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爱告状的孩子 案例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个家长说,5岁的欢欢(化名)特别喜欢告状,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一旦是惹到她,或者是别的小朋友做了她觉得不好的事情,他都会到处找大人告状,这使得别的小朋友都怕了她了还叫她小喇叭。
  但是,这个我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她,他说的那些也确实是别的小朋友做的不好的地方,我该怎么做呢?
  告状是小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正常现象,很多小孩子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一般这样的孩子自身的正义感比较强,不要太担心。这位家长确实也说的不错,这种事情发展是很正常的,但是怎么处理,不见得那么简单,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和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怎么样来正确的处理爱告状的孩子?
  1、正确引导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大人看来,小孩子告状的事情一般都是很小,而这种情况下,有些家长就会觉得很不耐烦,不想理睬,甚至会不耐烦的对孩子加以训斥,如果家长这么回应告状的孩子的话,那么,孩子会觉得很困惑,明明它们就是有错,为什么大人就是不批评他们,反而要骂我?
  所以,不管孩子告状的事在你看来是有多小,一定要耐心听孩子的叙述,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告状,并及时耐心的帮孩子分析,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想表现自己的孩子,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只是试探着告状的孩子,家长要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并借机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对于那些想要求助的孩子,家长要耐心的安抚孩子,和孩子一同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孩子能够客观公正的评判整件事情,并借机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的看待生活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小摩擦。
  2、正确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家长一听到孩子委屈的告状就立马安抚道:“我待会帮你批评他们”……诸如此类的话,这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告状这个行为被肯定了,而不是他明辨是非的这件事情被肯定了,孩子会告状说明他已经开始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一些问题了,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顺水推舟的更深一层的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分析下这个问题,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时,家长可以说:“我相信足够自己解决这件事情了”“我觉得你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了”……借机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关键是家长们怎么样正确引导他们,在这些事情面得到成长和进步,这才是关键所在。
  关注智象儿童阅读,与大家共享育儿心事,收获更多育儿小知识。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专注于为0~8岁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内容与服务,专业提升儿童的...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您现在的位置: &
教学案例分析:爱告状的孩子
来源:幼教网
  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时,瑶瑶时不时地过来告状:&老师,他们建构区里的东西放得很乱很乱,我跟他们说都不听。&&老师,他们把甜品店的东西带到外面去了。&&老师老师,于泽瑞他抢我玩具。&50分钟内只见她跑进跑出好多回,时不时地听到她的大嗓门,结果自己都没玩到什么。餐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念儿歌,她又嚷起来:&老师老师,沈千景他不唱。&这一次我没有再附和她的话去提醒没唱歌的千景,而是冷静地对瑶瑶说:&瑶瑶,你提醒别人是好的,但是你这样会影响大家念儿歌。&
  饭后我把瑶瑶叫到了跟前:&瑶瑶,你是个爱帮助老师的好孩子,老师也知道你想让小朋友都改掉缺点,但是你跟老师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然会影响小朋友们上课的。有事你可以下课悄悄地告诉我,可以吗?&瑶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分析策略:
  其实告状是中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我们大人看来可能有点像多管闲事,但对孩子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希望受到老师、同伴的认可,为了让人关注,受人承认,所以他们会经常借由告状来寻求老师对他的关爱和认同,想要提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老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并引导幼儿正确表现自己。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阶段是儿童道德认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特别是中班幼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善于观察关心周围的幼儿易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能纠正同伴的错误行为。瑶瑶在跟老师告状的同时还潜藏着一个目的,即借此向老师表明自己已经记住老师的话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这一行为,当&告状&是完全正当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主持正义,批评教育被&告状&的幼儿,以树立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但是我们也应该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告状都是些很小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出面解决,不利于幼儿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虽然不替孩子解决问题,但要保持支持及感兴趣的态度,让孩子独立思考、分析情况。如果他无法前进,请给予指导,不要给予答案。你一旦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法过分苛求。他一定会有些不太好的开头或者是处理某些情况不当,但是如果我们过分责怪他,他就会停止尝试。当孩子开始学习这些技能时,要多注意过程,而不要太注意结果。如果他处置问题的方向没错,但是事情没有想象中的成功,要赞赏他所采取的步骤,然后帮他检查出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也要示范有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幼教网微信,专注3-6岁幼儿成长教育
微信搜索“家长帮幼教”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欢迎访问幼教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幼升小动态、重点小学、家庭教育、幼儿园课件教案等信息。
| 越秀区 | 荔湾区
| 育才小学 |
| 河东区 |
| 吉祥路小学 |
| 锦江区 |
早教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儿童心理 听说读写教育专家 国外教育 教育心得 成长日记 拼音学习 英语学习
半日开放活动,基本上每个幼儿园都有,一般在期中或期末举行。这样的……
幼教关键词
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孩子爱告状怎么办?_教育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发现,3-6岁的孩子特别爱告状,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都相对薄弱,所以他们会经常向成人告状。但是,我们提倡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作为父母,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状心理,正确处理孩子爱告状的行为。
  本文根据孩子“告状”的目的,选取三种典型场景,让妈妈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引导。
  表现一:检举家人
  镜头1:“妈妈,爸爸今天又吸烟了!”
