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 关心则乱到底是儒家思想还是儒家理学思

宋明理学-徐州市第二中学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执教:
课题: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二、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
〖复习并导入〗
复习儒学的产生和如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可是这正统的位置虽然树立了,却也不是牢不破的,儒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低谷才最终占据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讲授新课〗
一、儒学的新发展DD理学
&&& 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理学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2、理学的基本思想特征是什么?
3、了解北宋五子的主张及影响。
4、《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⑴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⑵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⑶张载:①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②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③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⑷“二程”: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韧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4、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应当就是所谓“孔颜之乐”。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
二、理学的成熟:朱熹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理学的代表人物和理论来源。
2、朱熹理学的主张是什么?
3、分析朱熹理学的影响。
4、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1、代表人物:朱熹。理论来源;二程+张载
2、主张和成就:⑴理气关系论:①理先于气②理离不开气 ③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唯心论)
⑵理学的修养论:①以本体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②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③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④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⑶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⑷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3、影响:⑴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⑵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⑶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三、理学的发展DD心学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分析心学的基本特征。
2、简述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3、简述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4、分析理学发展的意义。
5、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表明了他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忧虑?
6、思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心学的基本特征:⑴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⑵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2、陆九渊――“发明本心”
& &&⑴陆九渊,号象山居士,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⑵思想: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这叫“先立乎其大者”。
②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 &&⑶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3、王守仁――“致良知”
&&& ⑴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⑵思想: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4、意义:⑴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⑵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5、答案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6、⑴相同点: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挥了儒家学说,同属于宋明理学的这一范畴。②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⑵不同点:①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 ――
&“” ――
, “”!&&&& ――
“,”&&& ―
“,”&&&& ―
&“,,,”&&&&& ―― ()
1、本节主要内容
儒学的复兴DD理学的创立DD理学的成熟DD理学的发展
2、【探究】程朱理学于陆王心学的比较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 ――朱熹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 &&&&&&&&&&&&&&&&&&&&&&&&&&&&&&&&&&&&&&&&&&&&──《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回答:⑴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⑴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先理后物,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
⑵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⑵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强调自心,主张修身养性,返身而诚。
⑶程朱理学有没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⑶有,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
1、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
A程颢、朱熹&&&& B朱熹、王阳明&&& C程颐、程颢 &&&&&D王阳明
2、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是
A陆九渊&&& B王守仁&&&&& C李贽&&&&&&& D王夫之
3、在理学的修养论和社会政治理论方面,朱熹认为
 ①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②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③万物之理终归“太极” ④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D《诗经》《中庸》《周书》《大学》
5、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6、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主要内容的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B“心性论”
&C“理气论”&&&&&&&&&&&&&&& &D“致良知”
7、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
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 D“天人感应”理论
9、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 B“仁”的学说&&&& C心即理性&&&& D“心性论”
10、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
A心即理也& &&&&&&&&&&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人伦者,天理也&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1、二程与朱熹理学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 B人应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C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 &&&&D都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12、"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13、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西学1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6、陆九渊与朱熹的思想的根本区别是(& )&A 对“理”的认识不同 &&&&&&&&&&B 求“理”的方法不同
&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D 义利观的不同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请回答:(1)上述两材料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 为什么?
(3)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
参考答案:
(1)①材料一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材料二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2)①否 ②二者同属理学,都是新儒学,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本质上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3)①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ppt 5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50 &&
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ppt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朱熹()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的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思想下列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D.主张“心外无物”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培养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
D.①②③④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其言论者。(提示:注意每段材料中的用语,归纳材料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判断出言论者。)“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为仁”。①言论者言论序号(1)①孔子;②孟子;③朱熹(2)利用以上言论,说说儒家思想中的哪些观点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作用,并指出这些启示作用是什么。(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个人修养方面作答)(提示:结合材料的核心思想,考虑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2)政治方面——如②的“民本”或“仁政”思想。启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经济方面——如③的“天理人欲”观点。启示: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经济活动法则。?个人修养方面——如①的“仁”和“礼”。启示:注意自省,关爱他人的道德境界。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④
D.①②③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第3课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佛教兴盛佛、道传播,儒学面临危机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说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糅起来,形成了道教。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合一→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三教图清丁云鹏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3、北宋儒家学者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积极促进儒学的丰富更新;2、隋唐以来,儒家学者展开儒学复兴运动;4、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宋明理学兄程颢弟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仁”B.儒家思想C.三教合一D.“理”或“天理..
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仁”B.儒家思想C.三教合一D.“理”或“天理”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程颢与其弟程颐号称“二程”,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朱熹南宋理学家。他们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两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也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他们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仁”B.儒家思想C.三教合一D.“理”或“天理..”主要考查你对&&东盟的成立和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趋势:(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仁”B.儒家思想C.三教合一D.“理”或“天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37332341922366592324952313272697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