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蛋鸡多少温温湿度控制系统

确保蛋鸡育雏期适宜温度的措施
& & 一般将蛋0~42 日龄称为育雏期,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健康和成活的首要条件。育雏期温度不平稳或者出现冷应激,会降低鸡群免疫力,诱发多种疾病, 造成死淘率增高或进入产蛋期后难以实现鸡群产蛋上高峰。因此育雏期温度是否稳定是雏鸡群健康的基础, 育雏阶段做好鸡群的温度控制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鸡舍温度控制
& &温度设定应符合鸡群生长发育需要, 通过鸡舍通风和供暖设备的控制, 实现对鸡舍温度的调控,保证温度的适宜、稳定和均匀。
1.1 鸡舍温度符合雏鸡生理需求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育雏前3d温度为35~37℃,以后每周下降2℃,最终稳定在22~25℃。第1 周龄适宜的湿度为55%~65%;第2周龄适宜的湿度为50%~65%;第3 周龄以后保持55%左右
1.2 看鸡施温&看鸡施温&对于育雏来说非常重要。由于鸡群饲养密度、鸡舍结构、鸡群日龄不同和外界气候复杂多变, 一个程序并不能适合每批鸡,不能适合每个饲养阶段,需要根据鸡群的实际感受及时调整。尤其在外界天气突然变化和免疫接种后,雏鸡往往会有所反应,作为饲养人员应仔细观察鸡群变化。3 周龄以后,根据鸡群实际表现,对舍内温度进行灵活调整。
2. 保证源头上稳定
2.1 进鸡顺序上述温度标准以日龄最小的栋为主, 进鸡顺序为按照距离锅炉房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
2.2 制定供暖设备温度管理程序。供暖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鸡舍温度的稳定, 最好采用自动控温锅炉或者加热器, 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波动,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3. 保证空间上均匀
& & 通过对各组暖气、通风方式的调控,以及对鸡舍漏风部位的管理, 实现鸡舍不同位置温度的均匀一致。标准是鸡舍各面、上下温度在0.5℃之内,前后温差在1℃之内。每栋鸡舍悬挂8 个以上温度计,每天记录各部位温度值,出现温差超过标准时及时反馈和调整;并且在每次调整暖气、风机、进风口后关注各点温度变化。
3.1 漏风部位及时补救,确保鸡舍密闭性在进鸡前对鸡舍粪沟的插板进行修补, 粪沟外安装帘子;对门板缝隙较大的地方用胶条密封,鸡舍的前门、后门悬挂门帘,以此来阻挡贼风;对于暂不使用的风机,入口处用泡沫板密封。通过以上措施可达到既保温、又阻挡贼风的目的。
3.2 进鸡之前,对各栋风机的转速进行测定检查风机的皮带是否松弛; 对各鸡舍的风机转速进行实际测定,因为由于风机设备的老化、磨损,各栋的风机转速稍有差异, 也会导致各鸡舍的温度不一致。
3.3 进鸡前,对侧墙的进风口进行维修目的是将冷空气喷射到鸡舍中央天花板附近, 充分与舍内的热空气混合均匀后吹向鸡群。可在进鸡之前,把各栋小窗松动的加以固定; 校对小窗导流板的角度,确保每个小窗的开启大小一致。
& &上述两项在鸡舍整理的过程中容易被忽略。小窗的松动会导致进风口风向的改变, 喷射不到鸡舍中央天花板, 再加之小窗导流板的角度不一致,导致凉风吹过中央天花板直接落到对面,冷风直接吹向鸡群,容易受到冷应激。
3.4 校对舍内温度计,使其显示的温度准确实际生产管理中, 广大生产管理者往往忽略上述事项,而正是由于温度计不能准确地显示温度,造成管理者判断上的失误,对鸡群健康造成危害。
& & 在规模化育雏场,采用供暖设备集中供暖,通过控制锅炉温度实现鸡舍温度稳定, 是实现雏鸡前期健康的一个好的方法。在进雏前,为供暖设备制定一个温度程序,对风机转速、鸡舍密闭性、窗户开启大小、导流板角度进行全面检查, 及时维修,确保育雏温度适宜、均匀和稳定,为雏鸡群健康打好基础。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度控制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