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英雄马永顺的黄继光英雄事迹一百字字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 email推荐: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马永顺1933年从家乡河北省宝坻县(现属天津市)头沟庄来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受尽了日本监工和封建把头的欺凌和压迫。解放后,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满怀喜悦地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开发建设,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回报党的恩情。
    马永顺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他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在林业战线得到推广。
    马永顺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并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岁月如梭,可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对他的教诲言犹在耳:“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估算了一下,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欠大山这笔情,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
    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林子一年年长高。1982年,年事已高的他要退休了,却惦记着自己砍伐的树还有8000多棵没栽上,“这个欠账不还完。我死不瞑目。”他说。此后,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
   &nbsp1991年,已是近80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他砍伐的树木数量还差近千棵没栽补上,他原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子女们怕他累坏了,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的“马家军”便上山造林。终于,马永顺的夙愿实现了。这时,马永顺却笑着说:“‘账’是还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花,就还要上山栽树。”
    秋季造林成活率高,而且一次造林一次成型。马永顺一听到这种新鲜事,马上就开始实践。1996年秋天,他率领晚辈上山开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第二年春季一看,栽种的1500棵新树基本全部成活。从此,他就率全家开始了春秋两季造林。
    马永顺从1982年退休后到1999年底,已坚持17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植树5万多棵。1998年,他因此荣获了联合国环保奖。
    马永顺看到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高兴。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英明,林业有救了,我只要生命不息,就造林不止,给后人多留下一片青山。”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马永顺/马永顺
马永顺是一位坚持把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1941年进做劳工。1948年,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来到林业局,由旧日的“臭苦力”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第一代林业工人。
基本资料/马永顺
姓名:性别:男职业:劳动模范籍贯:宝坻(今属)人政治面貌:
个人简历/马永顺
马永顺(中)马永顺,1937年进当伐木工人。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铁力林业局依吉密林场主任、铁力林业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世纪50年代曾创造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在全国各林区推广应用。
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是著名劳动模范,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49年,他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伐森产量之最,被授予特等劳动模范,多次受到主席、总理的接见。在当林业工人的34年里,他一共伐树3.65万棵。1982年退休后,他牢记周总理“青山长在,永续利用”的嘱托,面对森林资源的过量采伐和小兴安岭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决心以栽树的实际行动偿还对大山的“欠帐”。在近16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栽树4.65万棵。
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去世,享年87岁。
个人事迹/马永顺
邓颖超大姐与马永顺亲切握手在的英雄谱中,马永顺的名字格外响亮。1950年,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2000年,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
1949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当时的伐木工人用的仍然是过去两人使的大肚子锯,不安全,采伐效率也低。有丰富采伐经验的马永顺经过多次试验,将大肚子锯改成一人使的弯把子锯,使安全系数和采伐率大大提高。
冬天的气温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坡上的积雪齐腰深。可在马永顺和工友们采伐的林班小号里,“下山倒——”、“顺山倒——”的喊声不时响起。马永顺一人就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威安岭。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职工队伍不断扩大,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生产效率受到影响。马永顺就边伐木边琢磨,对自己用过的“元宝楂”、“月”、“对口楂”等10多种放树方法,逐个进行试验、比较,总结出一种人安全、树保险、效率高的放树方法—“安全伐木法”,很快在林区推广开来。
