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如何才能学好英语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学习英文和学习世界上很多技能一样,两个决定成效:1.动力;2.方法。动力是很重要的。方法再好,如果你没有动力去学习,你也很难成功。我大学高考英文刚及格,四级刚及格,六级考了3次没过,但是大四刚毕业,GRE首战2100(总分2400),TOEFL 首战600(满分677),雅思分数就不报了,大家都知道。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动力。在大学三年级之前,我不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和英文会有什么关系。在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那个年代,我一直以为大学毕业,找份不错的工作,结婚生子,就是最滋润的人生。因此,我对英文一直是采取规避的态度,能不学就不学,学也是为了通过考试。我相信这是大部分同学的现状,就是英文懂一些基本单词和句子,但是一直处于懵懂的状态,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式英文,什么作文是地道的,什么作文是大忽悠写的。到了大学四年级,很偶然的原因,我接触到了一个准备拿了全奖去美国读书的女孩。她家庭很富裕,毕业于名校,但是她还力争获得全奖出国。然后我去参加了一个新东方GRE的培训班,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并且当时词汇老师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自己出身贫寒,但是因为苦学英文,现在月入10万,这个数字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超级高薪(估计那时候北京2环的房价也就5千以内)。我对英文学习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英语学得好,可以让你的职业和人生有更多选择,包括留学和移民。英文学习会让你收入激增,不只是教书,包括不同行业。英文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世界上80%的网络信息是英文写成的)。因此,我开始勤奋地学习英文,每天至少8个小时。早上做3个小时真题,下午做3个小时真题,晚上背2个小时单词。我一个六级没及格的人,四个月积累了GRE需要的1万2千词汇,并且首战通过。对于目前很多基础很弱的同学,如果你目前只是因为你父母逼着你出国,或者因为雅思而要学习英文,你很难提升。你没有激情和动力,就很难静心去学习。很多东西你不愿意搞清楚,也很容易半途而废。同样坐在那里学习8个小时,用心和不用心的结果完全不同。你需要和当年的我一样,找到自己的动力。可能你的男神一直在海外,你再不出去和他一起,就会被狐狸精叼走;可能你一直希望进入一个很好的公司工作,只有英文好才可以进去;可能你老爸的公司经营不景气,需要一个懂英文的人去帮他打开国际市场;可能你喜欢的女孩口味很重,就喜欢英文学霸;等等。找到动力,苦学几个月,等你上手了,这个时候你的自信会成为你的动力。英文会是你一个优势,你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去巩固它。当然,除了动力之外,好的方法也很重要。愚公固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激情去移山,但是如果移得快一点,那就更好。英文学习对于beginner or preintermediate level的学生来说,最紧要的是提高词汇和语法。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中国传统的语法书,语法教育,很细致地从名词、动词一点点开始教,一直教到定语从句和复杂句等。我当年英文为什么那么差,不是因为我笨(好歹也是4周不到就考过CFA I的人),而是因为老师太笨。传统的教育灌输了太多我们平时用不到或者用错了也无伤大雅的语法,导致我们多少次踌躇满志、热情澎湃想重新和英文小魔鬼决一高低,但是语法书看了10页就坚持不了,以至于多少中国学生觉得我一辈子也学不好语法。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你的位置:
> 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发表于( 11:48) 本文标签:
浏览量:15次
&&&&值班编辑QQ: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语言学习离不开这三个因素:方法,动机,自律。那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而大部分人的问题恰恰出在:他们太高估自己的耐心和自律性了。
拿玩游戏来举例。打LOL多有意思呀,比学英语有趣多了,但假如你现在DOTA一天连跪十场,一上线就坑队友,这样连着一个月下来,你还会觉得LOL好玩吗?你还会继续打LOL吗?
学英语也是这样。我也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英语学好后我就能升职加薪,分分钟成为人生赢家。我学英语的动机比谁都强,但就是学不下去呀。每天背单词时被虐得死去活来,原版书翻开后一堆生词,VOA和BBC又听不懂,就算意志力再强大也经不住这样的考验。
一个现实情况是:缺乏耐心和自律性几乎是所有人的本性,也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未能矫正的习惯。比起理性,人的内心和情绪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否则就不会有“知易行难”,“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说法了。对很多人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坚持,而是坚持下去却看不到进步的希望。有高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就像妹子一样,都是需要哄的,如果天天受到打击,总有一天她会离你而去”。
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习者去打鸡血,去坚持,去忍耐,而闭口不谈改进的方法。我们应该问的是:
“我为什么会屡屡受到打击?是不是方法出问题了?”
还是拿玩游戏来举例,游戏为什么好玩?因为玩游戏是一个能不断给予你正向反馈的过程。想象一下,你看着自己的经验值在游戏中与日俱增,昨天凑齐了一组高星英雄,今天又收了一个小弟,成就感和荣誉感不断上升,而成就感和荣誉感的上升又会反过来让你不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游戏中,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沉迷其中。
而反观学英语,很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学英语的过程中被天天被打击,看不到进步的希望,这样时间一久再强大的意志也会消磨殆尽。
既然自律和动机靠不住,那我们就应该从方法入手,也就是说,要采用带有正反馈机制的方法。好的正反馈方法对自律以及动机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
有什么方法是符合正向反馈机制的?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材料。
这句话似乎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在学英语过程中屡屡受挫,恰恰是因为选取了难度过高的学习材料。很多人一谈起学英语就推荐去看美剧,听VOA和BBC,读外刊和原版书。但这些材料并不适合每个人。
英语专业的同学应该都听说过Stephen Krashen 的外语学习理论,Krashen理论中有一个i+1原则,所谓的i+1是指你本身的现有水平为i,而i+1代表理想的学习材料的应有难度。比如说,你现在是高中英语水平,适合你的听力材料绝对不是VOA special,还是老老实实在奇速英语官网找个适合自己的中学材料听吧。如果你是大学四级的水平,词汇量在4500左右,这个时候适合你的听力材料并不是VOA或者BBC,而是CNN Student News。假如你是大学六级的水平,那么适合你的材料应该是新概念3和新概念4,而不是经济学人或纽约客。如果选取的材料难度太高,比如i+5或者i+10,接受者根本不具备理解能力,就会导致无效输入。Krashen认为i+1是最为理想的情形,大于1的情形将导致无效输入的风险增加。
选取材料时可以以自己的词汇量作为参考基准,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先读一读材料,如果稍微有点难度但又基本能弄懂大意,那么它就是合适的材料。
2.量化你的学习成果
在游戏中玩家对自己等级提升最直观的印象其实是数值的提升,比如练级涨了100经验,获得了一件武器攻击力提升了500点等等。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每天看着自己的词汇量蹭蹭上涨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虽然能真正记住多少值得怀疑)。在奇速英语官网,你的学习轨迹每天都会被大数据记录。背了多少个单词,错误了多少个,晋级到哪个阶段,在所有用户中的排名都能清楚的看到。
3.将英语用起来
汉语中有个词叫“学以致用”,学是为了用,可是一个诡异现象是,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却从来没有用过,唯一用到英语的地方就是参加英语考试。“用”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饮食男女》中有一句台词“人生不能像做菜,要等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用英语也是如此,英语这项技能并不是一定要学好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使用的。甚至,从一开始就应该直接使用。
无论是读报纸,还是看小说,抑或听歌看电影看电视,看访谈节目或者脱口秀,这些都是在“用”英语。你去Quora上转一圈就去发现,上面有些回答者的英文水平并不算优秀,有些甚至很蹩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收赞收到手软。
用英语的过程也能极大增强学英语的乐趣和信心,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而工具是越用越顺手的。用英语是一种实践,任何事情只有实践了才可能真正深入;所以,脱离实践的“学”从来只能是纸上谈兵。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要把你的英文束之高阁,尝试着去使用它。去Quora上写点什么东西,用英文日记记录每天生活,去读读奇速英语官网的美文和时文,开口说英语,去找靠谱的英语母语者聊天,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也提供了这种可能,即使身在国内也可以和英语母语者交流。
语言最终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所以,思考方式格外重要。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如何正确阅读与思考,乃至于所要表达的东西漏洞百出却又不自知。这一点你去翻翻国内各大新闻网站的评论区就可以发现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无他,只能是大量的阅读与思考,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更多内容请关注奇速英语微信公众号:qisuen 获取更多英语资料。
如果您孩子英语学习有困难,单词记不住,学习没兴趣,成绩时起时伏,请加奇速英语李老师QQ 微信qisulili
推荐内容&&&&&&&&&&&&&&&&&&&&&&&&&&&&&&&&&&&&&&&&
大疆和黑客陷入"军备战",真的是为了体验?
