学基金资助。
每个DNA链包括一个糖分子和磷酸骨架,其上附着四个碱基中的一个。单个链内部相互作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碱基间的化学吸引。但是双链DNA的完整性则依赖沿着双螺旋的碱基间的堆积力和互补碱基之间配对的力量。
碱基堆积力是碱基对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可以使DNA分子层层堆积,分子内部形成疏水核心,这对DNA结构的稳定是很有利的,碱基堆积力对维持DNA的二级结构起主要作用。
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对的碱基间的化学键,通过解开两链来测量它们之间的力量。对完整DNA的研究让研究人员很难将堆积力与碱基配对力量分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原子力显微镜(AFM)来捕获DNA链中碱基间的吸引力。DNA分子的糖和磷酸骨架中的化学键仍然保持完整,因此对力量测量的影响非常轻微。
他们将一端固定在金属上的单链用力拉开并测量在拉的时候力量的变化。这种AFM技术能够精确测量单个分子中的力。
&上一页 [1]
我来说两句(0)
[Ctrl+Enter]
热搜:||||
知名企业招聘
医药/产业</
相关文章:
加载相关文章......
今日文章:
加载今日文章......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有关DNA双螺旋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双螺旋是核酸二级结构的重要形式B.DNA双螺旋_答案_百度高考
有关DNA双螺旋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双螺旋是核酸二级结构的重要形式B.DNA双螺旋由两条以脱氧核糖-磷酸作骨架的双链组成C.DNA双螺旋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同一轴有规律地盘旋。D.在空间排列上两股单链从5’至3’端走向相同E.两碱基之间的氢键是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的主要化学键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您的位置:&
西医综合十大命题规律(一)
医学考研网&&
】【我要纠错】
  规律之一:旧瓶装新酒——历届考题重复率极高对策:下苦功对真题进行背记,以便考试时直接使用。
  现举例如下:生理部分:为节省篇幅每个章节只列举一个知识点2004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负反馈调节
  2.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膜上Na+泵的作用
  2.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6.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5.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7.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HCO3-
  14.关干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快、可逆、需要酶催化
  D.CO2主要以HCO3-形式运输
  E.CO2和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不需酶的催化
  12.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咽和食管中的食物
  12.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咽和食管中的食物
  15.某物质的肾阈是指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15.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15.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18.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胰岛素分泌
  48.交感神经兴奋时出现骨髂肌血管舒张
  1.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主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30.影响神经系统的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生化部分
  19.稳定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氢键
  1.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片层的化学健是氢键
  20.下列关于DNA双螺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磷酸、脱氧核糖构成螺旋的骨架
  20.下列关于DNA双链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股脱氧核苷酸链呈反向平行
  B.两股链间存在碱基配对关系
  C.螺旋每周包含10对碱基
  D.螺旋的螺距为3.4nm
  E.DNA形成的均是左手螺旋结构
  21.知某种酶的x.值为25mmol/L,欲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50%,该底物浓度应为25mmol/L
  23.已知某酶Km值为0.05mol/L,欲使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达最大反应速率的80%时,底物浓度应是多少? 0.2mol/L
  24.合成磷脂需要的物质是CDP-胆碱
  19.合成卵磷脂时所需的活性胆碱是CDP-胆碱
  26.脑中氨的主要去路是合成谷氨酰胺
  27.氨在血中主要是以下列哪种形式运输的?谷氨酰胺
  29.下列属于终止密码子的是UAA
  26.下列有关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从病毒到人,丝氨酸的密码子都是AGU
  48.肝中与胆红素结合的最主要基团是葡萄糖醛酸基
  61.关于未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葡萄糖醛酸的半缩醛基与胆红素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酯病理
  35.前臂断肢再植手术成功后,下列哪种愈合属于完全再生?骨折愈合
  37.下述描述中,哪种属于完全再生?骨折愈合再建
  33.化生是指一种分化组织代替另一种分化组织
  63.从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转变成另一种细胞或组织,这种过程称为化生
  36.下列各项中,属于白色血栓的是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
  35.下述血栓中,哪种是白色血栓?疣状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
  34.混合性血栓可见于心室内附壁血栓
  36.混合性血栓可见于心室附壁血栓
  39.交界性肿瘤是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9.交界性肿瘤是指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
  34.与化生相关的癌是膀胱鳞癌
  33.下列哪种肿瘤与化生有关?肺鳞状细胞癌
  4.何杰金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主要是R-S细胞
  39.何杰金氏病最重要的具有诊断竟义的病变是R-S细胞
  49.肝性昏迷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合成减少,故应给予左旋多巴
  3.肝性昏迷病人治疗,为了取代脑部假性神经传导介质,应选用左旋多巴
