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控制不当 不知所措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学员问题】场区平面控制网选择不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解答】1.现象
  1.场区平面控制网选择不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场区控制网制定不便于施工测量,布网不当,无法进行闭合校核。
  2.原因分析
  (1)平面控制网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性,如设计定位条件,建筑物的形状和布局,主轴线尺寸的关系,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2)平面控制网制定未考虑闭合图形,施测时无法校核其准确性。
  (3)平面控制线之间距离太短,影响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有障碍物,不通视。
  (4)制定标高控制网时,未根据已知标高点的准点(导线点)位置,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布局特点。
  3.防治措施
  (1)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主要的圆心点(或其他几何中心点)和直径方向(或切线方向),主要弧线长、弦和矢高的方向,电梯井的主要轴线和施工的分段轴线等。
  (2)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测设)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3)控制线州司距以30~50m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控制桩的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的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
  (4)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3个栋号水准点或&o.ooo水平线,一般建筑物要设置2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
  (5)整个场地内,东西或南北每相距100m左右要有水准点,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6)各水准点点位要设在基坑开挖和地面受开挖影响而下沉的范围之外,水准点桩顶标高应略高于场地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通常也可在平面控制网的桩顶钢板上,焊上一个小半球作为水准点之用。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责任编辑:tracy
延伸阅读:
收藏分享:
&&&&&&&&&&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提升学习效果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高层测量过程中常见的通病与防治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层测量过程中常见的通病与防治方法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轴线法定位点选择不正确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轴线法定位点选择不正确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平面控制网选择主轴线进行测量放线,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核工作无法开展。
2.原因分析
(1)由于建筑物外形的原因,使得平面控制网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
(2)主轴线选择不当,不便于或未进行测设校核。
3.防治措施
对于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的场地,投测点宜测设成&一&、&L&、&+&和&サ&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线形的主轴线,但在测设中,要有严格的测设校核。首先应保证控制桩在平面中通视;其次,在平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正点,还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扩展。
我来说两句 ()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摘要:文章针对住宅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裂缝、屋面工程渗漏、墙体工程渗漏、厕浴间渗漏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分析;施工工艺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9-02一、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改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与稳定,但是,伴随工程的一些新问题与老顽疾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此类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中永恒的主题,是设计、施工单位的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工程实施中的座右铭。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显现出来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绝不容忽视,因此其质量问题均应认真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严格处理,直至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的要求。二、问题与分析住宅工程中常存在如混凝土裂缝、屋面工程渗漏、墙体工程渗漏、厕浴间渗漏等常见质量问题。本文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裂缝1.原因分析。住宅工程中常见的干缩裂缝现象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原因是:(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水泥水化热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水分过早蒸发或冻结,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体积收缩不同,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和强度降低;(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温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等。2.预防措施。(1)混凝土及时进行养护,为混凝土的硬化创造必需的湿度、温度条件。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进行覆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对板面进行抹压,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二)屋面工程渗漏1.原因分析。屋面工程的重点是防水。防水的关键在细部构造。很多漏水主要部位如山墙、檐口、变形缝处就是因为细部-构造未按规范执行,施工粗糙造成的。以及由于温度的变化使防水层遭到破坏或者由于水蒸汽的压力,使卷材空鼓,破裂后造成渗漏等原因。2.预防措施。屋面工程施工前通过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屋面防水工程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按规定抽样复检。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伸出屋面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防水工程施工前安设完毕,屋面防水层完工后,不得在上凿孔,打洞或重物冲击等。(三)厕浴间渗漏1.原因分析。厕浴间的渗漏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的原因,有材料的原因,以及施工工序上的原因,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渗漏。2.预防措施。主要注意细部,如:浴厕的门脚不应穿过地面防水层,待地面防水层完成后,才安装门框。厕浴间应采取迎水面防水,地面防水应设在结构层的找平层上面,并反上墙面高出地面150mm。厕浴间的地面应向地漏方向找坡1%~3%,地漏口标高应低于地面不小于20mm。地面及墙面找平层均应采用1:2.5~1:3水泥砂浆。洁具、器具、水龙头等设备沿墙周边和门框、预埋件、穿过防水层的螺钉周边均应高性能密封材料密封。柔性防水层上,应先做水泥砂浆保护层,后做面层。地漏口周围、穿过地面或墙面防水层的管道及预埋件的周围与找平层间应嵌填密封材料,地漏与墙面的净距宜为50mm~80mm。(四)水泥地面起砂、空鼓1.地面起砂。(1)原因分析。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大、工序安排不当。以及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养护不当、水泥地面冬季施工时受冻、原材料不合要求:水泥标号过低,砂子粒度过细等。(2)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以及垫层要充分湿润。2)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但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3)水泥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养护。4)在低温下施工时,应防止早期受冻。5)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砂子宜用粗中砂。2.地面空鼓。(1)原因分析。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事净;2)垫层(或基层)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3)垫层(或基层)表面有积水,影响面层和垫层之间的黏结;4)水泥浆结合层刷浆过早等。(2)预防措施1)严格处理底层;2)认真浇水湿润,使基层有清洁、湿润、粗糙的表面;3)清理一次干净积水;4)注意结合层的施工质量,严格做到随刷随铺。上述只是几点常见问题,总体来讲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两者相辅相成,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加强对施工图的质量控制,以防止由于设计水平低下而造成质量问题。现在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我们严格控制各阶段的质量,就能建造出高水准的工程,来回报社会和服务社会。三、整体防治措施(一)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二)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如果设计考虑周到,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使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三)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据统计,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困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四)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五)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的流入社会。(六)适当提高质量通病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七)加强现场监理各监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控制及防治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