无人机成黑客新焦点,连美军开始担心自己的系统
为智能眼镜?苹果收购德国企业与眼球追踪有关
布局4年 顺丰获国内首家无人机物流合法飞行权
FB联网无人机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首次成功着陆
第一季度可穿戴市场调查 苹果仍是领头羊
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无需去任何地方,就已经在职场引起了轩然大波。考虑到这背后的实质,对于有远见的高管们来说,了解该人工智能技术,并弄明白它是如何改变他们的业务政策和程序是至关重要的。 聊天机器人擅长于自动化处理单调、机械重复的工作任务,这可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在核磁共振成像的信号中看到这种复杂的想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rcel Just说,思维和大脑活动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告诉我们这些想法是如何构建的。 人工智能系统表明,大脑意识模块是由各种子系统而非大脑构建的。 科学家们开
7月15日下午,由科技主办,媒体智能、媒体家居承办的2017媒体未来科技峰会之AI+生活专场在北京昆泰酒店举办。 Fusion Fund、ivvi手机、SpeakIn、老板电器、优必选机器人、乐视致新、洛可可设计集团等特邀嘉宾,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点、畅谈未来智能
科技讯7月15日消息,媒体未来科技峰会今日在京召开,香港金融数据技术有限公司(FDT)创始人兼CEO聂凡淇出席并发表演讲。 聂凡淇表示,AI在金融领域是最有可能突破的地方,离钱近、离数据近。 AI在中国金融市场有三大应用非常有前景,AI智能金融服务。AI可以降
科技对人类劳动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著名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美国莱斯大学教授Moshe Vardi说:工作已经迎来了新阶段。 数以百万计制造业工人曾从事的常规工作如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现在,人工智能正在学习如何能够让交通运输、物流、法律写作、金
7月17日消息,据CNBC报道,当你走进厨房,问道:Alexa,今天发生什么事了?摆在桌子上的圆柱形亚马逊智能扬声器Echo Dot会播放各种录音,包括美国总统的最新新闻发布会演讲,以来来自母亲的语音留言等。曾经的声控个人助理如今已经成为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保
中国制造业的心脏珠三角经济带正在迎来一场自动化浪潮。 为了应对用工荒和涨薪,珠三角的公司正试图将目光转向机器人,渣打银行在采访了200多家制造商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和香港只有一江之隔。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心脏,珠三角地区每年的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一路的英语渣走的我很硌脚,想彻底改变这身丑陋的行头,求帮助,真心想改变】
谢邀~不要这么小气只收藏,帮我点个赞嘛( ̄▽ ̄)我原来一直很不理解有人会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处于“完全听不懂“的状态,直到后来我开始在香港上学,面对滔滔不绝用粤语向我介绍特价餐的服务员,我终于理解了那种痛苦。现在由业余爱好者转为从业人员了,也希望尽自己一点薄力,解救非专业的英语学渣于水火之中。中学的英语老师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大约是说英语学习不像是爬山,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自己真的比原来更高了一点,倒像是攀岩,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需要艰辛的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能松手更也不能停止,只有等到攀上另一个高度的时候,回头看,才会发现自己真的比原来更好了。其实我就是这样,想来也为英语坚持了很久…大三那年超幸运选上做新东方国游的海外助教,负责接待的当地校长听说我的专业其实是软件工程之后大吃一惊,说完全想不到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能这么像Native Speaker。就是那一次,我突然感觉自己真的比原来更好了,像是爬过了一段艰难的瓶颈,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其实之前线上线下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当时打哈哈的回答就是多看看美剧,听听英语新闻之类的。但其实看美剧不会帮你,听英文歌曲也不会帮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在背单词软件上打打卡分享朋友圈更不会帮你。你真正需要的是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方法,和打好一场硬仗的决心。1.
你需要时间时间从哪来?从碎片时间着手。我比较反对上大课,讲课文这种语言学习的方式,简直是与人性为敌。语言作为工具,需要长时间缓慢的浸泡,同时对自主性要求很高,强行灌输只能算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虽然说时间就像X沟,挤一挤总会有的,但是能挤出来多少还是要看个人的动因,对这件时间的积极程度。理想的状态,想要快速提高英文水平,浸泡自己在这个语言环境中的话,一天需要的时间大概是20MIN*4, 尽量分散。2.
对自己负责,用好资料现在互联网上的专家或者大忽悠们为学生提供的资料很多,各个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资料库,免费发放给潜在客户以期提高知名度。事实上,大多数免费资料质量极差,很多机构几乎不会舍得花钱雇佣有优秀英文背景的编辑来整理这些从各个论坛DOWN下来的东西,看着好像满满一屏幕的学习资料,实用性甚至不如中学课本。原来想报班,被不少机构欺骗了手机号。其中X站教育,简直是奇葩中的奇葩,以免费资料、280元课程雅思6-7分做噱头,忽悠到我的手机号邮箱号,发了一封不知所以的邮件,里面只有数万元课程的购买链接。我问你们280元的课呢?他们说280元是一节课,1小时的价钱。Excuse me????后来负责人主动打电话来跟我解释,亲口承认了:哦,我们的广告都是夸张不真实的,所有机构都是这样的。自己没道德,不要拉上整个行业。健身达人们喜欢说u are what u eat, 学习就更是这样了。好的资料对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们就像是你吃的东西,最终分解转化成你的身体的一部分。用乱七八糟的资料很可能会造成学习方式的“迷向”,让以后的路越来越难走。建议大家对自己负责,吃健康的食物,买健康的资料,不要贪图便宜上了无良机构的贼船。另外在这两方面花钱,也是回报率极高的投资。3.
美剧看什么,怎么看很多人喜欢追剧情型美剧并试图通过这个来提高英语水平,以我的观点来看非常难,跟看一集甄嬛传是差不多的,你的英语水平并不会有什么提高,甚至因为浪费了本可以用来背单词的时间而有所倒退。道理很简单,美剧只看一遍是没!有!用!的!而剧情型美剧Breaking Bad,House OfCards,Master Of Sex,desperate housewives之类的,相信大家很难有一而再再而三看N遍的欲望,毕竟事情来龙去脉已经很清楚了,只会去追进度,很少重温。我大学四年生活的背景音就是《老友记》,这部剧从第一季到第十季,200多集,我至少看了15遍,很多集的经典对白都可以背下来。每天不管我在干什么,电脑基本都在放老友记,看了这么多遍,剧情当然滚瓜烂熟,但是每次到了笑点我还是会很SB的笑,所以怎么都看不腻。真正可以帮助我们的是这一类型的剧集,一方面能够调动你多次乃至数十次观看的欲望,另一方面口语地道且生活化。在剧集中的对话是你可以记住的,可以听明白说出来的。慢慢摸索中,我发现美剧看到3遍之后,用眼看也很浪费时间,毕竟剧情我都清楚,想要把里面的地道美语彻底掌握,听就够了,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坐在电脑前呢。每天地铁,做家务,甚至跑步做饭的时候我都会听美剧的原声(一般的手机广播类软件都可以下载),比干巴巴的CNN,雅思听力之类的有意思的多,更容易坚持。作为资深大宅女,这些年我追看过的美剧也有近百部了,当然不是每部都值得我一追到底,其制作之参差不齐其实跟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差别不大。节约大家甄别的时间,以下总结一些我认为的适合英语学习的剧集给大家:Modern Family 摩登家庭可以说是老友记之后制作最有诚意的生活喜剧。不夸张地讲已经推出的6季,我每集也已经看超过10遍了,而且还在不断重温中。这部第一推荐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没有背景观众的笑声(canned laughter),所以很适合听着入睡。作为以家庭生活为主线的情景剧,涉及的口语对话比较实用且易于理解Will And Grace 威尔与格蕾丝直女与弯男同居的故事,美式幽默的入门喜剧。很多人跟我说看不下去老友记之类,因为完全不懂他们在笑什么,其实老美们的脑洞远不如我国人民那么大,调侃的点这么多年来都没怎么变。这部剧能大约启发美式笑点的形成,而且语言日常化,很容易模仿和利用。Moms 老妈Chuck Lorre高产优质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就是他的代表作。但是相比TBBS,我更推荐这一部。主要是因为生活大爆炸里抖机灵的长篇大论太多,而且都是我们这辈子连汉语都不会再说第二次的高级词汇。老妈这部剧就比较轻松愉快,3位White Trash单亲妈妈的生活,蛮有意思。Hannah Montana 汉娜·蒙塔纳虽然这部剧也快有10年了,我看这部剧的时候大概也是初中生,放到现在,话题度时髦感当然都不够,但是里面有很多挺有意思的歌曲,而且情景切入非常好,若是能一首一首的唱下来,口语也会有不错的提高。推荐给喜欢唱歌的中学小美女们~在其他美剧中,也经常用当年的Hannah调侃现在暴露癖的Miley Cyrus,若是能了解这部剧,也算更了解了一个美国笑点。以上的剧集看一两遍的效果只能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给你大脑放空一小段,只有至少看到5遍以上才能对你的英语听力口语水平有所帮助,5遍之后我推荐的方法是不必看了,开始刷原声,每集至少再听5遍。4.
词汇我在香港和内地都做家教辅导过英语,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很多人对自己的词汇量处于一种盲目乐观且不愿面对事实的状态。做兼职的时候,一个学生第一天上课就表示需要让我讲讲语法,认为自己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语法混乱。于是面对面让他做了一份英语高考试题,正确率大概在4分之一,也就是说跟蒙的概率一样。尤其是阅读,甚至连蒙的概率都达不到。让他把阅读原文中所有不认识的单词全都标记出来,他小心翼翼得大约划出15个,说其他的都是认识的。因为我觉得人总是对自己过分高估,于一个一个单词问他,整篇文章从头到尾问了个遍。发现他能百分百确定掌握的单词只有 am is are apple banana 之流。当时我的心中就咆哮而过一万头草泥马。。。这种词汇量基本也就告别语法了好么!还要啥自行车..其实干什么都一样,第一步是准确认识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之后才是努力改变。应对考试,单说一说听力词汇:要考雅思的胖友们,听力词汇拼写是不是总是少些那么一个字母,导致听对写错。其实听力拼写考察百分之85都是剑4-10有出现过的词汇,每个场景基本不超过50个,你需要做的就是对这目录默写和校对:雅思听力课题研究场景词汇:雅思听力学校生活场景词汇:雅思听力学习场景词汇:雅思听力旅游出行场景词汇:雅思听力租房场景词汇:雅思听力日程活动场景词汇:雅思听力方向场景词汇:对于听力考察的基本词汇,很多同学是习惯性的拼写错误,所以校对工作变得尤其重要。切不可马马虎虎的只看“样子像不像”,一定要确认到每一个字母都是对的。5.
