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作文教学思想的生活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编辑:younian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手脑双全为目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合理可行的实践方法和途径。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现实意义
  Abstract: s One is the cre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pioneer and founder. Creative Education Thought of Tao to have both hands and brain for the purpose, is rich in content and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ways and means of practice. Tao Creative Education reflects the trend of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for our country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ith inspir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Tao create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Education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是影响深远。中国自封建社会以来的传统教育奉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思想。但陶行知对此却不认同,他针对传统教育脱离实践的弊端,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创造教育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教育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和人民大众的创造能力。早在1919年,他就指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是第一流的人物。&并且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的提出经过了一个孕育、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陶行知1917年开始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其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开始形成的时期。1919年陶行知明确提出&创造&一词,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写道:&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自此,在以后不断的实践、总结中,陶行知多次提到&创造&二字,并且从他&实践第一&的观点出发,要求进行试验教育,先后发表了大量文章,特别到1933年以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越来越成熟和完善,明确提出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主张,提倡行动的教育,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为&行是行之始、行是行之成&);&创造即行动,行动必须贯彻教育的始终&;&行以求知知更行&;&手脑联合是开始之行,是行以求知;手脑双全是知而再行,最后一起点之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此为标志,已趋成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目的。在1927年,陶行知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认为&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即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时期,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具体目的又有着不同的内容:1923年《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一文中,他提出&科学的精神,美术的精神,大丈夫的精神&的办学思想;在创办晓庄学校的时候,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1932年提出&创造出一种富有人生意义的工学团&,培养军事,生产,科学,文化,民主,节制生育六大培养目标;创办重庆育才学校,其目标是: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做自觉觉人的小先生,做手脑双全的小工人,做反侵略的小战士;创办社会大学时,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1948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培养目标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为发挥集体创造力,要求师生&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谈与幻想。在共同努力创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创造中国新世界&。虽然陶行知在各时期的创造教育具体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培养&手脑双全&的创造者的精神,却始终贯穿其教育目的之中。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华。生活教育理论主要表现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只有在良好的生活氛围中,在生活中学习和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的内容是丰富的,特点是鲜明的:
  (一)实践是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创造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基本特征,实践即是其核心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正值中国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陶行知就极力主张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试验教育。然而,尽管清末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引进一系列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与方法,但从总体来看,学校教育并未脱离传统模式,读书做官、书本至上、鄙视实践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所以教育非但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更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对实用人才的需求。因此,陶行知猛烈地抨击旧教育的种种弊端,要求&尽刷其依赖大工、沿袭陈法、仪型他国、率任己意、偶尔尝试之旧习,一致以试验为主&,革新中国教育。陶行知所指的&试验&不仅具有上述创造之意,而且还具有实践之意。由于认识到实践在创造教育中的特殊地位,陶行知不但大力提倡试验教育,还身体力行,实施试验教育。1927年3月,他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并在教育实践中建构起生活教育理论。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生活教育是&在晓庄一面试验一面建设起来的&。由此我们认为,无论试验教育还是生活教育,从本质上悦,都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20世纪30年代以后,陶行知公开阐明创造教育就是实践的教育的观点。他在《创造的教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创造&二字之要义就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陶行知把创造与行动等同起来,说明他把实践看作是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创造教育就是实践的教育。因此,陶行知特别重视&做&,把&做&看作是实践&&探索&&创造的过程,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到底什么是&做&?他认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须产生新价值&。&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简单地说,&做&就是实践,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做&。所以,他又指出:&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还批判中国传统教育&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的错误做法,认为这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要求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做,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手脑双全的人。实际上,这一&做&已广泛包含着客观世界改造和主观世界改造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陶行知重视&做&在创造教育中的地位,突出实践的价值,体现实践第一的思想。正因为把实践摆在创造教育的核心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所以陶行知响亮地提出这样的口号:&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陶行知特别注重在实践中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陶行知认为小孩有创造力,&它是千千万万祖先,乃至经过50万年与环境作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又是需要后天精心培养方能充分发展的。他以自己的经历说明小孩身上蕴藏着创造力,并指出:&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有创造力,才可能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只有承认儿童有创造力,才可能谈得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此基础上,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著名的&六大解放&的主张。
  1.解放儿童的头脑。过去,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头脑解放了,才会产生创造力。