马永顺不仅伐木技术好,锉锯也有高招。本所的工人找他锉锯,附近作业所也有人扛着锯来向他请教。为此,马永顺常常干到深夜。东北森林工业总局便又帮助他总结出一套四季锉锯法。就这样,马永顺创造的、成了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马永顺也成了名人。
个人故事/马永顺
生命不息造林不止
马永顺女儿介绍马永顺事迹1933年,20岁的马永顺从家乡头沟庄来到数千里之外的东北林区,只因为听人说关外好讨生活。谁知,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还要受监工、林区把头的欺凌和压迫,一年流血流汗,还常常拿不到工钱。身材魁梧的马永顺古道热肠,爱出头替工友打抱不平,吃的苦头就更多。他的腿上至今还有在那个“绿色监狱”留下的伤疤。一次,马永顺到造林,踩着倒木过小河时,脚下一滑掉进河里,被水冲出10多米远。他拼命游到对岸,手中装满树苗的麻袋始终没撒手。栽完树回到家,马永顺发起了高烧。老伴心疼地说:“人不服老不行,你心再盛,身子骨不给你做主了,不如让孩子们帮你一把吧。”马永顺眼睛一亮说:“你这主意好!帮我栽几棵树事小,让‘青山常在’的思想在孩子们心里扎下根事大。”1991年春节,马永顺趁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回家团聚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全家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马家军”上山造林。
5月1日这天,马永顺全家三代16口人来到了距铁力20多公里的一个荒山坡上植树造林。为了把好质量关,马永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兼质量验收员。谁栽的不合格都要返工。这一年,他们全家栽下了1500多棵落叶松树苗。在马永顺的言传身教下,“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已经在马家后代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马永顺的大儿子说:“过去我们上山栽树,就是想帮父亲了却一桩心愿。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小儿子考虑的似乎更多,他说:“森工企业为什么这么危困?根子就在没有资源上。现在多栽点树,等森林恢复了,企业的日子就好过了。”马家第三代有3个人在外地工作或读书。每到临近造林季节,他们就会赶回来参加。马永顺的小孙子今年11岁,却是已有6年造林史的老造林员了。人们问他如何栽树,他便大声地告诉你——“刨大坑,栽当中,不窝根,踩实成。”到去年年底,马永顺全家已义务植树5万多棵。
个人荣誉/马永顺
荣誉称号:“伐木能手”、“林海红旗”、“森林巨子”、“当代愚公”。
先后十一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东北森林工业总局劳动模范。
1956年、1959年两次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1999年,86岁高龄的马永顺又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个人精神/马永顺
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在伐木时,他想方设法采育结合,保护林中幼树不受伤害。春天造林季节,他每天清晨上山,赶在上工前和下工后的时间植树造林。中午,趁工组同伴休息,他又抓紧栽上几棵树。在3年困难时期,食品短缺,马永顺上山没有干粮带。妻子就给他带些煮熟的土豆。时间一长,马永顺的胃病犯了,人也明显地消瘦了。场长关心地对马永顺说:“吃不饱,你应该注意身体,不要在业余时间栽树了。”可他忘不了周总理的嘱托,仍然见缝插针多栽树。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他暗下决心,栽的树一定要超过砍倒的树,也算是偿还欠这片大山的债吧。马永顺就这样边砍边栽,到1982年退休时,还差8000棵树没栽。
马永顺和孩子门一起植树退休后,马永顺依旧把栽树这件事放在心上。一次,一位老工人和马永顺开玩笑说:“以前记者报道你踏遍青山人未老。现在再上山看看吧,你把青山都踏光了。”虽说是一句玩笑话,可马永顺的心却在隐隐作痛。他着急呀!朋友们劝他:“你过去对林区做了那么多贡献,退休了也该好好歇歇了。没事就去钓钓鱼,打打麻将,到工会活动室玩一玩。”可马永顺哪里闲得住。他总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不能食言。每到造林季节,马永顺就回到工作过的林场跟营林工人一起上山义务栽树。林场领导说:“造林现场离林场远,路不好走,你就在林场前后栽些绿化树吧。“马永顺拍着胸脯说:”我在山上跑了一辈子,大伙能去,我就能去。每当看到树苗受到损坏,马永顺就有一种撕肝扯肺似的痛。1991年8月的一天,马永顺出去办事乘车途经建设营林所南山,想起一年前在这里栽了200多棵树苗,想上山看看这些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谁知上山一看,林场被挖了一个大坑,50多棵落叶松小树被毁。马永顺心痛得不得了。
晚上到家,马永顺的脸一直阴着。老伴王继荣让他去劈柴,他搬来一块木头左一斧子,右一斧子,一会儿就劈成了碎渣。老伴不高兴了,说:“劈成渣渣咋烧火!”马永顺没好气地说:“木柴劈成渣渣还能看得见,山上树苗被挖掉了,连渣渣也没有了。”老伴问清原委,劝他去找领导反映。第二天一大早,马永顺就来到办公楼,找到领导开门见山地说:“过去重采轻育,造成森林资源逐年减少。如今我们下大力气植树造林。可有的人不注意保护,树苗给毁坏了,你们当领导的可要管一管呀!”在局领导的督促、过问下,建设营林所所长亲自去现场调查,发现树苗被毁是由于修公路时,工人取土不小心造成的。他们马上通知修路单位要教育职工爱护幼树,又通知公路附近的场(所)派护林员管好幼树。
人物评价/马永顺
马永顺同志是我国千千万万林业建设者中的杰出代表。他用毕生的心血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他用崇高的精神铸造成一座座绿色丰碑。他走过的道路体现了我国林业建设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几代林业职工为国土绿化、建设祖国秀美山川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社会影响/马永顺
马永顺精神永存日,学生联合会主办、首都十七所大学的学生代表参加的“首都大学生学习林业英雄马永顺先进事迹座谈会”今天在会议中心举行。
