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支持燃烧吗,但并不准确,为什么

> 【答案带解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B.某物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但该物质不一定只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钠
D.某物质能与水反应,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有关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A、铵态氮肥可以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这个反应常用来检验铵根离子,故正确;
B、某物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但也有可能含有氧元素,
如酒精含有碳、氢和氧元素,它燃烧时就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考点分析:
考点1:酸、碱、盐及化肥
相关试题推荐
在实验室中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方法:①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②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③闻气味 ④品尝 ⑤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⑥分别加入大理石。其中可行的是:
A. 都可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表达不正确的是
A.2N:表示两个氮原子&&&&&&&&&&&&&
B.:表示负二价的氧元素:
C.3CO2: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D.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锰酸钾(K2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
A.
-7&&&&&&&&&&&&&&&
B.+7&&&&&&&&&&
C.+6&&&&&&&&&&&
D.-6
下列有关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A.都产生浓厚的白烟&&&&&&&&&&&&&
B.都能放出热量
C.都有气体生成&&&&&&&&&&&&&&&&&
D.都有蓝色火焰产生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和小水珠,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3)提供了证据.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2)根据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和小水珠,进行分析解答.(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可排除假设(1)(2).解答:解:(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1);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和小水珠,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假设(3)提供了证据;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可排除假设(1)(2).故答案为:【进行实验】(1)(1);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2)水蒸气;(3)可燃;(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科目:初中化学
19、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一](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三根小木条分别迅速平放入蜡烛的外焰、内焰、焰心中,约1s-2s后取出,观察.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2)上述实验中,平放入焰心火焰中的小木条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温度.[实验二](1)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有关焰心物质的性质是:、.(2)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焰心气体含CO2.从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看,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3)你认为焰心气体可能含;你的依据是;若要证明你的猜想,你需要补做的实验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白色生成物中混有少量淡黄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已学知识:氧气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查阅资料: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猜想1:可能是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猜想2:可能是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猜想3:可能是镁与水蒸气生成淡黄色固体.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一)获取氮气(1)把空气除尘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液化后再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选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但在实验室里空气不易被液化.(2)如图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用燃烧法除去空气(已除去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中的氧气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燃烧匙内选用的物质最好是C.A.木炭&&&&&&&B.蜡烛C.红磷&&D.铁丝(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三)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3N23Mg+N2Mg3N2.实验二: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出现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C.实验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产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的实验及所学知识,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物质的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拓展与迁移:不能(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理由是镁条不但能够和氧气反应,而且能够和氮气反应,所以若用镁条来代替红磷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则会由于消耗了氮气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一](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三根小木条分别迅速平放入蜡烛的外焰、内焰、焰心中,约1s-2s后取出,观察.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2)上述实验中,平放入焰心火焰中的小木条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温度______.[实验二](1)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有关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2)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焰心气体含CO2.从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看,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3)你认为焰心气体可能含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若要证明你的猜想,你需要补做的实验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解答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一](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三根小木条分别迅速平放入蜡烛的外焰、内焰、焰心中,约1s-2s后取出,观察.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2)上述实验中,平放入焰心火焰中的小木条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温度______.[实验二](1)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有关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2)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焰心气体含CO2.从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看,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3)你认为焰心气体可能含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若要证明你的猜想,你需要补做的实验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白色生成物中混有少量淡黄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已学知识:氧气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查阅资料: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猜想1:可能是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猜想2:可能是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猜想3:可能是镁与&&& 生成淡黄色固体.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一)获取氮气(1)把空气除尘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液化后再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但在实验室里空气不易被液化.(2)如图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用燃烧法除去空气(已除去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中的氧气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燃烧匙内选用的物质最好是&&& .A.木炭&&&&&&&B.蜡烛C.红磷&&D.铁丝(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三)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出现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 .实验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产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的实验及所学知识,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拓展与迁移:&&& (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理由是&&&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①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填名称),②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填名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碳支持燃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