  47.溃癌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
  4.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
  17.急进性肾炎持续少尿伴高钾血症时的首选治疗措施是血液透析
  18.急进性肾炎持续少尿伴高钾血症时的首选治疗措施是血液透析
  69.NHL累及胃肠道的最常见部位是回肠
  67.NHL最常累及胃肠道的部位是回肠
  77.大面积烧伤24小时内的病人,首选的主要冶疗措施的是液体复苏
  80.治疗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补液
  83.甲状腺单发结节最应警惕恶性的年龄段为儿童
  32.儿童甲状腺结节有多少机会是恶性的? 50%
  总结如下:
  1.在所有重复试题中以基础部分(生理/生化病理)最多,而临床部分(内科/外科)则相对较少。
  2.要对重复部分首先掌握,以便考试中直接使用,节省时间。
  3.重复部分大多是考纲中的必须掌握的考点,属于常识性内容,难度普遍不大。
  规律之二:重点内容和重点章每年必考对策:对大纲规定的经典考点进行分析解读,守株待兔,以逸待劳。说明如下,这是西总考试的主体框架和主要试题来源,如果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就等于整个考试的失败。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2.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膜上Na+泵的作用
  3.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属于出胞作用
  4.与膜细胞吸收葡萄糖关系密切的转运过程是Na+的主动吸收
  2.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是动作电位
  3.神经纤维上前后两次兴奋,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前一次兴奋后的相对不应期
  1.下列跨膜转运的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单纯扩散
  2.神经纤维安静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跨膜电位梯度和K+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3.细胞外液的K+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4.在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动作电位的下降相
  5.下列有关神经-肌肉接点处终板膜上离子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Na+和K+均有选择性
  B.当终板膜去极化时打开
  C.开放时产生终板电位
  D.是N-ACh受体通道
  E.受体和通道是一个大分子
  1.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2.下列各项跨膜转运中,哪一项役有饱和现象?单纯扩散
  3.下列哪一项在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中的作用最关键?神经末梢处的Ca2+内流
  第四章血液循环
  6.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4.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动脉瓣关闭
  5.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局部代谢产物
  5.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6.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7.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壁的机械牵张
  B.传人神经是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C.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使血压下降
  D.对正常血压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E.切断传人神经后动脉血压明显升高
  6.成人每天的淋巴液流量大约为2~4L
  7.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8.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主要血管是微动脉
  9.心率减慢(其他形成血压的因素不变)时,将增加的是动脉脉搏压
  10.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将出现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
  4.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心室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
  5.当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事降低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增加?动脉脉搏压
  6.下列哪一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房室结去极化
  7.当安静卧位时,下列哪一项前后两个部位的血压差最大?股动脉和股静脉
  8.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C.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
  D.是反映心脏功能的一项指标
  E.静脉输液量大且过快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第五章呼吸
  7.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HCO3―
  8.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6.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能减小肺的弹性阻力
  D.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E.脂质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
  8.如果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肺泡通气量减少
  9.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
  11.与CO2比较,O2在体内的扩散系数较小,因为O2的溶解度低
  12.吸气时屑肌收缩,胸内压将更负
  13.潮气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时,下列项目中将增加的是肺泡通气量
  14.导致静脉O2分压增高的情况有氰化物中毒
  9.下列有关肺总容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
  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
  D.因体位变化而异
  E.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10.O2的弥散系数与C02的弥散系数相比较前者小,因为O2的溶解度低
  11.下列哪种情况下动脉血C02分压降低?过度通气后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9.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节律不受神经和激素的影响