、、团市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分别讲话,使与会者深刻领会到马永顺精神的实质,从而能更好地把个人的成长成材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创自己的辉煌。八所学校的代表纷纷发言,表示要学英雄、当先进,不负时代与社会给予自己的重托。座谈会上,北京市学联执行主席陈首同学代表首都大学生发出了,号召首都大学生进一步高扬旗帜,以祖国利益至上,在西部大开发的宏阔背景下,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不平凡业绩。
纪念馆/马永顺
坐落在铁力林业局,占地2207平方米,设有2个展区,通过50多幅(件)图片、绘画、雕塑作品以及200多件实物,翔实地展示了马永顺的光荣一生。
马永顺纪念馆
马永顺中学/马永顺
学校简介:是伊春市重点高中之一,即前身为铁,是以劳动模范马永顺的名字命名的。2000年,经委、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马永顺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100人,教职工147人。
马永顺中学校门
相关书籍/马永顺
书名:作者:,曹锋著出版社:类别:出版时间:页数:308页装订:平装内容简介:本书描述了伐木劳模、栽树英雄马永顺既平凡又非凡的人生经历。
相关连接/马永顺
1、/newscenter//content_2879039.htm2、/view/308129.htm
马永顺/马永顺
 马永顺,祖籍河北,毕业于河北大学,05年取得司法部颁发的法律职业资格证,曾就职于多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创建商账管理中心网站。马永顺是法律行业最早专业从事商账和信用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的专业人士之一,现为诚信中国高级法律顾问,商账管理中心主任,为多家大型企业和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的服务,担任多家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催收顾问,信用顾问,实现对商帐管理的专业研究和理论实践。首次把系统论引入商帐管理。已经培训了大量的立志从事商帐管理的律师和专业人士,马永顺被誉为中国商帐管理的第一人,商帐律师的精神教父。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43:22
贡献光荣榜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马永顺:从伐木模范到植树英雄
2009年第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5篇
  在新中国的英雄谱中,马永顺的名字因其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而格外响亮。在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他忘我劳动,创出优异成绩,成为全国著名的伐木模范;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党和政府号召绿化祖国、再造秀美山川的时候,他带头植树,造林不止,成为闻名遐迩的植树英雄。从伐木模范到植树英雄,马永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新中国林业50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论文网 /1/view-295842.htm     不畏艰难困苦,为支援国家建设多伐木      马永顺,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宝坻县头沟村一个穷苦的农家。1933年,马永顺背井离乡闯“关东”,来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谋生。在东北林区,他受尽了日本监工的欺凌和压迫。常年流血流汗、辛辛苦苦,还常常拿不到工钱。1948年东北解放后,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由旧日的“臭苦力”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第一代林业工人。他满腔热忱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开发建设中,决心把所有的力量都贡献出来以回报党的恩情。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木材基地。当时,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的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天寒地冻,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西北风刮在身上,手脚冻得疼痛;夏天,林子里一点风也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可马永顺带领的工组哪里最苦、最艰险就奋战在哪里,哪个工组有困难他就主动去支援。他常说:“吃苦耐劳是工人的本色。”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马永顺以一把斧子、一把锯轮战林海,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名扬小兴安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抗美援朝,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也因此于1951年第一次被选为黑龙江省林业特等劳动模范。   1951年,马永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干劲就更足了。1954年,他所在的作业组提前15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赋予的任务,节约木材、工具、工时核价8.7万元。   20世纪50年代,在采伐作业中,伐木工人都是站着伐木,造成伐根过高。为了降低伐木中的浪费与损耗而多出木材,马永顺带头改变旧的作业习惯,采伐树木时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露出土皮,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10公分以下。马永顺的腿在旧社会的“绿色监狱”受过伤,落下伤疤,跪着采伐,旧伤口裂开了,疼痛万分,可他仍然一声不响,咬牙坚持。东北林区推广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   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随着林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黑龙江铁力林业局从农村、城市招来了大批新工人,林业职工队伍不断扩大。由于新工人大多不懂生产技术,各作业所的工伤事故不断发生,使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率都受到了影响。