口语雅思口语7分与8分的差距有多大?7分可能是学霸超人,背下来了当个出题季度所有的预测机经。8分的却可能是什么都没背,与考官谈笑风生的类native speaker。实现这两者之间的飞跃是很难的。这不仅仅是英语水平的差距,更是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的综合提升。那么没有那么优质的基础,如何实现跨越呢?你需要一个外教!我不是说那种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你只对外教开口说了一次HOW R U的外教大课。而是一对一的外教课程,它不仅仅能够实现情景教学,更能定制专属这个学员的口语方向的提升,慢慢完成从中式英语到英式思维英语的转变。虽然说网上这类课程很多,但是选一个好机构非常重要!据我所知,很多小机构不负责任的请了很多菲律宾或者非洲外教来冒充欧美外教进行电话1对1的教学,虽然他们的英语也勉强能听,也是外国人,勉强能练,但是这样何来英式思维呢?何来正宗的发音与语调呢?先写到这里,从英语小白到英语学霸再到英语使用者,其中有技巧有陷阱,更多的是浸泡和付出,如何最大效率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提升~ 有时间再慢慢更~
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讨论和著述早已汗牛充栋,我之前也写过一些,但今天我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语言学习离不开这三个因素:方法,动机,自律而大部分人的问题恰恰出在:他们太高估自己的耐心和自律性了。拿玩游戏来举例。打DOTA多有意思呀,比学英语有趣多了,但假如你现在DOTA一天连跪十场,一上线就坑队友,这样连着一个月下来,你还会觉得DOTA好玩吗?你还会继续打DOTA吗?学英语也是这样。我也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英语学好后我就能升职加薪,分分钟成为人生赢家。我学英语的动机比谁都强,但就是学不下去呀。每天背单词时被虐得死去活来,原版书翻开后一堆生词,VOA和BBC又听不懂,就算意志力再强大也经不住这样的考验。一个现实情况是:缺乏耐心和自律性几乎是所有人的本性,也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未能矫正的习惯。比起理性,人的内心和情绪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否则就不会有“知易行难”,“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说法了。对很多人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坚持,而是坚持下去却看不到进步的希望。有高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就像妹子一样,都是需要哄的,如果天天受到打击,总有一天她会离你而去”。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习者去打鸡血,去坚持,去忍耐,而闭口不谈改进的方法。我们应该问的是:“我为什么会屡屡受到打击?是不是方法出问题了?”还是拿玩游戏来举例,游戏为什么好玩?因为玩游戏是一个能不断给予你正向反馈的过程。想象一下,你看着自己的经验值在游戏中与日俱增,昨天凑齐了一组高星英雄,今天又收了一个小弟,成就感和荣誉感不断上升,而成就感和荣誉感的上升又会反过来让你不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游戏中,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沉迷其中。而反观学英语,很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学英语的过程中被天天被打击,看不到进步的希望,这样时间一久再强大的意志也会消磨殆尽。既然自律和动机靠不住,那我们就应该从方法入手,也就是说,要采用带有正反馈机制的方法。好的正反馈方法对自律以及动机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有什么方法是符合正向反馈机制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材料。这句话似乎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比如在知乎上,你能看到不少像这样的提问:很多人在学英语过程中屡屡受挫,恰恰是因为选取了难度过高的学习材料。很多人一谈起学英语就推荐去看美剧,听VOA和BBC,读外刊和原版书。但这些材料并不适合每个人。英语专业的同学应该都听说过Stephen Krashen 的外语学习理论,Krashen理论中有一个i+1原则,所谓的i+1是指你本身的现有水平为i,而i+1代表理想的学习材料的应有难度。比如说,你现在处在大学四级的水平,词汇量在4500左右,这个时候适合你的听力材料并不是VOA或者BBC,而是CNN Student News 或者初中级的ESLPOD,假如你是大学六级的水平,那么适合你的材料应该是新概念3和新概念4,而不是经济学人或纽约客。如果选取的材料难度太高,比如i+5或者i+10,接受者根本不具备理解能力,就会导致无效输入。Krashen认为i+1是最为理想的情形,大于1的情形将导致无效输入的风险增加。对于上面知乎那位题主,他现在并不适合去看BBC,New York Time或者Sherlock Holmes, 这些难度都太高了。真正适合他的材料应该是那些生词较少,情节精彩,能培养阅读兴趣的原版书,比如说 River Town 或者 The Little Prince 等。选取材料时可以以自己的词汇量作为参考基准,词汇量测试可以去这个网站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先读一读材料,如果稍微有点难度但又基本能弄懂大意,那么它就是合适的材料。2.量化你的学习成果在游戏中玩家对自己等级提升最直观的印象其实是数值的提升,比如每天签到就送50点经验值,获得了一件武器攻击力提升了500点等等。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这一想法目前已经有不少应用了,比如你一定在朋友圈看过这个(这其实也是借鉴了Gamification的思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搜看)这本质上是对背单词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让你知道今天没有虚度时光,你看我背了100多个单词呢,每天看着自己的词汇量蹭蹭上涨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虽然能真正记住多少值得怀疑)。我们也可以建立这样的量化机制,比如拿一张excel表,详细记录下你今天究竟学了多少东西,尽可能用数字来衡量:6月13号:精读经济学人文章三篇,积累生词30个,整理笔记40条,阅读原版书10页;6月14号:精读纽约客文章两篇,积累生词20个,精听了一段4分钟的V0A音频,整理笔记15条,完成了五分钟的口头作文练习6月15号:阅读原版小说30页,积累生词20个,完成了一篇300词的小作文练习...这样可以让你做到对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东西心中有数,将每天积累的生词笔记整理成文档保存起来,方便后期复习。比如像这样:这样积累下来你会得到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料库,而且能让你获得成就感。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更加鼓舞人心。3.使用工具加速学习我曾经在回答和专栏里向大家不余遗力地安利过Kindle, Mdict,欧路词典,英英词典,Kindle Mate, 等一堆工具。为什么?因为使用这些工具能够极大提升你的学习效率,帮助你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正反馈。拿Kindle举例,新手读原版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是生词问题,而Kindle拥有指译功能,在阅读中碰到生词用手指点一下马上可以弹出释义,而且生词还能自动加入生词本。这个功能能够极大减少你查词的成本,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而不是一个繁琐的查生词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正向循环:而阅读水平的提升会带动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他的工具也是如此,比如,它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英英词典之一。 会将单词嵌入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解释,同时还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例句,还有各种各样的知识扩展,水平不知道比市面上的词汇书高到哪里去了。换句话说,这是一款能让你真正在“学”单词而不仅仅是“记住”单词的应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能让你省心省力的好工具来让学习更高效。更多的工具使用请参见: 以及 4.关于记单词大部分单词书都是以"abandon"这个词开始的,这也预示着很多人背到最后肯定会放弃。背词汇书这种方式对学习者来说是很不友好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单词只能算是消极词汇,你大概在阅读时能够认出它们,运气好一点时能够把它们听出来。但是距离会说,会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我知道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背单词软件,每种都在宣称自己的生词库语音库有多么完善丰富,复习算法有多么科学严谨。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你真的是在学单词吗?还是只是生硬地将单词的中文释义塞到脑子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记单词,最具正反馈的方法是通过阅读来记单词,通过频繁使用消化词汇。将单词置于文章和例句中,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学习是最自然最有效的记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单词,不仅记忆效果好,而且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事实上,通过阅读来记单词的速度并不会比背词汇书慢多少。你需要的做的只是选择合适难度的阅读材料,然后在电脑或手机上装个Mdict或者欧路这样的软件,配合英英词典,根据语境对单词进行学习和记忆。更加详细的方法可以见: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还会碰到“这个句子的所有单词我都认识但就是读不懂”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提升单词的“广度”积累更多词汇外,还要注意提升单词的“深度”,就是要注意常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没事的时候多翻一翻英英词典,像读书一样读词典,过一遍常用词条的释义是个不错的方法。想偷懒的话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技术贴:5.将英语用起来汉语中有个词叫“学以致用”,学是为了用,可是一个诡异现象是,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却从来没有用过,唯一用到英语的地方就是参加英语考试。“用”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饮食男女》中有一句台词“人生不能像做菜,要等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用英语也是如此,英语这项技能并不是一定要学好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使用的。甚至,从一开始就应该直接使用。无论是读报纸,还是看小说,抑或听歌看电影看电视,看访谈节目或者脱口秀,这些都是在“用”英语。你去Quora 上转一圈就去发现,上面有些回答者的英文水平并不算优秀,有些甚至很蹩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收赞收到手软。用英语的过程也能极大增强学英语的乐趣和信心,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而工具是越用越顺手的。用英语是一种实践,任何事情只有实践了才可能真正深入;所以,脱离实践的“学”从来只能是纸上谈兵。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要把你的英文束之高阁,尝试着去使用它。去Quora上写点什么东西,用英文日记记录每天生活,去看看原版书,开口说英语,去找靠谱的英语母语者聊天,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也提供了这种可能,即使身在国内也可以和英语母语者交流,比如目前兴起的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像,上面有提供免费的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试试看。有一个说法是 "Wikipedia + Google + English = Almost Everything",将英语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作为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为工作学习提供便利,这才是语言学习应该有的目标。