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的数学计算能力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欢迎浏览yjbys求职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一篇数学,这是一篇关于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论文摘要:计算是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关注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培养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计算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兴趣、理解、应用、品质、习惯
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我国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新课程计算教学的要求理解并不全面,将其仅仅局限于机械地程序化地训练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忽视了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致使学生计算能力低下,计算时失误严重,令学生对计算产生恐惧,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制造了巨大的障碍。新课程关于运算内容的设计和计算教学的要求,关注计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计算,使计算真正成为学生轻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技能。那么,在新课程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计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肯定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引起愉快、喜爱等积极内心体验,避免和克服各种消极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理解计算在生活中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到:计算教学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产生学习计算的愿望和兴趣。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哪种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A、200分;B、200周;C、200时;D、200月。)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计算的必要性,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后,向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去菜场买一回菜,与卖主比比谁算得准又快。如果算不过,就请教他们是怎么算的,更深刻地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理解到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激发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兴趣。
2、注重计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其信息往往是多途径的,对话、媒体、标志、广告等都可能呈现出信息;呈现的方式也许是文字的表格的,图画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直观形象地提供信息,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学当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如可以创设与现实相近的学习情境: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乘法》时,将例题&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改编成&(国庆节快到了,老师要给在北京工作的表哥打电话)国内长途电话每分1.2元,老师估计要打6分钟,一共要付多少元?&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有机地改编例题,使学生在富有生活味的题里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加上学生非常乐于帮老师解决问题,也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公正的评价,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标准》定义的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发展,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从学习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教师还可以从学习活动中了角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平时作业中了解学生计算技能的掌握情况,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也可以和家长沟通,及时给予评价。只有在计算教学中给予学生的体验和公正及时的评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计算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计算和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的计算内容,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 ,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性质,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问题之中。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应注重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周长含义,并通过摸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状图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的探究求周长的策略,独立完成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最后通过交流,归纳优化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通过操作探究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很好地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技能。
(2)重视估算,善于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释。另外,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所以估算能力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例如,应用题 &酱油每千克1.2元,小明买3千克,付出5元钱,还能找回多少?&五年级学生有算成&还能找还24元&的;与其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计算粗枝大叶,还不如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薄弱,不善于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又如,计算平均数时,如果学生运用估算,就能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还能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就不会出现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十几厘米,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只有7、8岁之类的笑话和错误了。学生出现诸如此类的错误,在于平时教师教学中并没有把估算放到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估算教学。
同时,估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估算需要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估算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3)鼓励运算的多样化,加深对计算的理解。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这些不同的方法,直接介绍给学生成人通用的计算方法。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此外,学生使用的策略也教师显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水平,使得教师有机会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处理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如一箱汽水24瓶,18箱汽水多少瓶?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然后再设法算出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上一些算法:
24&10+24&8=432,240&20-24&2
20&18+4&18=432,24&2&9=432
24&3&6=432,18&4&6
也可能有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与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可能会掌握多种不同的方法,加深对计算的理解。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和探索计算方法的时间,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表达和倾听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最终选择并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学生有了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意识的基础上,提倡计算方法的最优化,进而强化算法最优化的自主意识。因为算法的优化是一个逐步感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应该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算法的优化,是算法多样化策略的延伸。算法多样化提倡的是一种探索,一种思维的创新,而优化是将探索的结果进行提炼,实现第二次创新。我们的教学既要使学生在算法多样化过程中得到展示和鼓励、体验成功,又能在优化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获得更好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生的自然组成部分,并要求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在计算教学中,包括数的认识、计算等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接触数学起,就建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计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整数和乘除法后,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27人乘车去春游,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可乘坐8人,300元/天;另一种车可乘坐4人,200元/天。设计一种费用最少的乘车方案。学生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也就进一步提高了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除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和计算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学习计算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
学生计算品质的良莠不齐,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主观因素。
(1)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自觉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当看到步骤繁多或计算较难的计算式子时,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紧张、缺乏信心,使计算错误率增高,甚至放弃计算。小学计算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自觉学习的动力。意志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我们要达到的目的越明确,学习的自觉性就越高,意志行动就越坚强。教学中常和学生讲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如祖冲之刻苦研究,计算圆周率的故事。通过讲名人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也结合数学的学习内容,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学习意志。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以举例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物品价格多数是小数)、计数,工农业生产中到处都要用上小数乘法,只有学会计算小数乘法,才能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遇到困难就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另外,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炼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没有任何困难的行动是无意志可言的,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还要不断设置一定难度的计算让学生去努力解决,并通过解决难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锻炼顽强的意志。
2、培养学生谦逊谨慎的计算态度。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因书写潦草、抄错数字造成计算错误;做加减法时,常忘记借去的数或进上的数;做小数乘除法时,学生常忘记点积和商的小数点。以上等等计算错误都是学生不良学习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
首先,要消除注意分配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边计算边讲话、看电视或做其他事情,注意力没有完全专注于计算,所以会造成计算错误。教师要不断要求学生计算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能一心多用。
