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用浓溶液稀释的步骤有没有某种物质的用浓溶液稀释的步骤,在稀释之后会出现沉淀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学案课件练习.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学案课件练习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梳理知识]1、溶液的概念: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叫溶液。其中叫溶质;叫溶剂。溶质(1种或多种)溶剂(常用水)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②一杯水中加入糖、盐、味精完全溶解也得到溶液()③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水()④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⑤98%浓硫酸中,硫酸为溶质,水为溶剂()⑥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为100ml()分析:①②③④⑤⑥2.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溶液 食盐水 石灰水 汽水 碘酒 稀硫酸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消毒酒精
()3.当条件不变化时,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溶质会A.会沉淀出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来D.无法讨论()4.溶液具有的特征是A.透明B.无色C.均一稳定D.纯净物()5、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将少量CO2通入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B.碘酒C.液氧D.牛奶()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液体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C.40mL酒精跟60mL水混合一定得到100mL溶液D.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既有盐又有糖,就不是溶液了E.在泥水中泥土是溶质水是溶剂()7、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A.其由两种物质组成B.其为无色透明的液C.其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D.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8、如果把厨房中的①食盐②料酒③面粉④豆油⑤白糖⑥面酱,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③④⑥9、碘酒做消毒剂,它是用碘和酒精配制而成的,其中碘是_______(溶质或溶剂)、酒精是________(溶质或溶剂)。98﹪的浓硫酸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为0.9%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是_____。常温下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10、我们已知道这样的事实:⑴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⑵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⑶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⑴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三各因素有关。⑵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11、在100克水中放30克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9.1克硝酸钾没有溶解,则形成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其中含溶质硝酸钾,若将上述硝酸钾溶液分成两份,这两份硝酸钾溶液的成分和性质。溶液中的几点注意:①溶液的质量=+。②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③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初中阶段主要讲述溶剂是液态的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做溶剂。④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例如:碘酒、汽水。⑤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当作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只要溶液中有水,无论水量多少,水总是溶剂。如果不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是以水作溶剂的。⑥溶液的命名:设A为溶质,B为溶剂,则称为A的B溶液。碘酒全名叫碘的酒精溶液。如果水做溶剂,往往省去不写出或不读出,例如:硫酸的水溶液,常称为硫酸溶液。⑦许多物质像氯化钠一样,溶解在水中时能产生_________的离子,这个过程叫做电离。物质的溶解通常都伴随的变化。2、溶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①时,溶液温度降低。②溶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升高。③溶于水时,溶液温度。3、4、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定义: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溶质的质量分数。⑵定义式:×100%=×100%*某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含义:。例1:20℃时,对100g5%的食盐溶液做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假设每次增加的溶质都完全溶解):⑴蒸发2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⑵增加10gNaCl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⑶增加10gNaCl和10g水,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⑷加入100g15%的NaCl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6%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置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食盐溶液,需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变式训练:①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②已知溶质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③有关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计算:根据稀释和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进行计算。[表解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5、溶液的配制①: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6%的NaCI溶液需要溶质NaCl的质量:150g×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稀释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好像是出现沉淀,配体交换什么的)(用水稀释)
王迪_男倒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用水稀释后,是因为水置换了四氨合铜络合离子中的氨分子,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形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水还能置换什么配位体?(建议你回答一下我问的一个叫“配体交换,累加悬赏”的题,进入我的个人中心就行,2月1日提问的,还没有采纳。。。。)
不懂什么叫配位体,还没学到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稀释以后变成Cu(H2O)4^2+和NH3•H2O,然后沉淀氢氧化铜
扫描下载二维码& 求助:溶液加入一种物质发生颜色变化,该溶液不能稀释?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求助:溶液加入一种物质发生颜色变化,该溶液不能稀释?
信誉分 130
可用分 2740
专家分 38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求助:溶液加入一种物质发生颜色变化,该溶液不能稀释?
本人最近碰到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想想办法.
有一个溶液,在加入一种物质后会发生颜色变化,所以需要去测试紫外,但此时遇到了问题,这个溶液的浓度相对高了点 紫外区的吸收值逸出了, 但该溶液又不能稀释(不然溶液颜色就变化了).请高人能给予些建议,谢谢……
信誉分 173
可用分 5066
专家分 142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1cm比色皿已经是最常见的了,0.5 cm或更小的很难找到,恐怕稀释是唯一的办法 。
而且为什么不能稀释呢?实验的重点应该是监控颜色的变化啊,难道一定到变化到指定的很浓的深色?
&& 16:18&&可用分&&+2
&&感谢朋友帮助解答!
&& 16:18&&专家分&&+2
&&感谢朋友帮助解答!
信誉分 150
可用分 3475
专家分 93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回复 #1 iwfi325iwc 的帖子
浓度和吸光系数都不能改变,当然只能改变光程了
找一个光程短的比色皿即可解决问题,但是这个也是有限度的,目前市面上的比色皿常见的是2cm,1cm,1mm,不知道你以前是用的哪种比色皿
此外,溶液稀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稀释后只是视觉上颜色变淡了,但是其吸收波长并没有变化,不知道你是否明白我的意思
&& 16:17&&可用分&&+3
&&感谢您的精彩解答!
&& 16:17&&专家分&&+3
&&感谢您的精彩解答!
信誉分 126
可用分 2256
专家分 347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1. 选择微量比色皿,比如还有更小的 5mm 光路径。
2. 调节入射光狭缝款变窄。降低入射光的强度。
信誉分 121
可用分 2368
专家分 28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顶楼上,调节入射光狭缝宽度不能影响吸光度大小
吸光度大小是出射光和入射光比值的对数
&& 16:18&&可用分&&+2
&&欢迎参与技术交流!
信誉分 114
可用分 2307
专家分 21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稀释后视觉上颜色变淡了,其吸收波长也变化吗?
信誉分 126
可用分 2115
专家分 27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可以稀释,颜色的改变不影响UV吸收。调节狭缝宽度也是明智方法
&& 17:43&&可用分&&+2
&&欢迎参与技术讨论!
信誉分 130
可用分 2740
专家分 38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其实稀释测试本人已经做过,如果只是这样的建议还是算了,因为溶液颜色变淡后,有些吸收峰也随之而变弱,无法检测出来,所以才来向大家请教能否用别的方式试试的
信誉分 188
可用分 7044
专家分 128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如果楼主确实要保证分析液的浓度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1、使用微量池。
2、使用较小的狭缝宽度
3、采用其他的显色剂
&& 11:44&&可用分&&+2
&&感谢您的热心应助!
&& 11:44&&专家分&&+2
&&感谢您的热心应助!
信誉分 136
可用分 5016
专家分 68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楼上说的是一个理由,见 lambert-beer 定律。另外关于入射光与出色光的关系还有一个和微分有关的公式,好像是爱因斯坦推导的,建议你有空查查,我们再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稀释的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