就像船长所说的,“学英语不用来把妹还学它作甚”最后再扯几句别的李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中说过“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述、记录、交流思想的。如果有什么真正美丽或者更加美丽的话,是思想,而不是语言文字本身”,思想才是最宝贵的东西。伟大的思想,用任何语言表达都伟大,用一种语言表达光芒四射,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同样闪闪发光。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具体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和读的过程是输入,说和写的过程是输出,英语学习说白了就是要保持足够大的输入以此来提高输出的水平而已。而你输出的东西,就是你的思想。你之所以会对口语和写作感到头疼,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的英文不好,而是中文出问题了——是的,你会发现不少话题(比如GRE写作)就算让你用中文来表达也说不出什么东西来的。你的母语水平最终会决定你的外语水平,两者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最终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所以,思考方式格外重要。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如何正确阅读与思考,乃至于所要表达的东西漏洞百出却又不自知。这一点你去翻翻国内各大新闻网站的评论区就可以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无他,只能是大量的阅读与思考,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至关重要,英文里面有个词叫"critical thinking",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critical thinking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种“保持怀疑”的科学精神,即目的不是驳倒什么、否定什么,而是为了能根据实践/实际情况,不断的检测、补充、修正、升级既有理论或观点。锻炼思维,客观地看待事物,用逻辑(推理)来判断事物,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并不仅仅局限在英文学习中。 这里推荐两本书 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以及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它们能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和思考,如何摈弃情绪对于理性判断的危害,并指出了逻辑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所有想获得良好思考能力,进而表达清晰的人阅读。当然,仅仅靠看书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养成多思考的习惯,凡事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不轻信,不盲从,用事实说话,敢于质疑权威。提高思考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受益无穷。
这个问题我在大学里被问过很多次,但是每次我都会觉得答案很简单,只是要看个人能否坚持去做了。先说下我的英语学习经历,很简单很枯燥,我甚至很少看美剧来练习听力。我的英语是在大学四年期间突飞猛进的,到最后, 连英语系的老师都承认我说得比绝大部分英语系的学生都好,外国老师都问我是不是在英国上学的。我做了这几件事情,因为我进大学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 我下面列的一些教材也许有点过时, 但是我说的方法, 我觉得现在依然适用。1) 大学里, 我每天都坚持早上6点30分起床,读两个小时英语,即使我大四的时候去香港科技大学做交换, 我还是保留了这个习惯。我为什么强调是6点30分,是因为早上在校园里读英语干扰最少。一开始我的英语不好, 读出来的发音不准,怕被别人笑话, 只敢早上读,久而久之养成习惯。 我还记得当年我读英语的那个地方,原来只有我一个人在读得,后来被我带起风气, 最后成为整个校区大家一起读英语的地方。那么我读什么呢?怎么读? 我从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一直读到第四册,每一篇课文都是先听MP3,然后跟读, 然后大声朗读很多遍,直到能够背诵。我要求自己每篇课文都要背诵,背诵的好处是一些句子印在脑子里后形成语感,我都不需要分析一个句子的语法, 就知道该怎么说。其实背诵到后面, 我自己也是乐在其中, 新概念英语4里的一些课文非常经典优美, 我记得有篇文章叫 YOUTH, 我真是读多少遍都读不厌。2)到读英语的后期阶段,为了练习自己的口语和英语逻辑,我开始“自言自语”。怎么做呢? 我随便给自己找个TOPIC,比如:“What's your career goal?” 我要求自己围绕这个TOPIC说30分钟,就像我在和一个外国朋友探讨这个话题一样。很多人发音还不错,但是一到让他与外国人谈话就卡壳了,那么我的这个办法, 是可以解决上面说的那个问题的。当然这个方法一开始难度比较高, 需要你有相当的词汇量,较好地语法。也许一开始你只能评论个两三句, 但是久而久之,也就能越说越多了。我当时考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的时候, 口语阶段的考试,就是针对一个TOPIC谈你自己的看法, 3分钟。这个当时很多人准备很痛苦的,对我来说小菜一碟呵呵。3)最后一点,就是通过参加英语考试,在高阶阶段提升英语,同时也形成求职竞争力。我当时读得是商学院,英语好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有不少人会考证书。我大三那年,考过了两个证书,一个是英语高级口译证书, 还有一个是BEC高级证书,这两个证书在当年能同时通过的人不多,我看到不少英语系的学生考高级口译口试两三次都没有过的。通过这两个考试,我纠正了自己的一些惯性错误,同时也是系统性得整理英语知识。以上是我大学四年提高英语的经验。 我本身不是英语大牛,高中时候英语也比较一般。完全通过自学苦练得来水平提高,没有上过任何英语补习班。大学最后一份兼职是新东方的高级口译老师。
Frank Huang:
痛陈心酸发家史总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我删了。蛤蛤蛤蛤蛤蛤蛤蛤。==========================下面是我这几年走弯路总结下来的:一、英语老师是硬伤国内靠英语吃饭的基本三类人,翻译,研究跟培训。研究跟培训的合体叫做大学英语老师。这三个方向除了英语到一定水平外还有其他的要求。比如翻译(感兴趣关注微博翻译老顽童),开头五秒钟的语气沉稳自信程度就知道你什么货色,心理素质,知识面拓展和速记能力培养时学习翻译很重要的环节。那么作为英语老师该具备哪些素质?今天我们不讨论传道,只讲授业。英语老师要做的:1、提供一种素材让学生去学习 2、用逻辑自洽的体系说服学生去实践 3、让学生坚持学下去。第一条,提供素材。这就要求老师去了解多种英语学习的材料(大学里是规定的教材),绝大多数估计也就推荐新概念,VOA,Friends之类。一般如果选了这些,下面两条执行起来难度陡增。当然绝大多数英语老师上课就对着教材讲讲单词什么意思。一句话,想学的人你不说人家也会去查,不想学的逼着也没用,特别是在网络化的今天。提醒大学老师一下,没办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话,就不干预学霸的自习,不影响学渣的睡眠。二、多问几个为什么我的经历中鸡血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作用。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成功学的批判,今天把问题缩小,简单谈谈英语学习鸡血帖里存在的问题。其实说到底都是脑子不好使给害的。1、别人行我就行。为什么?学过概率论的的都知道什么是小概率事件。你投飞镖只瞄准一个点理论上讲是有可能射中那个点的,但事实上不可能。当成功概率极小时,你有什么理由坚信成功一定属于你?当一种方法具有极强操作性并且进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量化,那我当然会去相信。但如果理论上不行,那什么钟道隆逆向听力法,什么新概念背诵法,请给出一个足够大的样本容量,从曾经有过冲动去尝试的到最后用了那些方法成功的都给予一定量化的标准,各种参数说明成材率不是小概率事件,那也值得相信。看鸡血帖的时候坚信,一将功成万古枯!执行鸡血帖里个人经验之前还是先洗洗睡了。2、听写能成事。这是为什么呢?(自行参考小沈阳语气)听不懂写什么!小时候语文课有听写词语。那时候你是听不懂老师说的词?你是不会写那个字呀(这是象形文字跟拼音文字一个极大地差别,发音跟字形本身没有关系)!所以你差不多就在练拼写而已。听不懂的时候就去弄懂,可以看原文,然后查字典,而不是傻乎乎地听无数遍。那是噪音!补充一下,我背新概念的时候尝试过一次听写。我没去了解过那些听写大神们是怎么个听写节奏?是听一小句停下来写一写;是听全句写一点再听一遍补充还是听一遍速记下来?如果是第三种的话还训练单词搭配句型掌握输入的作用,但仍远远不及大量输入来得快速!如果你专心地听一个材料还是觉得云里雾里,你需要做的绝不是听很多遍去听写,而是换一个难度低一点的素材。建议你看完我后面关于内核的模型后再来看听写有用论背后的机理。3、已经有好多人通过这个提高英文了,那总说明有效吧?这里就撇开成材率的问题。你通过听写提高了英语是不是就说明听写是最好的方法,有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是什么导致听写有效的?听写最大的意义在于强迫你听懂每个语流(注意不是单词,拼音文字的爆破弱读连读对汉语母语者几乎没概念)。那么有没有比这个听写更好地强迫自己听出每个语流的方法呢。自然就想到了跟读。就对着文本跟读,爆破弱读连读的地方就很清楚了。3、4遍之后就脱稿跟读好了。一句话,听写不如跟读(建立在你音标和单词发音基本过关的基础上)。其实这个问题跟争论中药好不好很像!中药的组成包括世间万物,对于一种病只要能靠药物治疗就一定能在一种材料上找到那种成分。那么问题简单了,如果能提取出这些成分剔除掉没用的和有害的是不是就完美了。答案是肯定的。(中药和中医顽固派争论根本不是用道理可以说服的。针对这个问题亮明立场后不再争论,但只要把西药这两个字改成中药超级变幻形态就不会戳到他们爱国主义的G点,也就没那么兴奋了)。在知乎日报上黑我的基本有这三种情况:你竟敢说中药中医不好,答主是傻逼;你这文章结构的逻辑和句子逻辑狗屁不通,答主是傻逼;唉唉唉唉太长了,答主是傻逼。如果你真心觉得我写的不错,以后在择偶时把这篇答案给你对象看看,如果他(她)有上述三点之一,你们可能不会幸福的,望三思。当然双方都持上述黑我的三点之一,或更多者,祝你们幸福。还有很多这种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把工作量极大简化的例子。以后有空再聊。其实说到底,应试教育留给中国人最大的后遗症是把不问为什么训练成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简单地说,都变成接受的机器。三、靠谱的英语学习方法论听说读写很大程度是相通的。很多觉得自己阅读好其他差的同学(包括我之前)不知道的是,你的阅读真的好?你认为阅读好很可能从这里来判断的:考六级阅读,7、8分钟看400字的文章做几个选择题能全对!六级阅读的内容和题目都是初中水平(跟中文母语阅读比较)。也就是说,六级正儿八经那个阅读从题目设置到内容深度都是中文快速阅读水平。好了,你花7、8分钟快速阅读初中深度中文能读多少字?速度慢的背后是单词句子结构反应慢和重复阅读。现行阅读考试机制给了你阅读好的幻觉,你反应慢和回看句子的缺陷放在听力中就会被无限放大。所以两者一样烂!你真要测自己阅读水平可以从原版英文报纸那里得到灵感。如果要从做题角度来衡量你的阅读水平,建议你感受LSAT阅读。跟他相比,GRE阅读的题目都是小儿科。好了,我的观点抛出了,英语听说读写基本一体的。汉语永远不可能一体,中国的文盲(单纯地不识字)有点类似于跟英语国家里的失读症患者,从这个角度讲华盛顿丘吉尔乔老大都近似文盲。语言的掌握先要建立一个内核,也可以理解成一个数据库。当他具有一定规模后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你听一个句子时,它的几个关键字对应的搭配和使用会在这个数据库里迅速匹配,最后得出一个符合语境的意思。换句话说,你在听的时候根本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完全听懂然后搭配对语法的理解最后得出意思。这一点大脑研究早就有结论,自己感兴趣可以去了解。比较直观地一个例子就是,我说了一个比较长的句子,你能理解但不能复述出来!再比如,印度英语往往让非母语者听起来云里雾里而母语者虽然感觉怪怪但不影响理解。因为他们是把多个词在数据库里检索得到符合语境的意思,相比我们一个一个单词去理解出现错误的概率要低很多。你对话的时候,那是绝壁不可能有时间去组织语言结构的。你做的几乎就是把你数据库里的固定搭配(这是很广泛的一个概念甚至包括语法,不仅仅是以前了解的词组搭配)加上符合这个语境的单词然后说出来。当你在没经过训练就去做演讲会很不流畅,除去心理紧张和内容太深跟不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说所在的数据库支撑不了演讲情况下遣词造句的要求。绝大多数人受的理念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在你发音还很horrible的时候脑子里空空如也然后强迫自己你去练习,这本身就是反情绪的!大家总是喜欢把痛苦跟效率直接挂钩,觉得自己很痛苦得在学做一件事就天然在道德上占据了优势,我只想说,在那山的一边海的一边有一群小逗比!读的机理和听的就很接近了,不赘述。举个例子。妈妈叫我去饭吃,但是我经已吃过了。看到这个梗了吗?