  10.CCK刺激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HCO3-含量少,酶含量多
  8.分泌胃酸的细胞为壁细胞
  9.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10.控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缩节律的基础是慢波
  11.能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酵最重要的物质是肠致活酶
  17.下列消化系统的分泌物中,最依赖迷走神经的是唾液
  18.抑制胃液分泌的有生长抑素
  12.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部和含管中的食物
  13.下列哪一项分泌最依赖于副交感神经?唾液
  14.胃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12.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部和含管中的食物
  13.下列哪一项分泌最依赖于副交感神经?唾液
  14.胃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4.原尿在肾脏被重吸收的比率为99%
  11.肾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近端小管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15.某物质的肾阈是指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16.血浆中肾素增加时,将引起增加的是细胞外液容积
  15.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16肾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升高?细胞外液量
  第十章神经系统
  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变化是去极化
  14.属于条件反射的是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15.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15.在中脑头墙切断网状结构,则动物(如猫)处于下列何种状态?昏睡
  16.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
  17.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感受装置位于肌核中间部位
  B.肌梭的传人神经为Ⅰa类和Ⅱ类纤维
  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
  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
  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
  18.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胰岛素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15.下列哪种激素与水、钠的代谢无关?胰高血糖素
  16.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可分泌的激素是孕激素和雌激素
  17.间质细胞的生理功能是分泌雄激素
  16.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17.下列关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保持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
  18.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是黄体生成素的作用
  17.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中,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浓度降低?胆固醇
  18.月经周期中控制排卵发生的关键因素是黄体生成素高峰
  生物化学部分(为精简篇幅,只列举几例)
  19.含有两个氢基的氨基酸是Lys
  39.含有两个氨基的氨基酸是赖氮酸
  20.下列关于DNA双螺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磷酸、脱氧核糖构成螺旋的骨架
  20.下列关于DNA双链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股脱鹾塑账崃闯史聪蚱叫?
  B.两股链间存在碱基配对关系
  C.螺旋每周包含10对碱基
  D.螺旋的螺距为3.4nm
  E.DNA形成的均是左手螺旋结构
  病理学部分
  33.下列哪个脏器不发生坏疽?脑
  42.液化性坏死常见于脑
  内科学部分
  49.肝性昏迷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合成减少,故应给予左旋多巴
  3.肝性昏迷病人治疗,为了取代脑部假性神经传导介质,应选用左旋多巴
  小结:重点章节命题与分值统计
  以生理生理为例其命题重点在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消化与吸收、神经系统等4节
  规律之三:新增内容要高度注意对策:新旧大纲对比研读,把握可能命题趋势。1999年大纲中有几处新增内容,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考题中都有反映。
  (1)病理学新增了梅毒和艾滋病的内容。2000年、2001年,9002年和2003年的考题中有:
  1)下述哪项关干梅毒的叙述是正确的,
  A.均为性传播
  B.树放肿内可见大量类上皮细胞
  C.树胶肿和血管炎是基本病变
  D可导致主动脉狭窄
  E.骨骼不受累
  答案:C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A.经直传播B.性传播
  C.母婴传播D.粪一口传播
  答案:ABC
  3)AIDS患者晚期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A淋巴滤泡增生B.副皮质区增生
  C.窦组织细胞增生D.淋巴细胞消失殆尽
  E.副皮质区变窄
  答案:D
  4)AIDS病人晚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
  A CD4+细胞
  B.CD8+细胞
  C.CD16+细胞
  D.CD14+细胞
  E.CD56+细胞
  答察:A
  5)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A.霍奇金病B.非霍奇金病
  C.Kaposi肉瘤D.子宫颈癌
  E.阴茎癌
  答案:C
  (2)外科学新增了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和肩关节前脱位等内容。2000年的考题中有:
  1)内痔的主要供应直管是
  A.直肠上动脉B.直肠下动脉
  C.肛管动脉D.骶中动脉
  答案:A
  2)由于内痔的动脉供应,其好发部位多在截石位的
  A.3、5、10点B.1、5、9点
  C.3、7、9点D.1、6、1l点
  E.3、7、1l点
  答察:E
  3)关于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下列哪些不对?
  A.应首选手法复位,一般可在局麻下进行
  B.常采用Bigelow法复位
  C.复位成功,Dugas征由阳性转为阴性
  D.复位后次日,应立即开始活动肩关节,以上防粘连形成肩周炎
  答案:BD
  (3)内科学新增了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000年和2001年考题中有:
  1)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下列哪项检查结果正确?