对此,马永顺十分忧心,决定把自己在伐木中采取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出来,为林区的开发建设排忧解难。在局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马永顺边伐木边琢磨,对自己用过的“元宝楂”、“月牙楂”、“对口楂”等10多种放树方法,逐个进行试验、比较,经过50多天的刻苦钻研,终于总结出一种人安全、树保险、效率高的放树方法――“安全伐木法”。不久,苏联林业专家、东北森林工业总局的领导和技术员对马永顺创造的“安全伐木法”等伐树方法进行了鉴定,把这一伐木法整理成材料,绘上图,印成册,在整个东北林区推广。后来,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他又率先改革了伐木工具。他所创造的弯把子锯,以及“安全伐木法”,在东北林区推广后,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5%至50%。弯把子锯被油锯取代后,他又成了油锯能手,日伐木量高达120立方米。他创建的马永顺工组一直是黑龙江省林业战线的一面红旗,高产安全伐木数十年。   马永顺伐木是好手,挫锯也有高招。远近林业作业所的工人经常扛着锯向他请教挫锯方法,占用了他很多的业余时间。东北森工总局知道后,认为有必要把这种好的方法总结出来进行推广。于是派人帮助马永顺总结创造出了“四季挫锯法”。从此,根据马永顺发明的技术编写的《安全伐木法》、《四季挫锯法》成为全国手工采伐木作业的教科书。   由于马永顺的工作成绩突出,自20世纪50年代,他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东北林业总局一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作为伐木模范,马永顺的事迹被编为教材,选人中小学生课本,起到了教育和激励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不负总理重托,立志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1959年,马永顺由于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进京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在群英会上,他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来自东北林区的劳动模范,你们林业工人是很辛苦的。毛主席对林业工作很关心,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采越多、越来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周总理的教诲使马永顺很受震动,从此,他把“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八个字深深地铭刻在心里,并且立志不辜负总理的重托。   从北京回来以后,马永顺在伐木时,想方设法做到采育结合,保护林中幼树不受伤害。每年春天造林季节,他总是清晨上山、很晚下山,在积极采伐林木的同时,尽量利用上工前、中午休息和下工后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多栽树。有一年,马永顺到所去的林场植树需要过一条小河,可在过河时,他脚下一滑从踩着的倒木上掉到河里。尽管河水湍急,他十分用力才游到对岸,可他手里拎着一条装满树苗的麻袋,却始终没有撒手。   马永顺不仅积极造林,而且还认真护林,看到树苗受到损坏,他就立即采取保护措施进行制止。一次,马永顺乘车外出办事,途经建设营林所南山,想起一年前他在这里栽了200多棵树苗,就让车停下。他上山一看,林地被挖了一个大坑,50多棵落叶松小树被修路挖土给毁坏了。看到这种情况,他既心痛又气愤,回到铁力市,立即找到林业局长反映情况,制止修路毁林的现象。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局里做出决定,今后无论用于什么,都不能毁林。   马永顺算过一笔账,他为新中国的建设干了大半辈子,大约采伐的原木有3.6万多棵。他暗下决心,栽的树一定要超过砍倒的树,欠下大山的这笔情与“债”,一定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马永顺就这样边砍边栽,经过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树木一年年长高。到1982年马永顺退休时,还差8000棵树没栽。有的单位知道马永顺退休后,想以高薪聘请这位技术高超的老劳模,他都一一地回绝说:“我砍伐的树,还有8000多棵没栽上,不栽完我死不瞑目。”朋友们劝他:你过去对林区做了那么多贡献,退休了也该好好歇歇了。他听了之后总是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不能食言。   于是,每到
造林季节,马永顺就回到工作过的林场跟营林工人一起上山义务栽树。林场领导担心上了年纪的马永顺吃不消,关切地对他说:“造林现场离林场远,路不好走,你就在林场前后栽些绿化树吧。”马永顺却拍着胸脯亮着嗓门说:“我在山上跑了一辈子,大伙能去,我就能去。”   又一次,马永顺背着工具和树苗去植树。刚刚爬上山坡,一阵山风吹来下起了大雨,雨水淋得他睁不开眼,浑身又冷又湿,可他硬是冒着大雨翻过泥泞的山坡,栽下了100多棵幼苗。   从1989年开始,黑龙江铁力林业局工会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都组织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上山造劳模林,每次马永顺都参加。有时林业局团委组织青少年上山造青年林,只要马永顺听到信儿,就主动去当技术指导。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造的少年林合格率达到95%以上。   马永顺曾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他还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他的诺言。      “多留下一片青山”的夙愿终于实现      马永顺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称号:“伐木能手”、“林海红旗”、“森林巨子”、“当代愚公”,但“马小伙”或“小马”是他自己听起来最顺耳、最喜欢的称谓,他也一直自称为“小马”。因为这是周总理在1959年接见时对他的亲切称呼。称呼未变,马永顺植树造林的劲头也丝毫不减。但退休后已连续植树十几年的马永顺毕竟年岁已高,体力不支。1991年,已是近80岁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砍伐的树还差近千棵没栽上,他原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子女们怕他累坏了,纷纷表示,今年造林全家都上山,帮他一年内把“账”还清。