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硝火药的配比二硝三木炭为什么会影响维生素c含量

摘 要:维生素C,通用名称:维生素C,英文名:Vitamin C,别名:丙素;丙种维生素;抗坏血酸;维生素丙,维他命C ,维生素C,外文名:Vitamin C ,Ascorbic Acid, Ascorvel
【其他名称】
【药物名称】维生素C
【英文名】Vitamin C
【别名】 丙素;丙种维生素;抗坏血酸;维生素丙,维他命C ,维生素C
【外文名】Vitamin C ,Ascorbic Acid, Ascorvel, Celin,Cevex, Redoxon, Sewcorbate,Vicelat
【适应症】 1.坏血病的预防及治疗。 2.急慢性传染病时,消耗量增加,应适当补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不良者,也应适当补充本品。 3.克山病病人在发生心原性休克时,可用本品大剂量治疗。 4.用于肝硬变、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的肝脏损害。 5.其他:用于各种贫血、过敏性皮肤病、口疮、促进伤口愈合等。 近年来报道,对感冒、某些癌症、高脂血症等均有一定作用,但临床疗效尚未能肯定。
【组成结构】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能保护其稳定性。
【性质】外观:无 色晶体沸点:无 熔点:190~192℃ 酸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pK=4.17);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极弱(pK=11.75)。故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钠盐。紫外线吸收最大值:245nm 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荧光波长:无英文名称:Vitamin C[2] CAS号:50-81-7 EINECS号:200-066-2 InChI编码:InChI=1/C6H8O6/c7-1-2⑻5-3⑼4⑽6⑾12-5/h2,5,7-10H,1H2/t2-,5+/m0/s1 分子量:176.13 IUPAC名:2,3,5,6-四羟基-2-己烯酸-4-内酯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不纯和许多天然产品,能被空气和光线氧化,其水溶液不稳定,很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尤其是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遇光、 热、铁和铜等金属离子均会加速氧化。能形成稳定的金属盐。为相对强的还原剂,贮存日久色变深,成不同程度的浅黄色。半数致死量(小鼠、静脉)LC50:518mg/kg 遇空气和加热都易引起变质,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氧化而失效。在空气条件下。在水溶液中迅速变质,是强还原剂。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干燥时对空气稳定。水溶液迅速被空气氧化。
【功能】缓解白癜风黑色素的生成、转移与降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影响其代谢,导致皮肤颜色变化。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酪氨酸&酪氨酸酶反应受到干扰便影响了黑色素的合成。以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例,如在这一反应中加入抗坏血酸,就会阻止多巴& 进一步氧化为多巴色素,并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还原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很多白癜风患者就对VC特别敏感,看到某某含有VC就不敢食用,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对于VC的食用量,是要适量就行,毕竟它也是人体不可缺失的。降低癌症发病全世界专家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每天吃新鲜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胃癌、食管癌、口腔癌、咽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还有些研究指出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和肺癌。在美国,30年代胃癌在死亡病因中占第一位,胃癌下降到第七位,研究人员意识到,这种超常的健康趋势并不是归功于任何医疗措施,事实上是由于食物有了冰箱冷藏,加以空运发达,人们能够吃到更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吃盐腌或渍的食物相对的减少的缘故。日本北部胃癌发病率始终很高,那里人们喜欢用盐腌渍的食品,喜欢大酱、腌菜和咸鱼。虽有冰箱,但饮食习惯没有改变。另外,伊朗部分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也很高,没有什么其他解释,只是因为人们营养太差,能进的水果与蔬菜很少,维生素C摄入量严重不足。专家们早已证明维生素A与肺癌的密切关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水平降低,对肺癌有着更为重要的联系。此外,多项研究分别证实,摄入维生素C不足,与子宫颈癌、直肠癌的多发,均有密切关系。维生素C能阻断致癌物亚硝酸铵的形成。盐腌、渍和熏制食品含亚硝酸盐(咸肉、香肠之类也一样),亚硝酸盐与胺在胃中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酸铵。不少亚硝酸盐也来自新鲜食物,它们开始是以硝酸盐形式存在,那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唾液中的细菌使自然硝酸盐变成一回亚硝酸盐,在胃酸作用下,亚硝酸盐会合成亚硝酸铵。这些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在你胃中进行除非你吃了含维生素C的食物。专家们的研究表明:将亚硝酸物与胺放在一起,同时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胺的形成。动物实验显示:小鼠喂以亚硝酸盐和胺后得了肿瘤,而在食物内加入维生素C,显示出肿瘤被抑制。