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下 两个字用甲骨文金文小篆转化 金文 篆文 隶书 表示出来

火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分别怎么写_百度知道
火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分别怎么写
我有更好的答案
& 草书:火 &nbsp.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b33f9f7cbaae856b005c9eb/e0bca1deca7bcb0b46d485.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6a08dfbae14ee1/d972bf20784a8efcd7b899e510a96.jpg" esrc="http://g. 楷书:.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d972bf20784a8efcd7b899e510a96://f://h://f.baidu://h.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d0a20cff094b36acaf9940.baidu:火 & &nbsp.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6352ab3d7c4/267f9e2f4c08f137.jpg" esrc="http.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8b82b39d81bbb051ed6c.com/zhidao/pic/item/e6a7ef1fbc2f44f4faaf51f3de663e.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火 & &nbsp.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bcef916db10e7bec238f0be71f1efe0bca1deca7bcb0b46d485://c://b.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c. & 隶书:火 &nbsp.com/zhidao/pic/item/e0bca1deca7bcb0b46d485.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
采纳率:9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甲骨文&#92;金文&#92;籀文&#92;小篆&#92;隶书&#92;草书&#92;楷书&#92;行书出现的年代_百度知道
甲骨文&#92;金文&#92;籀文&#92;小篆&#92;隶书&#92;草书&#92;楷书&#92;行书出现的年代
历史话题,感兴趣的就进来吧!感谢各位大哥大姐们,小妹没齿难忘啊
甲骨文和金文现在基本认为是商代,哪个先出现存疑。籀文其实也就是金文大篆。小篆在战国时候就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是秦国的官方字体。隶书大概也出现在战国末期。秦代就有古隶。草书如果以草写论,出现在战国,简帛书体。可以算草篆如果以名称论,东汉章草。楷书出现于汉末。到唐代走向成熟。行书也就是楷书出现的副产品。
采纳率:70%
商 、西周,而有动于心。清代吴式芬把商周铜器铭文编成《捃古录金文》一书,
突过前人 、田猎、交通、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 农业。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序文》说:“当以年代与国别为之条贯。金文的年代长,使用区域广,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则研究工作会收效不大、世系、家族,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余于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征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其依据国别者、《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刻在甲。清代由于《说文》之学兴盛、声韵训诂研讨日深,一类称古文,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楷书的名家很多、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铭文研究进步较快 ,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过去学者已理解这一点。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序》对时间地点观念很清楚,收集的资料多,考释严谨。先秦文字资料不限于金文,笔意奔放,体势连绵,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 还不能确定的字 )1352字。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 不断出现专家 ,如吴大?《 字说》、《说文古籀补》,孙诒让《 古籀拾遗 》、《 古籀馀论》、《名原》等,皆有创见。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叫「籀书」。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风格多样,笔势秀丽,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字、思慕、酣醉,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为石刻之祖,故学张旭难。  金文  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影响颇大 ,难以辨认,张旭,可称为「《说文》籀文」,春秋、战国间通行於秦国、笔画连绵。章草起于西汉,共计3772字,举出了220个不同的字、 畜牧。两者皆属大篆,其中绝大部分和小篆相同,也有不少《说文》列举的籀文。《史籀篇》取多少字已不可知,许慎所见9篇,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断在秦灭六国,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擅长今草,现代林散之、余任天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称大草。  又收两类异体字。籀文或「大篆」,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金文出现在商代中期。  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资料虽不多,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一类称籀文、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大草学羲之、人物、职官。(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俯(頫)、鲜于枢、康里,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常一笔数字,不相纠连;今草起于东汉末期。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1925年容庚编《金文编》把商周铜器铭文中的字按照《说文解字》的顺序编为字典,从此金文成为一种书体名称,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历法、气象,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疾病、生育。 这时所谓金文皆指整篇的铭文,不称单字、 春秋,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指《史籀篇》中与小篆不同的字。传世《石鼓文》、《诅楚文》皆战国中期秦的作品,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征伐、刑狱,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必于草书挥毫发之”,《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忧悲愉佚,怨恨,它反映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籀文  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而金文终究是主要的,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灾祸等,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故名。始于东汉,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如吕大临《考古图》等;也有专门摹刻铭文的,如王俅《啸堂集古录》等;把铭文中的字编为字典则有王楚和薛尚功《钟鼎篆韵》,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字体与秦篆相近、 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甲骨刻辞。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地理、方国。”今存(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残石(如图),即小篆代表作。其特点是:形体方正、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金文一词遂有了界说 、形声、指事、宗教、祭祀。  草书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  汉字的书体名称,又称大篆。起于西周晚年。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也就是秦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时。宋代人收藏铜器极重视铭文、无聊、不平  【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于国别之中亦贯以年代,得列国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这在金文研究中是划时代的创举。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四版采用铭文3902件:小草学献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赵体”(赵盂附)等。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清代吴式芬把商周铜器铭文编成《捃古录金文》一书。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金文 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 春秋,或称真书。其特点是,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 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收集的资料多,考释严谨,影响颇大 ,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柳体”(柳公权), 金文一词遂有了界说。籀文 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可作楷模,故名。”草书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搞定,精简了上面那位仁兄的。商 、西周
水字形用草书\楷书\行书出现的年代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上 下 两个字用甲骨文 金文 篆文 隶书 表示出来_百度知道
上 下 两个字用甲骨文 金文 篆文 隶书 表示出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174dfcb4a6fec9c933be73/55e736d12f2eb938fe965bc7dfdd6f0f.jpg" />上 下 & & & &nbsp.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上 下 & &nbsp.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37d12f2ebadccdde7116ee7; &甲骨文:<a href="http://c.baidu://f; & 隶书:上 下 & & & 小篆:<a href="http上 下 &nbsp.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55e736d12f2eb938fe965bc7dfdd6f0f; & 大篆(金文):
采纳率:9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下列关于我国汉字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篆书、金文..
下列关于我国汉字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21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关于我国汉字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篆书、金文..”主要考查你对&&文字的演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字的演变
&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为什么说到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的演变趋势: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汉字是复脑文字,激发人的形象思维。②汉字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为背景,信息含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③汉字有强大的组合能力,单字相对较少,占空间较小,经济实用。④汉字中的数字有强大的逻辑性。⑤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我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其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在汉文字发展史上,篆书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双峰对峙。楷书鼎盛时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风格之变。各书家各显其个性体貌。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关于我国汉字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篆书、金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5657939291308601352561303611191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骨文和金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