熟练后你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去读去理解,学到熟练了之后受到语言的羁绊就越来越少,只有思想在心中流淌。写的过程那肯定会和说有相似之处。关于写作我想说两点:(1)你写的好不好不在于你用了什么词,而是你的内容。特别当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多只会接触到议论文时,写作优秀就是在合适的语境用合适的词而已,不求神来之词。这一点对于要考GRE和雅思的同学是很有提醒意义的。你读中文绝对不会因为一个词很好然后说这篇文章很好。当然也有特例,那叫做高考满分作文。(2)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读普通英美人士写的东西。华盛顿日报跟经济学人那都是要拿出来给本国人瞻仰的,一篇文章要憋一星期才出来。所以建议大家刷刷知乎的前辈Quora。(如家创始人季琦说,只要看美国创业版表现好的,中国没有的公司和模式搬过来适当本土化就赚大了。百度,淘宝,当当,知乎等等,几乎中国所有新的所谓有颠覆性的公司都是这么借鉴过来的,当然你得有资金技术条件然后下手早。)Quora上很大一部分人都在美国top20的大学受过良好教育,跟facebook图片视频为主,教育层次杂乱相比,仅仅从语言习得的角度Quora优秀地多。对Quora新用户推荐关注这些人,暂且不论内容跟风格,他们至少不会对你学习英语产生反作用(不要认为是个美国人就会写作)。然后你会看到,他们的答案往往都是很平实的单词加上一下部分你没见过的搭配,这才是你的目标。听说读写对你数据库里的固定搭配的熟悉程度的要求各不相同。总体上说写输出型的要求高,听读输入型的要求较低。这也就客观上会产生一些的确阅读比听说要好的人,具体例子见50岁的理工科国产教授(毫无贬低的意思)。当你听的过程中遇到的搭配和语流超出你数据库很多时,那时候你听的就是噪音了。关于考试有点建议。任何考试都分内力和招式两部分。GRE考试就要求你内力(阅读写作)提升到接近母语水平,然后是针对这么考试特点的训练。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能得到高分。托福在你英语能力提升后也需要针对他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然后问题出来了,这个观点很多人都赞同,但他们怎么做的呢?题海战术!托福的听力考试就只听TPO,GRE阅读就只练笔考时代留下来的题。在提升语言能力这一块上,上面说的素材可以为所有英语考试的考生所借鉴。它几乎是最不会引起你反感又最有层次化的材料。当然EnglishPod在提高你阅读能力上可能的确会效果偏弱,我有空写一篇较系统的关于阅读的答案来辅助EnglishPod的学习。看不懂现在这篇文章逻辑和语言风格不适的逗比们可千万别看,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这篇词汇的文章希望能帮到你。然后关于寻找更好的方法论多说一句:方法论可能能把5000公里缩短到2000公里,但绝不是把5000公里缩到1公里,英语学习路上口号型的捷径差不多都是陷阱。看了这个帖子之后也不需要再去纠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它可能只是把2000公里缩到1900而已,大方向确定后最重要就是看你行动。=======我是Frank的双眼皮========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众筹词汇实验室
遠方的地平線:
回答问题前先放几张成绩单的图片.....
很多人问过我怎么才能学好英语,我之前也多多少少地讲过一些方法。但是,同样的问题不断出现:怎么才能提高听力准确度?怎么才能提高阅读速度?怎么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想提笔总结一些方法,但是写了几段之后,却发现自己总结的方法远没有网上一些专业老师,大牛总结的好!其实不管谁教授的方法,其核心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点。所以,我决定不写英语学习的方法,而是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L君的故事。
L君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英语,之后的三年里换了两个英语老师,而且前两年的英语老师之前是教数学的。所以L君初中之前的英语基本停留在26个英文字母能认出大概一半的水平上。L君特别爱玩,整个小学就从未消停过,去网吧打CS,去游戏机厅打拳皇,去PSP厅玩实况足球,在家打魂斗罗,一到周末,假期就跑出去疯,一去就是满满一天。但是由于L君所在的小学人很少,一个年级两个班,一共只有36个人,所以老师学习上都能管得过来,大家的成绩普遍不错。就这样,L君进入初中的时候,成绩是班里第一名,但是L君的英语依然非常差,但他不在乎,依旧贪玩。
初中的英语老师十分严格,每堂课都会听写单词,听写错了的单词就要罚抄。而L君的单词听写却又偏偏很好,几乎每次都能全对,但是语法确是一塌糊涂,初中三年英语从未及格,直到中考,L君才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英语及格。初二那年,L君在一次全校统考中考进年级前30,在L君的要求下,家里也给L君添置了一台电脑作为奖励。自从那之后,L君便沉迷于网络游戏——QQ堂,跑跑卡丁车,梦幻西游.....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可想而知,L君成绩一落千丈,从班里前几名一路跌到了谷底。但是L君却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今天的副本能否打完,几天之内要冲到多少级,攒够多少金币,换什么好装备。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吃饭,抄作业,打游戏中度过,晚上从来都是九点之前入睡。就这样L君成绩一路下滑,体重确实一路飙升,到了初三,L君体重已经200多斤。
L君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混到初中的最后一学期,在大家要开始讨论是选择这所重点高中还是另一所重点高中的时候,L君却在苦恼自己能不能考上一所普通高中。填完志愿的当晚,L君突然像变了一个人,把家里的网线断掉,每天晚上回家之后都要学到11点钟。但是,由于落下的实在太多,L君最终的成绩仍然没有达到他第一志愿报考高中的分数线。但是,L君的英语却史无前例地及格了,满分120分的英语,L君考了84分。
就在L君查成绩的那天,L君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暴雨,L君查完成绩,听着窗外的电闪雷鸣,感觉这是老天对自己的揶揄。事后L君才知道,那场大雨是这个城市史上最大的暴雨,整个城市发生了严重的内涝,很多人因为那场雨失去了生命。这之后,L君跟妈妈说了自己的成绩,在经过一番讨论与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是:L君能去的只有家门口的一所普通高中。虽说是高中,但L君却心知肚明这是所怎么样的学校,过去几年的毕业生里除了几个艺术生,连一个过本科线的都没有。L君怕了,他不想去这所学校,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去了这所学校,那么他基本上可以跟大学说再见了。所幸的是,L君的成绩达到了第一志愿学校的择校分数线,于是L君只得花高价去了自己第一志愿报考的高中。
刚进入高中的时候,L君贪玩的个性有所收敛。但好景不长,L君又逐渐开始回归到了网络游戏,上课不好好听讲,与同桌下棋。英语成绩也始终徘徊在及格线的边缘。经常上课被英语老师提问,下课被请去办公室喝茶谈话,可是效果却不佳。于是,渐渐地,英语老师不再管L君,上课也不再提问他,下课也不再找他谈话。L君却好了伤疤忘了疼,把中考的惨痛教训抛到了脑后,继续自顾自地疯玩。
后来,进入高二,L君的课表里面多了一门外教课,外教老师来自美国加州,中文名字叫:跃龙。在课上,跃龙老师经常会讲一些自己家乡以及他游历世界的见闻。L君从小对历史地理就颇感兴趣,梦幻西游里的科举试题便是L君最拿手的。现在L君听到了外教老师讲了这么多奇闻异事,很是激动,他也想出去看看,看看这个世界。于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L君不再想今天该去哪练级打怪,这个周该打哪个副本,而是转而开始想象自己周游世界,同各种各样的人攀谈,出书写传记。L君知道英语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于是他便意淫自己用熟练的英语与native speakers交流,甚至意淫自己用熟练的英语与国外领导人亲切谈话,在联合国大会上用英语发言。可是在意淫了近一个学期后,L君逐渐发现自己每天满脑子模拟的与外国领导人所谓的英语对话只不过是他叽里咕噜地乱讲一气,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L君心想:自己得做点什么了。
于是,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中,L君买了一本《21世纪高中英语语法手册》 开始闭关啃书。L君又一次断了家里的网线,任凭任何小伙伴相邀出去玩耍,L君都不为所动。就这样,L君花了整整一个假期的时间,把之前几乎空白的语法知识给填上了。L君本身的单词基础还不错,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L君的英语考了108分。L君激动了,因为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英语上三位数,更让L君激动的是,L君这次的英语成绩是全班第一。班里同学都不相信L君的英语成绩一下子提高这么多,调侃L君,人品爆发,运气好。其实,L君自己都不敢相信,他没想到一个假期的努力,竟然会这么快得到了回报。这之后,L君的英语便一发不可收拾,从108分开始,110分,120分,130分,一直到高三L君的英语成绩一直都稳定在135分以上。就在L君发奋图强的那个假期后的新学期,他们班的英语老师就回家休产假了,而L君班的英语老师也就因此换成了另外一位老师。新的英语老师接手后,L君的英语成绩就一直是班里第一,而且越来越高,因此,L君与新来的英语老师关系很好,以至于后来,产假后归来的前任英语老师看到了L君在她休假期间的英语成绩后哭笑不得,而L君每次遇到那位老师也是颇为尴尬,但L君与那位英语老师的关系也因为他自身的改变,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从L君第一次英语取得班里第一名之后,他便开始更加努力。不仅仅是英语,其他各科也开始努力学习,L君不再上课下棋,回家后不再打游戏。上学,放学的途中不再是意淫与外国领导人的对话,而是开始听BBC,VOA的新闻,读BBC的新闻报道。一开始的L君,听BBC,VOA的新闻也是云里雾里的,似懂非懂,但L君不在乎,他喜欢广播里Native Speaker主持人的发问,记者的报道,外国领导人发言时讲话的感觉。当时的L君读英语新闻也仅仅是略懂。但慢慢地,不知道从何时开始,L君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听懂Newshour中国际政治方面的内容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可以听懂经济部分的内容了。慢慢地,L君已经可以听懂,看懂BBC上80%的内容。他十分高兴,当时奥巴马刚刚被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很喜欢模仿外国领导人讲话的L君,开始从网上寻找演讲稿资源,找到演讲稿之后,他打印出来,看着奥巴马讲话的视频,默默地去模仿。L君对英语愈发热爱,以至于每天回到家,写完作业,就开始看《英语学习》杂志,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吃力,但是L君自得其乐,但是对英语的过度投入,也导致L君其他几门成绩不是很理想,以至于后来的高考成绩除了英语一片惨淡。
L君对英语越来越痴迷,以至于L君看完美剧之后不过瘾,看《名侦探柯南》要找英文配音的,在看《仙剑奇侠传》时也要找带英文字幕的。就这样,渐渐地,L君已经没有把英语当做一门应付考试的学科,而是当做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而英语的学习过程,对他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享受。L君心里仍然有当年那个梦,周游列国,与世界各地的人交谈,列传出书,说不定哪一天真的会被邀请去联合国,用流利的英语站在全世界面前发言。
之后,L君进入了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大学,他的英语成绩依旧保持的很好,而且自从高中的那个假期之后,随着L君成绩的上升,他的体重也一路下滑到大学时候的120斤。对他而言,英语考试,从来不是什么应付,不是每天痛苦的刷题,背单词,改作文。对他而言,只是把自己平时的一项兴趣爱好发挥出来。L君四级,雅思的准备时间都用了不到半个月,六级近乎裸考,因为对于他来说,英语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备考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题型的熟悉而已。最后L君的四级考了679分,六级641分,雅思7.5分(阅读9.0分,听力8.5分,写作7.0分,口语6.0分)。L君现在已经被QS世界排名Top5大学的录取,他离自己当年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或者说他当年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L君的故事讲完了,我不知道大家能从其中领悟到什么,也许什么都悟不到,也许自己受到了一点启发。但是,不管怎样,我只是想说一句:人生总会有沉浮,所谓的坚持,只不过是在对的时间,受了恰到好处的刺激,从而去付诸努力做的一件事。而真正的坚持,并不一定是是咬牙切齿,抹泪擦汗,有时候只不过是你在用最好的时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学习英语,需要方法,但是方法千千万,又或者说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听力不好有方法,阅读不好有方法,写作不好也有方法,但是这么多方法,你坚持了多久?你一以贯之了吗?是不是尝试了一两个周抑或是一两个月感觉没有效果就开始另寻他法了呢?