  2.解放儿童的双手。过去,儿童不许动手,动手打手心,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说:&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摧残儿童的创造力。&他一贯重视手脑并用、手脑相长。他以爱迪生的母亲把地下室给孩子做实验为例,号召&护育员或先生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孩于有动手的机会&。
  3.解放儿童的嘴。中国传统教育一般习惯不许儿童多说话,而实施创造教育,儿童有问题要准许提问,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创造的苗芽。儿童只有&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他曾写诗发挥了这一道理:&发明千千万,在于一个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没事问。&在《育才十字诀》中,他提出要聘请&治学治事不用报酬的常年顾问&,即要问什么事,什么人,什么缘故,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数目,什么动向,鼓励学生在脑子里多多设疑问难。
  4.解放儿童的空间。陶行知认为&从前的旧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乌笼&。他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培养锻炼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观察愈力,则物感愈众,天文等学之发明,俱赖于是&,如此才能将&那奥妙的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
  5.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指出:&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一般学校将学生的时间排得太紧,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等,等到考完,&有的只有到鬼门关去看榜&。&学生白天由教师督课,夜晚由家长督课,目的是为了赶考,哪里还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明确指出:&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所以,创造的儿童教育,定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6.解放儿童的眼睛。陶行知在《民主教育》中指出:&培养创造力,以实现创造的民主和民主的创造。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戴有色眼镜进行的研究,即使有&成果&,也不能算是创造。在《我要看世界》一诗中,他写道:&我是一个大孩,我要看看世界,和大家一同来改造世界。&儿童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就能认识自然、社会、入生,并产生探索真理的动机.进而产生创造活动。
  (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要求&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致力教育改革事业起步于教育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陶行知认为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教学领域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被简单的演化为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一味反复灌输和强化作业。学生在校内也似乎除了受教外,无别的功课可学,于是似乎出现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情打消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来却又像教校&。他尖锐地指出这是教与学的分离,并呼吁&教学二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两者分离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其弊端最终表现为&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他在1919年就撰写《教学合一》一文,批判传统教学法&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的流弊,主张&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与此同时,他在南京高师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从课程改革上实现了教学合一的有益尝试。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其实践,应该说是一种创造,它既是对当时现行学校教育的变革,也是对传统教育固有的&教学相长&思想的一种挖掘和发展。
  陶行知以既勇于百折不挠,大胆创新,又善于坚持真理、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躬行于实践之中创造了&教学做合一&这一创造教育的方法。陶行知在强调&教学做合一&时,认为:&创造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而&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教学做合一&是当年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校训,是指导整个学校教学的方针,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重要组成。它又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教帅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都是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要统一于&做&上。
  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形成,是陶行知教育方法改革上的重大成就,它充分体现了陶行知以实践为核心的创造教育思想。我们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内容剖析不难发现,教学做合一原理实际上就是以实践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方法论。
  (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注重培育&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说:&做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创造教育是要培养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活人&。在谈到创造能力培养时,他最先提出&人人有创造力&、&小孩子有创造力&的科学论断。这与毛泽东强调的&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的论断是一致的。只有激活他们的创造力,&把小孩子、农人、工人都培养起来,这才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只要&把他们的头脑灌输成科学化&,就能&使他们为自己创造,为社会创造,为国家创造,为民族创造&。把个人的创造与社会、国家、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深层次地扩大了创造教育的作用。为破除种种有碍创造的心理和思想上的疑虑,提高全民的创造,求知的自觉性,主动性,他向国人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要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就必须&手脑双全&。&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真正的创造的社会教育,是要培养老百姓的创造力&。创造教育虽然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如儿童侧重以科学教育为主,少年侧重以训练创造思维习惯为主,而青年则以培养创造能力为主.但其共同点是&手脑并用&。只有善于动脑又动手,才能在创造实践中学习创造,养成创造,用创造力进行创造。
  (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需要创造性的老师。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素质教育首先要有胆识有魄力有新观念的教师。&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学校应&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问之气候&,&创造真善美之人格&。陶行知强调:&教师要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秘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说明,教师要有献身精神,创造精神;教育者的创造,意味着艰辛的劳动、困难和挫折,甚至某种牺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言行一致&、&自化化人&不断追求新知,勇敢追求真理,才能不断进步创新,产生教育的创造力。他自己就是以这种&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精神来实践他的&创造教育&思想的。在此,陶行知要求作为创造性的老师要做到:启发性教学和因材施教。
  1.注意启发性教学。1945年1月,陶行知在《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中明确写道:创造教育的方法是&主观-启发、填鸭-自动、一粒一粒-整口、教授-自学。&按照他在1946年4月发表的《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的阐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创造教育就是要围绕社会生活实践,采用启发的、自动的、自助、自导、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以取代主观主义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学方法。
  启发就是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激发创造欲。自动则强调学生创造的内部动力,学生自觉、主动地通过创造实验来锻炼创造力。自助、自导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自我引导、互相辅导来达到&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求共同创造。陶行知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叫学生学习,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相关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口语交际中的践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行知思想和作文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