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加强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专 题 列 表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 新 推 荐
加强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
加强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8:04:23
加强常规管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 &  
泰州市海陵区海光小学& 彭顺羊  
摘要: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好这些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教育是基础,小学教育的基础就是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将让他们受益终身。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强化管理,养成习惯;重视沟通,配合教育,这是我们多年的做法。我们将继续努力,多管齐下,培养人才。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怎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桑树从小育,长大笔笔直。”要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给他们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固然重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为关键。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几十个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集体能否积极向上,甚至学校的办学声誉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是否能捧出自己的心来,去关心、爱护、教育、感化、影响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 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班主任首先做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不挖苦讽刺他们;要求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班主任就要每天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和包干区的卫生,同时要讲究个人卫生;要求学生搞好团结,班主任首先做到和同事搞好团,和学生交朋友;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班主任在板书和批改作业时就要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就要做到提前到校上班,提前到教室候课。  
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班主任,一定会带出一个班风严谨,习惯良好的班级。  
二、强化管理,养成习惯。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级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教育熏陶才能形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近年来,我们学校着重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各班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他们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1、重视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1)领导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中,常规教育都是重要的内容。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班子,由一位副校长牵头,少先队及各班主任参与,负责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和教育。  
(2)搭建教育平台,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利用晨会、班会(周会)、橱窗、板报等媒体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集体晨会,是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平台之一。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几次常规教育的内容,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作业书写规范要求》《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讲文明、懂礼貌》等。集体晨会宣讲的内容,要求每个班分解成每天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利用班会课对教育效果进行总结。每学期,我们都会安排一期以常规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布置常规教育的内容。新学期橱窗里也会安排一些常规教育的内容。学校教室的墙壁也是教育的阵地,学校在醒目的位置布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常规教育内容,各班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也布置一些常规教育教育的内容。这样多管齐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2、建立健全学校、班级学生轮流值日制度。  
&(1)学校少先队成立一日常规检查小组,由值日老师带队,每天对各班学生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要检查的内容绘制表格,并做好详细记录,每天公布,每周小结,每月总结,对表现好的班级进行表扬,颁发循环红旗。常规检查的情况作为学期结束评选文明班级的依据之一。  
(2)各班根据需要,采用轮流值日或班干值日的方法对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做法都是只让几个班干部轮流。实践证明,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因为这样会使部分儿童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有锻炼的机会,我们大部分班级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在值日这一天,值日生要报告当天的学习内容、清洁、纪律、出勤以及戴红领巾情况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过去在我眼中看来十分不起眼的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当然,低年级学生小,自理、自律的能力差,可以仍采用由班干值日的办法。  
3、制定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为了规范小学生在校行为,我们每学期都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还制定了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即:《小学生在校“十要”和“十不准”》、《小学生课堂常规》《小学生作业书写规范要求》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明确要求,检查督促,规范行为。  
三、重视沟通,配合教育。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  
1、学校要求各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班主任负责召集、联系,安排好每一次座谈的主讲人、讲话内容(主题)、家长代表交流等,确保每一次家长座谈会的实际效果,不流于形式。  
2、成立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组织机构,让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向学校提交全理化的建议。家长学校负责搜集、整理家长的建议,提交校务会研究,并向家长代表反馈研究、落实情况。  
3、建立教师家访制度,要求教师力求普访一次,另外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家访,做到普访与重点家访相结合。教师家访不允许单独上门,班主任老师与科任老师共同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欢迎家长来校校访。  
4、遇有重大活动,及时印发告家长书,告知家长活动开展的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内容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活动。  
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培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基础教育中基础工程,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  
文章录入:pshy&&&&责任编辑:念海&
【字体: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吴洲北路121号网站维护: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86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