坚持远不不用那么纠结,那么痛苦,你不用每天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信念来说服自己爬起来去上自习,你可以每天心情愉快地起床,一路欢快地走到自习室,如果你将去做一件你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而在做一件你喜欢事情的时候,你会全身心的付出,而你自身的其他各个方面也会因你自己对某件事的全身心投入而获得巨大改变与提升。一个人对某件事一旦有了执念,有了志向,一切所谓的坚持对其而言都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且不会觉得那么痛苦,纠结。对于英语学习也好,对于生活中其他的不顺也罢,其实,一些人面对的所谓的痛苦,在其他一些人看来确实一种享受。其实,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英语学习只不过是人生漫漫长路的一段路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甜蜜,会有痛苦。但是,你觉得越痛,那就应该越坚持,因为,越坚持,你就会越”幸运“,越”幸运“以后的路才会更好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喵虽然我英语是渣,尤其是写作和口语,不过可能这本书是神物,在学习单词的多义性的时候(但是很可惜的是,这本书没有讲 as 这个词)为什么呢?这个词会给你一种某些介词大概用在什么地方,这时候你会对介词的用法有一定敏感。于是,你看到有些介词用起来很奇怪的时候你会去翻翻词典为什么可以这样比如emerge 一般想到的是from,甚至是out from ,但是有时候你会看到 emerge in于是查词典发现emerge有一个figurative的意思 come out这时候你会想到 view is an area的metaphor,于是会想到come out into existence于是新用法get如果不注意介词的话,这种用法肯定会一不小心略过去了当然,最重要的基础是语法.........我当时看的是旋元佑,个人觉得可以先从这本书入手,如果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语法的话(不过其他语法书我没有看过,所以..... )
转载,原作者是豆瓣上的Emma艾小玛,不知道能否帮到你原文见:【我的托福学习】前几天收到一封豆油。大概是吐槽准备托福过程的艰难,培训班老师讲的渣,自学又拖延症发作,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我只能说,第一次备考出国考试,都是这样的~习惯习惯就好了~我的托福课是跟着上的1对1。Tina教的很好,她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念的心理学,教学中强调“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成绩”。对于这样一个特别、有女王气质的老师,我仍然记忆深刻。她的作文课是讲的很好,很干货,完全改变了我对英文写作的看法。如果问我跟随Tina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仅仅专注于技巧本身是耍流氓,只有专注于技巧背后的哲学才是有意义的。看起来美好的捷径未必是靠谱的道路,而有一些看似无趣的行为却可以让你真正学会英语。【背单词】但是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提高英语能力,迅速地战胜考试,那你就要猛刷单词,迅速地把词汇量突破到1W左右。词汇量是听说读写的基础。背单词的方法在此不多说了,市面上的书和软件都很多,我个人对于背单词只有3个心得:- 大量&多次!一次要背100~200左右,单词书要反复刷多次- 背单词的时候要保持阅读的状态!背完第一遍托福单词,背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题、阅读了,通过阅读,增加对词汇的理解- 买红宝书&用背单词软件&听百词斩的单词电台!单词书选一本靠谱的,踏踏实实地学明白~【阅读】刚开始接触托福阅读的时候,我也觉得非常的崩溃。有一些词别说英文了……换成中文也不晓得神马意思好么。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翻开TPO,我就…….&_&不过读了几篇以后,开始对题目有一些理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能把阅读当成任务来看,你要把题目当成《十万个为什么》或科普读物来读。好奇心是一种重要的东西,它会让一切都变得愉快起来。当你一旦拥有了探索的欲望,学习的过程就会变成一场愉快的冒险记。对于要不要跳读之类的问题,我的观点是——随便,选一个你合适的。本人是不跳读党;如果你觉得跳读对你有用,那就跳。前提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阅读技巧不是时髦玩意儿,跟风毫无意义,它必须为有效的阅读而服务。阅读水平的提高,关键是要读到一定的量。如果你平时不爱读书,以后也不打算爱读书,那估计你的英语水平这辈子应该就这样了吧……总而言之,除了做题以外,要多读英文书。平时爱看小言味精汤,就把中文换成英文好了;喜欢关注各种大事件的就看《经济学人》……把你部分的中文读物换成英文,跟随自己的喜好,没必要都去读Jane Austen,不过,还真喜欢也可以读。我最近读了George Orwell写的书,还挺推荐的,句子很好,内容也颇有趣味。【听力】身为资深强迫症爱好者,听写是我最爱的消遣活动。把你听到的每个单词在A4纸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它带来的满足感,比在大热天吃COLD STONE还舒畅啊。问题是,这个习惯对于做题没啥帮助。所以,这个习惯遭到了Tina的吐槽……并且……被要求不许听写,要写听——判断意思——再决定记什么笔记。我被迫按照的她的方法做,效果有提高,但是,这个并不妨碍我想锤死她。我的听力心得是,平时要多听单词。做听力题要能抓住重点,别陷入太琐碎的细节里。在这里特别推荐《高分120》,各位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刷真题啊,最后真题答案都记住了,就没有题可以做了……【写作&口语】我见过最自恋的托福老师,他让我们去背诵他写的范文……第二天,我果断退课了。要写好托福作文,核心不是背范文,而是改变思考方式!比如说,我们的中学作文,很多老师都喜欢做作的大词汇,堆砌出空洞但是看起来不明觉厉的作文,但是如果你这么去考托福,恭喜你!你一定拿不到高分!托福作为很强调逻辑、推论、细节。它需要你发表观点,推论证据,一步一步地展现细节,完成整篇作文。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不写英文,先用中文来写,把自己的论点、观点弄清楚。等把自己的逻辑顺清楚以后,再开始写成英文。我个人觉得,应该先关注“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然后再纠结词句的问题。口语和作文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你想说什么,你打算怎么表达一件事情,然后再是怎么说。对待口语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模仿&大量的听别人怎么说的。量变最终会引发质变,要推动自己的脑子转的快一点。【托福考试之我见】如果说托福是很难的考试,绝对不是,比起GMAT,LSAT之类的,它就是一个战五渣。如果说它很容易,它却需要很多新的知识。你可以把托福当成一个契机,通过这个契机去了解、学习你一直缺失的东西。你应该抱着真正学好英语的目的去准备托福,而不是给自己折腾一堆看似华丽,收效甚微的技巧,最终,你不仅能获得很好的成绩,还能真正地提高外语能力。当你学好了英语,同人党可以去汤不热,上刷同人;关心社会的男女青年,可以读到更多不同的意见;不买东西会死党,可以畅通无阻地海淘各种好看的东西;电影爱好者,可以不等字幕组就看自己喜欢的片子……墙很高,外语很难,但是,你还是要学。只有这样,你的世界才不会被局限在某个地方,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世界是平的,你才有说走就走的勇气。(最后放一张我最近很喜欢的一张图吧!)