  A.血清淀粉酶升高B.血清脂肪酶早期升高
  C.血糖升高D.血钙升高
  E血白蛋白升高
  答案:C
  2)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的Cullen怔是指
  A.胁腹皮肤呈灰紫色斑
  B.脐周皮肤呈灰紫色斑
  C.胁腹皮肤青紫
  D.脐周皮肤青紫
  E.脐周皮肤红斑
  答案:D
  (4)2002年大纲中内科学增加了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胸腔积液、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嗜铬细胞瘤、溶直性贫血等内容。在2002年和2003年的试卷中都有考题出现,如:
  1)下列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烧心的描述,错误的是
  A.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
  B.常在餐后半小时出现
  C.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D.弯腰时可加重
  E.卧位可加重
  答案:B
  2)通过影响LES压,能促进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是
  A.胆囊收缩素B.胰升糖素
  C.血管活性肠肽D.地西泮
  答案:ABCD
  A.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发生消化道溃疡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3)Barrett食管是指(答案:A)
  4)Barrett溃疡是指(答案:C)
  5)对于肠易激综合怔病人,下列有关腹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部位不定B.以下腹和右下腹多见
  C.极少睡眠中痛醒D.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E.无明显体征
  答案:B
  6)下列疾病中,不会引起漏出性胸水的是
  A.心力衰竭B.低蛋白血症
  C.肝硬化D.肾病综合征
  E.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E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骨髓幼稚细胞中有Auer小体,见于
  A.RA型B.RAS型
  C.RAEB型D.RAEB-T型
  E.CMML型
  答案:D
  8)MDS病人实验室检查可见的异常是
  A.骨髓活检可见ALIP
  B.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增多
  C.常见异常染色体-6
  D.常见异常染色体5q-
  答案:ABD
  9)符合MDS的是
  A.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B.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
  C.血间接胆红素增高、无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
  D.血间接胆红章正常、贫血、网织红细胞减低
  E.血间接胆红素正常,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
  答案:B
  10)不宜单独用于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是
  A.哌唑嗪B.阿替洛尔
  C.酚妥拉明D.硝普钠
  E.酚苄明
  答案:B
  11)治疗重症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是
  A.雷尼替丁B.西沙必利
  C.臭美拉唑D.氢氧化铝
  E.丙谷胺
  答案:C
  12)下列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腹泻特点的是
  A.一般每日大便3次~5次左右
  B.大便多呈稀糊状
  C.大便多带有黏液
  D.排便常干扰睡眠
  E.大便绝对无购血
  答案:D
  13)下列关于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代谢紊乱,错误的是
  A.基础代谢率可增高B.血糖增高
  C.血游离脂肪酸增高D.血钾可增高
  E.血钙可增高
  答案:D
  14)下列哪些指标支持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诊断?
  A.pH&7.3 B.ADA&45U/L
  C.胸水CEA/血清CEA&I
  D.胸水LDH/血清LDH&0.6
  答案;AD
  (5)2000年大纲中外科学增加的移植,胃癌、脾切除、周围神经损伤。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等部分,在2002年和2003年试卷中也都有题目出现,如:
  1)关于胃癌的淋巴转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冒癌浸润探度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
  B.淋巴转移不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C.无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D.恶性程度较高或较晚期的胃癌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E.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无关
  2)下列哪项检查用于周围神经扭伤的诊断
  A.Thomas枉B.Tinel征
  C.Hoffmann征D.Babinski征
  E.Dugas征
  答案:B
  3)桡骨小头脱位伤及桡神经,可以出现下列哪些症状?
  A.不能背伸腕关节B.拇指不能背伸
  C.2指~5指不能背伸D.虎口区感觉障碍
  答案:BCD
  4)临床工作中,评价外科病人营养状况的指标有
  A体重测量B.淋巴细胞计数
  C.氮平衡试验D.血清白蛋白测定
  答案:ABCD
  5)关于移檀,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植皮属于组织移植
  B.输全盘属于细胞移植
  C.骨髓移植属于细胞移植
  D.肝移植属于界官移植
  E.皮肌嚣移植属于器官移植
  答案:E
  6)下列疾病中可以进行切牌治疗的是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丙酮酸激酶缺乏致贫血
  D.海详性贫血
  答案;ABCD
  规律之四:重要概念、重要理论是重要命题来源对策:熟悉西医的主要概念及其举例
  例一内环境相对恒定(稳态)的重要意义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2002)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列哪一种调节将不能进行?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
  E.自分泌调节
  (1999)下列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B.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E.平均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1998)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2003)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
  C.分娩过程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1999)下列哪些现象中存在正反馈?