马永顺想,这样也好,帮我栽几棵树事小,让青山常在的思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事大,全家人都应为实现青山常在做些贡献。于是,他于1991年春节组织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会议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的“马家军”上山造林。就在这一年的“五一”劳动节,马永顺率领全家老少三代15口人,来到距黑龙江省铁力市20多公里远的一个荒山坡,栽种落叶松树苗。到了山坡上,他边给家人讲造林方法,边亲手栽树苗做着示范。为了把好质量关,马永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质量验收员。他一脸严肃地对家人说:“你们帮我栽树,可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要栽一棵,活一棵,千万别胡弄啊!”儿女和孙儿孙女们虚心听从马老的指教,认真栽好每一棵树。这一年。他们家共栽了1500多棵树苗。在家人的帮助下,马永顺终于实现了“偿还大山情债”的夙愿,同时也为荒山增添了几分新绿。   在马永顺的言传身教下,周总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教导,已经在马永顺后代的思想里深深扎下根。马永顺的大儿子马春山说:“过去我们上山栽树,就是想帮父亲了却一桩心愿。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马春生说:“森工企业为什么这么危困?根子就在没有资源上。现在多栽点树,等森林恢复了,企业的日子就好过了。”马家第三代马立志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并且熟知“刨大坑,露鲜土,树苗栽当中,踩实不透风”的植树方法。   马永顺的还“债”夙愿实现后,有人劝他“这回该歇口气,享享清福了”。可马永顺却笑着说:“‘账’是还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可以说,生命不息,造林不止,是马永顺晚年最大的愿望。   马永顺一家上山造林,头几年都是铁力林业局派车接送和运苗木。后来,马永顺不愿给林业局增加负担,坚持自己花钱雇车。马永顺每月的退休金当时只有359元,雇一天车的费用就得150~200元。别的钱舍不得花,可是在造林上的开销,马永顺一点也不心疼。   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加,各地在春季造林的基础上,兴起了秋季造林。因为秋季造林成活率高。马永顺一听到这种新鲜事,马上就开始实践。1996年秋天,他率领家人上山开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转年春季,栽种的1500棵新树,基本全部成活。从此,他就率全家开始了春秋两季造林。   马永顺自1982年退休后到1999底,坚持17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义务植树5万多棵。面对这一成果,马永顺激动地道出自己的心声:“为祖国建设,我采伐了36500多棵树,如今我已栽上了50000多棵树,虽然育大于伐,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继续上山栽树,为实现当年周总理的嘱托‘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而竭尽全力。”   1995年,马永顺在伊春市和铁力林业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固定的马永顺育林基地。1998年9月,经中共伊春市委批准,马永顺曾经工作过的二股营林所被命名为“马永顺林场”。在马永顺一家的带动下,铁力市掀起了群众性造林热潮,一片又一片的劳模林、青年林、少年林为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马永顺看到国家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高兴。他兴奋地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英明,林业有救了,我要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给后人多留下一片青山。”   1994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得知马永顺的事迹后说:“马永顺很了不起,请代我向他问候!”1998年夏,朱?基总理亲切接见了马永顺。朱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1998年,85岁高龄的马永顺因对环境保护作出显著贡献而又荣获联合国环保奖、黑龙江特别绿化奖章;1999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昔日的伐木劳模成了今日的植树英雄。   日,正当国家在北京准备举行马永顺表彰会的前几天,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世,享年87岁。   马永顺逝世后,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做出《关于追授马永顺为“林业英雄”称号的决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做出了《关于开展向林业英雄马永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向马永顺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2月24日中央宣传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总工会、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马永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特别是在2009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的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中,林业老英雄马永顺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从伐木模范到植树英雄,从征服大山到为大山披上新绿――马永顺用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浓缩了新中国林业发展的光辉历史。   如今,马永顺栽下的5万多棵树木根深叶茂,而向他一样的植树大军也已发展成千千万万。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马永顺林场和铁力林业局开花,也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乃至全国林业战线遍地开花。      (责编 曲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永顺事迹短 的文章

 

随机推荐