不鳥萬如一:
一定要有徹底的崇洋媚外的覺悟。其它都是技術細節。(比如說,兩個中國人之間講英文會不會覺得很彆扭?那就訓練到讓自己覺得不彆扭。)
强迫自己处于英文环境中。。 首先你要买个付费VPN。 其次,把手机,电脑操作系统的语言纷纷改成英文。 再次,晚饭后的时间,强迫自己在两小时内只接触英语环境。高强度的输入高质量的英文。这时候,VPN派上用场了,比如说维基英文,比如说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双语部分。这些都是质量很高的素材,强迫自己一句一句的阅读吧。。YouTube上也有很多带字幕的视频,一句句的听且反复听吧,直到听懂为止。。更别说那么多海量美剧了,试着别看中文字幕,只看英文字幕,试试自己能看懂多少。然后反复练习。。只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至少能把英语提高到一个堪用的级别的。学习外语不是容易事,但也绝不是难事,随便找个不会说话的孩子,把他仍去美国,他保证能三年说得一口流利的美语来。所以,你只需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来学习,就足够了。不要带有太功利的心理,带着纯粹的学习心态去学习,就好比自己幼时学习母语一样。摆脱了应试英语的心态,才有可能真正的取得英语学习上的突破。
爆一下,本人现在美国读本科,托福115+,SAT 2300+我的英语提升经验就是,不要相信那些背单词,备考经验,不否认他们有用,但是你背到的是单词,备到的是考试,不是英语语言。想要提高英语? 那就用它。。。说话,辩论,阅读,把它当作母语来用,自然会好。 或许缓慢但永远是最稳固最实用的。
匿了。----------------------7.5-------------------答主个人情况暂时不介绍了。首先,题主要明确你到底要变成哪一类英语很好的人。是口语+听力好还是一支笔走天下或者是全刷型。在很多人心中笔试比较容易刷高分,这句话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对的。当下英文考试重头戏在阅读理解,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无非就是单词+句子结构。单词方面我没什么好说的,拿着背就是。切记一天五十个这种方法是作大死!我高二那段时间作业多成狗第一遍过雅思单词也是一个星期过完了吧。最好不要指望一遍背下来,多重复多运用才是最佳方案。句子结构方面,我默认题主已经对组成句子的各种成分有一定了解了。在做阅读的时候用笔把每个句子的各类成分用不同标识标出来,虽然会有点慢,但是坚持下去多做几次,养成习惯后会觉得如行云流水。以上是我能提供的对于阅读方面的提分方法。笔试第二重头戏:写作。写作方面呢,要提高水平也没什么特别技巧,多读多看多谢。简单粗暴一点:多抄。这是我爹考博时候的心得,抄多了要用的时候自然不会觉得书到用时放恨少。平时不愿意记句式或者背短语就抄吧,一天一篇就够了,当然,前提是你得在看懂之后再抄。到口语听力板块了。其实口语和听力是一起的,至少根据我个人经历来说。听力怎么提高呢?我身边的人基本觉得我没练过听力,上课发呆听力课写作业……这特么不是因为我不用听这些吗!我当然,会有练听力的时候。大家看电影美剧基本都是在泛听,而我这个神经病这个时候是在精听。曾经老师给我们放美剧放松,结果放完之后突然问到其中一个词,在全场默然的情况下我默默接了上来……包括在电影院看电影,如果身边有人一定会听到我对翻译的吐槽或者赞赏。还有就是基本不会有人知道我在家看CNN新闻报道的习惯。或者TED视频无字幕版。我还有一电脑科学美国人60秒音频哼哼哼!好了到口语了。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后…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如果你是追求发音的准确程度请多模仿,中国人发音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发音部位在口腔前部,简称中式。如果是英式的话大家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发音腔体的后靠,练过英音应该都知道。其实美式也是一样的,腔体也在后面。至于日式印度音韩式……对不起臣妾做不到TAT如果你要追求流畅度,我只能告诉你,你必须学会用英文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脑子里不能有中文转化这个中间过程,否则你速度分分钟慢下来。这个要怎么做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因为我接触英语比较早所以一直以来好像都不需要进行中文转化。推荐一个方法叫自言自语。就是走在路上自己跟自己对话,不过声音别太大,容易被人当神经病。至于口语教材,我小学时候上过英语三百句进步美语走遍美国这一系列,可以推荐一下吧。说几个小点吧。1.吐词务必清晰。清晰和语速没有矛盾,请参见科学美国人60s2.发音口型尽量到位。3.语音语调请多模仿。4.永远不要排斥使用英语的机会。---------------------7.6--------------------我反对纯粹砸时间的方案。砸时间有用吗?当然有用。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提高我们为什么不去做?我向题主保证以上方法用不了多少时间,最主要的还是看你背单词的速度。很多人有个观念误区就是:英语好的人是靠努力刷才刷上来的,数理化好的人才是智商高。对此我只能说,你真没见过什么大神。很明确地说:纯粹是笔试好的人,或许是砸了时间。但是笔试口语听力都好的人,别想了人家或许几年根本就没学过英语。摆正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很重要。总把它看作不聪明的人专属,活该你学不好。以上。
我英语不厉害,但是对学英语,我有点我觉得正确的想法。1.不要用汉语思维来学英语,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有一天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代表你的英语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很多人看英文文章,是在脑海里把英文文章翻译为汉语,再去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阅读速度无法提升的一个原因。举个例子,比如看到comet,会想到这个词的汉语是彗星,而不是想到哈雷彗星呐或者脑海中浮现彗星的样子。看到动词副词或者看一整句话时,更是这样,只是机械地过滤成汉语,没有单从英文方面理解这个词和这句话的意思。2.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毕竟是个工具,永远不要以考试为目的学英语,考试的分数只是你学习英语的副产品。要树立一个学英语的目的,比如为了可以和外国人交流、可以读懂外文文献、可以写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可以把到洋妞等等,但不要把某项英语考试作为你的目的。如果你正在复习准备某项英语考试,也要有这种理念,可能对应试方面有所侧重,但是英语的应用性还应该是第一位的。要考虑到目前你的这种复习策略能否对你英语的应用性水平有长远意义的提高,如果没有,就不要这样复习。3.想通过看美剧的方法学英文,有点不现实,除非你是个冷血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能克制住不关心剧情只关注学英文。稍微好一点的方法是看英文纪录片的方式学英文,纪录片的故事性不是那么强,有助于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学英文的点上。关于具体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多了。具体还是要看哪一种方法最适合,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四级通过以后,作为普通人的你,需要花1000个小时考托福,然后1000个小时考G。这1000个小时是这么计算的,如果你今天偷懒没有看英语,那么就扣一个小时。等你攒满1000个小时,托福至少过100,G也能进90%。当然有无穷多的牛人三个月一个月三个星期一个星期三天分分钟裸考托福115+,作为学渣的你就不要看这种帖子伤士气了。他们的天赋和运气都在你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他们总是很无辜的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至于GT都考了高分来了美国,你的英文依然是一坨SHIT,而且永远都是。美国高中毕业生平均词汇量6W-8W,你翻烂红宝书拼凑了2W的词汇量,这也就是你这辈子的极限,除非你跟一个美国人认真谈一场恋爱。等她用无穷无尽的爱心和耐心向你解释她5岁看的动画片,18岁听的歌,以及中间发生的一切,你的英文才算是,可以正常的同美国人交流。而更普遍的情况是,他们讲的笑话,你永远,永远,永远都听不懂。幸好,这似乎不影响你在美国的生活。所有生活必须的语言,你都熟极而流;而所有那些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更精致的语言,都与你无关。你就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而且没有眼镜可以戴。所以你实在忍不住要去和一帮中国人在一起鬼混,因为那重获光明的感觉太好了,好的无可替代。所以楼主,学好英语是为了什么?如果要来美国,2000小时就够了;如果要阅读专业文献,现在就可以开始;如果要写英文邮件,现在也可以开始;如果要跟老外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现在依然可以开始;如果你试图不用字幕看美国肥皂剧,我相信你已经开始了。可是,如果不是这些生活必须的东西,如果你要领略E文小说诗歌的美妙,或者你要和一帮中国人相互吹捧或者装B,那么我实在不知道多少个小时才够。毕竟我们只原装了一个中文操作系统,以后装的英文版或者其他语言,都是虚拟机。××××××××××××××××××××××××××××××××××××××××××××××××××××××××××××××××××××××楼下同学给了一个好玩的链接,可以用来自虐:我想做了这个自虐链接的同学,都会明白,我们的英语再好,或者再坏,在美国人的眼里都是”speak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说难听点,只是我们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罢了。××××××××××××××××××××××××××××××××××××××××××××××××××××××××××××××××××××××(有人问美国高中生真认识这么多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延伸阅读:而对大学生,可以参考根据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 Robert H. Seashore
和同事花了7年时间的研究结果
An average student recognized* (or correctly guessed) about 60,000
common words, 1,500 rare words, 95,000 derivatives, compounds, etc.
Total average vocabulary: 156,000 of Funk & Wagnalls' 450,000 words.