这是因为亚硝酸物首先与维生素C反应,导致没有足够的亚硝酸物与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在进食的时间时里,维生素C与亚硝酸物反应最佳,因为这时胃的酸度正好发挥维生素C催化剂作用。上述情况同样发生在胃里,蔬菜中虽天然地含有亚硝酸盐,但同时也含有足够的维生素C。因此,你不必为食用蔬菜担心,问题是要注意蔬菜的保存和烹调,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临床研究发现,各类晚期癌症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30克,能明显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以制造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抗癌的淋巴细胞高效率地发挥作用(但大量的维生素C有使吞噬细胞降低吞噬能力的作用)。英国科学家们也观察到,人们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也许,这也是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差、癌症易于在老年人向上发生的因素之一)。若给老年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80毫克,9个月之后,其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可恢复到年轻人水平。还有人认为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的高低,与老年人的寿命长短成正比例。一美国医生说,他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高的人寿命长。虽说这类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佐证,但癌症患者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无一例外都很低。两者联系起来考察,无疑向我们提示着维生素C不容忽视的作用。此外,专家们认为维生素C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某些化学物质氧化为致癌物;能阻断致癌物的活化;英国的研究人员测定补充维生素C(1000毫克,每日4次,为期一周)前后受试者胃液中诱变剂的活力,发现补充后活力降低近半。
【用量用法】 1.一般应用:口服(饭后):1次0.05~0.1g,1日2~3次;亦可静注或肌注或以5%~10%葡萄糖液稀释进行静滴,每日0.25~0.5g(小儿0.05~0.3g),必要时可酌增剂量。 2.克山病:首剂5~10g,加入2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 3.口疮:将本品1片(0.1g)压碎撒于溃疡面上,嘱病人闭口片刻,1日2次,一般3~4次即可治愈。
【注意事项】 1.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核黄素、氯丁醇、铜、铁离子(微量)的溶液配伍,以免影响疗效。 2.与维生素K3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二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3.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4.大量长期服用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故宜逐渐减量停药。 5.与肝素或华法令并用,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6.可破坏食物中维生素B12,与食物中的铜、锌离子络合,妨碍其吸收,从而可能产生维生素B12或铜、锌缺乏症状。 7.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应用。
【规格】 片剂:每片25mg、50mg、100mg。 针剂:每支0.1g(2ml)、0.25g(2ml)
【类别】维生素C及其他
【临床相关文献】
【作 者】刘菲
【机 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刊 名】中国当代医学, 2007(8): 97-97
【关键词】维生素C 毒副作用 心血管系统 抗坏血酸 消化系统 口腔科
【文 摘】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临床上不仅可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在外科、眼科和口腔科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但近十余年来其毒副作用屡有报道,现综述如下:
【作 者】齐艳 马培瑾 江素玲
【机 构】解放军401医院骨一科,山东青岛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
【刊 名】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9):
【关键词】抗坏血酸/副作用
【文 摘】维生素C为维生素类药物,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 者】魏开敏
【机 构】陕西
【刊 名】家庭中医药, 2005(6): 47-47
【关键词】口服维生素C 生理功能 大剂量 副作用
【文 摘】由于维生素C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加之易于吸收和易于排出,所以,有些人对维生素C十分&钟情&,经常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认为维生素C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只有许多益处,故而多多益善,认为剂量大些效果就会更好。
【作 者】江西梅
【机 构】不详
【刊 名】健康生活, 2006(1): 30-31
【关键词】维生素C 肾亏 功能正常 身体健康 服用量 副作用 肾功能 肾脏
【文 摘】身体健康肾脏功能正常的人,每天即使服用10克维生素C都没有丝毫问题,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但是,对于那些肾功能欠佳者以及患有肾脏方面疾病的人,却不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量使用维生素C,一天的服用量不能超过1克。这是什么原因呢?