  镜头2:“妈妈,哥哥还没洗手就来吃饭了!”
  原因分析: 对规则的敏感性
  成年人所讲的告状,是指告密或搬弄是非。这是不正派的行为。可是幼儿的告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这说明儿童已经开始有了进行是非判断的意识。因为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了,如他们记得妈妈规定爸爸不能抽烟,所有人吃饭前必须先洗手等,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一旦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对一个人不可以的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不可以的,怎么可以有例外呢?
  对策:
  (1)及时安抚
  对宝宝来说,告状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他需要你的耐心与关注。而且宝宝告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你与他站在统一战线,先不论事实如何,都要及时地安抚宝宝的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了,一会去把爸爸的烟都搜出来!”“哦,妈妈知道了,让哥哥马上去洗手了再来吃饭。”让小家伙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的。
  (2)积极处理
  告了状,就要结案,这样才是对宝宝真正负责任。要根据你得到的信息,采取最积极的处理办法,比如当着宝宝的面,让爸爸把烟都交出来,并说明抽烟是有害健康的。让哥哥先去洗手再来吃饭,并告诉哥哥,不洗手就吃饭是不卫生的。要让宝宝知道一些正确的规则是应该遵守和坚持的。
  表现二:检举犯错误的朋友
  镜头3:“妈妈,明明又掐花骨朵儿啦。”
  原因分析: 渴望获得成人的肯定
  孩子告状,常常是希望获得父母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老师和父母对循规蹈矩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所以宝宝会检举他人,追求自我表现,希望成年人对他自己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同时,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也许会想“我要是摘了花儿,妈妈要发脾气的,因为妈妈说过不能摘花,所以我没有摘花儿”。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对策:
  (1)对宝宝好的行为给予肯定
  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实际处事能力又相对偏弱,所以遇到问题时,孩子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向成人求助。针对这种行为,首先我们应该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如我们可以表扬他说:“明明摘花是不对的,你没有这样做是好孩子。”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把“被告”当作一面镜子
  有些孩子告发别人的缺点的同时,自己身上也恰恰有这些毛病。其实,这是教育孩子改掉坏毛病的一个好时机,父母可以趁势启发孩子说“明明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样呢?”并鼓励让孩子自己说出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表现三:检举与自己发生矛盾的朋友
  镜头4: 大型玩具里有一个小秋千,过了一会儿宝宝急匆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小吉不让我荡秋千。”
  (案例)镜头5:“姑妈,姐姐不让我玩她的布娃娃,还说:‘想玩,就回家玩自己的去!’”朵朵跑到阳台,哭着向正在晾衣服的姑妈诉说着小表姐的“罪状”。
  原因分析:
  (1)宣泄紧张情绪
  当宝宝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求达到心理平衡的一个过程。告状时他心里会想“我每次荡秋千的时候,都让小吉和我轮流打,可是小吉只顾自己一个人打,根本不让我打,不对的是小吉啊!”
  (2)寻求帮助
  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不时会出现一些分歧、不够友好、甚至是暂时的“水火不容”。面对如此“意外”,有些宝贝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尤其是当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或感到了压力的时候,第一时间闪现在头脑中的办法就是向家长求助。实际上,孩子的这类告状,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获得大人的帮助,即希望通过大人们的“干预”,说服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策:
  (1)认真倾听,弄清事实
  不要说话,有礼貌的倾听孩子的心声,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宝宝的感受,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态度会使孩子更觉得委屈,而且对孩子也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父母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一旦大人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很多问题孩子自己就能想出办法。
  (2)对症处理
  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和孩子告状的原因之后,父母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为什么告诉我呢?”或者“你觉得这对你来说是个问题吗?”然后默默的观察孩子的反应,这为某些孩子创造了思考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充足的理由说这说那,或者这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3)教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
  当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当父母的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矛盾,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可以告诉朵朵“姐姐不给你玩玩具,你不高兴,如果有一天,姐姐也来咱们家里玩,你也什么都不让她碰、不给她玩,那她是不是也会不高兴啊?所以你应该知道,要友好对待朋友。”
  父母们也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或一些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如海尔兄弟、大头儿子、一休小师傅都是很好的例子;有时也将宝宝和其他孩子的矛盾编成故事,加上和好的结尾,暗示宝宝正确的做法。以后,再遇类似事件,他就会学着换位思考,正确对待。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宝宝不停地告状,说明他们的独立性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决。所以每次宝宝告状的时候,都要问他一个问题:“宝宝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问题抛给他,我们要让他知道,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会慢慢地学着自己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告状,期待别人的帮忙。
  文:刑玲玲&&&
> 相关阅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告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