普通(美国)大学生可以识别60000个普通词,1500个稀有词,95000个衍生词,复合词;总词汇量是15万6000个。)*********************************************************************************************************出国以后为了聊天,我们经常用到这个词典,里面有500W个词/短语,基本上只有年轻人才懂的,每次查这个词典都查的我哈哈大笑。
占坑。我来给你们测试一下在美国短暂呆三个月(基本不接触华人圈子,舍友工作全是美国人)是否有效。准备回去就考toefl一点点补充答案,更新到十月考T为止。==========================================================去美国东北部,答主情况:高中英语极烂,属于不及格,高考英语零分(你懂得)。四六级好像算是过了。Toefl和GRE都上了一堆课但是上课的时候基本在解方程。平时看不少英文的docs以及paper但是从小到大从不背单词。去年在美利坚短暂呆过几天但是有一堆同学,此次独立生活。六月30号抵达美利坚===========================================================七月六号先更新第一周的情况来之前我觉得我至少应该活的很滋润,后来我发现我想多了。下了飞机,发现第一个问题是,想买杯咖啡,不知道怎么发音。。。然后问我要不要cream没有反应过了,只能说okok,还有每次问我什么size都没有反应过来。进入暂住的inn,问我有没有reserve,当时完全反应不过来。买各种东西,比如刮胡膏吧,多少钱,four thirty(4.30),我第一反应是430美元,你他喵的在逗我?以至于第一天在大街上找t-mobile或者att找了一天因为听路都只能听懂一半(真心的),到最后就嘴里默念:我不要脸我脸皮厚我怕谁。被金发妹纸ruby带到工作环境和金发妹纸短暂聊天,几乎都在查字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绝对是:wait a moment ,I forget the word.和金发妹纸讨论生物,物理balalala的时候发现很多专业词汇(比如linear不可能不认识吧)但是发音就会错。于是就厚颜无耻的问how to pronounce金发妹纸人超好,给我办了HMS Library的通行证,还让我把亚马逊买的东西可以直接寄到她家(刚到的时候住的inn)然后问路。。。My iPhone lose power,can u show me where is xxx on Google Map(iOS 8费电真快)。吃东西,菜谱几乎一个字不认识。。我勒个去的。麦当劳的老墨把10:30发音到ten dirty鬼能听懂啊好不容易找到了住的地方定了下来,几个舍友的情况,一个是上夜班的上班族,一个是MIT的ME PhD(好像还有几个Master,目前在做自由职业),印度血统,一个是snipper 从伊拉克战场退役两年,目前在读Health什么的MD。先是和上班族Paul聊了聊当地的风土人情,总体还算顺畅(虽然会时不时有道),然后听snipper讲(吹)自己打仗的故事,他每次一描述武器的时候我就完全不懂了(答主好歹也是十几年的铁杆军迷呃),和冷艳高贵的Doctor印度人聊天的时候(Doctor没有印度口音),因为聊了很多代码,工程技术,robotics什么的,也是一语速快就完全崩溃了。呆了一周以后总算可以一口气完成在麦当劳点菜了,四处大写的标语也快认识了,刚来的时候极其不适应大写,比如GREATEST都认不出来。现在的情况是走哪聊到哪,感觉能好一点了。不过美国舍友之间对话只能听懂一半(昨天snipper在给另一个舍友将自己打仗的时候记者被射杀还有误伤平民的故事什么的只能听懂一半,一头雾水,还有snipper和doctor在讨论妹纸什么的。。。都是一半)。虽然有语言障碍但是和周围人都聊得来,尤其是和华裔,lab有一个数学家是新加坡华裔,虽然不会说汉语,但是为什么我感觉和他说英语就那么顺畅呢。昨天经过深入交流snipper已经表示自己不仅可以在1000yard外直取敌人首脑,自己还有很多金发大胸女朋友,作为朋友他要教导我如何追女生。所以么。。。。。。其实交流还是可以的总体感觉是大部分单词都是听的时候反应不过来而且不适应语速,说话的时候极易说成中文语序,不过呆了一阵子以后至少每次不会下意识的把英语转化为中文了。。。just think in English...而且呆了这几天以后听coursera和看美剧已经明显顺畅了。。。感觉一个环境主要是提供了一种不得不用英语的压力吧,对于答主这种随心所欲的,环境得逼迫着你做什么事情才行。答主从没有认真练过口语,现在不得不如此了。===============================================准备把手上的一些代码交工以后开始正经背背单词吧,当然,先背菜单。。。。。。
其实说来说去老一辈的大师早就说了,对于好书看精看熟,多看英文小说,英语新闻报纸,语法要熟。
语法俱乐部看懂看烂8遍以上,赖世雄的发音彻底掌握。中文怎么学?母语环境当然重要,为毛有些人英语学的那么好?有些人中文为毛那么好?因为爱看书,随便一个文青看书都超过100本吧,写日记有些人一写就10多年吧,有些人自己写文章写小说x万字吧。
到底哪种方法好,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语言就是一种模仿,注意写的好的人,语言是一种技能多用多写,多观察。背单词结合篇章语境。熟练是必须的。我学第二外语没别人学的好,就是因为别人听录音不断听不断模仿,课文不断读熟到脱口而出。学习的时候总结规律,注意记忆曲线,这是学什么都需要的。语言不熟,写作和口语都很困难的。比如写东西老是翻来覆去那个词汇,阅读认识的单词用不上就是你不熟啊!母语环境其实就是大量重复一些表达,你不用熟读和背就能轻松熟悉很多东西么?学外语没那么轻松,过了第一关基本交流阅读关,离英语好距离还有很远。
每个人要求不同,就像有的人中文能用就行,有的人希望自己普通话标准,表达准确,有文采。下功夫是必须的,只是有的人因为喜爱语言下功夫不觉得多苦,有的人不那么喜欢就觉得苦。比如,按照记忆效果,每天读同一文章3次,每次3到5遍,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些人就会觉得苦。其实还远远不够,我喜欢一篇散文youth,第一句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it is a state of mind。因为我只背过一次,不算熟背,只是读过20遍左右,能熟的也就2句。我昨天看蔡元培的怎么读书(亚马逊的免费kindle书),我发现以前中文好的人不也就是熟读么?其中有个人说她祖父让她每篇文章读400遍,有的时候一天读50遍100遍,结果她长大后对小时候的文章历历在目。
很多人追求轻松学英语,轻松愉悦固然好,比如看几百英文小说词汇啊考试肯定没问题。若以工具论当然就足够了,要学好,好的判断请参照评价别人中文好的标准,熟读和苦功夫不可少。
很多人一直在寻找捷径,却忘了努力,努力了却不总结规律不思考不查漏补缺看看方法对不对。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足够努力,其实…很不够。例如好身材怎么来?注意饮食,运动。为什么那么多人找那些不靠谱的方法,因为懒,怕吃苦。方法就很简单啊,可是苦啊!我学第二外语的时候都快难哭了,单词记不住,后面慢慢好些就是看得多了。好皮肤怎么来?运动,饮食,早睡早起。但是一个早睡就有多困难T_T。
方法好的情况下学不好就是懒和没有思考总结。我身边的人,学不好英语要么方法不对要么不够努力。好多人辛苦分享学习方法,其实没多大用,真正需要推广的是如何治懒病。
当然,有些努力的是方法不对。曾经辅导一个学生,学校老师上课分析各种语法点,单词不领读或者只读一遍不怎么放录音,这语言怎么学好?语音是帮助记忆的,一定要会读,而且要读文章。背呢,他就结结巴巴地背,没用的。要熟背,比如 Jack is reading a book. jack背错没关系,但是要记得read a book这个搭配,还有如果背错成they are 也没关系,语法没错,另外得记得进行时因为时态要对否则意思不一样。另外要默写。
很多人鼓吹背诵无用,为什么语言开始阶段我按老师背,考试很轻松考高分呢?因为背诵是为了让不自觉的人达到熟练程度,但是蔡元培那本书里有一个人提到她小时候记忆力好只要5遍就记住了,她祖父要她读几百遍,为什么?因为要她熟练和内化。所以背只是熟练和内化的目的,我们不必一丝不苟去背。比如我们学一篇中文散文,如果我们觉得也只是有个别段落比较好,就背段落可以了,其他的熟悉熟悉。再比如非常小众地名和普通的人名,我觉得无所谓熟练我就不背。再比如背新概念,因为我已经不是初级阶段了,里面很多东西熟悉了,而且有些文章是讲故事,故事内容没啥可记的,关键是表达那么我就熟读不用背。但是有的文章属于有思想有内容有表达我就会背。
所以熟背挺好的,就是灵活对待文章,只要背段落就背段落,只要背句子就背句子,只要背词语就背词语。但是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比如我学第二外语背或者熟读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是必须的。那个阶段连看书这种词汇都不熟你说不背能扎实基础么?当然人名和偏僻的地名还是可以不背。有些文章确实没意思,就是初学者课文,什么饮食健康啊什么什么食物啊特别枯燥,如果不背也没关系,可以熟读到脱口而出,这个好处是你不用死记住哪一句话在哪个位置,不用把它的篇章结构背下来。
有些人特别偏激,要么就觉得所有东西要背,要么就觉得什么都不要背。要么就觉得要把市面上的单词书都背下来,要么就觉得单词不用背。要么觉得所有的都要听写,要么就觉得所有听写段落句子都浪费时间。学习没有非黑即白,都是多种方法并用啊。
单词要背么?我中文有些字都写不对要练了你说要不要背?背单词和看文章结合挺好的。单词书尽管有时音标写错,但是大多数情况可以帮人纠音。因为有的时候懒得查单词,或者有些单词的音容易弄错,单词书可以帮助纠正。而且有的单词书涉及词根,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编排会帮助记忆。只在语境里记单词有时候未必会总结。
大家也要学会分辨,有人说word power不好,我…这本书和webster builder都是英专必备。因为当你英语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知道用英文解释单词和词根多么好,而不是中文词根就给你一个中文意思。它里面的音标是方便世界各国的人去对照的,我个人猜测是因为好和其他字母语言体系的音标区分,并且标注发音位置。它之所以鼓吹效果,是因为激励鼓励学习者。里面的单词是根据1个词根扩展,为了分析对比用是有难度,但很有用,很多单词都属于表达细节和确切含义的单词。比如,我们说小女孩今天去买了一盆花,但是英文很多时候要表达确切,要说小女孩今天去买了一盆月季,是什么样的月季?有2朵灿烂盛开的大红色花朵,还有一朵花含苞待放。那个书上说到医生的时候,有牙医,内科,心脏科医生,妇科,儿科,这是有难度但是也是表达需要的词。一般来说,母语国家的英语学习书要好过非母语国家很多书,毕竟是人家母语,资源是不能比的。比如大多数外国人写中文学习的书,能和我们国家的人比么?对于词的语境,使用场合,细微差别,举例的地道,他们几岁学中文啊,我们胎教都是中文好吧ヽ(ー_ー )ノ 学东西总规律是差不多的,打好基础和多练,无论游泳,数学,中文,英语。
一不小心写这么多T_T~突然觉得自己太过于瞎操心了,毕竟知易行难。我曾经劝学生看语法书看至少5遍,结果人家一遍也没看过去。而且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