【作 者】张伟 陈汉华
【机 构】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医院,272075
【刊 名】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5(5): 8-9
【关键词】维生素C 合理用药 高铁血红蛋白症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文 摘】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属水溶性维生素,是机体调节物质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过剩部分可由尿排出体外,因而很少蓄积,也不会因此中毒。鉴于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和使用上的安全性。部分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生却有滥用之嫌。本文通过介绍维生素C的生化作用和药理学特点,说明并非所有疾病都可使用维生素C,长期大量使用亦可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作 者】李志惠 宋海亭 刘相
【机 构】河北省胸科医院
【刊 名】中国社区医师, 2006(5): 20-21
【关键词】抗坏血酸 呼吸道感染
【文 摘】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粉针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50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粉针.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胸片及痰细菌培养等.结果: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胸片阴影吸收较快.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有效治疗措施加以推广.
【作 者】罗文娟 王云霄 阎洪禄 王传富
【机 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省青岛市266011 青岛市立医院眼科,山东省青岛市266011
【刊 名】中国临床康复, 2006(26): 190-192
【关键词】晶体 过氧化氢 细胞凋亡 抗坏血酸
【文 摘】背景:氧化损伤可诱发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研究已经发现。全身补充维生素C,可以使房水维生素C浓度随之增高,以避免上述氧化损伤发生。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氧化损伤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动物晶状体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材料:选用成年新西兰标准兔1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3―5k。维生素C及300g/L过氧化氢(上海光达化工试剂厂)。方法:实验于04-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晶状体培养:处死动物,取晶状体240只,培养后,将其中透明晶状体19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晶状体64只。对照组采用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过氧化氢组采用含1mmol/L过氧化氢的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每6h另加30g/L过氧化氢62儿调整浓度至1mmoL/Lo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采用含1mmol/L过氧化氢和1mmol/L维生素C的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每组在同等培养条件下,在培养6,12,18,24,36,48,72和108h8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晶状体混浊情况观察方法:在白色背景下设计-宽0.5mm,间距10mm的垂直交叉的黑色线条,将被检晶状体置于&+&字交叉的黑色线条之上,观察透过晶状体所能看到的清晰度。③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DNA片段分析检测各组各时间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光镜下观察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标本,记录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计算凋亡细胞所占百分比即为上皮细胞凋亡率。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晶状体混浊情况。②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108h后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晶状体混浊情况明显轻于过氧化氢组。②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过氧化氢组各培养时间点和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培养24,48,72h后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各培养时间点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P〈0.01)。③DNA片段分析结果:过氧化氢组24,36,48及72h各时限均呈现凋亡细胞典型梯状条带,而培养24h的对照组和维生素C组均未出现此变化而仅呈现正常电泳条带。结论:维生素C可抑制过氧化氢氧化损伤所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白内障形成。
【作 者】李诚让 朱文元
【机 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南京210029
【刊 名】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7): 487-488
【关键词】美容剂 维生素C 维生素C糖苷 维生素C糖苷,酰基化
【文 摘】维生素C具有较好的光保护作用及去色素沉着作用。因其不稳定、易分解及水溶性不易透皮吸收限制了其外用。新近合成的维生素C糖苷、酰基化维生素C糖苷克服了这些缺点,已广泛用于皮肤美容。
【作 者】黎银波 李健和 彭六保 万小敏
【机 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410011 中南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410013
【刊 名】西北药学杂志, 2007(4): 168-170
【关键词】维生素C 含量测定 碘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 摘】目的比较维生素C阴道缓释片含量测定的2种不同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碘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2种方法测定维生素C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9.8%,RSD分别为0.80%和0.78%。结论2种方法均可作为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而碘量法测定可能会在判断滴定终点时产生人为的误差,使测定结果有差异。
【作 者】曾翔云
【机 构】湖北经济学院,武汉430079
【刊 名】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4): 52-54
【关键词】维生素C 膳食 生理功能 水溶性维生素 人体健康 抗坏血酸 分子结构 理化性质 特殊性质 食物组成 保障措施 食用方法 烹制技法 不稳定 需要量 摄入量
【文 摘】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分子结构最为简单,理化性质最不稳定,人体每日需要量最大,膳食分布最为集中等特殊性质,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方面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了保证膳食中维生素C的足量供应,在食物组成、烹制技法及食用方法等方面需有意识地强化保障措施,同时留心相克相消型膳食配伍。相关专题栏目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奥体阳光天地G2-1132 邮编:350028  推荐期刊投稿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浏览历史铵硝配比对巴西香蕉生长和氮素营养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16年01期
铵硝配比对巴西香蕉生长和氮素营养的影响