其次,还要消除学生轻视的心理。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或遇到比较容易的计算题时,学生会存在轻视的心理,对计算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简单不需要进行思考,疏忽了对题目的分析、验算,造成计算错误。
因此,培养学生谦逊谨慎的计算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先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些可以使用简便计算,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计算。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管是作业还是草稿,都要要求学生书写必须认真、工整,尤其要把数字及运算符号抄正确、写清晰,还要注意计算格式必须规范。
例如,很多同学会抄错数字或符号:
他们会把9.7&0.01+0.07抄成9.7&0.07+0.01或把18&0.25-17.49抄成18+0.25-17.9。
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了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培养学生按步骤计算的思维习惯。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学生如果能按完整的步骤进行思考和计算,计算准确率就能大大提高,所以要让学生养成按步骤计算的思维习惯。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解方程时,我要求学生每次解方程时都必须按步骤进行。先想好求什么数,用什么方法求,然后计算、解方程,最后还要检验(如果题目没有要求检验应口头检验或在草稿上检验)。使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并明白&急则有失,乱则有误&的道理。
(3)培养化繁为简、讲求效率的良好计算习惯。
小学各年级的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学习数学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善于化繁为简。例如,沟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为&底面积&高&这样一个统一的公式,就可以简化数学内容。另外,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对于不同思路和不同解法的题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培养学生讲求计算效率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例如,计算(4.91+4.91+4.91+4.91)&0.25时第一步不能简算,但直接算较繁杂,容易算错。如果引导学生每做一步要仔细观察,化繁为简,将第一步写成:4.91&4&0.25就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了。这样结合数学内容长期地培养,就可以使学生养成化繁为简,讲求计算效率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没有看清楚题目,抄错题或计算时粗心大意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检验是计算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一步一步地检查,看有没有抄错数字和符号,计算过程有没有错误,最后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抓好起始训练,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坚持鼓励,长期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在新时期的小学计算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很好的理解和应用新课程理念,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并要重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关推荐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409371" data-title="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data-image="">微课视频资源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学校视频空间管理我的视频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办公室教学教研基教成教学前教育校产基建计财管理安全卫生教育工会支部少工电化教学家校互动教育资源教育科研郑山街道各校教研活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平台教育科学研究室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郑山街道翔雁小学& 许宝堂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上,都把数学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抽象的观点来看,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数、量、空间和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算是离不开数与计算的,空间形式及其关系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
二、研究现状
1.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认识不到位
只重视学生的笔算能力,忽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在四则计算中,口算是基础,基础必须打好,学生笔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成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随着计算工具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
2.教师对学生的计算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
其实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需要很多的运算步骤才能得到一个结果,应认真分析错在什么环节。我们计算题批改时,要按学生的计算顺序,指出学生错在哪一步。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以后再订正。
3.教师对计算教学不够重视
教学上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觉得现在出现了高科技,能用电脑、计算器计算,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产生观念上的偏差,应让学生明算理、知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学生不重算理只重算法
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以为只要能算就行。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5.学生简算意识不强
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学生的计算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三、课题的界定
计算教学主要是指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是结合进行的。
小学生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四、研究预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运算的基本算理,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初步了解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会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从多方位提高计算能力。
2.完善计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教学价值和效率。
3.通过研究寻求能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4、在研究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五、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考查测试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三方面的内容:(1)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支配,许多教师奉行“熟能生巧”原则,实施计算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计算、害怕计算。认真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对计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因此,我们将研究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展开教学过程,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喜爱计算、理解计算。
(2)实现算法多样化的研究。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探寻解题的方法。算法多样化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实践,但在算化多样化的理解和把握上则各不相同。我们将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3)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
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练习,利用测试评价、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3、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有些家长在自己督促、辅导孩子的同时还聘请家教人员进行数学辅导。但是,现在家长比较关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参加专门的“奥数”辅导,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六、研究方法
1、归纳——演绎法。将符合同一运算方法的题归类来进行教学。归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题的计算方法,归纳之后再用演绎法练习。
&&&& 2、文献研究法
主要是多角度开展资料、信息的比较研究,了解掌握国内外研究成果、借鉴成功做法,吸取有关教训,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 3、调查研究法
一是调查课题实施点的教情、学情及创新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使研究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二是调查学习提高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研究相关对策,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三是调查实验前后有关素质指标的变化效应,使研究有根有据、具有科学性。
4、教育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应用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同时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所搜集材料和统计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七、研究阶段
&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课题酝酿研究及立项准备阶段;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调查研究,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月,初步探索阶段;组建课题研究组,进行研究人员的学习,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发展深入阶段;按实施方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工作。
第四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1月,总结反思阶段;课题资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
八、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负责人许宝堂同志一直以来扎根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基本功扎实。曾连续三届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临沭县数学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多次获得县级教学成绩奖。因此课题负责同志能领导本课题各成员有计划、系统地开展有效研究。
2.&参与本课题的人员均来自我校优秀一线教师, 他们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课堂组织形式及学科教学模式有相当多的理解,对本课题的内容也有初步的认识与兴趣。相信他们能较好地配合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其次他们也经常撰写教学论文,经常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对课堂的行为模式与实践能大胆探讨,具有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
3.我校软件硬件设备先进,教师及学生都有云空间帐号,老师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学习资源,街道中心校为学校购置电子白板,对我课题组开展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征订了各类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期刊,这些都是本课题的资源。学校对本课题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在问题决策的资源上也有足够保证。本课题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有设置会议与交流学习活动,时间上能够得到保证。
九、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报告。
&3、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4、相关附件,如&优秀教学设计、录像、照片、实物,教师自身学习的读书笔记等。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许宝堂 课题负责人&&
&&&&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杨新霞 课题承担人&&&&&& 负责课题研究中的研究课堂教学及教学设计材料整理
课题承担人&&&&&& 负责课题研究中的课堂教学的材料收集整理,撰写工作报告
发布评论:
评论最多输入2000个html字符 您还能输入0个html字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