  A.血液凝固过程
  B.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O期去极化时的Na+内流
  C.排卵期,成熟的卵泡大量雌激素对腺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的影响
  D.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血和尿中的促性腺素浓度升高
  (1995)下列现象中,哪些存在着正反馈?
  A.肺牵张反射
  B.排尿反射
  C.神经纤维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的开放
  D.血液凝固过程
  (1994)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强度
  D.调定点的改变
  E.中枢的紧张性
  例二神经和骨骼肌的生物电现象
  (2002)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2002)神经细胞膜在受刺激兴奋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Na+B.K+
  C.Ca2+ D.Cl-
  E.HCO3-
  (2001)神经纤维安静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跨膜电位梯度和Na+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B.跨膜电位梯度和C1-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C.跨膜电位梯度和K+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D.跨膜电位梯度阻碍K+外流
  E.跨膜电位梯度阻碍Na+外流
  (2000)下列哪一项在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中的作用最关键?
  A.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
  B.神经末梢去极化
  C.神经末梢处的Na+内流
  D.神经末梢处的K+外流
  E.神经末梢处的Ca2+内流
  (1998)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神经纤维所传导的信号是
  A.递减信号B.高耗能信号
  C.模拟信号D.数字式信号
  E.易干扰信号
  (1997)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电压门控的
  B.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可引起正反馈
  C.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
  D.有髓纤维,主要分布在朗飞氏结处
  E.与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有关
  (1994)终板电位是
  (199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A.动作电位B.阈电位
  C.局部电位D.静息电位
  E.后电位
  (1996)人工地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增大B.减小
  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1996)下列关于生物电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B.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在产生部位较其周围大
  C.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可以总和
  D.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比动作电位大
  E.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
  (1995)下列关于心肌与骨骼肌的不同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只有心肌是由肌小节组成的
  B.只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可用滑行理论解释
  C.从心肌的长度-张力曲线关系中,看不出有最适初长
  D.骨骼肌的收缩是有等级性的,而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
  E.只有骨骼肌有粗、细两种肌丝
  例三静息电位和钾平衡电位
  (2001)细胞外液的K+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A.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
  B.膜电位负值减小
  C.膜的K+电导增大
  D.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E.K+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2001)在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
  A.动作电位的上升相
  B.动作电位的下降相
  C.动作电位超射时
  D.绝对不应期
  E.相对不应期
  (1999)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细胞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细胞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细胞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细胞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细胞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1997)减少溶液中的Na+浓度,将使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
  A.增大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
  (2003)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003)局部电位的特点是
  A.没有不应期B.有“全或无”现象
  C.可以总和D.传导较慢(1999)
  (1999)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剌激强度低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剌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剌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的扩布方式是电紧张性的
  D.动作电位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在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
  (1999)神经纤维电压门的Na+通道与K+通道的共同点中,错误的是
  A.都有开放状态B.都有关闭状态
  C.都有激活状态D.都有失活状态
  E.都有静息状态
  规律之五:对目前的相关医学进展要有大概了解对策: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最新成果,包括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药物要心中有数
  比如2000年考出了核酶和端粒酶
  (2000)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酶是
  A.核酶(ribozyme)B.端粒酶
  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
  同时本年考察了临床对最新药物的使用情况
  A.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也降低血胆固醇的药物
  B主要降低血胆固醇,也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C.主要降低LDL-C的药物
  D.仅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E仅降低血总胆固醇的药物
  1.*辛伐他汀(答案:B)
  2.*吉非罗齐(答案:A)
  相关链接:
◇&编辑推荐
&考研教育网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账号cnedu_cn
&网上辅导课程特色
&24小时报名咨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6年报考咨询
山东大学医学院2006年报考常见问题解答
考研网上辅导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