【摘要】:采用水培法,在等氮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铵硝配比处理,探讨不同铵硝配比对巴西香蕉幼苗生长及其氮素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适当地提高铵态氮比例可以提高香蕉的生物量;铵硝比为10∶90最适合香蕉的生长;增铵促进根系的生长,根系中铵、硝含量分别与培养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有关。香蕉幼苗中氮的含量、累积量与铵硝配比有关,增加铵的比例地上部分氮含量和累积量高于全硝处理,促进氮的吸收和利用;铵硝配比影响香蕉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香蕉生长早期适当增加铵态氮供应可以促进香蕉根系的生长,有利于香蕉的早发、稳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668.1【正文快照】:
铵硝配比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作物对铵硝配比的响应特征并不相同[1-9]。香蕉是海南重要的水果作物,其对氮的吸收量仅次于钾[10]。目前就香蕉氮肥用量、施用技术、与其他肥料配比、与水分的耦合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10-11],但氮素形态及合理的配比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丽莉;邓光存;吴晓玲;;[J];北方园艺;2010年05期
邓兰生;齐庆振;龚林;涂攀峰;张承林;;[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年04期
戴廷波,曹卫星,孙传范,姜东,荆奇;[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永美;王才斌;万更波;吴正锋;孙学武;冯昊;孙奎香;;[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马作敏,林杉,游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张磊;宋秋来;马春梅;董守坤;龚振平;;[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李翎;曹翠玲;赵贝;;[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4期
郭晓惠;金亚波;韦建玉;王军;;[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牛振明;张国斌;刘赵帆;贾豪语;郁继华;;[J];草业学报;2013年06期
徐培智;黄继川;彭智平;于俊红;林志军;杨林香;吴雪娜;;[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7期
刘迪;杨秀珍;戴思兰;李惠;孙燕;;[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8期
熊淑萍;王小纯;马新明;何建国;赵鹏;;[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4期
卢颖林;李庆余;徐新娟;朱毅勇;董彩霞;沈其荣;;[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军;韦建玉;黎晓锋;陈永明;邱妙文;;[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韦建玉;金亚波;王军;曾祥难;邓宾玲;;[A];广西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平;[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石晓艳;[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陈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孙世芹;[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王华静;[D];浙江大学;2006年
王小燕;[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姜佰文;[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黄俊;[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石玉;[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马兴华;[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靖;[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齐昆;[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王乾钦;[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乔旭;[D];石河子大学;2009年
郅娟娟;[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崔昊;[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李庆余;[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王彦丽;[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贺远;[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弓瑞娟;[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海兵;雷尊国;邓宽平;杨芳锡;刘文改;;[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陈丽华;李云海;李俊良;;[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期
陈惠宗;;[J];福建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王官茂;郝文胜;云庭;杨海鹰;刘富强;赵海鑫;;[J];中国马铃薯;2009年05期
邓兰生;林翠兰;涂攀峰;龚林;曾娥;张承林;;[J];中国马铃薯;2009年06期
戴廷波,曹卫星;[J];麦类作物学报;2000年04期
迟戈夫,丁丽,常丽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于长江,田福利;[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1期
杜秀敏,殷文璇,赵彦修,张慧;[J];生物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张建春,张华,施瑛,胡浩;[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学兵,杨俊开;[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4期
杨鸿杰,裘宗海,王黎;[J];山东农学院学报;1982年Z1期
李红军;张立周;陈曦鸣;张玉铭;程一松;胡春胜;;[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顾曼如,张若杼,束怀瑞,黎文文,黄化成;[J];园艺学报;1981年04期
陈振林;;[J];气象科技;1993年04期
巨艳春;;[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S1期
孙玉焕;杨志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温偉松;[J];土壤通报;1963年06期
;[J];植物杂志;1977年03期
曾骧;;[J];植物杂志;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军;张立周;张玉铭;程一松;胡春胜;;[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桃菊;潘星哲;陈双艳;朱冰;江绍琳;唐建军;;[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王国英;王立国;黄瑞虹;吴立芝;;[A];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远;王德建;王灿;张刚;;[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程建平;曹凑贵;蔡明历;原保忠;翟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陈爱国;王树声;;[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金恒;[D];浙江大学;2004年
程建峰;[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冯伟;[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姚霞;[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强;[D];石河子大学;2010年
焦学磊;[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张玉玲;[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庄森;[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吴华兵;[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李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酸铵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